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成型成本估算
- 格式:docx
- 大小:57.18 KB
- 文档页数:11
管材挤出成本计算公式1.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是管材挤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塑料颗粒或粉末。
计算原材料成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胶粒价格:通常根据购买的胶粒价格来计算,可以按照每公斤或每吨来计算。
-胶粒用量:挤出管材的不同规格和要求会对胶粒用量产生影响。
-损耗率:在挤出管材的制程过程中,由于挤出机和其它设备的运转,会带来一定的原材料损耗。
损耗率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数据来计算,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原材料成本=胶粒价格×胶粒用量/(1-损耗率)2.能源成本:能源成本是管材挤出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成本。
挤出过程中需要消耗电力、蒸汽以及冷却水等能源。
计算能源成本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电费:根据挤出机的功率和电费单价来计算。
-蒸汽费用:如果需要使用蒸汽作为能源,需要根据使用的蒸汽量、蒸汽价格和单位能耗来计算。
-冷却水费用:根据冷却水的消耗量和冷却水价格来计算。
能源成本=电费+蒸汽费用+冷却水费用3.设备成本:设备成本是指挤出机的投资成本以及设备维护与维修等费用。
设备成本通常是根据设备的折旧费用、维护费用和故障修复费用来计算。
计算设备成本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折旧费用:根据挤出机的购买价格、折旧期限和折旧方法(如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等)来计算。
-维护费用:根据设备的维护需求以及维护成本来计算。
-故障修复费用:根据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和维修成本来计算。
设备成本=折旧费用+维护费用+故障修复费用4.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是指挤出过程中所需的人工费用,包括操作工、技术工和管理人员等。
-人工工资:根据每个岗位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时间来计算。
-劳动力利用率:即挤出机的运行时间占据的劳动力时间的百分比。
-劳动力效率:即挤出机每小时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
劳动力成本=人工工资×劳动力利用率/劳动力效率总的挤出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成本+劳动力成本注意:以上只是根据一些常见因素和变量给出的挤出成本计算公式,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变量,具体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确定。
第5章生产成本估算5.1 固定成本计算5.1.1 设备投资成本(1) 生产设备(见表5-1)表5-1 生产设备明细表(2)其他设备投资(见表5-2)表5-2其他设备投资表设备投资=生产设备投资+其他设备投资=246+28=274万元设备的安装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和机器运转所需要铺设的管道等建设费用,设为整个设备投资的5%,那么可得设备总的投资为:设备的总投为274×(1+5%)=287.7万元(3)其他固定资产投资(见表5-3)表5-3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其他设备的总投资=140.26+3.05=143.31万元5.1.2 车间定员及人员工资生产车间操作工人采用三班二运转制,将车间人员分为三个班,其中每个班都是工作12h,体息24h,总的工作时间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机械总是连续运转。
(1)车间生产的管理人员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一般有车间主管,车间技术人员和相应的统计核算人员等。
车间主管:车间主管一般负责车间生产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生产和质量,还要对工作进度和人员进行调整与分配,保证车间运转的正常与安全[19]。
车间技术员:一般负责工艺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或突发的故障,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修与排除,并对生产进行总结,以便能够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的效率。
统计核算员:主要进行车间的各项统计工作,对产品的合格率与废品率进行转却的记录,核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2)车间直接生产人员车间直接生产人员为工作在产线的工人。
(3)间接生产人员间接生产人员指的是辅助产线工人正常工作的人员,车间里一般有设备维修和检修人员,电路的检修人员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人员[20]。
设备检修人员:主要对设备进行正常的零件更换和对机器设备的整体检修,保养,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停车等情况的发生。
