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触摸屏驱动移植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 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68.01 KB
- 文档页数:51
第一章移植内核1.1 Linux内核基础知识在动手进行Linux内核移植之前,非常有必要对Linux内核进行一定的了解,下面从Linux 内核的版本和分类说起。
1.1.1 Linux版本Linux内核的版本号可以从源代码的顶层目录下的Makefile中看到,比如2.6.29.1内核的Makefile中:VERSION = 2PATCHLEVEL = 6SUBLEVEL = 29EXTRAVERSION = .1其中的“VERSION”和“PATCHLEVEL”组成主版本号,比如2.4、2.5、2.6等,稳定版本的德主版本号用偶数表示(比如2.6的内核),开发中的版本号用奇数表示(比如2.5),它是下一个稳定版本内核的前身。
“SUBLEVEL”称为次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隔1~2个月发布一个稳定版本。
“EXTRAVERSION”称为扩展版本号,它不分奇偶,顺序递增,每周发布几次扩展本版号。
1.1.2 什么是标准内核按照资料上的习惯说法,标准内核(或称基础内核)就是指主要在/维护和获取的内核,实际上它也有平台属性的。
这些linux内核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linux支持的体系结构。
实际上,这些内核版本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一些流行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也很少运行于这些嵌入式linux系统上,这个站点上的内核首先确保的是在Intel X86体系结构上可以正常运行,它是基于X86处理器的内核,如对linux-2.4.18.tar.bz2的配置make menuconfig时就可以看到,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中只有386、486、586/K5/5x86/6x86/6x86MX、Pentium-Classic、Pentium-MMX、Pentium-Pro/Celeron/Pentium-II、Pentium-III/Celeron(Coppermine)、Pentium-4、K6/K6-II/K6-III 、Athlon/Duron/K7 、Elan 、Crusoe、Winchip-C6 、Winchip-2 、Winchip-2A/Winchip-3 、CyrixIII/C3 选项,而没有类似Samsun 2410等其他芯片的选择。
步科触摸屏usb下载驱动安装说明摘要:1.步科触摸屏USB 驱动下载安装概述2.触摸屏参数及安装注意事项3.驱动程序安装步骤4.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5.总结正文:步科触摸屏USB 驱动下载安装说明一、步科触摸屏USB 驱动下载安装概述步科触摸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智能家居和工业控制领域的人机交互设备。
为了使触摸屏能够正常工作,需要安装对应的USB 驱动程序。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下载和安装步科触摸屏的USB 驱动程序。
二、触摸屏参数及安装注意事项1.触摸屏参数触摸屏的尺寸、分辨率、接口等参数会影响到驱动程序的安装。
以XPT2046 触摸屏为例,其参数如下:- 触摸面板宽度:240- 触摸面板高度:320- IO 端子与正点原子F103 的2.4 英寸电阻型触摸面板相同2.安装注意事项- 在安装驱动程序之前,请确保触摸屏与计算机连接正常。
- 根据触摸屏的具体参数,选择合适的驱动程序。
三、驱动程序安装步骤1.下载驱动程序访问步科官方网站或其他可靠的驱动程序下载网站,下载与触摸屏参数匹配的USB 驱动程序。
2.安装驱动程序- 将下载的驱动程序解压缩到某个文件夹。
- 返回计算机桌面,右键单击“我的电脑”或“此电脑”,选择“属性”。
- 在弹出的系统窗口中,选择“硬件”选项卡,然后点击“设备管理器”。
- 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找到“人机交互设备”或“触摸屏设备”,右键单击,选择“更新驱动程序”。
- 在弹出的驱动程序更新窗口中,选择刚才解压缩的驱动程序文件夹,选择其中的驱动程序文件(如:xpt2046.inf 或touchpad.inf),点击“安装”。
- 安装完成后,系统会自动重启。
3.驱动程序测试安装完成后,可以打开触摸屏相关的测试软件,检查触摸屏是否正常工作。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触摸屏无法正常工作请检查触摸屏连接是否正常,驱动程序是否安装正确。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以尝试安装其他版本的驱动程序或联系触摸屏厂商。
