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60
百事可乐营销案例分析文文医药营销2班百事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是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
并在2004年公布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百事公司位列第166位,并于最近连续两年被评为《财富》“全球最受赞赏的饮料公司”第一名。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名列在前十名。
2003年8月《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百事公司旗下的百事可乐品牌排名是在第二十三位。
百事公司的前身百事可乐公司是创建于1898年。
百事可乐公司于1965年与世界休闲食品最大的制造与销售商菲多利(Frito-lay)公司一起合并,组成了百事公司。
它为了更好的发挥产品结构优势,将市场经营重点在核心品牌方面,百事公司曾于1997年10月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将拥有必胜客(Pizza Hut)、肯德基(KFC)和Taco Bell的餐厅从公司分离出去,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即百胜全球公司这也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
营销环境分析一品牌定位与众不同、锋芒、扬。
广义目标消费群为15-30岁的男生和女生。
年轻人是最有活力、最有潮流触觉,心充满对梦想的渴望,渴望挑战现实、展现自我,对时尚潮流紧跟不舍,百事正是紧紧抓住年轻人的心理状态,以最潮设计理念带给年轻人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品牌理念为CROSSOVER(跨界)+MLX AND MATCH(混搭)。
二购买决策购买决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群体决策的过程。
一般而言,分为五种角色: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
这五种角色相辅相成,共同促成购买行为。
因此,正确识别不同角色才能找准营销对象,提高药效活动的效果。
而百事可乐产品一般而言都是由使用者来决定的。
但是饮料的好喝程度,对健康的影响程度等等都对其是否购买产品产生影响。
三市场细分(一)地理自然环境。
百事可乐公司战略分析报告案例背景一、百事可乐公司简介百事可乐公司成立于1903年,当年药剂师卡勒布·D.布雷德汉姆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州销售他发明的饮料。
1995年,百事可乐牌饮料在全球的零售总额达到了320亿美元,占软饮料所有零售额的20%。
百事可乐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软饮料生产商。
据旧金山德尔联合咨询公司的调查,百事可乐在被调查的6000个品牌中,名列最知名品牌的第十位(在美国居第四位)。
1995年,百事可乐公司在本土的销售额增长了7%,而行业整体的销售额只增长了3.6%,同年,它的国际市场销售增长率超过了19%。
1996年,百事可乐的销售额为316亿美元,净利润为11.5亿美元。
公司3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市场的经营活动,这表明了公司的地域市场及业务的多元化。
百事可乐公司1986-1996年度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是威利·卡洛威。
他认为,由于饮料、零食、饭店三个行业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具有相似性,所以这三项业务的组合提供了宝贵的协同作用和战略性匹配机会。
卡洛威于1996年初因患癌症而辞去百事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
1996年4月1日,罗格·伊诺科就任百事可乐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
伊诺科是公司一名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老职员,在公司的三个大类业务里都干过。
在伊诺科就任百事可乐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头几个月里,他发现自己不得不处理公司许多相当严重的问题。
百事可乐的饮料业务,尽管列行业第二,但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差距越来越大,开始落在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后面。
弗罗托雷公司是美国唯一的加盐食品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但是却因受到反竞争性商业行为的制控而受到了美国司法部的调查。
尽管伊诺科通过推出新菜单在恢复公司饭店业务的活力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饭店业务作为一个整体却还是陷入了销售额递减和利润萎缩的困境之中。
饭店集团销售额的增长是口额外兴建更多的饭店来实现的,而不是靠现有饭店销售额的增加来实现的。
背景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
其中,碳酸饮料(即汽水)占软饮料总产量的46%,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饮料中的主导产品。
饮料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每个细分的市场,都有了一个或者几个品牌的领导者,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主打产品。
1、碳酸饮料市场。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几乎占据了我国中型城市以上的市场,他们在品牌传播、市场运作、销售体系、广告运用、经销商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口可乐品牌传达“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而百事可乐从2000年开始推广“表现自我,渴望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品牌主张和核心价值。
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则采取了不同策略。
首先宣传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来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并通过其独创的联销体销售网络将产品铺到全国市场。
目前,在“两乐”势力较弱的广大农村市场,非常可乐已占据优势地位。
2、包装水饮料市场。
在包装水饮料市场上,高端品牌有屈臣氏、依云等。
可口可乐推出了低价水品牌水森活、冰露来进入大众市场。
其他品牌还有娃哈哈、景田等,而农夫山泉则占据市场龙头。
农夫山泉以新颖、别致的创意,富有轰动效应的广告策划等主要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
凭借“农夫山泉有点甜”一炮打响,之后又以“天然水”的概念对“纯净水”发起挑战,步步为营,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3、茶饮料市场。
康师傅的市场运作与可口可乐有点像,都是采用在城市中心做终端,由业务员到终端拿单,由直营批发送货,对于城市边缘无法掌控的地区则由自流批发负责自营送货。
康师傅成功地将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对市场的掌控能力非常强。
统一、可口可乐、雀巢、娃哈哈都推出了自己的茶饮料,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另外,传统凉茶品牌是目前茶饮料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力量,王老吉、黄振龙等品牌重新翻身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百事可乐案例剖析标题:百事可乐案例剖析关键字:百事可乐消费者传播沟通多元化的品牌策略目前,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旗舰品牌是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和激浪。
此外,还包括亚洲、北冰洋和天府等著名地方品牌。
