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附件IEC 859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
电力电缆设计标准电力电缆的设计标准通常由各国的标准化组织、电力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制定。
以下是一些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电力电缆设计标准:1.IEC 60228 - Conductors of Insulated Cables (电缆绝缘导体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定义了电缆绝缘导体的分类、结构和要求。
2.IEC 60502 -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1 kV (Um = 1.2 kV) up to 30 kV (Um = 36 kV) (额定电压1 kV至30 kV的挤压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同样由IEC发布,规定了额定电压范围为1 kV至30 kV 的电力电缆的设计和性能要求。
3.IEC 62067 -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150 kV (Um = 170 kV) up to 500 kV (Um = 550 kV) (额定电压高于150 kV至500 kV 的挤压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由IEC发布,适用于额定电压高于150 kV至500 kV的电力电缆。
4.ANSI/ICEA S-94-649 - Concentric Neutral Cables Rated 5through 46 kV (额定电压5 kV至46 kV的同心中性电缆):•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和电缆工程协会(ICEA)发布,适用于额定电压5 kV至46 kV的同心中性电缆。
5.IEEE 525 - IEEE Guide for the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of CableSystems in Substations (变电站电缆系统设计和安装指南):•由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提供了变电站电缆系统设计和安装的指南。
找电线电缆工作,请到《线缆招聘网》电力电缆附件产品的常用标准电力电缆附件产品的常用标准主要有:A、35KV及以下主要适用标准① IEC60502《额定电压1kV(Um=1.2kV)以上至30kV(Um=36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② GB/T12706-200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附件试验要求》③ GB/T18889-200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④ JB/T10740.1-2007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冷缩式附件第一部分:终端》。
⑤ JB/T10740.2-2007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冷缩式附件第二部分:直通接头》。
⑥JB/T8503.1 《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预制件装配式附件第一部分:终端》⑦JB/T8503.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预制件装配式附件第二部分:直通接头》⑧JB/T10739-2007《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可分离连接器》⑨ JB7829《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热收缩式终端》⑩ GB9327《额定电压35kV(Um=40.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式和机械式连接金具》B、110KV及以上主要适用标准找电线电缆工作,请到《线缆招聘网》① IEC62067《额定电压150kV(Um=170kV)以上至500kV(Um=55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电力电缆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② IEC60859《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电缆联接装置》③ IEC60840《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④ GB/Z 18890.3《额定电压220kV(Um=2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⑤ GB/T 11017.3《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
黄石电厂207#、208#机组退运黄石电网110kV线路改造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技术条件黄石电力勘测设计公司2019年9月14日批准:杨干群审核:董继军校核:蒋兴武设计:徐悦文目录1.总则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3.使用条件4.技术要求5.试验6.包装及储运7.厂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8.附表9.设备需求表工程概况黄石电厂207#、208#机组退运黄石电网110kV线路改造,为保证枫变两独立电源,采用电缆进行站内间隔调整。
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方式。
电缆头、避雷器附件支架2套,敷设YJLW02-500mm2铜芯电缆240m。
总则1.1.须知1.1.1.制造厂应仔细阅读我方技术规范书。
制造厂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提出的要求。
1.1.2.制造厂以书面形式或其它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全部条文作出响应。
1.1.3.技术规格书中所提出的技术指标与制造厂响应的技术指标不一致时,按两者之中较高的执行。
1.2.制造厂应提供的文件1.2.1.与本技术规格书同型号电缆附件的型式试验报告。
1.2.2.电缆系统预鉴定试验相应的试验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1.2.3.电缆附件生产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ISO 9000]。
1.2.4.能够证明厂家已生产过200套同类型的电缆附件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已在110kV系统中成功地运行三年以上的销售及运行业绩表(见附件表)。
1.2.5.厂家电缆附件产品的结构尺寸图,以及安装工艺说明。
1.2.6.厂家响应与本技术规格书的差异表(见附件表)。
1.2.7.电缆附件生产厂家的主要生产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如挤塑机、主要试验设备仪器等)的参数、使用时间(以表格表示)。
1.2.8.电缆附件中主要材料,如橡胶、环氧、绝缘填充剂的名称、型号、规格及生产厂家(以表格表示)。
1.2.9.电缆附件在本技术规格书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制造厂家应保证其投标产品具有30年的使用寿命。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应遵循(但不限于)以下标准,标准如有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
新编IEC电缆标准目录IEC 60028-2004 铜电阻国际标准IECIEC 60050-461-1984 国际电工词汇.第461章:电缆IEC 60050-466-1990 国际电工词汇.第466章:架空线路IEC 60055-1-1997 额定电压小于18/30KV的纸绝缘金属护套电缆(用铜芯或铝芯导线,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1部分:电缆及其附件试验IEC 60055-2 AMD 1-1989 额定电压小于18/30KV的纸绝缘金属护套电缆(用铜芯或铝芯导线,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2部分:一般要求和结构要求.第1次修订IEC 60055-2-1981 额定电压小于18/30KV的纸绝缘金属护套电缆(用铜芯或铝芯导线,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2部分:一般要求和结构要求IEC 60059-1999 IEC标准电流额定值IEC 60060-1-1989 高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IEC 60060-2 AMD 1-1996 高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补充件1IEC 60060-2-1994 高压试验技术.第2部分:测量系统IEC 60060-4-1988 高压试验技术.第4部分:测量装置应用导则IEC 60092-350-2001 船用电气装置.第350部分:船用电力电缆.通用建造和试验要求IEC 60092-351-2004 船中的电力装置.第351部分:船甲板和移动和固定的近海设备用电力,通信和控制数据电缆用绝缘材料IEC 60092-352 AMD 1-1998 船用电气装置.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第1次修订IEC 60092-352-2004 船用电气装置.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IEC 60092-353 AMD 1-2001 船用电气装置.第353部分:额定电压为1KV和3KV、挤压固体绝缘的单芯和多芯非辐射场动力电缆.修改件1IEC 60092-353-2001 船用电气装置.第353部分:标定电压为1KV和3KV、挤压固体绝缘的单芯和多芯电缆IEC 60092-354-2003 船用电气装置.第354部分:标称电压为6KV,10KV和15KV带模压固体装置的单芯和三芯电力电缆IEC 60092-359 AMD 1-1994 船上电气安装.第359部分:船板和通信电缆同性铠装材料IEC 60092-359 AMD 2-1999 船用电气安装.第359部分:船上点缆和通讯电缆的护套材料.补充件2IEC 60092-359 Edition 1.2-1999 船上电气安装.第359部分:船上动力和通信电缆用铠装材料IEC 60092-359-1987 船用电气装置.第359部分:船用电力电缆和电信用电缆的护套材料IEC 60092-373-1977 船用电气装置.第373部分: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船用软同轴电缆IEC 60092-374-1977 船用电气装置.第374部分: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非重要通信业务用电话电缆IEC 60092-375-1977 船用电气装置.第375部分: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一般仪器仪表、控制和通信电缆IEC 60092-376-1983 船用电气装置.第376部分:船上控制电路用多芯电缆IEC 60093-1980 固体电气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试验方法IEC 60096-0-1 AMD 1-2000 射频电缆规范.第0部分:详细规范制订导则.第1章:共轴电缆.修改件1IEC 60096-0-1 Edition 2.1-2000 射频电缆.第0部分:详细规范制订导则.第1章:同轴电缆IEC 60096-0-1-1990 射频电缆规范.第0部分:详细规范制订导则.第1章:共轴电缆IEC 60096-1 AMD 2-1993 第2次修改IEC 60096-1-1986 射频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量方法IEC 60096-2 AMD 1-1990 射频电缆规范.第2部分:相关电缆规范.第1次修改IEC 60096-2-1988 射频电缆规范.第2部分:相关电缆规范IEC 60096-3-1982 射频电缆.第3部分:电缆配电系统用单一同轴电缆的一般要求和试验IEC 60096-4-1-1990 射频电缆规范.第4部分:超屏蔽电缆的规范.第1节: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0104:1987架空导线用铝镁硅合金导线IEC 60105-1958 工业纯铝母线材料的推荐标准IEC 60112-2003 固体绝缘材料的比较起痕指数和耐泄痕指数的测定方法IEC 60114-1959 铝镁硅型热处理铝合金母线材料的推荐标准IEC 60121:1960工业用电工退火铝导线IEC 60141-1 AMD 1-1995 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1部分:交流电压400KV及以下的纸绝缘金属护套充油电缆及附件.第1次修改IEC 60141-1 AMD 2-1998 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1部分:交流电压400KV及其以下的纸绝缘金属护套充油电缆及附件.第1次修改IEC 60141-1-1993 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1部分:交流电压400KV及以下的纸绝缘金属护套充油电缆及附件IEC 60141-2 AMD 1-1967 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2部分:交流电压275KV及以下的内部压缩气体电缆及附件.第1次修改IEC 60141-2-1963 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2部分:交流电压275KV及以下的内部压缩气体电缆及附件IEC 60141-3 AMD 1-1967 充油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3部分:交流电压275KV及以下外部压缩气体电缆及附件.第1次修改IEC 60141-3-1963 充油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3部分:交流电压275KV及以下外部压缩气体电缆及附件IEC 60141-4 AMD 1-1990 充油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4部分:交流电压400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高压力充油管式电缆及附件.第1次修改IEC 60141-4-1980 充油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4部分:交流电压400KV及以下油浸纸绝缘高压力充油管式电缆及附件IEC 60167-1964 测定固体绝缘材料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IEC 60172 AMD 1-1997 测定漆包绕组线温度指数的试验规程.修订件1IEC 60173-1964 软电缆和软线芯线的颜色IEC 60183-1984 高压电缆选择导则IEC 60183 AMD 1-1990 高压电缆选择指南.第1次修改IEC 60189-1 AMD 3-1992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第3次修改IEC 60189-2 AMD 1-1989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2部分:内部装置用双芯、三芯、四芯和五芯电缆.第2次修订IEC 60189-2 AMD 2-1996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2部分:内部装置用双芯、三芯、四芯和五芯电缆.修改件2IEC 60189-2-1981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2部分: 内部装置用双芯、三芯、四芯和五芯电缆IEC 60189-3 AMD 1-1989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3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的单股、双股、三股实心或绞合线.