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治类风湿关节炎勿中断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生物制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生物制剂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备受关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是关节炎和全身疲乏。
随着生物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多种生物制剂来治疗这种疾病。
一、生物制剂的运作原理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做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分子。
它可以导致发炎过程,例如在关节炎的情况下,会引起关节组织的破坏。
生物制剂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它们能够针对TNF进行干预,从而减少炎症反应。
这些药物被称为生物制剂,因为它们是通过生化技术从活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分子。
二、生物制剂的种类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其中包括:1. 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Anti-TNFs)抗TNF制剂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
它们包括计算机制造的单克隆抗体(例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显清钠),以及抵抗受体的天然抗体(如利妥昔单抗)。
这些药物很有效,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感染和心脏病。
2. B细胞细胞因子抑制剂这是一类抗生剂,可以阻止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产生自身抗体。
其中一种叫做贝利塞普,可以有效控制关节炎。
但也有报告称,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某些癌症和感染。
3. 风湿因子的反应物绑定剂这种药物的作用类似于对抗TNF的药物。
它们封住了血液中的风湿因子(RF),从而减少了自身免疫反应。
这类药物有些有效,但也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如感染和肝脏损伤。
三、生物制剂的功效生物制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
在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有80%的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后有明显的改善。
它们可以减轻关节疼痛和炎症,降低关节破坏的风险。
此外,生物制剂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表现。
四、生物制剂的副作用由于生物制剂是一种针对免疫系统的药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这包括感染和过敏反应。
在使用生物制剂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这样可以早期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结论生物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
甲氨蝶呤(MTX)7.5~15.0 mg每周1次,柳氮磺胺吡啶(SSZ)1.0 g口服3次/d。
疗程为1年。
结果显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出现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反应5例,均能耐受,不需要中断治疗。
无效2例,分别为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者,改用其他药物治疗,病情控制好。
结论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率较高,且副作用较小,药源广泛,价格低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案。
标签:类风湿关节炎;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疗效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骨关节受损,延缓病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为经典的治疗RA的药物,具有阻止病情发展和维持关节功能的作用,但大量应用会引起明显的肝损害及骨髓抑制,单一用药特别在有预后不良因素的RA患者,容易产生平台期,因此联合2种或2种以上病情缓解药物(DMARDs)治疗RA的观点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2]。
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较多,但基层医院风湿科医生面临的是一群经济基础和治疗依从性均较差的患者,选择既能改善病情、又较少不良反应且经济实惠的药物是基层风湿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笔者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zine,SSZ)治疗RA 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RA病情活动期患者5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3例,年龄31~66岁,平均(47.3±9.1)岁。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人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病症状,故称类风湿病。
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那些对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无反应的患者来说更是如此。
其中最有进步意义的就是一大类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或者叫做生物制剂药物的出现。
这些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良好,包括苄青霉素,B细胞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生物制剂一般都是遗传工程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它们的主要作用对象就是体内被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生物制剂或者是细胞因子的抑制剂,或者是细胞因子系统中的一员。
细胞因子在关节炎的发病和复发机制中起中枢作用,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
依那西普(enbrel)的作用是抑制一种叫做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因子,B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是作用于一种免疫细胞即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含有的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B 细胞的标志,叫CD20。
生物制剂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它看起来与其它抗类风湿药物是那么的不同,原因就是它们直接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某种特殊成分,而不是整个免疫系统,因此,从理论上讲起来,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会很小。
它们有什么不良反应呢?同任何一种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药物一样,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也会出现一些风险。
因为抑制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机体更容易被感染或其他疾病侵袭。
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持续发热,应该立即去找医生。
生物制剂还可能让一些慢性疾病复发,比如结核病,因此,一般都不建议多发性硬化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人使用生物制剂。
所有的病人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都应该作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排除结核病。
生物制剂治疗是一种新疗法,使用的时间较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发现的副作用现在还不为人知。
因此,在用生物制剂期间,医生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健康状态。
同时,与传统药物相比,生物制剂较昂贵。
但是,到目前为止,可以肯定地说生物制剂疗效比传统药物好,副作用小。
