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5.92 KB
- 文档页数:2
97鼻尖点、鼻梁长度等相关指标,可以得到预期术后效果图,大大提升了手术的整体效果分析。
从本次观察的48例美容就医者情况来看,术后拆线满意度高,鼻背和鼻根满意度为100%,与半年内复查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但是鼻头部满意度分析,半年后有差异,这一点反应出说明部分美容就医者对鼻头整形效果不满意,人们以希望鼻尖部往往以上翘、水平形态为佳,同时要求尖(鼻尖角小),希望鼻部整形能接近或达到这个水准,但是实际上人体鼻头部形态常根据方向分为上翘、水平与下垂,而且还存在个体解剖形态差异性及个人喜好等原因,术后效果可能达不到美容就医者的理想愿望,所以今后对于鼻头部有塑形要求的美容就医者联合其他鼻尖成形术[4]。
综上所述,美容科医生全面、充分掌握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良好的治疗方案,保障手术效果[5]。
本研究通过将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成像分析应用于临床,通过CT 影像图像就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和有效修改,从结果层面来看是达到了手术的目的和效果,并满足美容就医者的心理需求;CT 多平面重建及三维成像技术能全面了解患者鼻部信息,有助于医师整体把握美容就医者鼻部情况,为手术整形修复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罗焕江,龙腾河,赵海波,等.X 射线及CT 三维重建测量在颌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7(30):5661-5664.[2]谭艳明,邓大勇.CT 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现代养生,2015,7(8):63.[3]刘娜,何丹.CT 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及整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2015,26(7):417-419.[4]邓旭东,张园园,肖厚安,等.CT 三维重建在成年汉族女性硅胶假体隆鼻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6,22(2):25-28.[5]毛晓雯,郑继坤,吕红玲,等.CT 三维重建测量在颌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4,5(6):4-10.食管癌是临床中一种多发型恶性肿瘤,现今,已有多种方法可诊断此病,怎样切实提升食管癌早期诊断准确率,并从中获得肿瘤程度、范围及其与周围脏器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对于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意义重大[1]。
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及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及应用。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患者入院时,首先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方法。
然后利用胃肠X线机,以每秒3帧的速度对食道进行快速摄片检查。
最后,所有病例采取食道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对比。
结果:共检查出70例早期食道癌,检出率为95.89%。
结论: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方式可以检查早期食道癌,但是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需要食道镜检查和手术标本病理切片检查进行确诊。
【关键词】气钡双重造影;早期食道癌;复方硫酸钡【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156-02食道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各类恶性肿瘤的2%左右[1]。
早期发现的食道癌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
因此,对于食道癌患者来说,尽快在早期发现食道癌十分重要。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近百年诊断食道病变的主要方法,现在仍广泛应用。
这种检查是采用口服硫酸钡后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食道病变情况[2]。
本文为了了解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道癌的诊断作用,选择7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强化对气钡双重造影的认识,提高早期食道癌的诊断能力。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73例食道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最小为39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64.8±7.3)岁。
患者主要症状为食道异物感、食道疼痛和胸骨疼痛,部分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经食道镜和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为食道癌,病变部位包括食道上段、下端和胸食道中段。
1.2 方法患者入院时,首先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诊断方法。
检查前,患者不需要做特殊准备,只需禁饮禁食,避免食物残渣刺激食道粘膜或者附着在造影剂上影响检查效果。
双对比造影检查在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对贲门癌侵犯食管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4例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进行气钡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并与其它检查手段进行对照。
结果:24例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患者中,双对比造影、内窥镜及ct的诊断率分别为87.5%、45.8%、15.8%。
结论:双对比检查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的发现率,病变范围的观察均优于其它检查,对临床治疗贲门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快速、直观的诊断依据,是术前筛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双对比造影检查;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x线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35-01贲门癌是指发生于贲门周围2.0-2.5cm大小范围内的肿瘤,癌组织常侵犯胃底及胃体,部分向上侵犯下段食管,侵犯途径主要为粘膜下浸润。
