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91.92 KB
- 文档页数:5
专利技术的技术合作与共享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日益成为技术创新和合作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概念入手,重点关注其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概念解析专利技术合作是指为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而进行的技术领域中的合作行为。
包括双方或多方之间共同分享知识产权等。
专利技术共享是指在实现技术合作的前提下,通过双方或多方共享专利技术等技术成果,以达到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的目的。
二、意义以及存在问题对于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在合作与共享过程中,各方能够互相学习、借鉴,从而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其次,专利技术合作和共享还可以在科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进行专利技术合作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迅速地获取和应用相关技术成果,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但是,在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双方或多方在专利技术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利益分配问题。
如果利益分配不公,将会对专利技术合作的推进产生较大障碍。
2. 存在技术安全风险,某些专利技术可能不应该公开或共享的披露。
三、未来展望为了更好地推进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优化管控,提高各方参与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首先,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尤其是加强对双方在专利技术合作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监管和管理。
其次,需要对专利技术共享提出更加明确的准入门槛和规范性要求。
最后,需要加强专利技术的安全和保密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让双方或多方更有信心地参与进来,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
总之,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利协助发明创造与团队合作在当今的创新时代,专利协助发明创造与团队合作成为了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专利协助发明创造是指通过专利制度来保护和激励创新,而团队合作则是指多个人或组织共同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专利协助发明创造与团队合作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创新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专利协助发明创造可以促进团队合作。
在一个创新项目中,往往需要多个人的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才能够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实现创新。
而专利制度的存在可以为团队成员提供一种合作的框架和激励机制。
通过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团队成员可以分享创新成果的权益,从而增强了他们对项目的投入和合作的积极性。
此外,专利的申请和保护过程中,需要对创新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论证,这也促使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以确保专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次,团队合作可以提升专利协助发明创造的效果。
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创新思路和专业知识,从而为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的互补和交叉,从而提高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团队合作也可以帮助发现和解决专利申请过程中的问题和难题。
团队成员之间可以共同研究和分析专利申请的相关法规和审查标准,以及与专利审查员的沟通和协商,从而提高专利申请的成功率和质量。
专利协助发明创造与团队合作的关系还体现在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中。
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创新活动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关系。
专利协助发明创造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稳定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通过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创新者可以在创新活动中获得合法的权益和回报,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中来。
而团队合作则可以促进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流动和共享,从而提高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然而,专利协助发明创造与团队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专利技术的技术合作与共享模式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专利技术的共享与合作成为了刚性需求。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在创新和开发中引入专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额的技术成本和技术壁垒常常会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限制因素。
因此,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来打破这些限制因素。
这篇文章将探讨专利技术的技术合作和共享模式,涵盖了不同的合作和共享模式以及相关的优势和挑战。
1. 介绍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加速,企业和组织不断寻求更快和更有效的方法来加速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而同时,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成为了许多企业和组织面临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已经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手段。
这些合作和共享模式包括专利许可,技术转让和技术联盟等等,这些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逐一介绍。
2. 专利许可专利许可是一种技术合作和共享模式,它允许授权人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
专利许可的优点非常明显,授权人可以通过向其他组织授权自己的专利技术来获取额外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被授权者可以使用授权人的技术,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业务。
在授权期间,被授权者可以使用授权人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然而,专利授权也存在一些挑战。
特别是,授权人可能在被授权者使用技术的时候丧失了控制权,授权人不得不依赖于被授权者的行为。
3. 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指将专利技术从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组织。
通过技术转让,一个组织可以获得另一个组织的技术,以实现更快速的技术开发。
这种技术合作模式的优点是转让方可以获得利润或获得实际控制权以及知识产权的使用。
与专利许可不同的是,技术转让包含了专利技术的全部授权内容,而专利许可只允许被授权者使用特定的专利技术。
然而,技术转让需要更多的工作和时间,包括技术转让协议的谈判、技术转移、技术验证等多个步骤。
4. 技术联盟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的技术合作。
在技术联盟中,各组织共享技术和知识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专利申请中的专利合作与共享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拥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利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在促进创新和技术转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单独一家企业所拥有的专利资源往往有限,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专利合作与共享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专利集团合作专利集团合作是指多个企业、机构或个人在特定技术领域内共同合作,共享专利资源和技术知识,以实现协同创新和市场竞争。
专利集团合作可以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专利集团合作,参与者可以共同分享专利技术和研发成果,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同时,专利集团合作也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专利许可合作专利许可合作是指专利权人将专利技术授权给他人使用或销售,并获得相应的许可费用或股权收益。
