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专题5.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5
2018-2019 学度苏版高一地理( 1)一周一练练习:垂直地区分异规律【一】选择题以下列图表示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
读图,达成1—2 题。
1.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摆列挨次为A 、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山位于亚热带,热量充分B、乙山地北坡位于背风坡,雪线较低C、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D、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下边左图是非洲某地区表示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散布表示图。
读图达成3—5 题。
3.当野生动物大迁移抵达甲地时,当地受A 、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4.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A 、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沙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沙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5.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别的主导要素是A 、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以下列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表示图。
读图达成6—7题。
6.该山地南坡属于A 、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7.图中①②间散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A 、高峰草甸B、高寒沙漠C、针阔叶混交林D、高峰针叶林8.以下列图是某地区自然带散布表示图,影响自然带 a 呈狭长散布并南北延长的主要要素是A 、热量水分B、地形洋流C、洋流水分D、热量地形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散布表示图,达成9— 10题。
9.甲表示的植被种类最可能是A 、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沙漠10.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种类差别的主导要素是[根源 :ZXXK]A 、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11.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 3 个垂直自然带挨次是A 、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峰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峰灌丛带—高峰草甸带D 、针叶林带—高峰草原带—高峰草甸带12.厄尔布鲁士山高峰冰川带〔图中暗影部分〕的散布近似于以下列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一样海拔、不一样坡向某丛林植被散布百分比图。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第二课时)同步练习1.有关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带与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界线②每个自然带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③自然带的分布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④垂直分布的自然带,纬度越高,自然带类型越多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 B(2014·重庆市学业水平考试)读“某区域图”,回答2~3题。
2.导致P、S两地形成不同气候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3.E、F、P三地呈现出不同的自然带景观,其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解析】第2题,图示区域为南美大陆南部地区,图中P、S两地的纬度相似,均距海不远,但由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则西部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则形成了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题,图中E、F、P三地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显示了南北方向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2.D 3.A4.(2014·陕西学业水平考试)小强与驴友在攀登太白山途中,看到植被从山麓到山顶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质构造B.水热组合C.土壤条件D.水文状况【解析】植被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说明水热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
学科!网【答案】 B(2015·江苏盐城学业水平模拟)读北海位置图,完成5~6题。
5.图中岛屿上的自然带主要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6.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增湿D.降温减湿【答案】 5.B 6.A(2014·福建学业水平改编)下图是某大陆东部沿海地区简图,回答7~8题。
7.在水平自然带分布中,落叶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应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植被由山麓常绿阔叶林到山顶针叶林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答案】7.A8.C9.(2015·云南学业水平考试)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课时)、选择题F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 1 —2题。
1.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整体性特征2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答案】1. A 2 . B【解析】1 •水平方问上植被从亚热芾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自然带是随看纬度变化的,以热量为基础, 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越对。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经度更晉的"错。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芾随看海拔更替,C错冬整体性特征强调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D错。
2 .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相对高度、海拔等,图示山脉海拔高度相同,差异原因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无关,A错。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纬度较低,B对。
降水、距海远近不是自然带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C D错。
读安第斯山脉北段的垂直带谱图,完成3—4题。
'\高山草地亠"亠T 亠" '匚、草地和林地I (MXJX- ______ :—r _______ : ____ 1 —A —1-X乂入堺代%沁帶雨林3 •安第斯山脉北段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 . 5° NB . 45° S C. 35° S D. 45° S4 .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高山森林带在该山脉分布的海拔 A .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保持不变D.变化无序【答案】3. A 4 . B【解析】九安第斯山脉北段山麓地区的目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该山脉北段位于赤道附近。
4・随着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适合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的高山森林带在该山脉上分布的海披逐渐 降低。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7 443.8 m,为天山最高峰。
读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B.甲坡为阴坡,乙坡为阳坡C.甲坡为迎风坡,乙坡为背风坡D.甲坡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好于乙坡2.在2200~2900米处,甲、乙两坡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B.气温C.降水D.坡度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托木尔峰乙坡的雪线低于甲坡;由于天山山脉北坡的降水量大于南坡,且北坡为阴坡,因此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故甲坡为南坡、乙坡为北坡,A选项正确。
第2题,乙坡位于准噶尔盆地南侧,该盆地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进入,因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导致乙坡该海拔范围内的水分条件优于甲坡。
答案:1.A 2.C读下图,完成3~4题。
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3. 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4. 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A. 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B. 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C. 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D. 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3. D4. B【解析】3. 读图,自然带①属于热带雨林带,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这种分布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D对。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A、B、C错。