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应用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和功能障碍。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改变抗风湿药物,但这些治疗方法不能根治疾病,而且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更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免疫疗法主要通过控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反应和关节损伤。
常用的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或B细胞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的有胸腺肽和核糖核酸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
与免疫抑制剂相比,免疫调节剂的副作用较少,但疗效也相对较弱。
除了免疫疗法,生物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
生物制剂是一类由生物技术制备的蛋白质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改善关节炎症和关节损伤。
常用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介素抑制剂和B细胞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显著改善病情,减轻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生物制剂的使用也会增加感染和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应用中,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系统反应有所差异,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患者在接受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测免疫功能和药物的疗效,以及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总的来说,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背景介绍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以肢体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和变形为主要表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激素、NSAIDs、DMARDs等药物,但这些药物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
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目前已成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
二、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分类和机制生物制剂可以分为抗炎生物制剂和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两类。
其中,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生物制剂种类,如infliximab、etanercept等。
它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强化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减缓关节炎症的进展速度。
三、临床研究固有证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生物制剂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用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更容易达到致病因素消退的效果,同时,生物制剂也有助于减轻病人疼痛,提高其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方面,一些研究表明,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的应用可以降低患者使用DMARDs药物的频率,同时,也能减轻大量的肝、肾等毒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感染、疲劳、皮肤过敏反应、发热、呕吐、血栓形成等,患者应该及时引起重视。
四、不同生物制剂的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1. 抗炎生物制剂:目前常见的抗炎生物制剂主要包括抗IL-1β生物制剂、抗IL-6生物制剂、抗CD40L生物制剂等。
由于抗炎生物制剂不像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对静脉注射管制度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患者在使用抗炎生物制剂时能更容易地自行进行注射。
2. 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进行给药,每周给药1-2次。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治疗的时候,患者必须要进行基础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这种治疗方式。
同时,对于适宜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生物制剂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经常进行体检和监测。
生物制剂不能根治类风湿!为什么还要用它来治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因其难治性而被传为“不死的癌症”。
临床试验已证实,传统DMARDs(即通常我们提及的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每年可有22%~26%的临床缓解率, 5年内持续临床缓解率约为11%,但是持续缓解的患者中仍有16.7%出现影像学损伤进展。
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介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传统DMARDs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关节炎症,还能显著降低2年内的工作残疾率。
目前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两大类,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IL6因子拮抗剂,具体包含英夫利昔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依那西普(恩利)、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安佰诺)、托珠单抗(雅美罗)等。
许多类风湿患者对于生物制剂的疗效和应用有很多疑问,下面郑州治疗类风湿医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Q1:生物制剂是不是一用就有效果?A1:不一定,有个体差异,使用效果根据使用者的体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Q2:生物制剂可以彻底根治类风湿吗?A2:不能。
但是可以相对稳定的控制病情。
Q3:生物制剂使用会不会有死亡的风险?A3:会有,所以在使用前必须先由医生为患者进行整体病情评估。
Q4:单独使用生物制剂是否就能控制病情?A4:部分病人可以达到这个效果。
但这样做的话,经济负担大,维持率较低。
Q5:生物制剂具体要用多少疗程?A5:依据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和个人经济能力而定!Q6:孕妇能不能使用生物制剂?A6:目前没有循证学依据,正在做进一步研究。
Q7:如果判断是否采用生物制剂?A7:没有统一的标准。
要通过医患深入沟通过后,共同决定。
Q8:生物制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A8:① 在使用前必须肝炎、结核、肿瘤、感染等进行常规筛查,评估治疗可行性;② 治疗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注射部位反应,治疗后定期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等是否出现异常反应;③ 在妊娠患者的生物制剂使用方面,仍缺少大样本临床调查,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物制剂治风湿病的原理生物制剂是一类通过生物工程技术从生物源中提取或合成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病。
这些药物通常是蛋白质分子,包括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和融合蛋白等。
与传统药物相比,生物制剂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以及更少的副作用。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作用于免疫系统:风湿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制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