通过专利许可合作,专利技术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和应用于市场,提高技术普及率。
对于专利权人而言,专利许可合作可以增加其专利收益,挖掘专利技术的商业价值。
对于专利使用方而言,专利许可合作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市场准入的机会,促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
三、专利交叉许可专利交叉许可是指在特定技术领域内,两个或多个专利权人之间进行互相许可的合作方式。
通过专利交叉许可,不同专利权人可以互相访问和利用彼此的专利技术,提升各自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专利交叉许可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专利之间的冲突和侵权问题,还可以促进技术转移和共享,进一步推动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专利合作的优势1. 降低研发成本:专利合作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减少企业在研发环节的投入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和利润率。
2. 加快技术转移:通过专利合作,企业可以迅速获取他人的技术成果,加速技术转移和创新的推广应用。
3. 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专利合作,企业可以整合各自的专利资源和市场渠道,实现市场份额的互补和扩大。
专利的合作与交流专利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创新成果,还可以为创新者提供经济利益。
在专利的申请和保护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专利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国际间的合作、跨行业的合作以及专利交流的方式和工具。
一、国际间的合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对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至关重要。
国际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
例如,不同国家的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分享科技资源,共同申请专利,以实现知识的跨国转移和共享,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间的合作还可以在专利保护方面发挥作用。
例如,各国之间可以签订专利合作协议,共享专利审查资源,加快专利申请的审查时间。
此外,国际专利合作还可以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
二、跨行业的合作跨行业的合作是专利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跨行业的合作,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共同分享专利技术,加快创新的速度。
例如,技术型企业可以与制造型企业合作,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实现技术的商业化。
跨行业的合作还可以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创新。
例如,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医疗的发展;机械制造与电子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制造的发展。
通过跨行业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成果的多元化,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专利交流的方式和工具专利交流是专利合作与交流的基础。
通过专利交流,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
专利交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和工具进行:1. 专利展会和会议:各种专利相关的展会和会议为创新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在专利展会和会议上,创新者可以展示自己的专利成果,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寻找合作伙伴。
2. 专利数据库和检索工具:专利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可以帮助创新者了解已有的专利技术,避免重复创新,还可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3. 专利交易平台:专利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创新者出售和购买专利。
通过专利交易平台,创新者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专利的合作和交流,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专利的开放创新专利许可和合作的新兴模式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的形式,不仅能够保护创新者的权益,还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与创新的蓬勃发展。
传统的专利模式虽然有其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种新兴的专利开放创新专利许可和合作模式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国内外案例出发,探讨专利的开放创新专利许可和合作模式的新兴趋势和影响。
一、专利开放创新的意义专利开放创新是指企业将自身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主动开放给外部利用,允许他人基于相关专利进行创新和研发。
这一模式与传统专利模式中的专利保密截然不同,强调了专利的共享和合作。
专利开放创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促进技术转移与传播:专利开放创新模式通过将专利技术开放给外部企业,促进了技术转移和传播。
外部企业可以基于专利进行二次创新,使技术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中,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2. 降低研发成本:通过专利开放创新,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享研发成果,减少了单一企业承担全部研发成本的压力。
各方共同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可以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
3. 增加专利价值:专利开放创新模式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研发过程中,进而形成一个专利技术共享的生态系统。
这不仅能够扩大专利的应用范围,还能够提升专利的市场价值和商业竞争力。
二、专利许可和合作的新兴模式1. 授权许可:企业可以通过将专利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获取一定的授权费用。
这种模式较为传统,但在专利开放创新中仍然有其重要性。
通过授权许可模式,企业可以将专利技术引入到其他行业领域,实现技术的多元应用和盈利。
授权许可模式的典型案例是美国高通公司,该公司通过将自身核心技术授权给手机厂商,使其成为全球无线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2. 专利共有:专利共有是指多个企业共同拥有某项专利技术,各方可以基于该技术进行独立研发和创新。
专利共有模式适用于某些技术领域中,因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实施往往需要整合多个技术方案。
专利申请中的合作发明与共同申请人要点专利申请是保护发明创造的一种法律手段,对于有多位合作者的发明创造,共同申请人的身份和合作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专利申请中的合作发明以及共同申请人的要点。
1. 合作发明的定义和特点合作发明是指由多位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发明创造。
在合作发明中,每位合作者都对发明的实施或专利申请有贡献,其权益应得到公正的保护。
合作发明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合作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创造性思维和目标;(2) 合作者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互相合作,相互补充和促进;(3) 合作者对发明创造具有共同的贡献。
2. 合作发明的权益确定原则在合作发明中,各合作者的权益如何确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专利法和相关法规,合作者之间的权益确定遵循以下原则:(1) 合作者之间的权益应当由各合作者通过协商一致确定;(2) 合作者之间的权益应当根据各自在发明创造中的实际贡献进行合理分配;(3) 若各合作者无法达成协议,权益的确定将根据各自的贡献程度、商业利益等因素由专利行政机关或法院进行判定。
3. 共同申请人的要点共同申请人是指合作发明中有权享有该发明专利权的人员,共同申请人之间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专利申请的各项程序。
以下是共同申请人在申请专利时需要注意的要点:(1) 共同申请人可以通过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益,并在协议中规定专利权的行使和权益的分配等事项;(2) 在专利申请中,共同申请人需共同签署申请文件,并在申请文件中明确标注每个共同申请人的姓名和权益份额;(3) 共同申请人之间需要及时交流和协商,共同应对专利申请中的审查意见、异议等程序和事务。
