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doc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二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本讲学习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3)借助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知识结构:二. 重点、难点:1. 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2. 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 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三. 具体内容: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一)人口增长模式1.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第二课时)【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及地区分布【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2、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状况的差异【新课导入】课本P4“探索”——比比有何不同【课堂精讲】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2、读图1—1—9(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06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填写下表:大洲(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 慢)人口增长模式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发达国家【问题探究】:亚洲出生率下降,为什么总人口增加量最多?3、(读图指导)P8 图1-1-10 “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学法指导】分析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处人口增长阶段的异同,并分析原因在工业革命开始以前,世界各国人口增长都是“高高低”模式。
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开始后,打破了这种格局,发达国家率先进入高增长阶段,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形成了目前的“三低”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人口增长模式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前多处于高增长或增长下降阶段。
求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了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
【迁移运用】阅读“案例研究”——中国人口变化模式【节节清】: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的差异: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趋低,自然增长率低;国家总体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2、各大洲人口增长的差异:洲,高出生率,高增长率;亚洲、拉丁美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稳定增长;北美、欧洲、大洋洲,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
3、整个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模式,中国被认为已经进入模式。
学案2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第二课时)班级姓名作业等第1、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Word版含解析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人口增长模式1.世界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和规律性(1)阶段性人口的增长模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世界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②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一些工业化比较早的国家人口持续增长。
③20世纪后半叶开始:亚非拉国家和大洋洲人口快速增长。
由以上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人口一直呈增长趋势,而且呈现先慢后快的特点,即阶段性明显。
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1770年约1万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了约7亿;1770~1950年180年中人口增长了约17.2亿;1950~1999年约5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长了35亿;预计1999~2008年10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将再增长9.6亿。
表1-1-1表示的是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
表1-1-1人口(亿) 年份所用时间(年)10 1800 -20 1930 13030 1960 3040 1975 1550 1987 1260 1999 12从表中不难看出,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2)规律性从历史过程来看,人口发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人口增长经历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再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三个过程。
人口增长的变化规律是由慢变快再变慢。
世界人口增长共经历了五个阶段:高位静止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个别国家中的原始群体;早期扩张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后期扩张阶段:出生率下降、低死亡率——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低位波动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大部分发达国家;低位下降阶段:出生率低于死亡率——德国、瑞典等国家。
2.人口金字塔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把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象直观地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方法。
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程题目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中图版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4页—10页)●教材分析1从教材内容地位来看:2从教材内容来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本条“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可分解为: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学会运用图表信息,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是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世界上存在着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高高低”型、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高低高”型和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基本特征的“三低型”等主要人口增长模式。
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人口增长总要经历由“高高低”型向“高低高”型、继而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
目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已基本呈现出“三低型”的特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正处在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模式的过渡。
只有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仍维持“高高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命题规律1、考查内容:人口增长(数量变化、再生产的类型及分布、人口问题、人口构成等)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多以坐标图、柱状图、表格、曲线折线图来呈现信息。
3、能力要求:侧重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
3、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折线图阅读方法:(看递增递减的趋势、看斜率、看拐点)①总体变化趋势②找转折点(拐点)③速率总体如何变化④分段描述折线的速率变化。
2、思路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资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大城市数量、交通条件、生产方式、政治因素、开发历史、军事、旅游、科技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
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
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
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
[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
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
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
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
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
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
[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
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
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
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
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
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
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
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
[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
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
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
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
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
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
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