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慧鱼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0.00 KB
- 文档页数:8
慧鱼模型实验报告慧鱼模型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有效的决策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慧鱼模型的实验研究。
慧鱼模型是一种信息处理模型,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方法: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组参与者,让他们面对一系列的信息任务。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控制组,参与者在没有慧鱼模型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二阶段是实验组,参与者在使用慧鱼模型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我们记录了参与者在两个阶段中的表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在完成任务时表现出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他们能够更快地找到关键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而控制组则往往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中,无法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
这表明慧鱼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讨论:慧鱼模型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方法。
该模型通过将信息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信息。
同时,慧鱼模型还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筛选和评估信息的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重要性。
这些功能使得慧鱼模型成为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帮助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慧鱼模型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参与者对慧鱼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将某些信息归类错误,或者无法正确评估信息的重要性。
这可能与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经验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在推广和应用慧鱼模型时,需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模型。
结论:慧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处理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信息过载的挑战。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证实了慧鱼模型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优势。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慧鱼模型并非完美无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总体而言,慧鱼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慧鱼叉车实验报告引言慧鱼叉车作为一种自动导航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路径规划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搬运和仓储操作。
本实验旨在测试慧鱼叉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导航和搬运性能,并评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慧鱼叉车具备以下设备和配置:- 激光雷达传感器- 高清摄像头- 平衡车底盘- 多自由度机械臂- 嵌入式电控系统-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 验证慧鱼叉车的导航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 测试慧鱼叉车的搬运能力和装载稳定性;3. 评估慧鱼叉车在实际仓储场景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实验步骤步骤一:系统初始化和路径规划设置1. 启动慧鱼叉车系统,并进行初始化操作;2. 设置起点和终点,规划导航路径。
步骤二:导航能力测试1. 将慧鱼叉车放置在不同地形和光照条件下的测试场地中;2. 观察慧鱼叉车在导航过程中是否能准确识别障碍物,保持安全的行进路径;3. 测试慧鱼叉车在不同地形上的导航能力,如平坦地面、斜坡、不同类型的地板等。
步骤三:搬运能力测试1. 设计一组不同形状、重量和尺寸的物品,用于测试慧鱼叉车的搬运能力;2. 将物品放置在仓库中的不同位置,并设置搬运任务;3. 观察慧鱼叉车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4. 记录慧鱼叉车搬运物品的时间、路径和成功率。
步骤四:系统评估1.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慧鱼叉车的导航准确性、稳定性和搬运能力;2. 总结慧鱼叉车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表现,并提出优化建议;3. 探讨慧鱼叉车在实际仓储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和设定的测试条件,我们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1. 导航能力测试结果:- 慧鱼叉车能够在不同环境和地形下准确识别障碍物,并规划合适的行进路径;- 在平坦地面上,慧鱼叉车的导航定位误差较小,能够稳定行驶;- 在斜坡和不同类型地板上,慧鱼叉车的导航能力稍有下降,误差略大。