4. 共同申请人的分歧处理在专利申请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共同申请人之间可能会出现分歧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作发明中可能存在共同知识产权问题或合同法律纠纷,建议各共同申请人尽早协商解决或寻求法律咨询;(2) 若共同申请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通过申请分立专利或将权益转让给其他合作发明人等方式进行处理;(3) 在共同申请人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法院可以作出判决,确定权益的归属和专利的行使方式。
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栾春娟1,2,李维卓1(1.大连理工大学 法律系,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摘要:测度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对推动重大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
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运用发明者共现分析方法,对三个频段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测度结果显示,重大发明创造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
定量分析的结果,对专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大发明创造;专利合作率;专利合作强度;发明者;共现分析中图分类号:G305;G306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2.0040 引言与中型发明创造和微型发明创造相比,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不同层次发明创造专利合作的特征与规律,为取得突破性的重大发明创造提供决策支持。
专利合作包括发明者之间的合作、公司之间或公司与大学等之间的合作,本研究中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的分析,是基于发明者层面进行的。
国内外已有的专利合作研究成果,多是探讨公司之间或公司与大学之间的专利合作问题。
比如,基于网络分析的公司之间专利合作研究[1-3]、特定行业的公司专利合作研究[4-6]等。
基于发明者层面的专利合作研究,主要探讨了发明者合作网络中心性对科研绩效的影响[7]、发明者合作网络演变及其对技术发明生产率的影响[8]、特定省份发明者合作问题[9]、地理距离对发明者合作的影响[10]、劳动力流动与专利技术合作对知识扩散的影响[11]等。
我们尚未发现关于重大发明创造发明者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的相关研究成果。
权威的专利计量学家Francis Narin提出,一个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专利被引证频次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12]。
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近年来,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对于企业及其创新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间在专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上越来越需要依靠合作和协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分析其优势和挑战,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什么是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强调的是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作。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和其它创新企业。
专利合作与协作指的是不同企业或组织之间分享和交换专有技术、专利知识、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专利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和协作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比如技术转移、研发合作、联合研究、专利交叉许可、联合专利申请和共同维权等。
这些形式实际上都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一种方式,旨在实现各方共赢。
二、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的优势1. 降低研发成本专利申请和保护需要大量的资源和人力。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自主研发的投入可能过大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时,只有通过与其它企业的合作和协作,才能实现各方优势的整合和资源共享,从而在保证专利申请质量的同时,降低研发成本。
2. 加速技术创新步伐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还可以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有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不同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共享,可以避免重复研发和浪费资源,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外部的专家、学者或研究机构合作,集思广益,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3. 减轻风险和压力在专利申请和保护方面,企业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通过与其它企业或组织的合作和协作,可以减轻这些风险和压力。
多方共同承担专利申请费用和维权费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
此外,在多方合作和协作的框架下,不同方面也可以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加强专利的保护和维权力度。
三、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的挑战1. 产权保护问题专利申请的合作与协作虽然可以加快技术创新,降低研发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产权保护问题。
专利合作合作开发专利技术专利合作开发专利技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专利技术的合作开发成为了推动创新与共享的重要方式。
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甚至个人创新者纷纷摒弃以往的保守思维,通过专利合作的形式共同利用、开发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的快速落地和商业化。
本文将探讨专利合作的重要性、优势以及合作模式,以期加深对专利合作开发专利技术的理解。
一、专利合作的重要性1. 促进技术创新专利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实现。
通过合作,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技术瓶颈和难题,从而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合作开发专利技术可以加快技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加强技术实力,提高技术竞争力。
2. 共享资源专利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合作当事方可以共同分享合作项目所涉及的专利技术,避免重复研发和浪费资源,提高效率。
合作方可以共同利用专利技术,相互学习、借鉴,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拓展市场专利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专利技术与合作方的技术进行融合,共同开发出创新性产品或服务。
合作方的市场渠道和客户资源可以为企业的新产品或服务迅速打开市场,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专利合作的优势1. 风险共担专利合作可以减少风险。
合作当事方可以共同承担合作项目的风险和成本,分摊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压力。
在合作过程中,风险和利益可以得到平衡,有效降低了合作项目失败的风险。
2. 技术优势互补专利合作可以实现技术优势互补。
不同的合作方拥有不同的技术专长和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可以将各方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还能够加速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3. 知识共享专利合作可以促进知识共享。
合作当事方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和创新理念,实现知识的交流与融合。
这样可以推动各方的专业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专利合作的模式1. 行业联盟行业联盟是一种常见的专利合作模式。
专利申请中的专利合作要求如何满足专利合作的要求合作是专利申请中一项重要的要求,它涉及到申请人与合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共同利益。
为了满足专利合作的要求,申请人需要遵循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本文将介绍专利申请中的专利合作要求,并探讨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一、专利合作的要求在专利申请中,合作是指申请人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开发发明创造,并共享专利权益的活动。
根据国际专利合作的规定,专利合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申请要求:在某些情况下,申请人需要与其他个人或组织共同申请专利。
例如,在国际合作项目中,不同国家的研究机构可能需要共同申请专利。
