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基于逆变器下垂控制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27
基于下垂控制的船舶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发电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电力系统发展的重点。
微源逆变器在其分布式发电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微源逆变器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同时也可实现能量管理和动态功率调节的功能。
船舶作为特殊的运输工具,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有着独特的需求和优势。
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能够将风浪、太阳等环境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供船舶使用,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燃油经济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船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传统的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难以满足其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基于下垂控制的船舶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以提高逆变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将研究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中的基于下垂控制的控制策略。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研究下垂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深入了解下垂控制在微源逆变器系统中的应用;2. 建立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模型,分析其特点和控制需求,确定基于下垂控制的控制策略;3. 设计下垂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的设计和参数调整;4. 进行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验证基于下垂控制的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效果和稳定性,并与传统的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三、拟解决的问题1. 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具有复杂的负载特点和环境条件,需要找到适合其工作条件的控制策略;2. 下垂控制作为一种新型控制算法,在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3. 如何通过下垂控制来提高微源逆变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和实验研究。
四、研究思路1. 研究下垂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分析,了解下垂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建立船舶微源逆变器系统模型。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深入分析电路特性和负载特点,确定下垂控制的应用场景和控制目标。
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人们日益追求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太阳能电站成为新能源中的热点之一。
随着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国太阳能电站建设和并网发电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活跃的领域。
微网光伏并网是太阳能电站中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具有经济性明显、安全可靠等特点,其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微网光伏并网既需要保证电网稳定,又需要保障电能质量,而现有的并网控制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微网光伏并网的需求。
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微网光伏并网及电能质量控制系统。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一套光伏发电系统模型,研究光伏电源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设计光伏逆变器,并对其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并网效率和光伏电源的稳定性。
3.研究微网光伏并网控制策略,包括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组网控制等方面。
4.建立电力质量评估模型,分析并评价微网光伏并网的电力质量。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套针对微网光伏并网的完整控制策略,包括光伏电源模型、逆变器电路和控制、微网光伏并网组网控制等方面,为微网光伏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在电力质量方面,通过建立电力质量评价模型,能够及时监测微网光伏并网的电能质量,有效提高微网光伏并网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1.建立微网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该模型将光伏电源、逆变器及附属设备等完整地建立起来,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与分析,以研究光伏发电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设计光伏逆变器。
分析逆变器电路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并网效率和光伏电源的稳定性。
3.制定微网光伏并网控制策略。
考虑并网方案、光伏发电、逆变器控制及组网控制等因素,建立合理的微网光伏并网组网控制方案。
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策略与微电网能量协调管理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分布式电源(DER)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的中央化电力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运行效率低下、能源安全等问题,而分布式电源能有效实现能源可再生利用、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安全等等。
因此,如何对分布式电源实现自主控制是实现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微电网(MG)的概念也开始被大家所熟知。
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电力系统,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源设备组成,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蓄电池储能等,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的。
微电网具有低碳、高效、安全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实现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能量协调和协同管理,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待解决的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旨在针对分布式电源进行自律控制策略研究,并结合微电网的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分布式电源能量协调管理系统。
