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机器人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740.19 KB
- 文档页数:21
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概况研究(一)行业发展状况1、行业概况按国际机器人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 IFR)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两类: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其中,工业机器人通常应用于装配、搬运、码垛、焊接、涂胶、喷涂等制造业生产环境,而服务机器人通常应用于生活等非制造业环境。
其中,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分类,服务机器人可进一步分为两类:个人/家用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业机器人、娱乐休闲机器人、住宅安全机器人、残障辅助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场地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
从机器人的工作环境上来讲,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通常都是已知的,而服务机器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通常都是未知的。
因此,工业机器人相对更重视运行精确度,而服务机器人在技术性能方面更侧重于环境感知、人机交互。
为了更好的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服务机器人在对传感器等硬件性能要求较高,依赖于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的发展。
服务机器人产品将通过软硬件加深融合的方式对传统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功能更为强大且应用场景更为丰富;服务机器人作为物联网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交换中枢,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云为其他联网设备提供即时信息输入,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主操控其它联网设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把服务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并于2012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支持行业发展。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强化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所列示的重要产品中,对于服务机器人做出发展规划:“重点开发养老助残、家政服务、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服务领域机器人;重点开发医疗康复机器人、空间机器人、救援机器人、能源安全机器人、无人机等特种机器人”。
2023年配电房巡检机器人行业市场调研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逐渐进入各个领域。
配电房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能的转换、分配和控制的关键站点,是重要的电力设施,配电房的运营和安全事关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各行业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配电房巡检机器人行业市场进行调研。
一、市场背景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配电房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分支,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增大,人员的巡检难度和安全风险都在不断升高,因此配电房的巡检一直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传统的配电房管理方式主要是人工巡检,由于巡检人员的巡查质量和效率有限,且存在高空作业风险等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巡检机器人是一种新型的辅助设备,可以替代人工进行配电房的巡检、智能监测和及时预警,具有高效、准确、安全的特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市场概况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市场在国内较早开始起步,但规模较小,目前市场主要集中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在市场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巡检机器人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根据伽度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国内巡检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17.8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96.8亿元。
市场上的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各有特点,巡检机器人的结构分为底盘、控制系统、传感系统和巡检设备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功能。
在产品开发方面,一般是通过制定各自的巡检路径和巡检项,利用多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状态、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发现故障,自动停止或上报缺陷。
其优点是可以避免了人工提高了巡检效率,降低了人工误差和安全风险。
三、市场前景配电房巡检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首先,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电力、石化、矿山、机场、铁路、地铁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巡检需求。
其次,巡检机器人在人才短缺问题严重的电力行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配电房巡检机器人可以提高巡检速度和精度,节省巡检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移动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用途广泛,世界各国正在加紧移动机器人的研制。
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始于60年代末期,斯坦福研究院(SRI)的NilsNilssen和CharlesRosen等人研制出了名为Shakey 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它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识别对象、自主推理、实现路径规划和控制功能。
美国军方于1984年开始研制第一台地面自主车辆,可以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道路上行驶,也称之为早期的移动机器人。
许多国家也各自制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计划,如日本通产省组织的极限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计划和欧洲尤里卡中的机器人计划等。
虽然由于人们对机器人的研究期望过高,导致80年代的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虽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却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探讨人类研制智能机器人的途径积累了经验,同时推动了其他国家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90年代,人类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上,希望移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在各种环境下,尤其是恶劣的条件下辅助人类的工作,为人类服务。
