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0
《园林史》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史(英文):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437111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史II》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选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
中外园林史是研究中外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有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及中国园林,重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主,研究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陵寝园林,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园林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园林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园林的最初形式、发展等方面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掌握本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了解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类型。
本课程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会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绪论、中国园林史、日本园林史和西方园林史三个部分,共32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时间安排,了解人类造园活动的基本概况和特征体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造园体系。
中国园林史部分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分期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的内在因素第二章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园林的起源及最初形式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幼年期的发展概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重点是秦始皇的上林苑、阿房官以及袁广汉的私园。
《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园林史3.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一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园林艺术的特点与分类。
掌握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园林的规划、布局和特色。
全面了解中国的园林体系,了解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同时,通过对中国园林史的历史性的完整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另外,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园林的介绍,主要有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等典型园林形式,让学生对整个世界园林体系有个全面的认识,吸收古典园林的精髓,古为今用,全面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形式2.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3.了解园林史前的历史变迁,商周历史史略(二)教学具体内容1.园林史前的历史变迁2.商周历史史略3.经典园林3.1商3.2周4.园林特色4.1园林孕育 4.2园林起始 4.3园林发展 4.4园林创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及该时期的园林特色。
(四)思考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2.商周时期的园林特色是什么?第二章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该时期的园林特色2.理解秦汉时期的经典园林创作手法3.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史略(二)教学具体内容1.历史史略1.1秦 1.2汉 1.3时期特点2.经典园林2.1秦2.1.1咸阳皇宫群 2.1.2上林苑 2.1.3阿房宫 2.1.4秦始皇陵 2.1.5长城2.2汉2.2.1西汉宫城——长安 2.2.2西汉上林苑 2.2.3东汉广成苑2.2.4私家园林3. 园林特色3.1园林发展 3.2园林创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是秦始皇的上林苑、阿房官以及袁广汉的私园。
《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课程编码:总学时/总学分:40学时;2.5学分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0/0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适用专业:园林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章园林的生成期(2学时)第二章园林的转折期(2学时)第三章园林的全盛期(2学时)第四章园林的成熟期(4学时)第五章园林的成熟后期(4学时)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史结束语(2学时)第七章日本园林发展简史(4学时)第八章西方古代园林发展简史(2学时)第九章中世纪欧洲园林(2学时)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园林(2学时)第十一章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园林(2学时)第十二章十八世纪英国风景园(2学时)第十三章近代美国园林(2学时)第十四章十九世纪城市公园(2学时)第十五章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2学时)第十八章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2学时)三参考教材主要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参考书目:《中外园林史》四学习要求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五成绩评定方式1、考试方式以考试为主,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大纲制定者:园林教研室大纲审定者:大纲批准者:指定时间:2010.6。
《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32023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garden课程总学时:48讲课:32 实践:0 习题:16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理论课。
本课程在简要回顾环境艺术发展的过程和剖析环境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程序的阐述上,力图使学生在专业入门阶段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尽快明确学习方向,初步建立起专业知识框架,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园林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2.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了解中外城市、建筑、园林设计的发展史。
2、掌握地区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广场等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及雕塑、壁画设计,设施设计等的方法3、掌握总体平面规划、空间形态、景观构成要素等设计方法。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具备对园林景观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设计实施、管理能力。
2、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1、领会园林设计的概念、分类等相关知识;掌握园林设计的思维特征2、掌握园林艺术的特点和发展;3、领会基本概念构成元素: 点、线、面、体;4、领会园林设计与其他理论的关系5、领会环境空间相关概念,空间的类型与分割及外部和内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6、园林景观设计与广场景观设计特点(三)实施说明1.教学条件(1) 采用辅助教材及参考书目作为教学辅导资料;(2) 以国家标准规范为指定设计参照标准;(3) 为学生提供指定专业制图教室、制图桌、制图工具等;(4) 学生课下自学可利用系资料室、校图书馆、网络资源。
2.教学手段(1) 理论讲授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2) 习题课采用“分组制图”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先将矛盾或问题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090502园林专业自学考试
090502是园林专业的专业代码,该专业自学考试是一种灵活的教育方式,允许学生在不参加正式课堂授课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并通过考试获得学历证书。