具体研究内容和目标如下:1. 分析当前分布式电源自主控制方案,评估其优缺点,提出适合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策略。
2. 开发分布式电源能量协调管理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间的协同管理,提高微电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3. 通过建立分布式电源的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能量协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进行分布式电源自主控制方案的优缺点评估和需求分析,然后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仿真,提出适合微电网的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策略。
同时开发分布式电源能量协调管理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间的协同管理,提高微电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最后通过建立分布式电源的仿真模型,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和能量协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能够得到分布式电源自律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和微电网分布式电源能量协调管理系统。
下垂控制技术在直流微电网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卞显新赵洋来源:《科技视界》2018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下垂控制及改进下垂控制在直流微电网中的使用。
首先分析微电网的组成结构及稳定运行时需要的面对的问题,分析下垂控制的原理,以及运用在微网控制中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下垂控制;微电源中图分类号: TM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6-0041-002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18.26.016Application of droop control technology in DC microgridBIAN Xian-xin ZHAO Yang(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grid are more and mo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use of droop control and improved droop control in DC microgrid. Firstly,the structure of micro-grid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aced when it runs stably are analyzed,the principle of droop control is analyzed, and an improved droop control is introduced.【Key words】DC microgrid; Droop control; Micro power supply0 绪论随着我国电力能源的飞速发展,给国民越来越多的便利和发展优势。
总669期第七期2019年3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微源并网逆变器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韩彦东李亚民崔鑫斌(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64)摘要:针对微网中敏感负荷对频率和电压幅值要求较高这一情况,笔者提出了一种下垂系数随反正切函数变化的下垂控制策略。
把反正切函数的两种特性应用于微源的下垂控制,第一个特性可以保证微源输出频率和电压始终维持在设定的范围之内,第二个特性可以保证微源在输出参考功率附近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最后将改进后的下垂控制策略与改进前的下垂控制策略相比较,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下垂控制;反正切函数;电压;频率中图分类号:TM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9)07-0041-03 Study on Improvement ofDroopControl Strategy for MicroSource Grid-connected InverterHAN Yandong LI Yamin CUI Xinbin(Zhe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450064)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ensitive load to frequency and voltage amplitude in micro network,the au⁃thor put forward a kind of improved droop control strategy,whose droop coefficient varied with the arctangent func⁃tion.Two properties of arctangent function were applied to the droop control of the micro source,its first feature en⁃sured that the output frequency and voltage of the micro source was always maintained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set, and the second characteristics couid ensure that the micro source had a fast dynamic respons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output reference power.Finally,the improved droop control strategy was compared with the improved droop control strategy,an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proved the feasi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strategy.Keywords:droopcontrol;arctangent function;voltage;frequency微网中微源的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在分散控制中,经常采用下垂控制策略[1-2]。
1。
图1下垂控制框图
上图中U0表示直流母线的参考电压,Udc是变换器的实际输出电压,I为实际输出电流。
再通过下垂控制的下垂曲线,可计算出输出电压的参考值Udcref,再经过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得到单元变换器的控制信号。
下垂控制就是控制变换器的电压和电流或者电压和功率等运行在一条下垂曲线上的控制方式。
压偏差不能同时满足,仍然会存在不足之处。
图2功率电压补偿原理图
3改进下垂控制
上节所述的传统下垂控制中,微电网的母线电压功率等特性均与下垂曲线相关。
但是由于分布式电源的阻抗有差异,并不能有效的维持微电网的稳定。
现有一
种根据电压变化率U
̇和功率P
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法
,使
得电压U 以电压增量U
̇的方式参加下垂控制运算。
表达式为U
̇DCi =U ̇refi -K i (P refi -P DCi )(1U
̇DCi =U ̇DCi (0)+ʃU ̇DCi dt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于模糊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电压稳定控制研究陈树泉1,2张兆云1李天利2(1. 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2.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直流充电桩的广泛投入使用,直流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显得极为关键。
