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山东博物馆馆藏亚丑钺
- 格式:pdf
- 大小:676.28 KB
- 文档页数:2
七上第5课讲稿【教学过程】一S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一组表情包怎么样?这是两张图,后面还有两张图,怎么样?是不是挺有意思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之旅吧。
我们先来看一看课前导入,一起读一读,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些灿烂文明的代表,就是咱们第五课的大标题,大标题是什么?青铜器和甲骨文。
对,青铜器和甲骨文就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这里需要同学们补充一下笔记。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老师把夏商西周时期这几个字标红了,我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夏朝的建立,它标志着我们早期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了什么社会阶段。
对,奴隶社会。
所以补充一下夏商西周时期处在奴隶社会。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使用的工具就是青铜器,所以夏商西周也是青铜时代。
那什么是青铜时代?再补充说一说,根据人们使用工具的不同,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可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自己快速看一看,我就不读了。
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奴隶创造的。
那么咱们也要知道,虽然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奴隶的生活非常的悲惨,但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即便奴隶很悲惨,整个的社会是在不断向前进步的。
因此,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二、讲授新课青铜器我们这一课的第一个大问题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要学青铜器,肯定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青铜。
我们来看一看,青铜是相对于红铜而言的,青铜是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因为咱们现在看到的青铜器颜色青绿,所以咱们称之为青铜。
好,明确了概念,咱们就来说一说青铜器整个的发展过程。
青铜器其实早在原始社会后期的时候就出现了,咱们课本上第一句就有提到,我国在什么流域?对,黄河流域,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距今5000—4000年,就是原始社会后期。
建议同学们在第一段旁边补充一下这几个字,就是青铜器时代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
说商周,时人或是会想起“盘庚迁殷”的艰辛,或是心向往之“武王伐纣”的波澜壮阔,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相继以“文明古国”身份屹立世界的奴隶制王朝,商周于今天,早已不止是政权的代名词,却更是华夏文明萌芽时代的永恒纪念。
商周青铜纹饰文化在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商代亚丑钺得到充分的印证。
亚丑钺,商代,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一号商代墓葬。
铜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器身呈长方形,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其眉、目、鼻突起,口微下凹,极富威严。
在正反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丑”铭文,故得此名。
它的出土,曾在全国考古界引起极大轰动。
墓葬中出土的其它铜器上也见有“亚丑”铭文。
“亚丑”可能是一个国族的名号,郭沫若认为它当时势力强大,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苏埠屯一号墓主人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
殷商时代,是黄河流域的炎黄文明,与山东本土的东夷文明走向合流与交汇的重要时代。
以文明的演进而论,殷商之前的齐鲁文明,在文明的演进中,与华夏文明是相互同步的,而从殷商开始,两者之间因战争与民间往来的关系,开始走向相互的交汇,最终融为一体。
这件亚丑钺就生动地体现出这一点来,它的纹理,脉络,图案,与同时期黄河流域出土的殷商青铜器,有着诸多相近和相互影响的地方。
从这些细致的共同点上,我们无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华夏文明萌动时代的成长历程。
在秉承王权神圣意志的商王朝,青铜礼器被用于贵族君王的祭祀巫术活动,被当做崇贿神灵的神器虔诚跪拜,没有把它当做艺术品来欣赏,而是沿着一贯而既定的审美标准成功创制了难以计数的传世精品。
兽面纹在商至西周的青铜礼器中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饕餮的变体造型也形态多样,有的似虎非虎、似羊非羊、似牛非牛。
这众多禽兽的造型无疑都是商人乃至史前部族图腾的标志。
龙源期刊网 有虔秉钺,如火烈烈作者:于秋伟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10期1965、1966年间,山东省博物馆在青州市苏埠屯发掘了两座商代大型墓葬,在编号为H1的墓中,出土了两件铜钺。
一件铜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
钺正反两面铭“亚丑”二字,故得名“亚丑钺”。
另一件铜钺,通长31.8厘米,刃宽35.8厘米,扁方形,方形内,肩部有两穿,刃部宽大,器身透雕张口怒目的人面纹,眉目鼻均突起,口稍凹下。
苏埠屯1号墓是一座拥74条墓道的大墓,墓室呈长方形,墓口南北长15米,东西宽10.7米,深8.25米,墓室中部有木板筑成的“亚”字形椁室。
两件铜钺均出自北墓道口的位置。
同出的其它铜器上也见有“亚丑”铭文,因此,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亚丑”族的墓地。
该墓主人则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方伯一类的人物。
亚丑铜钺出土后引起了极大轰动,目前全国发现的属于商代的40余件铜钺中,制作最精美、最为壮观的就是亚丑钺。
正是因为这两件铜钺的巨大影响,出土后不久,第二件铜钺被调往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亚丑钺则留藏山东省博物馆。
亚丑钺的重要价值还在于它两面的铸铭,铭文简略,只有亚字中一个丑字。
1930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就指出,亚丑是薄姑氏部族的族微。
铸有“亚丑”铭文的青铜器在北宋时期的金石学家们的著作中就有著录,器形有鼎、尊、彝等。
亚丑器的出土地就成为金石学家争论不下的难题,苏埠屯商墓的亚丑钺被发现后,这些亚丑器的出土地基本确定为青州一带,应为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遗留。
亚丑钺闻名于世的原因除了巨大之外,还在于它的外形特别。
钺器身透雕作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鼻均突起,口微下凹,威猛庄严,极其生动传神,符合商代青铜器装饰风格。
作为从史前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阶段,商代青铜器上还遗留着大量与原始宗教礼仪甚至各类崇拜相关的风俗。
