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6
干细胞移植中的伦理问题与道德准则简介: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技术,对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干细胞移植涉及到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和道德准则,这些问题与准则在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和伦理评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干细胞移植的伦理问题,包括来源选择、道德准则、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干细胞来源选择的伦理问题干细胞移植所用的干细胞来源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人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不同来源的干细胞涉及到不同的伦理问题。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生物学活性,但胚胎获取的过程中会对胚胎造成伤害,引发了伦理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对于胚胎的认识和评估存在差异,一些人认为胚胎具有生命的起点,因此反对胚胎的使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胚胎在人类发育过程中的地位并不是非常重要,而且胚胎可以来源于在人工受精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胚胎。
2. 成人干细胞:成人干细胞是从成人体内获取的,如骨髓、脂肪组织等。
成人干细胞的使用相对较为安全和伦理,但其可塑性较弱,限制了其治疗效果。
此外,成人干细胞的获取过程也涉及到手术等风险,对捐献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3. 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基因重编程技术将成体细胞重新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较低的伦理问题,因为它不涉及对胚胎的破坏,同时也避免了成人干细胞的可塑性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二、干细胞移植的道德准则干细胞移植作为一项临床治疗技术,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道德准则。
1. 尊重和保护受试者权益。
在进行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原则,确保受试者对治疗风险和利益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需要保护受试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避免其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
2. 公平公正的资源分配。
干细胞移植涉及到有限的资源分配,尤其是胚胎干细胞等稀缺资源。
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
3. 研究伦理要求。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卫生部2004年1月14日《健康报》第一条为了使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符合生命伦理规范,保证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准则和我国相关规定得到尊重和遵守,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人胚胎干细胞包括人胚胎来源的干细胞,生殖细胞起源的干细胞和通过核移植所获得的干细胞。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及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活动,必须遵守本指导原则。
第四条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第五条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一)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二)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四)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
第六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三)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
第七条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和胎儿组织。
第八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前款所指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是指研究人员应当在实验前,用准确、清晰、通俗的语言向受试者如实告知有关实验的预期目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和风险,获得他们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九条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单位应成立包括生物学、医学、法律或社会学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其职责是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及科学性进行综合审查、咨询和监督。
第十条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单位应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单位相应的实施细则或管理规程。
第十一条本指导原则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本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的伦理问题探讨胚胎干细胞的作用与来源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具有持久或终身具有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够或发育成几乎所有人类的各种组织或器官,故其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它在治疗心肌梗死、心肌坏死、帕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症、脊髓损伤、白血病、糖尿病等顽症的治疗方面, 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常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有四种: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治疗不孕症夫妇不需要的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捐献者专门为研究所捐献的配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入人或动物的卵泡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
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胚胎干细胞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主要是来源与如何看待人类胚胎的问题和胚胎干细胞研究最终是否会滑向生殖性克隆的问题。
而对于如何看待人类胚胎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如我国某些专家认为14 天以内的人类胚胎还只是一个球状的胚泡, 尚属于一般的生物细胞, 它没有神经系统和大脑, 既无知觉也无感觉还称不上道德意义上的人,且我国规定ES 研究不能超过14天。
但在罗马天主教信理部的《生命祭》文告中说到:“胚胎必须被当作人一样的受到尊重, 他作为一个整体的完整性就必须受到保护。
”而德国于1991 年就颁布了《胚胎保护法》, 严格禁止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克隆胚胎干细胞。
从中可看出在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宗教之间等对胚胎干细胞研究持有的不同的道德观点势必会引发道德上和信仰上的冲突,故对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必要性虽然知道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必然会导致一些伦理问题,但是为什么很多国家还是选择以尽量避免大的伦理问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呢?我所认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必将越开越期望于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和一个更健康的身体。
