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附加]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14
《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1. 颌面部的概述- 颌面部是人体头部的一部分,包括颌骨、面骨、口腔、牙齿和相关的组织结构。
-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系统等。
2. 颌骨的解剖- 颌骨是颌面部的骨骼基础,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 上颌骨位于上颌部,通过连结上齿槽骨形成上颌骨裂,与其他头颅骨骼相连。
- 下颌骨位于下颌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关节与颅底相连。
3. 面骨的解剖- 面骨位于颌骨下方,包括颧骨、眶骨、鼻骨等。
- 面骨的结构与颌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面部的外形。
- 面骨的解剖结构决定了面部的外貌特征。
4. 口腔的解剖- 口腔是颌面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口腔腔隙、口腔黏膜、舌、牙齿等。
- 口腔黏膜覆盖口腔内部的黏膜组织,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
- 舌是口腔中的肌肉器官,参与咀嚼、吞咽和发音等功能。
5. 牙齿的解剖- 牙齿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结构,用于咀嚼食物和发音。
-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牙冠露在口腔中,牙根嵌入牙槽骨中。
- 牙齿的种类包括前牙、犬牙、前臼齿和后臼齿等。
6. 相关组织结构- 颌面部还包括颌面肌肉、颌面血管、颌面神经和颌面淋巴系统等。
- 颌面肌肉参与咀嚼、表情和发音等活动。
- 颌面血管供应颌面部的血液,颌面神经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 颌面淋巴系统参与免疫反应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以上是《口腔医学基础》颌面部解剖教学资料的简要内容介绍。
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颌面部的解剖对于口腔医学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颌面部感染病例分析题(附答案)病例一病员:张××,性别:男,年龄:41岁,职业:农民主诉:右面部肿胀流脓4月余现病史:4个月前,右上大牙因疼痛而拔除,拔牙2小时后,右面部不慎被锄头柄碰伤,微痛,皮肤未溃破,也未流血。
第二天右面部开始肿胀、热痛。
10天以后在当地“乡社医院”作切开引流,放出少许脓液,肿胀并未减轻,反而加剧。
又用中药外敷,肿胀开始消退,但未完全消失。
1月后口内右上牙龈处开始流脓,右面部也出现了3个瘘孔向外排脓,入院20天前,右上唇开始麻木,感觉迟钝,患病以来全身情况好,食欲正常,既往体健。
无特殊。
家族史,既往史,略。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T37℃P62次/分R18次/分BP118/76mmHg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神经反射正常颌面外科情况: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该处有深达5cm探及软组织未达骨面,鼻尖、上唇偏向左侧,右上唇感觉迟钝,张口度正常,口腔卫生欠佳,765|缺失,8|叩痛+++,松动+,4-1|叩痛+-++,松动+-++,右上颌骨X线片检查(华氏位及上颌骨正侧位咬合片)。
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右侧上颌窦边缘不清浑浊,右侧鼻腔较左侧狭窄。
思考题:请提出诊断及诊断依据,并提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意见。
答:1.诊断及诊断依据:(1)右侧眶下间隙感染诊断依据:面部左右不对称,右面部上起眶下缘、下至鼻翼,内起鼻梁,外至颧突处为红肿压痛。
4-1|叩痛+-++,松动+-++ (2)右侧上颌慢性边缘性骨髓炎诊断依据:右侧眶下缘有病理骨折,靠内分有死骨形成,在眶下缘之颧部有0.3×0.2cm2大小透光度增加区,近颧部下部有0.5×0.4cm透光度增加区,故可判断为骨髓炎;眶下缘外侧有瘘管,深1cm,可探及骨面,颧部有一溃疡面约1.5×2.5cm2大小,有突起之肉芽组织,可知为边缘性骨髓炎,并且面部有3个瘘孔长期未愈,可知为慢性边缘性骨髓炎。
口腔颌面部损伤思考题:1.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有哪些?2.试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发生窒息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急救时常用的处理方法。
3.试述气管切开术的适应证及基本手术步骤。
术后注意什么?4.简述气管切开术后的拔管指征和基本步骤。
5.腔颌面部损伤常用的止血方法。
试述颈外动脉结扎术的手术步骤。
