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叶枝(散文)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一叶知秋散文 篇1 网络我的网名叫“一叶知秋”想象着落叶飘下的凄美,感受着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的心境,体验着它生命过程中的快乐与惆怅。
叶子在这生命的轮回中自然悄然而来又翩跹而去,而寻求的是来年的峥嵘。
我折服于它的气度,欣赏它北风拂过叶舞翩跹的姿态。
虽有“叶舞暮秋心悲伤”的惆怅,而 更有“翩跹翠叶舞罗裙”的喜悦。
亦如我的人生虽有荆棘,但更有满目的春色。
寒冷生凉着意愁,唤来闲叶舞风秋”,落叶似一只只美丽飞舞的蝴蝶,虽翩跹而去,却是让别的叶子在落疤中新生,而春风拂过叶舞沙沙,枝摇颤颤,叶舞翩跹,会使人有种生机盎然的心境。
我喜欢叶子,更喜欢“叶舞残风,暗香浮动”的那种意境,我也希望我就是那一枚叶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翩跹起舞。
我喜欢叶子,喜欢它初春时的嫩绿,喜欢它盛夏时的殷厚,喜欢它金秋凌风时的飒爽,更喜欢它投根去时的从容。
叶子虽没花的娇艳与妩媚,它的美却在于它的玲珑与别致,它的平凡,它的质朴与谦逊,它美的端庄,美的大方,是一种经历沧桑的美,是一种与世无争的美,是一种难得糊涂的美……我们每个人都似一片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如果我们能有叶子一样的品质,人生一定会更精彩。
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离开,叶子在这生命的轮回中,自悄然而来,又翩跹而去,在它落下的那一瞬间,是它对世间的回首,对人生的驻足…… 叶子在生命的轮回中,该生的时候生,该落的时候就悄然而去,翩跹于自己平凡的生命中。
秋叶随风去 飘洒舞身躯 恋夏情依依 含泪吻大地 一叶知秋散文 篇2 秋天,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然而在北方秋天是悄无声息的来,寒风冽冽的离开,还没好好观赏就已经不见踪影,而留下的只有寒冷和荒凉。
相反南方的秋天又是那么的漫长,漫长的让我想去看看北方的秋天,因为有太多的事物可以见证南方秋天的到来,最让我喜欢的还是南京的梧桐树,因为梧桐树在早秋最先落叶,因此,梧桐叶落成为秋至的象征性景物。
话说:宋美女喜欢法国梧桐,蒋帅锅便从法国购买两万棵种在南京的大街小巷。
一片树叶的斑驳岁月散文一片树叶的斑驳岁月散文一、叶之芽也许,当叶子刚刚探出个头,去淋浴枝条滑落的阳光时,它并不想沾染一丝的绿意。
看看最初的乳白,那紧缩的身子,如一颗纯洁圆润的珍珠,沾了一丝光亮,就像溶化了一滴时光。
叶子混沌在粘稠的光阴原点,作为一个生命的分枝,它莫无声息地凸起,顶着晚春的骄阳、夹尘的清风。
谁又知道呢?晚春的骄阳似不似火,裹尘的清风若不若绸,一片新叶不会考虑这些。
殊不知,这将是它来到这世间的第一道关卡。
那沉静修养了一冬的树枝里,藏匿着养料,够多,于是新叶像小胖猪似地贪婪地索取。
这样,在一片叶子还未发芽的命途中,它的全部都属于枝干。
也许它所依附的整棵树木会遭遇不幸,或被无事的农人砍倒作柴,或让发狂的野猪拱折卸愤,然而又能怎样呢?一片未发芽的树叶什么都不会做,也什么都不懂,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树死了,叶也便死了。
树或笔直或弯曲地生长在一方净土,不管树干的粗与细,长与短,路过的砍柴人,北归的农家燕,拴在树干上老黄牛,谁会去注意一片未发芽的新叶。
终于,在朝露的抚慰下,它发芽了,翡翠般的晶莹,伴着晨曦的光彩,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打量着这棵赋予它生命的树。