例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促发炎因子,抗TNFα生物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2. 干扰细胞信号途径:风湿病的发病涉及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生物制剂可以通过与相关分子结合,阻断信号传导,达到治疗作用。
例如,Janus激酶(JAK)是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的重要分子,抑制JAK等靶点可以干扰炎症细胞的功能。
3. 抗体依赖细胞毒性(ADCC):一些生物制剂是单克隆抗体,它们可以与病变部位的靶分子结合,并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通过ADCC机制消除病变部位的细胞。
4. 抗补体作用:补体系统在风湿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产生了炎症介质和病理性免疫反应。
一些生物制剂可以通过抗补体作用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5. 促进组织修复:风湿性疾病引起了组织的破坏和损伤,生物制剂可以通过不同机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某些生物制剂可以促进骨骼系统的新生,减轻关节破坏。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可以减少对整个免疫系统的干扰,降低了许多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风险。
此外,生物制剂还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个体化治疗等方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然而,生物制剂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生物制剂的制作过程复杂,成本高昂,使得这些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患者的使用。
其次,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免疫耐受性的发展,减少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严密的监测和调整治疗策略。
总结而言,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通过作用于免疫系统、干扰细胞信号途径、ADCC 等机制来达到治疗效果。
风湿病治疗用生物制剂介绍生物制剂是针对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剂,能靶向性地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不同,生物制剂是通过生物工程方法制备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近10年来,生物制剂在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 RA)为代表的风湿病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风湿病治疗领域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目前用于风湿病治疗的生物制剂主要针对:①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致炎因子,如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已被认为是RA免疫反应中最关键的一个细胞因子,TNF-α阻滞剂亦成为最早、亦最成功的RA治疗用生物制剂。
随后上市的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受体拮抗剂和最近报道的抗IL-1受体单克隆抗体(anti-IL-1R mAb或IL-1R TRAP)也对某些RA亚型有一定疗效。
②参与免疫应答的信号分子,如调控淋巴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后者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B7分子结合后可使第二信号失活、T细胞不被活化。
③参与自身免疫的重要免疫效应细胞,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消除后期前B细胞及成熟B细胞、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 Blys)单克隆抗体可针对细胞表面的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受体而消除B细胞。
生物制剂是针对上述靶分子(细胞)而设计的单克隆抗体或可溶性受体的抗体,通用的命名法为:“-cept”指受体和人免疫球蛋白(Ig)G1 Fc段的融合蛋白,如可溶性TNF-α受体的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CTLA-4的融合蛋白阿巴西普(abatacept);“-mab”指单克隆抗体,“-ximab”指人-鼠嵌合的单克隆抗体如抗TNF-α的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而“-mumab”指人单克隆抗体如抗TNF-α的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等。
生物制剂治风湿的原理是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的原理是以生物学的方法干预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风湿性疾病是由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仅能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无法改变疾病的进程,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副作用。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分子或细胞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治疗作用,具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疾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理:1. 靶向疾病相关分子:生物制剂利用蛋白质、抗体或核酸等特异性靶向的药物,针对风湿疾病的关键分子,干预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例如,利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单抗,可以阻断TNF的作用,减轻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关节疼痛。
其他靶向分子还包括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IL)-17等。
这些抗体或蛋白质制剂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炎症部位,靶向炎症细胞或介质,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产生或作用,从而达到调控免疫反应的目的。
2. 调节免疫系统:风湿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紧密相关。
生物制剂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其在正常状态下的平衡。
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
例如,利用CD20抗体可以选择性地清除体内的B细胞,减少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反应的活化,从而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破坏。
3. 修复组织损伤:风湿性疾病常伴随着组织炎症和破坏。
生物制剂治疗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减轻组织损伤。
例如,一些生物制剂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软骨的降解,从而促进关节软骨修复。
另外,一些干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应用也可以促进组织修复。
总之,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的原理是通过干预风湿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靶向疾病相关分子、调节免疫系统和修复组织损伤,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调控免疫系统和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生物制剂治风湿的原理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生物学技术和生物材料制备的治疗剂。
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生物制剂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疾病的发展。