电路检修人员:主要负责车间电路的正常,保证供电线路的合理安全,避免电路故障和用电安全隐患。
质量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产品标准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提高产品的出厂合格率,提升产品的信誉。
杨建宏注塑厂来料加工完整的成本核算及报价分析表注塑汇国内专注注塑业咨询培训服务,致力于注塑业的降本增效注塑厂成本工费率计算方法,今天分享的是有关于注塑厂成本是怎么核算的这个内容,以注塑厂来料加工这个模式为底版来算一下,他这个成本和报价怎么来的? 我们看这图,是以冰箱的抽屉为例,用450吨的机器,那我们看一下它的加工费是怎么算的?那在加工费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工费率,我们看工费率的技术条件,这个设备450吨价值要有50万辅机,包括机械手、吸料机、烘干机等等的十万,注塑机的折旧年限八年,辅机的年限三年,主机的额定功率是75千瓦,辅机的额定功率是15千瓦,占地面积450吨机它的长宽大概就是9米乘以2米面积系数,面积系数有两个。
第一个系数:就是注塑机周围,它应该占多少?比如说应该放桌子,有人行通道等等等,这个我们第一个系数给它2,第二个系数:是注塑车间之外,那整个厂里还应该有多少的面积? 像仓库等等其他的这个系数我们给3,那这两个系数相乘就是6,接下来看额定的机器每月的工作天数,这个我们认为就是30天每天工作时间,那就是24小时,每台机的人数一个人,每个人的费用6000就是含社保,宿舍等等等等。
电费的单价有峰值,有股值,大概从3毛多到一块5毛多之间,这里我们取一个平均数大概是6毛5。
用电的功率系数,功率系数是额定功率是这么多,但实际用了多少? 这里面有个功率系数,这功率系数我们给0.3,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机器功率系数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个产品是厚壁的,那么它的厚壁的冷却时间比较久,同时这个机器又是伺服机,那它的功率系数就比较小,如果反过来它是薄壁的,薄壁的机器不管是电量泵,还是伺服泵一直在转,那它的功率系数就会比较大。
这里我们取个差不多的值0.3,穴数是1,周期45秒,良率96%,现在看这里的系数分两种:第一:小摊分,小摊分是指的车间内像间接人员,耗品,劳保用品等等等,这里我们给他1.2。
第二:大摊分,通常指的车间之外的像管理费用,营销费用,研发费用,我们也给他1.2。
注塑件成本核算注塑制品成本核算,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多算几次,就会找到规律。
根据规律可以得出加工费的故算值,具休运用起来就简单了注塑产品单价主要由: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管销成本+成品利润四个部份所构成。
1、原料成本: (成品重+水口重+耗损重)x塑料原料单价2、加工成本: (人工成本+机台成本+水电成本)x成形周期÷模穴数3、管销成本: 行政费用+运费+模具保养+房租+税金...4、成品利润:一、原料成本原料成本可以到很多网站上查到最新报价,机构人员最好要能定期了解原料价格的变化,这样在设计初始时就要决定好,同样是ABS,每个厂牌或是牌号,在物理性及适用性上都不同,或是所选用的原料牌号国内无人代理,或是没有可替代用料,这类状况都要事先排除.非原料本色之塑料成形品,需将原料价格加上0.3%的抽色加工费.原料成本中的耗损,大多以2%计算.主要为模温未达到前之塑料用料及成形不良品等.如为连续性生产(每次架模后,可连续生产15日以上),耗损可计算为0~1.2%.透明件或外观要求严格(如镜面处理或完全不可有污点),耗损最好是用3~3.5%计算.如果只知成品重量,需视模穴数及成品尺寸,将水口及耗损重量以成品重量之4~6%计算.另外,零件是否允许加水口料?添加比例是多少?7%还是25%?这个部份都要考虑进去.一般注塑厂在计价时,都会以纯料计算,但事实上,在零件没有特别的要求下,多数的注塑厂会添加10~15%左右的水口料.与其如此,不如就明定可添加比例是多少,以ABS来说,水口料如添加在7%以内时,MI值可以说几乎与纯料没什么差异.所以在非受力或外观零件(无喷漆等处理),水口料添加比例可以在20%左右.二、加工成本加工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此部份的计算基数大多要以经验做判断,塑料成本的高低,大多取决于此项成本. 人工成本+机台成本+水电成本这三项,可参考下列常用机台吨数费用:机台吨数费用(RMB/Hr)60~100吨 32~40120~160吨 42~53180~220吨 50~78250~280吨 80~105*由于每个注塑厂的生产条件、品质要求差异较大,此部份费用要视注塑厂能力,或要求调整.当只有零件尺寸时,要先能够推算模具的大约尺寸.如果零件投影尺寸在50mm以下,外侧也不走滑块(行位)时,模具的长宽约为零件尺寸+80mm(单边).例如一个上盖投影尺寸为40x50mm,模具的长度即计算为50+160=210mm,宽度计算为40+160=200mm.但事实上以这个尺寸的零件,我们会考虑到成形的经济效益,一般不会只开一穴(CAVE).至于要开2穴或2穴以上,就靠你自己考虑了,模穴数多了也不见得好.模具穴数多,在每pcs成形时间虽然缩短,但如果每次生产的数量不是很多,会造成成形厂上下模时间及试模耗损过大,分摊在每pcs的成形品成本就会偏高,如一模二穴,模具长度除了零件尺寸要乘以2,还要加上GATE(水口)的范围,一般GATE尺寸估算在40mm左右,所以长度为(50x2)+40+160=300.现在模具厂大多使用现成固定尺寸的模座,每家模座厂的模座尺寸都不一样.所以当模具预计尺寸接近机台容许尺寸(导柱内距及容模量)时,最好要先与模具及成形厂商沟通,否则以大吨数机台生产小模具,在机台成本上会过高.注塑机台的选用,主要是根据注射机的最大锁模力来选用的.每个机台都有可达到的注射压力值,机台的锁模力除以注射压力,就是这个机台可选用的塑件产品的最大投影面积.成品的投影面积超过这个范围的话,就要重新选用更大锁模力的机台.