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 格式:pdf
- 大小:520.42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作者:史新芳来源:《今日财富》2016年第27期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颁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从制造业发展环境与规划背景、战略方针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作出详细的阐述。
最重要的在于创新的重要性、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以及三步走的实现方略。
一、中国制造2025(一)提出背景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此外,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建设制造强国,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内需潜力得以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
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二)基本方针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完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制造业生命线,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根本,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作者:王桂荣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36期[摘要]管理会计信息化能大大提升制造业的管理和质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我国制造业需要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深入广泛应用。
文章通过探讨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研究其问题,制定对策。
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在制造业的应用水平,提升制造业的创新力和活力。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DOI]10.13939/ki.zgsc.2018.36.143为了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提升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逐步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企业组织内部管理行为,能够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互联网信息的发展和使用,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中不断深入和使用,为管理会计在专业知识和应用上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文章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提出的前提下,研究管理会计信息化,从而为制造业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管理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 相对较低的制造业管理会计数据供应水平制造业涉及的点多面广,企业范围相对较大。
以山东省制造业企业为例,大多数企业虽然都使用的是管理会计通用软件,但是在获取数据和信息时,仍具有较大的差距,而且管理会计涉及的数据相对较多,需要会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原始数据,决策者和经理人等管理人员不重视这些数据,因此得不到有用的管理会计信息。
我国制造业不仅在数据供应方面模糊不清,而且供应质量差,时效性差,存在不合理数据流程设置、供应数据不准不精等问题,降低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时效性,因此弱化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功能。
1.2 我国制造业在管理会计信息生成方面能力较差我国制造业起步较迟,发展迅速,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速度快质量差、数量大性能不强、简单制造却不知创新,这主要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相对丰富,制造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生产销售,而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重视,这也就导致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合理的信息化流程,虽收集了相关信息,但是分析能力跟不上,虽有管理软件辅助,但是难以满足企业发展和实际需求。
2015年第34期Special Report特别报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为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制定的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
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增强制造实力、创新产品设计,需要科学合理、运转良好的管理架构形成支持,包括在企业管理中作用日益凸现的管理会计体系。
2015年11月,“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论坛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行。
“制造业的未来会怎样,会计的未来会怎样,制造业的发展对管理会计有什么影响,怎么主动创新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着眼于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去关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李扣庆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会计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不断去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更高的管理会计水平,会使得制造业转型的方向选择更加科学,符合规则和转型要求的会计处理也能够使转型更加高效、轻松。
”透视未来“在苹果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中国大陆仅在其全球价值链占比1.8%和2%。
”出席此次论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解读了“中国制造2025”的内容。
从2006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
全世界500种左右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联合国统计的八大类工业制成品全球贸易中,中国有三类产品的出口在全球份额超过四分之一。
中国已经有接近一半的主要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居于第一位。
然而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企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技术标准、平台型或行业旗舰企业少,中国企业缺乏对产业链的控制力,在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缺少话语权。
一批涉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国防安全的重要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关键设备仍然依赖进口或者实现国产化的产品一致性、稳定性差。
CAIXUN 财讯-41-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山西财经大学 乔 华 / 文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以分析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的应用现状为基点,结合中国制造2025伟大战略的政策背景,把握在中国企业中管理会计应用的程度、管理会计技法的有用性程度,从而发现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实务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造业 管理会计 发展趋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德国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提出重返制造业,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战略。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国管理会计实务现状德国工业4.0的一位权威专家说,当前在全球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主战场是德国、美国和中国。
德国提出了“工业 4.0”,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
