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单元专题复习教案47
- 格式:doc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1.(2022·湖南·石门县第一中学二模)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1)在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中,铜属于_______区,与铜处于同一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基态原子共有_______种。
(2)下列现代分析手段中,可用于检验水中痕量铜元素的是_______(填标号)。
A .X 射线衍射B .原子光谱C .质谱D .红外光谱(3)在CO 分子中,C 与O 之间形成_______个σ键、_______个π键,在这些化学键中,O 原子共提供了_______个电子,过渡金属与O 形成羰基配合物时,每个CO 分子向中心原子提供2个电子,最终使中心原子的电子总数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称为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根据此规则推断,镍与CO 形成的羰基配合物x Ni(CO)中,x=_______。
(4)CuCl 2可与某有机多齿配体形成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配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该配合物分子中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1mol 该有机配体与Cu(Ⅱ)形成的配位键为_______mol 。
(5)铜催化烯烃硝化反应时会产生NO 2+。
键角:NO 2+_______NO 2-(填“<”或“=”或“>”),其原因是_______。
(6)近期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铜硒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该铜硒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其中Cu 元素以Cu +和Cu 2+存在,则_______(填“Ⅱ”或“Ⅱ”)为Cu 2+。
2.(2022·河南·焦作市第一中学模拟预测)BP 晶体超硬、耐磨,是耐高温飞行器的红外增透的理想材料,其合成途径之一为33300BBr +PH BP+3HBr ℃。
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基态磷原子中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数目相差_______个。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1·江苏,11)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A项,β紫罗兰酮中的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正确;B项,中间体X有2个,1个—CHO,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C项,醇羟基不与NaOH溶液反应;D项,中间体X的右侧链比β紫罗兰酮多一个碳原子。
[答案]A2.异甜菊醇(isosteviol)具有降糖调脂等功能,一种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Ⅰ中含有三种官能团B.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23H40O3C.检验化合物Ⅱ中是否混有化合物Ⅰ,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异甜菊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解析]化合物Ⅰ中含有碳碳双键、羰基和酯基三种官能团,A正确;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中均含有碳碳双键,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C错误;异甜菊醇中含有羧基和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D 正确。
[答案]C3.下列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解析]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A错;[答案]B二、填空题4.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1)E是一种石油裂解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同温同压下,E的密度是H2的21倍。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1:2:3。
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类型: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反应条件:③________,⑥________。
(4)反应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学本部分知识可分为如下三大块:烃;烃的衍生物;糖类及蛋白质。
在“烃”一章中,主要目的是学习一些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属有机化学启蒙章节,主要包括:有机物烷、烯、炔的及苯性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及加成、消去反应等。
无论从考试中的题目含量上,还是知识本身的灵活变通性上,“烃的衍生物”都是有机化学中的核心,也是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中应着重花费功夫的地方。
包括“醇”、“酚”、“醛”、“羧酸”、“酯”等几大知识块。
在中学阶段,“糖类、蛋白质”知识只能达到初步涉猎的层次,一些基本的概念及知识在本章显得尤为重要。
在有机计算及有机推断中经常用到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不饱和度的应用,这在后面的知识中有所叙述。
有机物燃烧前后,掌握压强的变化也是比较重要的能力。
有机实验是很有代表性的,根据一些基本原理设计出新的实验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一、知识基础1.甲烷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结构。
H—C—H键角为109°28′,应将这个规律推广:凡是一个碳原子周围以4个单键与其它原子相结合,无论这些原子是否相同,所形成的以该碳原子为顶点的键角均约为109°28′,这在判断有机分子中各碳原子是否在同一平面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2.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起反应。
①取代反应:Cl2与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及HCl的混合物。
取代反应是一类范围很广的反应,包括硝化、磺化、酯化及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等。
②氧化:烷烃可以燃烧,生成CO2及H2O③高温分解、裂化裂解:CH4C+2H2C4H10CH4+C3H6C4H10C2H6+C2H43.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①结构相似的理解:同一类物质,且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例:—OH与—CH2OH不能互称为同系物。