选择适当的机台生产,除了模具尺寸要能符合机台容许尺寸,还要考虑机台的射出量及最大注塑压力是否合适.•锁模力: 实际锁模力应不超过机台的最大锁模力的80%.锁模力是根据产品的投影面积和产品材料的型腔压力计算的,一般ABS型腔压力取295~305kg/c㎡,PP取195~205kg/c㎡.•射出量: 以体积计算,以(成品重+水口重)x模穴数÷塑料比重来计算.射出量以不超过机台的最大射出量的80%为上限.•最大注塑压力:以不超过机台的最大压力的80%,这样可保证成形尺寸稳定.加工成本计算中还有一项比较麻烦的就是成形周期(成形时间)的计算,成形周期会因为机台螺杆尺寸、料筒温度、模具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补料(保压)、冷却时间、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等因素而有相当大的差异,不是对注塑条件非常熟悉而且有经验的人,是无法正确估算的.简易的成形周期计算方式为射出量÷(机台射胶速率x0.8)x40~43.例如:以ABS成品重为110g,水口重7g,一模二穴,注塑机台为220t,机台射胶速率180,所以这个零件的成形周期为:(110+7)x2÷1.06÷(180X0.8X40=61.3s(注射时间约1.8s,保压时间约19.5s,冷却时间约40s).*当成形品厚度过厚,或是深度较深时,冷却时间会较长.如成形品成形后需过高温(如印刷、喷漆、电镀等),保压时间需增加.三、管销成本管销成本一般的估计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2%来计算,如为透明件或外观要求严格之对象,或是需外送加工等需增加额外之运费及特殊包装,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4%来计算.四、成品利润成品利润一般的估计以原料成本+加工成本的15~20%来计算,但有些注塑厂商会将利润并入机台吨数费用上,所以此部份的议价空间较大.以上是针对一般通用性的塑料零件,进行的计算方式。
挤出成型定义
挤出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通常适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加工制造过程。
在挤出成型过程中,原料经过加热融化,然后通过一个特定形状的模具,使之产生连续且具有相同截面形状的成型产品。
这种加工方式具有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制品,如管材、板材、型材等。
挤出成型的过程可以分为预处理、挤出成型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原料经过干燥、混合等处理,以保证挤出成型的质量稳定和良好。
接着是挤出成型阶段,原料在高温、高压下被挤出模具,形成连续的型材,这个阶段需要控制好的温度、压力和挤出速度等参数,以确保产品的准确尺寸和表面光洁。
最后是后处理阶段,挤出成型出来的产品可能需要冷却、切割、挤出料头等处理,以得到最终的产品。
在挤出成型过程中,模具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形状的模具会影响挤出产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需求精确设计模具。
同时,挤出机的性能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挤出机需要稳定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和挤出速度调节,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挤出成型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
随着材料科学和机械工艺的不断进步,挤出成型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稳定。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拓展了挤出成型的领域,如生物可降解塑料、复合材料等,使得挤出产品更加环保和功能多样化。
总的来说,挤出成型作为一种常见的加工工艺,在塑料工业和橡胶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挤出成型技术将会更加精密、智能化,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1。
挤出成型的优缺点挤出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工艺,通常用于生产管道、板材、型材等产品。
这种工艺通过加热塑料原料使其软化,然后通过挤出机将软化的塑料强制挤压通过模具进行成型。
挤出成型有着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优点:1.生产效率高:挤出成型生产效率较高,可以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产品设计自由度大:挤出成型可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模具设计,易于定制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
3.成本相对较低:挤出成型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且生产过程中原料利用率高,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
4.产品表面光滑:挤出成型产品表面光滑,无明显瑕疵,符合产品外观要求,适用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生产。
5.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挤出成型可以与自动化生产线相结合,实现高度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
