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与人类千万年的长生不老梦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科学家发现生命长寿的关键,原来跟端粒的缩短速度有关审核:小文人类凭借发达的大脑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尽管如此,和其它所有生物一样,人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自古至今,无数先人曾经追求过永生,可是他们都失败了。
秦始皇在晚年时期,曾经疯狂的追求长生不老,天下方士无不闻风而动,为了骗取官位和财富,他们谎称可以练就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却是取人性命的毒药。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失败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失败了,一世英名的唐太宗也失败了。
他们无不是吃下所谓长生不老之丹药而死,那些丹药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属于剧毒,服下毒药的皇帝们,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直到现在,人们依然会思考,难道人类真的不能实现永生吗?下面就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一看,人类为什么会衰老、死亡。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人体是由一个个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也有自己的寿命,科学家发现,一个细胞一生中可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这也是人终有一死的根本原因。
那么,细胞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人类DNA末端有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也称为端粒。
它们不具有遗传信息,只负责稳定染色体的结构,可以说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保镖。
但是,每一次细胞分裂,这些端粒的长度都会变短,最后可能导致染色体的不稳定甚至酶解。
一些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细胞端粒会短暂增长,当他们返回地球之后,这些端粒就会急剧缩短。
也就是说,宇航员的寿命会减少。
截止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地球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可以永生的生命体,一些寿命较长的生物,例如乌龟,它们的寿命一般在150年到200年之间。
生活在极地地区的圆蛤,它们的寿命可以长达400多年甚至500年。
不过,一种叫做“灯塔水母”的生物似乎真的可以长生不老。
它们可以从幼年期成长到性成熟期,繁殖以后再逆生长至幼年期,循环往复。
看上去只要没有被吃掉,灯塔水母可以永远快乐地活下去。
其实不然,科学家研究发现,灯塔水母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一个水螅群可以生长成几百上千个DNA序列和母体完全相同的水母。
我发明了一种可以让人类永生的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于生命的奥秘和长生不老的追求从未停止。
而我,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验,竟然成功发明了一种可以让人类实现永生的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我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切。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细胞的再生和衰老机制,试图找到突破人类寿命极限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细胞老化的关键因素——端粒体的缩短。
端粒体就像是细胞的“计时器”,随着细胞的分裂而逐渐缩短,当端粒体耗尽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进而导致机体的衰老和死亡。
基于这个发现,我开始尝试寻找一种能够延长端粒体的方法。
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尝试,我终于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生物酶,它能够有效地修复和延长端粒体。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要实现人类的永生,还需要解决许多其他的问题。
比如,如何确保这种生物酶在人体内能够稳定地发挥作用,而不会引起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功地优化了生物酶的配方和给药方式,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此外,人类的永生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比如,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短缺、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发明这项技术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对于人口增长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来平衡人口的数量。
只有当有人员自然死亡或者选择放弃永生时,才会开放新的生育名额。
其次,资源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解决。
例如,开发更加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探索外太空资源等等。
而对于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构建教育、就业、养老等社会制度,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
当我的发明公布于世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对这项技术充满期待,认为这是人类的福音,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命运;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害怕永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面对种种质疑和争议,我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科学家成功令人体细胞“返老还童”[摘要]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觉一种能够延长端粒体长度的方式,从而能够令人体衰老细胞转变成年轻细胞,起到“返老还童”的功效。
图中是艺术家刻画的端粒体,它是染色体结尾的“爱惜帽”,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延长端粒体长度能够维持细胞健康,达到人体返老还童的功效。
据国外媒体报导,成功地将人体衰老细胞转换成为年轻细胞,便能进一步实现“青春永驻”。
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延长端粒体的长度可令人体细胞变得更年轻、富有活力。
端粒体是是染色体的“爱惜帽”,有助于减缓人体衰老,降低疾病发生率。
