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 Gen8系列服务器硬盘超过2T的分区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0
超过2TB的磁盘必须使用GPT分区表格式,如果想用它作为系统盘,还需要主板支持UEFI。
初始化GPT磁盘的步骤:1,以Admin 身份运行diskpart2,选择磁盘(select disk x,x为目标磁盘ID,可用list disk查看)3,如果已经建立了MBR分区表,用clean 命令清除相应分区表信息(用clean override可强制清除,类似于水果系统的抹除磁盘功能)4,输入gpt命令创建GPT分区表,这时会自动创建MSR分区5,如果需要作为系统盘使用,需要创建EFI system分区(create partition efi)创建GPT磁盘之后,不再支持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同时主分区也不再限于4个。
另外,作业系统的引导程序统一存储于EFI分区内,由主板UEFI系统自动从中调用引导,因此GPT磁盘也不再有活动分区的概念。
硬盘增加分区的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硬盘增加分区这个事儿。
你说这硬盘啊,就像一个大仓库,里面堆着各种各样的数据宝贝。
有时候呢,咱得给它分分类,整理整理,就跟咱家里收拾房间一样,得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找起来才方便呀!
想象一下,你的硬盘就是一个超级大杂烩,啥都有,系统文件、照片、视频、文档等等,全都混在一起。
这时候要是想找个特定的文件,那可真是像大海捞针一样难啊!那怎么办呢?嘿嘿,这就需要给硬盘增加分区啦!
其实给硬盘增加分区并不难,就跟切蛋糕似的。
咱先得准备好工具,就像切蛋糕得有把好刀一样。
在电脑上,咱有专门的磁盘管理工具,找到它,就好比拿起了那把切蛋糕的刀。
然后呢,你就可以开始动手啦!比如说,你可以决定把硬盘分成几个区,每个区放什么类型的文件。
喜欢拍照的朋友,可以专门弄个区来放照片;喜欢看电影的呢,就弄个区放视频。
这样一来,你的硬盘就变得井井有条啦!
哎呀,你说要是没有分区,那得多乱啊!就好像你的衣柜里春夏秋冬的衣服都混在一起,找件衣服得翻半天。
有了分区,就像是给衣柜分了层,夏天的衣服放一层,冬天的衣服放一层,多清爽!
而且啊,分区还有个好处呢,万一哪天系统出问题了,要重装系统啥
的,你其他分区的数据还能安然无恙呢!就像你的卧室乱了,客厅可不会受影响呀!
给硬盘增加分区的时候,可得细心点哦!别一不小心弄错了,把重要的数据给弄丢了。
那可就得不偿失啦!就像你切蛋糕的时候,可不能切到手指头呀!
所以说呀,朋友们,赶紧给你们的硬盘分分家吧!让它们各就各位,这样你的电脑用起来才更顺手,更高效呀!别再让你的硬盘乱糟糟的啦,行动起来吧!。
大硬盘(大于2T)分区方法背景在使用fdisk建立分区时,我们最大只能建立2TB大小的分区。
如需建立超过2T的分区需要采用GPT磁盘模式。
下文补充一下GPT 和MBR的基础知识和分超过2T分区的方法。
基本概念MBR1、MBR,该磁盘模式是我们常用的模式,英文全称为Master Boot Record,缩写:MBR,中文名称为主引导记录,又称为主引导扇区。
2、采用MBR型分区结构的硬盘(其磁盘卷标类型为MS-DOS),最多只能识别4个主要分区。
所以对于一个采用此种分区结构的硬盘来说,想要得到4个以上的主要分区是不可能的。
这里就需要引出扩展分区了。
扩展分区也是主分区(Primary partition)的一种,但它与主分区的不同在于理论上可以划分为无数个逻辑分区,每一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和MBR结构类似的扩展引导记录(EBR)。
在MBR分区表中最多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也就是说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然后可以再细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3、在Linux系统中,硬盘分区命名为sda1-sda4或者hda1-hda4(其中a表示硬盘编号可能是a、b、c等等)。
在MBR硬盘中,分区号1-4是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号只能从5开始。
在MBR分区表中,一个分区最大的容量为2T,且每个分区的起始柱面必须在这个disk的前2T内。
你有一个3T的硬盘,根据要求你至少要把它划分为2个分区,且最后一个分区的起始扇区要位于硬盘的前2T空间内。
如果硬盘太大则必须改用GPT。
GPT1、GPT,英文全称为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中文名称为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
它是EFI(可扩展固件接口标准)的一部分,用来替代BIOS中的主引导记录分区表。