4. 自然带②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
是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B对。
A、C、D错。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5~7题。
5.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A.山东半岛 B.西部欧洲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6.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7.若CD 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的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A. 3700米 B. 4800米C. 5000米 D. 4680米5.C6.D7.C【解析】5.若①山麓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位于温带沿海地区,圭亚那高原位于热带,D可以排除;从山麓到山顶主要自然带在该山的北坡分布海拔高,说明北坡是向阳坡,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A、B项排除,故C项正确。
课时规范练3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 600毫米。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草地ⅠB.草地ⅡC.草地ⅢD.草地Ⅳ2.图中M处为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3.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2023·山东济南二模)针茅为多年生禾草,有发达的须状根系,具有耐牲畜践踏的特点,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
针茅春季萌发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时间较长,且再生性强。
下图为天山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在天山的垂直带谱中,针茅主要集中分布在()A.1B.2C.3D.4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针茅年净生产量(净生产量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减去消耗后的有机物质量)的变化是()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023·山东淄博二模)苔藓植物是喀喇昆仑山区地被层植物主要的建群种,垂直分异明显。
为了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该地牧场采取轮牧方式。
下图示意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地带及其种数垂直分布规律。
据此完成6~8题。
6.喀喇昆仑山山麓地带苔藓植物种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光照较弱C.人类干扰D.风力强劲7.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种数峰值区()A.以灌丛草甸植被为主,植被覆盖度高B.分布下界受热量因素影响大C.腐殖质层较薄,土壤分层差且贫瘠D.降水较多,坡面水分条件好8.该区域夏季牧场适合选择在()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2023·广东佛山二模)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重要指标,气候和土壤是其主要影响因子。
课时作业44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4·河北石家庄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B.自然带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影响雪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坡度D.甲处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B.天山C.武夷山D.大兴安岭3.形成图中河谷半干旱景观的主要缘由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B.盛行下沉气流C.盛行上升气流D.受西北季风影响[2024·云南昆明模拟]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明显,高原山地垂直带谱类型(如图)的分布模式说明了其自然带景观的地带分异,形成独特的自然带地域格局,呈现同心弧状(由东南暖湿向西北寒冷干旱的递变趋势)。
据此完成4~5题。
4.青藏高原从内部到边缘山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为( )A.带谱由繁到简B.带谱数目增多C.植被种类削减D.降水渐渐削减5.青藏高原地域分异在空间上呈“同心弧状”的分布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C.太阳辐射D.海拔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探讨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上升呈单峰改变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上升,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上升;在更高海拔区域,相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削减。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觉,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削减,植物多样性异样;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遇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2)推断在未遭遇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推断依据。
课时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所示为“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图中可反映我国长白山的是()A.①B.②C.③D.④大高加索山脉,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其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是欧洲第一高峰,海拔5 642 m。
据此完成3~4题。
3.大高加索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A.温带草原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的分布类似于图中的()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体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典型丹霞地貌的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相对高度小,坡度大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C.人类活动强度大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6.形成“沟谷季雨林”的主要原因是()A.全年降水量丰富B.土壤水分充足C.太阳光照强烈D.海拔低,气温高小明寒假到某地旅游,写下游览日记:从香港飞行六个半小时左右到达目的地,一下飞机一股湿热空气扑面而来,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地东部海域拥有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沿岸地区有高大的红树林,西部的山脉上分布的热带雨林特有物种数量较多。
据此完成7~9题。
7.小明到达的旅游地属于()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拉丁美洲8.该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原因有()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②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影响③暖流流经,增温增湿④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该地热带雨林特有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A.终年水热条件较好B.地壳运动、火山活动频繁C.进化过程持续、孤立D.人类环境保护意识较强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专练18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9·湖北省七市联考]横断山区由南北走向的7条山脉6条大江构成了山高谷深、相间分布的地貌,多地分布着干热的河谷,形成了“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
下图为金沙江(28°N)某地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干热河谷中“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全年受干热的东南风影响②越过山体的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致使河谷干旱即“焚风效应”显著③受山谷风环流的影响④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干热河谷成为一种珍稀的资源,阿署达是位于金沙江畔的一个彝族小山村,全村靠种植芒果致富。
据图推测,该村芒果集中种植的海拔高度在()A.1 500~2 700 m B.2 700~3 100 mC.1 500~3 100 m D.1 500 m以下答案:1。
B 2.D解析:第1题,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而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小,①错;西南季风越过山体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降水少,形成干旱河谷景观,②正确;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河谷气流下沉,晚上气流则沿山坡下沉,河谷气流上升,当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降水增加,因此植被由谷底向上表现为由荒漠景观向森林景观过渡的现象,③正确;横断山区不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④错;B项正确。
第2题,芒果是热带作物,热量是决定芒果自然分布的主要因素,芒果的种植需要热量充足,因此海拔较低,主要位于海拔1 500m 以下的地区。
故选D.[2019·河南联考]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
