植物钾的吸收与调节(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10
钾对植物的作用【补贴】“农业补贴” 您想要知道的相关规定可能都在这里!钾肥,全称钾素肥料。
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仅次于氮。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光合作用,同化产物的运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
钾肥分类肥效的大小,决定于其氧化钾含量。
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泻盐、磷酸一钾(磷酸二氢钾)等。
大都能溶于水,肥效较快。
并能被土壤吸收,不易流失。
钾肥施用适量时,能使作物茎秆长得坚强,防止倒伏,促进开花结实,增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
具有钾(K或K2O)标明量的单元肥料就是钾肥(potash fertilizer)。
能提高土壤供钾能力和植物的钾营养水平。
具有单元素“钾”(K或K2O)标明量的是单元素含肥料(potash fertilizer);标明“钾”元素高,其它元素低也是“钾肥”。
“钾肥”分二元复合钾肥、三元复合钾肥。
根据钾肥的化学成分,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
钾肥都是水溶性的,但也含有一些其他不溶性成分。
钾肥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钾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窑灰钾肥。
氯化钾含氧化钾为50%~60%。
主要以光卤石,钾石盐和苦卤为原料制成。
氯化钾易溶于水,20摄氏度时溶解度为34.7%,100摄氏度时为55.7%,是速效性肥料,可供植物直接吸收。
氯化钾吸湿性不大,通常不会结块,物理性质良好,便于施用。
硫酸钾的生产方法一是直接由天然矿物和硬盐矿等制取。
二是由氯化钾转化而得,世界生产的硫酸钾中70%由转化法生产。
硫酸钾含氧化钾50%~54%,较纯净的硫酸钾系白色或淡黄色。
菱形或六角形结晶,吸湿性远比氯化钾小,物理性状良好,不易结块,便宜施用。
棉花为什么要用它?棉农都问?都在在找它?怎么用?钾肥的施用除取决于土壤的供钾能力外,还受作物种类、农业生产水平和气候及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及其转化和供钾能力是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的重要依据。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精)第四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我国长期以来施⽤有机肥料和草⽊灰,由此每年⼟壤中钾素部分得到补充,加之⼟壤钾含量较氮、磷丰富,故在以往施⽤钾肥较少。
近年来,由于作物单位⾯积产量不断提⾼,⾼产品种的引⼊和推⼴,氮磷⽤量的增加,以及有机肥⽤量的减少,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
我国开始⼤⾯积施⽤化学钾肥是在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对化学钾肥只有⼩范围的⽥间试验,尚⽆⼤⾯积应⽤,我国严重缺钾⼟壤(速效钾为<50ppm)和⼀般缺钾⼟壤(速效钾50-70ppm)总计已达3.4亿亩。
第⼀节钾的营养作⽤⼀、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及其形态与分布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般都超过磷,例如每⽣产500Kg稻⾕需N 8.0-12.5Kg、磷(P2O5)3.0-5Kg、钾(K2O)7.0-15.5Kg。
⾼产作物总钾的含量⾮但超过磷,甚⾄超过氮。
与氮,磷不同,钾不是以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是以离⼦态、⽔溶性盐类或吸附在原⽣质表⾯上等⽅式存在。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类作物中茎叶>籽粒。
在体内有较⼤的移动性,随作物⽣长,不断由⽼组织向新⽣幼嫩部位转移,再利⽤率⾼,缺乏症也从⽼叶开始发⽣。
⼆、钾的营养功能(⼀)、促进酶的活化⽣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作为活化剂。
钾所能活化的酶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质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物化学过程。
钾离⼦能促进酶促反应的可能原因是:1、由于钾的存在,有利于酶蛋⽩与辅酶结合形成全酶,使酶处于正常的活化状态;2、钾离⼦⽔合度⼩,其⽔合离⼦的直径⽐⽔合度⼤的Li+ Na+要⼩的多,容易进⼊酶的活化部位。
(⼆)、促进光能的利⽤,增强光合作⽤K+能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K+⼜能促进类囊体膜上质⼦梯度的形成和光化磷酸作⽤。
ATP的形成还能使氧化态辅酶Ⅱ(NADP+)转变为还原态辅酶Ⅱ(NADPH),促进CO2的同化。
钾还能通过影响⽓孔的开闭,调节CO2透⼊叶⽚和⽔分蒸腾的速率。