在直流微电网中,当分布式电源出力或者负载发生突变时,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小母线电压波动并维持系统的功率平衡。
本文提出一种以蓄电池为主控单元的风光储直流微电网模糊下垂控制策略。
该策略以直流母线电压偏差和蓄电池荷电状态为输入,通过模糊下垂控制得到下垂系数。
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中搭建模型,并与含前馈的下垂控制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超调量和调整时间上都优于后者。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模糊下垂控制;母线电压Research on voltage control of DC microgrid based onfuzzy droop controlChen Shuquan1,2 Zhang Zhaoyun1 Li Tianli2(1.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00;2.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DC charging piles,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DC micro-grid appears extremely critical. In the DC micro-grid, when the distributed power output or the load changes suddenly,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s voltage fluctuation and maintain the power balance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a fuzzy droop control strategy for wind-solar storage DC micro-grid with battery as the main control unit. This strategy takes the DC bus voltage deviation and the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SOC) as inputs, and obtains the droop coefficient through fuzzy droop control. Finally, a model was built in the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platform and compared with the droop control with feedforward.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superior to the latter in terms of overshoot and adjustment time.Keywords:DC micro-grid; fuzzy droop control; bus voltage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的增长,能源可持续性供应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王红艳【摘要】介绍了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 设计了基于下垂特性的微电网控制系统, 将下垂控制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有机结合, 实现微网系统的稳定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微电网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下垂特性的微电网控制策略具有稳态性能好、动态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roop control to realize the droop control and voltage current double loop control. The control system could realize the stability of microgri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microgrid and its control system are built by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micro-grid based on droop features hav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goo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fast dynamic response speed and strong adaptability.【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12【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下垂控制;微电网;双环控制【作者】王红艳【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21随着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的微电网得到广泛关注[1].微电网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控制装置等整合为一个独立的发配电系统[2, 3],可以在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间灵活切换,利用分布式微源的出力,提高电能质量.微电网应具备灵活可靠的控制系统,下垂控制具有不需要互联通信线、运行模式切换时不用改变控制策略等优点[4, 5],成为研究热点.1 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下垂控制是模拟传统发电机的功角特性,采用P-f 和Q-U下垂控制,使微电网得到稳定的电压和频率[6].P-f 和Q-U下垂控制的表达式为(1)其中,U为公共连接点处电压的有效值,Ui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输出相电压的有效值,θi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的输出电压与公共连接点处电压之间的相角差,Xi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至负载间的传输线路的电抗,Pi和Qi分别为第i个分布式微电源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由式(1)可知,相角差θi决定分布式微电源有功功率Pi的传输,Pi与θi成正比,Pi由相位超前的点传输至相位滞后的点;分布式微源的输出电压与公共连接点处电压的幅值差(Ui-U)决定分布式微电源无功功率Qi的传输,Qi与 (Ui-U)成正比,Qi由电压高的点传输至电压低的点.频率f和相角θ之间的关系为(2)由式(1)、(2)可知,通过控制分布式微源输出的有功功率可以控制其输出电压的频率和相角,通过控制分布式微源输出的无功功率可以控制其输出电压的幅值.因此微电网下垂控制的表达式为(3)其中,f和U、P和Q分别为分布式微电源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f0和U0、P0和Q0分别为分布式微电源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的额定值、输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额定值,m、n分别为有功和无功功率的下垂系数.2 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系统设计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结构如图1.其中,Lf和Cf为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Z 为负载阻抗,Zl为传输线路阻抗.