2、在MBR硬盘中,分区信息直接存储于主引导记录(MBR)中(主引导记录中还存储着系统的引导程序)。
但在GPT硬盘中,分区表的位置信息储存在GPT头中。
Linux系统对大于2T磁盘支持情况问题问题描述:当多块硬盘总容量大于2T时安装CentOS报错,如下图:此时需要对硬盘先做分区处理(例:6*300G硬盘,拿两块来做raid1,其余4块硬盘拿来做raid5),之后,将raid1的两块硬盘拿来做系统,待系统安装完成后,再将做成raid5的剩余硬盘挂载上去即可;由于各品牌服务器做raid方法不同,以下给出HP服务器做raid方法,其余服务器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配置;HP服务器做RAID方法本文说明了Proliant ML 系统、DL系列服务器 F8配置阵列卡过程。
进行测试的机器为ML370G3,加的阵列卡为SmartArray 642阵列卡,本测试文档可以适用于Proliant ML(外加阵列卡) 和DL(机器集成的阵列卡) 系列的服务器。
接口服务器Linux系统中使用超过2T磁盘时,需配置2个RAID0,1个RAID0小于2T,便于系统安装时分区,另1个RAIDO为剩余磁盘大小,在系统安装后直接挂载。
(具体挂载方法见)服务器配置信息为:从自检信息中可以判断出,机器加的阵列卡为 SmartArray 642阵列卡一块。
上面提示信息说明,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程序需要在开机时按F8进入阵列卡的配置程序。
可以看到机器阵列卡的配置程序有4个初始选项:Create Logical Drive 创建阵列View Logical Driver 查看阵列Delete Logical Driver 删除阵列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 将阵列卡设置为机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注意:最后一个选项,将阵列卡设置为机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
这样设置后,重新启动机器,就会没有该选项。
选择"Select as Boot Controller",出现红色的警告信息。
选择此选项,服务器的第一个引导设备是阵列卡(SmartArray 642),按"F8"进行确认。
2T移动硬盘分区办法展开全文第一种方法,就是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
右键“我的电脑”,点击“管理”。
找到“存储”里的”磁盘管理“。
右键需要分配的磁盘,点击“压缩卷”。
输入要分出来的磁盘的大小,比如说1g,点击“压缩”。
这时候硬盘就多出来1G的未分配的空间了。
但是这样实在硬盘上是看不见的,需要右击,然后选择“新建简单卷”给它建立盘符。
点击下一步,这里是建立的分区到底有多少空间,而我们分出来的1G,所以直接下一步。
这里可以设置盘符名称,不与已有的硬盘名称重复就可以了。
接着下一步,然后点击“完成”。
现在就成功完成了硬盘的分区。
第二种方法:用diskgenius来对移动硬盘分区1、下载DiskGenius免费版、解压DiskGenius2、解压后直接双击DiskGenius应用程序,即可免安装打开DiskGenius硬盘分区工具。
3、进入移动硬盘分区选中待分区的移动硬盘,注意别选到你的硬盘了,点击左上方的快速分区,即可进入分区设置界面。
4、设置分区参数,为了简单直接选快速分区(1).设置分区数量,可以一口气分几个区很方便,这里选分4个区。
(2).设置分区大小和名称,现在一般都选ntfs分区,这样可以放大于4G的单文件。
5、点确定后实行硬盘分区,等待分区完成即可,非常快的。
6、硬盘分区结果这样就分好了4个区了,全是NTFS分区,是不是比用系统自带的分区更简单且快速呢,而且这个软件是免费的。
方法三、用分区助手来对移动硬盘分区分区助手的快速分区功能用于快速地重新为磁盘分区,它能很好地运行在PC,服务器和PE系统中。
适用于为新硬盘分区,或为已存在分区的硬盘重新分区。
用户可指定各分区大小、类型、卷标等内容。
只需屈指可数的操作就可以完成对硬盘的分区及格式化。
如果不改变默认的分区个数、类型、大小等设置,打开快速分区对话框后按下“确定”即可完成对磁盘执行重新分区及格式化操作。
针对移动硬盘分区可以使用一键快速分区功能,非常简易。
呼叫中心专家 Linux 下快速分区格式化大于 2T 大容量存储在生产环境中, 我们会遇到分区大于 2T 的磁盘 (比如: 添加一个 10TB 的存储) , 由于 MBR 分区表只支持 2T 磁盘,所以大于 2T 的磁盘必须使用 GPT 分区表,而我们在 做 raid 时会划分多个 VD 来进行装系统,但系统安装完后无法将磁盘全部识别出来, 这时就需要手动对 GPT 分区进行挂载,那么如何在 linux 中对大于 2T 的磁盘进行挂 载?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一过程:小贴士: GPT 格式的磁盘相当于原来 MBR 磁盘中原来保留 4 个 partition table 的 4*16 个字节,只留 第一个 16 个字节,类似于扩展分区,真正的 partition table 在 512 字节之后,GPT 磁盘 没有四个主分区的限制。
