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天1.填空。
(1)口袋里有1 个红球,2 个黄球,3 个白球,4 个绿球,这些球的大小相同。
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 210),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310),摸到的球不是绿球的可能性是(610),摸到( 绿球)的可能性大。
(2)分别从下面的每个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在括号里用分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57)(27)(77)2.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9.1÷0.14 =910÷14。
(√)(2)一个数除以0.01,也就是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
(×)(3)两个小数相除,商一定小于1。
(×)(4)一个数的2.6 倍一定比原来的数大。
(考虑0)(√)(5)a×b<a,b一定小于1。
3.列竖式计算。
25.2÷6= 4.234.5÷15= 2.369÷15= 4.6 3.78÷24= 0.1575(竖式略)4.五年级二班班干部为班级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购买奖品(见下图)。
每本5.2元每本7.6元每本6.8元每本6.2元(1)买童话集和笔记本各5 本,共需要多少钱?(5.2+6.8)×5=60(元)或5.2×5+6.8×5=60(元)答:共需要60元。
(2)班上一共有18 个同学表演节目,每人要发一份奖品,老师只给了120 元钱,请你设计一个购买奖品的方案。
120÷18 ≈ 6.67(元)5.2<6.2<6.67<6.8<7.6答:每人发一本童话集或每人发一本画册。
5. 观察物体。
(1)从侧面看是图A 的有( ①③)。
(2)从侧面看是图B 的有( ②)。
(3)从侧面和上面看都是图B 的有( ③)。
6.动脑筋,比大小。
(1)如果A×0.35 >0.35,那么A 与1 比较,A >1;(2)如果B×0.35 <0.35,那么B与1比较,B <1。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解析1. 作业设计概述1.1 设计目的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2 设计原则- 针对性:作业内容需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计。
- 层次性:作业应难易适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提供多层次的练习。
- 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 趣味性:作业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新性:作业形式和内容应不断创新,避免单一枯燥的重复练习。
2. 作业类型与内容解析2.1 听力学作业- 目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和应答能力。
- 形式:包括听力材料听写、听力问答、听力选择等。
- 内容: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日常对话、故事听力等。
2.2 口语作业- 目的: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
- 形式:包括角色扮演、看图说话、日常对话编写等。
- 内容:可以围绕课堂所学知识,设计不同场景的口语练习。
2.3 阅读理解作业- 目的: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 形式:包括阅读短文填空、阅读选择、阅读问答等。
- 内容: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英语短文,涉及故事、科普、文化等多个方面。
2.4 写作作业- 目的: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形式:包括看图写话、日记、故事编写、书信等。
- 内容: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感可抒发。
2.5 语法和词汇作业- 目的:巩固学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
- 形式:包括填空、选择、翻译、拼写等。
- 内容:针对课堂所学的语法点和词汇进行练习。
3. 作业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反馈时间: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指导。
- 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还要关注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
4. 总结小学英语作业的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4 自由落体运动(解析版)1.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
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落到地面,这主要是因为( )A.它们的质量不等B.它们的密度不等C.它们的材料不同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不同【答案】D【解析】羽毛下落的速度比玻璃球慢是因为羽毛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它的自身重力较大,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而玻璃球受到的空气阻力相对于其自身重力很小,空气阻力对其下落的影响可以忽略,综上所述只有D正确。
2.(多选)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在沿水平方向运动的飞机上释放一个物体B.纸片由静止释放,在空气中下落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D.小铁球由静止下落,空气阻力略去不计【答案】C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不满足v0=0的条件,选项B不满足只受重力作用的条件,故均不正确。
3.(多选)对于从苹果树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苹果和树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将同时落地【答案】BD【解析】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受阻力相对重力很小,阻力可忽略不计,故其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较大,其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C错误,B正确;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将不受空气阻力,只受重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下落,故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将同时落地,D正确。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且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的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比乙先着地B. 乙比甲先着地C. 甲比乙的加速度大D. 甲与乙加速度一样大【答案】D 【解析】甲乙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大小为,因为高度相同,根据知,高度相同,则运动时间相同,甲乙同时落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
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
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