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传承史前思想观念,更多的是表现对自然和猛兽的敬畏,这也是饕餮纹在商代流行的重要原因。
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赏析作者:张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9期殷墟甲骨是山东博物馆的重要典藏之一,收藏数量达1.05万片。
这些藏品流传有序、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甲骨文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书契”,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时代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也是纪录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自1899年殷墟甲骨被发现与认识至今,世界范围内共收藏甲骨15万片左右。
一、馆藏甲骨的来源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主要来自上虞罗振玉、加拿大人明义士、美国人柏根氏、益都孙文澜等著名收藏家。
其流传与入藏事略对研究甲骨学术史有重大意义。
罗振玉(1866—1940年),字叔言,号雪堂。
浙江上虞人,“甲骨四堂”之一,在甲骨材料的搜集、著录、流传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罗振玉自1906年搜集甲骨,总数约三万片。
他著有《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后编》《铁云藏龟之余》《殷虚书契续编》五书,著录甲骨5000余片。
1928年,罗振玉迁居大连旅顺,建“大云书库”藏古籍文物,1940年他因病去世。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大连后,对旅顺进行了军事管制,苏军征用了罗氏的住宅和藏书楼,致使大多数文物古籍流散民间。
1945年抗战胜利后,山东省胶东行政公署赴东北接收敌产,在大连远东炼油厂发现一个电焊封口的大铁箱,险被日本人运走,箱内装有木制小抽屉73个,布制小盒11个,共嵌装甲骨1219片。
这批甲骨后被运回山东,先由胶东文管会保管,后移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经专家鉴定为罗振玉旧藏。
1955年入藏山东博物馆。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年),1910年接受加拿大长老会海外传教协会的安排,到中国河南“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工作,1914年被派往彰德府(今安阳)宣教,收藏甲骨文逾3万片。
著有《殷虚卜辞》《殷虚卜辞后编》(明义士原著,许进雄编辑)、《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甲骨研究初编》等,在甲骨著录、辨伪、缀合、校重、断代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浅析山东博物馆馆藏亚丑钺的人面兽相纹饰一、亚丑钺的出土情况及外形特征(一)亚丑钺的出土地点钺是我国古代十八般武器之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山东博物馆有收藏一件青铜钺,造型奇特,纹饰精美,因铜器上铸有“亚丑”二字,取名为“亚丑钺”,是该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在1965、1966年间,山东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青州市苏埠屯发掘了两座商代大型墓葬,亚丑钺就出自编号为M1的墓中。
青州苏埠屯商墓曾是一个震惊国内外考古界的商代大墓,墓不仅有东西南北四条墓道,连墓的椁室也为商代王陵的“亞”字形(在商代只有王陵拥有四条墓道和“亞”字形椁室)。
“亚”在殷商时期为武官的职位,所以商代王陵的“亞”字形椁室可能寓意着,商王即使在去世后也要由武士大臣来守护棺椁,不被后世所损坏。
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发掘的所有商代墓葬中除了河南安阳殷墟王陵区的商代墓葬之外,唯一一座拥有四条墓道“亞”字形的商代大墓就是这座苏埠屯 M1商墓。
(二)亚丑钺的外形特征这件亚丑钺呈巨斧型,钺身的两面透雕着一幅龇牙咧嘴的人面兽相。
它有弯钩状的眉毛,兽状鼻子,一双环眼,两只圆耳朵,还有一张张口状的嘴角上撇,暴露出野兽状尖牙利齿的嘴巴。
在亚丑钺兽耳的下方,有图腾形状的铭文,为“亚丑”二字,铭文左为正写,右为反书,在钺的两面共有四处,每面的铭文又正反对应。
亚丑钺也因此得名。
它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是商代最为奇特的青铜大钺,浑身充满了神秘的诡异色彩,透着一股古典而狞厉的美感。
和这件青铜钺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器身上也同样透雕着令人生畏的人面兽相。
这两件青铜钺在我国现出土的商代铜鉞中地位极高。
二、关于亚丑钺纹饰的研究(一)亚丑钺纹饰的来源殷商时期是青铜器纹饰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夏代相比,纹饰排列更严谨有序,制作更加精致复杂,造型愈加神秘肃穆,寓意也更加丰富。
张孝光先生曾经将殷墟青铜器的纹饰分为三种类型:几何纹样、写意的动物纹样和变形的动物纹样。
欹器溯源(四):发现以欹器为“国徽”的青州古国(文:李守力)【李守力按】本文对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地的“亚丑(亞醜)”铭文做了一个大胆推测,认为苏埠屯遗址或是商朝齐侯墓地,在周朝姜子牙封齐之前的商朝这里原来就有一个齐国,或称欹国。
姜子牙的齐国是沿用了商朝齐侯的名称。
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历史几乎失传,故本文猜测的成分很多,仅以此文抛砖引玉耳。
破译“亞醜”铭文之谜在青州市东北境内12公里的东夏镇苏埠屯村,有一片占地750亩的古代墓葬,经发掘考证,为商代的大型古墓葬。
从随葬物品和随葬奴隶规模看,是仅次于河南安阳“王陵”之外的全国最大的商墓。
苏埠屯“亚丑(亞醜)”青铜钺的出土,在全国考古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刻有“亚丑”铭文的青铜器,自宋代起,不少文献就有记载。
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著写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记载“亚丑”铜器70余件,有鼎、罍、彝、尊、爵、觚、盉、觥等,这些珍贵的青铜器,造型、纹饰都极为精美。
但是,这众多的“亚丑”文物都未标明出土地点,从而成为困扰考古学家的难题。
直到1931年“亚丑”铜器出土后,这个谜底才揭开,从而弥补了亚丑铜器无出土地点的欠缺,考古学者才确切认定:青州一带,即是远古“亚丑”部族的主要活动地域。
“亚丑(亞醜)”铭文是郭沫若先生释读的。
亚丑铜钺等青铜器显示:“亚丑”部族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势力强大的地域方国。
可是,对于强大的“亚丑”部族,历代史书也都没有明确记载。
那么,这个谜一样的“亚丑国”,究竟是何人建立,是东夷人的后裔,还是黄帝的后裔?它建于何时,而又亡于何代?曾与谁结盟,而又与谁为敌?……种种疑团,让考古学家无所适从。
学者们认为:“亚丑”是一个势力强大的独立方国,它属于古老的东夷部族,是商的重要同盟者。
“亞醜”铭文1931年,郭沫若先生将铭文释读为“亞醜”。
(郭沫若《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载《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上卷,上海大东书局,1931年3月;科学出版社1961年)。
