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拉孟特
- 格式:ppt
- 大小:882.50 KB
- 文档页数:20
名词解释1.帕拉蒂奥母题:实际上是一种券柱式,具体的做法是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面有三个小开间2.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券之间在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发券的顶点上作水平切口所剩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帆拱。
3.飞扶壁(飞券):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
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它实际上是起撑子作用解决水平分力问题4.叠涩拱,用砖石层层堆叠向内收最终在中线合拢成的拱5.十字拱:为减轻拱顶和成片承重墙的重量和封闭感,采用了十字拱,即用两个等跨筒拱在平面上互成直角相贯穿,以覆盖方形平面的空间。
这样可取消承重墙,仅四角供四个支点即可支撑十字拱顶,使空间开放,结构重量减轻。
6.肋架券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
7.简拱覆盖平面长方形的内部空间的拱顶,也用半圆形单向的,与简拱走向平行的两侧窗为承重墙.8.穹顶覆盖平面为圆形的内部空间,采用半球形结构,需整个维护墙体承重9. 束柱哥特式教堂中,有些柱子不再是圆形,而是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
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10.玫瑰窗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
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11.尖拱(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
12.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会场的大厅,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纵向的几排柱子将其分为中厅和侧廊两大部分,中厅比侧廊高,两侧可开高侧窗;多为木屋架,支柱较细;其容量大,结构简单,传统上是群众聚会的场所,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后,被教会选中做教堂的蓝本*金字塔的演化1.陵墓形式仿照的是住宅和宫殿2.宽大的地下墓室,地面上是砖造的祭祀厅堂。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四、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1.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穹顶平面为八角形,外壳为双层,中空可上人。
其综合运用了哥特式骨架券结构、伊斯兰叠涩砌筑、古罗马集中式构图并加以创新,体现了独创的精神和技术的进步,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2.佛罗伦萨育婴院:伯鲁乃列斯基设计,育婴院是一座四合院,正面向安农齐阿广场的一侧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直接架在科林斯柱式上,轻快明朗,廊子的结构是拜占庭式的,逐间用穹顶覆盖,下以帆拱承接。
第二层虽然窗子小墙面大,但线脚细巧,墙面平洁,同连续券风格很协调,虚实对比强,立面构图明确、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
3.巴齐礼拜堂: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形式借鉴了拜占庭建筑,正面一个直径10.9m的帆拱式穹顶,左右各有一段筒形拱,同大穹顶一起覆盖一间长方形的大厅。
正面是一进深5.3m的科林斯柱式门廊,正中跨度较宽,做成券状,上有一小穹顶。
4.吕卡第府邸:原来是市长美狄奇的府邸,有米开罗卓设计。
府邸围绕活泼的内院呈合院式布局,平面为长方形,由起居和对外两部分组成。
立面为“屏风式”,处理精致,分为三层,底层重块石,砌缝很宽,二层平整石块,砌缝较宽,三层严丝密缝,使整个建筑显的端庄稳重,但是这样的立面处理却不适合居住功能。
5.坦比哀多小教堂:伯拉孟特设计,集中式构图,纪念碑式造型,穹顶统率整体,平面为圆形,柱廊开敞,虚实对比强烈,体积感极强,整个教堂比例和谐,形象饱满,体现出雄伟壮观。
其极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世界影响极大,例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法国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等。
6.手法主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潮流。
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异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型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壁柱、门窗、线脚等在立面上做出虚假的图案,檐部和山墙几经曲折,券顶龙门石意外地向外滑动,弧形的和三角形的山墙套叠在一起,等等,表现出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吉萨金字塔群: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孟斐斯)建造了三座相邻的大金字塔,形成一个完整的群体。
他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它们是:胡夫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山岳台:在两河流域,古代居民崇拜山岳,并对集中式高嵩构图的纪念性加深了认识,形成了一种叫(山岳台)的宗教建筑物。
是一种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高台,一般为7层,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有坡道或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城城门西侧,约275*183米,该建筑是建在梯形平台上的花园,为四层平台,退成阶状,25米高,每台层下以圆拱、拱廊下为房间,台层上覆盖绿化,顶部有喷水装置,远处看像森林覆盖的人造山,如悬于空中而得名。