此时,申请人需要满足相关合作申请要求,如提供合作协议、合作者身份信息等。
2.合作发明人要求:在专利申请中,各合作发明人之间应当具有共同创作该发明的贡献。
合作发明人需要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明确列出,并详细描述各自的贡献。
此外,他们还需要签署专利申请文件以确认对该发明享有共同的权益。
3.合作机构要求:在专利合作中,合作机构需要共同参与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等活动。
合作机构之间需要建立明确的合作协议,对合作事宜进行约定。
在合作机构间共同申请专利时,应当明确各自的权益和责任。
二、满足专利合作要求的方法为了满足专利合作的要求,申请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明确合作关系: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需要明确合作关系。
这包括合作发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合作机构之间的合作协议等。
只有明确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专利合作要求。
2.共同研发创新:专利合作要求申请人与合作者之间共同研发创新。
通过定期开会、讨论等方式,促进合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确保共同创作专利申请文件。
3.合理分配权益:在合作申请专利时,应合理分配各合作者的权益。
这需要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各自的贡献和权益进行分配。
同时,合作关系中的利益分配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
4.保护合作机密:专利合作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和商业机密。
申请人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合作机密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专利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合作模式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专利合作与技术交流成为各个企业之间保持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合作模式,各方得以分享专利技术、共同研发创新产品,并实现共赢。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专利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合作模式,包括联合研发、授权许可、技术转让和技术购买,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一、联合研发联合研发是一种常见的专利合作与技术交流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提高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
联合研发可以大大减少研发成本和时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由于各方共同参与决策和资源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然而,联合研发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和合作风格的冲突,这可能导致合作障碍。
其次,合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领域。
各方需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权,以免在合作结束后产生争议。
因此,在联合研发过程中,建立明确的合作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二、授权许可授权许可是一种将专利技术授权给其他企业使用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专利拥有者(许可方)可以通过收取许可费或提供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将专利技术提供给其他企业(被许可方)使用。
授权许可可以帮助许可方扩大专利技术的市场影响力,增加收益。
被许可方则可以通过许可获得专利技术,加速产品上市并提高产品竞争力。
不过,授权许可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风险。
首先,许可方需要监督被许可方是否遵守授权协议,以确保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其次,许可方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避免与潜在竞争对手或不可靠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免专利技术被滥用或泄露。
因此,在授权许可中,建立完善的合作框架和监督机制是必要的。
三、技术转让技术转让是一种将特定技术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技术提供方将专利技术或技术知识传授给技术接受方,使其能够掌握和应用这项技术。
专利的技术合作与技术交流专利的技术合作与技术交流在当今的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作与交流,企业能够共享专利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专利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实施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和策略。
一、专利技术合作的重要性1.1 推动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通过企业之间共享技术和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合作伙伴之间可以进行技术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从而共同推动技术的发展。
1.2 降低研发成本专利技术合作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
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可以避免重复的研究和开发过程,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研发成本的共担。
同时,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共享专利技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
1.3 拓展市场份额专利技术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企业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合作伙伴之间还可以共享市场信息和渠道资源,共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二、专利技术合作的方法和策略2.1 技术许可合作技术许可合作是一种常见的专利技术合作方式。
企业通过许可专利技术给合作伙伴使用,而合作伙伴支付相应的许可费用或提供其他价值回报。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双方间专利技术的互通有无,共同推进技术的进步。
2.2 联合研发合作联合研发合作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进行研发活动,共享研发成果和专利技术。
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共同投入资金、人力和设备,共同承担研发风险和成本。
这种方式可以汇集各方的优势,实现技术上的互补,推动技术创新。
2.3 跨国合作跨国合作是指企业之间跨越国界进行专利技术合作和交流。
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可以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技术资源,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跨国合作还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推动全球技术的发展。
2.4 学术界合作学术界合作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大学等学术机构共同开展专利技术合作。
企业可以利用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专利法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发明创造专利法是一项保护发明创造的重要法律工具,它为创新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种保护自己创新成果的方法。
在创新领域中,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两种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委托开发和合作开发在专利法保护下的应用和优势。
委托开发是指创新者将自己的创新项目委托给专业机构或者团队进行开发的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创新者可以将自己的创新点或者需求明确告知开发团队,由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和优化。
委托开发模式在专利法保护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委托开发模式可以有效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创新者可以依靠专利权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通过委托开发模式,创新者可以将自己的创新点传达给专业团队,然后通过与专业团队共同努力进行创新研发,最终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
这样一来,创新者可以确保自己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其次,委托开发模式可以加速创新的推广和商业化。
