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2
抛光等级对照表
Polish Grade Comparision
Ra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39.37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1.6,两个三角就是3.2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表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详细资料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一.表面粗糙度的符号注意:极限值表示参数的实测值中允许少于总数的16%的实测值超过规定值,高度参数常用Ra,在图中标注时常省略。
无max min则表示是上极限或下极限,如果有则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单位为微米基本符号,表示可使用任何方法获得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示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铸锻冲压等)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二.表面粗糙度的代号1.d' =h/10;H=1.4h;h为字体高度a1、a2--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mm);b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c取样长度(mm);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e加工余量(mm);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廊支承长度率。
2.零件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获得,用文字标注在符号上边的横线,加工方法也可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说明3.加工纹理方向:= 纹理平行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纹理垂直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x 纹理呈两相交的方向M 纹理呈多方向c 纹理呈近似同心圆R 纹理呈近似的放射状p 纹理无方向或凸起的细粒状4.加工余量:注在符号的左侧,标注时数值要加上括号,单位为毫米5.参数S Sm Tp l的标注,应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并且必须在参数值前注写参数的符号三。
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表面
光洁
度
表面形状特征加工方法举例
~ 用不去除材料获得或保持
原供应状态的表面
锻件、铸件、热轧型材等非加工表面
50 ▽1
粗
糙
面明显可见刀痕
锯断、粗车、粗铣、粗刨、钻孔
以及用粗纹锉刀、粗砂轮等加工
25 ▽2可见刀痕12.5 ▽3微见刀痕
6.3 ▽4
半
光
面可见加工痕迹
冷拉、精车、精绞、粗绞、粗磨、
刮削、粗拉刀加工等
3.2 ▽5微见加工痕迹1.6 ▽6看不见加工痕
迹
0.8 ▽7
光
面可辨加工痕迹
的方向
研磨、金刚石车刀的精车、精绞、
冷拉、拉刀加工、抛光等
0.4 ▽8微辨加工痕迹
的方向
0.2 ▽9不可辨加工痕
迹的方向
0.1 ▽10
最
光
面暗光泽面
精磨、研磨、抛光、超精磨、镜
面磨削等
0.05 ▽11亮光泽面0.025▽12镜状光泽面0.012▽13雾状镜面0.008▽14镜面。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方案1的Ra与旧国标各等级的平均值相近,能保证产品质量,建议用于重要表面.**.方案2的Ra比旧国标的各等级上限大25%,其经济性较好,建议用于不太重要的表面.***.方案3的Ra与旧国标各等级上限一致,当提高产品的制造精度有困难,而降低又不能保证功能时采用.****Ra为0.1μm时,其符号如下,余类推.粗糙度数值Ra .... .粗糙度等级数.... 粗糙度数值Ra .... 粗糙度等级数μm(微米).μin(微英寸)..... ......μm(微米).μin(微英寸)50 ...... 2000 .....N12 ............0.8 ...... 32 ...... N625 ...... 1000 .....N11.............0.4 ...... 16 ...... N512.5.....500 ......N10.............0.2 ...... 8 ....... N46.3......250 ......N9..............0.1 ...... 4 ....... N33.2......125 ......N8..............0.05 ..... 2 ....... N21.6......63 .......N7..............0.025 .... 1 ....... N1()中国与美国的表面粗糙度(光洁度)对照表2007-9-30 07:43中国与美国的表面粗糙度(光洁度)对照表表面粗糙度有Ra,Rz,Ry 之分,据GB 3505摘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ir Values)常用的3个分别是: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profile;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the point height of irregularities;轮廓最大高度(Ry)--maximum height of the profile。
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光洁度级别(旧标)粗糙度Ra(μm)1)表面状况、2)加工方法和3)应用举例▽140~80▽220~401)明显可见的刀痕2)粗车、镗、刨、钻3)粗加工后的表面,2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 310~201)可见刀痕2)粗车、刨、铣、钻3)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45~101)可见加工痕迹2)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3)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
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5 2.5~51)微见加工痕迹2)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3)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
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
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
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6 1.25~2.51)看不清加工痕迹2)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3)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70.63~1.251)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2、滚压3)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如锥销与圆柱销的表面,与G级精度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径和外壳孔,中速转动的轴径,直径超过80mm的E、D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及外壳孔,内、外花键的定心内径,外花键键侧及定心外径,过盈配合IT7级的孔(H7),间隙配合IT8~IT9级的孔(H8,H9),磨削的齿轮表面等▽80.32~0.631)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铰、磨、镗、拉、刮3~10点/cm^2、滚压3)要求长期保持配合性质稳定的配合表面,IT7级的轴、孔配合表面,精度较高的齿轮表面,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与直径小于80mm的E、D级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与橡胶密封件接触的轴的表面,尺寸大于120mm的IT13~IT16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90.16~0.321)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2)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3)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
新旧表面粗糙度
参考资料
1、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2、国内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数值换算表
3、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加工方法
4、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示例
5、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注法
6、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
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符号
•
•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值的标注
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
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