Linux操作系统实验-电子教案文档第一章:Linux操作系统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1.3 实验内容安装Linux操作系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1.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第二章:Linux文件系统2.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学会使用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2 教学内容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2.3 实验内容浏览Linux文件系统结构修改文件权限使用文件复制、移动、删除等命令2.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解释Linux文件系统的权限管理列举Linux文件系统的常用命令第三章:Linux常用命令3.1 课程目标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学会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了解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Linux命令行界面的使用方法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3.3 实验内容练习使用ls、cd、pwd等基本命令学习使用grep、find等高级命令掌握管道命令和重定向命令的使用3.4 课后作业列举Linux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解释Linux命令的参数和选项编写一个简单的Linux命令行脚本第四章:Linux文本处理4.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文本处理工具掌握文本编辑器Vim的使用方法了解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2 教学内容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4.3 实验内容使用cat、more、less等工具查看文本文件学习Vim文本编辑器的基本操作练习文本处理技巧,如查找、替换、排序等4.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文本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Vim文本编辑器的功能和操作探讨文本处理的基本技巧第五章:Linux网络配置5.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学会使用Linux网络命令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3 实验内容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IP地址使用ping、ifconfig等网络命令设置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5.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方法解释Linux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网络资源共享第六章:Linux软件管理6.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软件包管理器掌握软件包的安装、升级和卸载了解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2 教学内容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软件仓库和软件源的使用6.3 实验内容使用apt-get安装软件包升级和卸载软件包配置软件仓库和软件源6.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软件包管理器的基本概念列举使用apt-get和dpkg管理软件包的命令解释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和解决方法第七章:Linux常用shell脚本7.1 课程目标学会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掌握Shell脚本的语法和结构了解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2 教学内容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函数和数组的概念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7.3 实验内容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练习使用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了解函数和数组的使用方法7.4 课后作业简述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结构解释变量、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探讨Shell脚本的应用场景第八章:Linux系统管理8.1 课程目标学会使用Linux系统管理工具掌握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方法了解系统配置和优化技巧8.2 教学内容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8.3 实验内容使用top、htop等工具监控系统性能使用vmstat、iostat等工具分析系统性能练习系统配置和优化8.