一阵风来,叶芽刚刚有些寒意,风便止住了。
你看,那树枝在细小在脆弱,也还是能为更加娇小的叶芽遮风挡雨。
许是高兴,枝条在风中乱颤,恍若临风飘举,在庆祝叶的新生,和自己生命的延长。
朝阳从远处的山顶流下,跃过氤氲的江面,穿过广阔的稻田,如丝绸般笼罩在叶芽身上。
几滴露水,缓缓滑行到叶芽身边,那懵懂的滴翠,有些羞涩地照着影。
这是造化最慷慨的赠予。
阳光、水、空气,在这世上,似乎永远用之不竭。
叶芽长大了些,方知自己是一片杨树叶。
为什么不是樱桃树?小巧玲珑,与夏季的樱桃调侃、争嘴、嬉闹,将她惹得羞红,招来人们愉快的眼神,或轻扬的嘴角。
为什么不是茶树?志存高远,吸收日月之光华,体溢茶香,又经水火之打磨,修得茶缘,最后又在茶树阴下,与高人雅士共参禅。
造化用不为人知的手法,拨动命运的琴弦,袅袅余音,让浮尘徐徐而落,滋养一世情种。
为人生而奋斗
时间:2017-02-09 10:26:55 | 作者:王婧颖
站在梧桐树下,仰头凝视橘黄色的枫叶,那被称为糖槭树花的叶,丝毫不输给貌美的花瓣和花蕊。
树上的每一片叶子,从来到这个世上开始,就与大自然进行了艰苦的抗争。
不过,尽管如此,大自然也没有包容一点点——不让它生命凋零。
他们不能也没有力气抱紧自己的母亲,无力地附在枝条上。
风一吹,一会儿飘向左,一会儿飘向右,慢慢落在水泥地上,红红的一片,铺满了枫叶。
他们一生的温柔和波澜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积淀下来。
可以说,它们的凋零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但这一片落叶的归根是对母亲的回报啊!这不正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
著名的“法国小云雀”,也就是《玫瑰人生》的原唱,曾经活得像玫瑰一样绚丽,但最终也逃不了无声的凋零。
但是,那些包括《玫瑰人生》在内的众多名曲,都被同名电影《玫瑰人生》保存在了时光的留声机中。
歌声不老,馥郁永生。
虽然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当我听到、看到此情景时,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总是感触良多。
生命的凋零再平常不过了,因为万物都有生有灭,人也是如此。
为了不留遗憾,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创造辉煌灿烂的人生而努力拼搏呢?这样此生才不会白活!。
叶枝的诗
作者:叶枝
来源:《安徽文学》2008年第07期糊涂的咖啡壶
穿着睡衣摇摇晃晃
在咖啡机里放进无数问号
卡啦卡啦卡啦卡啦
豆子如何变成一抽屉的粉
粉又如何变成玛奇朵
所有一切
频频断线
把所有的咖啡豆磨成土壤
填进不同的杯子里
密封放在高处
无人能及
等着不糊涂的咖啡壶诞生
在情人手里划出优雅弧线
慢慢溢出
瞬间离火
白瓷杯里褐色浓情
听说我只是听说
男人早上听着爵士
用这样的壶
给妻子煮咖啡
30年里
他们必须手牵手才能睡去
我听见第一只知更鸟
我听见第一只知更鸟
在东方的大树上梳理羽毛
听见第一辆公车
从西边的站台开来
听见第一滴雨滴落在屋顶
听见你从天边传来第一声叹息
其实我还听见了更多的声音
钟声海浪火车铁门吱呀
落叶被扫把归根
风被窗户请进来
无数个孩子在啼哭
无数盏灯开了又关
是的我听见了
爷爷将第一口血痰吐在化验杯听见他的毛细血管又爆裂了一条爷爷说他并不想我
我听不见他的血液
听不见他的泪水
知更鸟飞走了
我的额头上留下了一片彩色羽毛天亮了。
我是叶散文我紧紧的拉着枝儿姐姐的手,不愿离去。
枝儿姐姐也紧紧的抱着我,不忍让我离去。
秋天的雨啊,好凉。
我的身体在秋雨中开始发僵。
不知不觉的,我那拉着枝儿姐姐的手变得无力了。