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指出,这项最新技术可延长人类寿命,为治愈老年人群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端粒体常常被描述为是“鞋带结尾的塑料帽”,能够维持DNA分子健康。
具有爱惜性的端粒体随着每一个DNA复制而变得愈来愈短,最终长度缩小至无法爱惜DNA免遭损伤和突变,而致使人们变得衰老。
年轻人群的端粒体大约是8000-10000个核甘酸基的长度。
斯坦福大学的海伦-布劳(Helen Blau)说:“目前咱们发觉一种能够延长人类端粒体长度的方式,可延长1000个核甘酸基的长度,逆转人体细胞的内部时钟,相当于恢复人们数年前的青春活力。
”为了取得这项发觉,研究人员利用蚕蛹蛋白肽中提取的改良型信使核糖核酸(RNA)来延长端粒体长度,RNA携带来自DNA基因的指令至细胞的“蛋白质制造工厂”。
RNA包括着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编码序列,TERT是端粒酶的一种天然活性成份,当细胞被医治,它们将表现得加倍年轻,割裂速度更快。
布劳博士称,蚕蛹蛋白肽可用于医治杜氏肌肉营养不良症患者的肌肉干细胞,延长干细胞的端粒体,激活肌肉细胞割裂再生。
同时,这项研究也可应用于医治衰老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风湿关节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等。
蚕蛹蛋白肽中端粒酶的神奇功效,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永生的曙光。
日本在蚕蛹蛋白的应用上也取得了超级大的进展,比如,他们生产的蚕丝护肤品畅销全世界,从蚕丝蛋白中提取的小分子蛋白肽能显著激活皮肤细胞的割裂,让肌肤恢复年轻态,是很多人青春永驻的秘密。
端粒酶延长健康寿命的关键随着人类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对于寿命延长和健康老龄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而在这个追求中,端粒酶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关键因素。
端粒酶是一种能够保护染色体端粒的酶,而端粒的长度与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端粒酶的基本功能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存在于人类体内的核酸酶,具有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功能。
每当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缩短,而端粒酶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复制并延长端粒的长度,从而确保染色体的稳定性。
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端粒酶的活性可以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和细胞的寿命。
2. 端粒酶与寿命的关联研究表明,端粒酶在细胞衰老和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加,端粒会逐渐缩短并造成端粒功能的丧失。
这种现象被称为“端粒缩短理论”,它被认为是人类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端粒酶的活性则可以延长端粒的长度,减缓细胞的衰老过程,从而延长寿命。
3. 端粒酶的应用与研究随着对端粒酶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应用端粒酶来延长寿命和改善健康状况。
一项研究发现,在催化性亚单位基因(TERC)缺失的小鼠体内补充端粒酶可以延长寿命。
同样地,端粒酶在人类细胞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科学家们通过加强端粒酶的活性,成功延长了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并且提高了细胞的生存能力。
4. 端粒酶的食物和药物来源目前,人们发现一些食物和药物可以促进端粒酶的活性,从而起到延长寿命和改善健康的作用。
例如,一些食物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被认为可以增加端粒酶的活性。
此外,一些药物也被研究发现可以增加端粒酶的活性,如曲美他嗪和沉香酚等。
然而,对于这些食物和药物的具体用量和副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总结:端粒酶作为一种保护染色体稳定性的关键酶,对于寿命延长和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增强端粒酶的活性,可以延长端粒的长度,减缓细胞的衰老过程,从而延长健康寿命。
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食物和药物可以增加端粒酶的活性,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具体的用量和副作用。
21世纪,与你我有关的发现:它叫端粒酶,负责长生不老端粒酶(或端粒体酶)是一种能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蛋白酶,主要成分是RNA 和蛋白质,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能以自身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DNA 并加到染色体末端,使端粒延长,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甚至使其永生化。
这个梦想有可能实现吗?怎样才能修复受损的端粒呢?端粒酶可以让端粒“坚固耐磨”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酶。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它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
端粒酶的存在,能够修补DNA复制的缺陷,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因此,细胞中的端粒酶越活跃,端粒的长度就越能维持。
科学家的发现,似乎为人类的医学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如果让细胞中的端粒酶永远保持活力,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有可能实现!婕斯FINITI最好的抗衰老营养补充品让您年轻25岁!FINITI 飞乐青春胶囊的主要特色:FINITI飞乐青春胶囊可以有效活化延长端粒的端粒酶。
可以塑造更多健康的细胞,成千上万的研究表明细胞的老化与端粒缩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没有什么方法停止老化现象,但健康的细胞就等于健康的内部系统。
健康系统等于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个健康的身体,就等于是一个强壮的,快乐的,年轻的你。
1、可以有效延长端粒的营养成分技术,青春永驻,避免老化。
2、诺贝尔医学奖研究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可以有效保护染色体,避免老化发生。
3、临床试验证实可以延长已经缩短之端粒。
4、无人工色素,无防腐剂。
FINITI 飞乐青春胶囊产品功效:◦唯一专利配方,延长端粒的营养素◦快速激活端粒酶,有效增加端粒长度◦延长细胞衰老,增强细胞的免疫系统◦维持细胞再生系统,强化DNA修复机制◦富含强大的抗氧化剂,保护我们的细胞,DNA,干细胞和端粒◦内含天然的营养素,帮助保持身体的成人干细胞组成和数量◦促进青春活力的感觉FINITI 飞乐青春胶囊主要成分:辅酶Q10: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经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有效减少氧化发生,同时避免DNA遭受破坏,更提高其他抗氧化剂的功效。