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迈锡尼狮子门:爱琴文明时期迈锡尼卫城的狮子门,具有极强的防御性。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柱式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罗马人称为“柱式”,所谓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映。
1). 种类:古风时期,产生了以民族命名的爱奥尼和多立克柱式。
古典时期产生了以城邦命名的克林斯柱式。
2). 组成:柱式由:檐部、柱子、台基三部分组成。
檐部由檐口、檐壁、檐枋组成。
柱子由柱础、柱身、柱头三部分组成。
3). 模数用柱子下部的直径为量度单位,称为模度。
4). 收分和卷杀,古希腊柱式从柱子的1/3处卷杀,形成向内弯曲的轮廓线,加强了柱子的稳定感。
5). 结构逻辑性:结构严禁、条理清晰、水平构件水平划分,垂直构件垂直划分,承重与非承重部分划分明确。
6). 柱式的适应性强,随规模大小有不同处理。
帕提农神庙是守护神雅典娜的庙,是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
始建于公元前447年,不仅是宗教的圣地,也是雅典国家的财库和档案馆。
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
文艺复兴(罗马、曼图亚)朱里奥·罗马诺与手法主义在最近50年里,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几乎所有16世纪后期的建筑作品称为“手法主义”建筑。
作为一种风格分类,像文艺复兴建筑或巴洛克建筑一样,手法主义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一种稳固建立的风格。
这种风格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但这些缺点并不总是十分明显的。
现在也许正是对“手法主义”一词进行回顾的时候;同时,也是从艺术作品本身出发,对于将手法主义作品从它之前或之后的建筑中分离出来的各种特征,重新进行定义的时候。
意大利之外首先我们应该注意一下意大利以外的一些国家的艺术作品,很显然的存在一些具有某些特征的作品,如枫丹白露的弗朗索瓦一世美术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肖像画,以及佛兰德斯与德国设计师的建筑狂想作等,这些是很难同作为从文艺复兴盛期基础上发展得来的,或者与文艺复兴相悖而行的手法主义的思想能够协调一致的作品。
这些国家的情况也许能够以伦敦西斯敏修道院内行利七世的小礼拜堂做一个最好的总结。
在这里,有一座彼得罗·托里贾诺在1518年完成的国王的陵寝,它被放置在专门为其而建的小礼拜堂内。
这座小礼拜堂是高直哥特建筑后期最伟大、最丰富多彩的作品之一。
这两种风格简单的并存着,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北部那些或多或少对哥特式的理想主义持反对态度的国家的建筑作品中,同样,这些国家也缺少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所具有的基本的古代遗迹与建筑理论方面的基础。
英国的伊尼戈·琼斯是真正吸收了意大利古典主义精髓的少数艺术家之一,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作品是属于17世纪前25年这一时期的,而不属于16世纪。
而且当他开始进行白厅宴会厅的设计时,伯拉孟特已经去世了百年有余。
意大利之内即使是在意大利,风格的发展也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手法主义者这个词可能用于朱1利奥·罗马诺或者米开朗琪罗身上,但在这个意义上说,珊索维诺或甚至是帕拉蒂奥的风格都不能称为手法主义的。
中外建筑史题库答案中国古代建筑历史部分:1.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建筑典籍(成书年代和名称)(1)清⼯部⼯程做法清雍正⼗⼆年(2)营造法式宋崇宁⼆年2.“舍宅为寺”的现象(出现时期及具体表现)汉末⾄南北朝时期舍宅为寺的风⽓⼤盛。
⼠族,富商⾃⼰的家宅捐为佛寺,这种风尚叫作“舍宅为寺”,是当时市井寺庙的重要源头。
为了利⽤原有房屋,多采⽤“以前厅为⼤殿,以后堂为佛寺”的形式,这种类型的佛寺,决定了寺庙住宅化的空间布局。
⽽且不但解决了早期以佛塔为主体的佛寺在实⽤的不⾜,⼜符合⼈们⽇常⽣活的习惯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建造时所消耗的物资与时间可⼤⼤减少,从⽽成为⾃隋唐以后国内最通⾏的佛寺制度,也是佛教建筑中国化的重要诱因之⼀。
例如,在汉魏洛阳城⾥,西阳门内御道⾏之北有⼀个建中寺,这⾥在普凤元年是尚书令乐平王尔朱荣的私宅,这座住宅建造极为奢华,纵横⽅向的梁栋已超过当时规定的标准,在500⽶之间廊庑接连,其中有⼤法堂、光华殿。
⼤⼭门名为光临门,⽐⼀般的⼈家门与堂都显得宏伟,这是舍宅为寺。
愿会寺,为中书舍⼈王翊的舍宅为寺,在洛阳青阳门外⼆⾥孝敬⾥,堂宇宏伟,豪华万端。
其中有花园⽯雕,林⽊森森,有平台,有复道,在当时来说,建这样的⼤宅还是少有的,后由主⼈舍其作寺了。
下⾯所举也是⽐较典型的舍宅为寺:平等寺原为⼴平武穆王怀的舍宅为寺;⾼阳王寺原为⾼阳王雍之宅院为寺;光宅寺为天后之梳法堂之舍宅为寺;静域寺为太穆皇后的住宅为寺。
当时佛寺之多,不胜枚举,仅仅北魏这⼀个时期,佛寺达3万多座,可见当时佛寺之多,但是其中的⼤多数都是舍宅为寺的最著名的当是⽩马寺3.中国古代建筑中“三分为⼀”的构图原则(内容及体现)所谓三分⼀”就是指中国古建的在⼒⾯布局上的三个主要部分:(1)台基(2)墙柱构架(屋⾝)(3)屋顶这种说法最早是北宋匠师喻皓所提出的“凡屋有三分,⾃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意思是房屋分为三个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构图观念是房屋式组合起来的,各个部分并不是由⼀个整体分割开来的。
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也是罗马教廷的核心所在。
它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
教堂雏形是彼得墓是由君士坦丁于公元326-333年在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
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
呈罗马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
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