②组成上相差“—CH2”原子团:组成上相差指的是分子式上是否有n个—CH2的差别,而不限于分子中是否能真正找出—CH2的结构差别来。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2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讲)复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基础知识回顾:5.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
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的水溶液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些反例的方法,证明其正确或错误。
【迁移训练1】(2010·模拟精选,浙江金华12月)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开展了题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探究”的探究活动。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A.先配制一定量的0.10 mol/L CH3COOH溶液,然后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B.先配制一定量0.01 mol/L和0.10 mol/L 的CH3COOH溶液,分别用pH计测它们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先测0.10 mol/L CH3COOH溶液的pH,然后将其加热至100℃,再测pH,如果pH变小,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D.配制一定量的CH3COONa溶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典型例题2】写出下列典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aHSO4(熔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l2O3(熔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策略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夯实基础,查缺补漏,使知识系统化。
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突破知识难点,使知识网络化、结构化。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方法策略1.研究考试大纲,循纲务本考纲和考试说明是备考的指南针,认真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可增强日常复习的针对性和方向性,避免盲目备考,按方抓药,弄清楚高考检测什么,检测的价值取向,高考的命题依据。
对考纲的实际操作是——考纲不要求的不复习,考纲降低要求的不拓展,考纲所要求的大力复习。
2.精练高考真题,明确方向考纲的要求是通过考题来体现的,所以,研究历年特别是近五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考纲,明确备考方向。
经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的横、纵向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一是主干知识考查“集中化”,二是基础知识新视角,推陈出新,三是能力考查“综合化”。
3.摸清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要提高后期的备考质量,还要真正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如此,复习备考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所以,必须加大信息反馈,深入总结学情,明确备考方向,对症开方下药,才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符合高考立体网络化要求,才能实现基础→能力→分数的转化。
4.切实回归基础,提高能力复习训练的步骤包括强化基础,突破难点,规范作答,总结方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印象深刻,应用更加灵活。
高三一轮化学复习攻略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
并按概念和理论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
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原理,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实验室制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化学,实验设计。
2011 届高考化学难点专题打破--- 虚构法2011 届高考化学难点专题打破--- 虚构法所谓虚构法,就是在剖析或解决问题时,依据需要和可能,虚构出能方便解题的对象,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变的思想方法。
●难点磁场请试做以下题目,而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能否需要。
A、B、c、D 为四种易溶物质,它们在稀溶液中成立以下均衡:A +2B+ H2oc+D当加水稀释时,均衡向_______( 填“正”或“逆”) 反应方向挪动,原因是。
●事例研究[例题]600 时,在容积可变的透明容器内,反响2HI(g)I2(g) + H2(g) 达到均衡状态A。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成原容积的一半,达到均衡状态B。
图 8—1(1)按图 8— 1 所示的虚线方向察看,可否看出两次均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 ?并请说明原因。
答:(2)按图 8— 1 所示的实线方向察看 ( 活塞无色透明 ) ,能否看出两次均衡容器内颜色深浅的变化?并请说明原因。
答:命题企图:考察学生对均衡挪动及有色气体浓度被等知识的认识。
知识依靠:勒夏特列原理。
错解剖析:从实线方向察看,依据A、 B 两状态下的I2 的浓度关系:cB(I2)=2cA(I2)误认为能察看到容器内颜色的变化。
解题思路:状态 A 与状态 B 的不一样点是: pB=2pA,但题设反响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响,即由状态 A 到状态 B,固然压强增大到本来的 2 倍,可是均衡并未发生挪动,因此对系统内的任何一种气体特别是I2(g)而言,下式是成立的:cB[ I2(g) ] =2cA[I2(g)]。
对第 (2) 小问,可将有色气体I2(g)沿视野方向所有虚构到活塞平面上——如同夜晚看碧空里的星星,都在同一平面上。
则视野方向上的 I2 分子多,气体颜色就深;反之,则浅。
答案: (1) 能够察看到颜色深浅的变化。
因为方程式两边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容积减半,压强增大到 2 倍时,I2( g ) 及其余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不变,但浓度却增大到本来的 2 倍,故能够看到I2( g ) 紫色加深。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讲弱电解质的电离【高考目标定位】【要点名师精解】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区别2.常见的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①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HMnO4②强碱:NaOH、Ca(OH)2、Ba(OH)2、KOH、RbOH…③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①弱酸:如H2S、H2CO3、CH3COOH、HF、HCN、HClO等。
HF酸是具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弱电解质。
H3PO4、H2SO3从其酸性强弱看属于中强酸,但仍属于弱电解质。
②弱碱:NH3·H2O,多数不溶性的碱[如Fe(OH)3、Cu(OH)2等]、两性氢氧化物[如Al(OH)3、Zn(OH)2等] ③个别的盐:如HgCl2,HgBr2等④水:是由强极性键构成的极弱的电解质。