是秋风在给秋雨助威吗?为什么他们都非让我离开我倾尽一生心血的枝儿姐姐,非让我离开我与枝儿姐姐共同的家“根”呢?我虽然拼尽了最后的力气,枝儿姐姐虽然也拼尽了最后的力气,然而我们最后的结局还是分离。
当我的手与枝儿姐姐的手被无情的风雨分开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我那已经僵硬卷曲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是那么的轻松。
在与枝儿姐姐分手的时候,我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落叶归根,可是,当我与枝儿姐姐分手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这个心愿也是无法实现的奢望。
我随风舞着,离我的“家”越来越遥远。
越过了山越过了水,身体随风飘舞,心却开始了平静。
我平静地注视着那曾不是一个家族的姐妹们,她们有的在发着牢骚、有的在抱怨,也有的在快乐的歌唱。
抱怨与牢骚的姐妹们,在回忆她们的过去,在炫耀她们曾经的辉煌。
她们回忆着她们是怎样的与鲜花相伴,回忆着她们是怎样的养育了果的辉煌与灿烂。
她们对那些无视她们存在的`人们感到愤怒,她们对只看到了果实累累,却对她们视而不见抱怨。
听了她们的话,我的心里也感到了悲戚。
是啊,谁能了解我们的苦呢?我们工作不分昼夜。
白天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做着光和作用,然后将我们所产生的营养送到家里,家又将这些营养送给果儿弟弟,让他们成长。
我们还将二氧化碳变成了氧气,让人们快乐的生活。
到了晚上,我们还要帮助兄弟姐妹长大。
我们为人类遮挡风遮挡雨,我们为人类固沙留水。
难道秋风起,我们的功劳就全被忘却了吗?难道收获丰收的果实里就看不到我们半分的功劳吗?悲戚的姐妹的牢骚与抱怨使得我的心也同他们一样感到凄苦。
我感到很是无助,我感到我的心已碎。
看着那些歌唱的姐妹我就是不明白:难道她们是白痴吗?为什么到了这样一个结果还在歌唱呢?我忍不住问一个在我身边高歌的姐姐。
姐姐说:你看这山这水多美啊,我们为什么不歌唱呢?难道你不觉得我们一生的劳累,换来的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很凄苦吗?我问这个姐姐。
叶的散文随笔叶的散文随笔1我看着这片树叶就这么从我眼前落下了忽快忽慢的,终于还是落地了我观察它很久了孤零零的一片叶子,在这个只有它的枝头我本以为它能坚持到最后,直到染上绿色可时间还是没能给它这个机会在这个不冷不热的季节里叶子落到地上,很快又被风儿吹起。
慢慢的它脱离了我的视线。
不知道这片叶子又会在什么地方落下,又会在什么时间被吹起。
离了根的它就再也由不得自己,在外界的作用下会去到很多它不想去、很想去和没去过的地方。
我不知道叶子会怎么想,总之我是羡慕它的。
从枝头脱离的那一刻,它就不会再有牵挂,大树都不要他了,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既然等不来下一个春天,何必再让自己苦苦的被束缚呢?失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可能它还不知道,上天注定了不会让它活过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
它所坚持的,所等待的到头来终究是场泡影。
最后,风儿告诉了它一切:下个春天到来,你只能跟我走。
也许只有风儿愿意带它一程了。
渐渐地,叶子就会忘掉它曾经独自站在枝头的身影,熬过了整个冬天,却在下一个春天到来之际悄然落下。
渐渐地,叶子也会忘记它曾经满身盛开的绿色,因为从今往后,离开了大树的它只能与枯黄为伴。
枯黄就枯黄,那又能怎样?至少我认为它现在是潇洒的,不再有牵挂,不用再去等待那些等不到的。