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解释系统监控和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系统配置和优化的技巧第九章:Linux安全与权限9.1 课程目标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学会设置文件和目录权限掌握用户和群组管理方法9.2 教学内容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9.3 实验内容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创建和管理用户和群组配置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9.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解释文件和目录权限的设置方法探讨用户和群组管理的基本操作第十章:Linux常用服务与管理10.1 课程目标学会配置和管理Linux常用服务掌握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10.2 教学内容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Web服务器(如Apache)的基本配置文件服务器(如Samba)的基本配置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10.3 实验内容配置和测试Web服务器(如Apache)配置和测试文件服务器(如Samba)配置和测试邮件服务器10.4 课后作业简述Linux常用服务的概述和管理方法解释Web服务器(如Apache)、文件服务器(如Samba)和邮件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探讨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管理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于掌握其核心理念和设计哲学至关重要。
移植tslib-1.4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与总结(elephant半原创)一:移植环境1:主机环境:Ret Hat Enterprise 52: 交叉工具链:arm-linux-gcc-4.3.23: 开发平台:友善之臂mini2440+统宝3.5寸屏4:所需的软件资源:tslib-1.4.tar.gz qt-x11-opensource-src-4.5.3.tar.gz qt-embedded-opensource-src-4.5.3.tar.gz (QT的移植是参考网上找到一篇较好的移植手册,但是此手册的作者不知道是无心之失还是咋的,给的资料有所保留。
不过思路比较清晰以及解析的比较详细,还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参照的文章链接地址为:/view/242c91f24693daef5ef73d82.html二:交叉编译tslib-1.4在移植好触摸屏的驱动后(在移植内核的时候完成),一般都要移植一个tslib来配合,在用户层对触摸屏的数据进行滤波和矫正,同时也可以给应用程序一个统一的接口,很多GUI都支持tslib的接口。
我移植到开发板的QT版本是QT4,所以用tslib-1.4进行触摸屏校正,因为QT4只是支持tslib-1.4(目前最新版),QT2支持的是tslib-1.3版本,所以在移植过程中先要看清楚自己移植的是什么版本。
简单描述tslib校正触摸屏原理:Tslib是触摸屏驱动和应用层之间的适配层,它从触摸屏驱动处获得原始的设备坐标数据,通过一系列的去噪、去抖、坐标变换等操作,来去除噪声并将原始的设备坐标转换为相应的屏幕坐标。
通过tslib/src/tslib.h文件可以看出,在tslib中为应用层提供了2个主要的接口ts_open(),ts_close();ts_read()和ts_read_raw(),其中ts_read()为正常情况下的接口,ts_read_raw()为校准情况下使用的接口。
ARM9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课程设计时间: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课程设计目的 (1)1.2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第二章课程设计平台构建与流程 (2)2.1 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构建 (2)2.2 触摸屏课程设计流程 (2)2.3 课程设计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2)2.3.1硬件结构概述 (2)2.3.2触摸屏工作原理 (4)3.1 Vivi源代码安装 (5)3.2 Vivi源代码分析与移植 (5)3.3 Vivi编译与下载 (6)3.3.1 Vivi的编译 (6)3.3.2 Vivi的下载 (6)第四章 Linux内核移植与下载 (10)4.1 