【例1】下列物质中:(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5)属于弱电解质的__________A.NaOH溶液B.CuC.液态HClD.液态CH3COOH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 H.CuSO4晶体 I.石墨 J.无水乙醇变式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变式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B.Na2OC.H2SO4D.SO2二、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1.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条件(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必须干燥后才能加入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滴定时没有排出滴定管中的气泡D.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凹液面保持水平2.某同学想了解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浓度有0 mol·L-1和0 mol·L-1两种)对其进行滴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用0 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误差更小C.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放入洗浄的锥形瓶中后,可以再加少量蒸馏水后开始滴定D.滴定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刻度线,以防止液面下降到滴定管最大刻度以下3.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转移NaOH溶液到250 mL容量瓶中B.图乙:准确称得5 g H2C2O4·2H2O固体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4.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甲基橙:~石蕊:~酚酞:~用0 mol·L-1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5.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碘水,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滴定反应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C.该滴定反应可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D.该反应中每消耗2 mol Na2S2O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6.室温下,向mL 0 mol·L-1盐酸中滴加0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
贵州省册亨一中2011届高三化学备考学案5:
设一法
设一法是赋值法的一种,是解决无数值或缺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
●难点磁场
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
现向 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氯化氢溶液,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2.20 L,则该碳酸钠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碳酸钡和碳酸钾
B.碳酸钾和碳酸氢钠
C.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
D.碳酸钙和碳酸锌
●案例探究
[例题]吗啡和海洛因都是严格查禁的毒品。
(1)吗啡中含碳0.7158(质量分数,下同)、氢0.0667、氮0.0491,其余为氧。
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
①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②吗啡的分子式。
(2)已知海洛因是吗啡的二乙酸酯,试求:
①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②海洛因的分子式。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根据物质内所含元素质量分数,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能力。
知识依托: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化学式的关系。
错解分析: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有效数字取舍不合理,再根据原子个数比列式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解题思路:(1)由吗啡中各元素的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断定吗啡分子中所含N 原子数最少,设吗啡分子中含有 1 个N 原子,则:
M r(吗啡)=14.0/0.0491=285<300
符合题意;若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N 原子,则:
M r(吗啡)=28.0/0.0491=570>300
不符合题意。
吗啡分子中含有 2 个以上的N 原子更不可能,可见吗啡分子中只含有一个N 原子,且吗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5。
吗啡分子中所含C、H、O 原子个数分别为:
N(C)=285×0.7158÷12.0=17.0
N(H)=285×0.0667÷1.00=19.0
N(O)=285(1.0000-0.7158-0.0667-0.0491)÷16.0=3.00
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生成二乙酸酯的反应可表示为:
−R(OOCCH3)2+2H2O
R(OH)2+2HOOCCH3−→
显然,海洛因分子比吗啡分子多了 2 个C 2H2O 基团,则海洛因的分子式为:
C17H19NO3+2C2H2O====C21H23NO5
海洛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r(海洛因)=12×21+1×23+14×1+16×5=369。
答案:(1)①285;②C17H19NO3。
(2)①369;②C21H23NO5。
●锦囊妙计
遇到下列情况,可用设一法:
1.c、w、ρ间的相互转化;
2.根据质量分数确定化学式;
3.确定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歼灭难点训练
1.(★★★)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试求此溶液的密度。
2.(★★★)已知某硫酸铜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0 mol·L-1,密度为1.08 g·cm-3,试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3.(★★★★)称取可能含有Na、Mg、Al、Fe 的金属混合物12 g,放入足量盐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11.2 L,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金属,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四种金属,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能否确定一定不含有某种金属?
