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W推出新型顶棚安全气囊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8.13 KB
- 文档页数:2
混合气的危险性--如何避免气瓶事故Eugene Ngai1,李东升2译[1]Chemically Speaking LLC, USA[2]上海正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在过去的10年里,由于操作人员对混合气充装缺少经验,导致了气瓶意外爆炸,造成了大量的严重事故。
这类事故不仅对操作人员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还会对急救人员造成显著的危害。
其中有些事故发生在销售“绿色”混合气的公司,而这些混合气往往被标榜为对环境友好和高能效的。
在混合气充装过程中,这些公司没有意识到这类混合气具有许多的危害。
无论在何时何地,对气瓶充装、储存和操作时,操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为了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操作人员必须知晓其本身的潜在危险和操作错误将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1.CO应力腐蚀开裂发明者和企业主已销售了许多具有专有名字的混合气,比如:布朗气体、Hydrillium、Aqua-Fuel、Magnegas、Carbohydrillium等。
这些混合气被冠以环境友好型(绿色)能源,号称具有比烃类燃料具有更高的能效。
这些混合气也可以作食物烧烤用,能够得到比丙烷燃烧更高的温度。
制造这类混合气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碳电极电解水,通常形成的混合气中含60~70%H2,25~30%CO,1~2%CH4,也含有少量CO2,N2和O2。
然后,这些混合气被压缩到气瓶中,压力超过2000psig (13.79MPa)。
当这些混合气被充装到一个高压碳钢气瓶中,即形成了CO应力腐蚀开裂的理想环境。
1.1.无知的危害2013年9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一个工业建筑中就发生了一起由于应力腐蚀开裂导致的混合气气瓶爆炸事件。
消防部门将这一事件记录在了一篇关于消防工程的优秀文章中--《基于氢气的实验燃料的危害:公众生命和健康正受到威胁》,该文章是由参与此次调查的奥兰多市消防局两名退休官员撰写的。
在这起事故中,储有混合气的气瓶突然爆裂,摧毁了邻近的外墙,同时损坏了建筑物的内部,幸运的是这个钢瓶当时处于停用状态(如图1所示)。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姓名:邓宁宁单位:盐城技师学院摘要:安全气囊(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顾名思义是现代轿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安全的装置。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安全气囊传感器、防撞安全气囊及电子控制装置(ECU)等组成。
在其汽车前部或侧部发生碰撞时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信号并在0.01秒之内速度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
因此,确保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驾驶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得到保障,解决乘车人员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本文主要介绍安全气囊的作用、安全气囊的类型、安全气囊的发展、系统主要部件、气囊在车内的应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注意参项、安全气囊的维护等。
关键词:安全气囊;安全;发展;应用引言近年来,汽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因为汽车交通事故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保护人们安全的新部件诞生了----汽车安全气囊。
这种新部件极大的保护了人们的安全,被广大驾驶员称为“救命袋”。
既保护了人们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汽车工业带来了繁荣。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1.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最早发展安全气囊系统的国家是美国,是美国机械工程师约翰·赫缀克(Johnw.Hertrick)于1953年发明的,并获得了题为“汽车缓冲安全装置(Safety Cushion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Vehicles)”的美国专利US2649311。
它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发明于50年代,开发于60年代,应用于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推广与于90年代。
安全气囊发展十多年后,经过后人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安全气囊基本具为雏形。
到1980年,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一举措,并在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
从此美国市场的汽车上都出现了这种能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系统,即汽车安全气囊。
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综述作者:梁乃,指导教师:宛剑业(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当今汽车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
此文主要讲述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国内外的现状以及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其中,相关技术包括碰撞安全技术和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等,而碰撞安全技术有ABS、ASR、ACC、VDC、CAN、EBD、ESP等设施。
Abstract:Today's cars in play this life the very important role, safety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ocial concern.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d car passive (collision) security technolog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Among them,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rash safety technology and impact after the damage and reduce the protection technology, etc., and the technology crash safety have ABS, ASR, ACC, VDC, CAN, EBD, ESP and other facilities.关键词:被动安全碰撞相关技术现状与发展Key words:Passive safety crash correlation techniqu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引言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安全气囊功能安全分析赵建军【摘要】基于道路车辆系统设计功能安全ISO26262,分析安全气囊的功能安全目标和等级,设计功能安全架构,根据ASIL安全等级对单点故障度量SPF和潜在故障度量LF提出设计要求,给出计算分析方法.【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安全气囊;ISO26262标准;功能安全【作者】赵建军【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国内安全气囊的设计配置较低。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视,而安全气囊则是人们主要关注的安全产品。