国际著名的调查机构尼尔森(ACNIELSEN)公司在200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百事可乐已成为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软饮料之一。
就产品组合的宽度而言,百事的产品组合远比可口可乐要丰富。
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非常单纯,仅仅从事饮料业。
而百事公司除了软饮料外,还涉足运动用品、快餐以及食品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2001年8月百事公司宣布并购贵格公司。
与贵格的联姻使百事可乐得到了含金量颇高的Gatorade品牌,并大幅提高了百事公司在非碳酸饮料市场的份额。
尽管就市场规模而言,非碳酸饮料与碳酸饮料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成长速度却是后者的3倍。
百事并购贵格后,在中国的销售战略并没有改变,但业务范围扩大了,品牌资源扩大了。
百事在原来碳酸饮料的基础上将会很好地整合果汁和运动饮料,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会陆续推出其他消费者喜爱的饮料,如茶饮料、纯净水等,让中国的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传播策略整合营销传播(IMC)的中心思想是在与消费者的沟通中,统一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不同的传播工具在每一阶段发挥出最佳的、统一的、集中的作用,其目的是协助品牌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关系。
百事可乐的整合营销传播就是把公共关系、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促销策略集于一身,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各种宣传媒介和信息载体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名人广告众所周知,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往往别出心裁。
在与老对手可口可乐的百年交锋中,百事可乐广告常有好戏出台,使可口可乐备感压力。
其中,百事可乐运用的名人广告,是它的一个重要传播手段。
1983年,百事可乐与美国最红火的流行音乐巨星迈克尔。
杰克逊签订了一个合约,以500万美元的惊人价格聘请这位明星为“百事巨星”,并连续制作了以迈克尔。
百事可乐
企业环境分析
主编:龚光亮
学号:1254200220
目录:
一: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2:产业政策
3:社会文化
4:经济
5:技术
二:SWOT分析1:SWOT分析图
PEST分析
1:政治环境
政权稳定性:政治稳定,民族团结
2:产业政策
国家扶持扶持民族企业
3:社会文化
生活水平提高,不在满足与仅仅喝水,饮料行业发展迅速
4:经济
GNP大幅追加可支配收入提高利率、汇率比较稳定、大量国内外公司并存,竞争激烈
5:技术
生产饮料的技术发展,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以前其他食品开发等的技术积累。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措施:杠杆效应(优势+机会)。
杠杆效应产生于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互一致和适应时。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起外部机会,使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发挥出来。
然而,机会往往是稍瞬即逝的,因此企业必须敏锐地捕捉机会,把握时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
百事可乐经典营销成功案例分析一、百事可乐与百事公司(一)百事可乐百事可乐(Pepsi-Cola)最初于19世纪90年代(1890-1900)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位名为Caleb Bradham 的药剂师所造,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pepsin)及可乐果制成。
该药物最初是用于治理胃部疾病,后来被命名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
是美国百事公司推出的一种碳酸饮料,也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百事可乐一直惨淡经营,由于其竞争手法不够高明,尤其是广告的竞争不得力,被可口可乐远远甩在后头。
然而经历了与可口可乐无数交锋之后,百事可乐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乐”形象对可口可乐实施了侧翼攻击,从年轻人身上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如今,饮料市场份额的战略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百事可乐的定位是具有其战略眼光的。
其方式是在消费者定位上实施差异化。
百事可乐摒弃了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盖”的策略,而从年轻人入手,通过广告,百事力图树立其“年轻、活泼、时代”的形象,而暗示可口的“老迈、落伍、过时”。
百事可乐完成了自己的定位后,开始研究年轻人的特点。
精心调查发现,年轻人现在最流行的东西是酷,而酷表达出来,就是独特的、新潮的、有内涵的、有风格创意的意思。
百事抓住了年轻人喜欢酷的心理特征,开始推出了一系列以年轻人认为最酷明星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
(二)百事可乐公司百事公司是世界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万雇员,2004年销售收入293亿美元,为全球第四大食品和饮料公司。
2006年,曾获得由世界企业品牌竞争力实验室《中国100家最佳雇主排行榜》的第53名,在2004年公布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中,百事公司位列第166位,并于最近连续两年被评为《财富》“全球最受赞美的饮料公司”第一名。
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美最有价值公司品牌”中百事公司位列在前十名。
百事可乐发展战略分析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他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概念、战略管理概念、战略规划的系统理论、企业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把战略管理与混乱环境联系起来的权变理论。
百事可乐最初于189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兰纳州一位药剂师迦勒·布拉德(Caleb Bradham)所造,起初的名字为"Brad's Drink",该饮料以碳酸水、糖、香草、生油、胃蛋白酶(pepsin)及可乐果(cola nut)制成。
迦勒·布拉德相信百事可乐因含有胃蛋白酶(pepsin),而帮助消化,有益于健康,后来该饮料在1898年8月28日更名为「Pepsi」,并于1903年6月16日将之注册为商标。
该药剂师在药房内提供饮品给客户享用,百事可乐的名气由此而起。
百事可乐公司于1965年与世界休闲食品最大的制造与销售商菲多利(Frito-lay)公司合并,组成了百事公司。
为了更好的发挥产品结构优势,将市场经营重点在核心品牌方面,百事公司曾于1997年10月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将拥有必胜客(Pizza Hut)、肯德基(KFC)和Taco Bell的餐厅从公司分离出去,使之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即百胜全球公司(Tricon Global,现公司名为YUM!),这也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
发展状况一百多年来,百事可乐在喧嚣、纷乱、竞争的氛围中,随着时代的步伐,与美国和世界一起成长、壮大。
如同一个“哇、哇”坠落于人世的幼小生命,百事可乐在经历了无数次与命运、病痛、磨难、灾难的抗争,甚至跌倒在死亡线上的挣扎之后,昂首挺胸地步入了人生最为绚丽的青春年华,迎来了生机昂然的春天。
在广阔的全球饮料市场上,百事可乐后来居上,终于与先于其12年问世的可口可乐并驾齐驱、鼎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