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管理评价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2
输血安全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标准项目标准要求分值评分方法制度6分建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取血流程、输血操作流程等。
6 缺一项扣2分。
采集血型鉴定或交叉合血标本20分打印血型鉴定或交叉合血标本条形码,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与条形码信息应准确一致。
3未打印条形码扣1分,未核对扣2分。
选择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真空采血管,贴好条形码。
2采血管选择错误全扣。
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至床旁,双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血型无误后抽取。
6△未双人核对扣3分;少对一项扣0.5分,未带输血申请单扣1分。
严禁同时采取两名患者的血标本,禁止在输液通道及同侧肢体采血。
2一项不符要求扣1分。
采血后再次进行核对,在临嘱上签写采血时间及姓名,使用条码机对标本进行扫描。
5未再次核对扣2分,未扫描扣1分,未签名扣2分。
将血标本同《输血申请单》一并送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
2 一项不符要求扣1分。
取血管理20分取血前,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了解患者血钾、体温及病情,核实《输血治疗同意书》已签字。
5一项工作未到位扣1分。
取血时带取血盒,取血员与输血科人员双方共同做好“三查十二对”,双方在取血登记本上签名并注明取血时间。
8少对一项扣0.5分,未带取血盒、未签名及未注明取血时间各扣0.5分。
血制品出库15分钟内送至病区,取血员与护士共同进行“三查十二对”。
如发现不合要求,立即退回输血科。
7少对一项扣0.5分,不符要求送到或退回扣1分/项。
输血管理34分核对输血医嘱,打印输血执行单。
4 一项不符要求扣2分。
全血、血浆或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取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血小板立即输注。
3未按要求执行全扣。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2 未按要求执行全扣。
输血时,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输血记录单、输血执行单到患者床旁,确认患者身份,询问病人血型,再次进行“三查十二对”,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8☆未双人床旁核对扣5分,身份识别方式不正确扣3分,不符合要求扣1分/项。
临床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
一、输血质量效果评价
各科室每月对输血进行质量检查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每月对输血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的输血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评价,持续改进输血质量。
二、输血中质量管理监控
输血前查对:输血前用药、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核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由患者或家属复述患者的名字,并核对患者腕带信息,确认患者。
输血完毕,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数。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三、输血后质量管理监控
输血完毕,医务人员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24小时内将血袋和输血反应报告单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
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4 、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结果;(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有效期、色泽。
输血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检查部门:检查日期:
受检科室:检查结果:
项目质量标准分值存在问题说明得分
结构(10分)有输血管理制度4有预防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与处理上报流程4有血液领取与运送的规范程序、转运用具2
过程(80分)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遵医嘱为患者采集血
标本及时、准确无误5
告知患者采血及输血目的及输血前后注意事项5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5取血与发血者必须认真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并双
方签字登记5
取血时必须按血液储存条件使用血液专用箱运
送,转运箱清洁、温度符合要求,血液取回放
治疗室复温,不能用专用运输箱储存血液
10
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由两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
输血三查十对5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5输血速度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再根据病情
和耐受能力调整输注速度,在规定时间内输完10密切监测输注全过程有无输血反应,若发生输
血反应,遵照医嘱及时处理,输血全过程的信
息及时记录、准确无误,及时上报输血反应
10
输血后血袋按医院要求及时回送输血科保存,
输血用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5输血护理记录正确、及时,护理文书执行双签名,做到及时规范10科室对输血不良事件有原因分析与持续改进5
结果(10分)无输血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5护士掌握输血的相关知识,安全意识强5
评分方法结构层面:无资料项目分全扣,资料不全扣1
分
过程层面:空缺项目分全扣,项目不全扣1分/
项
结果层面:发生输血错误扣5分,护士不熟悉
扣2分,输血不良反应未及时发现扣2分
检查人:。
输血过程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制度【1】一、输血护理服务的规定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过程,要求患者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人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它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液凝聚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
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抢救处理,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报输血管理委员会。