汽车碰撞法规和C-NCAP对汽车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代安全气囊产品将大大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
道路车辆系统设计功能安全ISO26262标准被美国和欧洲整车厂广泛采用,欧洲政府计划于2015年将ISO26262标准正式纳入汽车法规;作为安全保护产品的安全气囊更是重点应用的产品。
依据ISO26262标准开发新一代安全气囊控制器将是未来国内安全气囊控制器开发的趋势。
文中主要阐述安全气囊控制器的安全系统架构和依据ISO26262标准功能安全设计,指出功能安全设计的计算方法。
内容分为以下3个部分:(1)功能安全设计目标的设定;(2)功能安全框架的设计;(3)功能安全设计的计算方法。
安全气囊产品有以下几个功能安全目标:(1)碰撞状况下确保相应安全气囊打开,保护乘员安全;(2)驾驶状况下应避免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意外打开,影响行车安全;(3)驾驶状况下应避免除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外其他安全气囊打开;(4)应避免车辆安全气囊报废功能意外打开。
这些功能安全目标的安全等级要求是什么呢?根据ISO26262标准,功能安全分为等级QM、ASIL A、ASIL B、ASIL C、ASIL D,其中QM为质量管理,等级最低,不需功能安全计算,ASIL D等级最高,其等级要求和IEC 61508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世界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1-04-26 23:131、博世(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的ESP最出名),2、电装(电装是日本排名第一的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丰田的嫡系)3、爱信精机(世界第九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爱信的变速箱最出名,丰田的嫡系)4、大陆集团(德国,全球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制动系统和马牌轮胎)5、天合汽车集团(世界汽车安全系统的先驱)6、伟世通(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中处于领军地位)7、江森自控(汽车配件和建筑设施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8、德尔福(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9、西门子(目前已经成为德国大陆的一部分了,专攻汽车电子)10、麦格纳(全球第三大、北美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博世——博世最新8.1版本ESP系统, 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燃油喷射系统,顶级的系统集成供应商。
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1886 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博世集团在2004年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包装机械生产商。
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法拉利都会采用到博世汽车零件的。
2、株式会社电装——自动空调系统,生产空调系统,主要配套雅阁和凯美瑞等中高级车。
株式会社电装DENSO CORPORATION是世界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
株式会社电装是世界屈指可数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之一,在世界排名第一。
3、爱信精机——自动变速箱(日本原装进口)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是世界第九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之一,。
公司成立于1949年,是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其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闻名于世。
株式会社爱信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配件、汽车保修设备、五金、机械设备、电动工具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公司大约95%的销售额来自汽车零件,但该公司也制造冷藏设备和切割机,以及床、缝纫机等消费产品。
课程设计设计项目:汽车安全气囊发展概要、趋势及应用技术分析班级:学号:姓名:目录1、国外安全气囊的发展2、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3、安全气囊工作原理4、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及其发展趋势5、结束语汽车安全气囊发展概要、趋势及应用技术分析论文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发展概要安全气囊发展趋势安全气囊发展应用技术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技术的进步和道路条件的改善,公路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速度也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趋势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逐年递增。
因此,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解决乘车人员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汽车上装配安全气囊就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快的一部分。
汽车的安全设计在整车设计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系统旨在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防范事故于未然。
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发生后开始起作用,以减缓事故严重程度。
汽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 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图0—1全性分类本文主要对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技术分析进行概述。