控制系统由功率控制模块和电压电流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功率控制模块采集分布式微源输出的三相电流信号ioabc和三相电压信号uoabc,通过功率测量环节得到分布式微源输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经下垂控制环节得到分布式微源输出电压的参考值U*和频率的参考值f*,通过电压合成环节得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参考信号由电压电流环控制模块生成逆变器三相正弦调制信号通过SPWM调制模块产生触发脉冲,控制微源逆变器中电力电子器件的通断,使微源逆变器输出所需的电压.图1 基于下垂特性的微电网控制结构图2.1 功率控制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包括功率测量、下垂控制、电压合成三个环节.功率测量环节采集分布式微源输出的三相电流信号ioabc和三相电压信号uoabc,分别进行abc/dq坐标变换后得到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电流iodq和电压uodq.根据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可得,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微源逆变器输出的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分别为(4)为了提高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应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瞬时功率中的高频纹波,将平均功率作为下垂控制环节的输入信号.因此可得功率测量环节框图如图2所示.图2 功率测量环节框图功率测量环节输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按照公式(3)可得到分布式微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参考值u*和频率的参考值f*,得到的下垂控制环节的框图如图3.根据式(2)进一步得到输出电压的相角参考值θ*,进而合成三相静止abc坐标系中的参考电压经过abc/dq坐标变换后得到dq坐标系中的参考电压和将其作为电压电流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电压合成环节框图如图3所示.图3 下垂控制环节和电压合成环节框图2.2 电压电流控制模块为了合理设计电压电流控制模块,首先需要建立微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微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为(5)(6)电压电流控制模块采用最典型的双闭环控制策略,以电感电流控制为内环,以电容电压控制为外环.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能够对电压和电流进行精确地动态控制,改善微源逆变器输出的三相电能.由公式(5)、(6)可知,dq坐标系下逆变器的d轴和q轴电量相互耦和,这将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困难.因此,需要首先对逆变器的d轴和q轴分量进行解耦,使其相互独立,然后分别对d轴和q轴分量进行PI控制.为了对电感电流进行解耦,令式(5)中微源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为ud=uid+uod-ωLfiLq ,uq=uiq+uoq+ωLfiLd .(7)对电容电压进行解耦,令电感电流参考值为(8)将式(7)、(8)分别代入式(5)、(6),可以看到逆变器的d轴和q轴分量实现了完全解耦.电流内环采用P控制,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即(9)其中,Kip为电感电流内环P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分别为d轴、q轴的电感电流参考值,由电容电压外环提供.电压外环釆用PI控制,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即(10)其中,Kup、Kui分别为电压环PI控制器的比例、积分系数;分别为d轴、q轴的电容电压参考值.由此可得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框图如图4所示.将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信号相比较得到电压误差信号,根据式(10)将其输入电压外环PI控制器,PI控制器的输出即为iid、iiq;根据式(8)得到内环电感电流的参考值根据式(9)将其与电感电流的误差信号输入内外环P控制器,P控制器的输出即为uid、uiq;根据式(7)得到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信号ud、uq,进行dq/abc坐标变换后得到逆变桥调制电压信号输入SPWM调制模块.图4 电压电流控制框图3 MATLAB仿真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微源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的额定值为311 V,额定频率为50 Hz,额定有功功率为75 kW,额定无功功率为0,有功功率的下垂系数为10-5,无功功率的下垂系数为3×10-4,初始本地负载功率为25 kW.图5 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电网仿真模型系统运行至0.2 s时由并网模式切换至孤岛模式,0.4 s时本地负载突增50 kW,运行仿真模型可得如图6和图7所示的波形.图6为微源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和输出电流波形,可以看出:在微网从并网模式切换为孤岛模式、负载突增的过程中,微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微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在并网模式下比孤岛模式下的幅值要大,即并网运行时微网在带动本地负载的同时向大电网输出功率.0.4 s时本地负载由25 kW突增至75 kW,微网逆变器的输出电流由50 A迅速上升至150 A,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图7依次为微源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波形和频率波形. 从图7可以看出:0.2 s之前并网运行时,微网输出的有功功率大于本地负载功率25 kW,多出的功率输送至大电网;孤岛运行时,微网输出的有功功率等于本地负载功率25 kW,频率为50.5 Hz;0.4 s后本地负载突增至75 kW,微网输出的有功功率迅速跟踪负载功率升至额定功率75 kW,频率迅速下降为额定频率50 Hz.仿真结果证明了下垂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 结语根据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将下垂控制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有机结合,设计微电网的控制系统.通过搭建微电网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微电网的下垂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网系统具有稳态性能好、动态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验证了基于下垂控制的微网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后续微电网运行控制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6 微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图7 微网逆变器的输出有功功率和频率波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李燕青,郭通,袁燕舞.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有功与频率控制策略[J].电测与仪表,2017,54(12):60-64.[2] 陈丽娟,王致杰.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4):16-21.[3] 马伟,王维庆,王海云.微电网在孤岛模式运行时的下垂控制策略研究[J].电气传动,2017,47(1):18-22.[4] 唐昆明,王俊杰,张太勤.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44(18):68-74.[5] 方彬鹏,汪海宁,吴子成.微电网基于下垂控制的改进孤岛检测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7,54(5):62-67.[6] 王长云,李春兰,石砦,等.基于解耦理论的低压微电网下垂控制优化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7,35(2):264-270.。