淮海工学院开放实验实验报告项目名称: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机器人室学生姓名:霍洋洋学号:021091208 专业班级:土木1022011年11 月22 日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了解“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中的各种硬件;(2)了解ROBOPRO软件及编程;(3)了解慧鱼创意模型是如何控制和协调机构运动的;(4)锻炼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初步建立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2)“慧鱼”专用电源;(3)个人计算机;(4)“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5)ROBOPRO软件;三、实验准备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
四、实验内容2. 红绿灯(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通常情况为绿灯亮,当有行人按下按钮I1,3秒后绿灯灭,黄灯亮,4秒后黄灯灭,红灯亮,红灯持续亮10秒钟,接着红灯、黄灯同时亮3秒钟,随后红、黄灯灭,绿灯亮。
(4)写出实验报告:说明模型的工作原理,附上所编程序。
原理:利用计时器,当有人时,绿灯亮;当过一定时间后,红灯亮,绿灯灭;然后黄灯亮。
当程序如下:3.移动门(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光电传感器,搞清马达、灯、光电传感器的作用;(3)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按下按钮I3,门打开,5秒钟后关闭。
编程注意事项:首先要关门,这是起始位置,马达旋转直到门碰到限位开关I1=0;查询按钮I3,如果按下,门打开,启动马达向左直到限位开关I2为1;5秒后再次关门(到程序开始处循环)(4)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在作业一的基础上增加光传感器,防止顾客动作慢,门夹住他。
注意只有在光幕没有遮住时,门才能关闭;在关门时只要光幕被遮住,门应立即打开;只要光幕被遮住,即使按钮没有按下门也要打开。
川大慧鱼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川大慧鱼模型的研究,探索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验材料,川大慧鱼模型、实验设备、生态环境模拟器等。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将川大慧鱼模型放入生态环境模拟器中,观察其在不同
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然后,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发现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较强的
适应能力,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且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此外,川大慧鱼模型还能够与其他生物进行良好的互动,对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验结论,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作为
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川大慧鱼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实验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川大慧鱼模型的行为机制和适应能力,探索其在生态环境中的更多应用场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川大慧鱼模型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
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川大慧鱼模型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内容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性实验报告项目名称: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课程名称:科技创新实践实验人员:沙理想实验时间:3测控1201班 202102030118刘赛测控1201班 2021020301152021年11月28日华北电力大学工程实训中心1慧鱼创意模型开放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认识了解“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中的各种硬件;(2)了解ROBOPRO软件及编程;(3)了解慧鱼创意模型是如何控制和协调机构运动的;(4)锻炼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初步建立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慧鱼”创意模型组合包;(2)“慧鱼”专用电源;(3)个人计算机;(4)“慧鱼”专用智能接口板;(5)ROBOPRO软件;三、实验准备认识“慧鱼”创意模型使用手册中已搭建的示例模型。
四、实验内容 2.红绿灯(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红绿灯通常情况为绿灯亮,当有行人按下按钮I1,3秒后绿灯灭,黄灯亮,4秒后黄灯灭,红灯亮,红灯持续亮10秒钟,接着红灯、黄灯同时亮3秒钟,随后红、黄灯灭,绿灯亮。
(4)写出实验报告:说明模型的工作原理,附上所编程序。
原理:利用计时器,当有人时,绿灯亮;当过一定时间后,红灯亮,绿灯灭;然后黄灯亮。
当程序如下:23.移动门(1)完成模型与接口板、接口板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3(2)分别测试马达、灯、信号开关、光电传感器,搞清马达、灯、光电传感器的作用;(3)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按下按钮I3,门打开,5秒钟后关闭。
编程注意事项:首先要关门,这是起始位置,马达旋转直到门碰到限位开关I1=0;查询按钮I3,如果按下,门打开,启动马达向左直到限位开关I2为1;5秒后再次关门(到程序开始处循环)(4)编写控制程序,并运行使模型实现:在作业一的基础上增加光传感器,防止顾客动作慢,门夹住他。