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Jhon.W.Hetrick发明的安全气垫。
1952年Hetrick发明了他自己之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
这是一种纯机械装置。
用于使气囊膨胀的压缩空气贮存在一个压力容器中,连接着弹簧的质量块用来感应汽车的减速度。
当质量块产生位移时,能打开一个阀使压力空气从压力容器中冲出来,以使气囊膨胀。
气囊可装在方向盘中、手套箱门上、仪表板上部以及前排座椅的靠背。
早期的空气囊主要用于与其它安全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
编号:SJZN-TM-016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气囊设计指南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发布日期目录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简介第二章安全气囊模块试验第三章安全气囊系统的设计第四章安全气囊模块装配、搬运、运输、储存的特殊要求第一章安全气囊系统简介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气囊模块组成。
其中,控制装置又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触发装置,气囊模块包括气体发生器、气袋、饰盖、支架等。
其工作过程为: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电子系统接收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当经计算判断有必要打开气袋时,立即由触发装置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收到信号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充满气袋,使得乘员与一个较柔软的吸能缓冲物体相接触,而不是与汽车的内饰件猛烈碰撞;当人体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的排气孔节流阻尼来吸收碰撞的能量,从而达到尽量减少伤害、保护乘员的目的。
图1.1 安全气囊系统基本构成1.1 气囊模块气囊模块按安装位置和作用不同,分为驾驶员正面气囊(DAB)、前排乘员正面气囊(PAB)、座椅侧气囊(SAB)、侧面气帘(CAB)、膝部气囊(KAB)等。
1.1.1驾驶员安全气囊(DAB),见图1.2。
前排驾驶员安全气囊是安装在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正面或正侧面碰撞时起到对驾驶员的正面辅助保护作用以减少伤害。
约65%的碰撞事故是前部碰撞,配备前排驾驶员安全气囊的汽车在驾驶员佩带安全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驾驶员死亡30%。
1.1.2 前排乘员安全气囊(PAB),见图1.3。
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是安装在前排乘员侧仪表板上的安全气囊,主要作用是在发生正面或正侧面碰撞时起到对乘员的正面辅助保护作用以减少伤害。
前排乘员安全气囊从外观上可以分为可见式和隐藏式。
图1.2驾驶员安全气囊示意图图1.3乘员气囊(隐藏式)示意图1.1.3 座椅侧气囊(SAB),见图1.4。
主要作用是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起到对乘员的腹部、胸部的保护,对头部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汽车生产企业为汽车安装安全气囊1、汽车可以自己加装安全气囊自己不要加装。
1、车辆上的气囊都是被气囊控制知器控制的,而且气囊都是通过线束与气囊控制器相连的。
自己加装意味着不仅要增道加气囊,而且还要改变气囊控制器,这些气囊控制器都是由合资背景的厂家生产的,国内厂家的很少被使用,所以很难更改。
2、增加的线束如果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出专现短路或断路都有可能导致气囊起爆,产生伤害。
3、你擅自更改后导致的问题,4S店和车辆制造厂家都是不负责属任的。
2、第一个研制安装汽车安全气囊的人是谁?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
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
(2)汽车生产企业为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扩展资料注意事项1、当汽车装有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时,切不可让儿童坐在前排或在此位置安置儿童座椅,若可以手动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则应该在儿童乘坐之前关闭此位置的安全气囊。
因为安全气囊的爆发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冲击较大,其爆发力是儿童所承受不了的。
2、要注意观察、位于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警告灯。
在正常情况下,点火开关转到“ACC”或“ON”位置时,警告灯会亮大约6s,进行自检后熄灭,若警告灯长亮,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进行修理。
否则,有可能出现气囊不起作用或误弹出的情况。
3、气囊炸开后必须更换,在安装新气囊时必须注意,碰撞传感器装在电脑板内的要随电脑板更换,装在电脑板外的也要单独更换,不然容易引爆;由于气囊是配合安全带使用的,的拉紧装置的安全带拉紧器也要更换。
3、汽车生产企业为汽车加装安全气囊,这种风险管理的具体方式属于C抑制正确答案4、汽车的安全气囊是如何工作的?它在什么条件下才会打开?安全气囊(SRS)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置。
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用产气药的发展现状魏德贤王一敏(2002年12月1日)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关于汽车用产气药发展现状的调研结果。
通过出国考察、与国外几个大公司的技术交流以及网上和情报机构查询可以看出,气体发生器的产气药已从叠氮化物型发展到非叠氮化物型,其中以硝基胍(NQ)型和黑索今(RDX)型产气药研究得最多。
特别是黑索今型产气药的研制,使得气体发生器向小型化发展。
本文在附表中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产气药配方。
关键词 安全气囊 产气药 硝基胍 黑索今* * * * * *1. 引言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有三个部件是关键重要部件:电控单元(即ECU)、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的性能和结构主要取决于其中产气药的性能,产气药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气体发生器并进而影响着安全气囊系统的先进与否。
研究设计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研究开发产气药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人们在研究开发气体发生器和产气药方面的投入远远超过了研究安全气囊系统中其它部件的投入。
所以,了解、研究产气药的发展现状对于研制、开发产气药和气体发生器以至整个安全气囊系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于2002年4月至2002年11月就安全气囊系统技术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放在气体发生器产气药方面。