山东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9期唐代社會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手工业十分发达,铜镜铸造业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铸造工艺和装饰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种类繁多、纹饰华丽、铸造精湛的唐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面面构思巧妙的唐镜,方寸之间,散发着自信、张扬、包容、开放的大唐盛世气息。
现撷选山东博物馆藏的几面唐代铜镜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四神镜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唐代四神镜主要流行于武德贞观年间。
四神镜(图1)直径12.4厘米。
圆形,圆纽,纽座为八瓣莲花。
座外为一圈连珠纹,围绕镜纽上下左右分别为玄武、朱雀、白虎、青龙。
其间饰折枝花纹。
素缘。
二、瑞兽铭带镜瑞兽铭带镜多流行于隋至唐初。
唐代铭文镜的铭文多为四言、五言诗,较之汉代镜铭文学性更强,内容也比汉代镜铭更贴近社会现实和感情生活。
瑞兽铭带镜(图2)直径10.52厘米。
镜作圆形,圆纽,内区围绕纽座是4只首尾相接的瑞兽,似狐似狼,或低头疾驰,或昂头奔腾,甚或回首顾盼,生动灵秀。
外区铭文带为“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
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
”边缘为锯齿纹①。
三、瑞兽葡萄镜在唐代铜镜中,瑞兽葡萄镜是出土数量最多、流行地域最广的一种镜型,它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海马葡萄镜”。
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形制主要为圆形,也有菱花形、方形,纹饰图案是由瑞兽镜增加劲枝柔蔓和飞禽葡萄花叶而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晶,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瑞兽葡萄镜(图3)直径10.21厘米。
圆形,伏兽纽,一周凸棱纹带将镜背分为两区,内区葡萄枝蔓柔长,枝叶舒展,果实饱满,4只姿态各异的瑞兽游戏其间。
外区几只雀鸟或静卧或嬉戏于葡萄枝蔓果实之间。
边缘饰三叠云纹。
瑞兽葡萄鸾鸟镜(图4)直径11.7厘米。
圆形,圆纽,镜背由凸弦纹分为二区,内区盘曲缠绕的葡萄枝蔓间配置着4只瑞兽,或疾驰狂奔,或飞跨鱼跃,或引颈长鸣,或回首顾盼,形态各异,生机盎然。
中国青铜器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界的宠儿。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持续升温,青铜器的造假也日益猖獗。
笔者现就青铜器辨伪的一般方法做简要介绍。
一、形制辨伪中国古代青铜器虽然形制多种多样,但随着出土器物的增多以及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已基本捋顺了青铜器的形制及其发展演变规律。
有关青铜器形制的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考古图》《宣和博古图》《西清古鉴》等古代典籍以及当代学者朱凤瀚先生的《中国青铜器综论》来获得。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青铜器的辨伪工作。
拿到一件青铜器首先需要判定该器物的形制,如果该器物与图录中所见的某一件真器相似,即可按图索骥,与该时代的该类器物的特点进行比对,然后进行判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仿古青铜器是根据原器或者图录进行摹仿的,伪造出来的器物与我们所见的某一件真器相似,因此鉴别时要特别小心,可以通过称重或掂分量的方式进行辨别。
一般来说,由于真器经过了几千年的埋藏与氧化,铜质受到了改变,而仿器却没有这方面的改变,导致仿器比真器重,有压手感。
如果该形制的器物从未见过,那么我们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因为青铜器研究发展到现阶段,几乎所有的形制都已经被有关资料著述过了,作为普通收藏者,我们很少有机会发现一种新的形制,如果遇到了,就很有可能是作伪者臆造的伪器。
二、铭文辨伪青铜器铭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金文或者钟鼎文。
不同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字体、铸刻方式、内容和书体风格也各不相同,所以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是我们进行青铜器断代和辨伪的一个重要途径。
1.不同时期的金文字体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金文中常见的“王”字为例。
《甲骨文字典》曰:“王,象刃部向下之斧形,以主刑杀之斧钺象征王者之权威。
”意思是说,甲骨文中的毛洪东 杨丁 魏菲慧眼识真:青铜器辨伪方法图一.山东省博物馆馆藏“亚丑钺”12345图二、不同时期的“王”字写法比较图1.商晚期小臣系卣中的“王”字2.西周早期献侯鼎(成王鼎)中的“王”字1234576图三、不同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商代晚期天鼎铭文(天)商代晚期鸟父癸鼎铭文(鸟父癸)西周成王时期德方鼎铭文(唯三月王在成周延武王福自镐咸王赐德贝廿朋用作宝尊彝)西周中期伯鼎铭文(伯作宝鼎)2 13456 7810 91112图四、青铜器代表纹饰图(作者简介:毛洪东(1981~),男,山东即墨人,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馆员;杨丁(1987~),男,山东临朐人,201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山东省蓬莱阁管理处科员;魏菲(1984~),女,山东泰安人,2009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本科,现为山东省即墨市博物馆助理馆员)成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辨伪法、针扎辨伪法、烧灼辨伪法和结晶斑辨伪法四种方法进行铜锈的辨伪。
高密博物馆藏陶器浅析作者:王娟来源:《理财·收藏版》2022年第09期古人傍水而居,远离了水便无法生活,所以史前文化大都产生于大河边。
我们山东半岛的土著居民,历史上称东夷人,最早以射猎为生。
山东丘陵在早期树林、草丛、水源都很丰富,自古以来各类动物很多,诸城出土有恐龙骨骼,高密胶河流域南曲村附近多次出土猛犸象化石、各种动物的骨骼,并有完整猛犸象牙化石,现存高密博物馆。
东夷很早就具备涉猎的本领,夷拆开就是大和弓。
据史书记载,东夷是黄帝长子少昊和伏羲氏的后代,而考古发现东夷文化要比史书记载早得多。
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原始东夷人生活在沂源溶洞里,靠采集、猎鱼为生。
大约10万年前,随着种群扩大,沿沂河、沭河逐日而下,慢慢扩展到山东中部、东部,《山海经》里就记载了我们东夷的“夸父追日”的传说。
东夷早期有着对太阳的崇拜,太阳俗称三足乌、金乌,早期的画像里都是圈内一鸟,如馬王堆汉帛画;还有直接用鸟代表太阳的,如汉砖上“后羿射日”故事。
东夷这种鸟的图腾,很可能源自最早对太阳的崇拜,慢慢演化来的。
大约1万年前,经过长期发展,东夷人开始了定居生活,采集打猎、驯养家畜、种植作物。
再到8500年前,逐渐形成了族群,这些族群经过长期的定居生活,都掌握了一定的生活能力,除了传统的木器、石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技巧,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陶器是用黏土作原料,经800℃—1000℃高温烧制而成,随着史前人类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成型方法有泥条盘筑法、轮制法、捏塑法、模制法等,材质出现了红陶、彩陶、黑陶、灰陶、白陶、硬陶、釉陶等。
在器形方面,各国、各地区都有一个由器形简单、器类少到复杂多样的发展过程。