第1次修订IEC 60189-3-1988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3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的单股、双股、三股实心或绞合线IEC 60189-4 AMD 1-1989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4部分:配电用聚氯乙烯绝缘的实心导体双股、三股、四股和五股配电用线.第1次修订IEC 60189-4-1980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4部分:配电用聚氯乙烯绝缘的实心导体双股、三股、四股和五股配电用线IEC 60189-5 AMD 2-1992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5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的实心或绞合导体单股(芯)或双股(芯)设备用电线和电缆第2次修改IEC 60189-6 AMD 1-1989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6部分:电信设备和设施用单芯信号电缆.第1次修订IEC 60189-7 AMD 1-1989 聚氯乙烯绝缘和聚氯乙烯护套的低频电缆和电线.第7部分:聚氯乙烯绝缘、聚酰胺涂覆的实心导体单股、双股、三股、四股和五股配电用线.第1次修订IEC 60212-1971 固体电气绝缘材料试验前和试验中所用标准条件IEC 60216-1-2001 电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第1部分:老化过程和试验结果评定IEC 60216-2-1990 电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的测定导则.第2部分:材料和适用试验一览表IEC 60216-3-2002 电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第3部分:耐热性计算说明IEC 60216-4-1-1990 电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的测定导则.第4部分:老化烘炉.第1节:单腔炉IEC 60216-4-2-2000 电绝缘材料.耐热性能.第4-2部分:老化烘炉.不超过300℃的精密烘炉IEC 60216-4-3-2000 电绝缘材料.耐热特性.第4-3部分:老化炉.多室炉IEC 60216-5-2003 电绝缘材料.耐热特性.第5部分:绝缘材料的相对耐热指数(RTE)的测定IEC 60227-1-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总要求IEC 60227-1 AMD 1-199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总要求.补充件1IEC 60227-1 AMD 2-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总要求.补充件2IEC 60227-2-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227-3 AMD 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电路用非铠装电缆.修订件1IEC 60227-3 Edition 2.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IEC 60227-4-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铠装电缆IEC 60227-4 AMD 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铠装电缆.第1次修改IEC 60227-5-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IEC 60227-5 AMD 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第1次修改IEC 60227-6-2001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软连接用电缆IEC 60227-7-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7部分:屏蔽及未屏蔽的带有两个或多个导体的挠性电缆IEC 60228-2004 绝缘电缆的导体IEC 60228A-1982 第1次补充IEC 60228 AMD 1-1993 第1次修改IEC 60228:2004绝缘电缆导体IEC 60229:1982具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挤包电缆外护层试验IEC 60229-1982 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挤压成型的电缆外护套的试验IEC 60230-1966 电缆及其附件的冲击电压试验IEC 60245-1-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0245-1 AMD 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修订件1IEC 60245-1 AMD 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修订件2IEC 60245-2-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245-2 AMD 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1次修订IEC 60245-2 AMD 2-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修订件2IEC 60245-3-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绝缘电缆IEC 60245-3 AMD 1-1997 橡胶绝缘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包括其在内).第3部分:耐热硅绝缘电缆.修改件1IEC 60245-4-2004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IEC 60245-4 AMD 1-1997 橡胶绝缘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包括其在内).第4部分:芯缆和柔性电缆.修改件1IEC 60245-5-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5部分:提升电缆IEC 60245-6-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弧焊电极电缆IEC 60245-6 AMD 1-1997 橡胶绝缘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包括其在内).第6部分:弧焊电极电缆.修改件1IEC 60245-7-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烯基醋酸脂橡胶绝缘电缆IEC 60245-7 AMD 1-1997 橡胶绝缘电缆.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包括其在内).第7部分:耐热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绝缘电缆.修改件1IEC 60245-8-2003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的橡胶绝缘电缆. 第8部分:高柔性要求适用的软线IEC 60246-1967 电视接收机用额定直流电压为20KV与25KV和最高工作温度为105℃的连接线IEC 60287-1-1-1994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1部分:额定电流方程式(负荷率100%)和损失率的计算.第1节:总则IEC 60287-1-1 AMD 1-1995 电缆.电流强度的计算.第1部分:电流强度因素(100%负载系数)和电损耗计算.第1节:总则.第1次修改IEC 60287-1-1 AMD 2-2001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1-1部分:额定电流因素(100%负载系数)和电损耗计算.总则.修改件2IEC 60287-1-2-1993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1部分:额定电流方程式(负荷率100%)和损失率的计算.第2节:在平面结构中双电路铅包涡流损失率的计算IEC 60287-1-3-2002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1-3部分:额定电流方程式(负荷率100%)和损失率的计算.并联单心电缆间电流共享和循环电流损失率的计算IEC 60287-2-1-1994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2部分:热绝缘电阻.第1节:热绝缘电阻计算IEC 60287-2-1 AMD 1-2001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2-1部分:热阻.热阻计算.修改件1IEC 60287-2-2-1995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2部分:热绝缘电阻.第2节:室外避免阳光照射的电缆组用计算简化系数的方法IEC 60287-3-1-1995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3部分:操作条件部分.第1节:标准操作条件和电缆型号选择IEC 60287-3-1 AMD 1-1999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3-1部分:操作条件部分.参考操作条件和电缆类型的选择.补充件1IEC 60287-3-2-1995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3部分:操作条件的分类.第2节:电力电缆尺寸的经济优选法IEC 60287-3-2 AMD 1-1996 电缆.额定电流的计算.第3部分:操作条件的分类.第2节:电力电缆尺寸的经济优选法.修改件1IEC 60304-1982 低频电缆和电线用绝缘的标准颜色IEC 60317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IEC 60317系列标准以下部分2-90,3-90,4-90,10-90,12-90,14-90,15-90,16-90,17-90,18-90,19-90,20-90,21-90,22-90,23-90,24-90,26-90,28-90,29-90,30-90,35-90,36-90,37-90,38-90的修订件1 IEC 60317 AMD 2-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IEC60317系列以下部分修订件2:1-90,7-90,8-90,11-90,13-93,25-90IEC 60317-0-1 AMD 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1部分:一般要求.漆包圆铜线.修改件1IEC 60317-0-2 AMD 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2部分:一般要求.漆包扁铜线.修改件1IEC 60317-0-3 AMD 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部分:一般要求.第3节:漆包圆铝线.修改件1IEC 60317-0-4 AMD 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4部分:一般要求.玻璃纤维绕组树脂或清漆浸渍裸铜线或漆包扁铜线.修改件1 IEC 60317-0-5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部分:一般要求.第5节:带玻璃纤维编织层的、裸的或漆包扁铜线.修改件1 IEC 60317-0-5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5部分:一般要求.带玻璃纤维编织层的、裸的或漆包扁铜线.修改件2IEC 60317-0-6-2001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0-6部分:一般要求.玻璃纤维绕组树脂的或清漆浸渍的、裸的或漆包圆铜线IEC 60317-1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圆铜绕组线.105级.修改件1IEC 60317-1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1部分:带丝包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IEC 60317-1-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圆铜绕组线.105级IEC 60317-12-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2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圆铜绕组线,120级IEC 60317-13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3部分:用聚酰胺-酰亚胺涂覆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包的圆铜绕组线,200级.修改件1 IEC 60317-13-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3部分:用聚酰胺-酰亚胺涂覆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包的圆铜绕组线,200级IEC 60317-14-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4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圆铝绕组线,105级IEC 60317-15-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5部分:聚酰胺酯漆包圆铝绕组线,180级IEC 60317-16-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6部分:聚酯漆包扁铜绕组线,155级IEC 60317-17-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7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扁铜绕组线,105级IEC 60317-18-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8部分:聚乙烯醇乙醛漆包扁铜绕组线,120级IEC 60317-19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9部分:涂覆聚酰胺的可焊接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修改件2 IEC 60317-19-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19部分:涂覆聚酰胺的可焊接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IEC 60317-2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部分:带粘合层的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修改件2 IEC 60317-20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0部分: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修改件2IEC 60317-20-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0部分: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IEC 60317-21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1部分:涂覆聚酰胺的可焊接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修改件2 IEC 60317-21-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1部分:涂覆聚酰胺的可焊接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IEC 60317-2-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部分:带粘合层的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IEC 60317-22-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2部分:涂覆聚酰胺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IEC 60317-23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3部分:可焊接的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修改件2IEC 60317-23-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3部分:可焊接的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IEC 60317-24-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4部分:涂覆聚酰胺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包圆铝绕组线,180级IEC 60317-25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5部分:涂覆聚酰胺-酰亚胺酯的聚亚酰胺酯漆包圆铝绕组线,200级.