缺点:1.能耗较高:挤出成型生产过程需要较高的能耗,包括加热原料、挤出机运转等,能耗成本较高。
2.产品厚度不易控制:挤出成型在控制产品厚度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产品容易出现厚薄不均匀的情况,需要加强控制。
3.废品率较高:挤出成型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容易产生废品,废品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强生产管理和技术控制。
4.对原料要求高:挤出成型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需要选用合适的塑料原料,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
5.生产周期较长:挤出成型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从加热原料到成型需要一定时间,不适合对生产周期要求较短的产品。
综上所述,挤出成型作为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生产厂家在选择加工工艺时需根据产品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充分发挥挤出成型工艺的优势,同时加强技术改进和管理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塑料制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估算塑料制品的整体生产流程是:原料选择——原料着色与配比——设计铸模——机器分解注塑——印花——组装检测成品——包装出厂1、原料选择原料选择:所有塑料都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
塑料制品的原料在国内市场主要有几种原料:聚丙烯(pp):低透明度、低光泽度、低刚性,但是有更强的抗冲击强度。
常见于塑料桶,塑料盆,文件夹,饮水管等等。
聚碳酸酯(PC):高透明度、高光泽度、非常脆、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等塑料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奶瓶、太空杯,汽车等。
另外还有:PE 主要用途产品有矿泉水瓶盖,PE保鲜模,奶瓶等等。
PVC 主要用途塑料袋,包装袋,排水管等等。
PS 主要用途打印机外壳,电器外壳等。
图1:pp原料塑料本身没有其他颜色——所有的原料都是米粒状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塑料颗粒了解塑料制品上的数字代表和特定熔点危害性非常重要。
细心的人都会在塑料制品上看到一个三角号里面有数字,这个数字代表了它用的原料,这也会告诉你这原料的特性,每种塑料由于特性用途不同,对人体危害也是不同的。
所有的塑料制品加热都会有危险性。
数字“1”对应--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并且会析出对人体有害物质。
“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
这类瓶子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数字“2”对应--HDPE高度密聚乙烯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
不要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数字“3”对应--PVC聚氯乙烯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
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
难清洗、易残留,不能循环使用。
注塑成本是如何计算的?
注塑成本组成
1、包装、运费:0.03元/模
2、加工费:(以机器开模数计算)
1工资0.08元(含管理人员工资)/模
2水电0.08元(车间、宿舍等辅助用电用水)/模
3房租0.02元
因此不含任何利润:0.21/模
3、材料费:
单套产品=[(产品净重A)g+(A×10%)g]×(料单价/公斤)÷1000
对客户报价=包装、运费+加工费+材料费+适当利润
(一台机1小时需9度电左右,一台机3个人计算,一台机24小时
平均开3000模,暂时按5台机计算)
注:每模表示模具开模数,因有的模具是一模出x套,
单套产品加工费=0.21÷x
如:一套电池产品,一两套模具,1出1,其加工成本(不含料本)
单套电池=(0.21元加工成本÷套数)+(0.03元包装、运送)+(料本)+利润
一套电池产品,两套模具,分别面、底各1出2,其加工成本(不含料本)
单套电池=(0.21元加工成本÷2)+(0.21元加工成本÷2)+(0.03元包装、运送×2)+(料本)+利润。
模具加工成本估算的例子
模具加工成本的估算因各种因素而异,但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您理解这个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注塑模具,包括一个动模和一个静模,以及相关的模架和冷却系统。
1. 材料成本:
动、静模钢材:每公斤50元,总重100公斤 = 5000元
模架钢材:每公斤40元,总重80公斤 = 3200元
冷却系统铜材:每公斤100元,总重20公斤 = 2000元
总材料成本:10200元
2. 加工成本:
动、静模粗加工(包括热处理):每小时200元,共需20小时 = 4000元
模架粗加工:每小时160元,共需15小时 = 2400元
冷却系统加工:每小时120元,共需10小时 = 1200元
总加工成本:7600元
3. 其他成本:
设计费:2000元
装配费:1500元