从器物的造型看,除以几何体为主外,还有人形、动物形、植物形或某种工具形(如仰韶文化所见船形壶)等。
常见的器形有罐、钵、盆、碗、釜、鼎、豆、盘、杯、瓶、鬲、大口尊、缸、勺、鬶、觚、背壶、尖底瓶、镂孔高柄杯等。
从出土文物看《诗经》中的军事装备本文谈论从出土文物看《诗经》中的军事装备。
首先要谈到什么是军事装备?武王问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太公望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
”⑴太公的意思很简单,战争中的一切军事装备和器材都来自于平时的生活。
他所谓的军事装备则是指广义上的,凡在战争中能够发挥作用的一切器材都是军事装备。
《诗经•豳风》中有两首诗很能反映这一问题:《破斧》中有云:“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很显然,斧斨在本诗中是一种武器(斨是一种方孔斧)。
但在《七月》中有“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的诗句。
在本诗中斧斨则是当作一种生产工具。
这种现象正好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军事组织和生产组织合而为一的特点——氏族自卫武装。
包括后来的猛安谋克、八旗制度皆是此类社会现象的产物。
狭义的军事装备是指作用单一、仅用于战争或者主要用于战争(例如弓箭、兵车等)的物资器械,例如矛、戟、戈、殳、刀、剑、钺、矢镞、甲胄、兵车等物资,除用于战争外,其它作用并不是主要的。
本文中所指的军事装备便是指狭义上的军事装备,广义的不作为讨论的对象。
由于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是当时的国家机器——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了在作战中能取胜,各国不惜用珍贵的青铜曾大量铸造。
从历次的出土中发现了很多,根据它们的具体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攻击性兵器,此类兵器中又可分为长兵器和短兵器、远射程兵器;另一类是防御性兵器。
一、攻击性装备〈一〉戈: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
古称为勾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
由戈头、柄、柄冒和柄末的(金尊)构成。
如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戈绝大部分只剩戈头了,“戈广二寸,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⑵指出了戈头各部分的比例,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是连接援插入柄的部分,胡是援的下端延长部分,其上有穿。
《诗经•商颂》并没有谈到戈,原因在于《诗经•商颂》篇幅很短,基本没谈到什么武器。
国宝亚醜钺:一次出土两件青铜钺,因为太过罕见被国博“抢”走一件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上期镇馆之宝系列,我们聊了一下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裸人铜方奁。
上一期内容见右边→_→《 8个青铜裸人构成的罕见国宝,全球仅有3件,其中一件流落日本》。
本期我们接着聊山东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亚醜(chǒu)钺!亚醜(chǒu)钺,商代,馆藏于山东博物馆一、国宝醜,读作chǒu,许多人以为这就是丑的繁体字,其实古代“丑”和“醜”是两个字。
丑字的意思是用手纽,比如丑字旁的字“羞、扭、钮、纽”等,基本上都和手、扭曲两个含义有关系。
它的另一个意思是十二生肖中的丑牛。
而醜字,是由“鬼(丑陋)”和“酉(酒)”组成,有“丑陋、可恶、凶恶、愤怒”的含义。
这件极为奇特的人面兽像亚醜钺,通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整体呈长方形,下方的刃部两端呈弧形。
上部有两个长方形穿孔,两侧有扉棱。
在钺的器身上用透雕的手段雕刻了一个狰狞的人面兽像。
这个人面兽像有弯钩的眉毛,兽状牛鼻,一双环眼,两只圆耳,尤其引人瞩目的就是嘴角上撇,显露出一口锋利獠牙的大口。
在圆耳下方正面和背面两侧都有正反面的铭文“亚醜”二字,所有专家给他起名“亚醜钺”。
亚醜钺上的铭文二、出土亚醜钺出土于1965年,当时是由山东博物馆王恩田等多位学者对上世纪屡次发现青铜器的苏埠屯墓地进行考察发掘。
因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阜屯经常有青铜器出现,因此吸引了许多盗墓贼来此地挖掘,导致许多国宝直接在战乱中被变卖流失。
在这次考察初期,王恩田等专家几乎颗粒无收,而协助考古队的三十多名农民也不免失望。
但是随着南、北岭西部断崖附近的发掘考察,一座编号为M1的商代大墓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这座大墓墓室宏大,采用了只有王族才可以使用的“亚”字型墓葬,这是迄今为止除安阳殷墟以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商代墓葬。
在清理M1墓葬墓室北壁近墓道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张口怒目的精美青铜大钺,引起了轰动。
试卷类型:A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试题高三化学2024.9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Cl 35.5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亚醜钺是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经历风霜的洗礼、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传承至今,是青铜器中的瑰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了防止青铜器生锈,可将青铜器放在银盘上B .青铜表面铜锈不能用食醋擦洗而除去C .冶炼铜的反应为222328CuFeS 21O 8Cu 4FeO 2Fe O 16SO +=+++,每生成0.1molCu ,转移电子A 1.25ND .基态铜原子核外电子有15种不同的运动状态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A .甲醛的电子式为::H:C:H OB .NaCl 溶液中的水合离子为C .3NH 分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为D .顺-2-丁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3.下列实验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和高锰酸钾固体都需要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 .浓硫酸稀释时不小心溅到皮肤上,先用3%~5%的3NaHCO 溶液冲洗C .4BaSO 等钡的化合物均有毒,相关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D.使用pH试纸测定KClO溶液的pH4.下列有关元素或物质的性质变化趋势错误的是()A .B .C.D .5.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使用正确的是()A.观察钠的燃烧B.称量5.85gNaCl固体C.除去乙烷中的乙烯D.排出碱式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A.A B.B C.C D.D6.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甘油可用作护肤保湿剂,体现了甘油的吸水性B.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体现了单质铁的还原性C.