修改件1 IEC 60317-25-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5部分:涂覆聚酰胺-酰亚胺酯的聚亚酰胺酯漆包圆铝绕组线,200级IEC 60317-26-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6部分:聚酰胺-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200级IEC 60317-27 AMD 1-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7部分:包漆绝缘带的扁铜线.修改件1IEC 60317-27-1998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7部分:纸包覆的扁铜线IEC 60317-28-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8部分:聚酰胺酯漆包扁铜绕组线,180级IEC 60317-29-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29部分:涂覆聚酰胺-酰亚胺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包圆扁铜绕组线,200级IEC 60317-30-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0部分:聚酰亚胺漆包扁铜绕组线,220级IEC 60317-31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1部分:温度系数为180的玻璃纤维绕制的,聚脂或聚酰胺酯漆处理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修订件1 IEC 60317-31-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1部分:致冷温度指数为180的,玻璃纤维绕制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IEC 60317-3-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部分:聚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IEC 60317-32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2部分:温度系数为155的玻璃纤维绕制的,聚脂或聚酰胺酯漆处理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修订件1 IEC 60317-32-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2部分:致冷温度指数为155的,玻璃纤维绕制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IEC 60317-33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3部分:温度系数为200的玻璃纤维绕制的,聚脂或聚酰胺酯漆处理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修订件1 IEC 60317-33-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3部分:致冷温度指数为200的,玻璃纤维绕制的,硅氧烷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IEC 60317-34-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4部分:聚酯漆包圆铜线.130L级IEC 60317-35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5部分:有粘结层的可焊接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55级.修改件2IEC 60317-36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6部分:有粘结层的可焊接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修改件2IEC 60317-37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7部分:有粘结层的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修改件2IEC 60317-38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8部分:有粘结层的涂覆聚酯或聚酰胺酯的聚酰胺-酰亚胺漆包圆铜绕组线.200级.修改件2IEC 60317-39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9部分:致冷温度指数为180℃的带玻璃纤维编织层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修改件1IEC 60317-39-1992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39部分:温度指数为180℃的玻璃纤维编织的聚酯或聚酰胺酯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线IEC 60317-4 AMD 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部分: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修改件2IEC 60317-40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0部分:致冷温度指数为200℃的带玻璃纤维编织层的,硅氧烷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绕组线.修改件1 IEC 60317-40-1992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0部分:温度指数为200℃的玻璃纤维编织的硅树脂清漆处理过的裸线或漆包扁铜线IEC 60317-41-1996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1部分:130L类可钎焊的聚酯漆包圆铜绕组线IEC 60317-4-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部分:可焊接的聚氨基甲酸乙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30级IEC 60317-42-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2部分:聚亚酰胺酯漆包圆铜线.200级IEC 60317-43-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3部分:芳香聚酰亚胺绝缘胶带包圆铜线.240级IEC 60317-44-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4部分:芳族聚酰亚胺包装矩形铜线.240级IEC 60317-45-1998 特殊类型的绕阻线规范.第45部分:聚酯涂釉的圆形铜线.130级IEC 60317-46-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6部分:芳族聚酰胺漆包圆铜线.240级IEC 60317-47-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7部分:芳族聚酰胺漆包矩形铜线.240级IEC 60317-48-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8部分:玻璃纤维绕组树脂或清漆浸渍裸铜线或漆包圆铜线.温度指数155IEC 60317-49-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49部分:玻璃纤维绕组树脂或清漆浸渍裸铜线或漆包圆铜线.温度指数180IEC 60317-50-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50部分:玻璃纤维绕组树脂或清漆浸渍裸铜线或漆包圆铜线.温度指数200IEC 60317-51-2001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51部分:钎焊聚氨酯漆包圆铜线180级IEC 60317-52-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52部分:聚芳香酰胺酯型包被的圆铜线.温度指数220IEC 60317-53-1999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53部分:芳香聚酰胺带包装的矩型铜线.温度指数220IEC 60317-54-2001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54部分:聚酯漆包圆铜线155L级IEC 60317-7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7部分:聚酰亚胺漆包圆铜绕组线,220级.修改件1IEC 60317-7-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7部分:聚酰亚胺漆包圆铜绕组线,220级IEC 60317-8 AMD 1-1997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8部分: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修改件1IEC 60317-8-1990 特种绕组线规范.第8部分:聚酰胺酯漆包圆铜绕组线,180级IEC 60331-11-1999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在至少750摄氏度下火焰中设备线路完整性IEC 60331-12-2002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电路完整性.第12部分:仪器.至少在830鳦条件下冲击燃烧IEC 60331-21-1999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线路完整性.第21部分:过程和要求.额定电压达到和包括0,6/1,0KV的电缆IEC 60331-23-1999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线路完整性.第23部分:过程和要求.电数据电缆IEC 60331-25-1999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线路完整性.第25部分:过程和要求.光纤电缆IEC 60331-31-2002 着火条件下电缆的试验.电路完整性.第31部分:冲击着火的程序和要求.额定电压高达(和包括)0,6/1,0 KV的电缆IEC 60332-1-1993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1部分:单根垂直绝缘线或电缆的试验IEC 60332-2-1989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2部分:单根细绝缘铜线电缆的试验IEC 60332-3-10-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10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仪器IEC 60332-3-21-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21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A F/R类IEC 60332-3-22-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22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A类IEC 60332-3-23-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23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B类IEC 60332-3-24-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24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C类IEC 60332-3-25-2000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第3-25部分:垂直束状电线或电缆垂直火焰蔓延的试验.D类IEC 60343-1991 测定绝缘材料的表面放电击穿相应电阻的推荐试验法IEC 60344 AMD 1-1985 低频电缆和电线的单一铜导体和有涂层的铜导体电阻的计算导则.第1次修改IEC 60344-1980 低频电缆和电线的单一铜导体和有涂层的铜导体电阻的计算导则IEC 60345-1971 绝缘材料在高温下电阻和电阻率的试验方法IEC 60468:1974金属材料电阻率测量方法IEC 60488:1974市话电缆铜导体尺寸IEC 60502-1-1998 额定电压从1kV(Um=1.2kV)到30kV(Um=36kV)的挤压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的电缆IEC 60502-1:2004额定电压1~3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 额定电压1kV和3kV的电缆IEC 60502-2-2005 额定电压从1kV(Um=1.2kV)到30kV(Um=36kV)的挤压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从6kV(Um=1.2kV)到30kV(Um=36kV)的电缆IEC 60502-4-1997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0kV(Um=36kV)的挤压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4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的电缆附件的试验要求IEC 60564 AMD 2-1997 电阻测量用直流电桥.第2次修订IEC 60614-1 AMD 1-1995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1次修改IEC 60614-1-1994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1部分:一般要求IEC 60614-2-1 AMD 1-1993 第1次修改IEC 60614-2-1-1982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特殊规范.