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论文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论文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论文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论文

分析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心理论文

当今,大数据时代的传媒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媒

介变革:云计算、4G、社会化媒体等一批新兴的数字技术及媒介

终端,日益成为正处于白热化竞争趋势下媒介生态的又一批生力军。当我们致力于通过各种渠道增加不同媒介博弈的筹码之时,

不妨从另一个维度进行思索:以基本的人性为出发点,在“碎片化”、“分众化”语境中探讨心理学对当下传媒的影响,从而抓

住新闻传播的精神内核,解读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密码。

心理学语境同传播学体系对传媒这一话题从起点来看有

不谋而合之处:传播学认为,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可视为三个元

素组成的基本链条——传者、传播内容及受众;新闻心理学则巧

妙地将传播内容两端的两个传播主体进行巧妙的划分,通过大量

实证性素材和经验性资料去提炼内在化的心理本质。因此,新闻

工作者要想更深入地掌握传播技巧,必须领会和运用两种学科交

叉互渗的理论与实践策略。

一、传者:从心理学语境解读“编码”

作为传播链条的起点,传者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学素养首

先就是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于媒体人是个体社会化的典型代表,传者必须要满足所在社会制度、媒体机构及受众对自身的角

色期待,做好“时代船头的守望者”。从心理学上讲,这种“去

个性化”的过程实质上和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心理倾向是并行

不悖的。因为一方面,任何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员在发言、表态及行为方式上,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个人”,代表着某个

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

和行为,进而影响传播效果;而另一方面,传者个人又会带有自

身明显的印痕,其动机、气质、性格、情感和意志都会不可避免

地带有主观性。所以,优秀的传媒从业人员都应该把握基本的心

理学常识,以期加强传播效果和媒介公信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1、巧妙运用“印象控制法”

传者作为传播源,必须学会“印象控制法”。常见的

“登门槛”、“留面子”、“放大收敛”策略等不失为佳策。但

实际上,“偏见心理”的某些元素运用于此也同样具有极强的借

鉴意义,比如着名的三对效应:首因效应VS近因效应、光晕效应VS扫帚星效应、定势效应VS刻板印象。其中,第一组:“首因效应VS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其作用不仅强烈且持久,而近因效因则正相反;又如“光晕效应VS扫帚星效应”,前

者指“爱屋及乌”是人之本性,若对某人某方面有了好印象那么

其他方面也会相应获得高评价度,后者则反之;另外,如何打破

思维定势和对某个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也是值得思忖的重要问题。

对此,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不同媒介的传播者,特别是

电视、广播主持人,必须学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个性魅力,

机敏地把握好所依托媒介的符号属性(如广播,其优势在于声音

符号,可以给听众营造私密性、仿人际传播的沟通情景,提供更

细腻的情绪情感体验等。所以打造正向的“主持人效应”不失为

广播品牌经营的良方),通过人际吸引对受众进行有的放矢的刺激,努力缩小传受关系的落差和断裂,在加强应变和创造能力的

同时不拘泥于定势,努力打破受众的刻板印象——以此打造良好

的首因效应和光晕效应,从而提升节目和所依属媒介的影响力,

稳固受众群,提高传播效果。

2、熟练运用“移情法”

以心理学为背景,以传播学为参考坐标,为人们所熟知

的符号学体系中“编码与解码”是传者与受者必须的沟通过程。

而心理学中的“移情法”是使编码与解码行为简易化,甚至推进

二者高度融合的策略。该策略认为,角色互换是传者进行编码时

不可或缺的心理倾向。换言之,传者应具备设身处地感受别人情绪、思想的能力;同时,也要在“互动观”中掌握将自己的情绪、思想移入他人脑海的能力。因此,拥有高超“移情”技巧的传者

必须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要求其平时注重记录、积累社会

不同群体的所思、所感,不断培养自己不同模式的表达技巧以及

诸如神态、举止方面等更多元的符号呈现力。

譬如以互联网媒介传者为例,总结其所运用的“移情法”特征有如下几点:

(1)网络文章短小,段落化、去书面化、超链接资源丰富——即网络文字编辑结合网络自身特性,考虑到受众阅读习惯

的“移情”理念的外现;