对临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病变局限于贲门或病变侵犯胃底及胃体者,手术方式采用单纯开腹即可,而对病变侵犯下段食管者,则需开胸腹联合切口。
因此,术前发现和诊断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而双对比造影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捷的影像学检查成为该种疾病的术前首选筛查方法。
我们对我院肿瘤外科2008年至今住院患者中经内窥镜、双对比造影、部分经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21例,中-低分化腺癌2例,粘液腺癌1例。
)的24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探讨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61岁,使用philips td数字胃肠机。
检查方法检查前肌注654-2 10mg,口服产气粉一袋及适量钡剂后,常规采用立位、卧位、俯卧、斜位等不同体位,于充盈像及粘膜像观察病变部位及侵犯范围。
2结果见表1。
24例患者均经过双对比造影、内窥镜、部分经ct检查。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双对比造影、内窥镜及ct对贲门癌侵犯下段食管均可进行诊断,诊断率分别为:875%、45.8%、15.8%。
胃食管反流症状超声造影诊断观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利用胃超声造影探讨了胃食管反流患者体位变换时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方法通过我院7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饮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后,采用平卧位、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超声分别观察不同体位下5min内胃食管反流的次数及总反流时间。
结果 5min内反流次数:左侧卧位为(2.85±0.67)次,平卧位为(4.68±0.72)次,右侧卧位为(6.29±0.77)次,三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反流时间:左侧卧位为(3.53±0.82)s,平卧位为(5.46±0.93)s,右侧卧位为(6.75±0.88)s,三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从反流的次数、总反流时间比较左侧卧位反流程度最轻,而右侧卧位反流程度最重。
胃食管反流患者在治疗期间或睡眠时,宜选用左侧卧位,检查时首选右侧卧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超声检查造影剂胃体位【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07-02胃食管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口咽部,临床上容易忽视,未予及时治疗,由此可引起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同体位胃食管反流的程度不同。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73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探讨不同体位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通过胃镜或食管钡餐造影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患者73例,其中男51例,女22例,年龄18~79岁,平均43岁。
2、仪器与方法2.1.仪器:使用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凸阵探头,中心频率4.0MHz,加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技术,使用机器自带自动优化程序以提高图像质量。
2.2.方法患者常规禁食8h、禁饮6h后安排在上午检查。
胃双重对比造影术的研讨(附180例X线分析)
段顺生;陈文庆;赵晨俊
【期刊名称】《青海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3(0)2
【摘要】胃双重对比造影术是诊断上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报告180例胃双重对比造影的研讨,用不同的方法对造影术的改进。
用钡液洗胃法与插管洗胃法对照研究示此法简便易行,且易使患者接受,可减轻患者不必要痛苦,同时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於插管洗胃法无甚差异。
本文对诊断标准和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3页(P4-5)
【关键词】胃;双重对比;胃液钡剂冲洗法
【作者】段顺生;陈文庆;赵晨俊
【作者单位】青海省儿童医院;武警青海总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胃恶性溃疡双重造影与标本涂钡X线照片对比分析 [J], 王诗斌;黄建军;谢红力
2.双对比造影在胃十二指肠检查的应用研究--附80例X线影像分析 [J], 关国定;解月太;郭麦军;薛慧丹
3.胃双重对比造影术前准备(着重介绍一种造影术前简易胃清洗法) [J], 张覃泉;徐步英;杨承荣
4.胃后壁溃疡的双对比造影诊断(附46例X线分析) [J], 冯国俊;王东凤
5.小肠双重对比灌肠造影术的临床应用(附60例报告) [J], 金跃东;冯金利;张晓利;盛希印;王继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诊疗技术·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与X ray气钡双重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价值的比较闫文荟,李季珍,王俊娥 【摘要】目的 比较X ray气钡双重造影和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效果。
方法 对5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行X ray气钡双重造影与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检查,与电子胃镜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
结果X ray气钡双重造影与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准确性分别为39 65%、79 31%,两类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5)。