在委托开发模式下,创新者可以将自己的创新点传达给专业团队,由团队负责后续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专业团队通常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创新研发,提高创新的推广速度。
此外,专业团队还可以为创新者提供市场调研和商业化建议,帮助创新者更好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
再次,委托开发模式可以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在创新过程中,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委托开发模式,创新者可以将技术风险和部分市场风险转嫁给专业团队,减轻自身的压力和风险。
此外,由于专业团队通常具有自身的研发设备和人员,创新者可以省去购买和招聘等方面的成本,降低创新的投入成本。
与委托开发模式相比,合作开发模式更强调创新者和开发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在合作开发模式下,创新者和开发团队共同协作进行创新研发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合作开发模式在专利法保护下的优势如下。
首先,合作开发模式可以促进创新者和开发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在合作开发模式下,创新者和开发团队共同参与创新研发工作,共享资源和知识,共同投入创新活动中。
合作发明创造的认定及其专利权归属合作发明创造的认定及其专利权归属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依靠创新性的发明来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
然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单位的合作,才能达成比较完美的发明创造。
这时候,就需要对合作发明创造的认定及其专利权归属进行规范。
一、合作发明创造的认定合作发明创造认定是指确定发明的创造方法、发明实施时参与创造的人和单位等相关事项。
发明的认定是依据发明法第二十五条中的规定,发明的创造可以是单独的,也可以是合作的。
合作创造需要确定以下几点:1.合作主体的认定:合作发明创造时,相关的主体可以包括人和单位。
人包括合作者和发明人;单位包括创新单位和协作单位。
2.合作形式的认定:合作发明创造时,相关的合作形式可以是包容性创作、独立贡献、分工协作、有机合作等形式。
3.合作贡献的认定:合作者的贡献包括实验、分析、设计、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
对于每个合作者,应当根据其贡献的大小予以相应的报酬。
二、专利权归属在合作发明创造后,对于专利权的归属问题也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合作发明创造的专利权由各个合作者与发明人共同享有。
但是,各个主体的贡献较大或者非中立的第三方也可以在聚集“主体贡献”和“发明贡献”的权重考虑分配。
在确定专利权归属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明人与合作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发明人是整个合作发明创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因此一般来说,发明人是专利权的主要拥有者。
但是,在合作中,其他合作者有可能对发明的创造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贡献进行合理分配。
2.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权利关系:单位和个人是在发明创造过程中同等重要的,一般来说,单位对于发明的创造具有更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应该也相应地拥有专利权的一部分。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主体的贡献进行科学分配。
3.合作关系的规范:由于合作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可能在专利权分配过程中产生争议或者纠纷。
专利技术的创新合作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增多,特别是在专利技术领域。
专利技术的创新合作具有高效、互利的特点,为各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本文将探讨专利技术的创新合作以及其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专利技术合作的定义和形式专利技术合作是指不同企业或机构之间,在特定的领域和目标下,通过共享、交换或共同开发专利技术,达到共同创新和利益最大化的合作形式。
专利技术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跨领域合作、联合研发、专利交叉许可等。
2. 专利技术合作的优势和意义专利技术合作具有以下优势和意义:(1)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各方可以共享彼此的研发资源和技术专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2)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专利技术合作可以减少重复投入,分担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
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合作可以降低技术研发的成本和风险。
(3)促进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专利技术合作有助于技术转移和商业化。
通过联合研发或交叉许可,技术可以更快地应用于市场,实现商业化转化。
(4)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专利技术合作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通过合作共享的技术创新,能够加快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增长。
3. 专利技术合作的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专利技术合作的案例分析:(1)A公司与B公司的跨领域合作:A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B公司是一家材料科学研究机构。
双方通过合作共享技术专长,共同开发一种新型医疗器械。
该合作不仅拓宽了A公司的产品线,也促进了B公司的技术转化。
(2)C公司与D公司的联合研发:C公司是一家汽车制造商,D公司是一家电池技术企业。
双方合作开展电动汽车电池的研发,共同解决电池寿命和充电速度等技术难题。
通过联合研发,C公司成功推出了一款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
4. 专利技术合作的挑战和对策专利技术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模式选择等。
如何利用专利技术进行合作研发概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专利技术的合作研发成为了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合作研发,企业可以共享专利技术,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专利技术进行合作研发,并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专利技术的价值专利技术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通过合作研发,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专利技术的价值,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技术效益。
同时,合作研发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寻找合作伙伴在进行专利技术的合作研发之前,企业首先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应具备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能够为合作研发提供支持和保障。
此外,合作伙伴之间应具备相互信任和合作意愿,共同制定合作研发的目标和规划。
三、建立合作框架合作研发需要建立明确的合作框架,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首先,双方应明确合作研发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技术交流和共享的方式。
其次,双方应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研发过程中的分工和合作方式。
最后,双方应明确合作研发结果的归属和利益分配,确保合作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知识产权合作研发中,保护知识产权是至关重要的。
合作伙伴应签署保密协议,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措施。
此外,合作伙伴还应加强对专利技术的保护,防止知识产权的侵权和泄露。
只有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确保合作研发的顺利进行和长期发展。
五、共享研发成果合作研发的最终目标是共享研发成果,实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合作伙伴应共同制定商业化计划,明确研发成果的推广和落地方式。
同时,合作伙伴还应共同承担商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共享商业化成功的果实。
六、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与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企业合作研发新型电池技术。
双方在技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了合作框架,并签署了保密协议。
经过一年的合作研发,双方成功研发出了新型电池技术,并共同商业化推广。
专利技术的技术合作与共享模式创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专利技术的拥有成为一项重要的竞争优势。
因此,专利技术的技术合作与共享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从专利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合作与共享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创新模式方面论述。