如何区分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6.简述口腔颌面部损伤并发休克的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o7.简述腔颌面部损伤所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8.腔颌面部损伤应从哪几个方面来防治感染?9.试述各类型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
10.试述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就诊时间、与清创术的关系。
11.简述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的手术步骤和注意事项。
12.简述舌部挫裂伤的清创缝合原则。
13.简述颊部穿通伤的处理原则。
14.简述腭部贯通伤的清创缝合特点。
15.试述唇部损伤的清创缝合原则。
16.简述鼻部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
17.患者因跌倒致牙松动(II度),未见牙齿脱位,请简述其处理要点。
18.某青年女性患者,因跌倒,颏部着地1小时求诊,检查发现七松动,向牙槽窝外移位约19.Ⅲ度松动,妨碍咬合;颏部可见一个长约1.5 长裂伤边缘不整齐,创面周围可见泥沙,周围可见瘀斑,肿胀明显;颌面部骨骼未扪及压痛和台阶感。
试进行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0 .简述牙槽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1.简述颌骨骨折的共同临床表现。
22.简述下颌骨骨折的特点。
23.简述上颌骨骨折的特点。
24.试述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和引发这些部位骨折的力特点。
25.下颌骨颏部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26.下颌骨颏孔区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27.下颌角部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28.髁状突发生骨折时,骨折段移位的方向是什么?29.上颌骨。
ICe Fort骨折分型的含义及意义。
30.试述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1.试述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口腔颌面外科学》病例分析案例项目一:智齿冠周炎病例分析(一):患者,男,24岁。
主诉:左下后牙肿痛,张口困难2天。
现病史:患者近2天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张口困难,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无效,今来就诊。
既往史:半年来左下后牙反复肿痛,影响进食。
过敏史:否认检查:左下第三磨牙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
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
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主诉诊断: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伴急性冠周炎;诊断依据:(1)左下后牙疼痛2天;(2)主诉2天前左下后牙明显疼痛,影响进食,且自觉左下面部稍肿胀,服用止疼药无效;(3)左下第三磨牙高位近中阻生,牙冠部分萌出,远中见一深盲袋且牙龈明显红肿,内有少量脓液溢出,触诊疼痛;(4)左侧面部下颌区轻微肿胀,触诊淋巴结有压痛。
鉴别诊断:(1)与邻牙的牙髓炎:有冷热刺激痛,自发性疼痛,没有红肿热和功能障碍;(2)外伤后血肿:有外伤史。
(3)干槽症:有拔牙史,牙槽窝空虚(4)颌面部畸形:发育性疾病,时间长久,没有病灶牙2.患者非主诉疾病诊断及诊断依据:非主诉疾病诊断: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深龋。
诊断依据: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缺失。
②右侧上颌第二磨牙邻面龋坏,达牙本质深层,未探及穿髓孔。
叩(+),探(+),冷(+)。
3.主诉疾病的治疗:(1)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消炎、镇痛、切开引流。
(2)左下第三磨牙予以冠周冲洗,局部给予上碘甘油;(3)急性炎症缓解后,摄片后择期拔除左下第三磨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1)右侧上颌第二磨牙充填。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Review questions and case analysis第二章颅骨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1.试述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
2.何谓翼点?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3.试述颅底外面的分区和各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4.茎突有何临床意义?5.从前向后依次描述颅中窝外侧部主要的裂、孔、管、沟的位置和名称及穿行其内的结构。