结论 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气钡双重造影;胃食管反流病;电子胃镜中图分类号:R445.1;R5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0.08.029作者单位: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功能检查科通信作者:王俊娥,E mail:2608014807@qq.com共同第一作者:李季珍,E mail:450014437@qq.com基金项目: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科研计划项目(20170304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为含有胃消化酶的胃液及胃酸,混合着食物通过胃的贲门与食管连接部反流入食管,长期反复刺激食管粘膜而引起食管下段的炎性改变[1]。
GERD既包括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直接的消化道不适症状,又包括反流引起的消化系统以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2]。
临床表现为用餐之后反酸嗳气,胸骨后方的灼烧感觉,似心绞痛样疼痛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
并发的症状包括由反流引起的以呼吸道尤其是哮喘、喉气管痉挛、伴随呼吸和消化两大系统和耳鼻喉口腔相关联的临床症状[3]。
GERD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X ray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
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对胃内容物的运动有很好的显示。
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 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对照分析发表时间:2014-04-17T10:14:17.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8期供稿作者:李飞李昂石[导读] 与食管鳞癌相比,食管腺癌具有病程短、发展快、转移早的特点。
其生长过程中以表浅扩散生长为主,故多溃疡型及缩窄型。
李飞李昂石(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 2 7 2 2 0 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气钡双对比造影X 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6 例食道癌,食管鳞癌265 例、食管腺癌31 例的X 线气钡双重造影表现,就其发生率、发病部位、X 线分型与组织病理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食管癌好发部位依次为:食管中段>食管下段>食管上段;病理组织学分型以鳞癌为主,X 线表现以髓质型为主。
上段及中段鳞癌的发生率高于腺癌, 下段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上段及中段。
结论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食管癌的X 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可以根据发病部位及X 线表现推断大致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关键词】食管腺癌食管鳞癌气钡造影术【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084-02食管癌是指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不同组织类型的食管癌,其生长方式和生物学特性不同,术前通过病变的影像表现大致推测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X 线食管气钡双对比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食管粘膜,确定病变的范围、长度,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265 例、食管腺癌31 例的X 线气钡双重造影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探讨X 线表现与组织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一资料与方法(一)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年3 月~ 2013 年8 月期间手术病理资料完整的296 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食管鳞癌265 例,食管腺癌31 例,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占食管癌的百分比分别为:10.47%、89.53%。
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方法的研究胃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安全、方便、对病人痛苦小、易接受以及具有显示粘膜微小病变的特点,对于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线状溃疡和糜烂性胃炎等疾患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
但由于病人体质及检查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该检查的遗漏率仍在6%-7%[1],为提高检出率,检查方法正确与否及操作程序的准确、熟练程度对检出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1 原理胃低张双重造影是利用低张药物使胃的张力降低,胃壁充分舒展,在气钡的双重作用下,清晰地显示出胃内的微细结构。
能否清晰地显示胃内细小结构则标志着造影的成功与否,这关键取决于钡剂的涂布。
影响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钡液粘滞层:当钡液浓度为100-200%(w/v),粘度为100厘泊时,厚度大致在0.1-1mm之间,超过1mm者涂布不佳。
(2)润湿度:钡液的润湿度适当,才有钡微粒在腔壁上附着而形成影像。
(3)薄弱点:由于钡液分子的内聚力和收缩表面的倾向,在外力的影响下,使应力集中处(即薄弱点)的涂布层变薄,断裂和扩大,使局部涂布不良,薄弱点可在体位转动后迅速消失。
(4)钡微粒:含有适当比例大微粒的钡剂能在低凹处形成高密度,与隆起处或腔壁上部的低密度对比明显,有利于细节的显示[2]。
(5)胃液:为无色的酸性液体,pH值0.9-1.5。
影响钡液涂布主要为胃粘膜表面上覆盖的薄层粘液,其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2 实验方法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将实验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50例,不做胃冲洗;第一冲洗组50例,用碳酸氢钠2g加100ml温开水做胃冲洗;第二冲洗组50例,用碳酸氢钠1g,糜蛋白酶10mg加温开水50ml做胃冲洗。
