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三章阳光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 .傍晚,小明看到操场上的一棵大树在阳光下的影子是朝向( )的。
A.西方B.南方C.东方2 .下列属于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之处的有( )。
A.都是球体B.都是红色的C.实际大小相同3 .关于月球的特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为了使手电筒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选择的做法不包括 ( )O5 .地球卫星图上蓝色的表示( )。
6 .地球表面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要( )。
A.大B.小C.一样大7 .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各种小球来模拟( )。
A.月球表面B.不同大小的陨石C.各种环形山8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河水、深层地下水和冰川水B.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 水C.河水、淡水湖泊水和冰川水 9 .古人发明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制造了( )来记录时间。
A.月球上有氧气发光B.月球表面有环形山C.月球会A.改变手电简的照射角度 关闭手电简光源B.改变物体的摆放C.打开或A.云朵B.海洋C.陆地A. BSB.水钟C.机械表10.下列诗词所描写的月相出现时间相同的是(①杨柳岸,晓风残月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后对愁眠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A. B.③④ C. ®® D.②④二.填空题(共10题, 共48分)L月球围绕地球(2.太阳最高时影子最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为天是()同。
)时针方向运动。
),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
)体。
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地是(),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和(),也没有生命,但月球上有丰富的(),所以,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致力发展登月技术。
5.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特点。
6.月球在天空中是自()向()自转的。
7.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只有少量的是()。
8.比较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进行比较。
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阳光(B 卷)班级姓名学号本卷满分loo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棵树在阳光照射下,观察其地面上影子的长度,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是 ()A .先变长后变短B .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2.“光年”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A .时间B .光速C .距离D .光强度 3.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最终来源于()A .绿色植物B .动物 c .食物 D .阳光4. 自然界有许多美景,例如雨后彩虹,它是如此的绚丽多彩。
雨后彩虹是因为阳光入射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了()A .反射现象B .吸收现象 c .色散现象 D .直线传播现象5. 宇宙中有很多星体能自行发光且很强,但对地球而言最强的天然光源是 A .织女星 B .火星 C .太阳 D .月球6. 棱镜可把太阳光分解成 7色,排列顺序为 A .赤、黄、橙、绿、青、蓝、紫 B C .红、黄、橙、绿、靛、蓝、紫 D7. 夏日,为了安全起见,运输油的油罐应涂成A .红色B .紫色C .黑色D &关于光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 .光线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规定的C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D .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9.阳光经三棱镜发生色散现象,其中偏折角度最小的色光是()A .紫色光B .红色光C .蓝色光D .黄色光10.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的传播方向始终不变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X 105千米/秒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日食、月食的形成C .影子的形成D .平静的水面有山的倒影1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 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茬 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 ()().红、橙、黄、绿、蓝、靛、 .红、橙、黄、绿、蓝、青、().白色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13. 戴绿色眼镜的人看红纸,看到的纸是()A .红色B .绿色C .黑色D、紫色14.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图中情景与客观实际相符的是A移动得多B移动得多25.AR. U. 15.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阳光主要由可见光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②红外线在红光外侧,紫外线在紫光外 侧;③红外线在红光内侧,紫外线在紫光内侧;④红外线为红色,紫外线为紫色A 16. A C .①②B .①③C.②④ D .③④ 以下结论不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得出的是 (’) .白光是复色光 B .阳光中的可见光谱是由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组成 .不同色光进入棱镜发生偏折程度不同 .阳光除可见光谱外,还有不可见光 D 17.对蚊、蝇等有特殊吸引力的是 .红光 B .紫光 C .红外线 小孔成像得到的是() .倒立的像 B .正立的像 C 下列属于不可见光谱的是 () 18. A19. ) D .紫外线正立或倒立 D .原物的影A .红光B .紫光C .白光20.彩色电视机的图像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由红、绿、蓝 三原色混合而成,红绿蓝三种色混合的情况如图所示,若电视机 因故障缺蓝色, A .偏白 二、我会填空 21 .光在 _____ D .紫外线 则电视机画面的色彩将 () B .偏红 C .偏黄 D .偏青(每空2分,连线题每线1分。
第3章阳光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A.中秋节的晚上,一轮悬空的明月B.夏季飞舞在田野中的萤火虫C.晶莹剔透的珠宝D.在阳光照射下发光的露珠2.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A.绿色植物B.动物C.食物D.阳光3.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已被人们所利用,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5.对蚊、蝇等有特殊吸引力的是………………………………………………………………( )A.红光B.紫光C.红外线D.紫外线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7.在小孔实验中,某同学分别将中间刻有大小约为1厘米,但形状各不相同的小孔的硬纸板放在阳光下,并观察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在此实验中,该同学主要研究的是小孔所成的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A.光斑的形状B.光斑的大小C.小孔的形状D.小孔的大小8.关于天空出现彩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彩虹一定是弧形的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D.彩虹通常在雨后的天空出现9.红外线波长较长,不容易被散射,在空气中传播距离较远。