二、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1、责任护士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
从抽血到输血完成的整个细节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2、护士长或专业组长进行质量控制。
3、护理部督查输血病人的护理记录,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三、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1、护理部每半年进行一次对全院所有输血病例质量的成效评价。
2、对每一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
输血过程中的质控评价流程1、《临床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采集受血者血样。
2、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资料,采集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将标明患者完整信息的标签贴到紫色试管上,再采集受血者血液2毫升注入紫色试管内,上下混均,并填写抽血时间,在《临床科室输血单》上签署采血人姓名。
3、由医务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及《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
4、送检人员在输血科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取血时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交叉配血结果;(二)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有效期、色泽。
安全输血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检查日期:年月日检查人员: 2014—01制(Excel 2003部分)1.公式和函数1.(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0.xls;(2)利用函数计算每个人各阶段总成绩,并利用函数计算各阶段的平均成绩;(3)“平均成绩"行数字格式都为带一位小数(例如0。
0)格式;(4)同名存盘。
步骤:a)文件→在各阶段总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在对话框中选择求和函数“SUM”,在对话中Number1内点右侧的按钮,将出现另外一个对话框,在文件中选择需要求和的单元格,然后点该对话框的右侧按钮,点确定(完成一个总成绩求和后,利用填充柄完成其他的总成绩求和,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在平均成绩单元格内,点插入,点函数,选择算术平均值函数AVERAGE,出现对话框后,采用求和时的相同方法,完成操作→选中平均成绩行,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点数字,在分类项下点数值,设小数位为1,b)确定→保存2.(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2)根据工作表中给定数据,按“合计=交通费+住宿费+补助”公式计算“合计”数,并计算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数;(3)所有数字以单元格格式中货币类的“¥”货币符号、小数点后2位数表现(如:¥2,115.00格式);(4)同名存盘。
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13.xls→在合计下的一个单元格内输入“=交通费(在该行的单元格,假如说是E3)+住宿费(同上)+补助(同上)”,回车(其他的合计可以采用填充柄完成,或者重复上面的顺序)→利用求和函数,参考1中的方法完成交通费、住宿费和补助的合计→选择文件中的所有数字单元格,点右键,点设置单元格格式,点数字,点货币,选择货币符号为“¥”,设置小数点后为2位,确定→保存文件→本题完成3.(1)打开当前试题目录下文件excel-2.xls;(2)根据工作表中数据,计算“总成绩”列的数据。
用血后效果评价管理规定一、输血后要根据相应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价。
二、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三、疗效评价按下列标准。
红细胞悬液疗效标准:有效:输注2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升高10g/L以上,血细胞容积升高0.03(除去失血量)。
部分有效:输注2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有所升高,但未到10g/L以上(除去失血量)。
无效:输注2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未升高(除去失血量);机采血小板疗效标准:有效:出血症状消失,输注1小时CCI>10或输注24hCCI>4.5,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注:输11入血小板总数按2.0×10计算。
部分有效:出血症状消失,但输注1小时CCI<10或输注24hCCI<4.5。
无效:出血症状未消失,输注1小时CCI<10或输注24hCCI<4.5;新鲜血浆:有效:输注1小时,FⅧ活性提高到50%以上。
PT或APTT恢复正常,部分有效:输注1小时,FⅧ活性提高到30%-50%,或PT或APTT有所缩短,但仍未恢复正常。
无效:FⅧ活性提高到30%以下,PT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以上。
冷沉淀疗效标准:有效:输注1小时,FⅧ活性提高到50%以上。
PT或APTT恢复正常。
部分有效:输注1小时,FⅧ活性提高到30%-50%。
或PT或APTT有所缩短,但仍未恢复正常。
无效:FⅧ活性提高到30%以下,PT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以上。
全血疗效标准:有效:输注400ml血红蛋白升高10g/L以上,血细胞容积升高0.03(除去失血量)。
部分有效:输注400ml红细胞血红蛋白有所升高,但未到10g/L以上(除去失血量)。
无效:输注400ml血红蛋白未升高(除去失血量)。
四、输注效果不佳者要及时查找原因。
《输血管理》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常见问题及答案-输血三查八对内容?答:三查:查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申请单及血袋标签上各项内容;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的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ABO.Rh(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二需双人核对的环节有?答:1制作采血管时2床旁采血时3取血时4血液取回后在治疗室进行核对5到病员床旁进行输血时。
三输血需双人签名的环节有?答:输血申请单上(申请单双人核对者、采血双人核对者、输血时床旁双人核对者)、医嘱及输血观察记录单。
四备合血的采血管上应注明的内容?答: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
五哪些情况下取血时应拒收血制品?答: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液过期3血袋破损、漏血4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5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7红细胞呈紫红色。
六输血时需携带的病历资料有?答:1医嘱执行单2输血申请单3检验单4输血前家属确认书5交叉配血报告单七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八血液制品从输血科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科室不能自行储血;连续输注全血、成分血的输血器宜(4)小时更换1次;输血开始前15min以(2m1∕min)为宜;1袋全血或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九输血并发症?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低血钾、体温过低、枸椽酸钾中毒。