以下是关于园林专业自学考试的一些基本信息:
1.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园林植物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以及园林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园林、林业、城乡建设、房地产、市政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相关部门从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栽培及养护管理,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设置:园林专业的自学考试课程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地区和主考院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学生需要按照考试计划,逐步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3.考试安排:自学考试的考试时间、报名时间等通常由当地教育考试院或主考院校公布。
学生需要密切关注相关通知,及时报名参加考试。
4.学习方式:自学考试的学习方式相对灵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参加辅导班、网络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学生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5.学历证书:学生通过所有课程考试后,可以获得由主考院校
颁发的学历证书,该证书在国家范围内具有认可度和使用价值。
不同地区的园林专业自学考试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信息以当地教育考试院或主考院校公布为准。
同时,自学考试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后再做决定。
2012 至2013 学年第二学期
教
案
课程名称(编码):园林史()
总学时/周学时: 64/ 4 开课时间: 12-13学年第二学期第 1周至第17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0级景观建筑设计
使用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授课教师:安显楼
教案扉页
第一:关于专业名称的修改
学科解析:
“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学科分别为:“architecture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之上,渊源久远、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
中国的风景式园林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园林之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664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园林史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课。
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园林艺术发展历程、主要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
先修课程主要有美术、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流派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熟悉著名的园林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把握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课程基本要求为: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园林史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2.正确分析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主要园林流派的历史分期。
3.掌握各主要园林风格流派形成的背景、主要艺术特点、重要作品和主要人物4.能正确进行中外园林的比较分析5.把握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园林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园林的概念2.世界园林发展的4个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按隶属关系所划分的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各个时期对应的朝代及年代。
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理解:1.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园林产生的关系;2.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与园林的发展;3.园林意境4.古典园林的特点应用:通过综述及资料分析,比较中西园林风格差异。
(二)次重点识记:1.F.L.奥姆斯台德和E.霍华德对现代园林的贡献。
理解:1.园林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比较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3.园林四大要素及其在园林中的作用。
应用:能够从要素入手,对园林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一般识记:1.瑶池、悬圃、伊甸园、极乐世界、天园;2.中国古典园林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与中国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关系。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6644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园林史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课。
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园林艺术发展历程、主要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
先修课程主要有美术、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设计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流派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熟悉著名的园林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把握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课程基本要求为: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园林史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2.正确分析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主要园林流派的历史分期。
3.掌握各主要园林风格流派形成的背景、主要艺术特点、重要作品和主要人物4.能正确进行中外园林的比较分析5.把握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园林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及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园林的概念2.世界园林发展的4个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按隶属关系所划分的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
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各个时期对应的朝代及年代。
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理解:1.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园林产生的关系;2.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与园林的发展;3.园林意境4.古典园林的特点应用:通过综述及资料分析,比较中西园林风格差异。
(二)次重点识记:1.F.L.奥姆斯台德和E.霍华德对现代园林的贡献。
理解:1.园林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比较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3.园林四大要素及其在园林中的作用。
应用:能够从要素入手,对园林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一般识记:1.瑶池、悬圃、伊甸园、极乐世界、天园;2.中国古典园林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所进行的分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与中国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关系。
应用:通过文献阅读,深化对园林发展阶段的认识。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和早期园林的发展进程,了解中国早期园林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2.囿;台;一池三山;3.天人合一的概念及其对园林的影响4.上林苑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5.建章宫的主要内容。