从目标、理念、路径、方法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整体的信息化与德国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德国工业企业整体上处于工业3.0阶段,而中国企业整体上处于2.0阶段,中国面临更加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临两步并作一步走的挑战。
基于此背景下,中国管理会计的现状如下:第一,中国的生产方式有传统的生产方式正向现代性生产方式转变。
制造间接费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符合管理会计成本构造的变化理论。
企业在分配制造间接费时最常使用复合方法。
第二,因为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理论上的大量研究、企业的需求等原因,责任会计、质量成本、目标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等管理会计技法的使用程度比较高。
因为企业对管理会计技法理解不足、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标准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价值链、平衡计分卡等管理会计技法的使用程度比较低。
中国制造2025 需实现四个战略方面转变在日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速建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 的根本目的,是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本质要求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
其原因和目标包括三点:第一、中国对新的国际竞争的回应,第二、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三、为了低附加值产业结构进行升级。
黄速建同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 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业;第二步到2035 年中国制造业到先进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 周年的时候,大约是2050 年,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的前列。
而中国制造2025 的指导思想,则是要以加快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来推进智能制造。
其基本要点,就是要通过迎接新一论的技术革命,加强工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弥补短板,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培养多层次的人才,主要包括技能性的人才。
黄速建认为,推行中国制造2025 要实现四个战略方面转变:第一、由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中国企业不能光靠压低劳动力的成本,或仅是挖掘成本的潜力去参与竞争,因为这个潜力再大也是有限的。
而应该推行制造业的服务化等增值方面,以提高综合竞争优势的内容。
第二、迎接新技术。
对于通常企业来说,加快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的引入,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性,通过持续改进、局部改进去逐步适应工业革命。
同时去也要重视技能人才和知识性员工的引入、培育和激励。
第三、要想实现战略转变,首先要补工业2.0 的课。
而补工业2.0 的课,尤其是要提倡精耕细作的工。
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作者:来源:《新会计》2015年第12期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
为积极对接产业升级环境下企业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
本刊编辑部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速记稿对论坛演讲进行了摘编,以飨读者。
打造国内一流管理会计论坛品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扣庆三年前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发起了要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会计实践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国家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管理会计领域的高地。
2013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众多合作单位一起,开展了大量的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研究,将管理会计植入到许多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当中。
同时从2013年开始,开始打造国内一流的、管理会计论坛的品牌。
2013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首届管理会计论坛。
主题是管理会计提升竞争力。
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应邀参加了论坛。
2014年举办了主题为:管理会计:全球经营与中国实践的主题论坛。
2015年举办主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管理会计,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实践之间,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和会计实践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中国经济已经在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常态,消费需求、竞争的压力、技术条件等等都已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个变化必然要求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而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会计人就需要思考,这一转型升级及跨越式的发展,对会计特别是对管理会计,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行业特别是管理会计,又应该怎么去回应、怎么去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制造业的升级和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制造业的活动和会计之间,这两个要素之间,一定是呈现了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管理会计新变化助力“中国制造2025”作者:王成琳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1期【摘要】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体现了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决心,而管理会计创新将成为“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支推动力量。
本文首先大致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并同工业4.0相联系,然后阐述了现代社会中会计假设的一些变化,最后从管理会计的使用和趋势入手提出管理会计应作出哪些变化可以助推“中国制造”。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 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整合性报告决策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制订了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企业依靠“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优势已经成为过去,目前很多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最根本的就是企业开拓创新,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而要实现以上的目标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框架来支撑,管理会计也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不断改进创新,最终成为中国制造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提到中国制造2025,就不得不说工业4.0,两者其实无本质区别,都是建立一个产品个性化、信息数据化的生产体系。
利用大数据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是更深刻的,包括管理模式等。
管理会计是不断量化的使用、建模、验证等。
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一些会计假设也在悄然改变,会计主体方面,现在的企业之间边界日渐模糊,它应当报告给哪个对象值得深思。
会计期间方面,以前会计期间一般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
但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若是以一个会计年度来衡量可能会使信息不及时。
关于货币计量,非货币的资产如智慧资本、人力资本越来越多,甚至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些资产的披露很重要。
助推中国制造2025,管理会计从使用和趋势上作出以下变化。
