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课件 (全)教学文案
- 格式:ppt
- 大小:10.73 MB
- 文档页数:120
高一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1》教案课题: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性质教学内容分析:技术的五个性质是指技术的基本特性。
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创新源于核心技术的革新,技术发明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的专利性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产权。
鼓励学生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享有知识产权。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使学生:(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3)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6)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的情感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创新、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难点)理解技术的5个性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我校学生关于申请专利的材料。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复习及检查作业1、讨论及提问:技术的价值主要讲了哪些问题?2、上节课的作业完成统计及分析。
介绍: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什么危害?面对温室效应我们能做些什么?参考答案(多媒体课件)3、上节课的两个链接查阅的同学请谈体会。
二、新授课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他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3、讨论助听器的发明:①、从什么具体目的出发————。
②、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③、满足了什么具体需求————。
总结: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4、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完整全套教案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和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1.手臂与椅子的扶手; 2.背部与椅子靠背; 3.臀部与椅子垫; 4.腿部与椅子垫; 5.脚部与椅子脚;阅读了解人机工程学。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思考讨论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阅读: 案例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思考: “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主要改进了铁锹的运载量与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与人的疲劳程度的关系。
健康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马上行动: 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舒适用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心理上的舒适感受也是人机关系应当考虑的目标。
案例分析:右边两幅图都是培土用的工具。
它们的造型、结构很相似,只是一幅图中的把手部分作了处理。
思考:你觉得右边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哪个使用起来更舒适?为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安全人机关系中的安全,是指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产品与人接触的部分不允许有尖角和锋利的边槽,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应进行安全保护设计,如汽车的安全带设计、冲床的安全保护设计、儿童座椅前的护栏设计等。
其目的是避免操作者和使用者产生因作业而引起的伤害或伤亡。
想一想: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地方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例如: 走廊的栏杆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并不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练习:讨论旅游鞋中的人机关系 1.存在哪些人机关系? 2.你穿的旅游鞋是否满足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思考探究加深理解人机关系中的安全教学阶段引入教师活动第2课时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人机关系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通用技术》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以师生、学生间互动教学、自主探究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的产生和技术与人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得出结论。
2、教师构建互动,让学生探究。
从而掌握知识,拓展知识和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
3、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的关系。
(2)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关注技术。
2、难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其有关知识的拓展。
[难点突破] 由教师引导,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初步形成结论,最后由教师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1、模式: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2、策略:通过实验、讲授、提问、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感受技术就在身边,技术不断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实物。
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开导篇大家了解了什么是通用技术,并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如何学好通用技术的有关问题及其模块设制展开了讨论,使大家明确了学习通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今天我们就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做个实验:《钉、拔木条上的钉子》器材:木条、铁钉、平嘴钳、圆头铁鎯头、羊角铁鎯头。
一、技术的发展(一)知识与技能追溯技术的历史、展望技术的未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感悟技术的历史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畅想技术的未来,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四)核心素养技术意识二、学习者分析通用技术的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主要功能是唤醒技术的意思,以讲述、案例、活动为载体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这一节课主要内容是技术的发展,展望技术的未来,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技术的发展史,通过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技术的体验,畅想技术的未来。
五、教学准备钻木取火的套件、技术发展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追溯技术的历史1、技术的产生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产生了缝制、纺织、印染技术;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产生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产生了建筑技术;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产生了车船制造技术;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产生了通信技术。
2、技术体验活动:钻木取火体验目的:通过钻木取火,体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情境展示:孙宇所在的第一小组的任务是生火做饭。
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干树枝和干草,垒起炉灶,开始生火。
他们准备效仿古人钻木取火,获得火源。
主要过程:体验一:(1)准备好助燃物。
(2)用手电钻在①号松木板中间位置钻出小凹孔。
(3)用木工夹固定带有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
(4)将③号榉木棍对准凹孔并反复搓动榉木棍,钻木取火。
(5)将①号松木板替换成②号桐木板再次重复以上过程。
体验二:(1)使用表中③~⑥号材料组装成如图1-2所示的钻木取火工具。
(2)使用该工具在钻好小凹孔的①号松木板上钻木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