(2)图片、视频及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标题——网络编辑

为了获得更多受众的注意,获得“注意力经济”,以多元符号和

能引起大家猎奇、同情、愤怒等心理的方式进行页面组合;

(3)网络的交互性为传播者提供了技术层面的反馈机制,这就为传者及时体察受众情绪、表达自身观点构建了虚拟公共领域,客观上促进了“移情”的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由此可见,“移情”可一定程度消解媒介“中介作用”的阻碍,在心理层面

促进传受沟通。

二、受众:从心理学语境解读“解码”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媒体受众不断细分的碎片化

时代,满足受众的需求是媒介生存的立足点和根本法则。由于受

众会对不同媒介符号所呈现的信息进行自动整合(即通过不同媒

介对某个事件的表达主动形成完整认知),我们不仅要重视媒介

间的协同与互补效应,还要认识到媒介刺激下受众认知、态度到

行为转变存在着哪些心理效应影响着传播效果。这对传媒人如何

从受众“解码”的视角学会更好地编码具有启发意义。

1、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内涵是:随着时

间推移,比起消息源,消息本身的内容会给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因而更易改变受众态度。在“内容为王”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真正能获得持久生命力的筹码必定

是内容。对此,“睡眠者效应”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是正负

双向的:如果某媒体或传者所发布的消息内容具有强烈的接近性、显着性,并且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那么无论消息来源是

否权威,受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主动沉淀期”后,会自发

记住正向的舆论,从而改变原负向态度并化为良性行动力;相反,假如社会谣言得不到有效澄清和控制,经过受众的选择性接受、

理解和记忆后便会相应形成负向传播效果,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事实上,许多媒体都已自行运用了“睡眠者效应”的技法。比如当今“类型化广播”大行其道便自觉遵从了“内容细分”导向下的目标受众定位;但是,我们万万不可盲目追求内容而忽

略了道德价值杠杆的力量。传媒人必须掌握好内容的“度”,以

社会责任感做好媒体的把关人,注重传播内容的导向性是否符合

道德伦理,是否符合正常的社会运行轨道,决不能单纯求轰动、

求刺激而牺牲了社会效益。

2、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群体心理效应”

社会化进程中的每个个体看似被不同社会职能进行了分割,但媒体信息流会潜在地将人们重新聚合到一起。另外,群体

压力也会使人们在“场论”(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因素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的影响下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状态: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类似于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其强

大的“遵从”性是常态化的受众社会心理倾向。对此,“场依存性”概念是“群体心理效应”的一条重要佐证。美国着名心理学

家维特金等学者经过一系列试验后论证得出:独立性极强、场依

存性极强及中间区域的受众人数这三个主体基本呈正态化分布,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属于中间区域。所以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

程中,传者应注意所发布信息对大多数人而言属于“可被接受和

不被接受之间”这一态势——这对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往单向自上而下的新闻宣传早已跟不上时代步伐,怎样使

受众数量向“场依存性”强的一方增长,自觉选择接受所宣传内

容呢?从新闻业务角度看,必须以更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更贴

近受众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方式进行报道,同时也应理性地给出一

些不同观点,给予受众主动选择和思索的空间,从而通过“双方

面论证”的方式,引导受众通过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已有价值理念

推出符合宣传宗旨的观点,加深印象,以促进现实行为的“遵从”。

3、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选择性心理”

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传播学,选择性心理都是受众研究一

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受众往往会对与自身既有想法、兴趣相一致的观念持易于接受的态度,而由此诱发的媒介接触也