第1节:金属导管IEC 60614-2-2-1980 电气设备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普通刚性绝缘材料导管的特殊规范IEC 60614-2-2 AMD 1-1993 第1次修改IEC 60614-2-3-1990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特殊规范.第3节:绝缘材料用软管IEC 60614-2-4-1985 电气设备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特殊规范.第4节:柔性自恢复绝缘材料导管IEC 60614-2-4 AMD 1-1993 第1次修改IEC 60614-2-5-1992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特殊规范.第5节:软导管IEC 60614-2-6-1992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特殊规范.第6节:由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的可塑导管IEC 60614-2-7-1995 电气安装用导管.规范.第2部分:导管的特殊规范.第7节:铝合金的硬性非丝状导管IEC 60674-1-1980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IEC 60649:1979户内装置用电缆最大外径的计算IEC 60674-2 AMD 1-2001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修改件1IEC 60674-2-1988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674-3-1-1998 电工用塑料薄膜.第3部分:专用材料规范.第1活页:电容器用双向取向聚丙烯薄膜IEC 60674-3-2-1992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3部分:各别材料规范.第2活页:电绝缘用平衡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要求IEC 60674-3-3-1992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3部分:各别材料规范.第3活页:电绝缘用聚碳酸酯薄膜要求IEC 60674-3-4 to 6-1993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3部分:各别材料规范.第4-6活页:电绝缘用聚酰亚胺薄膜要求IEC 60674-3-7-1992 电工用塑料薄膜规范.第3部分:各别材料规范.第7活页:氟乙烯丙烯薄膜要求IEC 60684-1-1980 绝缘软套管规范.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IEC 60684-2-1997 绝缘软套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IEC 60684-3-100 to 105-2001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100至105活页:挤压聚氯乙烯(PVC)套管IEC 60684-3-116 to 118-1991 绝缘软套管规范.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要求.第116至118活页:通用挤压氯丁绝缘软套管IEC 60684-3-121 to 124-2001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要求.第121和124活页:挤制硅橡胶套管IEC 60684-3-136-1997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136活页:挤压氟硅酮套管.一般用途IEC 60684-3-145 to 147-2001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145和147活页:挤压聚四氟乙烯套管IEC 60684-3-151-1998 柔软绝缘套管.第3部分:套管单独类型规范.第151页:挤压成型的PVC/晴橡胶,一般目的IEC 60684-3-211-2002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表211:半硬式热缩聚烯烃套管,收缩率2:1IEC 60684-3-212-1998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212活页:收缩比为2:1的阻燃聚烯烃热缩套管IEC 60684-3-213-1998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213活页:热缩聚烯烃套管.非火焰回缩,热缩比率2:1IEC 60684-3-214-2001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214活页:不耐火的热缩聚烯烃套管.热缩比率3:1.厚和中壁IEC 60684-3-216-2001 绝缘软套管.第3部分:各种型号套管的规范.第216活页:热缩、阻燃的防火套管。
859家用电动个人修饰电器标准第一、二和三版本命名为美容院设备. 第四、五和六版本命名为电动个人修饰电器.第一版本─ 1954年9月第二版本─ 1966年11月第三版本─ 1971年5月第四版本─ 1975年7月第五版本─ 1978年7月第六版本─ 1984年2月第七版本─ 1988年1月第八版本─ 1991年1月第九版本─ 1995年12月第十版本2002年8月30日UL859最新认证于2002年4月17日作为美国国家标准(ANSI), 其第十版本包括2002年8月20日修正的内容. UL859认证作为美国国家标准保持使用持续的维修程序. 标准任何部分的评述或建议可随时呈交UL. 文字评述送交CA95050, Santa Clara, Scott Blvd 1655, UL-SC标准部门.有效期作为一个立即随着特定要求的记录被UL公司确定建立.此标准的修正通过发行修正或补充的附有发行日期的页数执行. UL 标准只有与最新采用的版本合并才能使用, 所有项目列在伴随修订要求最新设置的传送通知上.ISBN 0-7629-0773-8UL公司1991、2002版权所有.目录:前言:引言:1.范围2.概述2.1部件2.2测量单位2.3未注明日期的参考3.词汇解释结构4.概述5.风筒浸水保护6.框架和外壳6.1概述6.2聚合物外壳6.3金属外壳6.4防腐性6.5带电部件的接触6.6门窗和盖子7.减少伤人危险7.1概述7.2有水槽的电器7.3蜡脱毛器8.机械装配9.稳定性10.悬挂和固定方式11.电源连接11.1永久连接电器11.2电线端子11.3线连接电器11.4应力抵销11.5套管11.6直接插入式电器12.带电部件13.水槽14.内部线路15.发热组件16.电绝缘17.热绝缘18.超流保护19.热切断(热熔连接)20.浸水检测电流断开器21.灯座和插座22.开关22.1概述22.2双电压选择器23.自动控制24.间隔25.接地26.马达26.1结构26.2刷坏情况性能27.概述28.外壳强度测试29.倾倒测试30.稳定性测试31.漏电电流测试32.潮湿条件下漏电电流测试33.浸水检测电路断开跳掣时间测试33.1收到的风筒33.2条件下的风筒34.漏水点湿度测试35.导电外层测试36.输入功率测试37.正常温度测试37.1所有的电器37.2蜡脱毛器37.3热发钳和风梳37.4风筒37.5手持式风筒37.6马达减速测试方法37.7温度测试─马达减速38.绝缘抗电压测试39.异常操作测试39.1概述39.2所有的风筒─披盖测试和锁紧转子披盖测试.39.3手持式风筒39.4双电压电器39.5所有电器─短路、停止测试39.6热发钳─短路测试39.7加盖型风筒─头发缠绕测试39.8蜡脱毛器39.9配有方便插座的风筒浸水保护装置39.10自动控制预热循环电器40.置于水汽环境中测试.41.应力抵销测试.42.软线孪曲测试.43.转尾组装安全测试.44.转尾耐久性测试.45.挂耳耐久性测试.46.自动控制测试.46.1超载46.2 耐久性47.热切断测试(热熔连接)48.马达控制超载测试49.接地连续性测试50.手挂式风筒吊牌性能测试50.1概述50.2测试条件50.3测试方式51.固定装置强度测试52.延伸操作测试53.c c 发热组件耐久性测试54.液溶器、密封槽或档片之物理特性测试55.贴纸粘性测试56.可燃性测试─脱毛器蜡工厂和生产线测试57.绝缘抗电压测试58.接地连续性测试58.1接地连接的连续性58.2电显示装置.59.风筒输入功率测试额定60.细则标记61.细则61.1概述61.2大身或桌支撑, 罩或壳式风筒61.3双电压电器61.4手持式风筒电器61.5永久安装稳固于墙上的风筒61.6发钳61.7直接插入式电器61.8蜡脱毛器61.9浸水检测电路断开, 接地失败电路断开或类似的保护装置61.10手持风筒浸水保护装置的方便插座.操作手册62.概述63.有关火险、电击或伤人的说明书64.安装说明书65.操作说明书66.用户维修说明书电极型器具67.概述68.结构69.操作测试70.漏电电流测试71.拆卸和重装72.标识73.操作说明墙挂式风筒74.范围75.概述76.结构77.性能78.标识79.使用和注意事项说明80.安装说明附录 SA-风筒附件SA1. 范围SA2. 概述SA3. 标识SA3.1 概述SA3.2 风筒附件SA3.3 产品包装SA3.4 说明书SA4. 说明书附录A部件标准序言A.本标准包括了根据在本机构监督服务中的,如下范围中所列朮语的UL产品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以精确的工作原理,研究、测试记录及相关领域的实验,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安装及制造者那里所获有关信息的授权检查研究和磋商,检查以及其它特殊的实验为基础,这些要求都应随着进一步的实验,以及必要而合理的调查而修正,改进.B.遵循本标准要求应该是制造者之产品继续满足本标准要求的条件之一.C.符合本标准的产品,如在进行测试和检查时,发现有违犯该标准安全要求的方,则不必再断定该产品是符合该标准的产品.D.当有关产品之材料和结构与本标准要求不相同时,应根据相关的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和测试,如检查实质不一样,则判定该产品不符合标准.建议采取修订要求以符合此标准使用的有关开发,修正和执行方法.E.UL执行与其目标一致的功能,不假定或承担履行制造商或其它团体的任何责任.UL的观点和发现代表其给定的专业判断,由于考虑到实际操作的限制和标准发展工艺的阶段性,因此,UL不对使用或信赖此标准的任何人负责,UL对损害不负任何义务或责任,损害包括相继的损害,使用、翻译或信赖本标准而产生的损失.F.UL标准要求的测试潜在着危险,因此在执行这些测试过程中.应对人身和财产作相应的安全保护.引言1.范围1.1 这些要求包括家用个人修饰电动器具, 如风筒, 发钳, 梳子, 刷子以及类似的符合NFPA70国家电器准则的电器.1.2这些要求不包括额定电压超过250V的电器, 也不包括如下安全标准的电器:a)UL544医疗和牙科设备标准;b)医疗电器设备标准, 第一部分: UL2601-1一般安全要求;c)UL1431个人卫生和保健电器标准;d)UL1028发夹和剃须刀标准;e)UL1647马达带动的按摩器和体育器材标准;f)UL130发热垫标准;g)UL1727电动个人修饰器具标准.1.3当有关产品之材料和结构与本标准要求不相同时, 应根据相关的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和测试, 如检查实质不一样, 则判定该产品不符合标准. 建议采取修订要求以符合此标准使用的有关开发, 修正和执行方法.2.概述2.1 部件2.1.1 2.1.2段描述的除外, 此标准下的产品部件应符合部件要求, 参看符录A产品使用部件的标准表.2.1.2 部件不要求符合规格要求:a)在此标准下产品部件使用中, 对外观或特征不作要求.b)被此标准中的要求代替.2.1.2使用部件要与使用条件确立的额定值一致.2.1.4 规定的部件其结构特征不完整, 其性能受到限制. 此部件在限制的条件下使用, 如温度不超过规定的限度, 应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2.2测量单位值2.2.1要求陈述的数值不用括号, 括号里的数值表示解释或近似值. 2.2.2除非另有规定, 此标准提及的所有电压或电流值都是根值.2.3没有注明日期的参考2.3.1出现在此标准中的有关准则或标准的未注明日期的参考应根据有关准则或标准的最新版本予以解释.3术语3.1本标准使用了如下定义3.2自动控制----用以设定在工作条件下, 能自动控制时间, 温度或压力, 而不是用于非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防护装置.3.3自动控制器具----符合如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电器:a)一个完整的操作周期后, 限制装置或类似的部件启动电路, 电器的重复开始如果不是手动控制.b)在任一单个预前设定操作周期过程中, 马达停止和重新启动.c)当电器启动后, 马达的最初启动比常规的启动要迟.d)配有分离开始线圈马达的电器, 在任一单个预前确定的操作周期过程中, 机械装载的自动改变充分减小马达速度以重新使初始线圈与电路连接.3.4主体支撑器具----在使用过程中, 电器被支撑在主体的任何部分,不同于用户的手支撑(如肩, 主体或头支撑风筒), 参考用户手册以证实电器的功能.3.5台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 电器被支撑在柜, 桌或长凳上(如壳式风筒), 参考用户手册以证实电器的功能.3.6直接插入电器----是指没有电源线而通过完整的叶片直接插入插座而被支撑的电器.3.7双压电器----指额定电压为120或240V且配有转换电压装置的电器.3.8固定电器----趋向于永久与电连接的电器.3.9落地式电器----在使用过程中, 电器被支撑在地面(如有摇摆位置的风筒), 参考用户手册以证实电器的功能.3.10手持卷发器----具有接榫手柄, 镙纹或波纹角板的电热舌且靠其卷发的电器. 典型的结构见图3.1(图在英文版上)3.11卷发电热器(头发整形装置)----配有柱或槽在上面或里面的柜支撑电器, 其卷发装置(如滚筒)在用于卷发前是发热的. 此装置也适用于内装有发热组件和插入负极接触片的正极电接头配件的电卷发器(滚筒).3.12拉直头发铁夹----类似3.10描述的卷发器, 只是放置的拉发板是平的.3.13手持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 电器被用户的手接触以控制电器,但不完全被手支撑.3.14手支撑器具----在使用过程中, 电器被被用户的手支撑(如发钳).参考用户手册以证实电器的功能.3.15热风卷发钳(或刷子)----在电器内有一风扇, 通过发热组件送热风,从电器的前筒开口吹出.3.16浸水保护电路断开器─当导电液体进入电器, 与带电部件和内部传感器接触, 使在带电部件和传感器之间的电流超过预前确定的水平, 可重设或不可重设的装置断开浸水电器的电路.3.17输入电压选择器─电器上调节所需电压的装置.3.18限制控制─图表3.2(在英文版上)条款A中显示的适用于手持风筒的限制装置是─非重设控制(仅操作一次), 它打开所有的电路以减少火险或电击.3.19限制能量初级电路─线电压电路与跟电源电路串联的限制电阻合并以便:a)在使用条件下, 限制阻抗负载电路电势不超过42.4伏峰值(30伏根值).b)在任何条件下, 包括异常操作, 限制阻抗负载电路可得到的最大能量为100伏安.3.20线电压电路─电势不大于250V, 其电路特性超过低电压电路或限制初级能量电路.3.21低电压电路─由初级电池, 2级变压器或变压器和固定阻抗的组合体提供电流的电路, 作为一个组件, 它符合2级变压器所有性能要求, 且不会有多于42.4伏峰值(30伏根植)电路电势存在.3.22可携带式器具─指便于携带或转移的电器.3.23预热周期─快速加热操作周期, 其加热组件起初以较高的能量水平操作一段时间. 然后能量降低至正常使用温度水准. 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 其能量在高低水平间波动. 能量水平可通过改变功率值、时间、周期或它们的组合来控制. 能量水平的改变可通过定时器、温度控制器或二者的组合体来引发.有预热操作周期的电器一般为“即刻加热”型. 温度短暂条件与正温度系数(PTC)或恒温器的操作发生联系, 则不必考虑其作为一个预热周期.下面是一些预热型电器:a)电器在较高预热功率水平操作一段时间, 时间由时间装置或电路来确定. 功率值然后降至低温水平进行剩入的操作.b)电器起初在较高预热功率水平操作, 其时间根据温度而定. 功率响应温度控制器随时间而改变以保持正常操作温度.c)电器以固定的功率操作一段预定的时间, 然后, 用同样的功率通过电掣机构操作一个预定的周期以保持正常操作温度.d)电器以固定的功率操作一段预定的时间, 用同样的功率操作一个周期, 周期通过电掣机构和温度控制器依温度而调整.3.24固定式器具─线连接电器被固定在一个地方或位于一个空间.3.25温度控制─图表3.2条款B显示的适用于手持风筒的温度控制在马达减速和异常操作过程中是自动重设控制, 它使电路控制在限制温度内. 校正温度控制, 耐久测试最少6000个周期. 符合UL353限制控制标准所有其它的要求或UL873温度显示和温度调节设备标准.3.26温度调节控制─在使用条件下调节温度的功能装置.3.27热切断─可替换但不能重设的温度感应或温度电流感应装置. 在异常操作中, 能减少由于电器过度加热而产生的火险、电击或伤人危害.3.28墙挂式电器─在使用过程中, 配有眼孔槽、挂孔或类似特征以挂在墙上的线连接电器. 