Linux内核源代码安装 (10)4.2 Linux内核源代码分析与移植 (10)4.3 Linux内核编译与下载 (11)4.3.1 Linux内核编译 (11)4.3.2 Linux内核下载 (11)第五章触摸屏功能模块程序设计与交叉编译 (13)5.1 触摸屏模块功能 (13)5.2 功能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13)第六章根文件系统建立与文件系统下载 (17)6.1 根文件系统分析 (17)6.2 文件系统映像文件生成 (17)6.3 文件系统下载 (18)6.4 功能模块运行与调试 (20)第七章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设计目的在开发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前需要首先建立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并制定嵌入式系统上的Linux内核。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1)进一步了解嵌入式开发工具链的构造过程;(2)掌握开发主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的方法;(3)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提高阅读和修改程序的能力;(4)通过完成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完整过程,使我们了解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系统的全过程,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
目 录前言第1章 Android底层开发基础1.1 什么是驱动1.1.1 驱动程序的魅力1.1.2 电脑中的驱动1.1.3 手机中的驱动程序1.2 开源还是不开源的问题1.2.1 雾里看花的开源1.2.2 从为什么选择Java谈为什么不开源驱动程序1.2.3 对驱动开发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1.3 Android和Linux1.3.1 Linux简介1.3.2 Android和Linux的关系1.4 简析Linux内核1.4.1 内核的体系结构1.4.2 和Android密切相关的Linux内核知识1.5 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很有必要1.5.1 源代码目录结构1.5.2 浏览源代码的工具1.5.3 为什么用汇编语言编写内核代码1.5.4 Linux内核的显著特性1.5.5 学习Linux内核的方法第2章 分析Android源代码2.1 搭建Linux开发环境和工具2.1.1 搭建Linux开发环境2.1.2 设置环境变量2.1.3 安装编译工具2.2 获取Android源代码2.3 分析并编译Android源代码2.3.1 Android源代码的结构2.3.2 编译Android源代码2.3.3 运行Android源代码2.3.4 实践演练——演示编译Android程序的两种方法2.4 编译Android Kernel2.4.1 获取Goldfish内核代码2.4.2 获取MSM内核代码2.4.3 获取OMAP内核代码2.4.4 编译Android的Linux内核2.5 运行模拟器2.5.1 Linux环境下运行模拟器的方法2.5.2 模拟器辅助工具——adb第3章 驱动需要移植3.1 驱动开发需要做的工作3.2 Android移植3.2.1 移植的任务3.2.2 移植的内容3.2.3 驱动开发的任务3.3 Android对Linux的改造3.3.1 Android对Linux内核文件的改动3.3.2 为Android构建Linux的操作系统3.4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接口是一个媒介3.4.1 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相互作用3.4.2 系统和硬件之间的交互3.4.3 使用Relay实现内核到用户空间的数据传输3.5 三类驱动程序3.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3.5.2 块设备驱动程序3.5.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第4章 HAL层深入分析4.1 认识HAL层4.1.1 HAL层的发展4.1.2 过去和现在的区别4.2 分析HAL层源代码4.2.1 分析HAL moudle4.2.2 分析mokoid工程4.3 总结HAL层的使用方法4.4 传感器在HAL层的表现4.4.1 HAL层的Sensor代码4.4.2 总结Sensor编程的流程4.4.3 分析Sensor源代码看Android API与硬件平台的衔接4.5 移植总结4.5.1 移植各个Android部件的方式4.5.2 移植技巧之一——不得不说的辅助工作第5章 Goldfish下的驱动解析5.1 staging驱动5.1.1 staging驱动概述5.1.2 Binder驱动程序5.1.3 Logger驱动程序5.1.4 Lowmemorykiller组件5.1.5 Timed Output驱动程序5.1.6 Timed Gpio驱动程序5.1.7 Ram Console驱动程序5.2 wakelock和early_suspend5.2.1 wakelock和early_suspend的原理5.2.2 