会更加频繁;相反,对于相左观念,受众的“逆反心理”、“自

我防卫”心理就会阻碍传播渠道的畅通性和效度,从而违背传播者的初衷。

怎样加强受众对某个节目或某类媒介的接触频次,从而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效率?从心理学考量,必须注重受众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传媒工作者、媒介或终端研发者都应立足于加强用户体验这一核心。因为新闻心理学认为:受众的态度是一种包括认知、行为意向和情绪情感的内在心理倾向,其中,最后一种因素是最关键的部分。单从这点看,苹果、三星等智能手机终端平台之所以赢得广泛市场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为广大的用户提供多符号、高便捷、易携带等丰富的移动体验,其成功之处无外乎智能化的操作模式,从心理层面与用户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符。同理,除了技术层面,在具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如果采取同受众价值观、态度观念相符的编码形式(如近些年来加强“民生新闻”,注重“三贴近”报道原则,贯彻“走转改”等),则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加强受众认知、态度以至行为的转变。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时间: 2010-03-24 14: 50来源: 通儒中学作者: 陈德森咨询员姓名: 陈德森咨询次数: 1求助者姓名: 邓木娣性别: 女年龄: 13籍贯: 清远年级: 七年级(一)个案来源案主是通过级长介绍的。 听说七年级(5)班中,有个学生可能有心理异常,这应该引起我们学校的注意,于是要求我找这位同学谈谈心,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并对她进行必要的咨询和帮助。 (二)表现出的问题 1、学习压力非常大。 小学六年级因为得了“心理病”而影响学业,小学毕业考也没有参加,因此一方面她觉得应该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另一方面自己读书很吃力,而且成绩一直不大理想,导致学习压力越来越重。 2、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

小学的成绩相对比较好,因此能较多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到初中后,由于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相对很优秀的学校,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很好,而案主的成绩却不理想,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 而她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虚荣心,因此她很积极地参加班级里和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而且上课也努力去表现,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她非常强烈地想改变现状。 3、孤立无助。 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会嗤笑她。 4、厌学。 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思想易开小差,所以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却又想进步,强迫自己坐好、认真听讲、眼睛盯着老师和黑板,却没有知识的收获,因此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使其产生不愿意再读书的想法。 5、生理上的状况: 经常有胸闷气塞的感觉,而且会觉得恶心想吐。 我根据她的具体表现简单分析她可能在两种心理需要上得不到满足: ①被接受、被尊重;②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且案主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经常不能控制地担心很多事情。 (三)求助者自述陈老师,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怎么了,我经常会担心很多事情,想的也特别多,其实我知道不应该这样的,但是就是不能控制。 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根本不一样,现在的学习真的很难。 我感觉有点不适应。 而且我又有病,经常觉得胸口很闷,还会恶心想吐。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毕业论文定稿)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吴诗章(小学教育一班0850920011) 【摘要】以往的研究都指出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随机抽取了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100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家庭环境五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单亲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父母应着重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 Abstract: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family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 the primary-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is artic le we random selected 100 students from Wuhan Luxi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or research; to discussing how the different family environment affec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by analyzing five aspects of family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hows: the single-child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non-single-child family students; the non-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the local employee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non-local employee family students; the higher education parents famil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y level higher than lower education parents family students.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child develop a healthy psychology, parents should focus on the creation of a good family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growing with health and happiness. Keywords: primary; psychological health; family environment. 一.文献综述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初步形成阶段,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可近年来,关于小学生自杀,离家出走,校园暴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应用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⑴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半年的研究时间,10次治疗活动里面,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检验合理情绪疗法对监狱长刑犯的抑郁病症矫治的有效性即对病患情绪状况的促进作用;并使正处于监狱服刑中期的长刑犯认识到,情绪状态并不是激动体验的结果,而是不合理信念的结果,并且使治疗对象对他们先前存在的不合理对象产生怀疑,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其消极情绪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在纠正长刑犯非理性信念的基础上,让他们懂得一些抑郁症的医学知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在监狱环境下患抑郁症的原因;让监狱患者也能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逐渐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适应监狱劳动改造的环境,积极地对待相对漫长的服刑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不管遭遇任何人生的变迁,都要从逆境中走出来,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⑵意义:一旦接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的对象--长刑犯用合理信念取代了不合理信念,他们会感到更积极,就会做出更恰当的决定。从而使他们能正视自己所处的现状,积极配合监狱的管理,加强自身的改造,为将来刑期结束,重新融入社会而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