衰老的秘密观后感
端粒的长短和人的年龄呈负相关,越长大变得越短,75岁的参
照组的端粒的长度最短。
深入的研究也表明,那些活过75岁的人,
要么端粒比一般的人要长,要么端粒衰老的速度更慢。
而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子,像出生的孩子一下子就变老的,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粒子导致端粒失调;有一些人一夜白了头的,是因为巨大的压力会导致端粒酶活性降低,端粒可以通过端粒酶使DNA复制,从而减缓端粒的衰老,端粒酶不足,人就会衰老。
另外书中也提到了,确实有能让细胞中的端粒酶增多的药,但也警告说不要吃这一种药,因为端粒酶的增多会导致原本不该分裂的细胞也分裂,从而导致癌症。
书中通过一些社会科学实践发现导致衰老的原因,也就是后天中影响端粒分裂速度的原因,主要是压力。
这个压力并不是指客观环境真实存在的压力,而是指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压力,所以古代日理万机的皇帝并不必然短命,只要有举重若轻的心态;也因此有一些总是斤斤计较,草木皆兵,把弦绷得很紧,时常感觉压力大的人会衰老的非常的快。
还有负面的情绪,包括总是能对别人感到敌意,悲观的情绪,胡思乱想等,也会加速衰老。
而延缓衰老的呢?包容的心态,专注于当下,找到人生的目标,融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等都能减缓衰老。
“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古往今来,“长生不老”成为多少人的梦想。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对这个横亘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千古梦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寻找生命时钟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但始终没有结果,但由此却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
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
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
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
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科学家由此又开始研究精子和癌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是如何长时间不被缩短的原因。
1984年,分子生物学家在对单细胞生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种能维持端粒长度的端粒酶,并揭示了它在人体内的奇特作用:除了人类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外,端粒酶几乎对其他所有细胞不起作用,但它却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
端粒酶研究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正在倾注全力寻找能调控端粒酶产生的基因物质,以便生产出延缓衰老、抑制癌细胞增殖的药物。
其他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也在被不断地发现,它们的工作原理与端粒相似。
科学家们不但希望能找到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时钟,更希望能找到拨慢时钟的方法,使人类“长生不老”的梦想得以实现。
节食可以延年60年前,美国的生理学家克莱夫-马克-凯和他的助手有惊人的发现:大量减少老鼠食物所含的热量,老鼠反而延长寿命1/3,从过去的3岁变成4岁。
不仅如此,减少饮食的老鼠看上去显得年轻,很少患有和衰老有关的疾病。
从那时起,人们在其他许多动物身上重复这个试验,从单细胞纤毛虫到软体虫,从苍蝇到鱼类。
其结论几乎完全相同。
那么,人类是否也这样呢?在过去的10年中,科学家已经基本揭开了“低热量食物延缓衰老”之谜,但能不能延缓人的衰老,还不清楚。
人类永生找到新途径?端粒酶合成关键NMN,有人在服用相关营养剂在现代科学的磨砺下,我们是否找到了实现永生的途径呢?还真找到了,你知道吗,世界上存在一种人类细胞系,它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只要培养环境良好,细胞珠就可以永生,而这种细胞就是海拉细胞,也是一种宫颈癌细胞,这种癌细胞在染色结构方面已经与人类正常细胞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海拉细胞属于一种新物种,而这种新物种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无限繁殖,并保证自身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像人类这种脊椎动物,细胞都有一个极限叫海弗里克极限,按照这个极限,人类细胞只能分裂50-60次,正常细胞周期只有2.4年,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人类寿命急性是122-144岁,也就是说如果不打破海弗里克极限,人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无法永生,那么咱们人类细胞可以像海拉细胞一样无限的自我更新自我繁殖吗?答案是可以,因为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实现海拉细胞永生的秘密,它就是端粒酶,在我们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末端上,有4个特殊的帽子结构,这就是端粒,它被称之为生命计时器,因为随着细胞增殖次数的增加端粒的长度就会减少,而当端粒消耗殆尽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到了海弗里克极限,但是在海拉细胞中有着大量的端粒酶,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修复缩短的端粒,保证端粒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这就是实现了海拉细胞的无限增值。
那么人体细胞内没有端粒酶吗?其实并不是,人体的很多细胞内都存在合成端粒酶的基因片段,只是它们因为某些未知的原因被抑制了,所以人类细胞中基本不含有端粒酶,如果人类细胞也像海拉细胞一样,端粒酶含量增加,端粒消耗得到抑制,超级长寿甚至永生不就可以轻松实现了吗?科学家也是这么想,在201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的大卫辛克莱教授就找不到了人体合成端粒酶的关键-NMN。
他用小鼠做实验发现,当小鼠体内NMN的浓度升高7天后端粒得到基础修复,22个月的小鼠线粒体活性、肌肉含量等生物指标都回到了6个月的状态,要知道小鼠的寿命是22个月,相当于人类的60岁,可见NMN确实起到了返老还童的神奇功效。
如果人体内这物质不会缩短,每个人都能长寿!活一千岁都不是梦!小二君曾读过这样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人寿命最长时间是由他还处于胚胎阶段时,基因的端粒长度决定,也就是寿命的极限长度(极其苛刻才能达到的条件,理论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活120岁以上)!如果人体内这物质不会缩短,每个人都能长寿!活一千岁都不是梦!那什么是基因的端粒呢?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细胞都有细胞核,而细胞核中最主要的物质就是DNA(基因)。
基因包含了个体所有的特征数据在里面,从我们还是受精卵开始,就伴随着我们。
从出生、成长,直到我们死去。
而在基因的顶端,有一处由蛋白质和DNA组合而成的物质,这个物质就是我们前文所讲的端粒。
它起到保护我们的基因不被核酸酶降解、防止染色体相互融合、为端粒酶提供底物,解决DNA复制的末端隐缩,保证染色体的完全复制的作用!它就像DNA的帽子一样,保护我们基因上的信息不丢失。