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
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
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
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
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
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文学上却很有成就。
课题1 金属材料【基础练习】1. 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B.铁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C.铁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微量铁元素【答案】D【解析】A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项铁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 项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D项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人体必需的微量铁元素是正确的。
2. 金属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B.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C.银的导电性比铜强,所以一般用银作电线D.铁矿石在地壳中含量最丰富,可以随意开采【答案】A【解析】A项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B项废旧电池中含有会污染环境的重金属,C项银的导线性虽然强但是由于价格昂贵一般不用银做电线,D项为保护铁资源,应合理开采铁矿石。
3. 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答案】D【解析】D项铅锑合金熔点低,不适宜制成发热体。
4. 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答案】D【解析】D项铅锑合金熔点低,不适宜制成发热体。
5. 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的是()A.锌B.铁C.铜D.银【答案】C【解答】A、锌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B、铁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C、铜在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选项正确。
D、银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选项错误。
故选:C。
6. 金可制成金箔,拉成金丝,说明金具有良好的()A. 导电性B. 延展性C. 导热性D. 抗腐蚀性【答案】B【解析】金子被压成薄薄的金箔、被拉成几十上百倍长度的金丝,这些都表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 1a -1e 分层练习基础达标一、单项选择1.—How was the food?—It ________ really good!A.looked B.smelled C.tasted D.sounded【答案】C【详解】句意:——食物怎么样?——味道真好!考查动词辨析。
looked看起来;smelled闻起来;tasted尝起来;sounded听起来。
根据“How was the food?”可知,此处询问食物味道如何,应该是尝起来很好吃。
故选C。
2.—I can’t learn English well. What can I do, Mr. Smith?— Tom, ________ is difficult if you work hard.A.something B.nothing C.anything D.everything【答案】B【详解】句意:——我的英语学得不好。
我该怎么办,史密斯先生?——汤姆,如果你努力,没有什么是困难的。
考查复合不定代词。
something 某事,常用于肯定句中;nothing 没有事,本身具有否定意义;anything任何事,常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everything每件事。
根据后文“if you work hard”,可知是说努力就没有难事,故选B。
3.I dislike taking a bus because it’s too ________.A.boring B.interesting C.cheap D.bored【答案】A【详解】句意:我不喜欢坐公交车,因为它太无聊了。
考查形容词辨析。
boring无聊的;interesting有趣的;cheap便宜的;bored感到无聊的。
根据“I dislike taking a bus...”可知此处介绍不喜欢坐公交车的原因,排除B和C,boring修饰物,bored修饰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作业分析
1. 作业概述
本文档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作业内容及特点。
2. 作业内容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课文默写
作业中常常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课文进行默写。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书写能力和记忆力。
2.2 阅读理解
作业中涉及了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3 词语运用
作业中会涉及一些词语的运用,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或完成句子,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运用能力和语感。
2.4 作文练习
作业中也包括一些作文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短
文或段落。
通过作文练习,学生可以培养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3. 作业特点
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作业具有以下特点:
3.1 知识点全面
作业内容涵盖了多个语文知识点,包括课文默写、阅读理解、
词语运用和作文练习等。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3.2 难易适中
作业难度适中,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有困难
的学生,作业中也提供了一定的辅导材料和提示。
3.3 综合能力培养
作业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
己的语文素养。
4. 结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作业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考试题及作业题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地球是平的B. 地球是圆的C. 地球是三角形的D. 地球是正方形的答案:B2. 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多少?A. 299,792 km/sB. 299,792 km/hC. 299,792 m/sD. 299,792 m/h答案:C解析: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个常数,约为299,792,458米每秒,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化学元素的符号:铁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
答案:Fe解析:铁的化学符号是Fe,这是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标准命名规则得出的。
2. 根据题目所给的公式 \( a^2 + b^2 = c^2 \),当a=3,b=4时,c的值是_______。