身不由己那就随风逐流,不用迫切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也不必苦苦留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无牵无挂,不带有一丝忧愁和烦恼的消逝于天地之间。
但我不知道叶子是不是也这样想,可能直到它化为春泥后还不会忘了它曾经想要的那抹绿色。
叶的散文随笔2清晨,朝霞把天空点缀的有些暖意,但晨练的人们还是都穿上了厚厚的运动服,秋风飕飕的刮在脸上,让人真正感受到了晚秋的冷意。
一片树叶从眼前飘落,俯身拾起。
凝视这片泛黄的树叶,抬头看树上,树枝上挂着的绿叶零落无几,心中不免有些凄凉,那颗每天被工作、生活折腾的心,突然间也感到一片茫然。
是啊!落叶归根,春天的萌芽、盛夏的翠绿、秋日里的泛黄、冬日里的枯黄,不正是人的一生的写照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荷花赋《荷花赋》读后感我读过欧阳修的《荷花赋》整首词,那词写的是经典中的经典,文笔极佳,谁人能评?有人评,但较少。
今天我评的,一个文绮才女写的《荷花赋》,她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作家,勤奋的创作,热情为人,她写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此篇散文,词美字顺,如诗雅致,层次清晰,观景华丽,妙不可言,趣味横生,朴实无华,个性张扬,辞藻华丽,形象鲜活。
此篇在写同类《荷花赋》中,姣姣玉立,鲜艳夺目,是不可多得精品。
文绮,她在文苑耕耘,写出的《荷花赋》,读者看后争相赏析,大家说,她散文写得好,是登在A文艺杂志上,作协主席王宏,连声称赞,写得好,写得好!我在旁,为有一位这样的文友而感高兴。
这几天,我读了几遍,爱不释手,这不光是散文,而是优美的散文诗,把荷花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出神入化,维妙维肖,俏皮极了,笔绘比新娘还美。
一季荷池,两度赏析。
一度欣赏什么?她的叶枝。
裙罗叠叠,像少女穿上美丽的裙子,随风轻舞,花枝招展,靓丽如画。
碧水荡漾,白鹤一群一群飞来,站在滴露晶莹的荷叶上,昂首吟唱,群鸟鸣鸣。
红鲤一会浮在水面,一会潜在水底,似顽童戏水,玩着泳式花样,格外逗人喜爱。
荷叶如伞,招来群鸟朝凤,闹醒盛夏,撑起乘凉绿荫,给绿塘搭起艳姹的景台,供人尝新味美。
二度欣赏析是什么呢?那就是初开的荷苞,孕育独情恋女,似那悄怀的灯塔,直指天涯,心怀宽大,形容描绘荷苞。
荷苞开怀时,一阵风清清吹来,花瓣吹落,如小船出航,巧遇红鲤,结伴而行。
荷叶上的涟漪,一串一串,一珠一珠,在霞光照耀下,闪光亮晶,芳华滴翠,不施粉黛,芙蓉翡翠之容,满目姹紫嫣红。
轻波畅游,被红鲤调皮的捣翻。
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
作者讲的,这是无声中听惊雷,秒笔之处,才思敏捷,字字珠玉。
作者用清晨之时,荷令人痴迷,迷在哪里?紫气萦绕,像画里早上八九钟的阳霞,朦朦胧胧,云烟腾舞,蜻蜓骑云驾雾,飞点荷尖,吸允甘露。
作者着笔描绘晚霞中的荷花,与月相遇,像情人约会,一朵红莲,一叶碧荷,心心相印,灵犀相牵,并蒂莲依,天长地久,永不分离。
励志散文:花与叶子的爱情花与叶子的爱情夏日的花园里,花儿绽放着艳丽的色彩,叶子微微摇曳着清新的风。
花和叶,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交织着一种深深的爱情。
花是美丽而娇媚的,如一位别致的少女,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每一片花瓣都洁白如雪,色彩婉转,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它们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经过的人,引起无数赞叹。