X线机为北京产F78-Ⅲ型300MA机,球管为旋转阳极XD51-20-40/125型,焦点面积为1.0×1.0mm2,固定滤线器,点片固定200MA。
硫酸钡为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的QD-3型,干燥品200g加水80ml浓度为160%(w/v)。
168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干扰性房室脱节是指心房和心室在一定时间内由两个起搏点控制,二者在房室交界区发生一系列完全性干扰现象,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搏动。
本例心电图两个起搏点分别为窦房结及心室,其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因有两个:1.异位节律的加快。
本例心电图心室频率加快,房率略慢于室率,致使P 波在Q R S 波群的前中后不同的位置出现,说明窦房结激动与室性激动几乎同时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干扰性脱节。
若房率快于室率发生脱节,则是房室传导阻滞,这是二者的鉴别之处[2]。
2.异位搏动快速逆传入房室交界区,使房室结释放处于生理性绝对不应期影响窦房结下传。
心室起搏点激动房室交界区下部时,使其形成了不应期,当窦房结的激动欲下传心室时,遇到交界区下部的不应期,这样便形成了两个起搏点在一定时间内分别控制心房和心室,导致了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发生(图4)。
图4如果在脱节中出现了夺获的现象即为不完全性房室脱节。
心室夺获是指在交界区或心室异位起搏点控制心室的时候,窦房结重新夺回对心室的控制权。
这种现象在不完全性房室脱节中是最常见的。
其发生是由于窦房结激动下传时,适逢交界区的不应期已过,并在其尚未发放激动之前,窦性激动就提前下传了心室,引起一个由窦性激动下传的Q R S 波群[3],图2中最后一个形态正常的Q R S 波群即为心室夺获(梯形图图4所示)。
那么诊断夺获的条件有3点:1.心室夺获的Q R S 波群提前出现,比逸搏周期早0.08s,值得注意的是,期前出现的Q R S 波群一定要与早搏区别,特别是房早,房早的联律间期(P-P´一定<基本的窦性周期(P-P),而心室夺获的P-P 间期是相等的。
2.心室夺获的QRS 波群前有相关的P 波,P-R 间期>0.12s,常伴有继发性的RP-PR 关系(即R-P 短者P-R 长;R-P 长者P-R 短)3.心室夺获的Q R S 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宽大畸形(或为合并室内差传或为发生束支阻滞)。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目的:考察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79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经检查,发现黏膜病变(炎症、癌症和溃疡)共38例;发现粘膜下病变(间质瘤、淋巴瘤、硬皮病)20例;器官结构改变(食管裂孔疝、憩室)16例。
结论: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是一种有效诊断手段,精度高,患者不适感少,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字】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临床意义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让患者口服硫酸钡和产气剂后通过X 线透视、摄片来观察消化道的形态、轮廓、粘膜等情况[1]。
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共收治上消化道疾病患者79例,均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进行诊断。
现对上述79例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考察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信息选取的79例患者中经气钡双重造影诊断为上消化道疾病,且最终经相关治疗或手术得以证实。
其中男性43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1.2±7.6)岁。
其中59例为首次就诊;20例患者有上消化道病史。
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进行6个月的回访。
1.2 检查方法我院采用北京万东500MA高频X光机,所有患者均采用气钡造影。
钡剂由南京嘉辰医疗器械公司生产BGC-Ⅰ型;产气剂由陕西博森生物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患者检查前天饮食应以易消化为主,检查前6h严格禁止饮食饮水。
如有必要,患者检查前一日可清洗肠胃。
检查时,患者分别服用产气剂和钡剂,之后按照医生要求作出相应动作。
患者遵医嘱取仰卧、左右侧卧、俯卧等体位,分别进行X线检查。
待钡剂分布均匀后取各体位进行摄片,每个位置摄3张片。
2 结果2.1 粘膜病变经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病变16例。
其中腐蚀性食管炎6例。
显示食管局部黏膜消失,通道变窄,边缘表明凹凸不光滑。
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及应用笔者搜集我院2002年—2010年间应用食管双对比造影(DCE)方法发现的早期食管癌(EEC)28例,并进行了X线征象分析,总结,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19例(68%),女9例(30%),年龄30—76岁,平均54岁。
病变部位,中断14例(50%)下段12例(43%),上段2例(7%),病变范围:长度≤1cm8例、1—3cm19例、>3cm1例。
病变深度:原位癌2例,粘膜内癌14例、黏膜下癌12例,本组28例均经內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
本组28例均采用肌注654—2注射液15—20mg,后行DCE检查。
2结果本组28例在正位,右前斜位及左前斜位照片上分别有5种X线表现:①环征、半环征11例(39%);②平盘、棒状隆起8例(29%);③结节细颗粒状阴影1例(4%);④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或双边征、缺口征6例(21%);⑤钡班滞留及长条状龛影2例(7%)3讨论DCE使食管扩张、黏膜充分展开,钡涂布薄而均匀,能充分显示食管黏膜表面结构和异常改变。
可清晰显示EEC的全貌,即隆起、平坦、凹陷、形态、大小、范围及位置,客观反映出癌瘤的生物特征,为EEC的诊断提供条件。
隆起型EEC:由于病变不同程度高出周围粘膜、造影时表面涂有薄层钡剂。
当轴位投射时隆起的周壁投影呈环状,肿瘤隆凸越高及钡环密度愈高,边缘越清楚。
其大小、形态与肿物一致,而可呈相应的类圆形或平盘状;其切线位则呈半环征或棒状向腔内突出。
平坦型EEC:病变区粘膜轻度下陷或微隆起,DCE时钡剂镶嵌粘附于该处,即呈结节颗料状透亮区或平盘花纹状钡影添加。
由于癌瘤在粘膜下浸润可使管壁局限性伸展不良或粘膜下层反应性硬化增厚,在切线位投影即表现为管壁偏侧局限性凹陷增厚。
凹陷性EEC:癌症所致的糜烂浅溃疡使粘膜局限性凹陷、造影时钡剂存留即呈班状地图样或星芒状,切线位即可为长条状龛影或缺口、双边征。