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收集信息资料:一是与外国公司专家进行技术交流,这包括去澳大利亚考察访问、接待外国四大著名公司专家代表的来访和与外国同行的邮件(包括实物)来往;再是上网和去陕西省情报所查找各国专利、期刊和专题新闻等。
我们将以上两种方法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尤其是将我们所获取的数种气体发生器实物进行解剖分析并与对应的美国专利说明书上的第一作者简介:魏德贤(1965—),男,高级工程师,庆华集团公司气囊办主任,从事火工品和产气药研究及安全气囊开发工作。
图形和文字进行对照,认为专利说明书上公布的技术资料(包括图形和文字)是可信的,而且覆盖面很广。
下面,本文将分析介绍从专利上汇总的信息。
广汽传祺十大世界顶级汽车供应商近段时间看到很多关于传祺C-NCAP五星安全和试驾的信息,感觉特别给力。
特别是拿到C-NCAP安全碰撞今年第一季度的最高分48.8分五星安全成绩,以及试驾时的各种高难度表演、挑战项目都充分展现了传祺的优势,也总算没有让我们这些关注它的失望。
我觉得传祺能够取得这样的表现成绩,还是得益于它采用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技术和配置系统。
比如阿尔法罗密欧166底盘技术、博世新一代8.1ESP系统、GAC车辆碰撞吸能控制技术、6安全气囊等等;一句话说白了,真材实料,才有好成绩。
传祺的世界十大顶级汽车供应商:1、博世(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的ESP最出名),2、电装(电装是日本排名第一的零部件及系统的顶级供应商,丰田的嫡系3、爱信精机(世界第九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爱信的变速箱最出名,丰田的嫡系)4、大陆集团(德国,全球第五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制动系统和马牌轮胎)5、天合汽车集团(世界汽车安全系统的先驱)6、伟世通(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中处于领军地位)7、江森自控(汽车配件和建筑设施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8、德尔福(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9、西门子(目前已经成为德国大陆的一部分了,专攻汽车电子)10、麦格纳(全球第三大、北美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博世——为传祺配套:博世最新8.1版本ESP系统 , 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燃油喷射系统,顶级的系统集成供应商,广汽战略合作伙伴。
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1886 年罗伯特.博世先生在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
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博世集团在2004年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包装机械生产商。
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法拉利都会采用到博世汽车零件的。
2、株式会社电装——为传祺配套:自动空调系统,与广汽成立了合资公司,广州电装,生产空调系统,主要配套雅阁和凯美瑞等中高级车。
1、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汽车系统和零部件供应商。
其三大产品系列包括:动力和推进(德尔福能源及底盘系统,德尔福沙基诺转向系统)、安全、热工和电气结构(德尔福内饰系统,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德尔福哈里森热系统)、电子与移动通信(德尔福德科电子系统)。
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
德尔福目前在41个国家设了176家全资制造厂、42家合资厂、53个客户服务中心和销售代表处,以及32个技术中心,单是在中国就有11家生产型企业。
1993年,德尔福刚跨进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只给它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2004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
2004年度德尔福公司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3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0%,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德尔福历史新高。
尤其是第四季度,非通用业务收入占到创记录的49%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去年德尔福在中国合并报表收入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始终是德尔福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进入2005年以后,德尔福开始从金字塔尖下滑,厄运连连。
先是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失守,年初罗伯特·博世工业集团公布的2004年销售额显示,这家公司以329.3亿美元的销售首次超过德尔福公司(287亿美元),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新“霸主”。
2、罗伯特-博世公司(Bosch)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向各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类汽车零配件的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之一。
博世汽配售后市场主要负责全球范围内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品牌汽车零配件分销业务。
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电气装置、燃油喷射技术及检测设备。
同时,它也向汽车业主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
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提供全系列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包括:智能电脑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电脑解码器、尾气分析仪、制动试验台、四轮定位仪、电子与照明系统检测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线、柴油部件检测仪、底盘测功机及汽车维修信息资料库等,应用于不同的范围,完全满足当前维修行业的要求。
1、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德尔福汽车系统公司是世界上最多元化的汽车系统和零部件供应商。
其三大产品系列包括:动力和推进(德尔福能源及底盘系统,德尔福沙基诺转向系统)、安全、热工和电气结构(德尔福内饰系统,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德尔福哈里森热系统)、电子与移动通信(德尔福德科电子系统)。
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