如果人体内这物质不会缩短,每个人都能长寿!活一千岁都不是梦!端粒为何决定人的寿命?这项研究是格拉斯哥大学生物多样性、动物健康和比较医学研究所发现的,他们已经把这项重大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他们发现从怀孕起,胚胎中的端粒开始变短。
端粒如果变得太短,它们就会停止工作,我们的遗传物质DNA会失去端粒的保护,遗传信息就会出现错误,并在细胞分裂时悄悄混到新生成的细胞。
而一般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往往已经人到中年。
如果人体内这物质不会缩短,每个人都能长寿!活一千岁都不是梦!那些出现基因错误的细胞更可能让我们罹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最最典型的就是癌症问题,癌症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细胞的基因出现问题,导致细胞开始无限增殖。
当然,你的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端粒变短的速度。
所以,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对寿命也会有影响的。
但是这种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
DNA端粒的作用就是保护基因的作用,为何决定了你的寿命呢?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会不断替换更新。
端粒长度与衰老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体细胞的老化密不可分。
而端粒长度作为衡量细胞寿命的重要指标,也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
本文将探讨端粒长度与衰老的关系,解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介绍目前正在研究的相关技术。
什么是端粒?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序列,由许多T-A-G顺序重复组成,且是单链的。
它们作为重要的保护性结构,避免了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的损伤和缩短。
端粒长度则是指这些T-A-G重复序列的数量和长度。
每次人类细胞分裂时,端粒都会缩短,最终导致端粒变得过短以至于不能再保护染色体。
当端粒无法再提供足够的保护时,细胞就进入了老化阶段。
端粒长度与衰老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端粒缩短过程与人类衰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实验证明,长期受到压力、缺少运动、营养不良、疾病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端粒长度的快速缩短,其中一些因素与衰老有直接关联。
比如,慢性炎症和代谢紊乱被认为是促进端粒缩短的两个主要因素。
特别是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可以加速端粒缩短,而长期有机体处于这些疾病状态下,也容易出现衰老。
此外,研究人员也发现了其他因素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包括饮食、环境、物质暴露、压力等等。
另外,科学家们认为,人类衰老的过程与细胞衰老紧密联系,因此,在查明端粒长度与衰老关系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在探索细胞衰老过程的具体机制。
目前正在研究的相关技术由于端粒长度和人类寿命之间的相互关联,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使用端粒长度来预测寿命的方法。
一种叫做Telomere Test的测量方法已经经过了实验室测试,并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端粒长度缩短的速度和人类寿命的关系。
此外,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一种新型的医疗方式:使用端粒长度来治疗老年病和其他疾病。
这种方法目前在实验室的结论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可能再过不久就会达到应用的成熟阶段。
总之,端粒长度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人类长期探讨的课题。
端粒长度与人类寿命的关系人类寿命的长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寿命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
其中一个与寿命密切相关的因素是端粒长度。
那么,端粒长度与人类寿命的关系是如何的呢?什么是端粒?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端粒。
端粒是一种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染色体的稳定性。
每次细胞分裂时,端粒会被切割一部分,当端粒长度减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就不能再继续分裂,进而导致衰老和死亡。
端粒长度与寿命的关系那么,端粒的长度与人类寿命有何关系呢?一些研究表明,端粒长度的减短是导致人体衰老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多项研究发现,端粒长度与寿命呈负相关,即端粒越长,人类的寿命越长。
例如,一项对日本老年人的研究发现,端粒长度较长的老年人寿命更长,而且在生活习惯、遗传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端粒长度仍然是预测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还有一项经典的研究,它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这项研究对孪生兄弟进行了观察,其中一个人是长寿者,而另一个是寿命普通的人。
研究人员发现,长寿者的端粒长度比普通人长很多,而且长寿者的子女的端粒长度也明显长于一般人。
维持端粒长度的方法既然端粒长度与寿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持端粒长度,延长寿命呢?1. 戒烟限酒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使端粒长度缩短,加速衰老。
因此,戒烟限酒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2. 饮食清淡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保持端粒长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物,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3. 备好心理调节器压力、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大大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端粒长度的缩短,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保持端粒长度的健康至关重要。
结论端粒长度与人类寿命密不可分,虽然遗传因素对端粒长度有影响,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好的情绪,人们也可以参与到维持自己端粒长度的工作中来。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延长寿命,享受更长的健康生活。