理。另一方面,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更好地认识到患有抑郁症的监狱长刑犯的情绪特征和患病原因,从而促使他们更正确、合理地对待病患在服刑期间出现的特殊情况和表现,给与病患更多的理解和人文关怀,帮助其克服情绪上的心理疾病,更好的参与改造。同时也有利于监狱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合理情绪疗法目前在治疗罪犯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⑴国外研究: ①艾伯特·埃利斯曾进行了一些治疗性犯罪人的尝试,他利用情绪疗法治疗了一个28岁的露阴癖者。在前几次的治疗中,艾伯特·埃利斯就向这个治疗对象表明了他存在的不合理思维,这些不合理信念导致这名治疗对象体验到一些消极情绪,例如,自怜、抑郁、愤怒等。因此,在治疗这名露阴癖者的过程中,艾伯特·埃利斯向他指出了不合理思维,帮助他对每种不合理思维提出质疑。随着患者放弃对自己提出的强制性要求,随着他用别的内通替代了自己的偏好和愿望,他的行为变得不那么冲动了,他感到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反社会行为了。这种方式被称为合理情绪疗法的A-B-C模式。艾伯特·埃利斯在排斥治疗对象的行为的同时,接纳治疗对象本人。他帮助治疗对象处理其敌意和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这类消极情绪的强度。他帮助治疗对象承认自己的愚蠢行为,但是,并不贬低治疗对象本人,同时,也让治疗对象学会放松术。 ②艾伯特·埃利斯还利用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一名精神病态者。他认识到,咨询并不能对所有的精神病态者产生效果,但是,对于许多精神病态者来说,在他们虚张声势的行为后面,存在着焦虑和罪恶感。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是防御性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缺

心理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心理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导语:毕业设计之初,大部分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于格式要求十分茫然,下面了心理学的格式,欢迎参考借鉴! 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擅长的主题,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就有丰富的理论或实操经验,下笔可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比如笔者自己写过的团体辅导论文、小说人格论文,都是在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实践的基础上才写出来的。后来和师妹合写一篇虚拟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资料看了很久,文献也找了很多,可下笔就是很晦涩,感觉挤不出东西来。因为我笔者对这个主题很陌生,写起来很勉强。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由心而发的才是好作品。 有些学校的心理系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技巧课,在这里补充一下论文的`分类和格式。目前论文大致分为四类: 框架大致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有点像教科书的理论介绍。写综述论文的前提是个人需要对某一主题有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上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且论文末尾的至少在50篇以上,且最好中英结合。

通过对量表、问卷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并针对这一主题调查作出总结。具体格式分为:前言(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叙述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方法(对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描述);结果(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写实证类论文的好处就是,稍微有点数据就能捣鼓出一长篇大论。尤其是在讨论环节,针对每组数据的结果,完全可以详详细细地展开,并扩展到以后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等。写实证论文的前提是熟悉心理数据的软件操作,譬如Excel、SPSS、SAS等。尤其SPSS16.0版是全英的,虽然也有17.0的中文版,但极易乱码,不推荐使用。像笔者数学和SPSS都很不好,就比较少写实证论文。不过现在有了问卷星这类网站,搜集数据、图表成型什么的也比较方便。时代在进步。 通过对前人观点、结论的推敲,得出理论解析的新方向,甚至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理论。笔者的导师曾说过,综述不太适合你们这些人写毕业论文,因为如果仅仅对前人的理论进行罗列总结,很难拿到分数;而思辨更不是你们随便写得起的,几百年才出一个理论,哪那么容易就有新东西呢。所以这一领域基本没人碰。如果对自己有信心且兴趣非常大,一定要选这个方向的话,建议找一位功底深厚、非常负责的老师作为指导,这样即便时拿不到高分,也不至于一个不小心就落得不及格。关系到毕业证书的问题,还是谨慎些比较好。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个案记录表

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个 案记录表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个案编号( ) ### 个案记录表 案主姓名 接案人 记录人 一、接案记录表 案主资料: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住址:联络电话: 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家庭经济情况: 居住类别:()住家;()学校宿舍;()亲友提供;()其它(请注明) 使用社会服务的记录:()没有;()曾经有(请注明服务及何时); ()现仍有接受服务(请注明)。问题/需要: (可多选) 1.主要问题: ( )行为问题()学习问题()经济援助()儿童照顾 2.家庭关系: ()婚姻()兄弟姊妹()父母子女()其它 3.人际关系: ()约会()同学()老师()其它 4.情绪: ()死亡()疾病()自杀()悲剧()其它 5.复康服务: ()身体残疾()智障()精神复康 6.不良行为: ( )吸毒()酗酒()赌博()未婚怀孕()滥交 7.家庭暴力: ()虐儿()虐待配偶()虐老 ()其它注明: *()怀疑/()确定精神病 家庭/个案背景: 案主自述之服务要求: 二、会谈记录