6.试述穿过颅后窝各孔的解剖结构。
7.简述颞下颌关节窝的境界和组成。
8.描述颞下窝及翼腭窝的解剖境界和交通。
9.简述眶下管的走行及其临床意义。
10.试述上颌窦的解剖形态及其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位置关系。
11.何谓上颌骨三大支柱?简述其功能。
12.试述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3,简述翼腭管的构成、交通及腭大孔的位置。
14.简述颧骨的主要解剖形态。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1.一男性患者,37岁,因车祸送来急救。
检查发现:双侧眶周围皮下淤血,形成“熊猫眼”,鼻腔内流淡粉红色液体,嗅觉障碍。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为何出现上述症状?分析:该患者为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及眶板。
颅前窝底即为眼眶顶,薄弱易破,两侧眶顶间为筛板,为鼻腔顶,其中有许多小孔为嗅神经纤维和筛前动脉通过。
该患者有外伤史且受力点在额眶部,导致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撕破该处硬脑膜及鼻腔顶粘膜,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伤及嗅神经使嗅觉障碍,同时,外力使眶板骨折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和眼睑皮下淤血,故表现为双眼眶周青紫现象,俗称“熊猫眼”。
2.患者女性,27岁,骑车被卡车撞伤,曾有昏迷-短暂清醒-再昏迷史。
来院检查:右颞部皮下血肿,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差增大,心率呼吸减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同侧对光反射减弱,分析此症状及造成此症状的原因。
分析:此为颞骨骨折所致硬脑膜外血肿伴有原发性脑损伤症状。
颅骨该处为翼点,由额、蝶、顶,颞骨之间的缝连接,该部颅骨较菲薄,容易造成颅骨骨折,引起原发性脑损伤,此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随后完全清醒或意识障碍好转,但不久因该部颅骨内面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撕破导致硬脑膜外血肿形成,再次出现昏迷,并由于血肿增大挤压大脑颞叶使其内侧面海马、钩回突向小脑幕切迹缘以下而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一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Review questions and case analysis第二章颅骨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1.试述脑颅和面颅各骨的名称。
2.何谓翼点?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3.试述颅底外面的分区和各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4.茎突有何临床意义?5.从前向后依次描述颅中窝外侧部主要的裂、孔、管、沟的位置和名称及穿行其内的结构。
6.试述穿过颅后窝各孔的解剖结构。
7.简述颞下颌关节窝的境界和组成。
8.描述颞下窝及翼腭窝的解剖境界和交通。
9.简述眶下管的走行及其临床意义。
10.试述上颌窦的解剖形态及其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位置关系。
11.何谓上颌骨三大支柱?简述其功能。
12.试述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3,简述翼腭管的构成、交通及腭大孔的位置。
14.简述颧骨的主要解剖形态。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1.一男性患者,37岁,因车祸送来急救。
检查发现:双侧眶周围皮下淤血,形成“熊猫眼”,鼻腔内流淡粉红色液体,嗅觉障碍。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为何出现上述症状?分析:该患者为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及眶板。
颅前窝底即为眼眶顶,薄弱易破,两侧眶顶间为筛板,为鼻腔顶,其中有许多小孔为嗅神经纤维和筛前动脉通过。
该患者有外伤史且受力点在额眶部,导致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撕破该处硬脑膜及鼻腔顶粘膜,出现了脑脊液鼻漏并伤及嗅神经使嗅觉障碍,同时,外力使眶板骨折出现球结膜下出血和眼睑皮下淤血,故表现为双眼眶周青紫现象,俗称“熊猫眼”。
2.患者女性,27岁,骑车被卡车撞伤,曾有昏迷-短暂清醒-再昏迷史。
来院检查:右颞部皮下血肿,意识障碍,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减慢,脉压差增大,心率呼吸减慢,双侧瞳孔不等大,同侧对光反射减弱,分析此症状及造成此症状的原因。
分析:此为颞骨骨折所致硬脑膜外血肿伴有原发性脑损伤症状。