钾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文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分布与特点:1、一般植物体内含钾量约占干物重的0.3~5.0%。
2、植物体内的含钾量常因作物种类和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淀粉、糖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作物含钾量较高。
谷类作物种子中钾的含量要远小于茎秆中的钾;3、钾流动性强,能被反复利用。
当植物缺钾时,优先分配到较幼嫩的组织。
4、钾首先分布在细胞质内直达最适水平。
过量的钾几乎全部转移到液泡中。
5、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存在。
钾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贮藏器官中的运输,增加“库”的贮存。
对于没有光合作用功能的器官来说,它们的生长及养分的贮存,主要靠同化产物从地上部向根或果实中的运转。
这一过程包括蔗糖由叶肉细胞扩散到组织细胞内,然后被泵入韧皮部,并在韧皮部筛管中运输,钾在此运输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所以钾肥对茄果类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钾的保水效果钾对调节植物细胞的水势有重要作用。
钾能顺利进入植物细胞内,以离子的状态累积在细胞质的溶胶和液泡中。
钾离子的累积能调节胶体的存在状态,也能调节细胞的水势。
缺钾的情况下,细胞吸水能力差,胶体保持水分的能力也小,细胞失去弹性,植株和叶片易萎蔫。
保持细胞正常的水势是细胞增长的驱动力,对调节细胞代谢有重要作用。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抗旱性:增加钾离子的浓度,提高细胞的渗透势;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使细胞膜保持稳定的透性;气孔的开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能力。
抗高温:保持较高的水势和膨压,保证植物的正常代谢;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合成;调节气孔和渗透,提高作物对高温的忍耐能力。
抗盐类: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S-H基,避免蛋白质变性;防止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抗病性:增厚细胞壁提高细胞木质化程度;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抗倒伏:促进作物茎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髓腔变小,机械组织内细胞排列整齐。
植物中钾和镁离子在生长和代谢调控中的作用研究植物是一种极其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她们能够通过对光、水、营养的利用实现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代谢,并最终完成自身的生殖过程。
其中,植物元素对植物的蓬勃生长和健康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钾和镁离子,作为植物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植物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生长和代谢调节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植物中钾和镁离子在生长和代谢调控中的作用。
一、植物中钾和镁离子的来源和特点钾和镁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无机元素,能够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所有方面,包括营养摄取、酶的活性、质膜的稳定性等等。
这些元素来源于植物的生长环境,通过根系吸收后转运到植物体内,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 钾离子来源和特点钾是植物体内最丰富的无机元素之一,来源于土壤和肥料中的不同形式的化合物。
钾离子的生物有效性取决于它在土壤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一般以K+的形式存在),在水分和pH值适宜的环境下,植物根系可以更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钾离子。
经过吸收后,钾在植物体内的浓度高达0.1%到5%以上,一般在质膜内分布最为集中,也分散在细胞质和叶绿体中。
2. 镁离子来源和特点与钾相比,镁离子在植物体内的浓度较低,但同样不可或缺。
镁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化肥和土壤中的氯化镁,经过植物根系吸收后,镁通过形成Mg+2离子的形式进入植物体内。