三、个案阶段评估表

如果结案,请继续填写下表: 结案原因: ()达到约定目标; ()甚至已发展出面对类似困难之能力; ()案主不愿继续接受服务; ()情况有变(例如死亡、搬家等):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 *案主知道个案服务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的时候如何得到服务。 四、个案结束评估表 1. 你对负责咨询师的表现满意吗 非常不满意非常好 1 2 3 4 5 2. 负责咨询师对你提供了何种帮助请从下列范围挑选(可选多项) ()没有提供帮助 ()提供有用资料 ()婚姻关系 ()家庭关系 ()生活适应 ()情绪辅导 ()转介服务 ()管教子女技巧 ()司法矫正/安置帮教()行为问题 ()学习问题 ()复康工作 ()健康问题 ()人际关系 ()就业辅导 ()经济援助 ()其它 (请注明) 3. 总体而言,服务能否协助你面对/解决你的困难 完全不能完全解决 1 2 3 4 5 4. 自接受本中心服务后,你的情况有否改善 完全没有改善完全解决 1 2 3 4 5 5. 与咨询师接触时,你对解决你的困难的积极性如何 非常不积极非常积极 1 2 3 4 5 6. 本个案结束之时,你与咨询师双方同意的目标能否达到 ()能(原因 : ) ()不能 (原因 : )

幼儿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定稿

引言 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意大利着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论断:“幼儿出生后4至6年,是幼儿形成健康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习得是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关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 (一)心理健康 从概念上说,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阐明这样的含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当然,心理健康的研究分为许多方面,但多半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差异,此处不再赘述。 (二)幼儿心理健康 将心理健康的概念代入到幼儿心理健康,便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具体起来主要是对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幼儿的心理健康所涉及内容广泛广义讲凡是心理活动几乎都存在健康与不健康的可能性,幼儿的心理活动的行成和产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与背景,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主要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若一个孩子总是生活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

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有鉴于此,高校唯有主动出击,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可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系统,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健全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肯定,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能够推动许多事情的良性展开,并最终促进教育目标的完成。同样,积极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也有着本质的推动意义与现实作用。随着外在教育环境中推动积极体验的形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也会随之不断增强,将环境的外在作用安置在学生的内在心理,也可以使学生的

