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6.21 MB
- 文档页数:55
《室内设计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2)掌握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色彩、材质、照明和家具等。
(3)学会运用设计原理进行室内空间布局和设计创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审美能力。
(2)运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室内设计的基本技能。
(3)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室内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品位。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室内设计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室内设计的定义(2)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3)我国室内设计现状与趋势2. 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性与舒适性(2)安全性与环保性(3)美观性与个性化3. 室内设计的基本要素(1)空间布局(2)色彩搭配(3)材质选择(4)照明设计(5)家具配置4. 室内设计的设计原理(1)对比与统一(2)对称与平衡(3)层次与序列(4)节奏与韵律(5)创意与独特性5. 室内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1)案例分析:解析经典室内设计案例,了解设计理念和手法。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内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室内设计的概念、原则、要素和设计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室内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
3. 实践操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内设计方案的制作与展示。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室内设计展览或实际项目,增强实践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设计的室内方案的创新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机械创新设计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二、课程代码11113103三、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四、学时数、学分数48(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4)、3学分五、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六、编制者编制:唐剑兵七、编制日期2015年7月八、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创新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训练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国际化创新思维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国际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应该学习和改进创新思维,走向世界的前列。
创新是全世界的基本行为,创新教学适合双语教学,打破国际界限,进入英语讨论环境,在通用语言环境下比较优秀创新思想,树立自己的先进创新理念。
本课程通过阐述国际创新设计思想,达到创新理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活动的指导四大目的,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性实践。
在系统阐述设计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设计问题、创新设计策略、设计创新过程、创新产品特性,创新人文特性等内容,用对比的方法,强调创新不只是技术改进,而是技术,市场,社会效益的综合改进,搭建创新与应用的桥梁。
并联系实例构建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4大实际任务模块,以项目为导向分析和引导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并结合实验和实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以大赛的实际创新产品体现教学的效果。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后,能开动脑筋,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并加以实验验证。
汽车工程创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车工程基本原理,掌握汽车各系统结构与功能,并了解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2. 学生能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解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及优缺点,并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和三维建模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仿真软件对汽车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汽车方案,并进行简要的技术论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工程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国家汽车产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项目中承担责任和分工合作。
3. 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提高面对挑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科学素养,对汽车感兴趣,具备初步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工程基础理论: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分类、汽车基本构造及各系统功能,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车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汽车传动系统原理与结构- 汽车制动系统原理与结构- 汽车电气系统原理与结构2. 汽车设计流程与方法: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学习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原则和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汽车设计的基本流程-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原则3. 新能源汽车技术: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优缺点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新能源汽车概述- 电动汽车原理与结构- 混合动力汽车原理与结构- 燃料电池汽车原理与结构4. 汽车设计实践:运用CAD软件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与三维建模,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名词解释:反求工程:把别人的先进科技成果加以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提高,或进行创新设计,近而发展自己的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是发展民族经济的捷径。
称这一过程为反求工程。
功能原理设计:功能原理设计是针对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进行原理性设计构思,提出设计方案的设计过程。
功能分析:是指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各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功能的逻辑体系编制功能结构图(关系树图),以掌握必要功能,发现和消除不必要功能,并为“功能技术矩阵”的构造提供功能结构链。
(由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最后做出功能结构图的过程。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指在设计领域中,提出的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理论或设计方法,从而得到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产品。
零件安全主要指在规定的载荷和规定时间内,零件不发生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不丧失稳定性。
冗余配置原理当技术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对会造成人身安全或重大设备事故,为了提高可靠性,常采用重复的备用系统。