由于镁离子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叶片中镁的含量通常比其他组织要高。
二、钾和镁在植物中的作用钾和镁在植物体内能够发挥千变万化的作用,从而负责调节植物的许多关键生理过程。
以下是它们所起的一些主要作用:1. 钾的作用(1) 促进植物生长:钾在植物体内负责调节酶的活性、穿透质膜、促进分裂和伸长细胞等生长过程。
(2) 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钾可以通过调节质膜和叶片的阳离子交换,促进植物细胞的干旱和盐渍逆境下的复苏能力。
(3) 改善水分利用效率:钾被证明能够在调节水分的摄取、传递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钾在植物细胞内的运动
钾在植物细胞内的运动
植物细胞内的钾离子运动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钾离子的无序运动对植物的健康生长十分重要,它可以在植物细胞内作为重要的渗透调节分子。
它的浓度调节在植物内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对植物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钾离子在植物细胞内的运动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植物细胞膜上的运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运动以及两种反应过程:胞质-膜间的反应以及细胞核-膜间的反应。
在植物细胞膜上,钾离子的运动有三个过程:通道转运、主动转运和自由进出。
通道转运一般指钾离子通过植物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由低浓度区的钾离子穿过通道被转移到高浓度区;主动转运的过程中,钾离子可以被蛋白质载体吸附,并被转移到低浓度区;而自由进出则指的是钾离子由低浓度区自由的流入高浓度区。
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钾离子的运动是由蛋白质主导的。
蛋白质通过直接把钾离子吸附、分泌的方式,将钾离子转移到所需要的位置。
钾离子在植物细胞内的运动还受到植物内部的一些其他因素的
影响,包括植物的器官结构、细胞结构、植物细胞内的许多有机物质、外界的环境条件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钾离子的运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总之,钾离子在细胞内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植物细胞内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确掌握这些因素,对研究植物的健康生
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钾离子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钾离子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真的是个有趣的话题。
咱们先来聊聊,钾离子这个“小家伙”到底是干嘛的。
大家都知道,植物就像我们的“绿色朋友”,它们需要各种养分来长得健康。
钾离子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它在植物生长中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
你知道吗?钾离子其实是植物细胞中的“水管工”,它帮助植物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钾离子,植物就像干涸的河流,根本没法活得滋润。
说到这里,咱们得提提钾离子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是植物将阳光变成养分的过程,钾离子在这其中可是不可或缺的。
就好比我们吃饭需要盐,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需要钾离子的“调味”。
它能帮助调节气孔的开闭,让植物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呼吸”顺畅。
你可以想象,如果气孔打不开,植物可就要闷坏了。
钾离子在植物的营养运输上也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其他重要的养分。
就像我们开车出门,需要油才能顺利行驶,植物在吸收氮、磷等养分时,钾离子充当着“油门”的角色。
没有它,植物的营养运输就会堵车,长得再好也没用。
钾离子能促进植物的根系发展,让它们在土壤中扎根更深,像是为自己找了个“好家伙”,这可谓是一举两得。
再说说钾离子在抗逆性方面的作用。
现代的植物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像干旱、盐碱地等各种逆境随时都可能来袭。
这时,钾离子就像是植物的“勇士”,能够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它能帮助植物调节渗透压,保持水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扛”住不被击倒。
想象一下,遇到狂风暴雨,钾离子就是那把“雨伞”,保护植物不受伤害。