五年级下册科学卷子阳光同学的第三单元提优卷一、填空: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 )。
2、常用的传动装置有( )、( )等。
3、物体的各种形状,大多数是由( )、( )、( )、( )这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4、鹅用( )繁殖后代;狗用( )繁殖后代,人类是用( )繁殖后代。
5、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 ) 和( )。
6、神经中枢包括( )和( )。
7、( )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二、判断:在括号里画“√”或“×”。
1、修建盘山公路是为了车辆行驶上山更省力。
(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 )3、动滑轮不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省距离。
( )4、由于门、窗的结构是四边形,所以它们都不稳固、结实。
( )5、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形成的。
( )6、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和保护。
( )7、睡眠和体育锻炼可以保护大脑。
( )8、交流时,耐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虚心、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同样重要。
( )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关于右图的这个装置,( )说法是错误的。
①是一个省力装置②这个装置叫定滑轮③是即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装置④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装置2、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是( )①赵州桥②南京长江大桥③杨浦大桥④秦淮河大桥3、下面的植物中,用茎繁殖的是( ) 。
①油菜②胡萝卜③ 甘蔗④秋海棠4、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是( )。
①滑石②水晶③金刚石④田黄石5关于视觉的产生,( )说法是错误的。
①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② 视神经降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给大脑③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④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不会出现失误,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四、回答问题1、小芳学了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后,她以“听到上课铃声后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为例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你能帮她填写完整吗?2、地球上的很多矿物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那作为我们来说,又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呢?参考答案一、填空1.机械2、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3、锥台柱球4、卵生胎生胎生5、岩浆岩沉积6、脑脊髓7、质疑二、判断1、√2、×3、×4、×5、√6、√7、√8、√三、选择题1、①2、①3、③4、③5、④四、回答问题1、示例分析,只要学生表达的意思正确即可。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A.他们可以看到地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升起, 只是看到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B.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 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举步维艰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放风筝轻松一下2.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A.沙漠B.火山C.环形山3.“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A.时间长短B.天体间的距离C.光的速度4.()这天我们看不见月相。
A.农历每月初一B.农历每月十五C.农历每月二十三5.以下关于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 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B.夜晚天空中照明可以靠月亮C.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无关6.农历初一的月相称之为()。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二.填空题(共6题, 共28分)1.太阳为我们送来()。
阳光下, 物体会产生()。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 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 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
3.古希腊学者()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 认为地球是()或()的形状。
4.一天中, 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向()移动的。
5.钟表以时、()、()计量时间,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 表示时间流逝了()秒, 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分钟。
6.在模拟实验中, 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 说明了他是在()移动。
三.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日晷是利用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计时。
()2.手影只需要手和光屏, 不需要光源。
()3.影子的形成只需要遮挡物和光屏。
()4.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上昼夜温差非常大。
()6.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的。
()四.连线题(共1题, 共4分)1.将科学家与他们在科技发展历程中的成就对应起来。
2022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阳光单元解析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在纸上剪一很小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B.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解答】解:当太阳光通过纸上的很小三角形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就会形成太阳的实像,因此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一样,是圆形的,与孔的形状无关,只有选项C 是正确的。
故选: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太阳和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C.太阳光射不到影子里是因为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的D.光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105km/s【解答】解:A、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若介质不均匀,光线会发生弯曲,而选项A中缺少了“同一种均匀介质”这一条件。
故A错误;B、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太阳能自行发光是光源,月亮和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故B错误。