而胚胎干细胞技术是实现这一愿望的良好途径。
而且现在许多人正在遭受者病痛的折磨,以至于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以自己希望的状态去生活,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他们所希望的尊严。
国际伦理准则对干细胞研究的指导原则引言: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项前沿科学,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希望,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伦理问题。
在进行干细胞研究时,必须遵循国际伦理准则,以确保研究的合法性、可行性和道德性。
本文将探讨国际伦理准则对干细胞研究的指导原则,以期为干细胞研究提供合理的伦理框架。
一、尊重个体自主权个体自主权是现代伦理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干细胞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个体的自主权,即个体对自身身体和生命的决策权。
这意味着干细胞研究应当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确保个体在明确知晓研究目的、风险和利益后,能够自主选择是否参与研究。
二、保护个体隐私和机密性隐私和机密性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在干细胞研究中,研究者应当保护个体的隐私,并确保个体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或泄露。
此外,研究者还应采取措施保护个体的生物信息,以防止其被滥用或不当使用。
三、确保研究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平性是国际伦理准则的核心原则之一。
在干细胞研究中,研究者应当确保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这意味着研究者应当避免利益冲突,确保研究过程中的公正和公平,以及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风险干细胞研究可能伴随一定的风险和伤害。
因此,研究者应当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和风险。
这包括在研究设计中考虑到潜在的风险,确保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在研究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评估风险。
五、确保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是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干细胞研究中,研究者应当确保研究的可持续性,即能够长期进行相关研究,并确保研究结果的可复制性,即其他研究者能够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实验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六、尊重动物权益干细胞研究通常涉及动物实验。
在进行动物实验时,研究者应当尊重动物的权益,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要求,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和苦难。
七、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干细胞研究是全球性的科学研究,需要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是基础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研究和治疗遗传疾病,促进新的药物开发,并且可能为未来的有利疗法提供重要线索。
然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也受到广泛的伦理质疑,因为它可能对胚胎及其未来发育功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
为了保障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风险,国际社会决定制定一套伦理指导原则,以支持并促进其科学研究的发展。
2004年,国际社会经过一系列讨论,最终确定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下称《原则》),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就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提出伦理指导原则。
《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不受损害者的权利。
《原则》本着尊重不受损害者权利的原则,要求人胚胎干细胞研究者在研究中遵守国家道德法规,并致力于保护不受损害者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涉及的对象的同意按照国家规定获得,以确保捐献者的选择权和自由权。
二是可持续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
《原则》要求在研究中,尽可能使用可持续使用的人类胚胎干细胞,以减少对胚胎的破坏。
此外,作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原则》还要求保护已存在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库,以确保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可持续使用。
三是严格控制研究过程。
《原则》要求研究者认真实施和监督研究过程,制定特定的实验过程,并严格遵守国家实验室安全法规,防止任何可能对实验者、受试者、研究技术人员和其他引起危害的未经实验室许可的研究。
四是充分尊重临床实践和新药研发。
鉴于国际社会在药物发展和临床实践方面的巨大进步,《原则》强调了研究者应充分尊重新药开发和临床实践,并坚持科学道德守则,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谨慎行事,尽量不影响药物发展和临床实践。
五是对研究者负责。
《原则》要求研究者负责行为,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中可能造成的伤害,方便社会和个人受益。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是一项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应根据《原则》的规定,充分尊重遵守研究伦理和实验室安全规定,同时充分保障研究者的权利,为促进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126企业文化·Company culture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原则与法律监管研究张发勤 吴秀云 胡静娴(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安徽医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2;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干细胞研究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作为世界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关键部分,它的研究应用能够有效解决各种人类疑难杂症,促进人类健康和谐的发展。
然而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又受到了传统道德伦理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争议。
本文将进一步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原则与法律监管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伦理原则;法律监管基金项目:2016年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干细胞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与法律 规范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48)研究成果。
引言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
基于生物技术的发展下,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技术日益完善,促进了医疗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然而,人类胚胎干细胞至研究以来就存在着很多的伦理争议,技术人员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必须对胚胎进行破坏从而提取到胚胎干细胞,为了保障其科学合理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严格规范其研究操作。