颅骨该处为翼点,由额、蝶、顶,颞骨之间的缝连接,该部颅骨较菲薄,容易造成颅骨骨折,引起原发性脑损伤,此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随后完全清醒或意识障碍好转,但不久因该部颅骨内面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撕破导致硬脑膜外血肿形成,再次出现昏迷,并由于血肿增大挤压大脑颞叶使其内侧面海马、钩回突向小脑幕切迹缘以下而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一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等小脑幕切迹疝症状。
3.一学生,男,22岁,因球砸伤面左侧部,患者张口受限约lcm左右,左颧面部肿胀,皮下出血,压痛存在,口内咬合关系良好,X线提示颧弓“M”型骨折,如何解释该患者症状和体征?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纯颧弓骨折的病例。
颧弓和颧骨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弓骨折多于颧骨骨折。
颧弓是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连接而成,此处较薄弱,骨折时多发生内陷移位,压迫颞肌以及内侧的下颌骨喙突而导致张口受限,甚至不能张口,局部疼痛,伤侧面部早期扁平,数小时后随着软组织肿胀而不易觉察,只有靠手指触诊方可诊断。
常见的骨折类型有:三线骨折(“M”型)和双线骨折。
4.患者女性,35岁,肥胖体型。
因右上颌侧切牙和尖牙根端囊肿手术作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法注射。
术者在鼻翼外侧lcm处刺入皮肤直达骨面后向上后方向深入,始终未及眶下孔,经反复调整位置后,突然感阻力消失,然病人感眼球刺痛,随即拔出针头。
请问术者操作是否正确,如何解释患者反应?分析: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5~1.0cm处,用手指扪及眶下缘最低点有一凹陷,用力压迫该处,可有明显痛觉此即眶下神经出眶下孔处。
眶下孔进入眶下管,朝向上、外、后走行,眶下管长约1.5cm,故临床进针应朝向上、外、后,同时应注意针尖角度,角度过小时针尖指向偏上,容易越过眶下缘而刺伤眼球,此种情况尤其在肥胖型病人中多见。
5.一女性患者,18岁,因下颌高度不足、面部不对称而求治。
询问病史,幼儿时期曾有右侧中耳炎反复发作史近5年。
检查:上下颌比例失调,面下1/3过短,呈“鸟嘴样”畸形,口内咬合关系异常,牙列拥挤,X线测量右下颌过短,试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此临床体征。
分析:在解剖结构上,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紧密相邻,儿童岩鼓裂处,只有很薄软组织隔开,当患化脓性中耳炎时脓液可直接扩散到关节;而髁状突是下颌骨生长的一个重要中心,在头颅骨中是最后停止生长活动的。
从胚胎12周开始生长到18~20岁左右软骨才钙化,髁状突的生长使下颌向前向下生长,面部的深度及高度得以增长。
该患者由于在生长期髁状突因炎症而破坏了生发中心,导致右下颌停止生长出现面部发育障碍,咬合关系紊乱。
6.患者男性,45岁,左上颌第一磨牙残冠根尖周反复发炎,要求拔除。
术者在仔细检查、摄片后,局部麻醉下行分根挺拔,不料,在颊侧远中根上挺取根时突感落空感,随即牙槽窝内空虚,擤鼻时漏气。
试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及今后应注意的事项。
分析:上颌前磨牙及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邻近,有时根尖与上颌窦粘膜紧密相连,其间无骨板间隔,其中尤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在慢性根尖感染时,根周骨质破坏致根尖部牙周膜与上颌窦底粘膜可发生粘连,因此,去除断根时,容易进入上颌窦,造成上颌窦瘘,这一解剖特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章颞下颌关节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1.从解剖学观点叙述造成开口困难可能的原因。
2.颞下颌关节主要的解剖生理学特点是什么?3.从解剖生理学方面分析为何全身关节中颞下颌关节发生脱位和半脱位的发病率最高? 4.试分析为什么人类颞下颌关节出现明显的滑动运动。
5.试分析颞下颌关节运动受哪些因素制约。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1.一青年男性患者,因完全不能开口已7~8年来就诊。
询问病史:既往无全身疾病,颌面部无外伤史,无全身关节病史。
唯在一岁左右感冒咳嗽高热后右侧耳痛,流脓液,现耳部已恢复正常。
检查患者全身一般状况良好。
牙颌面部呈小下颌畸形,颏部明显后缩,并向右侧偏。
面部右侧稍丰满,左侧呈扁平状,完全不能开口。
X线片见右侧关节腔消失,髁突和关节窝融合为致密团块呈骨球状。
两侧下颌角前切迹明显凹陷,左侧关节X线影像基本正常。
诊断为右侧颞下颌关节强直。
试问,从病史所述的一岁左右右耳痛流脓与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病有无关系?如果有,从解剖上如何解释?从解剖上怎样解释小下颌畸形及两侧面部不对称。
分析:引起颞下颌关节强直常见病因有二:①外伤,②化脓性感染。