变形协调:就是使相联接的两零件在外载荷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的方向相同,并且使其相对变形尽可能小。
疲劳失效:在交变应力与交变应变的作用下.构件因发生疲劳破坏而使其丧失正常工作性能的现象称之为疲劳失效;局部应力应变分析法是在低周疲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疲劳寿命估算方法,其基本设计参数为应变集中处的局部应变和局部应力。
基本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结构最简单且不能再进行分割的闭链机构称为基本机构串联组合:前一个机构(称为前置机构)的输出构件与后一个机构(称为后置机构)的输入构件刚性连接在一起,称之为串联组合。
封闭组合:一个两自由度机构中的两个输入构件(或两个输出构件或一个输入一个输出构件)用单自由度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单自由度的机构系统,称为封闭式连接。
工作周期:在运动循环时间内,机器的各执行机构要完成一定的周期运动,执行机构周期性回到初始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稳定性原理:所谓系统的结构稳定是指当出现干扰,使系统状态发生改变的同时,会产生一种与干扰作用相反的、使系统恢复稳定的效应。
设计概论教材知识点设计概论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主要介绍了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等知识点。
设计概论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的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三个方面对设计概论的知识点进行简要阐述。
一、设计的概念设计是一种为了解决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它通常包括产品设计、图形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领域。
设计的核心在于创造,通过运用美学、功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来实现问题的解决与创新。
设计的概念也包括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的基本原理。
1.1 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形状、色彩、材质、结构和功能等。
形状是指物体的外形特征,色彩是指物体的颜色特征,材质是指物体的材料特征,结构是指物体的内部组成和连接方式,功能是指物体的使用目的和功能特征。
1.2 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美学原理、功能原理、经济原理和社会文化原理等。
美学原理是指设计应该满足审美要求,追求艺术和美的目标;功能原理是指设计应该满足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用户需求;经济原理是指设计应该追求经济性和高效性,实现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社会文化原理是指设计应该符合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二、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要遵循的基本规律。
设计原则包括统一性原则、对比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重点突出原则、节奏性原则和比例性原则等。
2.1 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是指设计中要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谐统一,形成整体性的效果。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颜色、形状、材质和结构等方面的协调搭配来实现统一性原则。
2.2 对比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是指设计中要通过对比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表现力。
对比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冷暖对比、大小对比或形状对比等方式来实现,从而增加设计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2.3 平衡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是指设计中要求各个要素之间在视觉上的均衡分配和相互呼应。
《产品创新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品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 )课程代码:02113002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32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16 实验项目:0个先修课程:机械制图、设计材料加工工艺、金工实习、等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开课院部:机电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产品创新设计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理解产品创新开发和系统化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为本课程的任务。
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阐述机械的发展与创新,综合、归纳发明创造过程的一般技术和方法,介绍功能原理的创新设计、机构和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并联系实例加以分析和引导,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创新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及趋势;2、了解技术创新的作用及技术创新规律。
【教学内容】1、机械发展趋势;2、技术创新。
第二章创新设计技术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创新设计的原则;2、了解现代设计方法;3、掌握创新思维的概念及训练方式;4、掌握创新技法。
【教学内容】1、设计与创新;2、创新思维;3、创造技法【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创新设计的原则;2、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
难点:1、创新思维的训练方式;2、创造技法。
第三章仿生学与创新设计 4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仿生学与设计创新的关系;2、掌握仿生学的研究构成;3、掌握仿生机械的特点及应用;4、掌握仿生机械手的功能原理;5、掌握仿步态机构的设计。
【教学内容】1、仿生学与设计创新;2、仿生机械;3、仿生机械手;4、仿步态机构的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仿生机械的特点及应用;2、仿生机械手的功能原理。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编码: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学时:40学时学分:4 学分(一)课程定位《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又是连接专业课与学生技能的技术类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及基本原理技法等。
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对技术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及创新思路、方法有教为深入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专业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根据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按企业要求毕业生必须了解哪些知识、掌握什么技术、具备哪些能力,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2、注重呈现形式生动活泼,配套多媒体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注重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要兼顾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结合平时作业、课堂作业、考试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机械创新设计》是数控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获得基本的机械创新设计理念、方法,包括:综合创新原理、分离原理、移植原理、逆向原理、还原原理、物场原理等。
2、技能目标能通过学习《机械创新设计》能设计基本简单的机械结构。
3、素质目标通过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1)求实精神一一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踏实工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2)创新意识一一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单片机创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编程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单片机知识,设计并实现具有创意的单片机控制项目。