墙挂式电器可由两个相互结合的部件组成, 一个用于挂在墙上, 另一个在使用中被手支撑. 参考电器使用说明书以证实电器的功能.3.29蜡脱毛器─一种器具首先熔化类似蜡的原料(以下简称蜡)涂于身上然后从身上剥掉以除去不要的毛发.结构4概述4.1在如下正文中, 只适用于电器特别类型的要求, 如手持风筒和发钳,通过对相关类型要求中的特别参考加以识别. 缺少特别参考或“电器”项目的使用则表示要求适用于此标准的所有电器.4.2两种或更多类型组合的电器(例如: 有手支撑部分或柜台支撑部分的电器), 或适合两种或更多类型定义的电器(例如: 能被手支撑或柜台支撑使用的电器), 要调查研究它以符合有关电器类型的使用要求. 如果注明相同条件的两种要求不同, 则要按更严格的要求调查研究电器.4.3在3.15段定义的热风发钳或毛刷应符合适用于手持风筒和发钳的要求.4.4装液体的容器与电器一起使用且作为电器的一部分应符合适用结构要求.4.5发钳有可能放置在易燃原料上, 应提供一个用防火原料制造的位置,当不使用时可放置在其上面.例外: 如果电器得到的温度不足以使易燃原料着火, 则不需提供位置.4.6当持续操作时, 温度高于100°C(212°F)的发钳要提供一个完整的存放位置. 提供给其它类型电器的位置可是一个分离或完整的装置.4.7关于4.6段发钳完整位置的设计或形状, 当发钳在位置上以预定的方式被支撑时, 超过150°C的发钳任何表面不会与支撑表面接触.4.8符合4.7段要求用于完整存放位置的聚合物原料应有以使用为准的额定温度.5风筒浸水保护.5.1当电器被激活, 其电源开关在“开”或“关”档位以及浸入有接地导电路径的水中, 手持头发吹干电器(如风筒、热风梳、热风卷发器、发钳风筒组合体、墙挂式风筒或类似的电器), 其结构要能减少电击危险.5.2符合5.1段的要求可使用如下装置完成:a)完整的接地失败电路断开器(GFCI)b)完整的浸水保护电路断开器(IDCI)c)当手持式头发吹干电器浸入有接地导电路径的水中时, 断开所有带电部件的另外类型完整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保护装置)5.3如果手持式头发吹干电器装配有GFCI, 则GFCI需符合UL943接地失败电路断开标准A级线连接GFCI之要求.例外: 固定于墙壁永久连接风筒上的GFCI需符合UL943A级永久连接GFCI之要求.5.4如果手持式头发吹干电器装配有IDCI, 则IDCI需符合UL1664浸水保护电路断开标准. 在IDCI在线的任何电路导体在开路条件下, 则IDCI不需提供保护. 风筒和IDCI的组合体需符合20段, 33-35段以及61.9.1和65.9段规定的要求.5.5除了GFCI和IDCI外, 如果手持式头发吹干电器还装配其它保护装置, 则要研究保护装置, 确定其使用可接受, 保护装置的研究包括但不限制如下内容:a)电的额定值,b)使用温度,c)操作可靠性,d)抗异常操作条件的影响,e)抗机械滥用,f)抗电瞬变现象,g)抗水汽.头发吹干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组合体需符合33段描述的浸水保护电路断开(IDCI)跳掣时间测量测试.例如: 如果保护装置符合UL943接地失败电路断开标准A级线连接要求,可确定其使用可接受.除非它要求:a)没有接地导体.b)没有同类型的电源线.c)在任何电源导体是开路的条件下,不符合高阻接地失败要求.d)中性导体在负载电路上的一点接地条件下,不提供符合高阻接地失效测试的接地中性保护.手持式头发吹干器具和此种保护装置的组合体不要求经受35段导电涂层测试描述的测试.5.6GFCI 、IDCI或其它保护装置应与手持头发吹干电器电源线连接插头成为一个整体.例外1): 安装于墙上的永久连接风筒,其GFCI 、IDCI或其它保护装置可位于墙壁内.例外2): 有关浸水、抗机械滥用和类似考虑后的接受性补充研究后, GFCI 、IDCI或其它保护装置作为穿过线结构置于电源线内或风筒外壳里.5.7用户重设保护装置应与20段浸水保护电路断开器(IDCIS)或UL943接地失效电路断开标准描述的监控电路并联.例外: 用户可重设的保謢装置在如下基础上有重设特征而没有测试功能:a)保护装置符合UL991使用固态装置有关安全控制测试标准.如果执行计算研究,最大失败率(XP)预计每一百万小时不超过1.5.如果执行说明的方法,测试加速增值应是5763.b)电器配备说明书敬告用户重设特征,如何以及何时使用它.c)电器说明书应是提醒使手者,在保护掣因浸水而早跳时,不要重置和再使用电器.5.8用以测试重设保护装置的开关,在掣盖或其它附近永久性地标出“测试”和“标志”.5.9保护装置断开带电部件后,它不会自动重设.5.10与手持式风筒插头连成整体配套的保护装置,如符合下列要求时,可以配备独立的插座.a)插座是1.与所附插头有相同的形状.2.接线接于保护装置的负载端.3.与插头配件接相同的极性.b)插头的额定电流15A,电压125伏,符合UL498插头插座的标准.c)插座面宽小于5/8英寸(15.9毫米), 长小于7/8英寸(22.2毫米)符合21.7段规定的固定间隙要求.d)插座区域周围不应有任何影响插针完全插入的对象,其插头的表面尺寸如在图5.1规定的一样.e)当图表5.1显示的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测试和重置键,在执行测试和重要保护装置时,无需借助工具均易于接触.f)保护装置符合UL943接地失效电路断开标准规定的线连接GFCIS要求.例外1): 使用表格11.2规定的用于手持风筒可接受的花线.例外2): 不需提供接地方式.g)如果有插座接触槽和接地孔,接地插头的线叶片不能通过手动压力装置,包括巧妙处理以偏斜保护装置主体外面的接地针.提供的挡板要符合图表5.2隐影部分描述的最小尺寸和形状要求.挡板与面部共面或凹进不超过3/32英寸(2.4毫米).其结构较硬,在硬度计A刻度处测量,原料硬度最小90∘.“A ”处尺寸可能减少到0.531英寸(13.5毫米).h)风筒浸水保护装置符合39.9.1~39.9.5段描述的异常操作测试.i)永久可读标记贴置在插座附近:1.规定意欲插入其上如61.1.7所规定器具的最大电流和功率额定值.2.如61.10.1规定的一样,标明使用后立即拔掉.3.如61.10.1规定的一样,标明不能使用直接插入(无线)器具.j)说明书包括65.10段规定的操作指导.5.11关于5.10中的F所述,每个输出电路应只能代表一个,而不能代表另一个,例如,短路测试应在每个输出电路上逐次进行,在线连接电路和负载电路之间的绝缘抗电压测试应包括两个负载电路,温度测试在以下情况进行.a)风筒负载电路和插座各自负载额定值.b)15安插座空载连接风筒负载电路.6框架和外壳6.1概述6.1.1电器的框架和外壳应够坚固以防在使用过程中遭遇滥用. 电器所固有的强度能在使用中防止整个或部分损坏而致使空间间隙减小, 组件松脱或发生移位, 以及其它任何单独或综合在一起所引起的起火、电击或伤人危险.6.1.2判断外壳可以接受的主要方面:a)物理强度b)抗冲击性c)吸水性d)易燃性e)防腐蚀性f)在正常或非正常温度条件下的变形对于非金属外壳, 有关热老化所有的因素都应考虑.6.2聚合物外壳6.2.1聚合物外壳需符合UL746C在电动设备评估使用中─聚合物原料标准.例外: 39段异常操作测试代替UL746C规定的异常和严格条件要求. 对于聚合物外壳, 除了手持风筒外, HB原料的使用需要求附加的异常或严格条件测试.6.3金属外壳6.3.1 金属外壳的最小厚度如表格6.1所陈述(在英文版上).6.4抗腐蚀6.4.1如果未保护部件的故障能引起火险, 电击或伤人危险那么铁和钢部件要通过喷漆、电镀、装甲板或其它类似的方式进行防腐蚀保护. 例外1): 在结构中由于暴露于空气或水汽中而引起铁或钢的氧化─金属的厚度和温度也是考虑因素─外壳内的钢片或铸铁部件表面不要求防腐保护.例外2): 轴承、铁心片, 铁或钢的小部件, 如垫圈、螺丝或类似的部件不要求防腐保护.6.4.2装液体的容器对在其内使用的流体需能抗可能的腐蚀影响.6.5带电部件的接触.6.5.1电器的带电部件应固定或封闭以防止与非绝缘带电部件和内部线路不经意的接触.6.5.2当确定符合6.5.1时, 不需工具能被用户打开或移动的外层外壳部分被打开或移动(以连接附件、作操作调整, 换灰士或其它).6.5.3电器的外壳不充许有直径为1英寸(25.4毫米)的探针插入的开口以接触任何引起电击的部分, 探针如表6.1说明的一样.6.5.4关于6.5.3, 在插入开口前、后及过程中, 探针与任何结构、旋转的或角度的位置接触, 穿透开口尺寸充许的深度, 包括与最多连接组合的最低深度, 不能把探针当作评估原料强度的工具.6.5.5当开口符合图表6.2显示的条件时, 直径1英寸(25.4毫米)的探针可进入的开口是充许的. (图表6.2见英文版27页)6.5.6作为线电压电路带电部件, 限制能量电路的带电部件要求同样的保护程度以防不经意地接触.6.5.7绝缘毛刷帽不要求额外的外壳.6.5.8有一组开口或保护口(如格窗、放热孔或屏幕)的外壳1区域要经受28.1段描述的外壳强度测试.6.5.9遥控或自动控制电器的外壳, 应能减少熔化金属、绝缘体燃烧部件冒火花或类似物落到易燃原料上包括支撑电器的表面而引起的危险.6.5.106.5.9中的要求有必要使用耐燃原料挡板以防止燃烧.a)对于马达除非:1)马达的结构部分配有类似文件板的部件.2)当马达在如下各种失败条件下开动时, 对马达予以保护而没有绝缘燃烧物或熔化金属掉落在支撑电器表面上.Ⅰ) 主线圈开路.Ⅱ) 启始线圈开路.Ⅱ) 启动开关短路.Ⅲ) 对永久性分离电容马达、电容短路.(马达通电前和转子被锁紧时短路)3)马达应配备马达热保护器(对温度和电流都很敏感的保护装置)应在马达最大负载时, 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 不会引起马达绕阻温度超过125°C或使马达锁定时转子的温度超过150°C.b)对于导线, 除非它是聚氯橡胶或热塑绝缘.6.5.11除非电器外壳底部没有开口或部件的故障不会导致火险, 在6.5.9段中的要求有必要使开关, 继电器, 螺线管或类似的部件各自且完整地封闭.例外: 开关、继电器, 螺线管或类似部件的端子不需各自和完整地封闭.6.5.12在6.5.10中规定的档板应是水平的, 置于图表6.3说明的位置且其面积不小于图表6.3说明的数值. 如果开口不会使熔化金属、绝缘燃烧物或火焰微粒掉落在易燃原料上, 则用于排水或排气的开口充许在挡板内.6.6门和盖6.6.1外壳的门和盖在关闭位置应配备锁定装置.6.6.2如果外壳的门和盖接近任何负载的保护装置, 更换或使用时必须打开, 应要用铰链(或类似的装置)连接. 门或盖应配备一插闩或类似的装置, 且要求其与外壳紧密接合, 与开口四周都搭接完好.7减少对人身伤害的危险.7.1概过7.1.1以减少伤人危险而定的材料, 其特性需满足负载条件的要求. 7.1.2不使用石棉.7.1.3能导致伤人危险的移动部件需被封闭或配备其它装置以减少不经意的接触.7.1.4有关7.13规定的要求, 对器具的整个结构和用途要分析, 其外壳或保护装置, 在判断是否合格时, 暴露的活动部分要作如下考虑:a)暴露的程度b)可活动部件的锋利程度c)手指, 手臂, 头发或衣服被卷进活动部分的情况(如齿轮, 皮带车轮上运行时; 在打入或剪切活动中, 活动部分关闭)7.1.5器具或器具配备的任何部分, 在其内外部应无锋利边, 毛刺, 尖。
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工程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电缆附件技术规范书2009年2月1 总则1.1本技术条件仅适用于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工程选用的额定电压10kV XLPE电力电缆附件的订货。
它提出了对10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附件的结构、性能、设计、安装的要求。
1.2卖方在本技术规范中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供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有关工业标准,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本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协议的要求。
1.4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本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本协议书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7供方所供产品及其附属设备,应是已设计、制造和供货的技术先进设备,且在使用条件与本工程相类似或更严格条件下,至少经过三年以上大型工程成功运行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并经过国家级鉴定的产品。
1.8各电缆附件均应满足IEC60502及GB11033的技术要求;电缆附件的局部放电试验则应在1.73U。
电压w 10pC;试验时间为4h。
1.9导体连接金具应符合GB14315中的规定。
1.10从国外进口的电力电缆附件应以其产品标准为基础,参照本技术条件执1.11电缆附件应在下列使用条件下正常运行。
1.12环境温度通常不高于+ 60 C,不低于—40 C。
1.13电缆附件长期工作温度、过载温度和短路温度应满足与其配套电缆的要求。
1.14电缆附件安装后应与电缆一起进行竣工试验,其试验要求应与电缆规定一致。
iec电力工程电缆敷设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多个与电缆敷设相关的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电力工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缆。
以下是一些与电缆敷设相关的可能有用的IEC标准:
1. IEC 60287-1-1:电缆的导热和电学计算-第1部分-1:导热计算:
* 描述了电缆导热和电学性能计算的方法。
2. IEC 60287-3-1:电缆的导热和电学计算-第3部分-1:电缆的热设计和性能:
* 包括电缆在热负荷条件下的设计和性能计算。
3. IEC 60502-1:电缆的额定电压1 kV 以上(Um = 1.2 kV)但不超过30 kV(Um = 36 kV)-第1部分:
* 描述了1 kV到30 kV范围内电缆的一般要求。
4. IEC 60840:额定电压超过30 kV(Um = 36 kV)至150 kV(Um = 170 kV)的电力电缆-其中含有金属缠绕护套的电缆的性能:* 适用于额定电压超过30 kV至150 kV的电力电缆,其中包括金属缠绕护套的电缆。
5. IEC 61914:电缆支架系统和电缆槽系统用的预制附件:
* 介绍了用于电缆支架和槽系统的预制附件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请注意,这只是一部分相关的IEC标准,具体适用的标准取决于你所涉及的电缆类型、电压等级以及具体的应用环境。
建议在具体项目中查阅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以确保符合最新的规范和要求。
27 總則27.131~39章的測試應在同一個樣品上按順序執行.例外:手持式干發器的一些測試要求在一個以上的樣品上執行.27.2 用於溫度測試的假人頭周長為21-1/2inches(546mm),且緊緊包裹著兩層棉布,再在頭頂和兩邊用醋酸纖維膠片固定住泡沫塑膠假發.27.3 用於正常溫度測試或非正常溫度測試的棉布應為:漂白的/36inches(914mm)寬/近似28~30m/Kg/商業上所說的“32x28”35導電外殼測試35.1總則35.1.1 含有導電外殼(如用於IDCI(浸入漏電保護器)的傳感)的干發器應經受35.2.1~35.5.1章規定的測試條件;然后再經受35.1.2章規定的機械耐久性測試.共五個樣品每個樣品頇單獨進行每一項測試.測試前/測試后/機械耐久性測試后均需測試外殼內部至少三點(典型的三點為出風口附近點/入風口附近點/離傳感線連結點距離最遠的點)到傳感線端子的阻抗.35.1.2 經受測試條件后,所有樣品均經受150周的機械耐久性測試或直至由於電气連結或元件或機械損壞造成器具不能工作<取先達到的情況>,未造成器具不能工作的出風/入風口罩子脫落或類似的機械部件失效不可終止測試.每次衝擊之后有必要檢查和通電測試以確定器具是否仍能工作.樣品連結有45Iinches(1.14m)電線且與楓木板平面的水平距離為38inches(0.97m).樣品自由落下后擺動一個弧度撞到楓木板的平面上(見圖35.1).測試完畢后測量每個樣品的如35.1.1章規定的兩點間阻抗(測試點與測試進行前測試的位置相同),結果如下則可接受:a.樣品的阻抗偏移值沒有超過IDCI動作阻抗值的50%;b.導體外殼上沒有可見的裂紋/脫落/起皺/起泡或類似的惡化現象.35.2 熱循環35.2.1五個樣品應經受如下測試:a) 樣品置於環境溫度為:比按37.7.1&37.7.2章要求的正常溫升期間所測得最高外殼溫度高18~20℃,但任何情況不得低於85℃<取其兩者中較高的溫度>.如此環境中放置1小時.接著b) 置於23±2.0℃, 相對濕度50 ±5%的恆溫恆濕環境中1小時. 接著c) 置於-29±2.0℃的環境中1小時.d) 置於23±2.0℃, 相對濕度50 ±5%的恆溫恆濕環境中1小時. 接著e) (a)~(d)的測試重復循環兩次以上.35.3 有限的熱老化35.3.1 五個樣品應置於如圖35.2溫度指示線對應溫度的焗爐中共300小時(圖中溫度指示線T為按37.7.1&37.7.2章要求的正常溫升期間所測得外殼溫度),但不可低於60℃<取其兩者中較高的溫度>.如符合所有關系,則可在一個相應較低的溫度下放置較長的時間.條件試驗后取出置於23±2.0℃環境中測試.35.4 短期老化35.4.1 五個樣品應置於環境溫度為:比正常溫升期間所測得最高外殼溫度高18~20℃,但任何情況不得低於85℃(取其兩者中較高的溫度).