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林海雪原第一课时(谷风校园)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6
林海雪原教材分析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教法和学法联系实际、讨论思考、电教辅助。
教学过程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聪明好学,踊跃发言,希望同学们发挥好你们的聪明才智,好好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东北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觉得东北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师:东北是不是同学们说的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然后从中找到答案。
(播放图片及音乐学生观赏。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可以用一个词或几句话说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东北地区雪多、林多,我们用一个词语总结概括一下,(学生各抒己见,引出《林海雪原》),师:是啊,冬季漫天的飞雪形成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林海雪原景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林海雪原(板书 ;林海雪原)二、了解位置,明确范围:东北这么美,你想不想去看一看?请同学们看一下中国地图:你知道东北地区的位置吗?它包括那几个省市自治区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寻找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及省会城市。
谁能在地图上帮老师指出东北地区的范围?东北位置是在雄鸡的哪一部位?是在鸡头、鸡尾、鸡腹、还是鸡胸?它包括那几个省市自治区?指导学生识图寻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省会城市。
课题:林海雪原(第1课时)
主备人2018年4月10日
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气候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具体位置、范围、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平原上人们的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难点:探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前搜集的东北自然风光图片、民俗图片、地图等
板书设计:林海雪原
1.北国风光
一、冰雪世界
冰雕滑雪漫长的冬季
二、寒冷的气候
吃穿住行保暖户外
三、快乐的生活
秧歌二人转四大文化名城教学反思:
课题:林海雪原(第2课时)
主备人 2018 年4月10日
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2.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人类生产要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自然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白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2.能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
3.认清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明白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课件
板书设计:林海雪原
2.资源宝库
一、东北物产
木材东北“三宝”丹顶鹤
二、东北的资源
工业石油制造化工
教学反思:。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是一部以我国北国风光为背景的红色经典小说,讲述了东北联军在小分队的带领下,深入林海雪原,剿灭土匪,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故事。
本课将结合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感受北国风光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红色经典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北国风光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革命的感悟和品德的修养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感受北国风光的魅力。
2.难点: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提高阅读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小说中的品德要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情感教育法:以故事情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高尚的品德修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及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北国风光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北国风光的特点。
教师简介《林海雪原》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林海雪原》的小说片段,理解故事情节。
林海雪原一、教材分析《林海雪原》这个教学主题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共设计了“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个主题活动。
“北国风光”,主要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利用图片、文字实物的展示,体会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当地人民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
资源宝库这一课,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了解北大荒的转变过程,启发学生明确人类对环境开发与建设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态度与情感。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迷人景观,并在欣赏北国风光的意境中进一步领会东北平原的冬天的特点及人们是怎样适应那里寒冷的环境的;同时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增长了对东北地区人们生活的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4.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5.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确人类生产要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6.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和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范围和基本地理概况和气候特点。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
3.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资源,知道东北平原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土地。
教学难点1.探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认清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模拟表演等形式,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探究。
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生活风俗习惯及丰富的资源。
教案: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林海雪原》教案第一章:了解《林海雪原》的背景1.1 让学生了解《林海雪原》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北林海雪原地区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杨靖宇。
1.2 通过图片和地图,让学生对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状态。
第二章:欣赏《林海雪原》中的自然景观2.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有关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林海”、“雪原”等。
2.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美丽风光。
2.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特色,如冰雪节、林产品等。
第三章:学习《林海雪原》中的人物精神3.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杨靖宇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他的英勇斗争精神。
3.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其他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并分析他们的精神品质。
3.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
第四章:探讨《林海雪原》中的人与自然关系4.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情节,如杨靖宇带领群众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4.2 分析这些情节中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让学生回顾本章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收获。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能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5.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六章:探索《林海雪原》中的民俗文化6.1 让学生阅读小说中关于民俗文化的描述,如民间传说、习俗、美食等。
6.2 引导学生了解东北林海雪原地区的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6.3 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东北民俗文化,如剪纸、冰灯、杀猪菜等。
