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艺术--借警句以生辉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名言警句巧用名言警句作文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会考察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素材积累。
而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技巧。
下面,本文将从如何选择名言警句、如何应用名言警句以及如何发挥名言警句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选择名言警句要恰当。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名言警句。
可以选择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在写环保议题时可以选择“生命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这样的名言警句,可以引导读者思考环保问题的普遍意义。
而且,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底蕴。
例如,选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的名言警句,可以在写旅行的好处时增加文采,让读者对旅行的价值有更深入的思考。
其次,巧妙应用名言警句要合理。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不仅要选择好,还要合理应用。
名言警句可以用作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切换段落之间的过渡语。
在写开头时,可以用名言警句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在写结尾时,可以用名言警句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强调文章的观点。
在切换段落之间使用名言警句,可以起到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
同时,还要注意将名言警句与文章的内容相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在写关于互联网的议题时,可以选择“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名言警句,来强调互联网的畅通和信息的传播。
最后,发挥名言警句的作用要灵活。
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不仅要选择好、合理应用,还要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名言警句的数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一个名言警句能够表达清楚观点,就不需要再加入其他的名言警句,以免产生冗余。
而如果文章内容繁杂,可以适当地增加名言警句,以增加文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名言警句的表达方式。
可以选择直接引用名言警句,也可以选择间接引用名言警句,以更好地融入文章的内容。
巧妙引用妙笔生辉_写作技巧巧妙引用妙笔生辉新疆奇台县第四中学骆秀峰读书是采摘生命朝花,是倾听作者心声,是醉心生命花絮。
读一本书,读一句诗,其实是用心倾听,去感悟月朦胧,星灿烂,花嫣然,泪晶莹,倾听生命沧桑与哲理美丽。
古今中外,大谈读书,观点丰富多彩,但我一致认为好读书,读好书是很重要。
莎士比亚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人说话。
”“书是人类最丰富营养品。
”我们读好书来熏陶自己情操,净化自己灵魂。
倘若在你写作语言上以新悦人,能改变一下聪明慧眼,学会”巧妙引用”也能达到横岭侧峰目,收到老树发新枝,旧瓶装新酒艺术效果。
那么怎样”巧妙引用”才能出奇制胜?一、穿插名句显底蕴。
即:直接引用。
故名思议,就是把自己读书得到古今诗文句,名言,哲语恰当合理引用,可以让你文章语言与众不同,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和事,但有超越现实生活,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形象,甚至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
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我们在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直接引用,开始时采用片段式,引用一两个句子即可。
例如:班上调来一位新老师,写有一位调皮学生搞恶作剧一个片段:老师快来了,只听”咚”一声,只见门框上一盒粉笔灰”飞流直下三千尺”.全班同学眼珠旋转180度惊愕望着这位新老师。
片段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引用了李白诗句,本来这句诗是写水(瀑布)从上到下气势,写出急流从空而下情景,采用了夸张手法,这里学生生动展示了恶作剧情景,为下文写老师如何反映以及怎样处理这件事作铺垫,起到了渲染紧张气氛作用,同样也采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效果真比平实,直白地去说要好多。
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更多地引用几句,训练这种语言基本功。
例如一个学生在写《幸福》在文中开头写到”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收获,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还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回忆。
”由此可见,学生能够把学过积累诗句,恰当地引用。
名言警句在作文中的运用技巧写作时,对于名言警句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化用、仿用。
此外,引用的范围还可大一些,如电影名、歌曲名、流行歌词甚至经典的广告语均可引用。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用。
一、用于文章的标题用名言警句做标题,可以使题目更醒目,更容易吸引读者。
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1.直接引用。
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可拟题目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可拟题目为《小楼昨夜又春风》;以“宽容”为话题一一《一笑而过》等。
2.化用、仿用。
例如:化用诗句,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歌词,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仿拟名言名句,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等。
二、用于文章的开头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消除平淡感普通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还可彰显作者的文化底蕴。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每当我吟诵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