如此環境中放置56天(即共56X24小時).35.5 濕度條件35.5.1 五個樣品應置於環境溫度為35.0 ±2.0℃,相對濕度90 ±5%的恆溫恆濕環境中56天(即共56X24小時)36功率輸入測試36.1 如器具標志的額定功率≦50W,則器具實際的輸入功率應為額定值的75~110%;如器具標志的額定功率>50W,則器具實際的輸入功率應為額定值的90~110%;36.2 對應於36.1章的要求,可僅用電流和電壓這兩個值來標志器具的額定功率.36.3 器具額定功率的測量應在下述條件下進行:如37.1.13章的輸入電源時/滿載條件下/工作溫度下/如有控制開關或類似裝置,應置於能提供最大輸入功率時的檔位.對於含有預熱循環(如3.23章描述)操作的器具,應測試穩定狀態下輸入功率以確定是否滿足36.1章的要求.37.正常溫升37.1 所有器具37.1.1 一個器具,按37.1.13~37.5.1章規定進行測試時,器具的任一點溫度不能足夠高以致於引起著火或任何材料的損壞或測試中任何時間時溫升值不能高於Table37.1的規定.例外:在器具的預熱循環內峰值溫度瞬間值或峰值溫度的偏差不超過Table37.1的規定值的20%則可接受;如果溫度的偏差超過Table37.1的規定值的20%,則應按37.1.22章規定得出一個等效的正常使用溫度,此等效正常使用溫升不能超過Table37.1的規定值.37.1.2 用於預定正常使用條件下保持溫度限值符合Table37.1&37.2要求的溫控器,應滿足46.2.1章的聯合型限溫器和溫度調節控制器的要求.37.1.3 對於線圈最好的溫度測量方法為熱電偶法.溫度測量要麼用熱電偶法要麼用電阻法,用熱電腢法測試線圈或繞組的溫度時,熱電偶應固定於線圈覆蓋的外面.如此線圈不易觸及去固定熱電偶(例如:線圈浸入到密封物中)或線圈的覆蓋物包含有熱絕緣如超過1/32inch(0.8mm)厚的棉/紙/人造絲或類似絕緣,則應使用電阻法測試.對於用熱電偶法測量結構直徑≦7inches(178mm)的交流馬達(除了通用的馬達)的線圈,熱電偶應固定在導體整體應用的絕緣上.37.1.4 電阻法測試時,繞組應從室溫的冷態開始, 繞組溫升用以下公式計算:t=〔R(k+t1)/r〕-(k+t2)t為溫升(℃); R為測試結束時的繞組電阻(Ω); r為測試開始前的繞組電阻(Ω);k為常數,對於銅導體為234.5 ,對於鋁導體為225.0; t1為測試開始前的室溫(℃);t2為測試開始前的室溫(℃);37.1.5 如線圈表面的溫度受外來熱源的影響,則在此點熱電偶測量的溫升值可比Table37.1規定值高出下表值(見65頁).37.1.6 對應於37.1.5章,如果外來熱源的影響不會使線圈表面超過溫度限值,則可通過熱電偶測量其線圈導體的完整絕緣表面來確定線圈的溫度.37.1.7 Table37.1&37.2的所有溫升值是基於假定的25℃環境溫度,然而實際的測試可在10~40℃溫度的環境中進行.37.1.8 如果發熱線導體絕緣的保持依靠一個編織物,則此編織物不可移走且溫升也不可超過65℃除非通過有其它的方式使其絕緣固定在位.HSJ型或HSJO型外套的電線溫升不可超過35℃.37.1.9 特定的處理如通過浸漬來保持發熱線導體的絕緣,則更高的溫度可接受.37.1.10 熱電偶法測量溫度的熱電偶應為不大於24號(0.221 mm2)的線.當三次溫度讀數無變化時則可認為溫度已恆定,三次讀數每個讀數的間隔時間為先前總測試時間的10%且不得小於5分鐘. 37.1.11 應用熱電偶法來測試電氣設備的溫度時,通常使用為30號(0.05mm2)線號由鐵和康銅組成的熱電偶和電位計式溫度監視設備.37.1.12 為滿足37.1.1的要求,器具應在下列條件下工作:器具額定電壓在110V~120V的產品,測試電壓為120V;器具額定電壓在220V~240V的產品,測試電壓為240V;器具額定電壓如不在此范圍的,測試電壓為產品的額定電壓(除非37.1.1~37.5.1另有規定)如有必要,可用器具的額定功率對應的電壓來測試.37.1.13 如果一個器具含有馬達並附帶有發熱元件,那麼對於額定電壓為110V~120V的器具,供給整體連結的馬達的供電電壓應為120V; 對於額定電壓為220V~240V的器具, 供給整體連結的馬達的供電電壓應為240V;其它情況則以器具的額定電壓來供電.如馬達是獨立供電的線路,則應按整體連接的馬達的額定規格來測試.37.1.14 測試中每一個通用插座或含有限流器的通用插座應能承受15A的負載能力或根據61.1.6章要求稍小一點的負載能力.例外:雙插座如每一個輸出插均能承受10A的負載能力.37.1.15 器具應盡可能如實際使用時的情況來加以固定和支撐,如器具含有定時器或類似部件,器具應工作直至一個適當的循環為止.例外:手持式干發器按37.5.1章的要求.37.1.16 正常溫升測試期間,手動復位熱裝置或熱斷路器不能夠動作.37.1.17正常溫升測試期間,手持式干發器的馬達不能夠停轉.37.1.18 溫度設定應置於最高溫度檔.37.1.19用於頭發護理的電气加熱元件應蓋上一塊濕布直至濕氣蒸發完畢且加熱的表面溫度達到204℃,然后斷電休息2分鐘;再蓋上濕布加熱,如此循環,測試期間測試器具各部件的溫升.37.1.20 對於含有水箱的可以加熱水的器具應測量水的溫度.測試時熱電偶置於液面下4.8mm,且位於水箱的內表面與電极的外表面之間(測試時的環境溫度為25℃)例外:此測試不適合於水箱容量小於或等於23.7ml和按72.2章標志的電極型器具.37.1.21 對於通過夾子從一個外部加熱器給頭發加熱的器具,應經受使用這些夾子時的工作,測試直至溫度恆定.37.1.22 對應37.1.1章中的例外,等效連續正常使用溫度按如下方法來獲取(見圖37.2):等效連續正常使用溫度值由溫度線下t0~t s的面積決定.圖中t0為溫度線第一次超過T1時對應的時間, t s為溫度線恆定時對應的時間,T1為材料或元件對應的最大允許值.面積可通過數學或繪圖或測面積計求的.37.2 熔蜡脫毛器具37.2.1 器具加至最大允許的蜡並煲蠟直至溫度恆定,可調溫度控制器應置於最高溫度檔,如器具有几個不同功能的溫度設定檔(如7.3.3章描述),則既要在設置為最高溫度檔時工作,也要在保持皮毛應用熔蜡時的溫度設定時工作.37.2.2測量蜡的溫度(在蜡慢慢地連續流動時):用熱電偶置於蜡面下一半的深度,且位於水箱的中心位置.37.2.3 另為了滿足7.3.1,7.3.2和37.1.1的要求,當蜡溫超過75℃時, 過熱指示器(如7.3.3(b)章要求)應指示;7.3.1按37.2.1~37.2.3章規定測試時蜡溫<75℃;7.3.2使用者可觸及的表面最大溫升不能超過Table 37.2的規定.7.3.3如器具含有多個溫度設定(如一個用於熔蜡的保持,另一個用於固態蜡的快熔),則器具頇滿足:a.如果快熔時的溫度超過75℃,則裝蜡的容器應有一個不可移走的可自動關閉的蓋子;b.當溫度超過75℃時,應有一個可見的過熱指示器,且該指示與其它的溫度指示是分離而獨立不易混淆的.c.每個溫度選擇位應有一個標志,永久性標志按61.8.1章(b)的要求.d.溫度控制器應如此設計以保證操作者方便地去選擇一個設定或從一個設定更換至另一個設定(可調旋紐或類似部件),比如其結構上有兩個彼此分開的明確的位置(推和轉).37.3 熱卷發器和發梳(內有風扇和發熱元件)据4.3章的要求應滿足手持式干發器和卷發器的要求.37.3.1 器具應在入風口與出風口均無阻礙的情況下工作直至溫度穩定,然后器具工作30個循環,每個循環包括:如37.3.2章所述將器具的入/出風口堵住工作1分鐘,再在所有出/入風口敞開時工作10秒.根據手持式干發器和卷發器的要求按37.6.1~37.7.1章中要求來做馬達降壓測試(測試時空气的出/入口應如37.3.2章要求堵住).37.3.2 手柄上握持處的空气入口(如圖37.3)應堵住其圓周方向上3/4的開口(如圓周上都有開口,則有1/4的開口不用堵住);對於圓柱形的手柄空气入口(如圖37.4)的器具,則不必考慮被使用者手握住的情況而堵上.圓桶形空气出口的3/4應堵住.37.4干發器37.4.1對於附帶有一個帽或剛性罩子且含有溫度可調控制器的地面或臺面支撐式干發器,測試時溫度設定置於最高檔,假人頭應置於人頭正常使用時所處的位置,工作15分鐘后測試溫度.然后溫度設定檔置於最冷檔以使得頭頂和頭兩邊的平均溫度不低於43℃,連續工作至溫度恆定.然後移走假人頭,溫度設定復位至最高檔,連續工作至溫度恆定.含有一個空气軟管的干發器如能與帽或剛性罩子分開,則也需進行37.5.1章規定的測試.37.4.2 對於附帶有一個剛性罩子的干發器,假人頭應置於距罩子內表面至少1inch(25.4mm)且能得到最高溫度的位置.37.4.3 一個不帶有可調溫控器的地面支撐式干發器應在帶假人頭的情況下連續工作直至所有的溫度恆定.37.5 手持式干發器37.5.1 對於手持式干發器則按如下操作進行:溫度控制部件置於最不利的檔位,器具的出風口距離溫度測試板1inch(25.4mm).測試期間,器具應固定於實際使用時所處的最不利位置,且分先后不帶附件/帶附件進行測試(如有多個附件則應按順序每次加一個附件測試),出气口的气流中心應正對測試板的中心工作直至狀態穩定.器具的任一點的溫升不能超過Table37.1 & 37.2的規定,溫度測試板所測的5點最高溫度的溫升平均值不能超過100℃.37.5.2 溫度測試板的構成(略)37.6馬達降速測試方法:37.6.1 手持式干發器頇經受37.6.3~37.7.1章的測試.測試中發熱元件與馬達線路分開,將馬達引出線連接到一個單獨的可調電源上.對於含有馬達連接到發熱元件的器具,如一個低壓直流馬達,原器具內此線路中的馬達應用一個相同的馬達<模擬的負載>來替換.37.6.2 測試期間應短接溫度調節控制器(如3.26章定義).37.6.3 含有模擬馬達的器具輸入調至1.1倍的器具額定功率; 無模擬馬達的器具輸入功率為器具的1.1倍額定功率減去其馬達在自身額定電壓下單獨工作功率的差值.器具內部馬達的電壓調至馬達速度等於器具在額定電壓下的馬達轉速相對應的電壓值.37.6.4 按37.6.1 & 37.6.3章的條件測試直至溫度恆定之后,如內部馬達的額定電壓≦30V,則以每分鐘降低1V的速率降低馬達的工作電壓;如馬達的額定電壓為120V或240V, 則以每分鐘降低5V的速率降低馬達的工作電壓;直至溫控器<可恢復型>或限溫器<不可恢復>斷開所有發熱和馬達線路.頇記錄保護裝置動作時的馬達速度和工作電壓值,然后馬達電壓升高在速度S下或在一個更高的電壓下(保證溫控器不能動作)運行直至溫度恆定(記錄恆定之最高溫度).S=0.1(S1-S2)+S2S1為馬達預定轉速(正常工作時的轉速), S2為保護裝置動時所對應的轉速.如上述保護裝置不動作,則馬達的速度一直減小直至停止工作,但要記錄最高溫度時所對應的速度或電壓,然后器具馬達在此速度或電壓下運行直至溫度恆定(記錄恆定之最高溫度).37.7 溫度測試----馬達降速37.7.1 三個未做過測試的手持式干發器,在1.1倍器具額定功率下按37.6.1~37.6.5章的馬達降速方法進行測試(分別在帶/不帶附件,放置位置和溫度設定最不利的條件下)例外:如溫控器<可恢復>在器具達到1.1倍額定功率之前就已動作,那么輸入的功率應稍低於動作點所對應的功率(但不能低於器具的額定功率),以使其在能達到的最大功率下工作(此時斷路器fuse不能動作)37.7.2 工作中干發器的任一點和溫度測試板的溫度不能超過Table37.1&37.2及37.5.1章的規定.測試時線路中不能有元件損壞(除斷路器fuse外)例外: 1. Table37.1 A項中的1~4項不適用於在此故意速度下工作的馬達;2. 器具工作至達到最高溫度后, 如膠件的溫度超過Table37.1 & 37.2規定值10℃以內,則器具工作繼續7小時.如膠件的溫度仍未超過Table37.1 & 37.2規定值10℃,且材料本身沒有明顯的物理變化如造成其性能降低的變形/流動/熔化則可接受.3. Table37.1的C項的第3條不適用此要求.38.絕緣耐壓測試38.1 器具工作至熱態後,帶電體與裸露的非帶電金屬部件之間應經受1分鐘的如Table38.1所示的60HZ正弦電壓,而不應有絕緣擊穿現象.38.2 如器具沒有裸露的非金屬帶電部件,則應在其表面覆蓋一層金屬箔,測試電壓施加於金屬箔與所有帶電體之間.38.3 要滿足38.1&38.2章的要求,測試儀器應具有500VA或更大的容量,其輸出電壓為基本正弦波且可調.測試電壓應有一個電壓表指示且以較快的一致速度從零增加到測試電壓,在測試電壓值持續1分鐘.38.4 含有浸入式常開保護裝置的器具其測試方法如下:器具以額定電壓供電並復位(閉合)保護裝置,器具本身的開關置於斷開的位置,測試電壓施加於供電線路與裸露的非帶電金屬部件之間.39非正常測試39.1 總則39.1.1 干發器在下述條件下操作時不能有引起著火,冒出火花/火焰/熔融金屬或類似的危險.a.39.1.2 , 39.1.3和39.2.1~39.3.6.1章(手持式器具)b.39.1.2 , 39.1.3和39.2.1~39.2.3章(手持式器具以外的)器具不能有因任何元件的擊穿/斷開而導致起火或電擊的危險.39.1.2 為了決定是否已達到39.1.1的要求,進行如下測試:干燥器的輸入電壓應按37.1.13章的要求,溫度設定或類似裝置應置於最不利的位置.應短接線路中的恆溫器或其它的溫控器(可恢復),除非它通過可靠的固定而不可能被用戶損壞.供給的電源的fuse的容量應足夠干燥器的運行,裸露的金屬部件對地之間應連接一個3A的fuse.本身有電源線連結的干燥器放在舖有白色棉紙的軟木板上,運行直至最終結果出現<如溫度恆定/狀態穩定>.39.1.3 39.2.1~39.6.1章的規定為常規型的器具通用測試程序.如果一個器具包含一個從未用到的特性,那麼考慮這個特性此測試程序可作適當的修改和附加測試.39.1.4 卷發器應不加任何支撐地放在舖有兩層棉紙的軟木板上運行工作,然后如39.2.1章所示松松地蓋上兩層臺布.39.1.5 蒸气式卷發器以額定功率供電,且水箱中裝滿硬水(每升蒸餾水中加入0.5g CaSO4.2H2O),蒸氣出口應堵住,以產生蒸气最快的檔位工作直至水耗盡或工作15分鐘(取優先達到的),樣品的放置應對應於對其內部元件最不利的位置.測試過程中連續監測其泄漏電流, 泄漏電流值不超過31章中的規定則可接受;測試完畢頇立即按38章的要求進行2500V的耐壓測試,不能有絕緣擊穿現象. 39.1.6 對於含有一個完整的液體容器的蒸气式卷發器或噴霧式頭發定型器應經受一個過灌測試(將39.1.5規定的硬水灌入水箱),灌入的水量為水箱預定用容量的2倍.測試期間器具應保持在其正常使有的位置,同時要連續監測其泄漏電流值, 泄漏電流值不能超過31章中的規定;測試完畢立即按38章的要求進行2500V的耐壓測試,不能有絕緣擊穿現象.39.1.7 為了決定一個含有完整的液體容器的蒸气式卷發器是否需標志63.7(g)(15)章規定的文字內容,器具頇經受一個滴水測試.加入水箱規定容量的硬水(39.1.5規定的硬水),以額定功率供電,器具從冷態工作直至充分發熱為止,測試過程中沒有水滴從蒸氣孔中流出,則器具的重要安全說明中不頇標有63.7(g)(15)章規定的文字內容.39.2 所有干發器---drape test39.2.1 干發器(含發熱元件和風扇)在不用假人頭的情況下工作直至溫度穩定.對於手持式干發器,則按39.3.1.1章的規定放置.然后當干發器仍在運轉工作時,用兩層測試布蓋住器具以阻止空气的有效流動和蓋住最熱的部位(但不要刻意盡力去阻塞空气流動),工作直至最終結果出現<如溫度恆定/狀態穩定>.39.2.2 測試不能造成測試布起火和冒火焰.39.2.3 緊接著39.2.1的測試,干發器經受一個歇火測試:取走測試布,鎖住馬達轉子,溫度設定置於不利的位置.器具工作直至最終結果出現<如溫度恆定/狀態穩定>.手持式干發器應在取走一塊測試布即只蓋一塊測試布的情況下執行此測試.39.3 手持式干發器39.3.1 軟木板表面溫度測試39.3.1.1 手持式干發器置於舖有兩層白色棉紙的平坦的水平放置的軟木板上(放置的位置考慮實際使用的可能性應盡可能使紙面產生最高溫度),器具工作(發熱絲與風扇均工作)直至溫度恆定,紙面的最高溫升不超過125℃(225`F).39.3.2 溫控器<可恢復>短路測試39.3.2.1三個手持式干發器應根據37.7.1章要求來進行非正常測試.例外:a. 所有的溫控器被同時短路;<譯者注:即一次只短接一個溫控器進行測試>b. 裸露的非帶電金屬部件與地間接有一個3A的fuse;和c. 馬達的額定電壓≦30V,以每分鐘降低1V的速率降低馬達的工作電壓;馬達的額定電壓為120V或240V, 以每分鐘降低5V的速率降低馬達的工作電壓;直至限溫器<不可恢復>斷開所有發熱和馬達線路;或馬達速度降低到停止的條件直至最終結果出現<譯者注:即如果降壓測試中為恆溫器動作,則需進一步短接恆溫器進行測試;如為fuse動作測無需再進行恆溫器短路測試>39.3.2.2在39.3.2.1章中的測試頇滿足39.1.1章的規定,且不可有下述情況出現:a. 如圖8.1的測試棒可觸到沒有絕緣的帶電部件;b.不能滿足39.1.1章中的絕緣耐壓測試;c.除了限溫器<不可恢復>動作外其它的元件損壞造成工作中斷;d.對地連結的3Afuse熔斷;e.如器具仍處於工作狀態(按37.7.1&37.7.2章的測試),而溫度超過Table37.1&37.2規定值.39.3.3 限制入風測試39.3.3.1 需測試三個樣板,每個樣板均頇做入風限制測試.產品以最大允許功率(根據36.1&36.2章要求為1.1倍額定功率)供,電器具以最不利的操作條件/最高溫度設定和馬達速度下運行.逐步地堵塞器具的空气入口直至溫控器<可恢復>或斷路器<不可恢復>或其它的最后結果出現(見39.3.3.2章要求).如最高發熱檔和馬達速度不能獲得最不利的條件,則入風限制測試應重新在最不利的條件下測試.測試中測試后頇滿足39.1.1章的要求,且除斷路器外其它的元件不能損壞.39.3.3.2 入風限制應用如39.3.3.3章規定的絨布逐步地堵住,其尺寸至少比入口尺寸大2inches(50.8mm), 從1~10塊每3分鐘加一塊絨布蓋住入風口直至最后的結果出現,工作持續7.5小時.如絨布不能蓋住入風口,可用膠帶進行固定(但不可用膠帶堵住入風口).如器具有兩個空气入口,則兩個入風口頇同時逐步堵住.39.3.3.3 在39.3.3.2中使用有布應為白色的100%天然棉編織的.39.3.3.4 同時短接所有的溫控器<可恢復>,並按39.3.3.1&39.3.3.2章規定測試,直至斷路器<不可恢復>動作.39.3.4 出風限制測試:39.3.4.1 按39.3.3.1章的要求(入風限制改為出風限制)如39.3.4.1規定方法限制出風進行測試. 39.3.4.2需測試三個樣板,每個樣板均頇做出風限制測試.用膠紙每3分鐘相繼封住出風口的50%,75%,90%,100%.三個樣品開始限制出風的方向應一致,此方向應能使在限制出風過程中斷路器<不可恢復>能保持最長的工作時間<如從fuse所在位置相反的方向開始限制>.