C、影子的形成,就是当光线沿直线传播时,不透明的物体将部分光挡住,在物体的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故C正确。
D、光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1)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2)薄膜上烛焰的像只可能是缩小或放大的。
(3)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4)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四句话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1)(2)(3)(4) B.(1)(3)(4) C.(1)(2) D.(3)(4)【解答】解:(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1)正确;(2)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等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物等大;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所以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等大或放大的,故(2)错误;(3)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3)正确;(4)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像变小,则烛焰的像更明亮,故(4)正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分之一。
A.二B.四C.十2.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A.行星B.恒星C.卫星3.某同学想制作关于地球主题的海报, 他不应该从()收集资料。
A.图书馆中B.网络上C.其他人的描述中4.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由缺变圆B.由圆变缺 C.由缺变圆, 再变缺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
A.月相B.月貌C.月亮D.月陆6.关于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之间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B.光源位于遮挡物和屏之间 C.屏位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7.阳光下, 操场上的旗杆在一天中的影子方向变化是()。
A.西→北→东B.东→北→西C.东→南→西 D.西→南→东8.月球的表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 ()。
A.环形山B.盆地9.阳光下旗杆影子长4米, 半小时后旗杆影子变成4.5米, 这种现象会发生在一天中的()。
A.上午B.中午C.下午10.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下列哪种方法不合适()。
A.观察图片B.查找资料C.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二.填空题(共10题, 共42分)1.我们可以用()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2.月球是一个(), ()的球体, 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是反射()的光。
3.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的区域是()。
4.制作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步骤:①给()和()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②()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③小组讨论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 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④制作海报。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 用()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⑤展示和交流。
在交流时, 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5.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先变(), 再变()。
6.月球地貌最主要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
7.环形山是()表面最突出的一种结构。
8.地球表面的()面积远大于()面积。
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行科学第三单元的测试。
请大家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渗透作用2.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 草B. 兔子C. 狼D. 蘑菇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4. 以下哪个选项是遗传物质?A. 蛋白质B. DNAC. 脂肪D. 糖5.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可以保护我们免受紫外线的伤害?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电离层D. 磁层6. 以下哪个元素是构成水分子的?A. 氢B. 氧C. 碳D. 氮7. 以下哪个选项是化学反应的类型?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核反应D. 光合作用8. 以下哪个选项是植物的生殖器官?A. 根B. 茎C. 叶D. 花9. 以下哪个选项是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A.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B.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10. 以下哪个选项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A. 地球B. 木星C. 火星D. 土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植物通过______作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12. 人类的染色体数量是______对。
13. 牛顿的第二定律公式是______。
14.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15.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6. 请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7. 解释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18.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并给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实验题(共15分)19.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个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实验。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五、论述题(共20分)20. 论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测试卷-2020-2021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一天中,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A.东-北-西B.西-北-东C.西-南-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能饮用B.自然界中的水主要用于人们的日常饮用C.地球表面大约四分之三是水3.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科学界比较公认的假说是()。
A.月球表面隆起B.陨石撞击形成C.火山爆发形成4.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
A.环形山B.山地C.大石块5.日晷是利用了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