而叶子,相对于花而言显得不太显眼,它们默默地著地,为整体提供了绿意,陪伴着花儿成长。
尽管如此,它们却是花们最忠实的伴侣,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有一天,一阵突如其来的大风把花儿吹倒了。
花儿的花瓣被摧残得残破不堪,一片片飘落,最后只剩下一地的残花败叶。
花儿很伤心,她感到无力抵抗这狂风的侵袭,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价值。
而叶子们并没有因为风雨的袭击而放弃,在风中坚守着,像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
它们虽然看不出任何改变,但是每一个看似平凡的点滴却是为花儿洒下满满的温暖。
它们不怕努力,不怕挫折,为了花儿的旅程付出了许多,付出的多,伤心的也就多。
它们默默承载着花儿的残破与失去,它们的身上蒙满了花的痛苦与伤感。
被伤害的花儿渐渐失去了勇气,她迷茫地问叶子:“你们为什么还要留取这些受伤的我呢?”叶子们轻轻扶起她们,告诉她们:“我们是一体的,你的伤痕是我们的伤痕。
我们不离不弃,姐妹般的誓言成为根深蒂固的力量。
当你挣脱束缚再次绽放时,我们也将展示出更加美丽的姿态。
”花儿被叶子们的坚定和支持所感动,她们并不怨恨这片残酷的世界,因为她们知道,每一次困境都是她们成长的机会。
她们放下了曾经的痛苦,开始不断努力,修复自己的残缺,并重新屹立起来。
她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美丽。
叶子们以最真挚的微笑,陪伴她们成长,为她们的复苏深深地鼓掌。
日子一天天过去,花儿和叶子们一起度过了四季的变迁。
在春天的花开如海中,花儿们摇曳着娇柔的身姿,展示着无尽的魅力。
叶子们在花儿们的光芒下静静地低头,默默守护着,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夏天,花儿们以鲜艳的颜色和甜美的香气满足人们的视觉与嗅觉。
反求…………………………………………………………………·朱华胜[短篇小说]→朱华胜 云南省作协会员。
2013年开始发表作品。
曾在《边疆文学》《安徽文学》《山东文学》《中华文学》《星星》《奔流》《微型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微型小说选刊》《草地》《辽河》《含笑花》《连云港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三百余篇计六十万字。
要不是签下那个协议,罗红不会在周末跑到乡街子找李二九。
站住。
话刚喊出,罗红一歪,脚踏空,来不及反应,“扑通”一声,摔下水沟。
罗红最怕的就是在水里,旱鸭子一个啊。
恐惧与水同时浸来,他顿时惊叫了起来,双手乱抓,双脚乱蹬,水花溅起。
李二九吓了一跳,回头看见罗红滑进水沟里,反倒笑了,说还老师呢,这么浅的水,在水里多玩一会“狗爬澡”吧。
李二九加快步子,几蹿几跳,登上山坡,消失在树林里。
罗红站起来,水深才到膝盖处,又羞又气。
前面,哪里还有李二九的影子?看到自己这一幅狼狈的怂样,坏蛋蠢材骂个不停。
夕阳斜照。
罗红呆呆站在沟坎边,全身水滴水淌,身上糊了不少土红稀泥,滑溜溜的,像一尊红泥雕塑样的。
没有把李二九追回来,还出一大个洋相,罗红脸垮着,仿佛要垮出水来。
没良心,看到班主任掉进水沟里,不拉一把,还趁机溜了。
李二九,等着,看我如何收拾你。
罗红嘀嘀咕咕,孤零零往回走。
罗红想起了妻子,不能让她瞧见自己这副模样。
她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得小心在身边伺候。
托政策的福,妻子怀上二胎。
罗红原本是不想要的,一个孩子已经让他养得伤精费神,他说自己是老黄牛吃的是草,犁田耙地却一样少不了。
