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 格式:ppt
- 大小:574.50 KB
- 文档页数:4
竹子有哪些广泛的用途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用途广泛。
它具有坚韧、耐磨、轻便和环保等特点,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竹子的各种用途。
首先,竹子可以用于建筑领域。
竹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以用来建造各种结构,如房屋、桥梁、楼梯等。
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竹子已经在建筑领域使用了上千年。
竹子的轻重比非常高,使得建筑更加灵活和节能。
其次,竹子还可以用于制作家具。
竹子的纹理美观,色彩温暖,加上其坚韧耐用的特性,使得竹子成为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
竹子家具通常具有自然和环保的特点,并且能够适应多种装饰风格。
比如,竹子可以制作椅子、桌子、床和柜子等家具。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
竹子是一种灵活的材料,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图案,适合制作挂饰、篮子、花瓶、灯具等。
竹编工艺品和装饰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正逐渐被世界所认可和喜爱。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于制作纸张和纤维。
竹子纤维纸张具有较高的韧性和透气性,可以用于制作画纸、书籍、墙纸等。
在竹子纤维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和化学品,因此相对环保。
竹子纤维还可以用于制作衣物和纤维制品,具有舒适和吸湿排汗的特点。
此外,竹子还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和饮品。
竹子的嫩笋可食用,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钙等。
竹子还可以提取出竹叶茶、竹炭和竹醋等,具有清凉退火、健胃消食的功效。
最后,竹子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竹子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定土壤和阻止水沙流失,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竹子也是一种快速生长的植物,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少环境污染。
竹子的种植还可以恢复退化土壤和修复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竹子具有广泛的用途。
它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和纸张等传统领域,还可以用于食品、饮品和环境保护等现代领域。
竹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潜力的植物。
竹是高大乔木状禾草类植物。
记载有70余属,1千多种,但其中许多是同物异名。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
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
竹的地上茎木质而中空(我们称为竹杆),它是从竹的地下茎(根状茎)成簇状生出来的。
最矮小的竹种,其杆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种,其杆高达40米以上。
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叶片为剑形,有叶柄,幼株的叶直接从茎上生出。
虽然某些种的茎杆生长迅速(每日可生长0.3米),但大多数种类仅在生长12至120年后才开花结籽。
竹一生只开花结籽一次。
竹的地下茎(俗称竹鞭)是横着生长的,中间稍空,也有节并且多而密,在节上长着许多须根和芽。
一些芽发育成为竹笋钻出地面长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长出地面,而是横着生长,发育成新的地下茎。
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长。
嫩的竹鞭和竹笋可以食用。
秋冬时,竹芽还没有长出地面,这时挖出来就叫冬笋;春天,竹笋长出地面就叫春笋。
冬笋和春笋都是中国菜品里常见的食物。
春天时,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过一场透雨,春笋就会以很快的速度长出地面。
关于竹子的介绍
五瑞.双喜.四贵.竹皆居其一。
竹子的象征意义
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常青的竹子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和永恒的青春。
空心竹代表豁达的性格;它的枝干弯而不折,是刚柔并济的做人原则;而天生有结的同时,竹结会露出来,这是正直品格的象征。
竹的挺拔洒脱、挺拔高远、秀气婉约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
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
国画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现竹的形象与气韵,墨竹画在写意花鸟画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笔墨特征是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画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运笔用墨时挥洒自如,表现出竹的神韵与气节。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有君子之风。
画竹的关键在于对竹枝叶的取舍、概括,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
在国画中,竹子、梅花和喜鹊被画在一起,有着长久爱情和幸福的美好寓意。
梅兰竹菊在国画中合称“四君子”。
竹在人们心中的意义
竹在人们心中有着多重意义。
首先,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易繁殖,易栽种,易加工利用,具有许多优于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能,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于一身。
竹子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它所代表的精神文化意义同样突出。
其次,竹子是岁寒三友之一,它象征着民族“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竹子不仅具有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等自然特征,而且它具有高洁、端庄、秀丽、优雅等精神特征。
竹子在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高风亮节”、“气节”、“谦虚”、“坚韧不拔”等。
此外,竹子还被视为一种具有人间烟火气息的植物。
在竹林中漫步时,人们可以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快乐、自由、自在以及爱着、恋着的幸福呼吸。
竹子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美好、高贵、吉祥的象征,寓意着高风亮节、端庄优雅等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竹在人们心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也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文化象征。
《竹》原文及赏析《竹》原文及赏析1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词赏析: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竹》原文及赏析2《斑竹》作品介绍《斑竹》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7首。
《斑竹》原文斑竹作者:唐·刘长卿苍梧千载后,斑竹对湘沅。
欲识湘妃怨,枝枝满泪痕。
《斑竹》注释①斑竹: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②湘沅:湘江、沅江,均在湖南境内。
《斑竹》作者介绍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
竹、梅花和松是“岁寒三友”,代表着坚持,让不少古人敬佩。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
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春天(春山)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
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
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和黄门卢侍郎咏竹》)。
淡泊、清高、正直,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
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奏圣乐的乐器。
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
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圣的象征地位,因为人闪用竹子来为男性行割礼。
芦苇在日本关于伊泽的创世神话中是心灵得到净化的象征,原因可能在于芦苇与水有关。
日语中“芦苇草原”一语意指人间世界。
凯尔特民族眼中的芦苇也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而且人们迷信地认为芦苇可以降伏女巫。
在中美洲,芦苇是生殖繁衍的象征,而在希腊和罗马传统中则是畜牧神潘和音乐的代表(因为潘发明的“排箫”由芦苇制成)。
(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
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
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
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
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
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
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
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竹的用途:竹在科技方面的应用引人入胜。
早在商周时代,中国已发明使用竹钻;公元251年李冰任四川太守时,便带领民众修筑了世界上第一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四川都江堰。
其中使用了大量的竹子。
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是用竹子制作的,古时称为“笕”。
在盛产竹子的四川,汉代时人们已用竹缆绳打出了深厚度达 1600米的盐井。
到19世纪这种竹缆绳打井技术才传到欧洲,1859年美国在宾尼夕法尼亚州钻出了第一口油井。
早在9世纪中国已开始用竹造纸,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竹枝是上等材料。
久负名的湖笔已发展成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四大类、250余个品种,既是人们得心应手的书写工具,又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算盘是中国古代科学发明的成果,而它的前身“筹算”,就是用竹签做筹码来进行运算的。
随着火药的发明,南宋时人们采用竹管制造出突火枪;明代的万户在自己坐的椅子的四条腿上各绑一个大竹筒,里边装上火药,想点燃后利用火药喷射的反作用力,将自己送入空中,最终被火药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