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26.43 KB
- 文档页数:2
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探析摘要:面对紧张的水资源,水回用技术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必须考虑到工业废水回收、城市水污染浪费的问题,需要制定节水政策,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改善污染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简单介绍该项技术,并分析目前中水回用技术的使用现状、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中水回用技术;水资源;水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源泉,离开水资源任何生物将走向灭亡。
当今,水资源紧张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水污染、不合理利用开发和浪费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得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用水紧张的现象。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为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此外,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循环利用率低。
当然,中水回用技术的出现是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协调水资源利用的根本途径。
一、中水、中水回用概述中水也可以成为再生水,其水质在自来水和污染水之间,也就是城市废水、污水经过净化技术处理之后能达到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用的非饮用水。
这些经过处理的水可以用于城市绿化、农业灌溉、建筑厕所冲洗、工业冷却水等诸多方面。
因为中水的水质并没有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是又高于普通的污染水标准,介于两者之间,所以称之为“中水”,二中水回用也就是污水的再生利用技术。
面对水资源短缺问题,很多国家都积极采取措施,制定节水政策,积极研发净化技术。
据了解,在美国、南非、日本等国家已经普遍应用中水回用技术。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就已经实施中水回用技术推广,目前,日本各个城市普遍使用中水作为补充水源,而我国着手使用中水回用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而且旨在北京、大连、天津等较发达城市使用,目前来说使用效果比较理想。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单位:姓名:时间: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降低新鲜水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调研了国内中水回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节水减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水资源;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工业生产等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再进过深化处理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可以重复使用的水,这些水被称为中水,一般用于非直接和人体接触的用水。
中水处理设施:是指中水的水处理、集水、供水以及计量、检测等设施,中水回用的特点最主要集中在非引用水领域,当然中水经过深度处理也可以达到应用水的标准,但是人们对其接受的程度有待调查。
1.2 中水回用的意义水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作为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中水回用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利用处理后的污水。
人口的增长可用水量的加大,对现有的水资源形成的严重的挑战,缺水情况日益严重,于是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人均来算更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所以中水回用技术在我国的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也是愈加的明显。
2 中水回用发展现状2.1 中水回用技术分类按处理方法来分,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1)物理化学处理法:如活性炭吸附、气浮、沉淀等,一般用于污水的一级处理或预处理,水质的变化对其处理效果影响比较小。
优点是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管理简单;缺点在于其处理成本相对比较高,例如活性碳的再生。
以及在大流量的情况下产水水质的不稳定;2)物理处理法:如膜滤法,利用膜孔的直径可以进行精细过滤处理,使出水达到很高的水质指标。
其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小,操作相对简单。
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摘要:开展中水回用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中水的有效回收利用,还需要做好技术保障和政策保障措施,让中水回用技术的可行性得以提升,促进这一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问题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reus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t is the only way to develop the green economy and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It is also the only way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the water,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echnical guarantee and policy guarante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is technology.1 中水回用技术的内涵“中水”是指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中水再利用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水再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报告旨在对中水再利用进行深入调查,探究其现状、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
二、中水再利用的概念与分类1. 中水再利用是指将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利用的过程。
2. 根据处理方式不同,中水再利用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类型。
3.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中水再利用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和城市三种类型。
三、中水再利用的现状1.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些大型的中水处理厂,在城市供排水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相比于传统自来水厂,中水处理厂需要更高的技术和设备投入,并且运营成本也较高。
3. 中小型城市及农村地区对于中水再利用的认识度还较低,普及率较低。
四、中水再利用的优缺点1. 优点:(1)节约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2)减少污水排放,改善环境质量;(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2. 缺点:(1)技术和设备投入较高,运营成本较高;(2)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3)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业废水或者污染物质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难度较大。
五、中水再利用的发展前景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中水再利用将成为未来城市供排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将会使得中水再利用更加经济、环保和可行。
3. 政府对于中水再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将逐步加大,促进其普及率和发展速度。
六、中水再利用案例分析以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地区为例,该地区建有一个集生活污水处理、景观灌溉和城市绿化为一体的中水再利用系统。
该系统每天处理生活污水约3000吨,并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南锣鼓巷周边的景观灌溉和城市绿化。
该系统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改善了周边环境质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七、结论中水再利用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虽然目前面临着技术和设备投入较高、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中水再利用将会成为未来城市供排水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环境保护水中回收单位:姓名:时间:城市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摘要:水作为血液的主要组成,是人类生存之本。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恶化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导致人类生存的根本――水越来越奇缺,限制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而中水回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压力,同时更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因而针对中水回用的研究备受人们关注和热议。
该文在对城市中水回用现状进行分析与简述的基础上,就城市中水回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中水回用现状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地,亦是水资源消耗的重要场所。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存储量为13.86亿km2,而其中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几乎仅占总量的2.35%左右,加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更是加重了水资源紧缺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实现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维护人类生存的基础,城市中水回用得到了快速发展。