心也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了同一幅画来。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得成功。
三、用于文章的主体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引用名言警句,对于记叙文或散文来说,可使形象更丰满,意境更深远;对于议论文来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高考满分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主体部分,就是通过引用名言名句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以感染人。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每每读起这句诗,不禁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
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声”。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令g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之中。
高考作文语言创新招术之五十五名句生辉法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
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
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一、局部引用。
位置主要是在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文末。
1999年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作者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前两句入题,概括了“一旦记忆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记忆机器”这一主旨,令人心动思凝,掩卷沉思。
在《对记忆移植说“不”》的作文中,一考生这样开篇:“说起记忆移植,我忽然想起了南斯拉夫前总统铁托的话:‘别人的我不要,自己的谁也不给。
’”通过名言提出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增强了议论文的理论色彩。
1998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这样结尾:“鲁迅先生曾归结一个‘韧’字为中国的民族精神。
我正在,也应该实践这个字,因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作者以《易经》中的爻辞自勉,画龙点眼,深化了主旨,余味无穷。
二、全篇引用,这里的“全篇”有两个含义,既指整段之内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
如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
当然,引用名句、谚语或典籍中的话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时,还可以在内容或形式上作适当改造。
而这种活用,往往带有特殊的修辞色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例文1吉林考生作文话题像一叶小舟,负载着心灵在诗海游渡。
利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提升写作水平一、言之凿凿的名言在古代文化中,名言警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表达智慧和教诲。
通过利用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本文将从句子结构的运用、表达准确性以及写作层次的搭建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利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提升写作水平。
二、句子结构的运用在写作过程中,句子结构的运用对于增强表达力至关重要。
名言警句往往具有简洁明了的结构,我们可以学习并运用其中的句式,使文章更具魅力。
例如,在《论语》中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可以适当借用它的结构:“学而时”,然后加上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如:“学而时读书,不亦增长知识乎。
”通过运用这样的句子结构,我们的写作将更富有变化,表达更加精确。
三、表达准确性的追求名言警句往往通过简短而精准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意思。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追求表达的准确性,通过利用课文中的名言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举个例子,在《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写作中,比如写一篇关于人际关系的文章,我们可以写道:“真诚与友善才是真正的美德,那些言辞巧妙、表面光鲜的人往往并非真心善良。
”通过借用名言来表达观点,文章的准确性会进一步提升。
四、搭建写作层次利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可以帮助我们搭建写作层次,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选择一句名言作为开头,然后通过对其进一步解读与分析来展开全文。
比如,《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们可以选择这句名言作为开头,然后逐句解读其寓意并对其进行评论和拓展。
通过这种方法,文章层次分明,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我们的观点。
五、准确引用名言在利用课文中的名言警句提升写作水平时,我们要注意准确引用名言,不可歪曲其本意。
名言警句的力量在于它们代表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我们需要尊重并正确引用。
为了准确引用名言,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给出出处,比如《论语•学而篇》。
中考写作高分指导:语言亮丽生辉中考写作高分指导:语言亮丽生辉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写作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写作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写作高分指导:语言亮丽生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招:善用修辞,来一点“形象”(品味)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写出了脸上的“青春痘”越来越多的的情形,语言生动、活泼)一句寒暖,一线相喧;一句叮咛,一笺相传;一份相思,一心相盼;一份友情,一生挂念。
(友情祝福。
排比、对偶)朋友是雨中伞,有你不凄惨;朋友是雪中炭,有你驱严寒;朋友是被中棉,有你特温暖;朋友是菜中盐,有你才香甜。
(比喻排比)你是书本我是包,你是耗子我是猫,你是木头我是胶,你是猪肉我是刀,我们关系这么好,今天饭钱你来掏!(排比比喻风趣)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问候!(顶针的回环之美)你的一滴眼泪,对我已是倾盆大雨了;我的一声叹息,对你会是晴天霹雳吗?(夸张)一毛钱买不到幽香的玫瑰,买不到苦涩的咖啡,买不到甜蜜的巧克力,但是一毛钱可以传达我对你的祝福:天天快乐,笑脸常见,开心常在。