一、专利技术的重要性专利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专利技术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通过专利技术的保护,企业可以制造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优先选择。
其次,专利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可以从授权、技术转让和专利授权等方面获取收益,这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源投入和资金支持。
最后,专利技术还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一家拥有大量专利技术的企业会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心,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
二、技术合作与共享的优势和挑战技术合作与共享作为一种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的方式,在专利技术领域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技术合作与共享可以加速技术转移与创新。
通过与他人合作,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并应用新技术,从而降低技术壁垒和开发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技术合作与共享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互信。
企业之间合作共享专利技术可以促进经验和资源的交流,增加了解和共识,增进彼此的信任与合作。
然而,技术合作与共享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技术合作可能存在知识产权纷争和道德风险问题,需要定制合适的合同来解决。
另一方面,技术合作也需要处理合作伙伴的利益平衡与价值共创问题,需要处理合作方面的风险和合法性问题。
三、创新模式方面的论述技术合作与共享是众多企业采用的一种技术创新方式。
在技术合作与共享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成为了企业和学者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种创新模式是“协同创新模式”。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技术合作模式,利用开放式的创新平台,集成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资源和能力,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协同与创新。
在该模式下,技术合作将扩展到产业链内的各个环节,整个产业将形成一种更加完整的合作链,共享专利和技术信息,共同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企业和个人通过合作与共享专利技术,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定义、优势以及涉及方面,并分析其如何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一、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的定义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是指拥有专利权的企业或个人与其他相关方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过程。
通过合作与共享,各方可以共同使用专利技术,并在相互合作中互惠互利。
合作与共享的方式可以是商业合作、研发合作、技术交流等。
二、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优势1. 促进技术创新:通过合作与共享,不同企业或个人可以将各自的创新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推动技术创新的产生。
这种合作有助于减少重复的研发工作,提高创新效率。
2. 降低成本:合作与共享使得各方可以共同使用专利技术,避免重复投入研发费用。
通过合作,可以将创新成果分享给其他合作伙伴,分摊研发成本,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
3. 扩大市场份额: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可以帮助企业进军新的市场,并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与其他合作伙伴合作,可以共同开拓新市场、推广自己的专利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加强跨国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合作与共享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
国际合作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并加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三、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的涉及方面1. 技术交流与转移:专利技术合作与共享中最主要的方面是技术交流与转移。
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技术交流,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分享给其他合作伙伴,也可以从其他合作伙伴处获取专利技术。
2. 知识产权保护:在合作与共享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各方需要签署合适的合同和协议,明确双方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权益和责任,确保合作与共享的公平和合法。
3. 法律合规性:专利技术的合作与共享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各方应该了解和遵守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法律,确保合作与共享的合规性。
专利申请合作研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间开展科技合作成为了更为广泛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利申请合作研发也因其优点而逐渐成为了企业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专利申请合作研发的优势、合作模式及技巧。
一、专利申请合作研发的优势1.共同研发,协同创新跨国企业之间开展专利申请合作研发,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协同创新。
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和资源,合作可以促进双方在技术、流程、产品等方面达到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推进技术的进步。
2.减少研发成本跨国企业之间在研发过程中通常存在重复投入的情况,专利申请合作研发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节省研发成本。
此外,合作可以共同承担风险,降低单方面研发所面临的风险。
3.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专利申请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
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相互检验和监督,提高专利申请的质量,好的专利申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同时也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和影响力。
二、专利申请合作研发的合作模式1.共同研发合作在共同研发合作中,跨国企业可以共同研发,共同持有专利申请及其所产生的产权。
2.委托代理合作在委托代理合作中,跨国企业可以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由其中一方来代理另一方的专利申请工作。
3.专利转让合作在专利转让合作中,跨国企业将自己所持有的专利进行转让,转让方可以获得专利价值以及专利营收所带来的利润。
三、专利申请合作研发的技巧1.合法合规在专利申请合作研发中,合法合规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合法合规可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2.合理定价跨国企业在专利申请合作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价。
定价过低可能导致企业盈利不足,定价过高可能导致合作难以进行。
3.协商合作跨国企业在开展专利申请合作研发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协商。
协商可以让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
总之,专利申请合作研发是跨国企业之间开展科技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
它可以通过共同创新、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专利质量等方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
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栾春娟1,2,李维卓1(1.大连理工大学 法律系,辽宁 大连 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摘要:测度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对推动重大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
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运用发明者共现分析方法,对三个频段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测度结果显示,重大发明创造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