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
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伯拉孟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
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1)教堂的建造形制维特鲁威说过,人体四肢伸展开后,它们的端点和头顶可以连接成正方形和圆形,所以正方形和圆形是最完美的几何图形。
(注:维特鲁威是建筑学术理论启蒙者之一,著有《建筑十书》)图柏拉图也说过,宇宙是球形的,从它的中心到边缘。
无论哪个方向都是等距的,因此它最完美,最统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建筑师和艺术家不约而同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圆形。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古希腊古罗马1.柱式: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
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
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
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种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
2.古典建筑:特指古希腊和古罗马以柱式为主要设计出发点的建筑,被视为欧洲建筑的源泉。
古希腊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典型反应。
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希腊人称作“柱式”。
主要包括三种:爱奥尼(古风时期)、多立克(古风时期)、科林斯(古典时期)。
古罗马叠柱式:是古罗马为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而采用的建筑手段,是在希腊晚期出现的叠柱式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上层柱式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为了稳定,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巨柱式: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同多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一个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优点是能突破水平分化的限制,可使得建筑显得高大雄伟。
缺点是尺寸失真。
拜占庭建筑希腊十字教堂:产生于拜占庭时期。
主要用于教堂类建筑。
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
它内部空间的中心在穹顶之上,但东面有三间华丽的圣堂,主要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教堂的纪念性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
代表作: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
西欧中世纪建筑拉丁十字: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的日益增多,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较大的教堂也分中庭和侧廊,高度和宽度都同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
叫做拉丁十字。
由于很适合仪式的需要,加上拉丁十字象征耶稣基督受难,由此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罗马风:指10~12世纪在欧洲基督教地区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于11~12世纪大道巅峰,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其结构基础来源于古罗马的建筑构造方式,经常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半圆拱、十字拱等。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0分)金字塔是古埃及哪个时期的典型建筑()。
A.古王国时期B.新王国时期C.希腊化、罗马化时期D.中王国时期2【单选题】(20分)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作是()。
A.胡夫金字塔B.吉萨金字塔群C.麦登金字塔D.昭赛尔金字塔3【单选题】(20分)古埃及人造金字塔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为了宗教仪典的需要B.为了建筑艺术的需要C.为了表现王权的至尊伟大D.为了作为灵魂永生的宫殿4【单选题】(20分)古埃及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造于()。
A.公元前1000年B.公元前3000年C.公元十五世纪D.公元一世纪5【单选题】(20分)古埃及的大型纪念物一般都有许多浮雕,其特点是()。
A.早期使用凹浮雕,到新王国时期使用凸浮雕B.凹浮雕C.凸浮雕D.早期使用凸浮雕,到新王国时期使用凹浮雕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0分)萨艮王宫属于()。
A.古西亚建筑B.古希腊建筑C.爱琴文化建筑D.古罗马建筑2【单选题】(20分)波斯帝国最著名的宫殿()。
A.凡尔赛宫B.克诺索斯王宫C.帕赛玻里斯宫D.伦敦水晶宫3【单选题】(20分)山岳台属于()。
A.古西亚建筑B.古罗马建筑C.古希腊建筑D.古埃及建筑4【单选题】(20分)不属于古西亚建筑的有()。
A.克诺斯王宫B.帕塞玻里斯宫C.萨艮王宫D.乌尔观象台5【单选题】(20分)号称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建于何处()。
A.伊朗B.埃及C.印度D.巴比伦。
名词解释:1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作法庭、交易所和会场的大厅性公共建筑。
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