A.方向B.长度C.方向和长度二.填空题1.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形,有单个的,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的,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最早的计时单位是(),根据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先人们制作了(),我国在使用日晷时应该朝向()。
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多是()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测量。
5.太阳表面黑色的小点我们称为(),月球上黑色的部位称为()。
三.判断题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相同物体,影子的长短可能不同。
()2.太阳的位置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长。
()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4.我们可以选用透明物体来产生影子。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四.连线题1.连线题。
农历初二农历初七农历十五农历二十七农历二十二五.简答题1.1.阳光下,在地上竖直插一根小木棍也可以做成类似的简易装置,这样的简易装置与图中的装置有什么不同?2.下图中的装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观察地球仪,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仪上的水域有哪些?(2)地球上有几大洲,几大洋,名称各是什么?六.综合题1.小明、小伟、小王三位同学比较谁运动得最快。
第三章阳光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6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2.若要使眼睛看见一个物体,则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物体上肯定有光线进入眼睛C.物体和眼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D.眼睛能发光3.地球上获得太阳的辐射能主要包括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太阳对地球的热辐射C.太阳对地球的光辐射和热辐射 D.以上说法都是片面的4.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
其理由是 ( )A.对于地球而言,太阳光是平行的 B.阳光进入大气层发生了色散C.在同一种媒质中阳光的直射现象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大树底下好乘凉”,炎热的夏天,人们总是喜欢聚集在大树下乘凉,其主要原因是( ) A.大树能吸收太阳的辐射热 B.大树下宽敞通风C.大树能遮住阳光,大树下通风较好,树叶里的水份蒸发要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D.大树易于将热量传到地上6.一束白光经三棱镜后,射出光线的偏折方向正确的是 (7.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A.0.75X108米/秒 B.2.25 X108米/秒 C.3.0X108米/秒 D.2.0X108米/秒8.晴朗的天气,阳光通过枝叶的间隙,在树荫下的地面上洒下片片光斑,这些光斑的形状是 ( )A.间隙是不规则的,所以光斑也是不规则的B.是太阳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所以一定是圆的C.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像,所以一定是圆的D.是太阳通过枝叶的间隙发生了色散现象,所以_定是圆的9.如果,一束白光A人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l、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lO.夏天外出宜穿A.草绿色迷彩制服B.白色洁净的制服C.色彩鲜艳的制服 D.黑色不惹脏的制服11.关于雨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彩虹一般是弧行的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D.彩虹只有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12.看平静的大海,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A.海水中的盐分B.蔚蓝的天空映射的结果C.阳光在海面直线传播的缘故D.其它光多被海水吸收,海水主要反射蓝光13.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海洋中能够发光的生物体B.夏天夜晚在地面上方飞舞的萤火虫C.星空中闪烁的星星D.每月十五悬挂在天际的明月14.如右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
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
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A,L1>L2 B.L1=L2C.L1<L2D.以上都有可能15.我们知道,天琴星的亮星织女星里地球的距离是27光年,太阳离地面的距离是l.5亿千米。
织女星离地球约是太阳离地球距离的 ( )A.数百万倍 B.数万倍 C.数千倍D.数十倍16.“b”通过小孔成像仪后在半透明光屏上成的像是( )A.bB.PC.dD.q17.红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 )A.白光 B.红光C.黑光D.绿光18.白色钧试卷上印着黑字,每个字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眼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眼,黑字不反射光D.黑字比白字反射光的本领要强19.晚上迎着路灯走向路灯到离开路灯的过程中,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的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20.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不能说明的是( )A.通过隙缝的阳光经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方向的偏折B.通过隙缝的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C.白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D.实验证明了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1.现在部分验钞机是应用了( )A.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萤光C.红外线的热作用 D三棱镜的色散原理22:绿色植物能吸收和反射的色光是( )A.吸收的色光是红光和绿光,反射的是蓝光B.吸收的色光是蓝光和绿光,反射的是红光C.吸收的色光是红光和蓝光,反射的是绿光D.吸收的色光是绿光,反射的是红光和蓝光23.用蓝色墨水在白纸上写-个“蓝”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收蓝色的光,所以看到的“蓝”字是蓝色的B.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反射蓝色的光,所以看到的“蓝”字是蓝色的;C.“蓝”字它能发出蓝光;所以“蓝”字是蓝色的D.“蓝”字在蓝光照射下能发出蓝光24.、黑白照片进行室内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
关于这一问合理的解释是( )A.暗室的安全灯是红色的,因而一切物体看起来是红色的。
温度计的红色在这种环境下不易看清B.温度计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C.温度计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看得更清楚D.温度计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反射白光二、分析简答题(每题4分,共40分)2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米/秒,光在空中传播速度近似等于千米/秒,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真空中要。
26.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是传播的,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现象等。
27.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棱镜的另一侧的白色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各色光按红、紫的顺序排列,这种现象叫,这种现象由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发现的。