(对比)(这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
)小结:无论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均可以增加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读来或清丽悠远、回味隽永,或酣畅淋漓、令人振奋。
修辞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强按,硬套。
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名言警句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巧用名言警句高考作文是考生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作文分值较高,占总分的比重也较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个考生必须掌握的技巧。
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技巧,能够提高文章的语言水平和论述的深度,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一、选择恰当的名言警句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名言警句,首先需要选择恰当的名言警句。
选择名言警句时,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选择与主题相关、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的名言警句。
比如,如果写“梦想”的话题,可以引用鲁迅的名言:“人必须用梦想去开发未来”。
如果写“青春”的话题,可以引用毛泽东的名言:“青年是时代的主人公”。
二、恰当引用例证或事实作文中,名言警句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其言简意赅、引人深思的特点,更在于其恰当的运用。
在引用名言警句的同时,要恰当地加入例证或事实来佐证论点,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比如,引用“成功是一座孤峰”的名言时,可以举例说明成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的。
三、流畅的语言表达作为高考作文,语言表达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且要流畅。
在使用名言警句时,要尽量避免直接摘录和陈述名言警句,而应该巧妙地融合在文章中,形成更加流畅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感到一气呵成,留下美好的阅读体验。
四、独特的思考角度和见解如果仅仅引用一句名言警句,虽然文辞可以更加生动,但文章的深度和分量却不能令人信服。
在掌握好名言警句中的思想补充后,考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思考角度和见解,运用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赋予文章更高的思想深度和内涵。
五、合理的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高考作文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文章可读性和严谨性。
在使用名言警句的过程中,考生需要合理把握篇章结构,保证名言警句的使用不会破坏文章的逻辑性和结构性。
合理地安排名言警句的使用位置,使其状态真正处于文章的宣传重点,起到又好又正确的效果。
六、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一个有效的文章应该不仅仅在于语言,它还应该有一种富有感染力、令人信服、令人激动的情感表达。
如何用“名言警句”为中考作文增辉添彩邓州市裴营乡一初中王道周中考作文,取得好成绩的方式很多,而善于运用名言警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由欣赏你丰厚的积累、巧妙的运用,从而大笔一挥,送你一个高分,岂不美哉?那么,考场上如何将名言警句运用于写作之中呢?一、用来作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
拟题的好坏,制约着全文的写作过程。
拟一个好标题,手法是多样化的,但如果能运用名言警句作文章的题目,将使作文产生“眉目传情,顾盼生辉”的魅力。
例如有同学写因读书而带来的诸多好处时,他用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标题,就很贴切。
另有一学生写自己因家境贫寒,假期只得去卖报纸,就拟了《卖报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样的标题,这个标题,巧妙地化用了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不仅准确地点出了文章的主要事件,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迫于生计而去卖报的辛酸和无奈之情。
以名言警句作文章标题时,应因文而异,或直接袭用,或改变一字一词,翻出新意,将会让你的作文标题,产生“新”、“美”、“奇”的艺术效果。
二、用在文章开头作文必须尽量发挥自己的“才气”,塑造好自己的“产品”形象。
文章的开头,也如标题一样,如果以开宗明义,新奇巧妙的姿态出现,就会扣人心弦,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例如有同学在写到上初中后考试成绩大不如从前时,开头就说“谈起初中成绩,谁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最是高分难求’”,让阅卷老师不得不佩服,一个初一个学生,竟能将李清照的词化用得如此绝纱,所以这篇作文的高分也就不难求了。
三、用在文章中间文章中间部分讲求内容充实如“猪肚”。
如果能恰当地用上名言警句,必然使这个“猪肚”又肥又美。
如有同学在文中描写,春节那天,早晨起床看到的那场难得一见的大雪,把整个山川大地装点得粉妆玉砌,尤其是看到树上都挂满了白雪时,情不自禁地写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同学在写到自己虽然有些失败的经历,但决不气馁,对未来充满信心时,就用“长风破浪今有时,直挂去帆济沧海”来鼓舞自己。
用名言警句写作文“名言警句,警世劝人”,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名言警句是历代智者留下的智慧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借助名言警句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采,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清代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名言,意思是说多读书,才能在写作时有如神助。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才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表达对知识学习的重视,同时也可以展现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写作的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是《周易》中的名言,意思是说天空一直在运行不息,君子也应该不断地自我修养,不断地追求进步。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借用这句名言,表达自己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和对不断进步的态度。