一、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基本原则(一)知情准许原则人权作为道德伦理的重要原则之一,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具备了个人自主权利。
因此,在展开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工作前,研究人员必须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权利,只有在受试者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相关试验。
然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医者和患者的法律保护意识较弱、综合素质偏低,从而导致在实行知情准许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口头知情同意、受试者获取信息不够完整、研究人员法律意识较弱等问题。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及伦理问题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不同于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拥有极强的多潜能性,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心脏细胞、肝脏细胞等。
这种多潜能性使得胚胎干细胞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尤其是在修复和替代损伤组织、器官的治疗方面。
一、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目前,胚胎干细胞已经在人类的很多疾病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潜力。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胚胎干细胞应用的主要疾病治疗。
1. 心脏病治疗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死亡原因之一。
而胚胎干细胞作为一种可以分化为心脏细胞的细胞类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心脏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利用胚胎干细胞注入心脏患者的心脏部位,能够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功能。
2.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多个细胞类型,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基于此,胚胎干细胞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包括帕金森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注入胚胎干细胞能够产生医学效果,因为它们能够在患者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内发育出相应细胞类型,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3. 肝脏疾病治疗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化成肝脏细胞,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脏疾病治疗。
例如,在肝脏移植之前,注入胚胎干细胞能够帮助肝脏增生,从而减轻移植的压力,并使肝脏移植更加成功。
二、胚胎干细胞伦理问题尽管胚胎干细胞在医学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但是它们的来源却引发了很多伦理问题。
胚胎干细胞来源大部分是在人的早期发育阶段,因此涉及到取卵、精子和保护胚胎的问题。
1. 对胚胎的伦理问题从人类早期的胚胎中提取胚胎干细胞的过程仍然处于争议之中。
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产生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做法。
他们认为,由于在提取胚胎干细胞的过程中需要破坏早期的胚胎,这与中止妊娠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些道德和伦理问题可以干扰胚胎干细胞作为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并且可能会令很多人退避三舍。
2. 对生殖器官的伦理问题从技术上讲,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出生殖器官细胞,然后再让这些细胞成为新生儿。
人胚胎干细胞伦理之争尽管人胚胎干细胞有着巨大的医学应用潜力,但围绕该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也随之出现。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是否合乎法律及道德,应用潜力是否会引起伦理及法律问题。
从体外受精人胚中获得的ES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能否发育成人?干细胞要是来自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该如何办?为获得ES细胞而杀死人胚是否道德?是不是良好的愿望为邪恶的手段提供了正当理由?使用来自自发或事故流产胚胎的细胞是否恰当?一些人争辩,从人胚中收集胚胎干细胞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生命没有得到珍重,人的胚胎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无论目的如何高尚,破坏人胚是不可想象的。
而某些人辩称,由于科学家们没有杀死细胞,而只是改变了其命运,因而是道德的。
有些人担心,为获得更多的细胞系,公司会资助体外受精获得囊胚及人工流产获得胎儿组织,人流将在美国泛滥。
他们建议应该鼓励成人体干细胞研究而应放弃胚胎干细胞研究。
如果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可以作为细胞系而可买卖获取,科学家使用它们符合道德规范吗?什么类型的研究可被接受?能允许科学家为研究发育过程或建立医学移植组织而培养个体组织和器官吗?由于目前已接受人体基因可以插入动物细胞中,将人胚胎干细胞嵌入家畜胚胎中创立嵌合体来获得移植用人体器官是否道德?为了治疗,改变来自有基因缺陷胚胎的ES细胞的基因,并使其继续发育成健康个体是否道德?如果人的替代组织极易获取,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将不负责任地生活,而从事高风险的活动?这些问题很难简单回答,必须认真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涉及的伦理、社会、法律、医学、神学和道德问题。
考虑到美国法律禁止使用政府资金资助人胚胎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主任沃马斯教授曾向主管NIH的政府部门——美国卫生和福利部(DHHS)咨询有关法律意见。
DHHS在1998年12月决定:“美国国会关于禁止人胚胎研究的法案不适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因为按目前的定义胚胎干细胞不等于胚胎”,此外,“由于胚胎干细胞植入子宫后,不具有依靠自身发育成个体人的能力,不能将其视为人胚胎。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一)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
背景介绍
•人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细胞类型,可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损伤。
•由于伦理和法律问题的存在,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国际标准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标准是:只可使用获得适当的、经过同意的捐赠胚胎。
•捐赠胚胎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如捐赠者必须完全自愿、知情同意,并且不得以任何激励手段获取胚胎。
伦理考虑
•在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时,必须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对人胚胎的利用必须在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并确保不会造成损害和滥用。
法律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
•各国应当根据国情、伦理道德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适当的法律规定。
全球合作
•在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和规范。
