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八年级地理教案】5.2重要的地理界线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和两侧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创情境导入新课:从南北方人的饮食谈起,刚刚这餐你主要吃的是什么?二、复习激兴趣我们曾学过的《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秦岭与淮河到底在?你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三、探究见真知1、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展示秦岭与淮河的位置图片,让学生通过找、画、说、想,熟悉秦岭——淮河的位置。
〔展示〕秦岭——淮河一线图,在图中显示。
(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①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并在课本P7的中描出这条线。
②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均为东西向。
)③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a) 先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各省名称。
b) 实战演习: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分别位于秦岭---淮河线南北哪面。
④历史上人们将淮河称为〝害河〞。
什么是“夺淮入海〞?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展示阅读材料。
〕黄河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的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
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该由利津入海。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包括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30°N纬线。
这些地理分界线在我国地理环境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分界线的意义和位置,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地图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地理分界线的重要性以及具体位置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掌握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30°N纬线的位置和意义。
2.培养学生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和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地理分界线在实际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和意义。
2.使用图像资料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分界线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和图像资料,包括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30°N纬线的地图。
2.准备实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3.准备教学PPT,以便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在哪里?”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展示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30°N纬线的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地理分界线的位置。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准确标注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分界线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及其特点。
2. 探讨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进行地图绘制和分析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及其特点。
2. 难点:理解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及特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分界线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分界线的观点,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赤道、北极圈、热带、温带、寒带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
4. 地图绘制:让学生应用地图工具,标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并进行比较分析。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思考地理分界线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教学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的地图绘制、分析比较和案例分析等作业表现。
3. 考试评测: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考核学生对地理分界线的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资源: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地图工具等。
3. 教材:地理教科书、参考书等。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秦岭-淮河一线和贺兰山这两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够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和贺兰山这两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位置和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运用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分析分界线两边的地理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区域的划分,让学生了解重要分界线两侧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2、贺兰山东西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3、四季的形成。
1、这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学生谈论各自的想法,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板书:第二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讲授新课】师: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不同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什么?区域界线的含义又是什么呢?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国有许多重要的区域界线,如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等等。
接下来,我们探讨秦岭淮河一线。
结合课本,指出秦岭-淮河分界线的位置,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经过了哪些省份?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第五章第2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贺兰山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通过读图了解贺兰山的地理意义及对宁夏平原形成塞上江南的作用3、了解中国其他地理分界线学习过程和方法一、自主学习教材,圈点勾画:我国有许多重要的区域界线,如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等。
秦岭-淮河: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地区干湿状况、自然植被明显不同。
秦岭-淮河北侧1月平均气温可达0°C以下,属于暖温带;年降水量普遍在800毫米以下,属于半湿润区;自然植被冬季落叶明显,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秦岭-淮河南侧1月平均气温可达0°C以上,属于亚热带;年降水量普遍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插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明显不同。
秦岭-淮河以北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以旱田耕作为主,小麦这种植面积较大;秦岭-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以水田耕作为主,水稻种植面积较大。
插图:中国小麦、水稻、甜菜、甘蔗分布图贺兰山: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对于宁夏平原发展成为“塞上江南”起着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山势的阻挡,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暖湿的东南季风西进,有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
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较大。
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主要是牧区。
二、看图识图,动脑动手:阅读八上P26-28图★★1、理解识记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0°C等温线②800mm等降水量线③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④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教案重要的地理界线(复习课)郭河二中秦仁玉一、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理解地理界线的意义;2、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家乡的地理环境;3、培养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好地理知识,为将来建设家乡服务。
二、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理解地理界线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㈠读图识图,导入新课师:以前,我们学习过中国的地形与河流,请大家看图指出图中山脉与河流的名称。
生(略)师:我国的山脉与河流可以组成重要的地理界线,你能说出几条吗?学生回答后,板书。
⑴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⑵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⑶秦岭—淮河。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的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板书课题:重要的地理界线㈡理解分析,探究意义1、师:提问,请你说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一线的地理意义。