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4CaSO能使蛋白质变性D.柠檬酸可用于去除水垢,体现了柠檬酸酸性强于碳酸7.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其中,海带产量高、价格低,常用作提取碘单质的原料,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①②③均用到玻璃棒,且作用相同B.操作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H O2I2H I2HO-+++=+C.操作⑤中溶剂X可以选用苯或4CClD.操作⑥可以是蒸馏8.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性高比表面积的超分子材料.如图是某种MOFs超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每个金属离子形成4个配位键B .金属阳离子M 的化合价为2+C .该MOFs 超分子间存在氢键D .该分子的有机配体是HCOO-9.蜂胶可作抗氧化剂,其主要活性成分咖啡酸苯乙酯()CAPE可通过下面反应得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CAPE 可作抗氧化剂,可能与羟基有关B .1molCAPE 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消耗2molNaOHC .CAPE 存在顺反异构D .产物中X 代表的是22CO +H O10.钯催化剂()Pd/SVG 常用于加氢反应的催化.2H 在钯催化剂上能将NO 加氢还原生成2N 和3NH ,其机理及活化能()1kJ mol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H 还原NO 总反应可能为22324NO 7H N 2NH 4H O+++ 催化剂B .在Pd /SVG 催化剂上,NO 更易被2H 还原为2N C .决定NO 生成2N 速率的基元反应为2NH NO NHNOH →D .NO 生成3NH 的基元反应中,N 元素化合价均降低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到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或现象实验目的或结论A将银和3AgNO 溶液与铜和24Na SO 溶液组成原电池,连通后银表面有银白色金属沉积,铜电极附近溶液逐渐变蓝Cu 的金属性比Ag 强B量取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ClO 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23Na SO 溶液,对比现象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分别向浓度均为10.1mol L -⋅的4FeSO 和4CuSO 溶液中通入2H S 至饱和,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生成沉淀溶度积常数:sp sp K (FeS)K (CuS)>D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4KMnO 溶液中,溶液褪色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A .AB .BC.CD .D12.以秸秆为原料合成PEF 树脂的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B .FDCA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结构的有3种C .FDCA 中最多有15个原子共平面D .葡萄糖、FDCA 、单体a 、PEF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13.电催化2CO 转化为()22CO NH 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向一定浓度的3KNO 溶液中通入2CO 至饱和,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极b 接电源正极B .电解一段时间,左室加入一定浓度的硝酸来补充消耗的电解质溶液C .当有1.8molH +通过质子交换膜时,可以处理标准状况下22.24LCOD .若以铅酸蓄电池作为电源,其工作时负极质量减小14.234SnCl TiCl KMnO --滴定法可用来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2SnCl 和3TiCl 将铁矿石试样中3Fe +还原为2Fe +,再用4KMnO 标准溶液滴定.为探究4KMnO 标准溶液滴定时,Cl -在不同酸度下对2Fe +测定结果的影响,分别向下列溶液中加入1滴140.1mol L KMnO -⋅溶液,现象如表所示:组别溶液现象空白实验12mL0.3mol L NaCl -⋅溶液0.5mL +试剂X 紫红色不褪去实验Ⅰ12mL0.3mol L NaCl -⋅溶液10.5mL0.1mol L -+⋅硫酸紫红色不褪去实验Ⅱ12mL0.3mol L NaCl -⋅溶液10.5mL6mol L -+⋅硫酸紫红色明显变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是2H OB .实验中的硫酸不可以用盐酸来替代C .由实验可知,若滴定在较强酸性下进行,测定结果偏小D .为消除Cl -的影响,可改用227K Cr O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15.向饱和AgCl 溶液(有足量AgCl 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33Ag NH Ag NH +++⎡⎤⎣⎦ 和()()3332Ag NH NH Ag NH ,Pc(M)lg c(M)++⎡⎤+=-⎡⎤⎣⎦⎣⎦ 与()()33Pc NH lg c NH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M 代表()3Ag Cl Ag NH ++-⎡⎤⎣⎦、、或()32Ag NH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曲线Ⅰ表示()32Ag NH +⎡⎤⎣⎦与3NH 浓度的变化关系B .AgCl 的溶度积常数()()9.75sp K c Ag c Cl 10+--=⋅=C .反应()33Ag NH Ag NH +++⎡⎤⎣⎦ 的平衡常数K 的值为 3.2410D .()3Pc NH 2=时,溶液中()(){}(){}13332c NH c Ag NH 2c Ag NH 0.01mol L++-⎡⎤++=⋅⎡⎤⎣⎦⎣⎦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Ⅰ.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氮原子电子排布图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 .B .C .D .(2)联氨()22H N NH —与双氧水都具有较强的极性,两者分子中键角大小比较:H N N ∠——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 O O ∠——;标准状况下,联氨沸点比氨高147℃,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3)CN -和3NH 易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已知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d 轨道电子重排尽可能成对,空出轨道以接纳配体,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具有顺磁性,下列配合物具有顺磁性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A .[]36K Fe(CN)B .()36Co NH ⎡⎤⎣⎦C .()324Cu NH Cl ⎡⎤⎣⎦D .()32Cu NH Cl⎡⎤⎣⎦Ⅱ.