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 格式:pdf
- 大小:173.90 KB
- 文档页数:6
茶氨酸“新天然镇静剂”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据日本的研究发现,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据日本的研究发现,茶氨酸能明显促进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释放出多巴胺并提高多巴胺的生理活性,从而有助于放松身体、缓解疲劳。
多种功能渐被发掘目前,茶氨酸已被应用于治疗世界各国发病人数最多的常见精神病——抑郁症。
据估算,全球至少有1亿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5%。
当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西药抗抑郁剂,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但这些药物尽管能有效控制抑郁症症状,嗜睡、视物模糊、高血压等的副作用却十分明显,若是长期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将对患者造成极大危害。
而用茶氨酸制成的药物则可避免这些副作用,美国、日本等国的保健品厂商已开发上市了多只以茶氨酸为主并辅以缬草根提取物、金丝桃素等天然镇静剂的纯天然抗抑郁胶囊,疗效显著且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副作用发生。
而随着研究的推进,茶氨酸的其他作用也被逐渐挖掘出来,如有效改善儿童多动症、对更年期综合征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日本:茶氨酸的“伯乐”日本是开发利用茶氨酸最早的国家。
早在1949年,日本已有茶氨酸产品上市,当时仅将茶氨酸用于改善饮料口感等用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茶氨酸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始加速,才推动茶氨酸在保健品及药品领域的应用。
1998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保健食品新原料大会上,茶氨酸被评为“最值得开发的食品新材料”,日本学者带去的茶氨酸制剂样品亦被大会评为食品科研新产品大奖。
此后,茶氨酸开始在国际市场“大展拳脚”,打进了欧洲市场并与沿用已久的金丝桃素展开激烈竞争。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在茶叶中已经发现26种氨基酸,其中,蛋白质氨基酸20种,非蛋白质氨基酸6种。
而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它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游离形式存在,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0%~70%。
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极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近年对茶叶的保健成分研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茶氨酸的基本性质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而合成类茶氨酸大部分为D型和L型的混合物。
由于构型不同,D-茶氨酸在机体内代谢生物活性很低,而L-型生物活性很高。
L-茶氨酸(L-thean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它属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命名: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γ-L-glutamine),结构式为CH3-CH2-NH-CO(CH2)2-CH(NH2)-COOH,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 ℃,比旋光度[α]20D= 0.7°,极易溶于水,水解度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研究证明它的含量与绿茶的品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0.876。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不同,一般来说,茶氨酸含量约为鲜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二、茶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茶氨酸是L–谷氨酸与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作用下直接合成的。
其中,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先质:L–谷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有两种,也就导致了茶氨酸在茶树体内合成途径的多样化。
其中一条为GDH途径,即α-酮戊二酸与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
其二为GS/GOGAT途径,即L-谷氨酸与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再与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两分子L-谷氨酸。
茶氨酸作用茶氨酸(Theanine)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非氨基酸。
它于1949年首次从日本茶叶中分离出来,并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
茶氨酸主要存在于绿茶中,尤其是日本的抹茶中含量最高。
它具有独特的氨基酸结构,可以轻松穿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
研究表明,茶氨酸能够提高大脑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从而达到镇静和放松的作用。
它还可以增加血清中多巴胺和谷氨酸的水平,从而增强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茶氨酸对心理压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研究表明,在嗜茶者中,茶氨酸的摄入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反应,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并改善心理压力的表现。
此外,它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和抑郁的症状,缓解疲劳和紧张。
茶氨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显示,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保护细胞免受氧化伤害。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阻止肿瘤的生长。
茶氨酸还可以增加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敏感性,提高化疗的疗效。
茶氨酸还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研究发现,它可以减少肝脏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降低肝脏损伤的发生。
茶氨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肝脏的功能。
此外,茶氨酸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它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效果。
总的来说,茶氨酸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放松、减轻心理压力、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抗菌和抗病毒等。