定量分析的结果,对专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大发明创造;专利合作率;专利合作强度;发明者;共现分析中图分类号:G305;G306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2.0040 引言与中型发明创造和微型发明创造相比,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不同层次发明创造专利合作的特征与规律,为取得突破性的重大发明创造提供决策支持。
专利合作包括发明者之间的合作、公司之间或公司与大学等之间的合作,本研究中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的分析,是基于发明者层面进行的。
国内外已有的专利合作研究成果,多是探讨公司之间或公司与大学之间的专利合作问题。
比如,基于网络分析的公司之间专利合作研究[1-3]、特定行业的公司专利合作研究[4-6]等。
基于发明者层面的专利合作研究,主要探讨了发明者合作网络中心性对科研绩效的影响[7]、发明者合作网络演变及其对技术发明生产率的影响[8]、特定省份发明者合作问题[9]、地理距离对发明者合作的影响[10]、劳动力流动与专利技术合作对知识扩散的影响[11]等。
我们尚未发现关于重大发明创造发明者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的相关研究成果。
权威的专利计量学家Francis Narin提出,一个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专利被引证频次的高低才是最重要的[12]。
如果一项专利被后来的许多专利所引证,则表明该专利涉及的发明创造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发明创造[13-15]。
拥有高被引频次的专利常常被认为是代表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技术[16, 17]。
本研究中,将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
通过与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相比较,探测高被引专利,即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
1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1.1 数据来源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2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TQ030)作者简介:栾春娟(1969-),女,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测度与知识产权。
E-mail:CLuan@第37卷 第2期 科学与管理 2017年4月Vol.37 No.2 SCIENCE AND MANAGEMENT Apr. 201729第2期本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检索的技术领域范围是全部德温特分类代码(Derwent Class Code,DC)所代表的20个技术大类,如表1所示。
由于专利的引用需要一定的周期,并且由于DII检索最高限额10万条数据的限制,我们经过反复测试后,选取了2005年作为检索的时间范围。
数据检索和下载日期为2015年3月17日。
我们设定的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专利数据的检索条件如下:高被引专利的被引频次在25次以上;中被引的专利被引频次为9-10次;零被引的专利被引频次为0次。
原本设想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个频段各选取5000条甚至更多的数据作为样本,但测试后发现不具有可能性,绝大多数DC领域按被引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到5000条时,往往被引频次就只有6-7次、甚至0次了。
最后经过反复测试,确定了三个被引频段分别下载500条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才能保证过半数的DC技术领域符合设定的条件。
有几个DC大类的专利数据超过10万条,为了数据准确,遇此情况,则选择了该大类之下的某几个子类,例如Q大类超过了10万条,于是选择了Q1* OR Q2* OR Q3*这几个子类共计82627条。
样本数据选取的具体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数据选取的具体信息专利总数第500个高被引的被引频次最高被引频次是否选中(A - M)A8268530158√B5235630191√C82646220×D6128526220√E2840216135×F13548855×G2149013157×H1184716128×J1938112581×K2830353×L5694034157√M17747769×(P - Q)P5896645206√Q>10万18 (Q1-Q3)86×(S - X)S9683839191√T3353530167√U5093835184√V8162330184√W5694941226√X>10万29 (X11-X26)146√符合样本数据设定条件的DC技术大类,在表1中用符号“√”表示被选中;不符合的用符号“×”表示没有被选中。
首先考察的是高被引专利样本数据是否符合设定的条件,即前500个高被引的频次是否都高于25次。
若不符合这个条件,就直接被排除,尽管被排除的大类的中被引和零被引可能符合设定的条件。
表1显示,全部德温特分类代码DC大类中,共有11个大类符合高被引专利数据样本设定的条件,分别是A、B、D、L、P、S、T、U、V、W、X大类。
1.2 指标选取与研究假设我们选取发明者专利合作率与发明者专利合作强度两项指标来进行分析。
提出的研究假设是:高被引部分这两项指标值>中被引部分>零被引部分。
1.3 研究方法借助大型文献处理软件Bibexcel[18],运用发明者共现分析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统计,而后对高栾春娟,等: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302017年被引、中被引和零被引三部分的发明者专利合作率和合作强度等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相应结论。
2 分析结果2.1 专利合作率的测度与比较我们将表1里选中的11个DC技术大类的高被引、中被引和零被引三个部分的专利数据分别合并到一起,而后运用BibExcel软件,分析得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发明者的专利数据,依据合作率的概念,即存在着发明者合作关系的专利数据占全部样本专利数据的比率,计算得到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个部分的发明者专利合作率,并绘制了图1。
图1显示,高被引/中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远远高于零被引部分。
其中高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最高,达到84.98%,即接近85%的发明创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明者合作完成的,只有约15%的专利是由一个发明者独自完成的。
而零被引部分只有30.73%的发明创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发明者合作完成的,其余近70%的发明创造是由一个发明者独自完成的。
中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也比较高,接近80%。
这个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与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比较,高被引专利的合作率更高,即与中型发明创造和微型发明创造相比较,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率更高。
2.2 专利合作强度的测度与比较同样运用BibExcel软件,分析得到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个部分涉及到的全部发明者数量后,依据发明者专利合作强度的概念,即平均每项专利的发明者数量,计算得到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个部分的发明者专利合作强度,并绘制了图2。
图1 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部分专利合作率的比较图2 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部分专利合作强度的比较科学与管理31第2期图2显示,高被引-中被引-零被引三部分专利合作强度的分布层次分明。
其中高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强度最高,为5.10,即平均每项专利是由5个以上的发明者合作完成的。
而零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强度仅为1.85,即平均每项专利是由不足两位发明者合作完成的。
中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强度也比较高,接近4。
这个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与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比较,高被引专利的合作强度更高,即与中型发明创造和微型发明创造相比较,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强度更高。
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的比较,是从另一个侧面对专利合作强度进行的分析。
分析比较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显示,高被引/中被引部分的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远远高于零被引部分。
其中高被引部分的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为72;而零被引部分的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仅为22;中被引部分的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也比较高,为62。