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
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
据此完成3~4题。
3.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差异小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C.风速差异较小D.光照差异较小4.导致近年来梵净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A.山体高度较低B.山顶风速较大C.居民过度破坏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
课时作业18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基础巩固]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秦岭南坡B.喜马拉雅山北坡C.阿巴拉契亚山脉D.乞力马扎罗山解析:选D。
一般山地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和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气候地中海D.温带季风气候3.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2、A3、D【解析】第2题,图中山麓地带分布有落叶林,说明该山位于温带地区,山脉东侧山麓植被是荒漠,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3题,山脉西侧是落叶林,东侧是荒漠,体现了水分条件的不同。
4、非洲东非高原赤道附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导致其自然环境地方性分异的是A.气候B.地貌C.植被D.土壤3、B解析:东非高原因海拔高热量不足形成热带草原带。
5.下列不属于地方性分异因素的是( )A.地势起伏B.洋流C.纬度位置D.海陆分布5、C解析: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纬度位置属于全球性的大尺度因素。
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6~7题。
6.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地方性分异现象的是( )A.a B.bC.c D.d7.上述地方性分异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海陆分布C.洋流D.岩石性质解析:第6题,a、c方向的变化都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方向的变化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方向的变化受山地地形影响,呈现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7题,由上题可知主导因素为地形。
答案:6.D 7.A8.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乙山脉可能是( )A.太行山B.秦岭C.天山D.五指山(海南)(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A选项正确。
课时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以及不同山地垂直带谱的差异。
(综合思维)2.根据不同山地的海拔以及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
(地理实践力)3.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地方性分异的因素,总结地方性分异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践力)4.通过不同的区域图,结合某具体区域,分析影响自然环境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区域认知)目标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山地垂直带谱1.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
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
3.分布规律(1)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2)山麓与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拓展延伸垂直带谱中,只有基带的名称包含热量带,基带以上的自然地带名称均不包含热量带名称。
如天山自然带谱:4.通过山麓自然地带判断山地的位置山地垂直自然地带是在水平自然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地带(又叫基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地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地带确定温度带、纬度范围和气候区;反之亦成立。
如下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说明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5.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的纬度和高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1)判断山体所在纬度①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②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地带在山区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则分布海拔越低。
(2)判断山体海拔: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垂直带谱变化。
(3)判断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则越简单。
6.通过山地自然地带的倾斜,判断山地所在的半球及坡向(1)判断山地所在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同一自然地带,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阴坡高。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1—2题。
1.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整体性特征
2.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
【答案】1.A 2.B
2.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相对高度、海拔等,图示山脉海拔高度相同,差异原因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无关,A错。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纬度较低,B对。
降水、距海远近不是自然带谱的主要影响因素,C、D错。
读安第斯山脉北段的垂直带谱图,完成3—4题。
3.安第斯山脉北段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 B.45°S C.35°S D.45°S
4.随着纬度的不断升高,高山森林带在该山脉分布的海拔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
C.保持不变D.变化无序
【答案】3.A 4.B
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
回答5—6题。
5.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B.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6.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A.纬度B.洋流C.地形D.海陆分布
【答案】5.C 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学生要掌握纬度地带性分布、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5.从图中信息判断:温带阔叶林带、寒温带针阔混交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岳桦矮曲林、山地苔原带,它们的分布是由西向东变化,既不符合纬度地带性分布、也不体现经度地带性规律,最符合的是山地自
然带,故直接选C。
6.苔原带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而我国主要位于中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是我国缺失苔原带的原因,所以选A。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8.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答案】7.B 8.A
读某地区图,回答9—10题。
9.图中M山地南、北两侧山麓地带的自然带
A.均为热带草原带B.北侧为热带雨林带,南侧为热带草原带
C.均为热带荒漠带D.北侧为热带草原带,南侧为热带荒漠带
10.M山地北侧山麓地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D.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9.B 10.C
二、非选择题
11.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的森林带一般为________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11.【答案】(1)山地的垂直
(2)(高山)针叶林北坡降水比南坡多;北坡为阴坡,气温较南坡低,蒸发弱,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
(3)高山草甸
【解析】(1)读图可知,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据图中信息可知,森林带位于海拔4000米左右,气温较低,且位于山地草原之上,所以不可能是阔叶林,只能是针叶林。
该森林带在南坡海拔高,且分布狭窄,北坡分布海拔低且较宽,说明北坡的水分条件好于南坡,推断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3)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
休养生息。
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把牧场移到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
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12.读阿尔卑斯山、天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下列问题。
(1)阿尔卑斯山南坡雪线比北坡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南坡为________,北坡为________。
(3)两山地自然带谱较简单的是________,造成两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答案】(1)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为阳坡,气温较高
(2)A B
(3)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