端粒酶激活长寿基因的关键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长寿基因成为了科研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探索长寿基因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逐渐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端粒酶。
本文将详细介绍端粒酶与长寿基因的关系,并探讨端粒酶激活长寿基因的关键因素。
一.端粒酶介绍端粒酶是一个酶类分子,它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端粒区域,也是细胞中一个重要的催化剂。
它的主要功能是在 DNA 的末端添加一段特殊序列,这段序列被称为端粒。
端粒的存在有助于保护 DNA 的稳定性,并且在复制 DNA 时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
此外,端粒酶还能够预防DNA 的端断裂和降解,从而延长细胞的寿命。
二.端粒酶与长寿基因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与长寿基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长寿基因是指那些与寿命延长和健康老化延缓有关的基因。
端粒酶能够通过作用于端粒的方式,为长寿基因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研究表明,人类体内的端粒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这也与人体的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三.端粒酶激活长寿基因的关键因素为了激活长寿基因并延长细胞的寿命,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如何提高端粒酶的活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的介绍:1. 营养摄入:适当的营养摄入对端粒酶的激活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E、D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葡萄糖酸等化合物,都能够增强端粒酶的活性,从而激活长寿基因。
2.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锻炼也是激活端粒酶的一种重要手段。
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对提高端粒酶活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适量的有氧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提高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功能。
3. 心理压力管理:心理压力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时间的心理压力会对细胞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端粒酶活性的下降。
因此,科学家建议人们积极采取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冥想、放松训练等,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激活长寿基因。
四.结论端粒酶的活性与长寿基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激活端粒酶可以促进长寿基因的运行,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
端粒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研究细胞衰老是人类身体老化的一个根本原因,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保护性结构,它的长度和稳定性与细胞衰老的速度密切相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与细胞衰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端粒?端粒,顾名思义,就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尾巴”,它们由DNA序列和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组成,是染色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粒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稳定染色体的结构并防止其损伤。
它就像是一副鞋带,它们分为两端并形成一个“捆绑”的结构,从而使染色体的两端在细胞复制过程中得到保护。
端粒的缩短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都会缩短一定长度,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时,它们会失去其保护作用,导致染色体的稳定性下降,从而促进细胞衰老。
因此,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是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被广泛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年龄变化以及许多疾病的发生。
端粒长度和生物年龄的关系众所周知,生物年龄是指一个生物个体的组织和细胞功能的衰老程度,它可能与生命期或寿命有一定关系。
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细胞寿命相关的因素是端粒长度的缩短。
研究表明,长寿种类的生物具有更长的端粒和更好的稳定性,相对短命的种类则相反。
这一结果表明,端粒的长度和稳定性与生物年龄密切相关。
端粒和疾病的关系端粒缩短和不稳定性还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例如,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肝炎C病毒、心血管疾病等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端粒缩短有关。
研究表明,这些疾病和端粒缩短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因为端粒的缩短导致了基因的失活或激活,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研究端粒缩短对于解释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进一步预防或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端粒和衰老的应用前景端粒的研究对于理解细胞衰老有很重要的意义。
了解端粒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甚至延缓衰老过程。
除此之外,对于端粒的研究还有许多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操纵端粒缩短的进程来预防或治疗一些疾病,或使用端粒缩短作为一种诊断细胞衰老的方法等等。
揭秘人类长寿的“开关”端粒长寿是从古到今无数人追求的目标。
其实,前沿科学早已揭开了人类衰老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端粒”。
近日,记者专访了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博士,请她揭开端粒—这个关系人类健康与寿命的神秘物质的面纱。
记者:您曾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先能否介绍一下端粒和端粒酶是什么?布莱克本:端粒的本质和染色体一样,都是DNA序列。
打个比方说,端粒就像“鞋带两头的塑料封套”,保证鞋带不会松开。