税和其他杂费:1500元
总其他成本:5000元
总成本估算:10200(材料)+ 7600(加工)+ 5000(其他)= 22800元
注意,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实际成本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模具设计、材料类型、加工工艺和地区差异有所不同。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成本估算,建议咨询专业的模具制造商或工程师。
固定成本计算设备投资成本(1) 生产设备(见表5-1)表5-1 生产设备明细表(2)其他设备投资(见表5-2)表5-2其他设备投资表设备投资=生产设备投资+其他设备投资=246+28=274万元设备的安装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和机器运转所需要铺设的管道等建设费用,设为整个设备投资的5%,那么可得设备总的投资为:设备的总投为274×(1+5%)=万元(3)其他固定资产投资(见表5-3)表5-3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其他设备的总投资=+=万元车间定员及人员工资生产车间操作工人采用三班二运转制,将车间人员分为三个班,其中每个班都是工作12h,体息24h,总的工作时间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机械总是连续运转。
(1)车间生产的管理人员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一般有车间主管,车间技术人员和相应的统计核算人员等。
车间主管:车间主管一般负责车间生产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生产和质量,还要对工作进度和人员进行调整与分配,保证车间运转的正常与安全[19]。
车间技术员:一般负责工艺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或突发的故障,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修与排除,并对生产进行总结,以便能够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的效率。
统计核算员:主要进行车间的各项统计工作,对产品的合格率与废品率进行转却的记录,核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2)车间直接生产人员车间直接生产人员为工作在产线的工人。
(3)间接生产人员间接生产人员指的是辅助产线工人正常工作的人员,车间里一般有设备维修和检修人员,电路的检修人员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人员[20]。
设备检修人员:主要对设备进行正常的零件更换和对机器设备的整体检修,保养,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停车等情况的发生。
电路检修人员:主要负责车间电路的正常,保证供电线路的合理安全,避免电路故障和用电安全隐患。
质量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产品标准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提高产品的出厂合格率,提升产品的信誉。
确定车间主人员(见表5-4):a.班制:确定为三班制。
第5章生产成本估算5.1 固定成本计算
5.1.1 设备投资成本
(1) 生产设备(见表5-1)
表5-1 生产设备明细表
(2)其他设备投资(见表5-2)
表5-2其他设备投资表
设备投资=生产设备投资+其他设备投资
=246+28=274万元
设备的安装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和机器运转所需要铺设的管道等建设费用,设为整个设备投资的5%,那么可得设备总的投资为:
设备的总投为274×(1+5%)=287.7万元
(3)其他固定资产投资(见表5-3)
表5-3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
其他设备的总投资=140.26+3.05=143.31万元
5.1.2 车间定员及人员工资
生产车间操作工人采用三班二运转制,将车间人员分为三个班,其中每个班都是工作12h,体息24h,总的工作时间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机械总
是连续运转。
(1)车间生产的管理人员
车间的生产管理人员一般有车间主管,车间技术人员和相应的统计核算人员等。
车间主管:车间主管一般负责车间生产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技术,生产和质量,还要对工作进度和人员进行调整与分配,保证车间运转的正常与安全[19]。
车间技术员:一般负责工艺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或突发的故障,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修与排除,并对生产进行总结,以便能够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生产的效率。
统计核算员:主要进行车间的各项统计工作,对产品的合格率与废品率进行转却的记录,核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2)车间直接生产人员
车间直接生产人员为工作在产线的工人。
(3)间接生产人员
间接生产人员指的是辅助产线工人正常工作的人员,车间里一般有设备维修和检修人员,电路的检修人员和产品的质量检测人员[20]。
设备检修人员:主要对设备进行正常的零件更换和对机器设备的整体检修,保养,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停车等情况的发生。