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在写作中有更多的灵感和创意,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知识改变命运,勤奋成就未来。
”这是一句现代名言,它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和勤奋的价值。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表达对知识学习的重视和对勤奋努力的认可。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勤奋的学习,才能在写作中有更多的灵感和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一句非常有意境的名言,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的向往。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只有拥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的向往,才能在写作中有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更加深刻的表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励志名言,它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表达对困难的克服和对成功的追求。
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在写作中有更加坚定的表达和更加成功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离骚》中的名言,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我们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
高考作文中名言警句素材的运用技巧作者:杨金枫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年第01期《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意思是说,用在关键、紧要处的一句或几句精辟的话,往往会成为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这里所说的“精辟的话”往往是考生写作中常用的名言警句素材,可以是古诗词、名人名言,亦可以是典故、谚语、俗语等。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素材,最终使其成为“一篇之警策”呢?一、居于题目用名言警句作题目,可使题目更醒目、更能吸引读者。
1.直接引用。
《敢问路在何方》(2015年福建卷)、《路漫漫其修远兮》(2015年福建卷)、《横看成岭侧成峰》(2015年山东卷)等。
2.巧妙化用。
如《问世间“品”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2015年浙江卷)、《失“智”猛于虎》(苛政猛与虎)(2015年江苏卷)、《腹有“雅量”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2015年重庆卷)等。
二、居于开篇以名言警句开篇,往往能够统摄全篇,有要言不烦、一矢中的的作用。
1.引出观点以名言警句为“引子”,自然而机智地引出或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能使文章开篇彰显“理趣”,顿生“看头”。
如2015年浙江卷优秀作文《言为心声》的开篇:冯骥才曾说:“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
”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所以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又如,2015年广东卷优秀作文《绝知自然要躬行》的开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前半句,而视后半句为无物。
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
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自然要躬行!2.充当观点以名言警句为“观点”,既能做到观点明确,又能增加文采,营造耐人寻味的意境。
如优秀作文《境由心生》的开篇:窗外一样的风景,不同的人去观看却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当有人看到了哭的时候,有人却看到了笑。
写作艺术--借警句以生辉
写作艺术--借警句以生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是保尔在同志们的墓地前的感想。
他怀着极度悲愤悼念着那些为了使受苦的人们能过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同志,从他们短暂而壮丽的一生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这段发光文字,后来就成了广大共青团员和革命青年的座右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千百年来,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也一直鼓舞着我们中国人民在国家民族存亡关头,大义凛然地面对生死利害的考验。
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人,无不被那气象万千的洞庭景色所吸引,但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境界。
作品中的这种警句,所以使人久久难忘,能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就因为这是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思想感情。
它们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提炼出来的、感受最深的东西。
作者高瞻远瞩,并通过深思熟虑,最浓缩地反映了某些生活真理或客观规律,因此,使它们常常能超越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局限而对读者产生普遍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读者不一定都能全篇背诵,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却因它鲜明地反映了旧社会贫富悬殊的悲惨现实而为后人传诵不绝。
鲁迅在《故乡》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它不仅使这篇带着悲哀情调的小说增添许多"亮色",而且也给人们经久的鼓舞。
虽然闰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人们不论在怎样困难的条件下,甚至在渺茫以至
绝望的处境中时,这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始终能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新的道路。
一篇作品的好坏,当然不在于警句的有无;但有了闪闪发光的警句,确能使一篇(一部)作品增色生辉,可以加深作品的主题思想而这种言简意深的警句,尤其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