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4
全国研招咨询会在哈尔滨举行由71所高校组成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虽然2016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还未最后确定,但业内人士预测仍是扩招的趋势。
与扩招趋势相对应的,却是硕士生的贬值及报考人数的下降。
加之,2014年高校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即保送生)择校限制放开,读研学生出现大规模向上流动的趋势,一些高校为保生源质量,纷纷组团进行全国研招宣传或出台政策,重金吸引优质生源入读,向来不愁生源的高校不再淡定。
与研招人数稳步增长相对应的,是报考人数的下降。
这是从2014年开始的,今年这种趋势仍在继续。
以我省为例,2014年我省研究生报名人数57954人,比上一年少4107人;2015年我省研究生报名人数54395人,比2014年少3559人。
这种情况在辽宁、内蒙古、甘肃、河南、河北等省也同样存在。
马杰分析,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要交纳8000至10000元不等的学费,由免费到交费,很多人不适应变化,就业前途不明朗,他们选择放弃读研。
除学费因素,另一个原因是研究生竞争优势不明显。
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我省多场毕业生求职见面会上,硕士生没有明显竞争力。
一是用工成本高,二是硕士生不见得比本科生厉害。
我省某高校一位已经保研的同学放弃读研,理由就是遍地研究生,求职时没有竞争力,不如本科毕业时把薪水降低,找份工作从底层做起。
“推免生”自由择校让“研招”更严峻2014年开始,教育部下达通知:推免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再设置留校限额,推荐高校也不得对本校推免名额限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报考类型,不得自行设置留校限额或名额。
这意味着一般大学的保研生只要通过211或985学校面试,也能去那些学校读书,这让一些高校研招工作更加严峻。
保研生蜂拥涌向更高层次的大学,顶级高校有了更多的挑选空间,而一般省属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则面临丢失优质生源接收低一层次生源的现实,推免生让自己的母校凌乱了。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
《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14年下降至172万人,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2016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2015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
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2016年整体考研人数。
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历年本专科生及研究生招生人数历年本专科生及研究生招生人数【十八木搜集】看看我们的国家怎么批量出产人才的据中国网3月22日报道,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近日公布。
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7.5万人,比2008年增加近6%。
就硕士研究生而言,其扩招规模达到6.4%,可谓“一扩再扩”。
保温沥青泵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招生计划显示,今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7.5万人。
其中博士生6万,硕士生41.5万。
联想到前段时间公布的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629万人,十八木特搜集了历年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例举如下:本科生:齿轮沥青泵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0.89万;199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75.15万;BWCB沥青泵199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4万;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89.98万;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58万;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LQB保温沥青泵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CLB系列沥青泵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420万;lqb沥青输送泵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504万;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530万;2007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567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安排629万人。
研究生:YHB齿轮润滑油泵1984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1985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7万人;1986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1万人;1987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万人;YHB立式齿轮泵1988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3.6万人;1989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9万人;1990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3万人;199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3万人;YHB润滑齿轮泵1992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3.34万人;1993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4.2万人;1994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5.1万人;1995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5.11万人;YHB-L Y立式圆弧齿轮泵1996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5.9万人;1997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6.4万人;1998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7.3万人;YHB润滑齿轮泵1999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9.22万人;(研究生开始扩招)2000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6.5万人;2001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9.1万人;2002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15.9万人;2003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19.6万人;YHB系列润滑油泵2004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27.49万人;2005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32.49万人;2006年, 全国招收研究生34.4万人;2007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2.4万人;YHB齿轮油泵200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4.8万人;2009年,全国招收研究生47.5万人。
学院代码学院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上线人数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1428471929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449282319110503 军事通信学620 2电子工程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281110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496143297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12106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1669492 3计算机学院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511583920812Z1 ★信息安全14259870812Z2 ★智能科学与技术371828085211 计算机技术250141129110505 密码学1212 4自动化学院080200 机械工程482924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1554878085201 机械工程10326085240 物流工程152070871Z2 ★物流工程18169 5软件学院083500 软件工程1955094085212 软件工程914231050300 新闻传播学2031642 6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0810Z1 ★数字媒体技术1913141305L1 设计艺术学381212135100 艺术311612 7理学院070100 数学844823070200 物理学20506 8经济管理学院020200 应用经济学1992530025400 国际商务16114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1865296120200 工商管理1685747125100 工商管理23515864125600 工程管理2144152 9公共管理学院120400 公共管理1242032125200 公共管理423219 10人文学院030100 法学312218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26225055100 翻译601712 11教育技术研究所078401 教育技术学261412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2279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1 12马克思主义学院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1254030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1577 13网络技术研究院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611839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91863080812Z1 ★信息安全18137083500 软件工程15128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251016085211 计算机技术193134125110505 密码学1152080300 光学工程451421 14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18898115081000 信息与通信工程1713194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988148注:1、上线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中均包含推免生。