风湿病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身体内外的病原体,但在风湿病患者中,免疫系统出现错乱,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导致关节、皮肤、器官等组织受损,产生疼痛、红肿、僵硬等症状。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炎症因子:生物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时产生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炎症因子在风湿病发生和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抑制它们的产生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2. 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生物制剂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调节其功能,如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
此外,一些生物制剂还可以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平衡性,降低炎症水平。
3. 修复组织损伤:风湿病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关节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一些生物制剂具有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比如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骨和软骨的再生,减少关节破坏。
4. 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生物制剂还可以调节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比如通过阻断细胞因子受体的结合,影响炎症信号转导的路径。
这些信号通路的改变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
总的来说,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病情和症状。
它们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已经成为风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潜在的副作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生物制剂能控制住类风湿病情进展吗?最终能达到什么效果?展开全文生物制剂能控制类风湿的发展吗在类风湿的药物治疗当中,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生物制剂,生物制剂在中国是在2006年左右,开始上市而且逐渐开始普及,它的主要作用靶点是作用在患者体内的一些细胞因子,像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通过阻断这些细胞因子的受体,从而中断类风湿的发病过程,达到治疗的效果。
那么生物制剂的治疗与其他药物治疗的有点在于,它可以阻止病情的进展,拥有着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等诸多优点。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的使用有它本身的条件,首先结核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另外肿瘤和活动性感染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因此我们在使用生物制剂之前一定要排除结核、肿瘤、活动性感染这三种生物制剂的禁忌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生物制剂有益赛普、类克、强克、安百诺、雅美罗、修美乐等等;我们在使用生物制剂之前一定要跟就诊的医生有一个充分的沟通和接触,对于生物制剂的效果、副作用、疗程、价格方面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进行使用。
生物制剂可以“一劳永逸”吗和传统治疗药物一样,生物制剂往往也需要一定时间甚至长期的使用,而多数患者难以承受长期治疗的费用,前期的月治疗费用约在6000~10000不等。
生物制剂会抑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因此长期使用会增加感染风险(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结核、肝炎等)和肿瘤风险等。
大多数感染较轻,如感冒鼻窦炎等,但也有可能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如肺结核,肝炎,甚至肿瘤。
这也是为什么从治疗费用与安全性角度考虑,生物制剂诱导病情缓解后,临床医生多会改用传统口服药物方法维持治疗,或者采用生物制剂与传统药物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生物制剂对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起到“一次见效”的明显效果,即便如此仍需要一定时间甚至长期的使用,如果因为经济问题而突然停药会打破身体已有的平衡,极易导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
因此,生物制剂并不像传言“沾上就是一辈子”那么可怕,但是使用者最好要有“长期使用”的心理准备和资金准备。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是什么文章目录*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是什么*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方*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误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是什么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治疗是什么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1.1、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
1.2、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 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1.3、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
1.4、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原因2.1、谷蛋白谷蛋白能严重影响我们的肠道功能,让肠道产生肠漏。
一旦肠漏产生,谷蛋白就能通过肠道直接进入血液,迷惑身体的免疫系统。
2.2、肠漏为了吸收营养,肠道必须能渗透非常小的分子。
很多东西,比如谷蛋白、某些药物、感染源等刺激都会损害肠道,使毒素、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能直接进入血液。
2.3、水银水银(汞)是一种重金属,它能改变或破坏人体组织细胞。
当细胞受损后,免疫系统会误以为它们(受损细胞)是入侵者并开始攻击自身器官。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介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tis RA)是一种主要以关节及滑膜受累,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0.4%,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低于欧美国家白人的1%,好发年龄为25-50岁。
北京强直生物制剂用法
北京强直生物制剂是一种注射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
用法如下:
1. 确定用药剂量,一般成人剂量为每周50毫克,分为一次或两次注射。
2. 选用适当的注射部位,通常在大腿外侧肌肉或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
3. 在注射前,确认注射器和针头的清洁无菌。
4. 缓慢注射药物,注射完毕后轻轻按压注射部位数秒钟。
5. 请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进行用药并注意药品保存条件。
请注意,此药物需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类风湿患者的福音——生物制剂,可以根治类风湿?生物制剂治疗风湿病在国外已有十多年历史,在中国只有几年的历史,国内现在临床上使用的TNFa拮抗药较常见的有进口的类克、恩利阿达木,还有国产的益赛普。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新趋势,为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和传统的治疗类风湿疾病的药物相比,风湿科生物制剂最大的特点在于,TNF拮抗药起效迅速,有效缓解症状,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进展。
而生物制剂的总体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抗风湿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不足的是价格较高,特别是进口产品,部分患者难以承受。