28.不够再分解的色光叫,由二种以上的单色光单混合而成的光叫。
如果红光能透过了透明体,则透明体的颜色呈,如果不透明体反射的是绿光,则物体的颜色呈29.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1.4×1018米3。
,其中海洋水的体积约1.3×1018米3。
太阳光照在地球上,地球获得它的能量。
在靠近赤道的地区,阳光直射,接受的太阳能;在靠近两极的地区,阳光斜射,接受的太阳能。
地球接收的太阳能大部分变为热,储存在海洋水里。
30.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31.一根旗杆竖在阳光下,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一从中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内,旗杆影子的长度。
(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32.晚上我们看到灯光下的人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白天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课桌,由于课桌射人了眼睛33.2002年6月11日,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目偏食”,这是光沿引起的现象。
神话中的孙悟空一个跟斗可行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于米),设翻一个跟斗用的时间是1秒,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4.轿车装上茶色玻璃后’,车外行人很看清乘车的人的面孔(填“容易,,或“不容易”),车内的人看清车外的人。
(填“容易”或“不容易”) 。
第1节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C.一个水库中的全部鱼类D.一个海岛上的全部昆虫2.对种群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B.同一地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称C.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称D.一个生态环境中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称3.有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的季节性迁移行动,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 ) A.生态系统 B.群落C.种群 D.个体4.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螳螂和蝗虫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薛、真菌、昆虫、蜗牛等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D.一个小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5.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 A.生物群落 B.生态因素C.生态系统 D.生物种群6.热带雨林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下列哪一个不是热带雨林的特征( )A.种类非常丰富 B.结构非常复杂C.乔木以松杉为主 D.森林的季节变化不明显7.全年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A.以乔木为主 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和化肥 D.植物群体有分层结构8.下列不属于植物群落特点的是( )A.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B.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C.植物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D.高层一定是乔木层9.处于亚热带的华东地区的自然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10.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以上三项都是11.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为此,你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正确做法是( )A.严禁采伐森林 B.采伐与更新相结合C.提倡林区狩猎 D.清除枯枝落叶12.天然森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天然森林形成过程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现乔木群落②出现灌木群落③出现先锋植物④出现多年生草本植物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 D.①③④②13.近年来,北京市冬、春季节常发生沙尘天气,成为举办奥运会的不利条件,人们发现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地区,那么形成沙尘现象的起因可能是( )A.华北地区气候变化 B.近年我国气候异常C.毁林开荒造成 D.草原过度放牧二、填空题17.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上的所有生物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上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属于群落的是。
(填序号)19.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
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
请回答:①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②以上三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来自,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最大优点是。
期中试卷精选1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糸如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18、如图所示,烧杯内是冰水混合物,试管内全是碎冰块,当用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和试管内的冰同时熔化B. 烧杯内冰熔化快,试管内冰不能熔化C. 烧杯内冰未熔化完之前,试管内冰块不可能熔化D. 烧杯内冰未熔化完之前,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试管内冰的温度20、在炎热的夏天,小林从50C的冰箱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a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b溶液,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50C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 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b溶液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a溶液21、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下降()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熟石灰23、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然后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A.无—红—紫 B.紫色—红—紫 C.紫—蓝—红 D.红—蓝—紫25、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00C、标准大气压下)和溶解度(200C、标准大气压下),实验室要收集氯化氢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 D.既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34、右图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接通直流电,其中B中产生是气体,它们体积之比为V A:V B=,证明B中气体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