注意只有在光幕没有遮住时,门才能关闭;在关门时只要光幕被遮住,门应立即打开;只要光幕被遮住,即使按钮没有按下门也要打开。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参赛人员:谢友春唐琳杨猛洪海闫亚娟指导教师:覃莉杜超所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月目录1、设计背景 (2)2、创新点分析 (3)3、设计方案 (4)3.1 外形设计 (4)3.2 升降构件设计 (5)3.3 伸缩取放构件设计 (5)3.4 副柜设计 (6)3.5 书桌设计 (7)4、工作过程分析 (7)5、控制程序 (8)6、实用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9)7、作品应用前景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也一涨再涨,小户型住房成了市场的宠儿。
由于小户型房间面积小,对各种家具的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对储物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机,谁能解决好这个空间利用的问题,谁就拿到了进入未来家具市场的门票。
传统的成品家用储物柜(图1)约有2.5米左右,储物柜顶部距离屋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取放东西的不便且存有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放弃使用这部分空间。
当今的小户型住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如果利用传统的储物柜就不能充分地利用本来就小的空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储物柜到天花板之间的这部分闲置空间,将这一部空间分利用上,那么平时要占据很多空间而又不经常用的物什就可以放置在这些空间里。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房间的大小高低定制储物柜(图2,图3),但是定制的柜子成本较高,不能移动改变摆放位置,无法重复利用。
图1传统储物柜图2传统储物柜 图3传统储物柜通过以上分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各有弊端,而本文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像成品储物柜一样可随意移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慧鱼”机构组合模型创意设计塔接实验报告姓名:班级:T1113-4学号:20110130412目录(一)实验名称 (1)(二)实验目的 (1)(三)实验步骤 (1)(四)完成后项目的照片 (2)(五)塔接完成后结构的障碍分析 (7)(六)对结构的改进意见 (7)(七)实验心得体会 (8)(一) 实验名称本实验名称:珠子循环滚动轨道系统。
实验介绍:本实验主要是塔接一个由架子支撑轨道的系统。
并由电机带动履带,履带上的磁铁吸附落到轨道末端的钢珠,重新运输到轨道的始端,珠子通过轨道又回到轨道末端;如此循环下去。
(二)实验目的1.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了解轨道系统的基本结构。
2.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对创新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3.了解实验结构的建立的方法和结构的协调性。
(三)实验步骤1.确定创新方案,对方案的各个部分结构进行了解。
2.对方案的各个结构进行分类。
3.把模型的各个零件按种类和颜色分类,方便搭接的时候快速取用。
4.按照指导图书先搭接部分小结构。
5.将各个小结构装配起来,完成初步搭接。
6.放上珠子试验。
7.对错的地方进行分析和改进。
8.试验成功结束实验。
.9.注意问题:(1)注意小零件的拼接方向。
(2)注意指导图结构方向和实际模型的结构的方向。
(四)完成后项目的照片(五)塔接完成后结构的障碍分析1.地板和四个主要柱子的连接部分不够稳固,这样会造成上部结构不够稳定。
2.链条上的磁铁磁力不够。
3.链条的磁铁和轨道的始末段接触的距离不够近。
4.加强强度的横条不够稳定。
5.转轴不够光滑,造成齿轮转动不够顺畅。
6.电机坏了,只能手动摇动齿轮。
7.链条上的磁铁太少。
(六)对结构的改进意见1.地板的连接孔增多,和主要的连接部分进行多孔连接,增加连接强度。
2.增加链条上传动吸附磁铁部分的磁力。
3.转轴抛光,更有利于转动。
4. 链条的磁铁和轨道的始末段接触的距离设计适合的距离。
5.增加链条上的磁铁。
6.增加加强强度的结构,主要是四个主要柱子之间的强度。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参赛人员:谢友春唐琳杨猛洪海闫亚娟指导教师:覃莉杜超所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月目录1、设计背景 (2)2、创新点分析 (3)3、设计方案 (4)3.1 外形设计 (4)3.2 升降构件设计 (5)3.3 伸缩取放构件设计 (5)3.4 副柜设计 (6)3.5 书桌设计 (7)4、工作过程分析 (7)5、控制程序 (9)6、实用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9)7、作品应用前景 (10)参考文献 (11)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也一涨再涨,小户型住房成了市场的宠儿。
由于小户型房间面积小,对各种家具的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对储物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机,谁能解决好这个空间利用的问题,谁就拿到了进入未来家具市场的门票。
传统的成品家用储物柜(图1)约有2.5米左右,储物柜顶部距离屋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取放东西的不便且存有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放弃使用这部分空间。
当今的小户型住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如果利用传统的储物柜就不能充分地利用本来就小的空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储物柜到天花板之间的这部分闲置空间,将这一部空间分利用上,那么平时要占据很多空间而又不经常用的物什就可以放置在这些空间里。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房间的大小高低定制储物柜(图2,图3),但是定制的柜子成本较高,不能移动改变摆放位置,无法重复利用。
图1传统储物柜图2传统储物柜图3传统储物柜通过以上分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各有弊端,而本文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像成品储物柜一样可随意移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2、创新点分析本储物柜充分利用了传统储物柜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间,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更好的实现了对上层空间的利用,从而实现了在小户型房屋里面达到了一物多用,大大提高了其空间利用率。