答案:5解析:将a和b的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 \( c^2 = 3^2 + 4^2 = 9 + 16 = 25 \),因此c的值为5。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析: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
四、计算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2m/s²沿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
答案:6m/s解析:根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 v = at \),将a=2m/s²和t=3s代入公式,得到 \( v = 2 \times 3 = 6 \) m/s。
五、论述题1. 论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水的三态包括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当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保持液态;当温度超过100℃时,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压力的变化也会影响水的相变点,例如在高压下,水的沸点会升高。
解析: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相态变化。
工程材料作业一一、选择题1、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C )A塑性 B硬度 C强度 D密度2、金属键的实质是( A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二、问答题1、晶体中的原子为什么能结合成长为长程有序的稳定排列?这是因为原子间存在化学键力或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
从原子或分子无序排列的情况变成有序排列时,原子或分子间引力增大,引力势能降低,多余的能量释放到外界,造成外界的熵增加。
尽管此时系统的熵减小了,只要减小量比外界熵增加来的小,系统和外界的总熵增加,则系统从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的过程就可以发生。
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定向作用力(例如较强极性分子间的取向力、存在氢键作用的分子间的氢键力)的情况下,分子从无序变有序,系统能量降低更多,释放热量越多,外界熵增越大,越有利于整齐排列。
这样的物质比较易于形成晶体。
相反非极性或弱极性分子间力方向性不明显,杂乱排列和整齐排列能量差别不大,形成整齐排列时,外界熵增有限,不能抵消体统高度有序排列的熵减。
这样的物质较难形成规则晶体。
综上粒子间的引力越强、方向性越强,越有利于粒子定向有序排列。
粒子的热运动则倾向于破坏这种有序排列。
热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越倾向于杂乱排列。
物质中粒子最终有序排列的程度取决于这对相反因素的消长2、材料的弹性模量E的工程含义是什么?它和零件的刚度有何关系?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σ/ε)称为弹性模量E(单位为MPa)。
E标志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
E值愈大,即刚度愈大,材料愈不容易产生弹性变形。
E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种材料的本性,反映了材料内部原子结合键的强弱。
当温度升高时,原于间距加大,金属材料的E值会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刚度不等于零件的刚度,因为零件的刚度除取决于材料的刚度外,还与结构因素有关,提高机件的刚度,可通过增加横截面积或改变截面形状来实现。
第九天1.用正方体骰子做游戏。
(1)丢出1,2,3,4,5,6 的可能性各是多少?答:丢出1,2,3,4,5,6 的可能性都是1 6(2)丢出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丢出偶数的可能性大?可能性各是多少?答:丢出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一样大,可能性都是36(12)。
(3)如果规定丢出的数大于4,小明赢,小于4,小红赢,那么这个游戏公平吗?为什么?答:不公平,因为丢出的数大于4(5或6)的可能性为26,丢出的数小于4(1,2或3)的可能性为3 6。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写有数字1~6 的6 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2 的可能性是( D)。
A. 12 B.14 C.15 D.16(2)从数字1~9 中任取一个数字,则取出的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 D )。
A. 0B. 1C. 59 D.49(3)右图是一个由相同大小的黑白小方块组成的长方形,李飞用一个小球在上面随意滚动,落在黑色方块上的可能性为( A)。
A. 724 B.1724C. 13 D.353.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3 ×4=123.3 ×3.4 =11.223.33×33.4 =111.2223.333 ×333.4 =1111.22223.3333 × 3333.4 =11111.222224.用计警器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04÷24≈ 0.090.756÷0.19≈3.980.72×0.16≈0.120.256 ×0.3≈0.08 2.61 ×0.54≈1.413÷22≈0.145. 张老师带了40 元钱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
他先花28.8 元买了6 个笔记本,然后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作业本。
如果每个作业本0.7 元,他还可以买几个作业本?用来买作业本的钱:40-28.8=11.2(元)可以买作业本的个数:11.2÷0.7=16(个)答:他还可以买16个作业本。
各科的期末作业分析总结引言:期末作业是学生在一学期的学习中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对学生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一个全面检测。
本文将对各科的期末作业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评估学生在各科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
一、数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需要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期末作业中,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在应用题中仍存在一定的欠缺。
为此,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平时的练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语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较多学生在文章结构和逻辑上存在不足。
为此,老师建议学生多读优秀的文章,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并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三、英语: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练习。
此外,英语中的语法和词汇知识也需要学生以真正灵活运用。
四、物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过程步骤较为齐全,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较欠缺。