当细胞正常分裂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会跟着复制,形成新的配对,而端粒则起到保护染色体的作用,令染色体不会在复制过程中丢失基因片段。
但端粒自身也有寿命。
它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
可以说,端粒的长度决定着生物的寿命。
端粒酶则是我们发现的可以补充端粒的一种酶。
在一些细胞中,它能够重新合成端粒缺失的部分;而在另一些细胞中,端粒则会持续缩短。
当它促进端粒生长时,人体内的细胞就能够保持生长状态,从而减缓衰老,维持寿命。
另一方面,端粒酶也会帮助那些无用细胞的增长,并扣动癌症形成的扳机。
如何令端粒酶达到适合人体寿命的数值,正是我和我的合作者面对的领域。
记者:在您获奖后的5年里,在端粒及端粒酶的研究方面是否又有新的进展?布莱克本:过去我们认为,端粒缺乏保养是有害的,容易增加癌症等疾病的患病几率。
但最近的研究发现,如果过度保养端粒,也会增加癌症几率,包括非吸烟者患上肺癌的几率。
亚洲一项研究还表明,如果基因过度推动端粒,也会增加患病危险。
因此,现在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两者保持平衡,并将基因与非基因的影响结合起来。
记者:我们是否真能通过控制细胞端粒实现长寿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端粒的作用?布莱克本:研究证实,人类确实可以活到100岁甚至更久。
端粒酶让人类看到长生不老的曙光新华社北京专电(记者王思海)人类为什么会衰老?我国医学专家童坦君、张宗玉两位教授经过10多年的研究,破解了人类衰老之谜,得出了人类衰老细胞基因调控能力减退与特异转录因子相关的结论。
童坦君、张宗玉夫妇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
他们对人类衰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接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衰老分子机理与生物学年龄指征的研究。
今年3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的倡导和支持下,童坦君、张宗玉夫妇成立了海内首家衰老研究中央。
据童坦君介绍,人类衰老的机理极其复杂,其学说不下几十种,如免疫学说、神经内分泌学说、自由基因学说、蛋白质合成差错累积学说等。
近年从分子与基因水平上提出的基因调控学说、DNA损伤修复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以及端区假说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这也是童坦君、张宗玉夫妇在人类衰老机理方面研究的成果。
在衰老中心简陋的办公室内,两位老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们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人类为什么会衰老?衰老机理如何?童坦君首先介绍了一个专业名词―――端粒(又称端区),它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用显微镜可以见到的呈条状的物质。
端粒有长短,随年龄增加而越来越短,端粒的消失,会使染色体发生畸变,从而使人类细胞丧失复制能力,最终导致细胞衰老。
童坦君说,端粒中还存在一种端粒酶,它具有调控端粒长短的能力,其活性也随年龄大小而不同,年轻时,活性大,较轻易延长端粒,这是年轻人不易显老的原因。
此外,男性端粒长度缩短略快于女性,这也是男性平均年龄低于女性的原因。
张宗玉说,端粒酶的特性让人们看到了长生不老的曙光。
根据端区学说的原理,可否将人类体细胞引入端粒酶使细胞不断生长,从而达到青春常驻,这是人类未来研究的方向。
【端粒DNA功能和端粒酶功能及生物特性】端粒(Telome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别结构.人端粒是由6个碱基重复序列(TTAGGG)和结合蛋白组成。
端粒长度对人体衰老及疾病的影响端粒是人体基因组末端的DNA序列,它以重复的TTAGGG单位构成。
每次细胞分裂,端粒会缩短一段。
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进而死亡或陷入细胞老化状态。
因此,端粒长度与细胞寿命紧密相关,影响着人体的衰老及疾病。
端粒长度与衰老的关系人体内有两种细胞:一种是能够无限次分裂的干细胞,另一种是只能有限次分裂的有限分裂细胞,如皮肤细胞、肺细胞等。
在这些有限分裂细胞中,端粒长度的缩短是造成其无法再次分裂的主要原因。
端粒缩短导致细胞的衰老,从而影响整个人体的衰老过程。
例如皮肤细胞的衰老,表现为皮肤变得干燥、皱纹增多等;眼睛中晶状体细胞的衰老,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心肌细胞衰老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等。
实验证明,延长端粒长度可以减缓细胞的衰老过程。
一些生长因子及维生素D3等物质可以通过调节酶的活性,从而延长端粒长度,进而减缓衰老及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无节制地延长端粒长度同样也可能引发疾病,如癌症等。
因此,如何平衡好延长端粒长度与防止疾病的发生,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端粒长度与疾病的关系端粒长度不仅影响着细胞的寿命,还可能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研究表明,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端粒长度较短。
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T细胞的端粒长度短于常人;另外,研究发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其脑细胞中端粒长度也明显缩短。
相比之下,一些慢性病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强,患者端粒长度并不明显缩短,如患有糖尿病、结直肠癌等。
因此,通过测量端粒长度,我们可以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和医疗措施。
结论端粒长度是影响人体寿命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延长端粒长度可以减缓衰老及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但过度延长则可能引发疾病,需要平衡考虑。
通过测量端粒长度,我们可以预测某些疾病的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和医疗措施。
端粒和端粒酶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摘要:衰老是一种多因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的改变、损伤、DNA的甲基化和细胞的氧化损伤等并已形成了许多学说而端粒学说成为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由 DNA 重复序列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功能,会随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裂而缩短。
端粒酶作用于端粒,依靠自身 RNA 模板合成端粒 DNA,维持端粒的长度与结构完整。
端粒和端粒酶在人类长寿和衰老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揭示衰老机制和延年益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细胞衰老、人类长寿。