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飞抵火星考察,并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它携带的索杰纳号火星车开始在火星表面漫游,行进了几千米,完成了预定的科学探测任务。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研制的第四个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于2012年8月6号成功降落火星,并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第一辆釆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1992年美国研制出时速75公里的自主车,地面自主车的研制大大推动了遥控机器人的发展。
目前美国“自动化技术协会”(ATC),每年在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仿真、传感器的投资超过几亿美元。
欧共体(EU)和“机器人技术”有关的课题总数约为250~300项,在EU提供基金的机器人研究领域,移动机器人占22.8%左右;日本不仅加紧研制移动机器人,更把发展重点放在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目的是可以代替人在各种环境下为人服务(如在医院、家庭、恶劣的环境和核反映堆、核废料清理和排雷等危险环境下工作)。
我国带电作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一、带电作业机器人综述带电作业是指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在高压电器设备上进行检修、测试的一种作业方法,能够避免因检修造成的停电对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
带电作业机器人,全称为架空配电线路器件更换机器人,主要功能是使用机器人代替现场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直接对高压线路上的各部件进行带电更换作业,可有效降低人员事故率。
带电作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包括操作方式、自动化程度、机械臂数量、机械臂自由度四方面。
操作带电作业机器人的方式主要有:高空作业型、地面作业型。
具体形态及优缺点对比如下:二、带电作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日本是全球带电作业机器人开展最早、成果最为丰富、产业化应用最广泛的国家。
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就开始了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研制工作,但是在实用化方面,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只有日本带电作业机器人进入实用阶段。
参考日本带电作业机器人第一代至第三代技术水平,带电作业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大体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
现阶段带电作业机器人为全自动型,可自行识别电缆位置,自主完成支线线路引线搭接工作。
三、带电作业机器人行业现状1、电力机器人产业链概览根据运用场景的不同,电力巡检机器人可分为室外电力巡检机器人、室内电力巡检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等。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原材料、系统集成及核心零部件,下游客户为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
2、带电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测算目前,带电操作机器人主要功能包括代替人工进行高压电组建模、剥线等,主要作业场景为室外带电小组和室内开关室。
仅考虑已有带电操作机器人品种,假设:1)带电小组及开关室数量五年内保持年增速3%;2)依据国家能源局特高压智能化建设的规划覆盖目标,假设渗透率未来四年保持年增速2%;3)随产品技术升级与竞争加剧,预计机器人单机价格持续小幅下滑;4)假设带电小组/开关室配置带电操作机器人比例分别为两机三组/两机三室。
综上,预计2025年我国室外/室内带电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4.2/26.0亿元。
2018-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第一章机器人行业相关概述1.1 机器人的相关概念1.1.1 机器人的定义及组成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
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计算机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1.1.2 机器人的主要分类1、分类方法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
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器,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
80多年来,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主线向前推进的,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无人机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美国均居世界之首位。
浅谈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和前景摘要:机器人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在电力巡检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与前景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介绍了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研发现状,进而展望了机器人技术在电力市场的应用前景。
旨在为全面升级机器人研发技术,提高机器人的性能的稳定性,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电力行业中,保证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技术;电力巡检系统;研发现状;性能稳定性引言在以往电力系统巡检中,往往需要具有专业电力知识与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巡检工作量大,缺少对设备、线路状态的持续监测,巡视工作存在盲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机器人被应用于电力系统巡检中,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巡检,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是由于我国机器人研发技术起步较晚,机器人的性能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一、电力行业中机器人的研发现状1.机器人运用于电力系统巡检中,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机器人在电力巡检系统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巡检过程中巡检人员工作量较大的问题,从而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兼顾了成本与效果,同样也采用巡检功能完善的机器人来实现便捷的控制与信息化连接,这样一来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都得到了良好的保障,无论是维护电力系统还是确保设备功能完备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2.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巡检机器人我国的巡检机器人整体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机器人在电力巡检系统中的应用相比于发达国家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应用规模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不过,由于国家政策引导以及行业关注,目前国内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巡检机器人的研制与技术开发,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在2005年时,国内就开始将机器人投入电力巡检系统当中,对于降低电力巡检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前景1.电力机器人技术升级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