为此,老师建议学生在平时多进行实验练习,加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五、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学科,它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较为薄弱的是化学公式的运用和实验技巧的掌握。
为此,老师提醒学生要多进行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六、生物: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它要求学生具备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较为薄弱的是实际应用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为此,老师提醒学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七、历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
在本次期末作业中,学生较薄弱的是历史事件的排序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
第二章固体结构一.解释下列名词:拓扑密排相,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同素异构转变,固溶强化,有序固溶体,有序畴,反相畴界。
二、简述题1、写出3种典型金属晶体的密排方向、密排面及堆垛方式,画出FCC 和BCC结构中的一个四面体间隙和一个八面体间隙位置。
2、原子间结合能相对大小与固溶体微观不均匀性的关系。
3、影响固溶体有序化的主要因素。
三、分析计算题1、影响两类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各类型中间相的概念、结构特点与影响因素。
3. 含12.3wt% Mn、1.34wt%C的奥氏体钢,其点阵常数为0.3624nm,密度为7.83g/cm3,已知C、Fe、Mn的原子量分别为12,55.84,54.92,试计算此奥氏体钢晶胞内的实际原子数,并分析C、Mn在此奥氏体钢的固溶方式。
4.当Fe从fcc结构转变为bcc结构时,a)按晶体的钢球模型,若球的直径不变,计算其体积膨胀多少?b)经x射线衍射测定在912℃时,α-Fe的a=0.2892nm,γ-Fe的a=0.3633nm, 计算从γ-Fe转变为α-Fe 时,其体积膨胀为多少?与a)相比,说明导致差别的原因。
5. β-黄铜(CuZn)具有体心立方结构,其Zn与Cu原子之比为46∶54,在450℃时若有90%的(1/2 1/2 1/2)位置被铜原子占据,问有多少百分数的(0 0 0)位置被铜原子占据?第三章晶体缺陷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肖脱基空位、弗兰克尔空位、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矢量、位错密度、位错的滑移、位错的攀移、弗兰克-瑞德源、派-纳力、单位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位错反应、扩展位错。
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 kJ/mol 。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
(e 31.8=6.8X1013)3、计算银晶体接近熔点时多少个结点上会出现一个空位(已知:银的熔点为960C ,银的空位形成能为1.10 eV )。
初一年级数学作业的难点解析
初一年级的数学作业,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它们如同一位严谨的导师,要求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应对每一个挑战。
首先,作业中的代数方程常常像是一个谜题,隐藏着解答的线索,需要学生耐心推敲。
这些方程有时候会让学生感到迷茫,仿佛一场智力较量,每一步都是向正确答案迈出的关键。
其次,几何题目是另一个难点所在。
它们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准确的画图技巧。
有时候,几何图形会如同一个游戏中的谜题,需要学生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这种任务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来解决。
此外,数学作业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的一大挑战。
这些问题仿佛是生活中的小难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例如,解决关于速度、距离和时间的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推理。
最后,数学作业中的长篇计算题目常常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精确度。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逐步推进,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步计算,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遗漏。
这种过程就如同一场精密的操作,要求学生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能够保持专注和准确。
综上所述,初一年级的数学作业无疑是一次深度的思维挑战和学习历程。
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解析这些难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面临的挑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人间词话》巩固基础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诚如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①毛泽东诗词情景交融、意境高远②“境界”也就是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美学范畴③《沁园春•长沙》上阕把湘江秋景写得宏伟壮阔,绚丽多彩,与下阕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相匹配④毛泽东诗词魅力无限,不仅因为他文学功底深厚,更在于他精神崇高A.②①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④③①【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
因此解答本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
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本题第一个空根据前文可知是在说“境界”,所以第一空处顺应前文,保持陈述对象一致,四句话中只有②是概括的在说“境界”,所以第一空处填②,第二空处接着说“意境”,按照逻辑关系,先说毛泽东的诗词境界,再具体到他的《沁园春•长沙》,第四处根据后文说的是“襟抱”“学识”“真诗”,所以关系紧密的应该是④,所以排列的顺序应该是②①③④,故选A。
【点睛】语境式排序题要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
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
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
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1表达式3*2^(4+2*2—6*3)-5求值过程中当扫描到6时,对象栈和算符栈为()。
2.已知输入序列为abcd经过输出双限的双向队列后能得到的输出队列()。
解:
此题用两个栈,栈opnd存放操作数,栈optr存放运算符,并利用书P53的运算符间的优先关系,运算符"^"<运算符"*"(“^”异或运算符)
操作思想:
每次从表达式中取一个字符ch,ch是数字则入栈到opnd,ch是运算符时,则
当optr栈顶的运算符<ch,ch入栈optr,
当optr栈顶的运算符>ch,opnd出栈两个数,optr出栈一个运算符,且做运算,然后将结果入栈opnd
......
对象栈: 6 8
运算符栈: #^(-
2已知输入序列为abcd经过输出双限的双向队列后能得到的输出队列()。
解:
输出受限的双端队列,即删除限制在一端进行,而插入仍允许在两端进行.
