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色彩的冷暖
- 格式:ppt
- 大小:4.19 MB
- 文档页数:29
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变化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变化是色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冷暖色调指的是色彩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温度感受,而明度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
随着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一、色彩的冷暖变化冷暖色调是通过色彩的色温来区分的,色温的高低决定了色彩给人的冷暖感觉。
在色彩轮中,黄、橙属于暖色调,而绿、蓝、紫属于冷色调。
色温高的暖色调会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受,而色温低的冷色调则会给人以冷静、清凉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变化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在艺术创作中,对于温馨、激情等正面情感,可以运用温暖色调,例如橙色、红色;而对于冷静、悲伤等负面情感,可以运用冷色调,例如蓝色、紫色。
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可以带给观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作品的表达。
二、色彩的明度变化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亮度高表示明亮,亮度低表示暗淡。
通过调整色彩的明度,可以改变画面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和形式感。
在绘画中,明度的变化可以用来创造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在画中运用明暗对比,可以使物体表面显得有立体感,形成明暗过渡的层次感。
明度较高的部分会凸显出来,而明度较低的部分则会被置于背景或阴影中,营造出多层次的空间感和形式感。
同时,明度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设置焦点和进行强调。
画面中亮度较高的区域会吸引观者的注意力,成为画面的焦点;而亮度较低的区域则会在画面中形成对比,起到强调和衬托的作用。
总结: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变化是色彩学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调整色彩的冷暖色调和明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冷暖色调的变化可以带给观者不同的情感体验,明度的变化则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色彩的冷暖与明度变化,丰富作品的表达,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
色彩冷暖的讲解第一部分:相对的冷暖这是这部分讲解的模特兔兔。
完整的画面关系应该存在3种基本的对比,冷暖对比,纯灰对比,黑白灰对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色彩三要素。
我们先从冷暖对比开始说起,每个不同的色相都存在着冷暖的相对变化,我们在画颜色的时候会经常用到这种冷暖的变化,比如兔兔的明部主要呈现固有色偏暖,而暗部受周边环境影响偏冷。
这里有个自制简陋色相环,其中突出的四个颜色为最稳定的红、黄、绿、蓝,这色向两个方向各延展两个颜色属于同色系。
分别是红黄绿蓝色系。
大家都知道,红黄属于绝对的暖色,而蓝绿是绝对的冷色。
4个颜而这种绝对冷暖关系,我们在写实的绘画和设计中是极少用到的。
即使用到也往往是些特例,比如在黑暗环境下,光源色的色度够纯吃掉了固有色,比如舞厅,酒吧,红灯区这样的环境。
我们再次回到色相环,按箭头所指,从蓝到红其实是一个从极冷到极暖的转换,或者说从冷到暖的色相推移。
由此可以发现,绝对的冷暖是有相对变化的。
图例说明,其实相对于属于绝对暖色系的黄色和红色,红色更暖,黄色更冷。
同样,绿色比蓝色更暖,属于绝对冷色系,蓝色更冷。
同色系是一样的。
属于黄******系,绿黄色(柠檬黄)较冷,红黄色(橙黄色)较暖。
比如在橙色环境下,你甚至会认为柠檬黄可以作为绿色。
这种相对的冷暖在其他同色系也是一样存在的,比如普兰和孔雀蓝,普兰和孔雀蓝,大红和玫瑰红,大红和橘红,果绿和翠绿,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们的冷暖倾向。
所以可以说,只要是不同的两个色相就存在着冷暖的差异,而人眼可分辨的色相可不止这个简陋色相环上这20种。
色相的本质其实就是相对的冷暖,而不是一定要用绝对的冷暖。
比如图图,它的自然色是蓝色,只在暗部用了青蓝,而这青蓝在现在的画面关系中可以作为暖色。
所以,温暖其实是一种相对的关系。
新手朋友不要绝对理解温暖,比如亮的部分是蓝色,暗的部分是黄色。
总有人说要注意冷暖。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那么为什么在画颜色的时候要注意冷暖呢?在一个黑色环境中放一个不含任何色相的纯粹的灰色,这时我们观察到得兔兔就是纯粹的灰。
色调冷暖知识点总结图一、色彩概念色彩是由光线照射物体后反射到人眼中产生的视觉感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可以通过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来描述,色调又可以通过冷暖色调来表达。
二、色彩的冷暖概念冷暖色调是指色彩在视觉上给人感觉冷或热的特性。
通常来说,蓝色、紫色和绿色被认为是冷色调,而红色、黄色和橙色被认为是暖色调。
冷色调给人以宁静、清冷、舒适、沉静等感觉,而暖色调则给人以温暖、活泼、欢乐、兴奋等感觉。
三、色彩的应用色彩在视觉传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来营造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在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中,对冷暖色调的把握和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四、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中,冷暖色调的搭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冷暖色调的搭配可以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也可以突出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