有趣的是,缺乏钾离子的植物,叶子会变得枯黄,就像是人缺水后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植物也会出现果实发育不良、病虫害增加等问题。
这样的情况简直让人心痛,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绿色朋友能健康成长。
如果给植物补充适量的钾肥,就能像给它喝了“强心针”,恢复生机,果实也能结得饱满。
钾离子还参与了植物的酶活性,帮助它们合成蛋白质、糖分等重要成分。
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嘿,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这可挺重要呢!咱先说说钾肥对植物有啥用哈。
钾肥就像是植物的强壮剂哇。
能让植物长得更结实,不容易倒伏。
就像你要是身体强壮,就不容易被风刮倒一样。
钾肥还能让植物的叶子更绿,更有光泽。
看着那绿油油的叶子,心情都好哇。
而且钾肥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让植物少生病。
就像你身体好的时候,也不容易感冒啥的嘛。
那咋用钾肥呢?可以在种植物之前,把钾肥和土壤混合在一起。
就像给植物准备一个营养丰富的床。
这样植物一长出来就能吸收到钾肥啦。
要是已经种上了植物,也可以在植物旁边挖个小坑,把钾肥放进去,再盖上土。
这就像给植物加餐一样。
还可以用水把钾肥溶解了,然后浇在植物上。
就像你喝果汁,植物喝钾肥水也能长得好呢。
不过可不能浇太多哦,不然会把植物给烧坏的。
就像你吃太多糖会牙疼一样。
要是给果树用钾肥,那就更得注意了。
可以在果树开花结果的时候用,能让果子长得更大更甜。
就像你给孩子吃好吃的,孩子就能长得壮壮的。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有一次我种了一些西红柿,一开始长得不咋好,叶子有点黄,还容易倒。
后来我听别人说要用钾肥,我就买了一些钾肥回来。
按照上面说的方法,给西红柿施了钾肥。
嘿,没过多久,西红柿就长得可好了。
叶子绿油油的,杆子也很结实,最后结的果子又大又红,可好吃了。
所以啊,钾肥对植物的作用可大了,使用方法也不难。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种的植物,选择合适的方法用钾肥,让植物长得更棒。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植物钾的吸收与调节院(系、部)名称:生命科技学院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生学号:**************:**2010年 5 月 25 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摘要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之一。
钾吸收调控在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钾素的吸收、影响因素及其调控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钾;吸收;影响因素;调节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钾离子广泛分布于植物各组织器官中,是植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一价阳离子。
钾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中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
钾在植物体内无有机化合物,主要以离子形态和可溶性盐存在,或者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
植物体内钾离子浓度往往比其它离子高,而且远远高于外界环境中的有效钾浓度[1]。
全世界130 亿公顷土壤中,受到养分胁迫的占22.5%,仅有10.1%是无胁迫或轻度胁迫的土壤,其中在养分胁迫中约有40%的土壤缺钾[2]。
中国1/3 左右耕地缺钾或严重缺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缺钾现象尤为严重[3]。
而钾作为品质元素,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钾肥价格飙升,从而使土壤缺钾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之一。
1 K+的生理功能K+是植物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阳离子之一,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土壤中增施钾肥能显著影响树体的生长,增加植物组织中K+ 含量,对生长的影响系数为0. 709 ,对树体整体影响系数为0. 56[4]。
K+ 能促进细胞内酶的活性。
细胞内有50 多种酶或完全依赖于K+ ,或受K+ 的激活,如丙酮酸激酶、谷胺合成酶、62磷酸果糖激酶等都能被K+ 激活[5]。
K+ 对酶的激活同其他一价阳离子一样都是通过诱导酶构象的改变,使酶得以活化,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速率,在某些情况下K+ 能增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 对膜结合ATP酶也有激活作用,K+ 可能参与tRNA 与核糖体结合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参与蛋白质的合成[6]。