十输血反应的症状及护理措施答:11发热反应症状:畏寒或突发寒战,高热(38—4IC),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和肌肉酸痛等。
轻者持续1—2h即可缓解,体温逐渐将至正常。
护理措施:反应轻者,减慢输注速度,症状可自行缓解;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通知医生处理,遵医嘱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及抗过敏药物。
1.2过敏反应症状:(1)轻度反应:皮肤瘙痒、尊麻疹;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水肿、口唇水肿。
杏花岭区中心医院输血管理目标考核标准督查日期:年月日督查科室:序号督查内容缺陷扣分扣分得分P170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
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
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
4、有“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1.临床有输血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2.有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3.有输血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血管理职能的资料。
4.有相关的培训记录。
以上每缺一项扣2分【B】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
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该井成效评价,有记录。
缺一项扣2分【A】1、输血科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并严格履职,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
缺一项扣2分P170 1、有临床用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
A、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
B、有应急用血预案。
C、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管理流程。
D、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缺一项扣2分【B】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
缺一项扣2分【A】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
缺一项扣2分P172 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
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用血合理。
缺一项扣2分【B】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血库)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和利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缺一项扣2分【A】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输血申请、用血适应证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
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的评价和公示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以下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评价标准1.供血单位(1)血液使用的供血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血液管理资质,具备良好的血液采集、储存、检测和运输等能力;(2)供血单位应当制定严格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合规评估,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3)供血单位的血液产品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安全有效。
2.临床科室(1)临床科室应当设立专门的输血管理岗位,负责血液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用血操作规范;(2)临床科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用血审核制度,确保血液使用符合指征,避免盲目输血;(3)临床科室应当开展用血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血管理水平,确保用血过程的安全。
3.患者(1)患者血液用血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输血相关知识的宣教,确保患者了解输血的风险和利益;(2)患者应当配合医务人员的相关检查和评估,接受必要的血液治疗,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二、评价程序1.供血单位评价(1)定期对供血单位的血液产品进行抽检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规定;(2)对供血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和人员素质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血单位具备血液管理的能力。
2.临床科室评价(1)对临床科室的输血管理措施进行定期考核,包括用血审核、用血记录等;(2)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用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评估,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正确的用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患者评价(1)对患者的血液输血前后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输血的效果和安全;(2)对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配合程度进行评估,确保患者了解输血风险和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三、公示管理1.供血单位公示(1)供血单位应当定期公示血液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抽检结果、质控情况等;(2)供血单位应当公示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绩效,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
2.临床科室公示(1)临床科室应当定期公示用血情况和效果,包括用血指标、输血效果等;(2)临床科室应当公示输血操作规范和质量管理情况,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