一、推动作业成本法的普及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关注企业长远利益发展的一种理念,强调顾客的利益,更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它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能够更全面准确的把握成本信息,比如强调适时生产,强调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等,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理念是相融相通的,实施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
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
为积极对接产业升级环境下企业对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
本刊编辑部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速记稿对论坛演讲进行了摘编,以飨读者。
打造国内一流管理会计论坛品牌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李扣庆
三年前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发起了要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会计实践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为国家高级财会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管理会计领域的高地。
2013年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众多合作单位一起,开展了大量的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研究,将管理会计植入到许多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当中。
同时从2013年开始,开始打造国内一流的、管理会计论坛的品牌。
2013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首届管理会计论坛。
主题是管理会计提升竞争力。
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应邀参加了论坛。
2014年举办了主题为:管理会计:全球经营与中国实践的主题论坛。
2015年举办主题为: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管理会计,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实践之间,一个国
家产业的发展和会计实践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中国经济已经在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常态,消费需求、竞争的压力、技术条件等等都已经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个变化必然要求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而要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跨越式的发展,作为会计人就需要思考,这一转型升级及跨越式的发展,对会计特别是对管理会计,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计行业特别是管理会计,又应该怎么去回应、怎么去推本文由收集整理动制造业的转型、制造业的升级和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制造业的活动和会计之间,这两个要素之间,一定是呈现了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必然对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产生重大的影响。
纵观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会计史的背后是一部企业的发展史,一部制造业的严格历史。
在推进会计理论和实践演进的过程当中,毫无疑问制造业的发展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工业自动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催生了会计的电算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化对会计形成了影响,这个影响的结果就是会计的集中和共享。
中国制造2025,或者“工业4.0”,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智能化。
制造业在智能化,会计如何应对?制造业智能化的趋势,对于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不是未来会计也会智能化?这是面向未来会计人需要回答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对这样未来的态势去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在制造业的发展对会计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会计的变革和创新,同样可以
为制造业的发展,为产业的升级、转型乃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毫无疑问,有更高的管理会计水平,不断去提升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
就能使得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方向选择变得更加的科学,转型的脚步也可以变得更加的坚定。
同时符合规则和转型要求的会计处理,也能够使转型的步伐变得更加的轻松。
因此,制造业的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到底怎么样?会计的未来会怎么样?制造业的未来会怎么样?怎么主动推进管理会计的变革去推动制造业的适应发展,这都是非常值得会计人们去关注的问题。
围绕这样的主题,希望通过论坛深化对制造业和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深化对于会计如何顺应的认识,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跳跃式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推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中国制造2025透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黄速建
为什么要推行中国制造
首先,在经济从高速增长下行到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要想成功转型升级,面临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
其次,中国是工业大国,但是远不是工业强国。
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品、单位GDP产出的物资消耗能耗非常大。
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我国的芯片进口量和石油一样,甚至在金额上超过石油,成为两大中进口产品之一。
我国呈现出全方位的产能过剩。
同时企业面临国际上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低端产业和发达国家在下
一代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方面的竞争,还面临着TPP和TTIP这类贸易体制方面的竞争,这在很长时期内将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融入新的贸易投资秩序的重大障碍。
所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是为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的冲击,本质要求是要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来提高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是要创新,通过创新促进转型,通过创新提高增长速度。
所以企业转型升级反映在微笑曲线上,就是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或者是制造产业的服务化,企业由曲线中间的低附加值环节向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转变。
同时在制造环节要加强管理,提高制造环节的附加值,由微笑曲线同时转向武藏曲线。
实行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对外回应新的国际竞争,对内针对制造业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
中国制造基本内容
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加快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来推进智能制造。
是要通过迎接新一论的技术革命,加强工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弥补短板,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技术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培养多层次的人才。
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到先进强国的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大约是2050年,制造业大国地位
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制造业强国的前列。
任务和重点主要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发展水平。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