此患者在婴幼儿期间有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此时岩鼓裂、鼓鳞裂尚未完全骨化封闭,当中耳有化脓性感染时,脓液可扩散到关节窝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髁突是下颌骨生长发育中心之一,因化脓性感染破坏了髁突生长中心,因此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使右侧下颌支、体部都比左侧短小而导致两侧面部发育不对称。
2.一中年女性患者,因左侧颞下颌关节响5~6年来就诊。
询问病史:既往无全身疾病。
颌面部无外伤史,也无全身关节病史。
唯睡眠不好,白天常打哈欠,喜欢吃硬食物,如咬小核桃、榛子之类的坚果。
左侧颞下颌关节区不痛。
检查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
牙颌面发育基本正常。
开口5.0cm,开口型偏斜呈“-↓”。
开口时下颌先向左侧偏,并可闻明显弹响声,然后下颌复原至正中继续开口。
弹响发生在开口初。
局部关节区压痛(-)。
右侧关节未异常所见。
牙合关系基本正常。
X线片见关节骨质基本正常。
唯左侧关节间隙有改变。
试问,开口运动是否过大,开口型为什么偏斜,从解剖上怎样解释开口型异常。
分析:一般自然开口度在3.7~4.0cm,而此患者开口度达5.0cm。
开口度过大,可能关节结构较松弛。
引起关节结构松弛的因素从病史上提供的线索为经常打哈欠,经常使下颌到最大开口度而把韧带拉松,经常吃硬坚果类食物,也易损伤关节韧带。
因为关节结构松弛,使盘—髁突复合体松弛关节盘前移。
开口运动时,关节盘和髁突运动不协调,开口初时髁突的横嵴挤压关节盘后带后缘,而产生开口初弹响,因此开口初时下颌偏向左侧,弹响声过后,盘一髁突复合体关系又复正常,故开口型又复正常,因此出现“-↓”开口型。
3.一中年男性,因开口受限3~4年来就诊。
询问病史:既往无全身疾病,颌面部无外伤史,无全身关节病史,有夜磨牙史。
3年前有左侧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史,后弹响消失,逐渐开口受限。
检查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牙颌面部基本正常,开口2cm,开口型“\↓”,右侧髁突有滑动运动,左侧髁突有动度但无滑动运动。
两侧关节区压痛(-),弹响(-),抬关系基本正常。
X线片见左侧颞下颌关节腔变窄,髁突皮骨质边缘消失,表面不整齐,有较多的骨质破坏。
关节镜见左侧关节上腔有瘢痕条索粘连。
右侧关节(-)。
试问从解剖因素如何解释开口受限,开口型“\↓”偏向左侧,左侧髁突无滑动。
分析:依病史可知此患者曾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移位等病史,现关节镜证实,左侧髁突和关节窝之间有瘢痕条索,因此影响左侧髁突运动。
由于是条索,未广泛粘连所以髁突有转动。
但不能作滑动运动。
而右侧髁突正常可以作滑动运动。
所以开口时右侧滑动左侧转动,开口型呈“\↓”,下颌偏向左侧。
由于左侧髁突无滑动运动,不能作大开口运动,虽然右侧关节正常,但是因颞下颌关节是左右联动关节,一侧开口受限,就影响整个下颌正常开口运动。
第四章肌一、复习思考题Review questions1.表情肌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表情肌的分群及作用。
3.简述运动下颌骨的肌肉名称、起止点、功能及神经支配。
4.简述腭咽部肌的组成及作用。
二、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1.一位20岁的男性患者,左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3天,咀嚼吞咽时加重,偶向左侧耳颞部放射,且出现张口受限现象。
查体:可见左侧磨牙后区软组织及牙龈红肿,左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轻压冠周软组织,可见脓性分泌物。
实验室检查: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
X线检查:可见左下颌第三磨牙近中低位阻生,骨组织未见异常。
请分析患者张口受限的原因。
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不难做出诊断,即“左下颌智齿冠周炎”。
在冠周炎时,炎症可向周围软组织及间隙扩散,如磨牙后区、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等,当炎症波及咀嚼肌而引起肌痉挛,尤其是升颌肌群痉挛(咬肌、颞肌、翼内肌)时,升降颌肌群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因而导致张口受限。
同样道理,当恶性肿瘤侵犯咀嚼肌引起升颌肌群痉挛时,亦会导致张口受限。
2.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被石块击中颏部半小时,面部无开放性伤口,咬合关系错乱,自觉呼吸困难。
查体:可见双侧颏孔区之间骨段有明显动度,X光片显示双侧下颌骨颏孔区完全性骨折。
请分析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
分析:患者为双侧颏孔区骨折,两侧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前方移位,前骨折段则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后下方移位,致颏部后缩颏舌肌附着点后移导致舌后坠,阻塞呼吸道上口,故而引起呼吸困难。
3。
一位6岁男性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腭部裂开,自腭垂至切牙孔完全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