一、实训目的本次电子技术慧鱼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的搭建、调试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项目(1)电路搭建:根据电路图,搭建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如蜂鸣器电路、数字时钟电路等。
(2)电路调试:对搭建好的电路进行调试,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3)故障排除:在电路调试过程中,遇到故障时,能迅速找到原因并解决问题。
(4)创新设计:在完成基本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对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
2. 实训工具(1)慧鱼电子套件: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连接线、电路板等。
(2)工具:电烙铁、螺丝刀、镊子、剥线钳等。
(3)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等。
三、实训过程1. 电路搭建(1)识别元器件:了解元器件的名称、型号、规格和功能。
(2)搭建电路:根据电路图,将元器件按照要求连接在电路板上。
(3)检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短路、断路等现象。
2. 电路调试(1)调试方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检测电路的电压、电流、波形等参数。
(2)调试步骤:按照电路图,逐步调整元器件参数,使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3. 故障排除(1)故障现象:分析电路故障现象,判断故障原因。
(2)排除方法: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排除故障。
4. 创新设计(1)设计思路:在完成基本实训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设计思路。
(2)设计实现:根据设计思路,对电路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
四、实训结果1. 成功搭建并调试了多个电子电路,掌握了电路搭建、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2. 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
3. 在创新设计方面,提出并实现了多个创新设计方案。
五、实训总结1. 电子技术实训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在实训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面对电路故障,要保持冷静,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慧鱼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件。
2. 掌握慧鱼气动模型的搭建方法及调试技巧。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气动系统的认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慧鱼气动系统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机械传动系统。
它主要由气源、气缸、管道、阀门、连接件等组成。
当压缩空气进入气缸时,气缸内的活塞会移动,从而驱动机械装置进行工作。
三、实验器材1. 慧鱼气动组件套装2. 气泵3. 空气压缩机4. 气动元件连接管5. 调节阀6. 气动传感器7. 个人计算机8. RoboPro软件四、实验步骤1. 搭建慧鱼气动模型(1)按照实验指导书,将慧鱼气动组件套装中的各个部件组装成所需的气动模型。
(2)连接气源,确保气源压力适中。
(3)将气缸、阀门、传感器等气动元件连接到模型上,注意连接牢固。
2. 模型调试(1)打开RoboPro软件,创建新的项目。
(2)在软件中设置气缸的运动参数,如速度、方向等。
(3)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气动模型的自动控制。
(4)将程序下载到模型中,观察模型是否按照预期运行。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实验过程中模型的运行状态,如气缸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2)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模型性能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搭建慧鱼气动模型,我们成功实现了以下功能:(1)气缸的直线运动。
(2)气缸的往复运动。
(3)气缸的旋转运动。
2. 实验分析(1)气缸运动速度受气源压力和气缸直径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气源压力较高且气缸直径较小时,气缸运动速度较快。
(2)气缸运动方向可通过调节阀门来实现。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位五通阀,通过控制气缸进气和排气的方向,实现了气缸的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
(3)气动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气缸的运动状态,为模型控制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慧鱼气动实验,我们了解了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件,掌握了慧鱼气动模型的搭建方法及调试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对气动系统的认识。
慧鱼模型科技创新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此背景下,我参加了慧鱼模型科技创新实习项目,旨在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慧鱼模型科技创新项目,了解并掌握创新设计、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实践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科技创新事业努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对慧鱼模型科技创新项目有了初步了解,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内容和要求等。