【经典】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咨询员张老师咨询日 期 2008年10月14 日 咨询次 数 第2次 来访学生乐一中 转下来 性别女年龄班级 高09级一 层次班 咨询记录: 主诉: 1、担心名次,倾向低目标,“专科都考不起”;(为年级前几十名,当时在高二下学期还不想读了。) 2、做人太失败,与人交往付出的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如生日礼物,自己送了,对方在自己提醒的情况下也不会送。回家时只有自己等别人,而不会别人等自己。 3、对一男生好感一年多,对方对自己却没有相应回应,希望彻底“删除”。 诊断及处理措施: 一、名次是高中生绕不过的坎,倾向低目标是自我减压的方式,也是个性偏 粘液质型的正常反映。 二、人际交往中付出——回报不可能对等,既不可能是外在物品交往形式的 对等,也不可能要求即时性,人际交往中人们普遍的、怜贫扶弱心理会让人更多 的关心弱势,忽视强势。既不应该要求即时对等回报,也要明确自己的强势优势。 三、即使是单恋,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式经历,不可能 立马清除。在对方已明确连兄妹都不想做,觉得好轻累的情况下,在对方新结交 女朋友的情况下,再向对方示好,是践踏自己的自尊。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咨询员张老师咨询日 期 2008年10月14 日 咨询次 数 第2次 来访学生乐一中 转下来 性别女年龄班级 高09级一 层次班 咨询记录: 主诉: 1、担心名次,倾向低目标,“专科都考不起”;(为年级前几十名,当时在高二下学期还不想读了。) 2、做人太失败,与人交往付出的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如生日礼物,自己送了,对方在自己提醒的情况下也不会送。回家时只有自己等别人,而不会别人等自己。 3、对一男生好感一年多,对方对自己却没有相应回应,希望彻底“删除”。 诊断及处理措施: 一、名次是高中生绕不过的坎,倾向低目标是自我减压的方式,也是个性偏 粘液质型的正常反映。 二、人际交往中付出——回报不可能对等,既不可能是外在物品交往形式的 对等,也不可能要求即时性,人际交往中人们普遍的、怜贫扶弱心理会让人更多 的关心弱势,忽视强势。既不应该要求即时对等回报,也要明确自己的强势优势。 三、即使是单恋,也是一种深刻的情感,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式经历,不可能 立马清除。在对方已明确连兄妹都不想做,觉得好轻累的情况下,在对方新结交 女朋友的情况下,再向对方示好,是践踏自己的自尊。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 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论文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 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 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滞后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很多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 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有的学校授课老师非专业人员,照 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无法启发大的独立思维,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式陈旧,老师固守“传授-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依然扮演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领 路人的角色,忽视大的心理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定位出现两个误区,要么把 心理健康课定位在心理学课的轨道上,要么定位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针对新形 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 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化建 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 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学校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 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 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到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1.课堂教学内容要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必须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在每次的教学中,结合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 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 践指导性。将了解心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合理认知、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与 适应;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认识职业特点和就业形势,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几个方面进行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谈刑法心理学 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需要主要缘于两种本能,即自我保护的本能生本能和毁灭、破坏的本能死本能。犯罪是一种对外的破坏与毁灭,从根源上看,它是人的死本能的一种体现。而要阻止犯罪对外界的破坏,则必须有一种抑制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压抑。死的本能供给自我能量,使其在道德化的超我的命令下压抑欲望;生的本能则提供了压抑死的本能的能量,使其不至于冲动地满足致命的欲望。”刑法是对犯罪的抑制。从这个角度看,刑法缘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它是人的生本能对死本能的抛弃与抑制。也正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才促使了刑法的产生与存在。 1心理学对刑法的影响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强调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换句话说,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式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决定着人们是否确定某一目标或者是否以某种手段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在“大义灭亲”的案件中,人们缺乏的是关于目标的知识,即无论如何,杀人都是违法的:而一个缺乏关于买卖黄金管制知识的人,更可能实施贩卖黄金这一非法经营行为。相反,具有相关刑法知识的人则会更多地避免实施相关行为。可见,刑法规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从而发挥其规制功能。同样,对于进行行为裁决的法宫而言,对刑法规范的认知更是其正确评估犯罪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基础与关键。只有裁判者理解了刑法规范的真正含义,裁判者才能运用刑法规范进行裁判,才有了裁决的依据。 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刑法规范并不简单地参与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它甚至会渗透到人的人格结构中,从而影响整个人格结构。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1923年在其《自我与伊底》一书中,提出了伊底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合一的人格结构论。其中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级,是由良心、自我理想等构社会利益有六类:一是要求公共安全的社会利益;二是追求社会制度之安全的社会利益;三是追求公共道德的社会利益;四是追求社会资源保护的社会利益;五是追求社会进步的社会利益;六是追求个体生活的利益。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文明对“普适真理”的强调助长了现代病、文化霸权、技术统治的加强、人的片面发展,因此受到了不少批判。后现代学者把工业文明的启蒙故事指斥为“大叙事”,把将真理置于优先地位的做法称为“真理的白色恐怖”,并极力倡导“异教主义政治学”;宣扬多元化,主张“种族主义”;将真理与权力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提出“真理政治学”;消解主体。社会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在刑法领域,刑法文化的多样性也初露端倪。刑法的实质内涵被重新受到关注。同时,由于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刑罚对不同罪犯的心理作用的差异。这反映在刑法上就是对刑法的实际心理效果的关注,具体体现是监狱等行刑机构对罪犯改造效果的关注。