谁知妻子心思缜密,悄悄去医院取了环,他却不知。
等怀上了,用家庭会议的形式否决了他的意见。
二比一,他是少数。
妻子早已说通了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他只有服从,女儿是他的宝,妻子拿准了他的软肋。
也怪,人家的孩子,反对爸妈生二胎,可他女儿,还撮火弄棒多次,要个弟弟,要个弟弟,要个妹妹也行。
寒假里,女儿说,爸爸妈妈基因那么好,为社会为家庭为她再做点贡献,利国利己利他人的事就要做。
《枝与叶》如果我是最后一片凋零的黄叶,
沉默的依附在你身边,
任凭寒风凛冽,
茎叶枯干,
根也支撑我们相恋。
如果我是一根干枯的枝条,
柔情轻松折断了我的腰,
残枝饱受着烈日的灿照,
灰烬也让我们融入自然的怀抱。
但我们并没有拥抱,
枯条拖着黄叶直冲云霄,
点缀着夜晚繁星的炫耀,
云霞也殷勤的在微笑,
但我并没有发笑,
这是忧伤的美丽,
是过往的曾经。
清晨的露珠也在嘲笑着树的孤独,叶归了根,
腐朽了身躯,
枝化为灰烬,
融入了土地,
枝叶从此生死相依,没有招展,
只有一季的爱情。
才女叶枝(散文)
作者:严阵
来源:《安徽文学》2008年第07期
现在文学界流行一种时尚的称呼,叫“美女作家”,殊不知“美女”与“作家”完全是两个概念。
美女就是美女,作家就是作家,就一个称得上是作家的女性来说,读者对她的美的评价,首先不在她的外表,而在于她的作品,而在于产成她的这些作品的灵魂。
因此灵魂美不美,才是她在读者心目中产生对她的美感的最大公约数。
叶枝是谁?应该说我不知道她是谁。
但从照片看,她的确是个漂亮的女孩子。
从她的处女作里使人感觉到,她是一个经常处在十分单纯而又十分复杂的梦想中的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和天生的文学灵性的女孩子。
因此我觉得,称叶枝为美女作家,那可能是对她的一种贬低,她应该当之无愧的被成为才女,被成为中国最新一代的文学才女。
也许因为出生在黄山的缘故,这个年轻女孩子的灵魂里,似乎充满了美丽的峰峦,那些春雨般的泪水,那些美丽的哀伤,就像黄山云雾绕着那些一座比一座更美丽,一座比一座更神奇,一座比一座更令人惊心动魄的山峰一样,若即若离而又绝妙无比。
每当此时,我总在问,是谁造就了叶枝?
生活并不都是完完全全美丽的,但文学中重现的十五岁的生活,十六岁的生活,十七岁的生活,十八岁的生活,确实一种完全的美丽。
一种完全的少女的美丽,一种完全的诗的美丽,一种完全的悲伤的美丽,一种完全的残缺的美丽,一种完全的梦境的美丽,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放纵之美。
我相信,她所有的这些别人很难拥有的素质,都是和黄山那座美丽的山峰,那座天生富于幻想的山峰有着极大的关系。
要认识叶枝吗?首先不是和她面对面,只有从她的作品中才能真正认识她。
她早已走出了十五岁和十八岁。
她的作品是失忆中的记忆。
窗户上是一幅大大的窗帘。
可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偷偷拉开了窗帘,用她的眼睛观察着为她所拥有和为她不拥有的这个世界。
心中被很多的泪水堵得满满的。
这就是一个有灵气的女孩在文学上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那些泪水后来都变成了黄山的云,黄山的雾,黄山的高峰和深谷,和黄山那如云梯一般陡峭的石级小路,而这一切,瞬间恍若隔世。
这里,是个适合起飞的地方。
虽然叶枝已经拥有了五部自己的作品,但我并不是在分析和评价这些作品。
这里,我只是在谈我对她的一种遥远的感觉。
叶枝的译音恰巧和英国诗人叶芝有些相同,因此,在这里我就用叶芝的诗句结这篇短文,并向这个如黄山一般神奇的女孩道一声深深的祝福:“显然某种启示就要来临,显然第二次来临已经很近……”
责任编辑蒋建伟赵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