同时,我们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创新设计工作。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设计:我们团队围绕慧鱼模型展开创新设计,通过讨论、研究,提出了多个创新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2)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分工合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协调分工,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项目管理:我们团队在实习过程中,对项目进行了严格管理。
从项目立项、进度控制、质量把关到成果总结,我们都制定了详细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通过项目管理,我们学会了如何高效组织、协调资源,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
3. 实习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团队完成了慧鱼模型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成果得到了实习导师的认可和好评。
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1)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参与慧鱼模型科技创新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
(2)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协调分工,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慧鱼课实验报告1. 实验介绍本次实验是在慧鱼课上线的一次互动实验。
慧鱼课是一款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课程。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慧鱼课平台进行学习,评估该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2. 实验设计为了评估慧鱼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学生使用慧鱼课进行学习,而对照组的学生则使用传统的教材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我们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每个班级包含30名学生。
将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性别、年级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保持一致。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一次水平测试,以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
然后在整个学期中,实验组的学生使用慧鱼课进行学习,而对照组的学生继续使用传统的教材进行学习。
在学期结束时,我们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一次水平测试,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慧鱼课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3. 实验结果经过学期的学习和测试,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班级初试平均分期末平均分提高率- -实验组70 85 21.4%对照组68 80 17.6%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比对照组高。
而且,实验组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率。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慧鱼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组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表现更好,并且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慧鱼课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作业和讨论,慧鱼课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慧鱼课还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推荐和反馈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
此外,慧鱼课的学习平台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相比传统的教材,慧鱼课提供了更便捷、灵活和互动的学习方式。
5. 结论综上所述,慧鱼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慧鱼变速器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简介慧鱼变速器实验是一项模拟真实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实验中使用了慧鱼变速器模型,通过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和调试,学生可以熟悉变速器的结构和性能,并掌握相应的调试技巧。
二、实验内容1. 变速器结构介绍:学生首先需要了解慧鱼变速器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作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行星轮组、太阳轮组等。
2. 变速比计算:通过手动操作变速器,学生可以测量输出转速和输入转速,并计算出不同档位下的变速比。
3. 调整行星轮组位置:通过调整行星轮组的位置,可以改变输出转矩和转速,从而达到不同的传动效果。