心理学论文题目汇总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心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2

xxxxx ANSHUN UNIVERSITY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09~2013年) 题目: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系别:教育管理系 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2009级 学生: xx 学号: xxxxx 指导教师: xxx 职称:副教授 起讫日期:2012.9.1~2013.4.18

xx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设计)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打“√”) 作者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以省xx县为例 专业:应用心理学学号:2xx10405xx :xx 指导教师:xxx 摘要 高中生是社会的一个大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幸福感和人际关系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为了揭示高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中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采取分成抽样方式对锦屏县两所高中的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从高中生性别、学校类别、人际关系3个角度去分别探讨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表明:-1), 高中生在主观上的幸福感体验上男生要比中女生的高.-2) 人际关系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有效预测指标。从而为他们的人际适应和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为教师和教育部门提供一些高中生的信息。 关键字: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

心 理 咨 询 个 案 记 录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编号:1 姓名:*** 性别:女年龄:15 时间:7月2日周三 咨询问题:恐惧交往的女孩。面对同学时,总是发呆,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而因说话时会严重的口吃。但面对家人时,她却是一个谈吐幽默风趣的女孩。 心理解答:首先,培养其自信心。***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加班级活动,马表现得很出色。同时,挖掘其身上长处,飞跃自己,抛弃自卑感。 其次,让女同学先陪着她。当在班中不再有自卑感时,让女同学陪同到人群中倾听他人交谈,看他人的交往。不久之后,就不会害怕交流了。 让其先??中的异性相处,然后再去与本班性格温和的男性接触,当不再紧张时,就与本班任课的男老师交往,直到消除对男老师的恐惧感为止。 最后较慢过度到与陌生的男性交往。先从听为主,缓慢地过度到发言,甚至敢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了。 辅导效果:近五个月辅导,治疗,该生不再恐惧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而且开始穿起了裙子,走路时也昂首挺胸了。 编号:2 姓名:*** 性别:男年龄:15 时间:9月12日周五 咨询问题:五(一)班学生,独生子,父母个体户忙,对他无暇顾及,经常迟到,常闷声不响。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会画画,初一上学期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开始下降,迷上了电子游戏机。 心理解答:1迷玩电子游戏机的危害,教其如何抵抗电子游戏机的方法 2 与家长联系,电话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家长进行有利监督和管教。 3 个别谈心,进行心理辅导,指导他这种“静”的性格最有利于学习,而且智商不错如能远离游戏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定能成绩优良甚至优秀。 4采用“谈心式”评语,及时肯定成绩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5 鼓励其在画画上多下工夫,进行兴趣转移。 辅导效果:学习成绩基本稳定。画画获得了奖项。学习的自觉性、冲动性加强了。 编号:3 姓名:*** 性别:女年龄:15岁时间:9月17日周三 咨询问题: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矮胖型身材,父母均为个体户,照顾她的时间较少。喜欢一个人呆在家,害怕与同学交往,缺少友伴,不愿过集体生活,不喜欢体育运动。 心理解答:1 我们无法选择身材和脸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生活,善待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瘦有瘦的好处,胖有胖的味道,人类社会就是有了高矮胖瘦才如此丰实多彩。 2 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适当地运动和控制饮食,是健康的一切源泉。 3 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造一切成功的机会,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即能让自己带来自信和鼓舞,又能加强与同学的联系。 4 与科任老师及班干部一起进行帮助活动,让班干部多与她接触,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给予她要求进步的机会。 编号:4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开题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一、立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讨论争议已久,多年来,媒体关于教师群体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暴露了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一直面临严重挑战,甚至很多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中小学教师因心理不健康进而诱惑、欺骗、强迫、体罚、亵渎、虐待、勒索、甚至杀害学生的事件频频见诸媒体。如今身处变化万端的时代,教师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除了以前的教师经济收入压力、升学率压力、评职称压力、千头万绪频繁的检查压力、家长及社会对孩子成长高期盼的压力等等之外,当今电子化办公时代,还面临着网络虚拟与现实的冲突、过度使用网络、依赖网络的心理压力。 上海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江口,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至目前,几乎每个学校开通了校园网,大部分中小学校教师都拥有了自己的可上网办公电脑,也即教师上班、办公步入全新的电子化时代。