1 城市中水回用现状水是生命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水资源日渐匮乏的今天,受绿色生态理念的影响,城市中水回用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逐步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1 中水利用价值“中水”一词最早援引于日本,起初被称为“中水道”。
时至今日,历经三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中水逐步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它是指将收集来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等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标准,继而输送至深度处理厂,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程序处理,达到一定非饮用水使用要求范围的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和紧迫,对水资源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中水回用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为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开辟了新的水源通道,尤其对于缺水的社会群体而言感触颇深。
另外,城市中水回用还是有效抑制污水排放的绝佳途径,减少了对自然水体的破坏及污染,相对应的水资源环境治理成本也在大幅降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见一斑。
浅谈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水回用技术概念以及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其在我国实践应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并梳理中水回用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探索针对性改进措施,希望为中水回用技术在我国后续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水回用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水是维系人类生存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基本需求。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在世界处于末位水平,属于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家之一。
中水回用是基于节约水资源而产生的废水二次回收利用的技术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来国家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应用。
推进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为我国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和途径。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年平均降水量在664.8mm2,相较于2016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全年国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7746亿立方米,相较于2016年减少了11个百分点;全国供用水总量为604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为838亿立方米。
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整体现状较为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中水回用技术基于对废水资源的回收二次利用的需求而应运而生,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针对中水回用技术的操作原理与发展现状,对这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在我国水资源二次利用发展步伐中存在的现实意义及突出问题,共同探索改进中水回用技术的具体方法与措施[1]。
一、中水回用技术概述及现实意义中水回用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中水”加以回收利用。
所谓“中水”,是以“上水”“下水”的概念为基础而产生。
“上水”即为供水,“下水”即为排水。
因此,“中水”实则是供水用户在供水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包括厨卫、盥洗、沐浴等产生的废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
而中水回用技术就是将这些废水、污水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处理,使其达到回收应用的水质要求,从而实现节约用水、防止生产生活用水污染问题的重要目的[2]。
中水回用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且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拥有广阔前景,尤其是在城市住宅用水方面节水潜力巨大。
但目前中水回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难以普及推广上,且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所突破。
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寻找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水回用;回用途径;存在问题;对策建议1.中水回用的概念“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
生活污水(或城市污水)回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小区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目的。
废水回用是指工业废水经深度处理工艺回用到生产线,循环使用,回收率相对低于75%,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
以上两种都可称作回用水,中水回用就是把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经污水深度处理后,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污染物,使其无色、无味、无害,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或标准后,应用于企业生产或居民生活的技术。
2.中水回用的必要性2.1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需要中国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新增水源不是开发难度大,就是开发成本高,水资源紧缺形势日趋严峻。
而每年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宝贵水资源。
因此,实施中水回用是提高中国水资源利用率的必要措施之一。
2.2 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需要近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供应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在能源、资源上的成本越来越高。
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的使用量和消耗量越来越大,例如在造纸、印染、化工、热电等行业。
中水回用可为企业节直接或间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带来更好经济效益。
2.3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给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一个美丽、美好的环境,全国都在实施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需大量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浇洒用水等。
中水回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浅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面临的水危机问题日益严重,中水利用成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中水回用的国内外现状和技术,阐述了中水回用的意义,分析了中水回用的发展前景。
标签:中水回用;现状;前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淡水资源日益匮乏,水资源短缺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1988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提出的报告中指出:“水资源正取代石油而成为在全世界引起危机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中水的概念中水回用技术起源于日本,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经过简单或深度处理工艺,得到的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主要用于洗车、消防、园林灌溉、道路清洁等。
中水的水源一般为生活污水及冷却水等。
2 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中水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已初具规模,但还存在技术落后、资金投入少等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美国是全世界最早采用中水回用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污水处理专家就利用模型进行污水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处理污水,有数百座城市实现了污水的再生利用。
据统计,美国城市污水的处理等级基本上达到二级以上,污水处理效率可达100%。
同时,美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涵盖了中水回用的各个方面。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利用中水,70年代已初具规模;在1991年的“造水计划”中,将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作为重要的研发内容加以资助,研发了许多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并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良。
建立水再生工厂,对污水进行因地制宜地处理。
日本政府为鼓励中水回用,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推广污水回用技术。
以色列是极度缺水的国家,在中水回用方面颇具特色。
根据本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条件和社会经济结构采取不同的中水回用原则,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列为本国的基本国策,全国污水经处理后的46%直接用于灌溉,其余排入自然水体中,其回用程度之高位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