•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人胚胎干细胞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发展前景
•尽管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面临伦理和法律等挑战,但其潜力和前景依然巨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伦理规范的完善,人胚胎干细胞有望在医学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各国应共同努力,确保在研究和应用人胚胎干细胞时遵守伦理和法律规定,以最大程度地推动科学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1. 引言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对于生物医学研究、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研究和应用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可追溯性,制定人胚胎干细胞标准是必要的。
2. 定义人胚胎干细胞指从人类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获取的可自我更新和不同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这些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并具备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力。
3. 采集标准3.1. 采集人胚胎细胞应符合伦理和法律规定,确保以严格的合规性进行。
3.2. 采集应当基于捐赠者自愿的原则,并在获得充分知情同意后进行。
3.3. 采集过程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专业的技术操作。
4. 建库和保存标准4.1. 采集的胚胎细胞应尽快转入胚胎胚长纹理胚状态,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保持胚胎质量。
4.2. 对采集的胚胎细胞应进行认证和鉴定,确保其纯度和活力。
4.3. 采用低温条件,如液氮,进行长期保存,并实施严格的样品管理和质量控制。
5. 质量控制标准5.1. 胚胎干细胞应具备自我更新和不同化为各种功能细胞的能力,并能在培养条件下形成稳定的细胞系。
5.2. 细胞的纯度应满足特定的标准,以确保不同化程度的细胞比例符合要求。
5.3. 细胞应进行各项生物学和遗传学检测,以确保细胞质量及其来源的准确性。
6. 应用和传递标准6.1. 人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应遵循相关伦理和法律法规,并经过批准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6.2. 细胞的传递和共享应在合法的合作机构之间进行,并确保相关技术和标准的规范化。
7. 安全和伦理标准7.1. 任何与人胚胎干细胞相关的研究和使用应遵循伦理委员会或伦理审查机构的批准。
7.2. 关于人胚胎细胞的使用应确保保护捐赠者和使用者的隐私和权益。
7.3. 遵循相关的安全指导和标准,确保实验操作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8. 结论人胚胎干细胞的标准制定是确保其安全、合法和可追溯应用的基础。
《指导原则》规定:“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1)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2)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4)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
”这些胚胎干细胞来源方式需经受伦理上的严格考证。
下面,我们将结合《指导原则》细致审视胚胎干细胞来源方式中的伦理问题。
1.关于用体外授精产生的胚胎获取干细胞的争议。
在胚胎干细胞的来源问题上,争论较大的是:用体外授精产生的胚胎来提供干细胞。
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其一,体外授精产生的多余胚胎;其二,通过体外授精特意产生胚胎。
Robertson主张:治疗不育症时产生的多余胚胎可用于干细胞研究,为了研究或治疗的目的专门创造胚胎在伦理上也是可接受的,理应得到公共资金的资助。
但实际的伦理分歧要复杂得多。
体外授精往往形成多个胚胎,除植入子宫的胚胎外,其余的胚胎被冷冻起来备用。
如果体外授精成功,这些冷冻的多余胚胎将被抛弃或毁掉。
对于多余的胚胎能否被用于干细胞研究,赞成者认为,胚胎只是一团细胞,不是人,因而可以用于研究;反对者认为,胚胎就是潜在的人,应给予胚胎与人完全一样的尊重和保护,破坏人类胚胎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冷冻的多余胚胎”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来源。
但考虑到“适当地尊重胚胎”原则,研究者不可过度依赖多余的胚胎,更不可滥用此类胚胎。
在使用体外授精的多余胚胎时,整个研究过程都要接受伦理委员会的严格监督,确保获得那些捐献多余胚胎的不孕夫妇的知情同意,防止研究者对胚胎捐献者的胁迫、引诱等。
借助体外授精方法,在实验室里也能制造出胚胎。
人为制造这些胚胎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所需的干细胞。
有人认为,将这些胚胎用于研究,或许比直接毁掉那些捐献的多余的精子和卵子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更多。
反对者认为,把这些胚胎仅仅作为实现研究目的的一种手段是对胚胎的不尊重,严重侵犯了人类生命的尊严。
此外,由于体外授精成功率低,需要用激素刺激超排卵,这种方式对供卵者的潜在伤害不容忽视。
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的通知日期:2003年12月24日来源:科技部国科发生字〔2003〕4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卫生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各有关单位:为保证生物医学领域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活动遵守我国的有关规定、尊重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准则,并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科学技术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了《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附件: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一条为了使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符合生命伦理规范,保证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准则和我国的相关规定得到尊重和遵守,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的人胚胎干细胞包括人胚胎来源的干细胞、生殖细胞起源的干细胞和通过核移植所获得的干细胞。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及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活动,必须遵守本指导原则。
第四条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第五条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一)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二)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四)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
第六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三)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
第七条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儿组织。
第八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前款所指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是指研究人员应当在实验前,用准确、清晰、通俗的语言向受试者如实告知有关实验的预期目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和风险,获得他们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一个既严肃又有趣的话题——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指导原则。
没错,听起来可能有点枯燥,但其实就像一部悬疑电影,里面充满了各种伦理的曲折剧情。