4.(★★★★★)1924 年,我国药物学家从中药麻黄中提出了麻黄素,并证明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
将其予以合成,制作中成药,可解除哮喘病人的痛苦。
取10.0 g 麻黄素完全燃烧可得到26.67 g CO2和8.18 g H2O,并测得麻黄素中含N:8.48%。
(1)试确定麻黄素的最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确定麻黄素的分子式还缺少一个条件,该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解析:若为1.06 g 纯净的碳酸钠经题设过程可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4 L;而题设条件下,1.06 g 含杂质的碳酸钠样品仅得到标准状况下干燥纯净的气体 2.20 L,可见,等质量的碳酸钠和杂质分别与过量盐酸作用,碳酸钠产生二氧化碳多,杂质产生二氧化碳少;则题设条件下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碳酸钠的质量小,所需杂质质量大。
为方便计算,设生成1 mol 二氧化碳,则需要题中所列物质的质量分别是:
Na 2CO 3~CO 2
BaCO 3~CO 2 K 2CO 3~CO 2 NaHCO 3~CO 2 106 g 1 mol
197 g 1 mol 138 g 1 mol 84 g 1 mol KHCO 3~CO 2 CaCO 3~CO 2 ZnCO 3~CO 2
100 g 1 mol 100 g 1 mol
125 g 1 mol 所需碳酸钡和碳酸钾的质量都大于碳酸钠的质量,A 项可选;所需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的质量都小于碳酸钠的质量,C 项不可选;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所需碳酸钾和碳酸氢钠混合物的质量介于 84 g ~ 138 g 之间,所需碳酸钙和碳酸锌混合物的质量介于 100 g ~ 125 g 之间,都有小于 106 g 的可能,故 B 、D 项都不可选。
答案:A
歼灭难点训练
1.提示:设 H 2SO 4(aq) 的体积为 1 L ,则:
m (硫酸溶液)=c mol ·L -1×1 L ×98 g ·mol -
1÷w =98 c /w g 硫酸溶液的密度为:ρ(硫酸溶液)=98 c /w g ÷1000 mL=0.098 c /w g ·cm -
3 答案:
w
c 098.0g ·cm -3 2.提示:为方便计算,设有硫酸铜溶液 1 L ,则硫酸铜的质量为:
m (硫酸铜)=0.050 mol ·L -1×1 L ×160g ·mol -1=8.0 g 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m (硫酸铜溶液)=1.08 g ·cm -3×1000 mL=1.08×10-
3 g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w (硫酸铜)=8.0 g ÷(1.08×103 g)=0.0074(或 0.0073)。
答案:0.0074(或 0.0073)
3.提示:摩尔电子质量法(设一法的一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是指金属在反应中失去单位物质的量的电子的质量,其单位通常用 g ·mol -
1 表示。
由题意: n (H 2)=1
mol L 22.4L 11.2-⋅=0.500 mol 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 (e -)=1.00 mol 则:
混合物的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12 g ·mol ,则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小的物质 (Al),
也一定含有比其摩尔电子质量大的物质(Na 或Fe ,不能确定),是否含 Mg 也不能确定。
答案:(1)Al (2)Mg 、Fe 、Na (3)不能
4.提示:设麻黄素分子中含有 1 个 N 原子,则:
M (麻黄素)=0848
.0mol g 0.141
-⋅=165 g ·mol -1
由于:n (CO 2)=1mol
g 44.00g 26.67-⋅=0.6061 mol n (H 2O)= 1
mol g 18.0g 8.18-⋅=0.454 mol 则 1 mol 麻黄素中:n (C)=
g 10.0mol 6061.0×165 g=10.0 mol , n (H)= g
10.0mol 4541.0×165 g ×2=15.0 mol 再设麻黄素的分子式为:C 10H 15NO x ,则x =
1
111mol g 16.0mol
1.00mol g 14.0mol 15.0mol g 1.00mol 10.0mol g 1
2.0g 165----⋅⨯⋅-⨯⋅-⨯⋅- =1.000 mol
最简式可得。
借鉴例题可知 (2)答案,但已知麻黄素的式量范围不一定能求出麻黄素的化学式。
答案:(1)C 10H 15NO (2)M (麻黄素)(即麻黄素的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