Android休眠5.2.3 Android唤醒5.3 Ashmem驱动程序5.4 Pmem驱动程序5.5 Alarm驱动程序5.5.1 Alarm简析5.5.2 Alarm驱动程序的实现5.6 USB Gadget驱动程序5.7 Android Paranoid驱动程序5.8 Goldfish设备驱动5.8.1 FrameBuffer驱动5.8.2 键盘驱动5.8.3 实时时钟驱动程序5.8.4 TTY终端驱动程序5.8.5 NandFlash驱动程序5.8.6 MMC驱动程序5.8.7 电池驱动程序第6章 MSM内核和驱动解析6.1 MSM基础6.1.1 常见MSM处理器产品6.1.2 Snapdragon内核介绍6.2 移植MSM内核简介6.3 移植MSM6.3.1 Makefile文件6.3.2 驱动和组件6.3.3 设备驱动6.3.4 高通特有的组件第7章 OMAP内核和驱动解析7.1 OMAP基础7.1.1 OMAP简析7.1.2 常见OMAP处理器产品7.1.3 开发平台7.2 OMAP内核7.3 移植OMAP体系结构7.3.1 移植OMAP平台7.3.2 移植OMAP处理器7.4 移植Android专用驱动和组件7.5 OMAP的设备驱动第8章 显示系统驱动应用8.1 显示系统介绍8.1.1 Android的版本8.1.2 不同版本的显示系统8.2 移植和调试前的准备8.2.1 FrameBuffer驱动程序8.2.2 硬件抽象层8.3 实现显示系统的驱动程序8.3.1 Goldfish中的FrameBuffer驱动程序8.3.2 使用Gralloc模块的驱动程序8.4 MSM高通处理器中的显示驱动实现8.4.1 MSM中的FrameBuffer驱动程序8.4.2 MSM中的Gralloc驱动程序8.5 OMAP处理器中的显示驱动实现第9章 输入系统驱动应用9.1 输入系统介绍9.1.1 Android输入系统结构元素介绍9.1.2 移植Android输入系统时的工作9.2 Input(输入)驱动9.3 模拟器的输入驱动9.4 MSM高通处理器中的输入驱动实现9.4.1 触摸屏驱动9.4.2 按键和轨迹球驱动9.5 OMAP处理器平台中的输入驱动实现9.5.1 触摸屏驱动9.5.2 键盘驱动第10章 振动器系统驱动10.1 振动器系统结构10.1.1 硬件抽象层10.1.2 JNI框架部分10.2 开始移植10.2.1 移植振动器驱动程序10.2.2 实现硬件抽象层10.3 在MSM平台实现振动器驱动第11章 音频系统驱动11.1 音频系统结构11.2 分析音频系统的层次11.2.1 层次说明11.2.2 Media库中的Audio框架11.2.3 本地代码11.2.4 JNI代码11.2.5 Java代码11.3 移植Audio系统的必备技术11.3.1 移植Audio系统所要做的工作11.3.2 分析硬件抽象层11.3.3 分析AudioFlinger中的Audio硬件抽象层的实现11.4 真正实现Audio硬件抽象层11.5 MSM平台实现Audio驱动系统11.5.1 实现Audio驱动程序11.5.2 实现硬件抽象层11.6 OSS平台实现Audio驱动系统11.6.1 OSS驱动程序介绍11.6.2 mixer11.7 ALSA平台实现Audio系统11.7.1 注册音频设备和音频驱动11.7.2 在Android中使用ALSA声卡11.7.3 在OMAP平台移植Android的ALSA声卡驱动第12章 视频输出系统驱动12.1 视频输出系统结构12.2 需要移植的部分12.3 分析硬件抽象层12.3.1 Overlay系统硬件抽象层的接口12.3.2 实现Overlay系统的硬件抽象层12.3.3 实现接口12.4 实现Overlay硬件抽象层12.5 在OMAP平台实现Overlay系统12.5.1 实现输出视频驱动程序12.5.2 实现Overlay硬件抽象层12.6 系统层调用Overlay HAL的架构12.6.1 调用Overlay HAL的架构的流程12.6.2 S3C6410 Android Overlay的测试代码第13章 OpenMax多媒体框架13.1 OpenMax基本层次结构13.2 分析OpenMax框架构成13.2.1 OpenMax总体层次结构13.2.2 OpenMax IL层的结构13.2.3 Android中的OpenMax13.3 实现OpenMax IL层接口13.3.1 OpenMax IL层的接口13.3.2 在OpenMax IL层中需要做什么13.3.3 研究Android中的OpenMax适配层13.4 在OMAP平台实现OpenMax IL13.4.1 实现文件13.4.2 分析TI OpenMax IL的核心13.4.3 实现TI OpenMax IL组件实例第14章 多媒体插件框架14.1 Android多媒体插件14.2 需要移植的内容14.3 OpenCore引擎14.3.1 OpenCore层次结构14.3.2 OpenCore代码结构14.3.3 OpenCore编译结构14.3.4 OpenCore OSCL14.3.5 实现OpenCore中的OpenMax部分14.3.6 OpenCore的扩展14.4 Stagefright引擎14.4.1 Stagefright代码结构14.4.2 Stagefright实现OpenMax接口14.4.3 Video Buffer传输流程第15章 传感器系统15.1 传感器系统的结构15.2 需要移植的内容15.2.1 移植驱动程序15.2.2 移植硬件抽象层15.2.3 实现上层部分15.3 在模拟器中实现传感器第16章 照相机系统16.1 Camera系统的结构16.2 需要移植的内容16.3 移植和调试16.3.1 V4L2驱动程序16.3.2 硬件抽象层16.4 实现Camera系统的硬件抽象层16.4.1 Java程序部分16.4.2 Camera的Java本地调用部分16.4.3 Camera的本地库libui.so16.4.4 