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第一篇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04混凝土结构工程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66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3008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英文名;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48/3先修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地基基础》等授课对象: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职师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教材:《土木工程施工》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参考书目:[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二版[2]建筑施工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第三版[3]建筑施工武汉工业大学方承训主编 1996年第一版[4]《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5]高层建筑施工赵志缙赵帆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讲座吴松勤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职师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土木工程施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学完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同时应配合施工现场的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将来为国家建设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贡献。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的原理以及工程验收的程序.3、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建筑,勇于献身建筑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刻苦耐劳的品质.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1、基本要求由于该学科实践性很强,内容很多,要求主要讲解常见的材料、结构与施工工艺的施工技术,在加强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力求解决土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施工方案及方法。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1. 基础处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首先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这包括挖槽、浇筑砼基础、回填与加固等工作。
挖槽时要注意槽底平整、坚实,以保证基础的稳固;浇筑砼基础时要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基础的强度和耐久性;回填与加固时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以确保基础与地基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2. 模板搭设: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通常需使用模板来固定混凝土的形状。
模板的搭设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以确保模板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模板的材料通常为钢材或木材,搭设前需要对模板进行清理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的尺寸和形状。
3. 钢筋布置: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的骨架,起到增强混凝土强度和抗拉性能的作用。
施工前要对钢筋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和承载性。
4.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
浇筑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艺。
浇筑时要均匀分布,避免堆积和过于密实。
也要注意浇筑的速度、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硬化过程。
5.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包括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和防止干燥收缩等。
养护期间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硬化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6.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还涉及到一些特殊工艺,如混凝土抗渗处理、钢筋焊接、预应力施工等。
这些工艺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规范进行操作,注重细节,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耐久性。
第1篇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第1章土方工程1.1某矩形基坑,其底部尺寸为4m x 2m,开挖深度2.0m,坡度系数m=0.50,试计算其开挖量,若将土方用容量为2m3的运输车全部运走,需运多少车次?(Ks=1.20,K′s=1.05)解答:由m=0.5,H=2m,得B=m*H=0.5*2=1.0m,基坑的上底面积F1=(4+2B)(2+2B)=6*4=24m2基坑的下底面积F2=2*4=8m2中截面面积Fo=(4+B)(2+B)=5*3=15m2天然状态下土方量V1=H/6(F1+4Fo+F2)=2/6*(24+60+8)=30.67m3V2=KsV1=1.2*30.67=36.8m3则需要运送车次n=V2/q=36.8/2=18.4=19次1.2试推导出土的可松性对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影响公式,H’o=Ho+△h△h= Vw(K′s-1)/(Ft+Fw*K′s)△解答:在不考虑可松性时Vw=Vt由于土的可松性有多余的土:Vw-Vt/K′s调整后挖方多了Fw*△h则填方所需的土:Vw-Vt/K’s=Fw*△h+Ft*△h/K’s所以△h=(Vw* K′s-Vt)/(Fw*K′s+Ft)=Vw(K′s-1)/(Ft+Fw*K′s)1.3 如下图所示的管沟中心线AC,其中AB相距30m,BC相距20m,A点管沟底部标高240.0m,沟底纵向坡度自A 至C为4‰,沟底宽2m,试绘制管沟纵坡面图,并计算AC段的挖方量。
(可不考虑放坡)解答:Fa=2*1.5=3.0m2,Fb=1.12*2=2.24m2,Fc=2.2*2=4.4m2则Vac=Vab+Vbc=Hab/6*(Fa+4Fo+Fb)+Hbc/6*(Fb+4F1+Fc)=30/6*(3+4*1.31*2+2.24)+20/6*(2.24+4*1.66*2+4.4)=145m31.4某工程场地平整,方格网(20m*20m)如图所示,不考虑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及边坡的影响试求场地设计标高Ho,定性标出零线位置。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 基础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一方面,要确保基础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要保证基础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基础处理包括清理基础表面、修复破损部分、铺设防渗透层等。
2. 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材料的性能,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模板安装: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安装模板,用于保持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
模板的安装要保证垂直度和平整度,并且要严密固定,以防止混凝土漏浆。
4. 钢筋安装: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安装钢筋,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钢筋的安装要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保证钢筋的位置和间距符合要求。
5.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和钢筋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要均匀、连续,并保证浇筑过程中不产生空隙和沉积物。
6. 立柱的浇筑:在混凝土结构中,立柱是承受垂直载荷的主要构件,其浇筑要格外注意。