新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与主题———基于2000—2016年CSSCI源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作者:王战军,蓝文婷,胡德鑫,李明磊来源:《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8年第4期王战军1,2,蓝文婷1,胡德鑫1,李明磊2(1.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4;2.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以新世纪以来CNKI中7484篇关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主要发文期刊分布、核心研究机构、核心研究作者三个维度的研究现状做系统分析,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对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与热点迁移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被持续关注的研究热点有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生招生与就业、研究生教育管理,在十七年间先后被学者们高频率关注的研究热点有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研究生德育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文献研究;文献计量;科学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 G643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2018-02-10作者简介:王战军(1956-),男,河北邯郸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蓝文婷(1994-),女,江西赣州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胡德鑫(1988-),男,山东潍坊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李明磊(1984-),男,河南郑州人,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6JZD44)一、引言研究生教育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我国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26万人,博士研究生49万人,其中近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始终处在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近5年培养的研究生约占培养总量的50%[1]。
学院代码学院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上国家线人数录取人数001法学院030101法学理论54001法学院030102法律史12001法学院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28001法学院030104刑法学178001法学院030105民商法学3018001法学院030106诉讼法学156001法学院030107经济法学107001法学院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57001法学院030109国际法学811001法学院035101法律(非法学)1717001法学院035102法律(法学)235002公共管理学院010100哲学3042002公共管理学院030200政治学3727002公共管理学院030300社会学1312002公共管理学院035200社会工作3227002公共管理学院045102学科教学(思政)3020002公共管理学院120400公共管理7528002公共管理学院125200公共管理1414003商学院020101政治经济学23003商学院020104西方经济学25003商学院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003商学院020202区域经济学2003商学院020205产业经济学49003商学院025100金融926003商学院120201会计学2412003商学院120202企业管理45003商学院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55003商学院125100工商管理619004文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105004文学院045103学科教学(语文)11420004文学院045300汉语国际教育10030004文学院050101文艺学1612004文学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5004文学院050103汉语言文字学6031004文学院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25004文学院050105中国古代文学6222004文学院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7327004文学院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78004文学院0501Z1写作学76004文学院0501Z2对外汉语1010004文学院130100艺术学理论78004文学院130300戏剧与影视学248004文学院130400美术学33005历史文化学院040102课程与教学论33005历史文化学院045109学科教学(历史)3722005历史文化学院060200中国史12542005历史文化学院060300世界史1612005历史文化学院1202J1文化产业管理14006新闻与传播学院050301新闻学137006新闻与传播学院050302传播学1912006新闻与传播学院055200新闻与传播2620006新闻与传播学院055300出版108006新闻与传播学院130300戏剧与影视学48162016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上线人数、录取人数统计(注: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中均不包含保送生。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生招生人数也成为一个直接反映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和国家发展需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整体情况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05.5万人,较2015年有所增加。
具体情况如下:1. 主要招生单位2016年,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主要集中在各类大学和研究院所,其中,985高校、211高校、独立学院以及一些重点研究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2. 各专业招生情况研究生招生专业涵盖了理工科、文史哲、经济管理、法学、教育学、农学、医学、艺术等多个门类,其中以工科、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专业的招生人数居高不下,体现了我国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3. 招生规模2016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大,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
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在全国研究生招生中占比较大,约占63.8,而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占36.2。
三、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的原因分析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的重视,国家政策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包括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提高研究生奖学金标准、增加研究生培养的硬件设施等举措,有效地刺激了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加。
2. 社会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紧缺专业、高技术领域的需求更为迫切,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3. 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各类高校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和研究生培养的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科研水平,使得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也为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带来的影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是科研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一、背景介绍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选拔优秀人才,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与复合型人才。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管理,各省级招生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该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对培养和选拔优秀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规模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规模是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各省市对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据统计,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总规模为xxxx人,其中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总规模的80,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占20。