第七章:分析《林海雪原》中的社会现象7.1 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出描述社会现象的情节,如阶级斗争、改革变迁等。
林海雪原》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第一课:林海雪原课时建议:2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第四节课单元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建构以生活问题为基础,通过资料呈现、问题引领、探究提示等方式,将我国不同纬度、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发现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课程内容:“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
2、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3、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4、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物产及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心。
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地图学生分析:虽然学生没有去过东北,但是,从影视中学生对东北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研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单元的教科书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
3、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材料,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
教学重点:1、了解这里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东北平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明确东北平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
《林海雪原》之“北国风光”说课稿禹化小学薛桂云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禹化小学教师薛桂云。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林海雪原》第一课时_____《北国风光》。
下面请大家和我共同走进教材,看第一部分内容----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节课我讲解林海雪原的第一课时北国风光.二、设计理念本课我力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资料收集及整理能力,注意对学生自主性、创新性引导,围绕东北地区“高纬度”--“气温低”—“人类生活”这一主线,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创造性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程序,利用图片、文字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探究人们生活和环境的关系,了解东北平原独特的冬季景观,体会不同生活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引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研究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东北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特殊气候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调查、分析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1、情景感悟法,让学生通过课件,充分的体会北国带给我们的自然环境、人文知识。
2、学生通过收集调查法、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林海雪原》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林海雪原》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林海雪原》第一课时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简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
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
其中第一课时“北国风光”,主要利用图片、文字的提示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体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然后以材料为依据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当地人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
在对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了解方面,教科书设计的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使他们能够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东北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特殊气候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调查、分析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四、活动准备:1、师生收集北国风光的各种风景图片及相关知识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以课堂教学创新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以展示交流为特征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兴趣导入,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师:去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闯关东》在荧屏上点起了一把“大火”,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
五年级社会品德下册《林海雪原》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第十五章主要内容梳理段落结构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插叙、空行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表达感受,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能与同学交流分享阅读所得。
教学重难点:对第十五章内容的段落结构梳理和有理有据的表达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ppt、微视频学生:《林海雪原》书本和读后感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本学期我们班“莲·阅读”的共读书目是《林海雪原》,我们一起读了前十四章的内容,老师想问问大家:在你已经读过章节中,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刻呢?生:自由回答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英雄杨子荣的故事里去感受那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二、前情回顾ppt出示:给谁献礼?献的什么礼?为什么要献礼?礼又是从哪里得来的?借用谁的身份?……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回顾前面的内容。
小分队攻破奶头山,活捉了土匪头子许大马棒,侦察兵杨子荣、孙达得、刘勋苍等人又分别捉住了土匪小炉匠、刁占一、一撮毛等人,在审问一撮毛时意外获得了许大马棒的“先遣图”。
在计划如何对付威虎山土匪时,203首长少剑波分析战情:不能用老办法攻打威虎山!因为威虎山不像奶头山单靠蘑菇岭的天险阻挡,而是地形极为复杂,易守难攻,所以才决定由侦查员杨子荣去完成一项极为重要而危险的特殊任务。
三、概括本章主要内容师:概括主要内容只要说出事情的六要素即可。
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为了帮助小分队,在百鸡宴前夕假借的身份去给献,以此取得土匪首领的信任,留在了土匪的老巢做了。
四、梳理段落结构和内容杨子荣在去威虎山匪巢的路途中都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怎样?•1.扮土匪,做标记•2.变路线,隐踪迹•3.遇猛虎,勇搏斗•4.对暗语,进山门•5.见匪首,取信任•6.献上礼,留匪巢插叙空行五、思考:有人说杨子荣的土匪形象不健康,没有教育意义,你怎么看这种说法?《林海雪原》第十五章杨子荣献礼阅读分享交流课教学设计板书:路上本章分为两部分智斗插叙空行。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林海雪原》(北国风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林海雪原》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的教学内容,本课以北国风光为主题,通过讲述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英勇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北国风光的壮美和人民的英勇顽强。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战争时期的具体情况,以及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北国风光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课本和媒体,缺乏亲身体验,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英勇斗争的历史事实,了解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坚韧、团结的优良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英勇斗争的历史事实,了解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
2.教学难点:理解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感受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深入理解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歌曲《林海雪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中英勇斗争的历史事实。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4.实地考察:学生参观林海雪原,亲身感受北国风光的美丽和艰苦。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深入理解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