1端粒、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早在三、四十年代,人们就发现了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有DNA-蛋白质复合物组成的特殊结构,称为端粒.近年来对端粒结构已有全面的了解,端粒具有以下特点:1.1 端粒通常由较短的序列串联重复而成,人的端粒序列为TTAGGG.端粒长度(重复次数)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差异很大,从50bp到50kb,人的生殖系细胞的端粒长度约10kb[1].端粒相关序列最显著的特征是可变性和高度的多态性.1.2 端粒的一条DNA链(5′→3′)富含G碱基,比互补链长,因而在末端形成一段12-16bp的单链区.1.3 端粒与特异蛋白(非组蛋白)结合形成端粒核蛋白复合体[2,3],不仅能保护端粒DNA,还对端粒上游基因的转录有激活或抑制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端粒具有维护染色体稳定、防止端粒DNA降解、保护线状染色体完全复制而不缺失其每条链的5′末端碱基的作用.由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只能沿5′→3′方式进行,去除RNA引物后,会在子代DNA分子的两条新生链的5′端各留下一个缺口[4].因此,随着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端粒酶(Telomerase),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端粒酶在正常人体组织中的活性被抑制,在肿瘤中被重新激活,端粒酶可能参与恶性转化。
端粒与人类千万年的长生不老梦摘要千百万年来,人类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寻找着长生不死的方法,但一直只是人类的一个梦,而端粒-端粒酶的发现,能为人类实现抗衰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的愿望提供了可能。
本文主要从端粒-端粒酶的发现、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端粒酶假说和端粒与人类千万年的长生不老梦四方面来介绍端粒-端粒酶对人类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延长寿命长生不老1 前言据古书记载,夏朝以后帝王为了更久的享受支配权力的快感,开始谋求长生之道,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寻找着长生不死的方法,最终未果。
在20年代中期,端粒-端粒酶的发现让人类在抗衰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提高方面看到了希望。
但如何把握细胞永生化和癌化之间的界限,这是端粒-端粒酶应用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瓶颈。
通过对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深入研究,对其作用功能和机理掌握,人类将有望实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愿望,甚至实现千百万年人类长生不老的梦,让我们拭目以待[1]。
2 本论2.1端粒-端粒酶的发现2.1.1端粒的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Hermann Muller (1946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被X射线打断的果蝇染色体末端极不稳定,因而提出染色体末端结构可能是为了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2]。
几乎在同一时期,Barbara McClintock (1983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发现玉米断裂染色体的末端处经常发生随机的相互粘连和融合而改变染色体的结构,但染色体的天然末端却从不与其他断裂处连接,染色体彼此之间的末端也不会相互连接。
两位科学家的工作都昭示染色体的自然末端能阻止其像断裂末端一样频繁的发生粘连和重组,并设想其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3]。
1978年,Elizabeth H.Blackburn在研究一种简单的池生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时,四膜虫编码核糖体RNA的染色体两端是一个重复的DNA序列。
这个突破性的发现引起了Jack W.Szostak的注意,于是1980年,两人决定在相差甚远的不同物种中进行交叉研究。
1982年,他们发现来自四膜虫的端粒DNA可在酵母菌的染色体复制时起到保护作用,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帽对鞋带起到的防磨损作用。
从而证明了其功能的保守性。
最后他们用希腊文末端(telo)和部分(meros)组成一词将其命名为端粒(telomere)[4]。
2.1.2端粒酶的发现Elizabeth H.Blackburn和Jack W.Szostak很自然地推测可能存在一种末端转移酶来把重复序列添加到端粒的末端。
1984年,Elizabeth H.Blackburn带领他的博士生Carol W.Greider 开始研究端粒DNA的合成是否由一种未知的酶所控制。
经过精心细致的实验和反复的确认,他们利用四膜虫的核抽提液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到末端转移酶的活性。
最后Carol W.Greider和他的导师Elizabeth H.Blackburn共同将这种酶命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 [5]。
2.2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2.2.1端粒的结构与功能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由端粒DNA和端粒相关蛋白组成,端粒DNA由不含功能基因的简单重复的非编码序列组成。
酵母、人和脊椎动物的DNA重复片段均为(TTAGGG)n,不同个体的端粒初始长度差异很大,大鼠可长达150 kb,小鼠一般在5~80 kb。
而人的染色体端粒由超过1000个拷贝的TTAGGG序列组成,具有一条单链富含GT的3'末端突出。
最近发现,端粒末端与端粒结合蛋白在细胞内形成的是环套结构,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单纯的线性结构。
端粒通过与结合蛋白高度特异性结合,从而保护端粒DNA末端不被核酸酶识别破坏,防止其末端融合或重排,从而维持染色体稳定性,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完整,使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能够完全复制,后代细胞准确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
但正常情况下,端粒序列长度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短的趋势,人体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DNA将丢失约50~200 bp。
由于染色体复制的自身缺陷,当端粒缩短到一定长度,就丧失了保护染色体末端的功能,其结果是编码区基因被破坏,染色体之间发生融合或者染色体被降解,最终细胞发生老化死亡[6-9]。
2.2.2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大多数正常体细胞检测不到端粒酶活性,而在永生化细胞及肿瘤细胞中却能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是一种自身携带模板的逆转录酶,是由RNA模板与具有催化和调控功能的各种蛋白亚基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它以自身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并连接到染色体末端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端粒的缩短,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目前已发现人端粒酶由450 bp的RNA和蛋白质亚单位组成,主要包括3部分:端粒酶RNA(human telomerase RNA, hTR)、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和端粒相关蛋白(human telomerase protein, hTP)[10-13]。