各省级招生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每个学科和专业的招生规模,并报教育部备案。
三、招生对象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招生对象主要包括本科毕业生和在职人员。
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学位,通过考试选拔。
在职人员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且工作单位同意报考。
四、招生条件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条件是按照国家对硕士研究生招收对象的具体规定来执行。
一般来说,招收条件包括专业学术能力、科研潜质、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
招生单位还会对考生进行面试等环节的考核。
五、招生程序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招生程序大致包括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初试、复试、录取等环节。
其中,报名和资格审查由各省级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考试和初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并委托专业机构执行;复试和录取由各高校研究生院负责组织。
六、特殊政策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还将根据国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如面向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殊计划、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等,以促进教育均衡和人才培养。
七、总结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研究生的重要途径。
各级招生机构和高校研究生教育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性,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摘要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5年下降后,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
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同比增加3万人。
但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招生难问题依然存在,计划无法完成已成为普遍化、常态化。
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毛入学率大幅上升。
截止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70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56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了40%,高等教育逼近普及化阶段。
目前我国有超过半数的普通本科院校建校时间不足16年,高校的培养能力与质量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存在严重的趋同化现象。
以湖北为例,2015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开设了英语、法学等热门专业,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大学区别不大。
另一方面,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英语、法学等专业也赫然在列。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下降明显,考试区分度降低,高分考生越来越多。
以北京为例,2015年高考600以上考生共计12605人,占比率高达18.5%,创历史新高。
且这已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率连续第三年超过10%。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启动,已经有25个省市公布了其实施方案。
对于此次的新高考方案,多数受访者比较看好。
但是新高考改革对中学与高校带来的巨大挑战,仍然任重道远。
高考公平,教育公平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江苏高招计划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公平永远是相对的,不能绝对地讲自己的公平,否则根本没有公平可言。
1、高考报名人数与录取率1.1、高考报名人数趋于平稳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剧下降,直至2014年起开始止跌趋稳。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导致适龄高中生减少。
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范文不想一无所成的度过大学,想让自己多做点实事,或者想对自己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欢迎观看。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研报告(一)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开题报告组员姓名:贾琦组员学号:1101000003 组员姓名:尚园组员学号:1101000010 指导教师:姜月一、问题的提出研究生教育是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对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的重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的比例也在增加,这对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减少考研带来的负面效应就需要从源头做起,了解大学生考研的真正动机。
而且,研究生就业形式也不十分理想,因此在考研问题上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在渡过大一、大二两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
随着国家本科生的招收数量逐年递增,给大量的高中生提供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
并且近年来,在高等学校本科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本科生的就业出现一定的困难;加之,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
为了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考研学习条件,于是有了这次调查。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教育等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更好地将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教育资源做到合理的分配,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打好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1、自身因素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影响(1)求知进取,自我实现。
大学生成就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
但与高校评价对立的是,近70%受调查学生对推免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未开考,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公平性受到影响。
在"双一流"建设影响下,高校学位授权点大幅调整,突出重点学科导向鲜明。
日前教育部公布25个省市的175所高校主动撤销了576个学位点,其中绝大部分是985与211高校,地方院校屈指可数,显示出优秀大学在迅速收缩战线,试图聚焦资源争取双一流。
浙江大学此次撤销学位点最多,高达34个,包括博士学位授权8个。
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新的竞争领域和晴雨表。
推荐:
1、2017届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2、2017年MBA招生数据调查
3、2017年在职研究生报名人数创新高各院校专业招生比例
4、2017年推免生院校专业所占比例调查报告
5、2017考研双一流发挥作用学位点大幅调整。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
《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XX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XX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XX年下降至172万人,到XX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XX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XX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
XX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XX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XX年整体考研人数。
”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北京考研报名24.3万人工商管理专业人数居首
北京2016年考研报名24.3万人工商管理专业人数居首
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中,报考北京硕士招生单位的考生共24.3万人。
下面为您呈现第一手研考报名权威数据:
报考人数
2016年全国报考北京硕士招生单位的考生人数为243420名,比2015年增加15448名,增幅6.8%,其中报考学术型专业的考生为130635名,占53.7%;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为112785名,占46.3%.
在全国报考北京的考生中,外埠考生162468名,占66.7%.报考人数逾万的外埠省份为山东、河北、河南。
57个报考点的87852名考生在京参加考试。
学历构成
在2016年研考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仍为考试主体,为141416名,占全部报名人数的58.1 %;非应届报名考生101732名,占41.8%.参加全国统考的有200564名,占全部报名人数的82.4%;报考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的分别占13.0%、4.1%.