在服装搭配、室内装饰、平面设计等领域中,对冷暖色调的搭配都有着独特的技巧。
五、色彩心理学冷暖色调在心理学上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冷色调通常能给人带来平和、冷静、内敛的感觉,适合用于创造宁静的氛围;而暖色调则能激发人的情感、带来活力和温暖,适合用于创造活泼的氛围。
六、色彩文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冷暖色调的理解和运用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不同的文化对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在设计和应用中也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色调的冷暖不仅是一种色彩特性,更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和巧妙运用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冷暖色调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色彩的冷暖(五篇)第一篇: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以大地黄为基调延伸出来的颜色,如土黄,橙,绿。
这都是暖色。
以天空蓝为基调延伸出来的颜色,如紫,这是冷色调。
灰、白、黑一般为中性色。
因为目前区分色彩一般是安四季色彩理论来分的,就是分春,夏,秋,冬。
春和秋都是暖色系的,夏和冬是冷色系。
而春和夏都属于不饱和的色彩,秋和冬属于饱和的色彩。
冷暖色:指色彩的冷暖分别。
色彩学上根据心理感受,把颜色分为暖色调(红、橙、黄)、冷色调(青、蓝)和中性色调(紫、绿、黑、灰、白)。
在绘画、设计中,暖/冷色调分别给人以亲密/距离、温暖/凉爽之感。
成分复杂的颜色要根据具体组成和外观来决定色性。
另外,人堆色性的感受也强烈受光线和邻近颜色的影响。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由于联想而形成。
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色常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
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在同类色彩中,含暖意成分多的较暖,反之较冷。
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象,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灯物象,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色环实质上就是在彩色光谱中所见的长条形的色彩序列,只是将首尾连接在一起,使红色连接到另一端的紫色。
色环通常包括12种不同的颜色。
(如:12色相环)下面是各种冷暖色中的具体各种颜色给人的不同感觉以及这些颜色由于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觉。
利用色彩的场所也有所区别。
一下就是有关这些的介绍。
★红色RED:红色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技能和血液循环加快。
由于红色是可见光波最长的波长这一特性,所以它极易引起注意,因此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识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即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知识点四:色彩的冷暖色性
1、了解彩冷暖色性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了解色彩冷暖相对的关系。
知识点主要内容:
色性是指色彩的特性,色彩除了三个基本特征元素之外,还有进退、冷暖以及其表现性和象征性等特性。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现象,它在人接受色光的同时,必将受到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产生冷暖的感觉,并人为地带上自己的色彩感情,如看到红、橙色会产生暖的、热烈的、膨胀的、前进的感觉;而绿、蓝给人以冷的、平和的,收缩的、后退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色性在作画中极为重要,它对于作画者观察、比较、鉴别和使用色彩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红色相对于蓝色为暖色,而同为红色系中,朱红比大红暖,大红又比玫瑰红暖。
同为蓝色系,有偏暖的蓝,也有偏冷的蓝,要学会灵活地运用。
冷暖感的色彩构成
冷暖感的色彩构成是指通过色彩的亮度、饱和度以及色调来表现冷暖感。
冷色调:蓝色、绿色、紫色等色彩被认为具有冷感,能够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的感觉。
冷色调呈现较低的色温,带给人一种凉爽、潮湿、冷静的印象。
暖色调:红色、橙色、黄色等色彩被认为具有暖感,能够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暖色调呈现较高的色温,带给人一种热情、活力、温暖的印象。
冷暖感的色彩构成可以通过配色的方式来达到,如使用冷色调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空间的清新感,而使用暖色调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
同时,色彩的亮度与饱和度也会影响冷暖感的表现,较低的亮度和饱和度常与冷感相伴,而较高的亮度和饱和度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暖感。
此外,冷暖感的色彩构成还与色彩的组合方式有关。
例如,在色彩环境中,蓝色可以被用来降低温度并传达宁静的感觉,而橙色则可以被用来增加温暖感并传达活力的感觉。
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和组合也会影响冷暖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