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等降水量线师: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不同点板书:季风区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季风气候大多数河流属于外流河屋顶倾斜度大温带大陆气候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大降水少河流较少属于内流河平顶高原高山气候练一练:⑴下列城市属于非季风区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B、北京C、仙桃D、海口⑵仙桃市的气候类型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气候D、高原高山气候⑶汉江属于()A、外流河B、内流河C、外流湖D、内流湖⑷“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⑸仙桃市的民居景观是()A BC D师:季风区与外流区有何联系?非季风区与内内流区有何联系?小结:季风区大多属于外流区,非季风区大多属于内流区,仙桃市的河流(如汉江)在季风区,属于外流区师:4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于季风区和外流区。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世界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能够识别并名词解释;2.了解不同地理分界线的地理背景,并简要阐述分界线的影响;3.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4.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理分界线的概念地理分界线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界限。
该分界线可能是一条地理线条,也可能是一个地理现象。
地理分界线是划分不同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标志。
2. 世界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地理学领域,有一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以下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赤道地球的赤道是维度为0°的虚拟线条,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横跨地球中央,但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略带曲线的环形。
(2)热带和温带、北极圈和南极圈地球的气候主要由太阳辐射量和地球自转制约。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使得从赤道向两极方向辐射角度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和寒带。
北极圈和南极圈则是标志着地球两极的区分。
(3)洲际分界线洲际分界线是指不同洲域之间的分界线。
这一分界线并非简单的地理线条,而是一种包含了众多地理现象和历史文化因素的较为复杂的分界线。
(4)国家边界国家边界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分界线。
这一分界线同样地不仅仅是一条地理线条,还包括了法律、行政、历史、文化等因素。
3. 地理分界线的影响地理分界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生活中,地理分界线会影响到人们的海拔、气候、人口数量、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赤道与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热带和温带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
4. 地理分界线的意义地理分界线是千百年来人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过程中,根据其特殊性质和价值所形成的标志。
它既是一个物理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
地理分界线不仅标志着不同地域的分界,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
例如,各种地理分界线之间的交汇处往往成为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
第二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能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2.通过比较、总结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培养和提升从专题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归纳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培养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和提升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树立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文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讲述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外交部长晏子到楚国访问。
楚国国王在楚国大酒店宴请晏子。
他们在吃饭时,楚国公安部长速向楚王汇报,说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罪犯全是齐国人。
楚王想借此侮辱一下齐国人,说齐国人素质低。
晏子反驳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我们齐国人在齐国都是遵纪守法的,到楚国就成了罪犯,这说明你们楚国的社会环境不好啊。
”看来晏子这位外交家还是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他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但是,同学们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原因吗?学生:…………总结过渡:原因是淮河两岸的自然环境不同。
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相信大家就会知道原因。
一、秦岭与淮河。
教师:首先请大家看课本P7页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到淮河在哪里,看看它的走向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 教师:在淮河西边有一条山脉,它是秦岭。
请大家用铅笔把秦岭淮河这条线在地图上画一下,仔细看图,说一说这条线经过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学生:(回答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教师:对,秦岭淮河自西向东经过了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五个省。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了解一下秦岭和淮河的一些具体情况。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兴趣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橘子生长在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的想法,教师最后进行学生活动:谈论各自总结。
2、多媒体展示:简单介绍秦岭、淮河、知识检测———引出本课内容 3【过渡】南北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就是本节学习研究的内容。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在图上找出以下问题:1)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一线通过的主要省2()找出“秦岭—淮河”级行政单位。
【提问】判断下列城市属于南方地区还是北区?方地、哈尔滨、昆明、济南、郑州北京、广州、武汉、上海2、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多媒体展示: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自己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分界线,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这些分界线有哪些异秦岭、在图上找出: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同点?并说明其淮河一线;看一看它大致与哪一条等温线重合?地理意义②多媒体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在图上找出秦岭—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淮河线大致与哪一条等降水量线重合?③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地图,要求同学说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状况有何不同?【结论】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地区干湿状况、自然植被明显不同。
以北月平均气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观察图片,让同学们找出贺兰山的位置,贺兰山大致与哪一条等降水量线重合?②多媒体展示:贺兰山示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类比学习贺兰山的走向、省区位置、地理意义……?2观察图片,让同学们说出)贺兰山是我国哪些重要的自然地理分(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帮助学生理清思、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归纳小结 1路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1 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温带水果与亚热带水果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3、的依据: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依据一:秦岭- 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概况;(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3)了解贺兰山的位置和地理意义;(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开展各种形式活动,如:讨论、填表等,使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的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提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中通过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学习、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牵引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因为潮河学校一直都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利用多媒体能力逐渐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技能,读图、识图、填图的能力不断加强,通过课文中“阅读材料”“活动内容”“表格填写”“问题回答”要提出质疑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对学生活动做具体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师多使用谈话法,开展“谈”“议”“讲”“练”“填”相结合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动态资源对教材进行整合包装,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探究,类比思想都能丰富大家学习地理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教师出示图片导语:新春佳节之际来自哈尔滨和海南的小伙伴打电话新春问候引入,这个情景说明了什么呢?让学生意识到各个地区在过年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在古时候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二、讲授新课:活动1:贺兰山地理意义同学们!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大,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除了秦岭—淮河以外,贺兰山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