放射科食管钡剂或食管钡、气双重造影检查规范及质量控制1.适应证(1)食管病变①食管良、恶性肿瘤。
②食管静脉曲张。
③食管异物:有误吞异物史,吞咽不适或疼痛者。
④腐蚀性食管炎:误饮强酸、强碱后。
⑤食管憩室及憩室炎。
⑥食管瘘: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
⑦感染性食管炎、念珠菌性感染等。
(2)邻近食管的纵隔肿块(肿瘤、炎性肿块):了解肿块与食管的关系,帮助病变定位与定性。
(3)食管、胃底手术后观察吻合口情况。
(4)全身性疾病食管受累:结缔组织疾病、硬皮病、皮肌炎等。
(5)外伤:食管创伤、破裂。
2.禁忌证(1)昏迷、神志不清,不能自主吞咽者。
(2)患者患有严重食管瘘症状并伴有纵隔炎症或脓肿者。
(3)已确诊为晚期食管癌或重度黄门失弛缓症者,且伴有严重的梗阻症状(呕吐)时,不宜进行检查。
3.药物及器械准备(1)产气剂(粉剂),准备行食管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时用。
(2)低张药物,准备山莨菪碱20mg,行低张食管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时用。
(3)硫酸钡制剂①浸钡糊的棉絮片:检查食管异物、鱼刺时用。
②钡糊剂:帮助心脏、纵隔肿块做诊断时用。
③1.4~1.8g/ml 双对比造影用细颗粒型(Ⅰ号)硫酸钡混悬液或 2.5g/ml 双对比造影用颗粒不匀型(Ⅲ号)硫酸钡混悬液,行食管双重对比造影时用。
4.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注意事项(1)如无食管梗阻情况,食管检查一般不需做特别准备,如禁食。
但亦不宜于进食后立即检查,以免食物残渣附着在食管黏膜上造成假象而误诊。
(2)食管下段病变伴有食管梗阻临床表现时,以空腹检查为好,检查前应禁食。
(3)临床提示为食管连接区病变,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贲门癌、食管裂孔疝、食管下段先天性异常(蹼、膈)时须做包括胃底贲门区在内的上胃肠道造影检查,而不应只做食管造影检查,以免漏诊。
(4)根据不同临床表现(有无梗阻、梗阻程度)及不同的检查目的(诊断食管自身病变、协助诊断食管外病变),选用合适的造影剂和剂型并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
气钡双重造影在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探究上消化道疾病采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上消化道患者78例,均给予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78例患者中,源于粘膜的病变30例、源于粘膜下的病变10例、以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改变为主的病变16例、以器官动力、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10例、因管腔外因素影响而引起的病变8例、其他病变4例。
结论: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临床诊断结果准确性,其操作简单、检查范围全面,成为临床检查上消化道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标签:上消化道;临床检查;气钡双重造影;应用价值上消化道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有多种检查方式[1],如CT、内镜、气钡双重造影等,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本次研究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在上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上消化道疾病患者78例,均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10-80岁,平均年龄45.5±11.3岁。
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标准[2];78例患者中,40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18例患者同时行内镜检查。
1.2 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禁食水6h以上。
采用数字型胃肠造影仪器(岛津公司生产,型号为150B),造影剂选用硫酸钡Ⅱ型(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干混悬剂和专用产气粉。
检查患者食管异物时需在钡剂中加入适量的棉絮;检查时患者每人一杯单独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将钡剂调制成特定浓度,每个器官在透视下采集不同的角度和体位图像。
2 结果2.1源于粘膜的病变30例30例源于粘膜病变,其中炎症14例、癌8例、溃疡8例;14例炎症中,反流性食管炎6例,钡剂经过贲门反流如食管,且食管内粘膜结构发生改变。
胃食管反流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研究
发表时间:2013-02-04T09:39:57.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李昂石[导读]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办法,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李昂石(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山东济宁 272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下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收集我院放射科2011—2012年胃肠特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267例,男149例,女118例,平均年龄56岁。
同时将部分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267例患者中,按反流程度:81%为轻度反流,14%为中度反流,5%为重度反流;本组资料中23例患者进行了内镜检查,17例证实为阳性,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结论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临床诊断GERD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056-0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系因胃食管连接部抗反流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由于该病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其他疾病的症状较为接近,容易导致误诊,为此,该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受到普遍关注。
X线气钡双重造影作为诊断该疾病的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故而得到我们的重视。