输入受限的双端队列,即插入限制在一端进行,而删除仍允许在两端进行.
参考答案:
由于队列输出受限,故只能在一端进行输出:
分析答案A:A的输入序列为abcd,输出结果为dacb ,由输出受限性质可知da开头的结果只有dabc;A项为错误答案;
分析答案B:B的输出结果为:cadb ;其输入输出顺序为(可以画图帮助理解):先输入a,然后在非输出端输入b,这时队列的序列为ba(假设左端为限制端,下同),接着在输入端输入c,这时队列的序列为bac,输出c,再输出a,在输出端输入d,这时队列的序列为bd,
输出d,输出b;得到输出序列为cadb;
分析答案D:先输入a,接着在输出端输入b,然后再另一端输入c,最后在输出端输入d,这时队列的序列为cabd;其输出结果为dbac;
分析答案C:由db开头的输出结果只有dbac;故错误;
3.设栈s和队列Q的初始状态为空,元素e1,e2,e3,e4,e5,d6依次通过栈s,一个元素出栈后即进队列Q,若6个元素出队的序列是e2,e4,e3,e6,e5,e1则栈s的容量至少是()。
解:
此题考的是栈和队列操作特点.栈是先进后出,队列是先进先出
所以,从6个元素出队的序列是e2,e4,e3,e6,e5,e1,可以知道出栈的顺序应该是e2,e4,e3,e6,e5,e1,当栈中存放的元素为e1,e3,e5,e6时占的空间是最大,所以容量至少是4。
4 解:若某线性表最常用的操作是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插入一个元素和删除一个元素
最节省时间的结构:带头结点的双循环链表
这种结构很容易建立当前结点之间的关系,不用再通过遍历来寻找合适的位置。
5模式串T=‘abcaabbcabcaabdab’,计算该模式串的next值。
解:abcaabbcabcaabdab 01
ab|caabbcabcaabdab 011
abc|aabbcabcaabdab 0111
a bc a|abbcabcaabda
b 01112
a bca a|bbcabcaabda
b 011122
ab ca ab|bcabcaabdab 0111223
abcaabb|cabcaabdab 01112231
abcaabbc|abcaabdab 011122311
a bcaabbc a|bcaabda
b 0111223112
ab caabbc ab|caabdab 01112231123
abc aabbc abc|aabdab 011122311234
abca abbc abca|abdab 0111223112345
abcaa bbc abcaa|bdab 01112231123456
abcaab bc abcaab|dab 011122311234567
abcaabbcabcaabd|ab 0111223112345671
a bcaabbcabcaabd a|
b 01112231123456712
6. 23+((12*3-2)/4+34*5/7)+108/9的后缀表达式是()。
解: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用二叉树将其画出来(从下往上画,参考书P129),再通过后序遍历得到遍历的序列就是此表达式的后缀式。
7用一维数组存放的一棵完全二叉树为ABCDEFGHIGKL.请写出后续遍历该二叉树的访问结点序列。
解:先按照层次把完全二叉树画出来(与满二叉树类似编号一一对应),然后对此二叉树进行后序遍历得到序列。
得到的序列:HIDGKEBLFGCA
8
解:中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根,然后遍历右子树。
后序遍历:先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然后遍历根。
9
解:对序列(15,9,7,8,20,-1,7,4)进行希尔排序的过程:
选用的增量向量:4,2,1(一个希尔排序算法的一个实现,初次取序列的一半为增量,以后每次减半,直到增量为1)注: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增量向量
算法思想:
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中,每次插入一个数,使有序序列只增加1个节点,并且对插入下一个数没有提供任何帮助。
如果比较相隔较远距离(称为增量)的数,使得数移动时能跨过多个元素,则进行一次比较就可能消除多个元素交换。
D.L.shell于1959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排序算法中实现了这一思想。
算法先将要排序的一组数按某个增量d分成若干组,每组中记录的下标相差d.对每组中全部元素进行排序,然后再用一个较小的增量对它进行,在每组中再进行排序。
当增量减到1时,整个要排序的数被分成一组,排序完成。
过程:
15 9 7 8 20 -1 7 4
15 -1 7 4 20 9 7 8
7 -1 7 4 15 8 20 9
-1 4 7 7 8 9 1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