6.秦、汉主要皇家园林作品的名称、地点理解:1.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的三大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神仙思想);2.一池三山对园林发展的意义。
3.生成期园林的主要特点应用:1.本时期古典园林的图示表现与分析。
(二)次重点识记:1.本时期中国历史的主要进程2.灵囿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
3.汉代长安城主要园林的分布。
4.兔园理解:1.西汉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2.汉代私家园林的规模、内容。
3.皇家园林功能的发展演变。
应用:绘制建章宫平面设想图。
(三)一般识记:1.秦咸阳城规划的主要内容2.东汉皇家园林概况。
理解:城市规划与园林布局的关系应用:结合文献,分析该时期园林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史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转折期园林的主要特点,主要的园林作品和对园林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背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寄情山水思想与中国自然审美意识的升华2.北齐仙都苑、北魏洛阳华林园的总体布局3.私家园林在本时期的总体特征。
理解:1.魏晋时期陶渊明等人的隐逸思想;2.转折期园林的特点;应用:1.绘图分析北魏洛阳华林园的主要特点;2.分析社会转变对园林风格转变的影响。
(二)次重点识记:1.六朝时期健康园林的分布。
2.寺观园林的特点。
理解:1.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发展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形式与功能的演变;应用:绘制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图,并对园林的分布进行分析。
(三)一般识记: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理解:非主流园林类型概况;应用:综合文献,分析转折期中园林各要素的变化。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兴盛时期,要求学生掌握该时期园林的主要艺术成就,并熟悉重要园林作品和重要园林人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主要园林的名称、地点和规模2.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3.文人园林概念4.皇家气派的主要特征理解:1.隋炀帝西苑,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洛阳宅园及庐山草堂,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等园林的布局内容和造园艺术成就。
2.全盛期园林的特点及成就;应用:1.绘图分析辋川别业、庐山草堂的园林布局。
2.综合分析唐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二)次重点识记:1.唐代皇家园林的内容和布局2.唐代主要的寺观园林名称与内容。
理解:1.长安城市规划布局;洛阳城市规划布局;2.诗情画意在隋唐园林中的表现形式。
应用:典型园林的图面分析(三)一般识记:衙署园林、公共园林概况;理解:全盛期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应用:查阅隋唐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从本时期开始,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要求学生对以艮岳为代表的皇家园林的布局、造园手法进行归纳掌握,对私家园林的成就进行提炼和总结,对文人园林的发展能够深刻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宋代东京城布局及主要宫苑分布2.南宋临安城主要宫苑分布3.艮岳的山水格局4.宋代主要私家园林及其内容5.宋代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理解:1.从筑山、置石、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分析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2.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3.富郑公园、湖园、环溪、独乐园的园林布局及成就。
4.园林产生的文化哲学思潮。
应用:1.绘图分析艮岳的平面布局及造园艺术成就;2.分析西湖的整体布局;(二)次重点识记:1.金明池布局2.《洛阳名园记》中的私园类型及数目。
3.宋代寺观园林的概况理解:1.宋代的其他园林概况;2.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
应用:对唐宋文人园林进行比较分析(三)一般识记:1.宋画“千里江山图”中的主要建筑类型和组合2.江南私园概貌理解:辽金园林的发展脉络。
应用:宋代私家园林地形处理的综合分析。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本时期各类园林作品的布局、设计手法和造园特点,对重要的园林作品能够进行绘图分析,并熟悉中国重要的造园理论著作和园林人物。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御花园平面图及内容2.明北京皇城内的御苑分布图3.雍正时期圆明园平面图4.影园平面图5.寄畅园平面图6.各大造园家及造园的理论著作理解:1、文人园林的发展历程。
2、圆明园、寄畅园的艺术成就;;应用:1、分析康熙时期北京西北郊的主要园林布局关系;2、综合分析江南私园的主要特点;(二)次重点:识记:1.元大都及其西北郊平面图2.万岁山及园坻平面3.早期拙政园主要内容理解:1.清初北京的私家园林的特点。
2.本时期寺观园林的主要特点。
应用:根据文征明《拙政园记》,《拙政园图》,绘制早期拙政园平面设想图。
(三)一般:识记:1.主要造园理论著作的精华内容2.清华园的布局及内容。
理解:本时期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相互影响应用:本时期社会发展变迁对园林的影响分析。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本时期各类园林作品的布局、设计手法和造园特点,对重要的园林作品能够进行绘图分析,并能对园林中的重要节点进行详细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乾隆时期西苑及琼华岛平面图、乾嘉时期圆明三园平面图、避暑山庄平面图及颐和园平面图,含主要景点。
2.网师园、拙政园中部及西部平面、留园平面图,含主要景点。
理解:1.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西苑(北海)的布局分析与艺术成就;2.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的布局及造园艺术成就;3.大型皇家园林建筑与自然要素关系协调的手法;4.江南私家园林的掇山与理水手法;5.园林中的园中园分析。
应用:1.综合分析北京西郊皇家园林三山五园的关系,绘制三山五园的整体规划示意图。
2.绘图分析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掇山、理水、植物配置手法及主要节点平面。
3.结合实例分析,全面综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二)次重点:识记:1.静心斋平面图、静宜园、静明园平面图、恭王府后花园平面图。
2.退思园、豫园、瞻园、个园、瘦西湖主要内容。
3.岭南私家园林概况。
理解:1、比较杭州西湖与清漪园昆明湖,寄畅园与谐趣园在格局上的异同。
2.比较本时期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的风格特征。
3.比较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4.比较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及造园艺术手法。
应用:综合文献,对本时期寺观园林发展进行综述。
(三)一般:识记:1.林本源园林概貌2.本时期其它类型园林概貌。
理解:1.寺观园林与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关系。
2.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应用:对历史上的书院园林、衙署园林进行总结。
第八章外国园林史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为外国园林史,要求学生对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各类园林的特点具有清晰的理解。
指定教材中没有本章内容,希望学生学习参考教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重点识记:1.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年代。
2.朗特别墅(Villa Lante),埃斯特别墅(Villa D’este )平面,凡尔赛花园平面,stourhead 花园平面,stowe 园平面。
3.石榴院平面,狮子院平面。
4.十八世纪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发展阶段与主要人物与作品。
5.伊斯兰园林的一般特点。
6.美国园林的一般特点。
理解:1.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共同特征。
2.故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的类型与主要特点。
3.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法国勒.诺特(Le Notre)式园林的主要风格特征及凡尔赛花园的艺术成就。
5.法国台地园与法国古典园林的风格比较。
应用:1.绘制分析图,总结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造园手法。
2.绘制分析图,剖析凡尔赛花园的轴线系统。
3.总结英国自然风致园的主要艺术特征。
4.中西园林的比较分析。
(二)次重点识记:1.欧洲中世纪园林的一般特征。
2.埃斯特别墅、朗特别墅、凡尔赛花园内的主要景点。
3.伊斯兰天国的一般特征。
理解:1.中国园林对欧洲园林的影响。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