本文总结了我院放射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者267例,并将部分患者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结果与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X线检查方法及造影表现。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267例。
男性149例,女性118例,年龄15~92岁,平均年龄56岁。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烧心、吞咽不适、呃逆、反酸等。
患者均行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其中23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行胃镜检查,17例证实为阳性,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1.2检查仪器 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使用岛津1000mA数字化胃肠造影机。
1.3检查方法采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患者口服产气剂3g,清水送服,之后口服含硫酸钡悬浊液(质量浓度为200 g/L),分别采用正位、右前斜及左前斜位,观察食管双重影像;其后患者卧位,口服钡剂后,采用右前斜位,钡剂流动到胃底,之后在钡剂充盈胃底的情况下,患者采用左前斜位,观察钡剂是否向食管反流。
2 结果
2.1反流体位及程度轻度:少量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下段;中度:较多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中段;重度:明显钡剂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上段。
267例患者仰卧左前斜位观察均有胃内钡剂向食管反流,18例患者左倾斜和右前斜位都有反流。
反流程度:217例为轻度反流,37例为中度反流,13例为重度反流。
2.2与内镜对照本组资料中气钡双重造影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23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其中有17例内镜检查为胃食管反流病阳性,有6例内镜检查为阴性。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胃酸和胃蛋白酶是胃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损害的重要因素。
胃酸能激活和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加重食管黏膜损伤。
pH 值越低,酸暴露时间越长,黏膜损害越重;含胆汁和胰酶的反流物对食管黏膜亦具有损伤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加,LES的功能逐渐减退,食管张力下降,食管前庭段的静止高压带压力减低,反流更加明显。
本组资料中60岁以上患者占多数;当饱餐后,胃内压力加大,也容易造成反流,本组资料患者在气钡双重造影时,胃内充满钡剂和气体,使胃处于饱胀状态,容易出现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继发于食管裂孔疝、胃食管术后等。
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办法,能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并可根据内镜表现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指导治疗,常作为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严重程度分级的一项首要检查措施,但有些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内镜检查无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内镜检查对GERD的敏感性较低。
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能够鉴别胸痛与反流的关系,但是需要插管,检查时间较长,比较痛苦,患者往往不易接受。
胃食管反流的X线气钡双重造影的表现主要为食管下段痉挛收缩,食管钡剂排空缓慢,黏膜皱襞粗糙,局部狭窄等,而诊断胃食管反流的直接征象是胃内钡剂向食管的反流。
根据反流的程度分为:轻度:反流钡剂限于食管下段,多数表现为仅有胃食管反流,黏膜皱襞无明显异常;中度:反流钡剂限于食管下段,同时可有黏膜皱襞的增粗紊乱;重度:反流钡剂到达食管上段,往往有食管黏膜皱襞的明显粗糙紊乱,部分伴有食管下段狭窄。
就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体位分析,采用右前斜位,然后向右旋转为左前斜位,多数GERD患者可观察到钡剂向食管的反流,同时观察到反流的全过程、反流的程度,因此我们认为该体位是诊断GERD最为简单明确的观察体位,也是GERD患者平时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的体位。
另外,本组双重造影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中,有6例内镜检查阴性,而同期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NERD的患者中,有8例胃肠造影检查为阴性。
因此,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可提高GERD的诊断率。
尽管在现实的临床医疗活动中,食管吞钡X线检查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敏感性并不高,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以下事实:即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仍具有一定的优势:①安全、痛苦小,适合于大多数受检者;②多体位观察,能够明确胃食管反流征象;③对于食管炎伴有狭窄患者,能够直观了解狭窄段,并可精确测量其范围与长度;④比较容易观察食管裂孔疝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综上所述,X线气钡双重造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胃内造影剂向食管的反流,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病变,且经济、无创、操作简单,故而常常被用作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筛选方法,对临床诊断GERD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516.
[2]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3] 李恩美,毛新清,邱书君.胃食管反流与胃肠道疾病的X线诊断.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