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陈丽娟;王致杰【摘要】In the micro-grid, the output reactive power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which adopt droop control strategy couldn’t be arranged in average, because of their line impedance differences, the different output voltage amplitude and complex structure of micro grid and other factors. These could lead to reactive circulating current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droop control strategy. It adds the voltage drop of line, voltage amplitude feedback as an compensation amount of reactive power droop control in the traditional power droop control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track the changes of micro-grid voltage and improve the status of the different voltage amplitude. It establishes the micro-grid simulation model in Matlab/Simulink.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droop control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distribution accuracy of reactive power sharing and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the micro-grid system.%微电网中,采用下垂控制的微电源,线路阻抗差异、输出电压幅值不等以及微电网复杂结构等因素均会导致微电源输出无功功率不能达到均分的效果,使微电源间出现无功环流。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微网逆变器下垂控制的研究
微电网高效的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功率变换系统和负载等组织起来,避免了分布式发电的不稳定性和实时波动对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
微网逆变器作为储能装置与微网能量交换的枢纽,它响应速度快,几乎没有惯性,当负载变化时,频率和电压变化范围较大。
若控制微网逆变器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和阻尼特性,则在负载变化时延缓频率和电压的波动,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即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由于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的微网逆变器,其有功-频率调节和无功-电压调节实质为下垂控制。
有功下垂曲线和无功下垂曲线的系数为常数,较大下垂系数使系统频率和电压偏移较大,不利于系统的稳定性;较
小下垂系数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调节时间加长,系统的动态性能
变差。
在离网模式下,当功率变化范围较大时,由于传统下垂控制为单斜率下垂曲线,新稳态下微网的频率和电压偏移较大。
为此,提出了分段下垂系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在功率大范围变化时,相较
于传统控制策略,系统输出频率和电压幅值变化较小。
本文首先对同步发电机进行数学建模,再对虚拟同步发电机实现的载体三相电压型逆变器进行研究,实现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具体等效算法。
再次,在分析有功-频率和无功-电压变化关系,并且研究几个重要参数对频率特性的影响,对改进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设计了有功-频率控制
器和无功-电压控制器,并以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虚拟同步发
电机仿真模型,将传统和改进控制策略对比,验证了改进后的虚拟同
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设计3kW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技
术的微网逆变器,对硬件实现平台的电路进行设计和对控制算法进行软件编写。
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主干电网的供电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电网应运而生,成为了满足特定区域能源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案。
微电网相较于主干电网更具有灵活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工业园区等场所。
微电网的分层控制能够提高微电网的调节能力和可靠性,同时能够对电能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因此,本文选取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的相关技术和电能质量改善的方法,为微电网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相关技术,从而达到以下目的:1、深入探讨微电网分层控制理论和实践,并分析其适用范围和实现效果;2、研究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梳理相关技术和方法,探讨其在微电网中的应用;3、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分层控制技术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4、探究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应用前景,为微电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次研究对于推动微电网的高效可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微电网领域中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微电网分层控制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的研究,分析其特点及优势;2、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包括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电磁暂态等;3、微电网电能质量改善技术的探究和研究,包括主动滤波、静止无功补偿、动态电压恢复等;4、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探讨如何利用分层控制技术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5、仿真实验研究,以及实际微电网案例应用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和应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对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四、预期研究成果1、系统阐述微电网分层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现步骤;2、梳理微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及其改善技术,并分析其优劣;3、分析微电网分层控制与电能质量的关系,提出有效的改善方法;4、通过仿真实验和应用案例,验证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技术的效果;5、针对实际应用场景,探讨微电网分层控制及其电能质量改善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