德尔福目前在41个国家设了176家全资制造厂、42家合资厂、53个客户服务中心和销售代表处,以及32个技术中心,单是在中国就有11家生产型企业。
1993年,德尔福刚跨进中国市场时,中国市场只给它带来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2004年度德尔福全球收入达2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
2004年度德尔福公司非通用业务收入达13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0%,占全年总收入的46%,创德尔福历史新高。
尤其是第四季度,非通用业务收入占到创记录的49%1994以后,德尔福在中国以年均24%的增长率快速前进;去年德尔福在中国合并报表收入超过6亿美元,中国市场始终是德尔福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进入2005年以后,德尔福开始从金字塔尖下滑,厄运连连。
先是保持多年的“霸主”地位失守,年初罗伯特·博世工业集团公布的2004年销售额显示,这家公司以329.3亿美元的销售首次超过德尔福公司(287亿美元),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新“霸主”。
2、罗伯特-博世公司(Bosch)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向各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类汽车零配件的全球领先汽配供应商之一。
博世汽配售后市场主要负责全球范围内用于汽车售后市场的博世品牌汽车零配件分销业务。
产品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电气装置、燃油喷射技术及检测设备。
同时,它也向汽车业主提供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
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提供全系列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包括:智能电脑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电脑解码器、尾气分析仪、制动试验台、四轮定位仪、电子与照明系统检测设备、安全性能检测线、柴油部件检测仪、底盘测功机及汽车维修信息资料库等,应用于不同的范围,完全满足当前维修行业的要求。
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目录1 前言 (2)2 汽车安全气囊发展 (2)3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 (3)3.1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基本组成 (3)3.2 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4)4 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 (5)4.1 SRS 系统的组成部件 (5)4.2 维修注意事项 (6)5 安全气囊未来发展方向 (6)5.1新型材料的应用 (6)5.2顶棚安全气囊系统 (7)5.3智能化、多安全气囊 (7)参考文献 (8)简述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基本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并对奥迪A6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检修做简要说明。
然后简单介绍了几种安全气囊新技术。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工作原理检修发展方向1 前言随着汽车综合性能的提高,汽车的安全装置越来越重要,汽车的安装置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装置(如ABS、ASR等)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装置是指汽车一旦发生事故,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
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例如,以车速50公里/时进行正面撞车时,其发生时间只有十分之一秒左右。
为了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防止或减小对乘员的伤害,目前汽车主要装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SRS是英文Supplemental RestraintSystem的缩写)等。
2 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安全气囊是1953年由美国人约翰·赫缀克发明的。
1973年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引进安全气囊技术进行实车应用。
经过了30多年的漫长历程,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并开始实施,其中规定从1995年9月1日以后制造的轿车前排座前均应装备安全气囊,同时还要求1998年以后的新轿车都装备驾驶者和乘客用的安全气囊,自此才确认了安全气囊的作用。
如今,这个在当年颇具创意性的发明已转为千百万个产品,种类也发展为正面气囊、侧面气囊、安全气帘等等。
凤凰网汽车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撞击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将安全气囊等同于SRS,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安全气囊只是SRS的一种。
SRS是英文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是辅助防护系统,常见的辅助防护系统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在很多汽车的转向盘上和仪表板右侧杂物箱上方都标有SRS或AIR BAG,这表示有安全气囊安装在此处。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气囊电脑、系统指示灯、气囊组件以及连接线路,气囊组件主要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点火器等。
(1)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 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为了说明安全气囊的基本原理,这里首先说明汽车发生事故时造成乘员伤亡的原因。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速度从35km/h降到零的时间约150ms左右;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之为二次碰撞,由于惯性的作用,当汽车急剧降速时,乘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了乘员的伤亡.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扑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由于乘员和气袋相碰时,因振荡造成乘员伤害,所以一般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25mm 左右的圆孔。
这样,当乘员和气整相碰时,借助圆孔的放气可减轻振荡,放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保护乘员。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