4. 调整太阳轮组位置:太阳轮组也可以影响传动效果,在实验中需要对其位置进行调整。
5. 故障排除: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学生需要根据经验进行排除。
三、实验结果1. 学生掌握了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了不同部件的作用。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变速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行星轮组和太阳轮组的位置以达到不同的传动效果。
3.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故障和异常情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经验排除了这些问题。
四、实验感想1. 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变速器的结构和性能,对于我未来从事机械相关工作有很大帮助。
2.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思考,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3. 实验还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同学一起操作时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慧鱼变速器实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机械类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在未来工作中,这些知识和经验都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同时,在实验中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慧鱼”机器人实验报告指导老师王大钦所在院系10自动化系报告组12 气动机器人一实验目的1 认识了解及熟悉运用“慧鱼”模型中的各种硬件。
2 按照模型拼搭机器人,掌握各个部分的硬件组成原理,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控制。
3学会软件的应用,理解编程原理4创新实现自己的思想,用现有零件组成自己的模型,提高创新能力。
5自己编写软件程序并调试成功,真正实现模型的可实现性。
二实验器材慧鱼气动机器人模型组合包,智能板接口,个人计算机及相关程序,实验使用手册。
三实验内容1必做部分(1)气动门机器人实验模型如图实验原理通过电机产生气,通过气的进入和排出,产生两侧压强不等,使得活塞发生移动。
实验功能说明电机产生气体,带动门开,门挡住小灯泡发出的光,传感器显示0;排出气体,带动门关闭,小灯泡发光,传感器显示1.(2)传送机器人实验模型实验原理通过电机产生气体,控制两个汽缸中活塞的运动,同时气缸1中带有弹簧,方便它能夹住东西实验功能说明电机产生气体,先通入气缸M1中,实现夹住东西,此时通入气缸M2中,M2推动底座的旋转,将物体带到另一端,这时气缸M1中气体排出,将物体放下,这样就实现了物体的传送。
2 选做部分(3)信号分拣机器人实验模型说明:此实验未能实现区别黑白分拣的功能,虽然只差一点点,但调试总出问题。
分析失败的原因:1 小灯泡太亮,导致传感器一直显示1,不能区别黑暗。
2 各部分之间缺少协调,显示1时却无法充气。
3 程序和模型之间存在不对口的地方。
创新部分名称起重机(或电梯传送)思想来源 1 建筑工地上,在建造楼房的时候,通过人工将砖和水泥搬上去,人力物力太大。
用“气动”这一思想可模拟实现这种自动传输的功能。
2 通过电梯这种升降运输人的思想,也可以用模拟“电梯”来实现物体传送,以实现这种自动化功能。
实验模型实验原理利用电机产生气体控制活塞的移动,活塞移动控制升降和取物,同时活塞还需控制挡光实验功能说明1 遮板挡住小灯泡的光,传感器显示0,提醒工人放入物体。
慧鱼机器人模型组装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能力。 二、 实验要求 1. 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教科书与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为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2. 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前期课程及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点,了解电机安装与使用的基本知识,学习电机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实验内容 学生运用已学的机械设计基础、工业机器人、机电传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阅读慧鱼机器人说明书,根据教师拟定的一些设计题目或学生自选题目,设计并组装一个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 进行机械组件和电气组件与电机的连接,输入并运行程序,记录参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程应用方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 实验条件 实验室具有若干成套的慧鱼机器人组件、计算机、通信线、连接线、LLWin3.0软件包等必需设备和工具,已进行过调试和试运行,方可进行本试验项目的实施。 五、 实验步骤 (1)慧鱼模型名称及工作过程 四自由度机械手
(2)模型组件选择 1、结构件
柱、块:固定支撑和机器人实体搭建; 板:一侧具有平滑表面,通常用于制作平台或装饰; 孔条:可用于轴、连杆等组件的支撑; 连接件:在结构制作中起到衔接的作用。 2、机械组件
曲轴 齿轮 弹簧 3、电气组件
9V双向直流电机 按钮 灯 (3)模型组件组装 首先进行机械构件的组装,机械构件装配时要确保构件到位,不滑南京工程学院
动;然后进行电子构件的装配,电子构件装配时要注意电子元件的正负极性,接线稳定可靠,没有松动;最后,对整个模型进行整体布线调整,整个模型完成后还要考虑模型的美观,整体布线要规范。
慧鱼机器人模型组装综合实验
连杆、链条、履带、齿轮、齿条、涡轮、蜗杆、凸轮、弹簧、曲轴、万向节等
储气罐、气缸、活塞、气弯头、电磁气阀、气管)模型组件组装
2.后退子程序:将模块中的马达输出
3.左转子程序:将模块中的马达输出
6.循线子程序:程序开始→智能车左转→循环计数开始,循环计数从
主程序设计:程序开始→执行搜寻子程序→判断轨迹传感器
搜寻到轨迹→判断I4是否搜寻到轨迹,若I4搜寻到轨迹→智能车前进→执行避障子程序→返回I3起点;若I4没有搜寻到轨迹,电动机M1停止、
障子程序。
若I3没有搜寻到轨迹→判断I4是否搜寻到轨迹,若
机M1逆时针旋转、M2停止→执行避障子程序;若I4未搜寻到轨迹→执行
序→返回搜寻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