如高溫造成了膠紙作用降低或膠紙本身的使用造成出風嘴變形,則可以用一個金屬盤或其它的阻燃材料來限制出風.如最后100%出風限制時斷路器<不可恢復>仍未動作中斷所有的發熱器和馬達,則此測試可持續至7.5小時(直至最終結果出現).39.3.4.3 同時短接所有的溫控器<可恢復>的情況下重新執行39.3.4.2章的測試..39.3.5 落地測試39.3.5.1 需測試三個樣板,每個樣板均頇做落地測試.以額定功率供電(可調至預定的最大速度),從36inches(914mm)高度自由落於一個硬木板上.器具以三個不同的部位每個部位跌落一次共三次.每次跌落后, 不能出現39.3.2.2章(a)(c)(d)的現象.三次跌落后,則不能出現39.3.2.2章(b)(e)的現象.例外:如發熱元件斷裂但始終能滿足下列要求測可接受:a.滿足39.1.1&39.1.2章的要求;b.距離(電气間隙和爬電距離)沒有減小到標準要求的限值以下.39.3.5.2 如手持式器具在三次落地后仍能工作,則應再按37.5.1章的要求(馬達全速情況下)進行測試.記錄溫度測試板上的溫度,輸入電流和馬達轉速.如溫度測試板上的溫度未超過37.5.1章中的要求且器具的輸入電流和馬達轉速不超過最初測試值的+/-10%,則結果是可接受的.39.3.6 切斷發熱絲測試39.3.6.1手持式干發器的發熱元件應從任何一點斷開後其電气距離(電气間隙和爬電距離)不能減小到標準允許的限值以下.發熱絲剪斷后,當器具按預定的使用情況旋轉和移動時(不要故意地去推拉和搖擺),如圖6.1的測試指從外殼開口處不能觸及到發熱絲的任何一部分.此測試在新樣品(未做任何測試的冷態)或產品在連續正常使用(溫度設到最高檔)1個小時后進行.39.4 雙電壓器具(見3.7章定義)39.4.1 除經受了39.2.1~39.3.6.1的測試外,雙電壓器具還需進行39.4.2~39.4.4章的測試.測試條件如39.1.2章的規定,其結果頇滿足39.1.1章的要求.調壓制開關不可有電气或機械擊穿損壞現象. 39.4.2 器具的標志供電電壓位置應有一個調壓制以便選擇任一額定電壓,電壓選擇和供電電源應置於對器具工作最不利的條件<如調定在120V檔位時而實際供電電壓為240V).39.4.3 如器具含有一個外部可操作的調壓制那麼應調整調壓制在最高電壓檔和最低電壓檔分別工作25周.每周包括調到另一可調位置再調回原檔位(以每分鐘6周的速率,每個檔工作5秒).測試期間的操作條件和溫度設定置於最不利的位置.例外: 如果一個調壓制其於器具的電源開關互鎖而使得電源開關不在閉合位置,則該器具應按39.4.4章的規定來測試.39.4.4如器具擁有一個調壓制其於器具的電源開關互鎖而使得電源開關不在閉合位置,則此器具應在最高額定電壓和最低額定電壓下做25周的測試,每周測試步驟如下:a). 電源開關置於斷開位置,調壓制調至另一位置;b). 閉合電源開關,器具工作5秒;c). 斷開電源開關;d). 調壓制調回原來的位置;e). 閉合電源開, 器具工作5秒;39.5 所有器具----短路/鎖轉測試39.5.1 低功率電路(如3.19章定義)中的馬達應做短路測試和鎖轉測試;低壓電路(如3.21章定義)中馬達應做鎖轉測試.器具內的任一個固態裝置如整流元件/晶體管/電阻/電容應經受如39.5.2&39.5.3章規定的測試.例外:如馬達的絕緣系統和距離是按適用於高壓線路中的馬達要求來提供的,則如39.5.1章規定的低功率電路和低壓電路中的馬達不需做相應的測試.39.5.2 如器具含有一個或以上的的如整流器/晶體管/電阻或類似元件,而這些元件中任一個元件的任意兩個引腳開路或短路都不應造成起火/電擊/人身傷害.如果器具含有一個電容與上述元件組合的線路,則此電容短路時不應造成起火/電擊/人身傷害.一次只模擬一種失效情況,器具的非帶電金屬部件與地產接一個3A的fuse.測試期間,器具用兩層棉布覆蓋;3A的fuse不能熔斷.例外:繞線電阻不要求短路.39.5.3 決定是否滿足39.5.2章要求的短路測試應考慮器具的預定使用情況,例如:器具使用的為瞬間接觸型開關<常開點動開關>且有故障指示(非正常操作/冒煙/預定使用的失效或其它指示),那麼當故障很明顯時,測試就可終止;否則測試持續至最終結果出現.。
菏泽民生热力有限公司热电一期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规范书2015年08月第一章技术要求1.总的要求1.1 一般规定1.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菏泽民生热力有限公司热电一期工程的110kV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
它提出了110kV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供方所报产品及其附属设备,应是已设计、制造和供货的技术先进设备,且在使用条件与本工程相类似或更严格条件下,至少经过三年以上大型工程成功运行实践,证明其是成熟可靠并经国家级鉴定的产品。
1.1.3本技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规范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有关工业规范,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规范和规范的要求。
1.1.4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1.5供方在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规范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中国国家规范。
供方应提供所使用的规范。
本技术协议书所使用的规范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规范不一致时,按较高规范执行。
1.1.6最终的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供方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装配、监造、安装、调试、试运、验收、实验、运行和维护等规范清单给需方,供需方确认。
1.1.7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需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1.8在签定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规范或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工程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1.9最终签订的技术协议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10本技术协议书未尽事宜,由需方和供方协商确定。
1.2 规范和协议1.2.1合同设备包括供方向其它厂商购买的所有附件和设备,这些附件和设备均应符合最新版国家规范和规范、电力行业规范和规范以及国际单位制(SI)规范。
交流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其附件定货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3-03-11批准本标准等效采纳国际标准IEC840-1988《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150kV(U m=17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实验》中的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作为对GB11017《额定电压llO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补充,规定了订购llOkV交联聚乙烯电缆时应该向制造厂提供的资料及对该电缆及其附件的技术要求、实验项目和方式、验收方式、包装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64/llO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和金属套和(或)金属屏蔽接地系统;关于交流额定电压127/220kV单芯交联聚乙烯电缆及其附件和金属套和(或)金属屏蔽接地系统也可参照利用。
本标准必需与GB11017和GB2952《电缆外护层》-起利用,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余部分参照这两个标准的规定。
注:GB11017和GB2952均参照采纳棚鹰的IEC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国外定货,也适用于国内定货。
2引用标准GB11017 额定电压llO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B2952 电缆外护层GB311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高电压实验技术电缆附件实验方式第3部份局部放电测量GB772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GB775 绝缘子实验方式DL401 高压电缆选用导那么DL508 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定货技术标准3定货方需向制造厂提供的资料用户向制造厂询价、招标时,参照DL401《高压电缆选用导那么》,一样应提供以下资料。
利用条件:a.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频率;b.电力系统的长期最高工作电压;c.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址式;d.电力系统单相接地、相间和三相短路最大故障电流和持续时刻;e.基准雷电冲击耐压水平;f. 电缆的持续载流量、紧急过负荷和短时过负荷载流量;g.终端所处的环境条件,例如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的海拔高度.污秽品级和地震烈度等;h.终端与封锁电器或变压器连接时要求的终端型式,例如SF6终端或象鼻式终端等。
电缆附件适用标准电缆附件适用标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IEC标准IEC62076《额定电压150kV(Um=170kV)以上至500kV(Um=55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电力电缆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IEC60840《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IEC60859《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电缆联接装置》IEC60502《额定电压1kV(Um=1.2kV)以上至30kV(Um=36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IEC60055《额定电压18/30kV及以下纸绝缘金属护套(带有铜或铝体,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1部分“电缆及附件试验”中第七章:附件的型式试验IEC6144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第二层次:国家标准(GB标准)GB/Z18890《额定电压220kV(Um=2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Z11017《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5589《电缆附件试验方法》GB9327《电缆导体压缩和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方法》GB14315《电线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注:GB11033《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已下放为JB/T8144 第三层次:行业标准JB标准(机械行业协会标准)JB/T8144《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原GB11033JB6464《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绕包式接头》JB6465《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瓷套是终端》JB6466《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瓷套式终端》JB6468《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绕包式终端》JB7829《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热收缩式终端》JB7830《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热收缩式接头》JB7831《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浇注式终端》JB7832《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浇注式接头》JB/T8501.1《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预制装配式终端》JB/T8503.2《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预制装配式终端》。
技术条件书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包、阻水层、聚乙烯护套1×1200mm2铜芯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型号:YJLW03-Z-64/110-1×1200mm2南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乙级A232004017号2012年11月1、工作环境1.1、海拔高度<1000m1.2、环境温度空气-10℃~+40℃沟道填沙-5℃~+30℃土壤直埋-5℃~+25℃1.3、热阻系数塑料管道 2.0℃·m/W沟道填沙 3.0℃·m/W土壤直埋 1.2℃·m/W1.4、污秽等级III级(2.5cm/kV)1.5、土壤电阻率100Ω/m1.6、地震烈度里氏7度,持续三个正弦波2、系统特征2.1、电压标称电压110kV系统最高电压126kV2.2、绝缘水平雷电冲击耐受电压550kV,pea1min工频耐受电压185/200kV(外绝缘,干试) 2.3、频率50Hz2.4、电流按照2×JL/G1A-300/25-48/7导线计算最1170A大工作电流2.5、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单点接地3、安装条件3.1、电缆敷设方式电缆沟、电缆夹层及排管等;电缆排管、沟内雨季有水。
3.2、电缆排列方式水平排列3.3、电缆间距275mm3.4、电缆线路长度~570m3.5、分段长度~570m3.6、护层保护方式线路侧直接接地,变电站侧经保护器Y0接地4、技术标准规范电缆本体及其附件的制造、供货、测试、验收等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 11017-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L/T 401-200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 以及IEC-223、IEC-229、IEC-230、IEC-502、IEC-540、IEC-840、IEC-859等(包括招、投标文件中所涉及的其它)标准文件的最新版本所确定的最高技术要求。
iec 交联聚乙烯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聚乙烯交联(XLPE)绝缘材料的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XLPE绝缘电缆、电线和其他电气设备中使用的XLPE绝缘材料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以下是一些与XLPE相关的常见IEC标准:
1. IEC 60502-1: 这是关于额定电压35kV(Um=40.5kV)以下电力电缆的标准,其中包括使用XLPE绝缘材料的电缆。
2. IEC 60811: 这是一系列标准,涵盖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其中包括XLPE 绝缘材料的相关内容。
3. IEC 62067: 这是关于额定电压150kV(Um=170kV)到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和附件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XLPE绝缘材料的物理性能、电气性能、试验方法、安装要求等内容。