大厅常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向分为三或五部分,当中部分宽且高,称中厅;两侧部分狭且低,称为侧廊,侧廊上常有夹层,中厅比侧厅高,利用高差开高侧窗采光。
由于巴西利亚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群众集会,其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和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2凯旋门:起源于古罗马的一种为了炫耀对外战争胜利的纪念性建筑物,位于大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上,其特点方方的立面,高高的立面和女儿墙,1或3开间券柱式,墙上有主题性浮雕。
3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都发生影响。
4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5手法主义(Mannerism):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其特点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谲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由于爱好新异的手法被称为“手法主义”。
6罗马万神庙(Pantheon):建筑于古罗马时期,位于罗马,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平面圆形的,穹顶直径达43.3米,中央开一个直径8.9米的圆洞。
7雅典卫城(Acropolis Athens):古希腊卫城的典型实例,建于公元前5世纪,由帕提农、伊瑞克提翁、山门、胜利神庙等组成,成自由式布置,建筑排布顺应地势。
1.银匠式;15世纪下半叶和16世纪,主要在世俗建筑中,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装饰手法遗风还很盛,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西班牙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名为‘银匠式’,因为他们像金银细工那样精巧繁密。
(P227)2.角斗场;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也遍布各城市。
1.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 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 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
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 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7. 山岳台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 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
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9. 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
用彩色琉璃饰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11. 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13. 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14.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15.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16.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09年考同济建筑学研究生时整理的建筑史资料,资料的主要参考是卢永毅(同济外建史命题人)课堂笔记和课件和历年考研外建史真题。
现发在Tongimes与君共享(分享通时代)。
关于每一位建筑师和作品,我都用双语写出,并详细注明了他们(它们)的生辰八字,并用综合总结了各位大师的生平及特点(部分)。
每看一遍都有新体会。
一部精练的外国建筑史纲。
From Pillipo Brunelleschi to Peter Eisenmanauthor,Tongimes一、文艺复兴、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1.布鲁乃列斯基(Pillipo Brunelleschi , 1379-1446)15世纪初,布鲁乃列斯基设计了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从而标志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历史的开始。
其在佛罗伦萨的其他作品:巴齐礼拜堂(Pazzi Chapel, 1429-1446)——一矩形平面的集中式小教堂,有小穹顶一个。
育婴院(1419)2.阿尔伯蒂(Alberti, 1404-1472)阿尔伯蒂吸收了柏拉图的思想,理性地解说了中心化平面,并论证了自己的设计原则。
较早地讨论了理想的建筑形式——圆。
他认为教堂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最能表现人与神的秩序。
在设计中,吸收了古罗马剧场的立面。
著有《论建筑》,被后人称为第二本《建筑十书》其建筑作品有:圣弗朗采斯哥教堂(S.Francesco,Rimini,1447)3.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 1444-1514)他设计了坦比埃多纪念堂,标志着用中心平面建筑秩序的方式已经形成(根据达芬奇“ideal church”的理想)。
4.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 1508-1580)“Palladio”来自于“宫殿”(Palace)与“守卫”的结合,喻“守卫建造宫殿的人”。
他是文艺复兴盛期的奠基人,最主要的贡献是把古典的方式扩散到了所有类型的建筑中。
被称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强大的建筑师,著有《建筑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