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电能的使用。
电力巡检机器人市场调研报告一、产品&技术分析1、产品分类(个人观点)按照本次调研目的和产品应用行业,巡检机器人可分为电网巡检机器人和非电网(网外)巡检机器人。
电网巡检机器人大致可分为变电设备巡检(挂轨式和轮式等)和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等),变电设备巡检可分为站内(挂轨式和轮式,大多为挂轨式)和站外巡检(轮式)。
网外巡检机器人有应用在市政、交通等领域的隧道机器人、非电力监测领域的轨道机器人,智能交互机器人、导引机器人等新型机器人,主要为军队、电厂、化工、物业等领域。
由于时间所限,目前对于网外巡检机器人了解不多。
2、产品功能电站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室内外变电站代替巡视人员进行巡视检查。
机器人系统携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CCD等有关的电站设备检测装置,以自主和遥控的方式,代替人对室外高压设备进行巡测,以便及时发现电力设备的内部热缺陷、外部机械或电气问题如异物、损伤、发热、漏油等等,给运行人员提供诊断电力设备运行中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的有关数据。
3、主要技术(根据南方电网技术情报中心)(1)总体结构巡检机器人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分层式控制结构,分为由基站系统层和移动站系统层构成的两层控制结构。
采用无线的通信设备连接巡检机器人的基站系统和移动站系统,实现巡检数据的远传和基站命令的遥控。
在此基础上,能够方便地接入电力系统生产专用的光纤通信网络,实现与调度中心的数据交换。
(2)机械结构巡检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由行走机构和越障机构两部分组成。
行走机构可采用轮式移动机构和蠕动爬行机构两种形式,目前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大多采用轮式移动机构。
随着对巡检机器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轻量化、操作简单化和越障高效化等方面。
(3)电源系统能源问题(续航能力)已成为巡检机器人续航能力的一个瓶颈,直接制约了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4)控制系统控制器种类繁多,通常控制器有下两种方案:高性能单片机、PLC。
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2024年5月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版权所有.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2024 明天CONTENT01行业概况基本定义发展阶段产业链结构政策指引02市场格局市场规模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竞争格局0304研究结论四大趋势五大机遇四大挑战未来展望产品分析产品分类主流产品产品对比用户需求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版权所有.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2024 明天行业概况01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版权所有.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 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2024 明天在电动汽车补能需求驱动下,充电桩与机器人技术结合催生出了“移动充电机器人”012021年开始新能源车销量暴增,消费者里程焦虑转向补能焦虑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6.6万辆,市场占有率5.3%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50万辆,市场占有率31.6%02固定式充换电站场补能方式的固有痛点难以解决截至2023年末,我国充电设施车桩比为2.37,总体“车多桩少”固定式充电桩补能难以解决充电排队、车辆占位、场地限制等自身痛点03在无人驾驶+电池降价背景下,移动充电应运而生2023年以来,低速无人驾驶技术进入小批量商业化应用阶段“无人驾驶+储充一体”的移动式补能,解决固定式补能痛点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版权所有.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有.2024 明天智运(筹)版权所2024 明天智运(移动充电机器人是充电桩和移动机器人融合创新的产物,较好解决了“一位一桩”固定式补能的四大痛点l 基本定义:移动充电机器人即“自动驾驶”的充电桩或移动充电桩,通常由底盘、电池组、充电桩、充电枪、机械臂、传感器、控制系统、充电口感知系统、语音交互系统等组成,具有移动充电桩、移动工商业储能、应急保电、峰谷价差等核心能力,支持一键召唤、自主寻车、自动插枪充电、在线结算、自动补电等功能,可提供柔性、灵活充电服务。
中国电力机器人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况
(一)行业概况
行业服务于智能电网行业,以专业服务机器人产品和相关智能化软件系统为依托,实现电力系统“输电、变电、配电”各环节、“天上、地面、地下”全范围的智能运维检测。
1、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
其中,发电厂是将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过中间环节输
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给用户。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每年社会用电量均保持增长。
2016 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9,198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054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85%,随着中国城镇化以及家庭电气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中电联发布的2016 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16 年中国电力投资增长较快,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8,855 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其中,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426 亿元,比上年增长16.94%。
考虑到电力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电效率,2009 年5 月,国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工作组编制了《自主创新、国际领先坚强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提出到2020 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电网不同于传统电力系统,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化电网,以实现电网管理信息化和精益化,从而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
根据国网公司2010 年3 月发布的《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09 年至2020 年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3.45万亿,智能化投资3841 亿,占电网总投资的11.13%。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将“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016至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计划总投资1.4 万亿元,该阶段重点是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