氮和碳可形成多种结构,一种石墨相氨化碳具有和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其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立方相氮化碳,其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晶胞参数为apm,αβγ90===︒).甲乙(4)石墨相氨化碳晶体含有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A .配位键B .π键C .非极性键D .范德华力图甲中所标原子2sp 杂化轨道上有孤电子对的是___________(填“m ”或“n ”).(5)立方相氮化碳晶胞中碳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_,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该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3g cm -⋅(用含A N 的代数式表示).17.(12分)以铂钯精矿(含Se Te Au Pt Pd 、、、、等)为原料,提取贵金属Au Pt Pd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氯化浸出”时,Au Pt Pd 、、以22466AuCl PtCl PdCl ---、、形式存在;②()462NH PtCl 和()462NH PdCl 难溶于水,()442NH PtCl 易溶于水,()8sp 462K NH PdCl 9.910-⎡⎤=⨯⎣⎦.(1)“焙烧”时,Se Te 、转化为可溶于水的23Na SeO 和24Na TeO .转化等物质的量的Se Te 、时,消耗3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根据下图判断“焙烧”适宜的条件为___________.(2)“还原”得到金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加入过量2SO 的目的是___________.(3)“煅烧”时还生成24N NH Cl 、和一种气体,该气体用少量水吸收后可重复用于“___________”操作单元;“沉铂”时先通入的气体X 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4)“沉钯”时,向()216c PdCl 0.2mol L --=⋅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11mol L -⋅的4NH Cl 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26c PdCl -=___________1mol L -⋅.18.(12分)乳酸亚铁固体是一种很好的补铁剂,在空气中易潮解和氧化,实验室利用乳酸3|OH CH C HCOOH ⎛⎫⎪ ⎪⎝⎭与碳酸亚铁()3FeCO 制取乳酸亚铁晶体,过程如下:Ⅰ.制备碳酸亚铁操作步骤:i .组装仪器如图,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ii .打开K,调节三通阀;iii .启动电磁搅拌器,再次调节三通阀,制取碳酸亚铁;iv .关闭K,将C 中物质分离提纯,获得碳酸亚铁固体.Ⅱ.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将制得的碳酸亚铁加入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溶液.经系列操作后得到产品.Ⅲ.测定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称取5.0g 样品,灼烧至完全灰化,加盐酸溶解配成250ml 溶液,取25.00ml 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 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1~2滴淀粉溶液,用10.1mol 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测得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已知:2222346I 2S O S O 2I ---=++)(1)试剂X 的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_(填标号).A .2498%H SO B .37%盐酸C .2420%H SO D .330%HNO (2)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D 可盛适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3)步骤ii 、iii 调节三通阀的位置依次为___________(填标号).A B C D(4)制备乳酸亚铁晶体时,加入适量乳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5)滴定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若称取样品时间过长,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9.(12分)肿瘤抑制剂阿伐替尼的中间体(I)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2R MgBr3H O/H |O ||O|R NHOCH R R C C +''−−−−→————;②22R MgBr112H O/H |OHR CHO R C H R +−−−−→——.(1)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B C →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2)C D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D E →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3)F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D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和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为2:3:4:9),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4)A I →的另一条合成路线设计如下:试剂X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M N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0.(12分)探究3CH OH 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3CH OH 的产率.以22CO H 、为原料合成3CH OH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Ⅰ.223211CO (g)3H (g)CH OH(g)H O(g)K ΔH ++Ⅱ.2322CO(g)2H (g)CH OH(g)K H +∆ Ⅲ.22233CO (g)H (g)CO(g)H O(g)K H ++∆ 回答下列问题:(1)平衡常数3K =___________(用12K K 、表示),上述反应的PK T -线性关系如图甲所示,12ΔH ΔH 的数值范围是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甲A .1<-B .1~0-C .0~1D .1>(2)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1molCO 和23molH 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后,体系中32CH OH CO CO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a 线对应的气体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随温度升高c 线对应气体物质的量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同时提高2CO 的平衡转化率和3CH OH 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填标号).