电路检修人员:主要负责车间电路的正常,保证供电线路的合理安全,避免电路故障和用电安全隐患。
质量检验人员:按照规定的产品标准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提高产品的出厂合格率,提升产品的信誉。
确定车间主人员(见表5-4):
a.班制:确定为三班制。
b.每班生产人员:挤出生产线每条产线设定为4人,物料配料设定为2人,混料为2人,废料的破碎及粉碎设定为2人。
共有人员32。
c.每班间接生产人员:维修工、电工各1人、检验员2人,共有4人。
d.每班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管,车间技术人员4人,统计核算人员2人,总共为8人。
表5-4 车间定员表
所以每个车间人员工资总支出为1800000×3=5400000元/年。
5.1.3 车间选址及厂房投资
厂房采用单层厂房,厂房个数为 2,厂房的设计面积为:66×42=2772m2,取厂房建设的平均费用为800元/m2,则:
车间的建设成本为:2772×800×2=4435200元
其他建设包括厂区大门,道路,围墙和绿化等公共设施。
建筑成本大约为25万元。
土地的购置成本为:
除了生产车间占地外,另外要考虑道路、绿化、以及办公楼、餐厅、宿舍楼等用地,取27228m2。
地价为200元/m2,则土地成本:
27728×200=5545600元,大约为555万元
本车间采用一次性投资购买地皮来建工厂,经过各个地区的比较,本设计的PVC-U塑钢型材车间选址在洛阳市高新工业园区。
固定资产总投资=各类生产设备+厂房建筑投资+厂区地皮投资
=287.7+143.31+221.76+555
=1207.8万元
5.2 可变成本计算
5.2.1 原料费用计算
(1)根据产品配方(见表5-5)
表5-5原料消耗表
年总原料成本:231871.8万元
根据产品1.25kg/m,由于产品截面相对复杂,根据产品长6m,每条重量为7.5kg,根据产量25万吨/年,则年产PVC-U型材数量为[21]。
N=250000×1000/7.5=33333333.3根
5.2.2 水电费用计算
产品中的电费:
电价以1.5元/度计算
电费=10095633×1.5=15143449.5元
5.3 总生产成本计算
5.3.1 生产费用
(1)固定资产折旧费
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建筑物折旧、土地摊销、设备折旧、办公用品折旧等。
折旧费用与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残值有关,如果不计投资的利息,且假设资产的价值随时间成线形降低,则年折旧费用方程式表示如下[22]:
M=(S
0-S
x
)/n
式中:M表示年折旧费;S
表示该资产服务寿命开始时的初值(单位:元);
S
x
表示资产的残值(单位:元),n表示服务寿命。
基本折旧费如下:
a.建筑物折旧
建筑物折旧包括厂房、办公楼等设施的折旧,其折旧年限为30年,残值为原价的6%[23]。
M
1
=[221.76×(1-6%)]÷30=6.95万元/年
b.固定资产
设备折旧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的折旧,其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为原价
的4%,计算如下:M
2
=[287.7×(1-4%)]÷20=13.81万元/年
c.土地摊销
土地的使用期限为50年,无残值计算如下:
M
3
=1905/50=38.1万元
因此,基本折旧费= M
1+M
2
+M
3
=6.95+13.81+38.1=58.86万元
(2)维修费
维修费按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定比例如1%计取,故维修费=2557.7×1%=25.58万元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制造费用=基本折损费+修理费
=58.86+25.58
=84.44万元
5.3.2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销售费一般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估算。
根据市场调查,PVC-U型材窗的价格为20000元/吨,所以销售收入250000×20000=50亿元
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计算,则
销售费=销售收入×1%=50亿元×1%=5000万元
综上所述,可得生产成本估算,表5-6
表5-6 生产成本估算表
产品成本=原料费用+员工工资+各项动力费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
=231871.8+540+1514.3+58.86+84.44+5000
=239069.5万元
5.4 利润计算
5.4.1 销售收入
根据调查,PVC-U型材窗的价格大约为20000元/吨,所以全年的销售收入为:
250000×20000=50亿元=500000万元
5.4.2 税金
(1)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增值税销项税-增值税进项税
销项税=不扣税销售收入×税率
=500000×17%
=85000万元
进项税=不扣税原材料价×税率
=231871.8×17%
=34918.2万元
应交增值税=85000-34918=45581.8万元
(2)附加税
附加税:交给地方政府的税收,分为城乡维护建设附加税(7%)和教育附加税(5.5%)两部分。
附加税=增值税×12.5%
附加税=45581.8×12.5%=5697.8万元
5.4.3 利润
利润分为税前利润和净利润。
销售利润=销售总收入-原材料成本-车间成本-需缴纳税金
=500000-239069.5-45581.8-5697.8
=209650.9万元
净利润=销售利润-所得税
=209650.9×(1-33%)=161431.2万元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