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例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七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复习准备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
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120—144÷18+35(58+37)÷(64—45)(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教案一:数的认识与初步计算教学目标:1. 认识整数0及自然数1~20。
2. 正确书写和认读1~20的数字。
3. 掌握1~10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
4.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1~10的数词。
-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数字0以及从1~1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数量特点。
2. 认识整数0(10分钟):- 出示数字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指法,并观察单词的写法。
- 教师板书数字0的写法,引导学生跟读,并通过游戏巩固记忆。
3. 整数1~20的认识(15分钟):- 逐个出示数字1~20的图片,大声读出数字,引导学生跟读。
- 让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构成形状和数量特点,并参与复述。
4. 数字书写练习(15分钟):- 学生用纸和笔模仿教师示范,依次写下数字1~20。
- 教师在板书上展示正确的数字书写形式,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5. 数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15分钟):- 出示数字1~10,让学生数出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并讨论哪个数出现的最多、最少。
-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并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6. 简单加法计算(20分钟):- 使用小球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模拟加法运算。
- 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简单加法计算题。
7.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教案二: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认识二位数。
2. 掌握二位数的大小比较。
3. 进行二位数的排序。
4. 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回顾并说出二位数的概念。
- 出示几个二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数量特点。
2. 认识二位数(10分钟):- 显示数字10~99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 让学生观察每个二位数的位数、大小和构成,进行简单的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精选1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精选1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 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 (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
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O点,90度┈┈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
)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
(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数铅笔课题:数铅笔课型:新知课【教学目的】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数数;【教学难点】用数进展表达和交流【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教学设计】一、数铅笔老师出示铅笔,比一比,谁数铅笔的方法多。
〔学生可能会一根一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假如铅笔非常多,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一十一十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
二、说一说1、圈一圈,数一数2、问:下面画了几个圈?你怎样数比拟快?你是怎样数的?把你数的方法表示出来。
3、用圆圈圈起来。
4、请几名学生答复。
三、拨一拨1、拿出计数器,做拨数游戏。
2、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同学拨珠子,并说说方法。
〔十位上拨____,表示____个十;个位上拨____,表示____几个一。
〕四、练一练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五〔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2、看谁数得快?请同学们找出格子的规律,小组讨论。
〔一个一个地数;移一移,再十个十个地数〕看谁的方法最好?3、接力赛找出女孩子数数的规律,男孩子按此规律接着往下说,看谁发现规律最快?女生:34,36,38 〔相差2〕男生:40,42,44女生:20,30,40 〔相差10〕男生:50,60,70女生:45,50,55 〔相差5〕男生:60,65,70女生:22,32,42 〔相差10〕男生:52,62,72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拟纯熟的进展计算。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的:1.联络详细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开展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学会把总数看作1,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当堂检测1.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
月季花和杜鹃花的面积一共占花园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你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月季花占的面积比杜鹃花少几分之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二、交流共享1. 教学例2。
〔1〕出例如2。
指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尝试完成计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吗?指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一样。
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谈话:先想一想应该如何进展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反应完善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展示局部学生的答案,并在班级里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并说说: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到用1表示全国人口的?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独立解答,然后同桌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板书:1〕3.你会列式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吗?你是怎样想的?交流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提醒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惯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如今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如今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
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 =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第一篇:数的认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0-10的数字。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和书写。
教学步骤:1. 呈现数字:通过图片或手指指数的方式,逐个呈现数字0-10给学生,并让学生跟读数字名称。
2. 认识数字: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让学生触摸数字,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3. 书写数字: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出数字的轮廓,让学生按照轮廓正确书写数字。
4. 练习数字顺序:将数字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数字。
5. 游戏活动:设计数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第二篇:数的比较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步骤:1. 呈现数字:通过图片或手指指数的方式,逐个呈现数字0-10给学生,并让学生跟读数字名称。
2. 数字比较: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随机选取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并说出较大或较小的数字。
3. 使用符号:引入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让学生用符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4. 比较练习:给学生一些数字对,让他们在黑板上或纸上用符号进行比较,并说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5. 游戏活动:设计数的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的大小比较。
第三篇:加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加法: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意识到加法是合并物品的概念。
2. 数字加法: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并说出结果。
3. 进位概念:引入十位和个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进位的含义。
4. 进位加法:给出一些进位加法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出结果。
5. 游戏活动:设计加法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法运算。
第四篇:减法运算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减法:通过实际物品,让学生意识到减法是分割物品的概念。
2. 数字减法:使用数字卡片或手写数字,给出一个被减数和一个减数让学生计算并说出结果。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6篇小学数学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
⼩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设计⼀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那么⼤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家分享。
⼩学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做、练习⼆5-10题。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知道⼩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题。
2.过程与⽅法:让学⽣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法来学习⼩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题。
教学过程: ⼀、复习. 1、⼝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 ⼩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样的。
⼆、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例题7: (2)分析: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尝试练习。
抽⽣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 (4)分析订正:⼤家有什么不明⽩的地⽅吗?(学⽣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块砖的⾯积) ③为什么要⽤0.9×0.9呢?不可以就⽤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积,⽽不是瓷砖的边长。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教案是教师拥有高质课堂的有效武器和必备条件,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有清晰的思路,无忧文档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自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自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转硬币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