3. 学生能了解单片机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单片机进行编程和调试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单片机项目的创意设计和实践操作。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学会沟通与交流,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技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
2. 学生通过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知识:介绍单片机的结构、原理及功能,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 单片机的种类与选型-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功能-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2. 单片机编程基础:学习单片机编程语言,掌握编程技巧。
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单片机编程语言。
- 编程语言(C语言/汇编语言)基础- 编程环境及工具的使用- 简单程序的设计与调试3. 单片机外围设备及其应用:了解单片机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学会使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单片机外围设备。
- 常用传感器及其接口技术- 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 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编写4. 单片机项目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意项目设计与实现。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创新设计的方法解决实际机械系统设计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创新设计的定义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重要性2.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原则功能原理结构原理机构原理工艺原理3.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方法头脑风暴法TRIZ理论逆向思维法模块化设计法4. 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结构设计参数优化设计评价5.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型手爪设计案例二:某型无人机螺旋桨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创新设计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设计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创新设计案例资料。
4. 设计软件:准备相关机械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AutoCAD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思路。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设计任务,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第3-4周:讲解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第5-6周:分析创新设计案例。
4. 第7-8周:实践操作,运用创新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提高设计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主观能动性。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设计相关的企业或实验室,了解实际应用。
功能原理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在功能原理设计里就像魔法棒一样,能让平凡的设计变得超级酷炫。
咱先说说类比法吧。
这就好比你看到鸟儿在天上飞,就想着怎么让人类也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在空中穿梭,于是就有了飞机的设计概念。
类比就是从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事物找灵感。
你看那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科学家就类比荷叶的表面结构,搞出了超疏水的材料,在功能原理设计上这可是很牛的创新呢。
这就像是从别人那里“偷师”,不过是光明正大地借鉴好点子啦。
还有一种是逆向思维法。
大家都顺着想问题的时候,你偏要反着来。
比如说,传统的汽车都是燃油驱动的,大家都在想怎么让燃油发动机更高效。
可有人就逆向思考,为啥不能不用燃油呢?于是电动汽车就慢慢发展起来了。
这种思维就像是在走迷宫的时候,别人都在找常规的出口,你却回头去找入口,说不定就发现了新的路径。
这时候就感觉自己像个调皮的小机灵鬼,不按常理出牌,却能出其不意。
组合创新思维也超有趣。
就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功能或者原理组合在一起。
手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呀。
以前手机只能打电话,现在把相机、电脑、音乐播放器的功能都组合进去了。
这就像是把各种不同口味的糖果包在一起,变成一个超级大礼包。
设计师们就像魔法师,把不同的功能原理搅拌搅拌,就创造出了全新的产品。
发散思维也不能少哦。
就像大脑在开派对一样,从一个点开始,向四面八方想点子。
比如说要设计一个照明工具,那可不能只想到灯泡。
可以想到萤火虫的发光方式,想到用化学物质发光,想到利用太阳能储存起来晚上照明。
这时候的思维就像烟花一样,到处散开,每个小火花都可能是一个很棒的创新点呢。
在功能原理设计里,这些创新思维方法就像是一个个小秘诀。
它们让设计师们能够打破常规,创造出那些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产品。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像个探险家一样在思维的世界里到处挖掘,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创新宝藏。
不管是像类比法那样去借鉴,还是逆向思维法那样反着来,又或者是组合、发散思维,每一种方法都像是一把打开创新大门的钥匙,让我们走进充满无限可能的功能原理设计的奇妙世界。
功能设计怎么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能设计的概念,理解其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描述常见物品的功能设计特点。
3. 引导学生了解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美观、创新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功能设计原理,独立完成创意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讨论和修改方案。
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等,进行功能设计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功能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功能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设计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作用。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念,尊重他人的创意和劳动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达和分享。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不断提高功能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潜能,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功能设计的基本概念- 功能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功能设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的应用2. 功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用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3. 功能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设计需求的收集与分析-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草图绘制- 方案的优化与修改- 设计成果的制作与展示4. 功能设计的实践操作- 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绘图- 使用常见材料进行功能设计制作- 结合科学原理,实现设计功能的优化5. 功能设计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功能设计案例,了解其设计理念- 比较不同设计方案,探讨其优缺点- 总结成功设计案例的经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