而 fdisk 是不支持 GPT 分区的,我们可以使用 parted 来对 GPT 磁盘操作。
parted 功能很强 大,既可用命令行也可以用于交互式,在提示符下输入 parted 就会进入交互式模式,如果有 多个磁盘的话, 我们需要运行 select sdX 为磁盘) (X 来进行磁盘的选择, 也可直接用 parted /dev/sdX 指定相应的硬盘。
[root@server ~]# fdisk -l Disk /dev/sda: 21.4 GB, 2147483648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dev/sda1 /dev/sda2 Solaris /dev/sda3 50 2610 20571232+ 83 Linux * Start 1 17 End 16 49 Blocks 128488+ 265072+ Id 83 82 System Linux Linux swap /Disk /dev/sdb: 2190.4 GB, 219043332096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630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isk /dev/sdb doesn't contain a valid partition table [root@server ~]# parted呼叫中心专家 GNU Parted 1.8.1 Using /dev/sda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select /dev/sdb Using /dev/sdb (parted) mklabel gpt (parted) mkpart primary 0 -1 (parted) print Model: VMware, VMware Virtual S (scsi) Disk /dev/sdb: 2190GB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 Partition Table: gpt Number Start 1 17.4kB End 2190GB Size 2190GB File system Name primary Flags //将 MBR 磁盘格式化为 GPT //将整块磁盘分成一个分区 //选择磁盘 sdb(parted) quit Information: Don't forget to update /etc/fstab, if necessary.PS:在 Linux 系统中挂载 SCSI 盘阵,且分区大小超过 2TB 时,无法使用 mk2fs 命令进行格 式化,而在使用 mkfs.ext3 命令格式化时,需要增加-T largefile 参数,否则格式化过程 将非常缓慢,对于添加一个 10TB 的存储,如果 linux 下直接格式化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10TB,估计少了 30 小时是完不成的。
附件大文件等应用需要直接部署到存储上,安装linux时建议把所有包全勾选上,如果采用默认安装,不同厂家的存储驱动将会很难装上,提示系统少包,甚至少什么包都不太清楚。
当把存储分配给你的HBA光纤卡后,在服务器上装好HBA卡驱动并重启系统,就可以用fdisk -l命令查看存储信息了。
在使用存储之前需要对存储进行分区操作,在RHEL5.4上用fdisk命令分区最大磁盘分区只能在2T以下,故以下采用parted对存储进行分区:(红色部分代表需要输入的命令)[root@oa-1 ~]# fdisk –l//查看磁盘信息WARNING: GPT (GUID Partition Table) detected on '/dev/sda'! The util fdiskdoesn't support GPT. Use GNU Parted.WARNING: The size of this disk is 3.2 TB (3221225472000 bytes).DOS partition table format can not be used on drives for volumeslarger than 2.2 TB (2199023255040 bytes). Use parted(1) and GUID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Disk /dev/sda: 3221.2 GB, 3221225472000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91625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isk /dev/cciss/c0d0: 293.5 GB, 293563949056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5690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cciss/c0d0p1 * 1 13 104391 83 Linux/dev/cciss/c0d0p2 14 35690 286575502+ 8e Linux LVM[root@oa-1 ~]# parted /dev/sda//用parted命令分区GNU Parted 1.8.1使用/dev/sda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parted) mklabel GPT// 建立磁盘label警告: The existing disk label on /dev/sda will be destroyed and all data onthisdisk will be los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parted: invalid token: GPT是/Yes/否/No? y新的磁盘标签类型?[gpt]? (直接回车)(parted) mkpart //创建分区分区名称?[]? sda1文件系统类型?[ext2]? (直接回车)起始点?0结束点?3200000 //根据分配给你的存储大小设置(这里大概为 2.8个T)(parted) p //查看刚创建的分区是否已经成功Model: HP HSV450 (scsi)Disk /dev/sda: 3221GB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B/512BPartition Table: gptNumber Start End Size File system Name 标志1 17.4kB 3200GB 3200GB ext3 sda1(parted) quit信息: 如果必要,不要忘记更新/etc/fstab。
hp分区(2006-11-24 23:41:00)
分类:操作硬盘分区
相信很多朋友刚拿到HP本本,会对默认的硬盘分区设置很郁闷。
硬盘空间几乎都在C区,剩下是系统恢复分区D区。
(DV系列机器还有个隐藏的Quickplay分区)。
我们知道,应用软件和程序尽量不要和系统装在同个分区,容易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所以有必
要对硬盘重新分区,使之更加合理。
分区操作按两种情况来谈,一种就是直接重新安装系统,并进行分区;另一是不破坏原系统的
情况下,对硬盘进行分区。
PS:推荐一款可以查看硬盘空间分布状况的软件DISKSPACE
使用方法和下载地址:
下载DISKSPACE
一、重新安装系统并分区。
这个操作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既然原来的系统都不要了,硬盘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既可以直接在安装过程中分区,也可以先分好一个系统分区,装完系统后,进入windows,将剩下的硬盘空间分区操作
安装过程的分区,后面会谈到,现在先讲讲如何在windows下面分区(以windows XP为例)
在我的电脑点右键,选属性。
附件大文件等应用需要直接部署到存储上,安装linux时建议把所有包全勾选上,如果采用默认安装,不同厂家的存储驱动将会很难装上,提示系统少包,甚至少什么包都不太清楚。
当把存储分配给你的HBA光纤卡后,在服务器上装好HBA卡驱动并重启系统,就可以用fdisk -l命令查看存储信息了。
在使用存储之前需要对存储进行分区操作,在上用fdisk命令分区最大磁盘分区只能在2T以下,故以下采用parted对存储进行分区:(红色部分代表需要输入的命令)[root@oa-1 ~]# fdisk –l Use GNU Parted.WARNING: The size of this disk is TB (72000 bytes).DOS partition table format can not be used on drives for volumeslarger than TB (2 bytes). Use parted(1) and GUIDpartition table format (GPT).Disk /dev/sda: GB, 72000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91625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isk /dev/cciss/c0d0: GB, 9056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5690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cciss/c0d0p1 * 1 13 104391 83 Linux/dev/cciss/c0d0p2 14 35690 2+ 8e Linux LVM[root@oa-1 ~]# parted /dev/sda (parted) mklabel GPT Do you want to continue?parted: invalid token: GPT是/Yes/否/No y新的磁盘标签类型[gpt] (直接回车)(parted) mkpar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root@oa-1 ~]# mkdir /storage //创建挂载点[root@oa-1 ~]# mount /dev/sda1 /storage //挂载存储磁盘[root@oa-1 ~]#为了在每次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新分区,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来进行自动挂载。