K+ 在细胞内外不同浓度的分布是形成细胞跨膜电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植物细胞中最丰富的阳离子,K+ 是平衡负电荷的主要阳离子因而对阴离子(如NO-3 、苹果酸根等)的长距离运输也十分重要[7]。
K+ 能调节植物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株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提高能量代谢等。
在非盐生植物中,K+ 在细胞的渗透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气孔保卫细胞中的K+ 与相伴随的阴离子浓度变化是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原因[8]。
酚类物质与植物病害的关系密切,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十分活跃。
酚类物质是植物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如氧化还原反应、木质化形成、刺激反应和对毒素活性的反应等[9]。
酚类物质中的肉桂酸、香豆素、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等单元酚都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活性,并抑制病原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从而增强植物抗病性[10]。
在酚类物质代谢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物酶(POD)等防御酶活性与植物的抗病能力呈正相关[11]。
施钾有利于植物体内与酚类物质代谢相关的酶的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增加酚类物质含量,降低一些病害的发生[12 ,13]。
施钾可促进碳代谢,提高植物组织含糖量[14] 。
研究表明钾有利于提高小麦茎秆中果聚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在灌浆期间的积累,促进灌浆后期果聚糖的降解及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输出[15]。
钾对甜玉米和甘蔗茎秆含糖量影响较大,在一定钾量范围内,茎秆含糖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过度施钾会降低茎秆含糖量,导致糖代谢失调[16]。
Li 等研究发现施用氮磷钾可以增加旗叶中蔗糖的积累和麦粒中淀粉的积累,N 和K营养在旗叶中能增加糖含量[17]。
N、P、K营养能增加旗叶中蔗糖合成酶活性,N、P、K营养增加了麦粒的糖和淀粉含量,而且K营养的效果最为明显,P营养增加了多糖的积累,K营养提高了麦粒的多糖胶质。
2 植物对K+ 的吸收目前,对于植物钾离子的吸收,一般认为有两套吸收机制在起作用—高亲和系统与低亲和系统。
自从分子水平上鉴定植物K+通道和转运体的cDNAs以来[18-20],许多编码K+转运蛋白的植物基因被克隆出来,并通过在酵母菌、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和大肠杆菌中表达来加以鉴定[21]。
2.1 高亲和系统高亲和的K+吸收转运系统最先是被Epstein 等[22]发现。
用稀CaSO4溶液对大麦进行催芽,发现大麦根系的高亲和性K+内流Km为10~20 mmol/L,并且这种吸收对K+和Rb+没有选择性,也不受微摩尔浓度Na+的影响,另外一个特征是其对Cs+的低选择性[23],这种钾吸收系统称为高亲和性“机制I”[22]。
高亲和系统主要是存在于质膜上的高亲和转运体[2],主要是与H+和Na+相偶连的H+-K+、Na+-K+转运体。
可以吸收1~200 μmol/L的钾[24]。
转运过程是逆着K+的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需要ATP 提供能量,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25]。
2.2 低亲和系统低亲和性K+吸收起初也被称为“协助扩散”。
它们强烈依赖膜电位[26],并且可以被K+通道抑制剂TEA抑制,人们开始推测低亲和性K+吸收是通过K+通道进行的[27]。
膜片钳技术在植物细胞上的成功应用[28],使得对植物离子通道的研究有可能获得直接的实验证据,而K+通道是利用该技术研究最多的一种离子通道[29]。
低亲和系统主要是存在于质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在外界钾离子浓度为1~10 mmol/L 时起主要作用。
迄今已从多种植物或同种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到多种K+通道基因。
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
根和茎中皮层、根毛及木质部、韧皮部的K+通道特别与K+吸收运输相关联[30]。
钾离子通道在跨膜电化学势梯度作用下,可以介导K+的跨膜流动。
该过程不直接与ATP 水解相偶连,一般认为是被动运输的过程。