Camera服务libcameraservice.so16.5 MSM平台实现Camera系统16.6 OMAP平台实现Camera系统第17章 Wi-Fi系统、蓝牙系统和GPS系统17.1 Wi-Fi系统17.1.1 Wi-Fi系统的结构17.1.2 需要移植的内容17.1.3 移植和调试17.1.4 OMAP平台实现Wi-Fi17.1.5 配置Wi-Fi的流程17.1.6 具体演练——在Android下实现Ethernet 17.2 蓝牙系统17.2.1 蓝牙系统的结构17.2.2 需要移植的内容17.2.3 具体移植17.2.4 MSM平台的蓝牙驱动17.3 定位系统17.3.1 定位系统的结构17.3.2 需要移植的内容17.3.3 移植和调试第18章 电话系统18.1 电话系统基础18.1.1 电话系统简介18.1.2 电话系统结构18.2 需要移植的内容18.3 移植和调试18.3.1 驱动程序18.3.2 RIL接口18.4 电话系统实现流程分析18.4.1 初始启动流程18.4.2 request流程18.4.3 response流程第19章 其他系统19.1 Alarm警报器系统19.1.1 Alarm系统的结构19.1.2 需要移植的内容19.1.3 移植和调试19.1.4 模拟器环境的具体实现19.1.5 MSM平台实现Alarm19.2 Lights光系统19.2.1 Lights光系统的结构19.2.2 需要移植的内容19.2.3 移植和调试19.2.4 MSM平台实现光系统19.3 Battery电池系统19.3.1 Battery系统的结构19.3.2 需要移植的内容19.3.3 移植和调试19.3.4 在模拟器中实现电池系统Android移动开发技术丛书Android底层开发技术实战详解——内核、移植和驱动王振丽编著電子工業出版社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北京·BEIJING内容简介本书从底层原理开始讲起,结合真实的案例向读者详细介绍了Android内核、移植和驱动开发的整个流程。
V4L2 视频驱动的移植与应用V4L2(video for linux) 可以支持多种设备,它可以有以下5 种接口:1、视频采集接口(video capture interface) :这种应用的设备可以是高频头或者摄像头.V4L2的最初设计就是应用于这种功能的•下面也是着重讲解这种应用;2、视频输出接口(video output interface) :可以驱动计算机的外围视频图像设备——像可以输出电视信号格式的设备;3、直接传输视频接口(video overlay interface) :它的主要工作是把从视频采集设备采集过来的信号直接输出到输出设备之上,而不用经过系统的CPU;4、视频间隔消隐信号接口(VBI interface) :它可以使应用可以访问传输消隐期的视频信号;5、收音机接口(radio in terface):可用来处理从AM或FM高频头设备接收来的音频流;V4L2 驱动的主要功能是使程序有发现设备的能力和操作设备.它主要是用过一系列的回调函数来实现这些功能.像设置高频头的频率,帧频,视频压缩格式和图像像参数等等.一、V4L2 的移植V4L2 提供了三种不同的API 来传输外围设备和用户空间的数据。
下面就vivi(drivers/media/video/vivi.c) 来讲解一个V4L2 驱动的编写。
注意它是一个虚拟的设备驱动,没有与实际的硬件打交道。
1 、分析几个重要数据结构:vivi.c 包含头文件v4l2-device.h 和v4l2-ioctl.h ,其中v4l2-device.h 中包含了v4l2-subdev.h,v4l2-subdev.h 中又包含了v4l2-common.h ,v4l2-common.h 中包含了v4l2-dev.h。
在v4l2-dev.h 中定义了结构体video_device 和v4l2_file_operations ;在v4l2-ioctl.h 中定义了结构体v4l2_ioctl_ops ;在v4l2-device.h 中定义了结构体v4l2_device;1) vivi_fopsstatic const struct v4l2_file_operations vivi_fops = {.owner = THIS_MODULE,.open = vivi_open,.release = vivi_close,.read = vivi_read,.poll = vivi_poll,.ioctl = video_ioctl2, /* V4L2 ioctl handler */.mmap = vivi_mmap,};2) vivi_ioctl_opsstatic const struct v4l2_ioctl_ops vivi_ioctl_ops = {.vidioc_querycap = vidioc_querycap,.vidioc_enum_fmt_vid_cap = vidioc_enum_fmt_vid_cap,.vidioc_g_fmt_vid_cap = vidioc_g_fmt_vid_cap,.vidiocgmbuf = vidiocgmbuf, #endif };3) vivi_templatestatic struct video_device vivi_template = {.name = "vivi", .fops = &vivi_fops, .ioctl_ops= &vivi_ioctl_ops, .minor= -1,.release = video_device_release,.tvnorms = V4L2_STD_525_60, .current_norm = V4L2_STD_NTSC_M, };其中函数 vivi_xxx 和 vidioc_xxx 都是在 vivi.c 中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