为了保证立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
7.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度,使混凝土逐渐达到设计强度。
8. 表面处理:在混凝土结构竣工后,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
表面处理可以采用打磨、喷涂等方法,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便捷等优势。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及用量。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配合比。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配合比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施工工艺等因素。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等。
在施工前,需要将原材料进行准备。
首先要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并将其进行筛分和清洗,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三、混凝土配合料的拌合混凝土的拌合是指将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进行拌合,以获得均匀的混凝土。
拌合过程中应保证原材料的充分搅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拌合过程中要控制好水泥和水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
四、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指将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平和压实。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工作面的清洁和平整,防止混凝土的泥浆分离。
五、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具体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来确定。
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注意事项1. 混凝土浇筑前要检查模板的结构和支撑情况,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2. 混凝土拌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灰比,避免过度或不足。
3. 混凝土浇筑前要进行湿润处理,以防止混凝土与模板发生粘连。
4. 在混凝土养护期间要做好养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和干缩。
5.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人员被混凝土挤压,工具失手等事故发生。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配合比的确定、原材料的准备、拌合、浇筑和养护等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的操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只有掌握了这些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的结构材料,它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成型,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介绍一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主要内容。
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合理。
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配方。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在确定配合比时,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胶比、水泥用量和骨料配合比。
还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结时间,以便施工时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艺性。
混凝土的浇注要均匀。
混凝土浇注是指将混凝土从搅拌车或搅拌站输送至施工现场,并通过模板、支模或者模板板等结构工具进行成型。
在浇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均匀的流动性,避免出现死角或者孔洞,以免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层间粘结良好,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
混凝土的养护要及时。
养护是指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防风和防晒等措施,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硬化和强度发展。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最初几天内处于最敏感和脆弱的阶段,需要进行持续的养护。
养护方法有喷水养护、铺设湿毛毯或覆盖保温材料等,具体方法根据当地气候和施工要求而定。
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验要严格。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强度、密实度、抗渗性和尺寸精度等方面。
强度检验可以通过取样试验来进行,检验方法有振动试验、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密实度和抗渗性可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进行评估,如超声波检测、电阻率测试和渗透试验等。
尺寸精度可以通过测量和比对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差异来评估。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工艺性;均匀地浇注混凝土,避免死角和孔洞;及时进行养护,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发展;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要求。
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施工技术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涉及到原材料的准备、模板的搭建、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环节,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
在混凝土施工之前,首先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应选择优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并要进行质量检验。
骨料一般选用碎石或砂,其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
粉煤灰是一种矿渣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选择合适的粉煤灰也是施工的重要环节。
外加剂也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渗性、抗冻性等。
在施工前,必须对这些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模板的搭建模板是混凝土构筑物施工的临时支撑结构,是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在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搭建模板前,首先要对模板进行检查,保证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要对模板支撑结构进行合理布置,保证模板的受力均匀,防止变形或倾斜。
在搭建过程中,还要对连接件进行加固和检查,确保连接件的安全性。
搭建完模板后,要进行验收和调整,确保模板的位置和尺寸符合要求,为混凝土的浇筑做好准备。
三、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保证模板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在浇筑前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如进行混凝土搅拌机设备调试、打桩、进行基坑的处理等。
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浇筑速度,防止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或裂缝。
在浇筑过程中,要进行振捣和压实,保证混凝土的稠度和密实性。
还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及时进行覆盖和防止外力的侵害。
四、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对其进行保养和保护,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抗压强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