(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这就是一种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二、摸棋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
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
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
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
提出三个问题。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六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教学模式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教学程序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
(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A:排疑解难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
屏幕显示自学提纲:1、存款的意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
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
(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
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
使学生从悟中学。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1. 数的排序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组无序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符号、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排序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数字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排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 分数的比较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并教授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要求学生两两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分数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数比较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3. 二维几何图形的辨认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如何辨认它们。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各种二维几何图形的特点,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辨认练习:教师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辨认并命名每个图形。
3. 绘制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描述或示例绘制指定的二维几何图形。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图形辨认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辨认任务。
4. 时间的认知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认知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并教授如何读写时间。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读写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读出并写下对应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学生已有知识分析:这局部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根底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教学课件A、指名答复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 口诀: 75口诀: 37口诀:76口诀: 63口诀: 77口诀:B、指名答复以下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四六二十四五七三十五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
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出示一个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1、教学例1、〔多媒体出例如1〕出示一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1个8 是多少呢??〔8〕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指名答复〔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出示两个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指名答复〕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2个8 是多少呢??〔16〕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指名答复〔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订正时并板书: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2、自编8的乘法口诀。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七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七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教学目的: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拟纯熟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展验算,进步计算的正确率;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2.4÷2 4.8÷6 9.09÷98.24÷8 6÷5 1÷5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复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验算做好准备〕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1〕7.44÷4 〔2〕7.44÷8〔3〕102÷24 〔4〕4.551÷5四道逐渐变难二、探究新知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刚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局部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老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历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
假如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历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展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门诊台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三、稳固练习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假如不对应该怎么订正?37.8÷6=63 7.4÷5=1.4 (4)2.计算并验算43.5÷29 18.9÷271.35÷15 207÷453.书第20页:7、8题四、课堂小结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开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才能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究积极学习的精神重短难点:掌握计算顺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你小鸡吗?假如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二、合作探究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看图上画有什么?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3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能说出点数。
2、学习按数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1—3的数字卡片,颜色卡片(红、黄、蓝),糖果一盒,棒棒糖、泥工、玩具等物品各准备一份(3以内),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活动过程:1、复习1—3数字及颜色。
2、游戏:送礼物。
逐个出示老师带来的礼物(泥工、玩具),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
请幼儿手口一致进行点数,并找到相应的数字。
师:为了表扬我们的小朋友,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
出示泥工,小朋友数数有几个啊?3、游戏:捡糖果。
请幼儿按照老师出示的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
创设情境:老师带着糖果准备发给小朋友却不小心打翻了。
师:哎呀!老师不小心把糖果打翻了,那请小朋友帮我捡起来好吗?不过我们要按照老师手里的数字来捡相同数量的糖果哦!4、多媒体游戏数量对应。
当枪声响起,幼儿一起参加保护小鸟的活动,按照游戏的问题数一数××颜色的小鸟有几只,并找出对应的数字。
当幼儿找对了数量,游戏里会传出表扬的声音,当答错时,游戏里的声音会让幼儿再想一想。
延伸:数数小椅子下的礼物有几个。
反思:数的概念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我用送礼物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由于糖果是幼儿特别喜爱的物品,所以一开始孩子们没听清要求就积极的帮老师捡糖果了。
后来请幼儿注意倾听要求后有所改善。
当孩子按照数字捡相应数量的糖果时,有部分孩子开始出现错误,于是我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
然后再进一步的提升难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孩子感觉在开动画一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又一次增加难度学习到按照颜色的要求数相应的数量,这使幼儿能力的差异性的到了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9篇教案一:数的认识(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读写0-10的数;2. 能够正确地完成0-10的加法与减法;3.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的认识与读写;2. 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的用途以及重要性。
二、知识点讲解(10分钟)1. 呈现0-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和读写这些数;2. 介绍加法与减法的概念,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口头计算练习。
三、教学示范(15分钟)1. 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教师演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2. 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计算。
四、小组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加法与减法的小组合作活动;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练习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体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2.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解答。
七、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2. 强调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案二:计量长度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度量;2. 能够准确转换不同的长度单位;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计量长度问题。
教学重点:1.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转换;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2. 学生准备:教材、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不同的长度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量长度;2. 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