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733.00 KB
- 文档页数:66
第一章概论本章内容1.微型计算机的应用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3.微型计算机的组成4.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学习目的1.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结构2.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把握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1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的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以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制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一、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Intel 8086,8088Intel 80386,80486PIII三、微型计算机的分类按处理器同时处理数据的位数或字长分:8位机 16位机 32位机 64位机按其结构分:PC机、单片微型机、单板微形机1.2 微型计算机组成现代计算机结构仍然是在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逻辑结构和存储程序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构成,它们之间由系统总线连接。
1. 微处理器整个微机的核心是微处理器(up, MPU),也称CPU。
它包含算术逻辑部件ALU、寄存器组及控制部件。
ALU :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寄存器:存放操作数、中间结果、地址、标志等信息控制部件:整个机器控制中心,包括程序计数器IP、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控制信息产生电路。
外部设备微机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和辅存主存(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正待处理数据。
(CPU内部cache,主板上的内存, 造价高,速度快,存储容量小)辅存(外存):存放暂不运行的程序和输入处理的数据,(主机箱内或主机箱外,造价低,容量大,可长期保存,但速度慢)3. 输入设备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4. 输出设备微型计算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CRT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注意:由于各种外设的工作速度、驱动方式差别很大,无法与CPU直接匹配,所以不可能把它们简单地连到系统总线,需要有一个接口电路充当它们和CPU间的桥梁,通过该电路完成信号的变换、数据的缓冲、与CPU联络等工作。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一节1.1 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可以接受输入信息、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和产生输出的装置。
由于计算机在计算、数据和信息管理等方面比人类做得更快、更精确,使得它已经迅速地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5千~4万(次/秒)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几十万~百万(次/秒)第三代(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百万~几百万(次/秒)第四代(1972~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几亿(次/秒)1.1.2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冯.诺依曼的通用计算机方案:计算机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用二进制表示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将程序和数据放在存储器中,并让计算机自动地执行程序。
第二节 1.2.1数制与数制间的转换数制是以表示数值所用的数字符号的个数来命名的,并按一定进位规则进行计数的方法。
1.常用数制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十进制表示数值,计算机是一台电子设备,因此它并不会将它操作的数据写出来,它使用电脉冲信号来表示数据。
在数字计算机中,每个数字和字符都是由一系列的电脉冲信号表示的。
数字计算机使用0 和1 的二进制编码来表示数字、字母和符号。
为书写方便常采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
二进制:由0,1组成,用B表示;八进制:由0,1,2,3,4,5,6,7 组成,用O表示。
ϖ十进制:0,1,2,3,4,5,6,7,8,9,用D表示ϖ十六进制:0,1,2,3,4,5,6,7,8,9,A,B,C,D,E,F ,用H表示ϖ(1) 十进制(Decimal):十进制的基数为“10”,有十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各位权是以10为底的幂,进(借)位规则为:逢十进一,借一为十。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
1.解释题
(1)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
(2)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
(3)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指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盘机和磁带机等)及其它专用电路、电源、面板、机架以及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单片机
又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计算机”。
这是一种把构成一个微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之中的计算机,这些功能部件包括μp、RAM、ROM(有的单片机中不含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等,甚至还有将A/D转换器和D/A转换器集成在内的单片机。
(5)单板机
将μp、RAM、ROM以及一些I/O接口电路,加上相应的外设(键盘、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以及监控程序固件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所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2.请简述微机系统中三种总路线的区别及联系。
(1)片总线:又称元件级总线;
(2)内总线(I-BUS):又称“系统总线”,“微机总线”或“板级总线”;
(3)外总线(E-BUS):又称“通信总线”。
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1。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论1.1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部件的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以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制造出的计算机系统。
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①微型计算机诞生:在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40千瓦,用了188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仅能做5000次加法.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分代第一代年份字长芯片的集成度软件典型的芯片1971~19724/8位12000个管/片以上机器语言、简单汇编语言Intel 4004Intel 8008第二代1973~19778位汇编程序高级语言、(FORTRAN PL/M 等BASIC 操作系统第三代1978~198316位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操作系统第四代PentiumPII PIII PIV1981~199232位第五代199332位9000个管/片以上29000个管/片以上15~50万个管/片以上Intel 8080,8085MC 6800Z-80Intel 8086,8088MC 68000Z-8000Intel 80386,80486MC 68020操作系统高级语言软件硬化操作系统高级语言软件硬化高达330万个管/片②微处理器的发展第六代1995~2001Pentium58664位550万个管/片操作系统高级语言软件硬化二、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1.微型计算机特点微型计算机除具有一般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快速、精确和通用等许多优点外,还具有独自的特点:(1)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2) 可靠性高、对使用环境要求低(3) 结构简单、设计灵活、适应性强(4) 性能价格比高2.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网络通信计算机辅助技术三、微型计算机的分类1. 按处理器同时处理数据的位数或字长分:4位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2. 按结构类型分:单片微型机、单板微型机微型计算机3. 按用途分:(1)个人计算机(PC机)(2)工作站/服务器(3)网络计算机(简称NC)4. 按体积大小分:(1)台式机(又称桌上型)(2)便携式(又称可移动微机、笔记本型、膝上型、口袋型、掌上型和钢笔型)四、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 运算速度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