生物制剂能根治类风湿吗?近年来在国内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TNF-a拮抗药在类风湿的治疗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患者或家属会提出的一个问题,使用生物制剂需要用多长时间,能否把类风湿治断根?随着分子生物学逐渐渗透到自身免疫研究的进展,医学家们发现,引起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元凶”是一种名叫“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炎症因子,它能引发关节滑膜炎、活化破骨细胞造成骨破坏和关节畸形,至此,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
美国在十余年前开始率先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而现在全球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已进入生物制剂时代,患者若早期使用生物制剂可阻止关节破坏的进程,可降低疾病致残率。
但是生物制剂能把类风湿关节炎治断根吗?答案却是否定的。
哪怕生物制剂效果再好,哪怕生物制剂贵得让人仰望,它也不是可以断类风湿根的药。
日前,全世界都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或者药物可以把类风湿关节炎彻底治愈,生物制剂也只是结合患者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把病情控制住而已。
但是国外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证明,早半年甚至早2个月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患者的预后是有很大差别的。
病程超过2年的患者即使再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以后的复发率还是比早期接受生物制剂洽疗的患者要高出很多倍。
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生物制剂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阻止疾病的进展,是目前治疗RA的重要药物。
现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近年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08-02生物制剂是一大类以多种方式抑制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功能和炎性基因转录的制剂,包括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和天然拮抗剂等[1]。
近年来,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药物已从作用广泛的免疫调节剂转变为靶向RA发病机制的特定的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
针对不同的靶点,如T细胞、B细胞、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的生物制剂已经有研究并被用于临床。
由于靶向性明确,生物制剂与标准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目前,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使用治疗RA的生物制剂主要有TNF-α拮抗剂(Infliximab、Adalimumab、Golimumab、Certolizumab和Etanercept),自抗CD20 B细胞消耗剂(Rituxan)、白细胞介素(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白介素-6受体拮抗剂(Tocilizumab,或Actemra)和T细胞选择性共刺激调节子(Abatacept)等。
1. 以B细胞为靶点的药物抗B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制剂 Rituximab是一种针对B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以B细胞为靶向目标治疗RA的药物。
Rituximab 能够延缓RA患者的骨质破坏;甲氨蝶呤与Rituximab的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减轻类风湿因子血清阳性R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较为安全。
Rituximab可能对难治性活动性RA有效,Rituximab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较好。
类风湿关节炎合理用药生物制剂应用注意事项和建议生物制剂靶向药物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力手段。
治疗RA的生物制剂主要有TNF-α拮抗剂,IL-1受体拮抗剂,T细胞抑制剂以及B细胞清除剂。
TNF-α主要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广泛诱导炎症和免疫调节功能,在RA发病及骨破坏机制重要作用,TNF-α抑制剂在RA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合理用药建议涉及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随访间隔时间、联合用药等意见:1.在使用生物制剂初始治疗RA时,足量、足疗程治疗3个月以上,在治疗达标后维持6个月再考虑逐渐减量。
2.在开始生物制剂治疗后每月随访。
治疗未达标者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达标者可延长至每3-6个月随访并监测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3.在生物制剂合并用药方面,联用甲氨蝶呤能提高疗效且相较于联用其他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更有效。
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谨慎,关注感染风险结合临床情况尽早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
有合并疾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注意事项针对肺结核、慢性肝炎、肿瘤、间质性肺病等患者以及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妊娠与哺乳期等特殊患者意见:4.RA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前建议肺结核筛查,肺结核发生率是普通人群3倍以上,生物制剂治的患者肺结核感染风险更高,生物制剂治疗前需肺结核筛查。
5.活动性肺结核不使用生物制剂,须转专科医院就诊。
结核潜伏感染非活动肺结核患者在预防性肺结核治疗后可使用生物制剂,优先使用依那西普、阿巴西普等感染风险较小生物制剂。
6.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患者至少每年一次肺结核筛查,监测肺结核感染风险,根据筛查结果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7.使用生物制剂之进行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感染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考虑是否接受生物制剂治疗。
8.对于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感染史的,确需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使用依那西普、阿巴西普等感染风险更小生物制剂。
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阳性在抗病毒治疗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根据情况在第1个月和之后的每3-6个月复查以监测疾病进展风险。
生物制剂治类风湿关节炎勿中断
【记者锺佩芳/台北报导】2014/05/28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慢性发炎的自体免疫疾病,需长期治疗才能稳定控制病情。
中华民国风湿病医学会理事长陈得源医师表示,国外临床研究指出接受生物制剂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中断治疗,平均疾病严重度(DAS28指数)将逐渐上升,病情明显恶化,呼吁病友千万不要擅自中断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关节慢性发炎的自体免疫疾病,由於免疫系统失调,使体内长期处於慢性发炎的状态,破坏身体正常结构;病患应接受非类固醇抗发炎药治疗,并用改变病程之抗风湿病药;中重度患者在传统药物都治疗无效之後,则可申请使用生物制剂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犹如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才能稳定控制病情。
目前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使用传统治疗无效者,可申请使用生物制剂治疗。
由於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长时间治疗,因此在药物选择上,患者需了解各种生物制剂的特色,包括安全性、代谢时间与有效性,定期评估生物制剂治疗效果,且与医师充分沟通合适的药物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此一来,才能持续长期达标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营养室临床组组长李青蓉表示,患者可采地中海型饮食,以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
地中海饮食为多蔬果、全谷类、油脂选Omega-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