这个结果,同样验证了研究假设——与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比较,高被引专利的合作强度更高,即与中型发明创造和微型发明创造相比较,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强度更高。
图3 单项专利最高发明者数量的比较3 结论与讨论3.1 主要结论本文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
选取发明者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两项指标,通过与中被引和零被引专利相比较,探测高被引专利,即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的特征。
测度结果显示,高被引与中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都远远高于零被引部分;高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是最高的;零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是最低的;中被引部分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比较高。
3.2 讨论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借助大型文献处理软件,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兴专利计量方法,选取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两项指标,提出并测度了重大发明创造是否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和合作强度特征。
测度结果揭示了重大发明创造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
定量分析的结果,一方面,对于我们定量认识重大发明创造专利合作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意义;另一方面,对于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技术研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的研究主题属于科学合作范畴。
虽然国内外学者关于科学合作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其中也不乏专利合作的研究成果,但对于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却几乎没有。
因此,本研究的选题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开拓性。
研究结论,对推动重大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
栾春娟,等: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研究322017年参考文献:[1] 温芳芳.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利合作模式研究[J]. 情报杂志. 2013, (7): 119-123.[2] 刘凤朝, 马荣康, 姜楠. 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1, (7): 178-192.[3] Eslami H, Ebadi A, Schiffauerova A. Effect of collaborationnetwork structure on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 in Canada[J].Scientometrics. 2013, 97(1): 99-119.[4] 余致力. 基于计量学的我国中药制药专利合作研究[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11): 44-47.[5] 陈燕, 毛昊. 生物医药行业专利合作研发现状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 2008(2): 27-29.[6] Islam N, Ozcan S. Nano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merging Actors and Collaborative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3, 60(4): 687-703.[7] 栾春娟, 刘则渊, 侯海燕. 发明者合作网络中心性对科研绩效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08(5): 938-941.[8] 栾春娟, 王续琨, 侯海燕. 发明者合作网络的演变及其对技术发明生产率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3): 28-30.[9] 张华宝, 胡俊荣. 广东省发明专利合作情况的计量学研究——基于发明人[J]. 现代情报. 2010(8):129-130+134.[10]Lei XP, Zhao ZY, Zhang X et al.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patterns in solar cell industry based on patent inventors and assignees analysis[J]. Scientometrics. 2013, 96(2): 427-441.[11]Miguelez E, Moreno R. Do Labour Mobility and TechnologicalCollaborations Foster Geographical Knowledge Diffusion? The Case of European Regions[J]. Growth and Change. 2013, 44(2): 321-354.[12]Narin F. Patents as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research output[J]. Scientometrics,1995. 34(3):489-496. [13]栾春娟. 专利文献计量分析与专利发展模式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2008.[14]Meyer M, Debackere K, Glanzel W. Can applied science be 'goodscienc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ent citations and citation impact in nanoscience[J]. Scientometrics. 2010, 85(02): 527-539.[15]Archambault E, Lariviere V.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patentingby companies: a study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Canadian firms over 25 years[J].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11, 38(4): 269-278.[16]Nicholas T.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Invention in US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1880-1930[J].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2010, 70(1): 57-82.[17]Silverberg G, Verspagen B.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innovationsrevisited: An application of extreme value statistics to citation and value measures of patent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7, 139(2): 318-339.[18]Persson, O. BibExcel [EB/OL]. http://www8.umu.se/inforsk/Bibexcel/. 2013-11-16.(编辑:张萌)Patent Collabo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ificant InventionsLUAN Chunjuan1,2 ,LI Weizhuo1(w Depart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Liaoning, China;2.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 124221, Liaoning, China)Abstract: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ificant inventions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significant innovative activities. Choosing the given patent dataset in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employing inventor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considering highly-cited patents, middle-cited patents and zero-cited patents as different level inventions, we explore the issue whether significant invent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collabo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inventions are more collaborated. The quantitative analytical results have much significance i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Keywords: Significant inventions; Patent collaboration ratio; Patent collaboration strength; Inventor; Co-occurrence analysis科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