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0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5章“认识加法和减法”,第6章“10以内的加法计算”,第7章“10以内的减法计算”。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知道加减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运算。
2. 培养幼儿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加减法挂图、计算器、数字卡片、磁性白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加减法挂图,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5章,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例子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磁性白板和数字卡片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竞赛,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列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运算规律。
2. 用彩色笔标出10以内加减法的重点内容,方便幼儿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6章、第7章的练习题。
答案:见教材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加减法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小组合作的组织和引导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重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上,难点则是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动物们吃水果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小动物们吃掉了多少水果?还剩多少水果?”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题演示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加减法算式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小动物们吃水果的情景。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10以内加减法题目。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1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应用题答案:学生自编题目,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加减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可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
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PPT课件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10以内数字认知与加减法基础•加法运算技巧与方法探讨•减法运算技巧与方法探讨•混合运算能力提升训练•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课程介绍与目标01加减法概念引入01通过具体物品或图形进行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0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方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课程安排与时间新课学习(15分钟)讲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入加减法概念。
课程时间30分钟练习环节(5分钟)提供练习题,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总结与延伸(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加减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0以内数字认知与加减法基础02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含义。
引导幼儿理解10是由1和0组成,表示一个十位数,同时认识10在数轴上的位置及与其他数字的关系。
教授幼儿正确的数字书写姿势和笔顺,强调每个数字的书写要点和易错点,让幼儿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数字0-9的认知数字10的认知书写规范数字0-10认知及书写规范加法定义引导幼儿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过程,并用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运算规则教授幼儿进行加法运算时,需要遵循“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的规则,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应用场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让幼儿了解加法的实际应用场景,提高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减法定义引导幼儿理解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过程,并用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运算规则教授幼儿进行减法运算时,需要遵循“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规则,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取自教材《快乐数学》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1.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复习2. 10以内加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应用3. 10以内减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及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图片、数字卡片、加减法题目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导入:(1)复习10以内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2)讲解加法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方法。
(3)讲解减法的概念,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加减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拓展延伸:引入10以内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尝试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0以内的加减法2. 板书内容:(1)加法的运算方法(2)减法的运算方法(3)加减法应用题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A. 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B. 小华有8个糖果,他给了小红2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作业答案:(1)见练习本(2)A. 8个 B. 6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课堂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大班数学》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计算器、加减法卡片、磁性黑板。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加减法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黑板,展示一幅以游乐园为背景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各种事物,并提出相关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几个气球?”引发学生对加减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掌握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游乐园情景图中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加法运算规律减法运算规律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加减法练习本上的习题。
(2)应用题: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教材附录。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尝试编写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并互相交换解答。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数学中的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3章《数的运算》的第1节“10以内的加减法”,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区别。
2. 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算式卡片、数字卡片、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场景,包含各种物品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加减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讲解加减运算的方法,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算式卡片,学生独立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板演,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1)10以内的加减法有哪些特点?(2)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加减法2. 内容:(1)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3)10以内的加减运算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根据生活情景,自编两个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 答案:(1)7+3=10、82=6、5+4=9、96=3。
(2)学生自编算式,自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20以内的加减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PPT课件设计意图: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根据我班幼儿对10以内数字加减初步学习情况,我设计了本次以闯关游戏为主进行数学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10以内数字加减&;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从喉咙会发出咯、呀的单音节响声。
这个时候外界任何一处的响声都会吸引他,你对他任何形式的轻柔细语或浅吟低唱,都会使他表现出宁静、温柔或面露微笑。
我们在哄宝宝安静或入睡时,常常去低声给他说童谣或唱催眠曲,他不懂得你与他交流的意思,却会以安静或熟睡回报你,这也就是他与大人达成了一种交际往来。
六个月的婴儿当大人们同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的脸注意你说话。
你的声音会带动他发出咿呀的回应。
饥饿、生理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哭声。
平常的他也会用跺脚、拍打发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伴着咿咿呀呀他想有话好好说,但是困于无法语言表达。
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在看到你和家人或者感觉很好的面孔时,会露出友好的微笑,传达出我喜欢你的意思。
满周岁的孩子具备了极简单的交际中语言表达的能力,你叫他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喊他,还能够听得懂一些简单的词了,如:来、吃、摸一摸、拜拜等,他能学说一些简单的叠音词组,诸如爸爸、妈妈、奶奶(呐呐)等。
你逗弄他时,他开始学会大笑,还爱试着模仿你的声响、单字。
在给宝宝擦脸、洗澡、穿衣或进食时,尽可能多的同宝宝说话;经常给宝宝唱歌、哼摇篮曲或说儿歌;和他一起做简单的小游戏,如握住宝宝的小手,边点他的手指边快乐地说:小鸟飞飞。
说完就牵着他的小手左右轻轻摇摆。
既使他听不明白你的话,也搞不懂你的手势动作,你只需全神贯注地看着他,轻声细语地说话,让他感受到亲切和尊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