乙A .低温、高压B .高温、低压C .低温、低压D .高温、高压(3)温度1T 时,a 、b 对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mol 0.5mol 、,则2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此时气体总压强为p,反应Ⅲ的平衡常数p K =___________.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高三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91.C 2.D3.A4.C 5.D6.C7.A8.C9.B10.B11.AC12.AB13.CD14.CD15.D16.(12分)Ⅰ.(1)B (1分)(2)大于(1分)①联氨中氢键数目多(1分)②联氨相对分子质量大(1分)(3)AC (2分)Ⅱ.(4)BD (2分)m (1分)(5)4(1分)313A9.210a N ⨯(2分)17.(12分)(1)2:3(2分)()23m Na CO :m (铂钯精矿) 1.4=,温度为350~400K (2分)(2)242242AuCl 3SO 6H O 2Au 8Cl 3SO 12H ---+++=+++(2分)将4AuCl -全部转化为Au ;将26PtCl -还原为24PtCl -(2分)(3)氯化浸出(1分)2Cl (1分)(4)61.110-⨯(2分)18.(12分)(1)C (1分)(2)23322Fe 2HCO FeCO CO H O +-+=↓+↑+(2分)液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C (1分)(3)BA (2分)(4)抑制2Fe +水解(1分)(5)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2分)22.4%(2分)偏小(1分)19.(12分)(1)对氯苯甲醛或4-氯苯甲醛(1分)浓硫酸,加热(1分)(2)取代反应(1分)(1分)保护氨基(1分)(3)羧基、酰胺基(2分)或(2分)(4)(1分)(2分)20.(12分)12K K (2分)C (2分)(2)CO (1分)c 线对应气体是21CO ,T 之前,以放热反应Ⅰ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逆向进行,2CO 的量增大;1T 之后,以吸热反应Ⅲ为主,随着温度升高,反应正向进行,2CO 的量减小(2分)A (1分)(3)1.2(2分)1(2分)。
2024年济南市历下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一、(16分)研学实践能让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收获新知。
某中学赴山东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我为文物代言我是鲁国大玉(bì)(图一),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山东博物馆穹顶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我。
①我不仅有倾国倾城的容颜,在古人心目中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古人对神灵无限的崇敬。
这个既牙咧嘴的青铜器就是我——亚丑钺(图二)。
②我因嘴的两侧铸有铭文“亚丑”二字而得名。
有学者推断“亚丑”是活跃在青州一带古代部族的名号。
这一带出土的青铜器,毋庸置疑地印证了“亚丑”部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势力的强大。
③我们锚是主人身份的证明和权(lì)的象征。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气、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
”我就是咱山东博物馆赫赫有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图三)。
不要看我皮肤黝黑像个壮以,其实我非常脆弱,我的杯壁甚至比蛋壳还要薄,工匠们必须处心积虑才能完成。
④我们家族的兄弟们,一般盘口最薄,大约0.5毫米左右,有的甚至只有0.2至0.3毫米。
我的家族代表了史前制陶业的最高峰。
图一图二图三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玉(bì)”是中央有穿孔扁平状圆形玉器,应写为“大玉璧”。
B.“活跃”指行动积极、踊跃,“跃”应读作“yuè”。
C.“权(lì)”在文段中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应写为“权利”,而非“权力”。
D.“黝黑”中“黝”是形声字,“幼”是声旁,该字读作“yǒu”。
2.材料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副其实B.毋庸置疑C.赫赫有名D.处心积虑3.材料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任务二:我与文字对话4.山东博物馆藏有1.05万片甲骨,同学们对文字的演变产生了浓厚兴趣。
以下图片是“马”字的三种字体,请根据对话内容辨识字体,将相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三篇《美的历程》围绕宋元山水画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家从人工秩序中逃遁的思想展开一些论述,并从中国美学的相关命题中,谈规避秩序的问题。
以下是的美的历程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初次了解美学这门学科,一般会感性地认为这是一门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
在阅读美学的相关经典著作之后,对美学会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
比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这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要美学著作,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作为读者自然很好奇,这究竟是本怎样的小书,在当时影响了那么多的年轻人。
由于一开始就对本书存在阅读的“期待视野”,希望从书中了解作者对美学独特的见解,而《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最深的,可能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在介绍“美的历程”时的连贯性、简洁性。
虽然本书也像其他著作一样分了章节,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从远古图腾时代的艺术萌芽到明清文艺思潮的兴起的各时代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
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作者在开篇就以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学意象吸引着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但作者却没有把各朝代的界限分明地划分出来,反而让人感觉本书有故意化解朝代之间的隔膜的迹象。