根据他们的蛋白序列和结构特征,将它们分为三个K+通道家族:Shaker家族、TPK家族和Kir-like 家族[2]。
2.3 其他目前,在植物体中还发现了与K+吸收运输有关的其他转运体,如植物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CNGC)家族,与动物的促进离子型谷氨酸盐受体相关的一个多肽家族(在拟南芥中有20 个该家族的成员)、CPA 家族、CHX家族、KEA家族及LCK1 等。
然而,目前对他们在植物K+吸收转运中所发挥的作用还不清楚[24]。
刘贯山等[31]认为植物对钾素的吸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植物体内存在多个K+吸收转运机制,这是因为:第一,植物不同器官或组织的营养和能量需求不同,甚至在同一叶片的不同细胞中养分的需求及离子吸收具有显著的差异。
第二,养分的转运要跨越许多不同的膜,因而需要不同的跨膜转运机制。
第三,根细胞外环境条件、养分和有毒竞争离子浓度变化很大,这就要求许多养分转运机制以确保随条件而变的养分吸收。
植物体内存在许多转运体或钾离子通道,他们并非单独的在钾吸收转运中起作用。
外界钾离子浓度较高时,钾离子通道介导的钾离子吸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有高亲和转运体的参与;Fu 和Luan[32]从拟南芥中鉴定出AtKUP,认为它同时具有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
而在外界钾离子浓度较低时,高亲和转运蛋白在植物钾的吸收中起主要作用,但钾离子通道也在起一定的作用。
这在拟南芥AKT1 通道[33]和拟南芥花粉SPIK 中得到证明[34]。
另外,Rubio 等[35]用K+(Rb+)示踪研究高亲和转运体AtHAK5 和Shaker 家族的一个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AtAKT1 在外界钾离子浓度较低时对拟南芥吸收钾离子的贡献,发现AtHAK5 能在更低的Rb+水平下吸收钾,直到外界Rb+的浓度下降到1 μmol/L,AtHAK5 介导的钾吸收才停止;另外,钾离子通道介导钾离子的吸收时,可能有多个通道同时发挥作用,但其对钾离子吸收的贡献不尽相同。
因此,随着植物钾吸收研究的深入,经典的两段吸收动力学也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植物钾吸收的动力学特征得以更好的解释。
3 植物吸收K+ 与其它养分离子的关系影响和调节植物吸收钾离子的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如养分离子,包括K+ 本身) 和内部因素(即植物自生对其根部K+ 吸收的控制和调节) 。
研究植物钾离子的吸收和调节机制,对于合理施肥、阐明植物高效吸收利用无机营养的机理及为筛选和培育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3.1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人们很早知道K+ 与其它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如,NH+4 、Rb + 、Cs + 与K+ 之间,Fe2 + 与K+ 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阴离子如NO-3 、H2PO -4 、MoO -4 等、一些二价阳离子,尤其是Ca2 + 与K+ 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许多研究者报道了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关于离子之间拮抗作用的机理分析,最早是从离子水合半径来分析的。
如K+ 水合半径(Å) 为5. 32 ,而NH+4 为5. 37 ,Rb + 为5. 09 ,Cs + 为5. 05 。
显然它们的水合半径较为接近,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在载体上竞争同一个结合部位,从而相互抑制。
黄建国等[36]报道了养分离子影响钾离子吸收的动力学机理。
他应用离子消耗技术证明NO -3 及稀土元素显著促进小麦吸收K+ ,其原因是它们提高了K+ 吸收的最大速率( Imax值) ,而增加植株根系对K+ 的亲和性( Km 值减少) 。
相对应的,NH+4 显著抑制K+ 吸收,其机理是NH+4 降低植物对K+ 的亲和性( Km 值增加) 。
二价离子如Ca2 + 促进一价离子如K+ 吸收的现象称之为Viets 效应。
L¾uchli 和Ep2stein[37]认为这是因为Ca2 + 促进了K+ 的净吸收。
Quintero 和Hanson[38]的实验表明,Ca2 +促进K+ 吸收与H+ 分泌的增加有关,而H+ 分泌是K+ 吸收的动力。
栾升和倪晋山[39]应用示踪动力学的原理研究分析了Ca2 + 对K+ 内流和外流同时作用的动态机理。
结果表明,Ca2 + 抑制K+ 通过质摸的外流,同时促进K+ 由细胞质向液泡的转运。
认为Ca2 + 抑制K+ 外流的机制不只局限于降低膜透性,而有可能是Ca2 + 参与了膜上运转蛋白质活性的修饰。
3.2 植物内部钾营养状况对K+ 吸收的影响植物内钾的含量是外界的几十倍或数百倍。
然而植物并不是无限制地吸收K+ 。
实验表明,即使在介质中K+ 浓度变化幅度很大的情况下,同一种高等植物体内K+ 浓度总是能够维持在一个较窄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