它们旨在确保XLPE绝缘材料在电力设备中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直接访问IEC官方网站或者购买相关标准文件以获取详细的标准内容。
电线电缆检验标准电线电缆检验标准1))IEC60055额定电压18/30kV及以下铜芯或铝芯纸绝缘金属护套电缆2)IEC60121工业退火铝导线3)IEC60189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和电线4)IEC6022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5)IEC60245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6)IEC60317特种绕组线7)IEC60502额定电压1〜3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8)IEC60702额定电压750V及以下矿物绝缘电缆及其终端9)IEC60708聚烯烃绝缘挡潮层聚烯烃护套低频电缆10)IEC60799电线组件11)IEC60800额定电压300/500V防结冰和舒适供热用加热电缆12)IEC60840额定电压30〜150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13)IEC60889架空导线用硬铝线15)GB6995.1—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一部分16)GB6995.2—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17)GB6995.3—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三部分18)GB6995.4—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四部分19)GB6995.5—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五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20)GB5585.1—19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21)GB5585.2—19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2部分:铜母线22)GB5585.3—198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3部分:铝母线23)GB18014—1999电雷管引爆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24)GB4884—1985绝缘导线的标记25)GB11017—1989额定电压110kV铜芯、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26)GB12527—1990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27)GB12528.1—1990交流额定电压3kV及以下铁路机车车辆用电缆(电线)一般规定28)GB12706.1—1991分: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29)GB12706.2—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二部分: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30)GB12706.3—199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三部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31)GB12971.1—199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第一部分:一般规定32)GB12971.2—199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第二部分:铜接触线33)GB12971.3—199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第三部分:钢、铝复合接触线34)GB12971.4—199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第四部分:钢、铝及铝合金复合接触线35)GBl2971.5—1991电力牵引用接触线第五部分:铝合金接触线36)GB12972.10—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十部分:矿工帽灯电线37)GB12972.1—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规定38)GB12972.2—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二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39)GB12972.3—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三部分:额定电压0.66 /1.14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40)GB12972.4—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四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线41)GBl2972.5—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五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42)G B12972.6—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六部分:额定电压3.6/6kV屏蔽监视型软电缆43)G B12972.7—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七部分:额定电压3.6/6kV屏蔽橡套软电缆44)G B12972.8—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八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电钻电缆45)GB12972.9—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九部分: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46)GBI4049—1993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47)GB14316—1993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48)GB501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50)GB501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51)GB501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52)GB501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5部分:电梯电缆53)GB501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焊机电缆54)GB501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7部分:耐热乙烯一乙酸乙烯酯橡皮绝缘电缆55)GB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56)GB5023.2—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57)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58)GB502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60)GB5023.6—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61)GB5023.7—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7部分:2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62)GB5579—1985医用x射线设备高压电缆插头插座连接63)GB9326.1—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一般规定64)GB9326.2—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65)GB9326.3—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终端66)GB9326.4—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接头67)GB9326.5—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压力供油箱68)GB9330.1—198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一般规定69)GB9330.2—198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70)JB1601—1993额定电压300/500V橡皮绝缘固定敷设电线。
电缆附件技术问答一、电缆附件有哪些适用标准?电缆附件的标准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IEC标准IEC62067《额定电压150 kV(Um=170kV)以上至500kV(Um=55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电力电缆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IEC60840《额定电压30kV(Um=36kV)以上至150kV(Um=170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IEC60859《额定电压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电缆联接装置》IEC60502《额定电压1kV(Um=1.2kV)以上至30kV(Um=36kV)挤出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IEC60055《额定电压18/30kV及以下纸绝缘金属保护套(带有铜或铝导体,但不包括压气和充油电缆)》第1部分“电缆及附件试验”中第七章:附件的型式试验。
IEC61442《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力电缆附件试验方法》。
第二层次:国家标准(GB标准)GB/Z18890《额定电压220kV(Um=2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T11017《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GB5589《电缆附件试验方法》GB9327《电缆导体压缩和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方法》GB14315《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注:GB11033《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已下放为JB/T8144第三层次:行业标准JB标准(机械行业协会标准)JB/T8144《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技术要求》原GB11033JB6464《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绕包式接头》JB6465《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瓷套式终端》 JB6466《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瓷套式终端》 JB6468《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绕包式终端》 JB7829《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热收缩式终端》JB7830《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热收缩式接头》JB7830《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热收缩式接头》JB7831《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浇注式终端》 JB7832《额定电压8.7/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直通型、浇注式接头》JB/T8501.1《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预制装配式接头》JB/T8503.2《额定电压26/35kV及以下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户内型、户外型预制装配式接头》二、挤包电缆终端电应力控制有哪些方法?电应力控制是中高压电缆附件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
黄石电厂207#、208#机组退运黄石电网110kV线路改造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技术条件黄石电力勘测设计公司2020年10月19日批准:杨干群审核:董继军校核:蒋兴武设计:徐悦文目录1.总则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3.使用条件4.技术要求5.试验6.包装及储运7.厂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8.附表9.设备需求表工程概况黄石电厂207#、208#机组退运黄石电网110kV线路改造,为保证枫变两独立电源,采用电缆进行站内间隔调整。
电缆采用穿管敷设方式。
电缆头、避雷器附件支架2套,敷设YJLW02-500mm2铜芯电缆240m。
总则1.1.须知1.1.1.制造厂应仔细阅读我方技术规范书。
制造厂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本技术规范书中提出的要求。
1.1.2.制造厂以书面形式或其它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全部条文作出响应。
1.1.3.技术规格书中所提出的技术指标与制造厂响应的技术指标不一致时,按两者之中较高的执行。
1.2.制造厂应提供的文件1.2.1.与本技术规格书同型号电缆附件的型式试验报告。
1.2.2.电缆系统预鉴定试验相应的试验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1.2.3.电缆附件生产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ISO 9000]。
1.2.4.能够证明厂家已生产过200套同类型的电缆附件产品,并且这些产品已在110kV系统中成功地运行三年以上的销售及运行业绩表(见附件表)。
1.2.5.厂家电缆附件产品的结构尺寸图,以及安装工艺说明。
1.2.6.厂家响应与本技术规格书的差异表(见附件表)。
1.2.7.电缆附件生产厂家的主要生产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如挤塑机、主要试验设备仪器等)的参数、使用时间(以表格表示)。
1.2.8.电缆附件中主要材料,如橡胶、环氧、绝缘填充剂的名称、型号、规格及生产厂家(以表格表示)。
1.2.9.电缆附件在本技术规格书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制造厂家应保证其投标产品具有30年的使用寿命。
2.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应遵循(但不限于)以下标准,标准如有更新,以最新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