良渚文化时期三孔玉钺鉴赏倪建华关键词良渚文化玉器玉钺鱼鸟纹饰良渚文字内容提要良渚文化玉器中作为王权的代表三孔玉钺是首次面世,该藏品以前所未见的大尺寸见长,做工十分精良,更可贵的是首次见到刻有鱼鸟纹饰和十分成熟的文字,良渚文字的面世把我国文字的起源提前了至少一千多年,是一件难得的孤品,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藏品简介新近觅得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三孔玉钺,尺寸最大处为290*130*16,重量1300克,见以下照片:1、正面:2、反面:玉钺的正面的鱼鸟纹饰和文字,见以下照片这个玉钺整体品相十分完整,没有任何缺陷,沁色自然,刃口看上去十分锋利,转角处圆角毫发无损,如此完美的品相极为少见.根据该藏品的尺寸,我们用计算机CAD描述全部的尺寸如下图:根据测量出来的尺寸,如果采用3D打印技术,复制该藏品可以与原样媲美,由此可见四五千年之前先民的玉器制作技术已经到了鬼斧神工的境界。
对于此件的命名亦颇费周折,从图形来看,应该是玉刀或者玉斧之类,红山文化或者说齐家文化曾经出土一件三孔玉刀如下图片:该玉刀尺寸为180*79*7mm.孔径为5mm,材料是岫玉无疑,是否为礼器,说不好,陋见还是一件礼器而不是实用的玉刀,对于本人的藏品而言,有纹饰有文字,应该是一件非常高贵的礼器—权杖,属于王权的象征,本文在此命名为三孔玉钺。
二、良渚文化玉钺的相关资料介绍良渚文化时期有不少的玉琮、玉璧和玉钺出土,对于良渚文化玉器的表述较为统一的观点如下:良渚文化是距今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
良渚文化于1936年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1959年正式命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抵钱塘江,北至江苏中部(主要是长江以南)。
良渚文化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次胎黑土陶为主要特征,大量玉器出土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玉钺作为皇权的象征在良渚文化时期由从早期的石斧逐渐演变而成⑴,在本藏品发现之前现有的玉钺都是以单孔为主,尺寸一般都在20厘米以内,少见附有纹饰的玉钺,纹饰就发现的也都是是兽纹或神人兽面纹饰⑵,作为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特征通常归纳为四个方面: 其一,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其二,大型玉器多为与宗教、祭祀和象征财富有关。
山东博物馆藏乾隆官窑瓷器选介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03期乾隆皇帝,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享年最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将清朝康熙以来的繁荣推向顶峰,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朝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使清代制瓷业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乾隆官窑瓷器的生产,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艺术上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同时也成为中国制瓷业由强而微、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
山东博物馆收藏乾隆官窑瓷器近百件,今择其中的代表性器物进行介绍。
一、青花和青花釉里红青花是乾隆官窑瓷器生产的主流,早期保留着雍正时期呈色不稳而晕散的特征,此后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呈色稳定,纹饰清晰①。
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深浅浓淡相互补充,红色中偶见铜绿疵点。
清乾隆青花松竹梅纹碗(图1)口径12.9、足径5.2、高6.9厘米。
碗口微撇,弧腹,圈足。
碗心以青花绘团云纹,外壁满绘松竹梅纹。
外底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松、竹、梅分别象征着常青不老、君子之道和冰肌玉骨,这三种植物不畏严冬,故名“岁寒三友”,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
此碗釉色洁白,青花淡雅,“岁寒三友”纹饰构图疏简,更显清雅高洁。
清乾隆青花雷纹盖豆(图2)口径9.5、足径8.2、高17.5厘米。
豆圆唇,短颈,鼓腹,上腹部饰两对称双环形耳,下承高圈足。
豆盖顶隆起,中心处凸起一球形钮,下置有子口,以与豆套合。
盖豆胎体洁白精细,造型规整精巧。
内外施白釉,釉面光亮,釉层莹润,青花色调青翠鲜艳,纹饰以云雷纹和如意云纹为主,布局严谨工整。
底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乾隆青花云龙纹盘(图3)口径17、底径9.8、高3.6厘米。
撇口,浅腹,圈足,胎体坚致,胎质细腻,釉面柔和光洁,青料发色纯正,画工精细。
盘心绘青花升龙纹,盘外壁绘二龙赶珠纹,龙身空隙处饰“山”字形云纹。
龙张嘴吐舌,怒目圆睁,扬须摆尾,生动传神。
山东博物馆红陶兽形壶介绍哎,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山东博物馆里的一件宝贝——红陶兽形壶。
这物件,嘿,可不是一般的陶器,它可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代表作,距今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啦!一提到红陶兽形壶,就得先从它的外观说起。
你瞧,这壶的模样,活脱脱就像个小猪或者小狗,圆头圆脑的,耳朵还耸立着,鼻子拱得老高,嘴巴微张,好像在对你说:“嘿,朋友,来看看我呀!”它肚子鼓鼓的,四条小腿粗壮有力,尾巴还翘得老高,真是憨态可掬,逗人喜爱。
壶身上啊,还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经过磨光处理,那光泽,简直跟新的一样,油光锃亮的,看着就让人喜欢。
咱们再来说说这壶的构造。
你知道吗,这壶的背上还装着一个弧形的提手,方便咱们拎起来。
更绝的是,它的尾巴根部,竟然藏着一个筒形的注水口,而嘴巴呢,就是出水口。
这样一来,咱们想倒水的时候,只需轻轻一歪,水就哗哗地流出来了,真是既实用又方便。
说完外观和构造,咱们再来聊聊这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红陶兽形壶啊,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物。
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定居下来,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农业生活。
他们不仅种庄稼,还养家禽家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这不,他们就从这些生活中获得了灵感,把猪啊、狗啊这些可爱的动物形象,塑造在了陶器上。
你知道吗,猪在那个时候,可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吉祥富足的美好寓意。
所以啊,用猪的造型来做陶器,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这红陶兽形壶啊,就是这样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陶器,它不仅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一件可供欣赏的雕塑作品。
说到这,我还得提一句,这红陶兽形壶的制作工艺,那可真是没话说。
它是用夹砂红陶制成的,表面经过磨光处理,再施以红色陶衣,然后在低温的露天平地或简易土窑中堆烧而成。
这样一来,陶胎就充分氧化了,通体光润亮泽,就像被火烤过一样,红彤彤的,看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而且啊,这红陶兽形壶的出土,对于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那可真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