胚胎干细胞研究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改变医学的面貌,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上的争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话题的面纱,看看背后的那些事儿。
2. 胚胎干细胞是什么?2.1 定义与特性首先,我们得搞明白什么是胚胎干细胞。
简单来说,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提取的细胞,这些细胞有潜力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
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就像你用魔法棒可以变出各种美味的食物一样,这些细胞也可以用来制造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不过,这可不是随便玩的东西,因为每次使用都得谨慎小心,毕竟“贪多嚼不烂”嘛。
2.2 研究的潜力研究人员认为,胚胎干细胞可能帮助我们治疗很多以前治不好的病,比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哎,想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能不再为这些疾病而烦恼,那得多美好啊!这就像是给我们的人生开了一扇新窗,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未来。
3. 伦理问题3.1 人的尊严与权利不过,话说回来,问题也来了。
提到胚胎干细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伦理道德。
毕竟,胚胎是生命的起源,随便拿来研究,难免让人觉得不太妥当。
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些事儿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
我们要考虑到,胚胎是否具备一定的权利和尊严?这就涉及到一个复杂的问题,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算是生命?3.2 公平与正义此外,我们还得聊聊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科研资源都能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研究胚胎干细胞也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这样一来,那些技术水平较低或者经济条件不好的地方,就可能在这个研究领域被“边缘化”。
说到底,公平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不能让科学研究成为少数人垄断的“特权”,否则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4. 伦理指导原则4.1 透明与知情同意那么,咱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就是要做到透明和知情同意。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12.24•【文号】•【施行日期】2003.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安全与血液正文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第一条为了使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符合生命伦理规范,保证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准则和我国的相关规定得到尊重和遵守,促进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本指导原则所称的人胚胎干细胞包括人胚胎来源的干细胞、生殖细胞起源的干细胞和通过核移植所获得的干细胞。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涉及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活动,必须遵守本指导原则。
第四条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
第五条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一)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二)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三)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四)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
第六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一)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
(二)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它动物的生殖系统。
(三)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
第七条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儿组织。
第八条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受试者的隐私。
前款所指的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是指研究人员应当在实验前,用准确、清晰、通俗的语言向受试者如实告知有关实验的预期目的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和风险,获得他们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九条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单位应成立包括生物学、医学、法律或社会学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伦理委员会,其职责是对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及科学性进行综合审查、咨询与监督。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及其生物伦理学问题的探讨人类胎干细胞(hES细胞)可在体外增殖传代培养,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和多能干细胞表面特异标记,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然而,hES细胞的研究同时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生物伦理大纷争,本文对hES细胞研究及其生物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人类胚胎;胚胎干细胞;生物伦理学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指来源于着床前囊胚内细胞团或早期胚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大类未分化的全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细胞)在临床移植医学、细胞治疗、组织工程、生物学基础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前景,对于有效地治疗人类多种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但由于hES细胞的来源同胚胎道德地位、克隆人等一系列敏感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带来了法律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类胚胎和胎儿组织是否尊重的“世纪伦理之争”.1 干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干细胞是指在生命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主干”作用的原始细胞(progenitor cells),它们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
尤其是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它可以分化成人体全部200多种细胞类型,进而构建人的心、肝、肾、神经等多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是一种全能干细胞。
根据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两种。
成体干细胞指人体内为修复或替代体内损伤或正常死亡的细胞而产生的干细胞,其分化能力有限。
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五种途径:①用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产生;②用不孕症治疗后的剩余胚胎组织产生;③用以研究为目的的捐献配子人工受精创造的胚胎产生;④应用嵌合体胚胎产生;⑤应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