它的摄入可以通过茶叶饮用或补充剂等途径获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茶氨酸并不是万能药物,适量的摄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茶氨酸时,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摘要:茶氨酸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
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
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1]。
本论文主要的是再现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以及茶氨酸的保健作用。
关键词:茶氨酸,研究进展,保健作用。
1.引言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
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2%。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至今为止人们在茶叶中已发明25种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
大多数学者认为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簟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验测定出其微量存在外,其它植物中尚未发明。
大量研究表明,茶氨酸的含量不仅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具有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的生长、抗肿瘤、降压安神等功效。
2.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茶氨酸在茶树中的积累与光照、温度和合成前体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当温度为25℃,黑暗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加入盐酸乙胺能明显增加茶氨酸的积累。
1992年我国学者李荣林等对茶树新梢中茶氨酸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含量的变化作了较全面的研究。
他们发现,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因此茶氨酸可作为茶鲜叶嫩度的化学指标之一;茶氨酸在新梢中的含量随季节的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在春茶新梢中的含量是在夏茶中的4倍,是在秋茶中的7倍;环境对茶氨酸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下降,不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而氨态氮的存在和遮荫环境有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茶叶制作过程不同,其茶中茶氨酸的含量也有明显变化。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江春柳“2孙云1岳鹏翔2(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3500022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漳州 363000)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吖一L一谷氨酰胺Ⅲ一ethyl—L—glutam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fig在研究玉露茶鲜爽滋味成分的过程中,从新梢中分离鉴定出的非蛋白特征氨基酸?。
迄今为止,除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删。
茶氨酸占干茶总重的l%~2%,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口1。
自然界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比旋光度【Q】%=o.70,极易溶于水,其味阈值为0.06%,具有焦糖香和类似味精的鲜爽味,能消减咖啡碱和儿茶素引起的苦涩味,是茶叶中的重要呈味物质,还可以缓解其它食品的苦味和辣味,达到改善食品风味的目的u’2。
1。
1茶氨酸的制各方法自然界中L.茶氨酸含量极少,近20年来对茶氨酸的制备开发得到了茶学、食品、精细化工及制药等领域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各种途径制备和生产茶氨酸。
茶氨酸的主要制备途径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制备法、植物组织培养法和天然茶氨酸的提取分离法。
1.1化学合成法化学方法合成茶氨酸,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和专利发表,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L.谷氨酸加热脱水生成L一吡咯烷酮酸,加铜盐后,与无水乙胺反应,最后进行脱铜反应生产L-茶氨酸。
谷氨酸的吡咯烷酮化法采用无水乙胺(沸点为17℃)为原料,在高压条件下合成茶氨酸,对生产设备、安全性都提出很高要求,且反应时间长。
(2)用N.取代的L.谷氨酸酯的乙胺解反应产生N.取代L.茶氨酸,再脱除保护基获得L一茶氨酸。
茶氨酸保健作用研究进展杨洲【摘要】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殊氨基酸,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本文分别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保护神经系统、辅助治疗肿瘤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综述了茶氨酸的保健作用,并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茶叶通讯》【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茶氨酸;保健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杨洲【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 6217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TS272茶氨酸(Theanine)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非蛋白氨基酸,化学名称为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γ-L-glutamine)。
1949年最早发现于绿茶中[1],1950年由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从玉露茶中分离得到并命名。
茶氨酸主要存在于茶树种植物中,此外仅在一种蕈(Xeeocomus Badins)及茶梅(Camellia. Sasangua)中检出,以游离形式存在,不参与合成蛋白质,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0%~70%,占茶树干重的1%~2%,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
茶氨酸在茶汤中泡出率可达80%,是使茶汤呈现鲜爽味的主要成分,与绿茶等级的正相关系数达0.787~0.876,也是评价其他茶类品质和风味的重要物质[2]。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及茶氨酸生理活性研究的深入,其保健功能也成为研究热点。
1 预防心血管疾病1.1 降血压Yokogoshi等给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注射不同剂量的茶氨酸(0,500,1000,1500,2000 mg/ kg)均会引起大鼠血压降低,且下降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无法改变正常血压的大鼠血压值[3]。
Yoto等进一步研究茶氨酸对人体的降压作用,采用拉丁方设计,对14位志愿者进行了三次单独实验,受试者每天口服L-茶氨酸(200 mg)+安慰剂(糊精),或咖啡因(100 mg)+安慰剂,或单独服用安慰剂,均溶于250 mL、25℃的温水中服用,实验持续进行7 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