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燕《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1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价值规律【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价值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1.认知方面: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掌握价值规律的作用。
2 . 运用方面:会分析判断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不违背价值规律; 实际体验从某一农副产品价格变化,认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 . 觉悟方面: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破产和发财绝不是天意,破除“宿命论”的错误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规律,必须遵循。
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在市场经济中资源是如何配置的,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然而在现实中价格与价值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是经常的。
这在讲授和理解上都有一定难度。
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1.什么是商品价格?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2.商品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引言]同学们都爱吃水果吧,如苹果、橘子、香蕉等,那么它们冬季、秋季的价格都是多少呢?在市场上,我们会发现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价格,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经常变动,令人眼花缭乱的价格变化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回答是肯定的。
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价值规律。
第二环节新授课(70分钟)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35分钟)(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设问、讲解]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商品【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基础。
1 . 认知方面:识记商品含义;了解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 . 运用方面:能举例说明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3 . 觉悟方面:树立商品意识,增强自主、开放、平等、效率、竞争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二因素和商品价值量,是本章最基本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都是围绕商品价值问题而展开的。
不讲清这个基本知识,后面的各节、各目都无法展开和深化。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弄清这个问题,涉及的知识较多,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以及数学上的正反比关系。
加之这个问题与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有所不同,学生接受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与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哪些具体形式?[引言]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们之间发生经济往来,都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
什么是商品?在商店和超市里,摆放着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品,这些物品就是商品。
当我们需要时,哪样不是花钱买来的,买卖就是商品交换。
商品看起来非常普通,买卖也很普遍,但要弄清商品的奥秘却不简单。
第二环节新授课(75分钟)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5分钟)[阅读教材、问答](一)商品的含义1. 下列物品阳光、空气、自来水、面包、衣服、彩电、钢笔中哪些是商品?2.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材版本】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石海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经济学基础教学参考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能力。
1 . 认知方面: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特点。
2 . 运用方面:在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 .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是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必须牢牢掌握。
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方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只有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探索。
因此我们在讲解时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讲授法、问答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提问]1.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市场及市场经济?[引言]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一种经济体制,没有姓“社”和姓“资”之分,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说我们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这是否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是中性而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呢?这些问题就是本节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