中小学教师实行“坐班制度”,几乎每天8小时不离学校。教师办公期间课余除了备课写文章,其余时间,都挂在网络上,网络的开放性和内容多样性,让教师们对网络也兴致愈浓。网络的普及,教师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大大增加,除了上班期间,下班回家也没少用互联网。如果某一天学校断网,很多教师也会产生某种失落,某种空虚感,觉得工作很无聊。当教师们习惯了网络虚拟世界,现实中各种情感关系纽带将被淡化,虚拟世界也在快速变化,而对于靠群体生活来建立安全感的人类来说,势必会感到空虚与无助,人容易失去努力方向、生活重心和价值感,迷失自我。有的教师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心理危机,或发展成心理疾病。 网络是把双刃剑,过度使用网络是不是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教师是否因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而产生某种心理偏差,值得我们探究。中小学教师肩负着祖国未来栋梁的培养重任,研究探索教师心理健康非常必要。本研究探索电子化办公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网络过度使用的关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概念辨析。本研究中,涉及几个重要概念。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时间:2010-03-24 14:50 来源:通儒中学作者:陈德森 咨询员姓名:陈德森咨询次数:1 求助者姓名:邓木娣性别:女年龄:13 籍贯:清远年级:七年级 (一)个案来源 案主是通过级长介绍的。听说七年级(5)班中,有个学生可能有心理异常,这应该引起我们学校的注意,于是要求 我找这位同学谈谈心,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并对她进行必要的咨询和帮助。 (二)表现岀的问题 1、学习压力非常大。小学六年级因为得了心理病'而影响学业,小学毕业考也没有参加,因此一方面她觉得应该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另一方面自己读书很吃力,而且成绩一直不大理想,导致学习压力越来越重。 2、自卑心理和虚荣心较强。小学的成绩相对比较好,因此能较多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和同学的认可。到初中后,由于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相对很优秀的学校,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很好,而案主的成绩却不理想,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而她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虚荣心,因此她很积极地参加班级里和学校里的各项活动,而且上课也努力去表现,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她非常强烈地想改变现状。 3、孤立无助。班上同学都看不起她,不愿与她交谈,而且在一些事情上会嗤笑她。 4、厌学。因为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思想易开小差,所以经常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却又想进步,强迫自己坐好、认真听讲、眼睛盯着老师和黑板,却没有知识的收获,因此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使其产生不愿意再读书的想法。 5、生理上的状况:经常有胸闷气塞的感觉,而且会觉得恶心想吐。 我根据她的具体表现简单分析她可能在两种心理需要上得不到满足:①被接受、被尊重;②得到别人的赞赏;而且 案主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经常不能控制地担心很多事情。 (三)求助者自述 陈老师,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怎么了,我经常会担心很多事情,想的也特别多,其实我知道不应该这样的,但是就是不能控制。我觉得初中和小学根本不一样,现在的学习真的很难。我感觉有点不适应。而且我又有病,经常觉得胸口很闷,还会恶心想吐。 (四)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1、家庭背景: 案主是家里的长女,由于其比较懂事和听话,所以家长把她当作大人一样,家里的很多事情都会告诉她,而且和她商量。父亲比较疼爱女儿,而且也以这个女儿为骄傲,现在对女儿的状况非常担心。 2、学校背景: 案主就读的通儒中学是一所相对优秀的学校,虽然案主没有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但是由于其小学成绩比较好,。案主所在的班级是由外地学生组成的实验班,相对来说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都较好。班主任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师,管理经验丰富,但还是新接管这个班级,只是发现其的问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辅导。由于知道邓木娣在吃心理疾病”的药物, 所以对其非常关注,给予更多帮助的同时却害怕刺激案主,所以要任课老师对其区另U对待,以表扬为主,不可以批评。由于邓木娣的好表现、老师特别对待等原因,导致班级同学不愿意接纳她、肯定她,她们的某些言行在小西身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3、案主本人情况:

毕业论文_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

2012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小学教育(语文方向) 2012年5月

2012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Discussion on family education's adverse effects of pupil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ts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Department: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Major: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hinese ) Grade: 2008 Student’s Name: Zhong huixian Student No.:0840******* Tutor: Zhang zezhi May, 2010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

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钟慧娴日期:2012-5-10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琼州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钟慧娴指导教师签名:张泽智 日期: 2012-5-10 日期: 2012-5-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