招生单位
据统计,报考人数逾万人的招生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7个招生单位。
报考专业
1、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
2、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居第二位。
3、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位居第三。
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
2016年研究生招生情况概览我校2016年各层次研究生招生共计1424人,较上年增长14.2%。
各层次研究生招生计划圆满完成,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共有46个二级培养单位实际参与研究生招生,其中非直属培养单位32个。
各层次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如下:(1)统招博士生录取62人(含硕博连读生12人,“申请-考核”制博士生13人),其中非定向就业考生27名。
非定向生比例和硕博连读生比例,均为近年来最高;(2)统招硕士生录取1281人(含推荐免试生47人),其中学术型581人,专业学位700人,专业学位占54.6%,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作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之一的“转化医学研究生招生改革试点项目”,第三年试点招收17名学术型硕士生;(3)在职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录取75人;(4)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已是连续第十一年招生,录取非全日制(兼读制)硕士生6人。
各层次研究生生源充足质量较高,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我校2016年各层次研究生生源充足范围广,整体质量较高。
统招博士招生报名269人(含参加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综合考核29人)。
统招硕士招生报名3997人(含参加推免生和医学长学制转段生复试296人)。
在职联考招生报名376人,较上年增加48.6%。
统招硕士招生录取的考生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的124个报考点,大学毕业院校包括112所;录取省外考生259人,占20.2%;应届本科毕业考生956人,占74.6%;推免生和医学长学制转段生281人,占21.9%;录取考生最高分为422分。
统招硕士、在职MPH录取考生初试总成绩平均分分别比上年高11.37分和10.72分。
我校2016年研究生招生贯彻落实国家“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精神和要求,全面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此外,我校对硕士招生生源调剂工作模式进行了改革。
新的生源调剂工作模式遵循“考生自愿、分数优先”的总体原则,更加公开透明,也更能体现公平公正、简单高效和方便考生的特点。
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
“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的下跌后,XX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这是中国教育在线24日在京发布的《XX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所显示的。
《报告》还显示,研究生招考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在计划报考的10个最热门专业中,7个是社科类专业;名校所招录的研究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报名人数回升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态势,从XX 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
XX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XX年下降至172万人,到XX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
《报告》显示,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统计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分别增长6.8%、8.4%、11.7%、11.12%。
XX年北京市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24.3万,比XX年增加15448人,增幅约6.8%。
XX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XX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陈志文分析,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有关,“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系统数据显示,3000余人的调查群体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部分毕业生工作以后对薪酬的满意度较低而选择考研,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成为往届生考研的重要原因,这也拉高了XX年整体考研人数。
”陈志文说。
各学科报录比不均衡
《报告》显示,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明显高于社科类研究生,但实际上,理工类专业的报考情况并不乐观。
中国教育在线全国研究生志愿采集系统收集的32万条调查数据显示,社科类专业在研究生计划报考专业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最热门的十大考研专业中,仅管理学和经济学就占据约70%。
浙江大学XX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显示,经济学报考728人,录取86人,报录比为8.4:1,而工学报录比为4.9:1,理工类与社科类的报录比相差近2倍。
中山大学XX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报录数据分析,教育学报考人数71人,录取8人,报录比为8.9:1;工学报考1083人,录取334人,报录比为3.2:1,各学科之间的录取比例极不平衡。
《报告》显示,过去3年,伴随研究生录取人数增长,报名人数下降,研究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
陈志文介绍,从教育部公布的《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学位类)》可以看出,大约70%的学科门类单科(满分100)分数线为30多分,b类考生的复试分数线甚至更低。
理学单科录取分数线近3年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到XX年录取分数线已经跌落至36分。
经管类专业一直是研究生报考热门、集中的学科,也是录取分数线较高的学科,然而单科录取分数线也没有脱离下降的趋势。
从XX年到XX年,管理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6分,经济学单科分数线从55分降至45分。
名校“追逐”推免生
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推免生成为名校追逐的主要对象。
《报告》显示,“985”工程高校所录取的学生中,推免生比例大幅度上升。
复旦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占录取总人数的41%。
中国人民大学XX年拟录取的推免生比XX年增长了17.6%。
北京大学XX年拟接收推免人数2167人,占招生总规模4354人的49.77%,教育学院和个别跨学科门类推免生招生甚至占其总规模的100%,不再招收统考生。
名校保研生占据研究生录取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加大了普通学生考入名校的难度。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平台收集数据统计,23%的学生反映,保研生比例的增加,加剧了报考名校、名专业的难度。
《报告》显示,各高校喜欢要推免生的原因,是因为推免生“整体底子好,能力强”,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校对以分数为核心的录取制度的不满意。
据陈志文介绍,从XX年起,研究生录取制度改革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小范围试点,淡化分数评价,强调综合学术
能力,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效果。
此外,研究生推免政策的放开让优秀的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
陈志文介绍,多数高校以高额奖、助学金,可申请专项经费资助科研、自主选择导师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