2.3端粒-端粒酶假说1961年,Hayflick等首次提出了Hayflick界限,即正常人体细胞经过有限次的有丝分裂后,分裂次数即达到Hayflick界限,染色体末端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不可逆地被阻断在细胞周期G1期和G2/M期之间的某个时期,这时细胞进入了老化期并随后凋亡[14,15]。
因此,只要能增加端粒酶的活性,抑制端粒的缩短,就可以控制细胞周期,延缓细胞寿命。
解慧琪等研究经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转染的转化人胚肌腱细胞系( transformed human embryonic tendon cells, THETC)得到了较高的端粒酶活性,保持了旺盛的增殖能力,细胞传至95代均无复制衰老现象。
此外,在造血干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及具有成骨潜能的成纤维细胞中,经转染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细胞都比未经转染的细胞显示出了更旺盛的增殖能力。
研究指出如果将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引入端粒酶表达沉默的细胞内,使端粒酶在体细胞中表达,从而端粒被延长和维持,最后导致细胞跨过M1增殖衰竭期和M2危机期,细胞的寿命得到延长,直接表明了端粒和端粒酶与延长寿命有密切联系[16,17]。
2.4端粒与人类千万年的长生不老梦据古书记载,在夏代之前,帝王对天的祈祷,多数内容是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很少有向天祈命的。
夏以后,帝王为了更久的享受支配权力的快感,开始谋求长生之道。
最初,把长寿之道寄托给神明,他们向天祈福,求神明保佑他们长寿,而后帝王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寻找着长生不死的方法。
例如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海寻找不死药的传说就来自于秦代,更有说整个汉王朝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炼丹术发展的一部历史。
但最后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端粒-端粒酶的发现为抗衰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提高提供了可能。
少数专家已建议通过人为转入端粒酶到哺乳动物体细胞,使其寿命可以得到极大的延长,甚至达到永生化,或在年轻的时候,取已有的细胞样本并复制这些细胞样本,克隆含有你的DNA 的干细胞,它们能被制成生成身体组织,可以在你老的时候为你制造新器官。
同时,如何把握细胞永生化和癌化之间的界限,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瓶颈。
端粒和端粒酶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在细胞体内发挥生物功能作用,如何协调部分细胞衰老和存活,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18,19]。
3 结论千百万年来,长生不老一直只是人类的一个梦,但它并不是无法触及的。
通过对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深入研究,对其作用功能和机理掌握,人类将会攻破如何把握细胞永生化和癌化之间的界限这一限制端粒-端粒酶应用的瓶颈问题,实现人类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而且我们还会坚信对端粒进一步的研究还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意外惊喜[20,21]。
参考文献:[1] 张黎明,印木泉.从端粒、端粒酶到端粒酶抑制剂的系列研究及其启示.医学与哲学,1997,18(9):457-459.[2] 刘秀华,许兰涛.端粒、端粒酶、端粒酶抑制剂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宁夏医学杂志,2001,23(6):382-383.[3] 张婷,王晓民.端粒、端粒酶的发现和意义.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5):718-722.[4] 孔令平,汪华侨.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癌症的潜在关系.自然杂志,2009,31(6):327-331.[5] 童夏静,周金秋.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生命科学,2009,21(6):760-768.[6] 冯焱,李丹,冀喆君.端粒、端粒酶与动物衰老相关性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52-54.[7] 曹瑞珍,薛艳,张丽伟.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细胞衰老.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21(6):188-191.[8] 刘丹,汉丽梅,潘永荣.端粒、端粒酶及其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5:20-22.[9] 甄蕾,刘宏伟.端粒、端粒酶与细胞永生化.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18(4):285-287.[10] 钟天映,陈媛媛,毕利军.端粒与端粒酶的研究.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10):1233-1238.[11] 王联群,刘德伍.端粒、端粒酶与干细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0):1985-1988.[12] 陈雪冬,张志勇,农清清.端粒、端粒酶与衰老.应用预防医学,2009,15(1):57-59.[13] 初彦辉,武艳,袁晓环等.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细胞衰老中的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09,4(1):4-8.[14] 李美香,阳成波,李铁军等.端粒-端粒酶假说与细胞衰老.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1):1-5.[15] 黄文涛,郭向前,尹世金.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及其与衰老和一些人类疾病的关系.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8(4):61-72.[16] 王玉华,付丽佳,王浩等.端粒及端粒酶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60-2362.[17] 李西海,梁文娜,刘献祥等.端粒和端粒酶与永生化软骨细胞.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6):351-352.[18] 国兰琴,施茵,张卫等.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衰老的关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10(25):788-791.[19] 郭曼,欧阳芳茜,王玉刚.端粒和端粒酶与衰老研究.生命科学研究,2006,10(4):30-36.[20] 赵万洲,张洪杰,韩锐.端粒酶活性调节与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中华肿瘤杂志,1999,21(2):156-158.[21] 杨帆,李明远.端粒及端粒酶对细胞衰老的影响.医学综述,2005,11(3):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