HP Gen8 2T以上分区和system引导安装经验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在面对HP Gen8服务器2T以外的大硬盘时,反映说无法对2T以后的分区进行分区,其实方法很简单,还有就是安装系统的时候直接安装无法安装,这时我们用引导的方法进行安装,HP 新出的服务器没有smart引导盘,都集成到主板上了。
开机根据提示按F10 即可。
加电开机,在自检的时候遇到F10提示的时候按键进入以下界面:选择右边“执行维护”我们选下语言中文(当然如果大家英文很牛掰的话,可以直接点右下键Continue),选好中文之后出现如下界面:点击右下角“continue”,出现:这里默认即可,继续continue,因为我们这里主要关于2T以上分区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执行维护”并进入:选择左面往下第二个选项“阵列配置实用程序”然后出现:选择左面往下第二个选项“阵列配置实用程序”然后出现:然后选择下P420i的阵列卡,这里我给机器加的是512M的缓存卡,选好后进入:我们会看到用于测试的4块300G SAS硬盘,很明显,点击右侧的Ceate Array进行创建阵我们会看到用于测试的4块300G SAS硬盘,很明显,点击右侧的Ceate Array进行创建阵列,接着出现:注意了,开始创建卷,因为微软操作系统最大独立卷只能识别到2T,超过的部分将不能被分区到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创建几个卷的形式来解决即可,在HP Gen8的服务器下,点右侧的“Create Logical Driver”,接着往下走:创建什么样的阵列,自行根据需求进行安排,这里我选择了Raid5,注意:在size菜单下,我们不能选择默认,因为我们要创建多个卷,所以我们选择other,然后划分卷大小(系统所在分区卷的大小不得超过2T即可),设置好大小然后点击save:同样的剩余没有创建完的卷,我们接着来做:方法依然同上,最后点保存,出现:操作好之后,点击下方的exit ACU退出即可。
•HP Gen8系列服务器硬盘超过2T的分区方法
网上看到很多朋友在面对HP Gen8服务器2T以外的大硬盘时,反映说无法对
2T以后的分区进行分区,其实方法很简单,正好单位有机器,索性拿一台HP
DL 388p Gen8的机器做下说明给大家,鉴于原盒的1T盘不方便拆开,因此这
里我现已4块300G盘作为测试对象,原理相同,1T的替换即可。
OK,话不多
说,进入正题。
加电开机,在自检的时候遇到F10提示的时候按键进入以下界面:
这个地方,我们选下语言中文(当然如果大家英文很牛掰的话,可以直接点
右下键Continue),选好中文之后出现如下界面:
点击右下角“continue”,出现:
这里默认即可,继续continue,
因为我们这里主要提下关于大分区的问题,所以我们选择“执行维护”并进入:
选择左面往下第二个选项“阵列配置实用程序”然后出现:
然后选择下P420i的阵列卡,这里我给机器加的是512M的缓存卡,选好后进入:
我们会看到用于测试的4块300G SAS硬盘,很明显,点击右侧的Ceate Array
进行创建阵列,接着出现:
注意了,下面这个地方才是关键,开始创建卷,因为微软操作系统最大独立卷只能识别到2T,超过的部分将不能被分区到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创建几个卷的形式来解决即可,在HP Gen8的服务器下,点右侧的“Create Logical Driver”,接着往下走:
创建什么样的阵列,自行根据需求进行安排,这里我选择了Raid5,注意:在size菜单下,我们不能选择默认,因为我们要创建多个卷,所以我们选择other,然后划分卷大小(系统所在分区卷的大小不得超过2T即可),设置好大小
然后点击save:
同样的剩余没有创建完的卷,我们接着来做:
方法依然同上,最后点保存,出现:
操作好之后,点击下方的exit ACU退出即可。
这样创建多个卷做好系统之后,划分出来的多个卷就可以被重新划分了。
然后照常的安装系统即可,如果要利用集成导航进行安装的话,退出后会出现“配置和安装”,点击后如下界面:
默认不修改,直接下一步,
一般选择手动安装即可,接着放入系统盘,点继续就可以了,紧接着就是正常的设置向导、复制文件就可以了。
其他品牌的大容量分区方法也类似通过建卷的形式去实现,方法差异但原理相同,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或者见解,欢迎贴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