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货币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44
货币制度目录[隐藏]货币制度的概述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进中国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基本知识要点图书《货币制度理论》[编辑本段]货币制度的概述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制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较规范的制度,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①货币金属。
即法律规定用哪种金属作本位货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生产水平与发展程度决定的。
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本位制的过程。
②货币单位。
即法律规定货币的名称与含金量。
③货币的铸造或印刷、发行、流通制度。
④货币储备制度。
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
本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取消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余汇兑本位制。
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制。
[编辑本段]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
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原创实用版4篇)篇1 目录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与举例四、货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篇1正文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规范货币行为的准则。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等方面。
首先,货币材料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不同的货币材料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制,如金本位、银本位等。
货币材料的选择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货币的稳定,因此必须谨慎对待。
其次,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所包含的价值量。
货币单位的确定对于货币的流通和计量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国的通货可以分为主币和辅币,主币是本位币,辅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的规定有助于维护货币的稳定和保障货币持有者的权益。
此外,货币制度还有不同的类型,如银单本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本位制等。
这些货币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对应的国家地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制度对于国家的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稳定、合理的货币制度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反之,一个不稳定、不合理的货币制度则可能导致经济危机,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货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篇2 目录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二、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3.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三、货币制度的类型与举例四、货币制度的作用与影响篇2正文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规范货币行为的准则。
货币制度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货币制度的定义与意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法律上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形式,是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基本规则和制度。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支付手段)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定义: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
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
(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是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货币单位所铸造的货币,又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货币。
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收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即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零星交易及找零使用。
金属准备制度是指国家集中储备黄金或白银,作为稳定货币和汇率的平准基金以及发行货币的准备金。
信用: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一种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存款或其他方式筹集资金,以贷款方式运用资金的信用活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财政为主体所发生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券人和债务人的信用。
国际货币制度1. 简介国际货币制度是指规范全球货币交流和交易的体系和机制。
它旨在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国际货币制度包括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机构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货币制度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因素。
2. 起源与演变2.1 起源国际货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金本位制度的出现。
在这个制度下,货币与黄金存在固定的兑换比例,国际贸易的结算以金本位为基准。
该制度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欧洲各国间的金币贸易。
随着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对于一种全球性的国际货币制度的需求逐渐增大。
2.2 演变国际货币制度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2.2.1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达成。
该协议将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均可与美元兑换,并将美元确定为国际储备货币。
2.2.2 货币浮动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兑换比例很难维持,1971年美国宣布暂停将美元兑换成黄金,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此后,货币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2.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了维护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1944年成立。
IMF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短期的全球经济稳定措施,而世界银行则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资金和技术支持。
2.3 当前形势当前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国际货币制度。
美元继续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得到维持,但其全球影响力正在受到挑战。
其他货币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也在逐渐崭露头角。
此外,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也对国际货币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影响因素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因素:3.1 经济与贸易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活动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对国际货币需求和供给产生影响,从而推动国际货币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货币制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理解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包括金属货币制度、信用货币制度和数字货币制度。
3. 让学生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我国当前的货币制度。
4.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1.1 货币的起源1.2 货币的演变过程2. 货币制度的概念与分类2.1 货币制度的概念2.2 货币制度的分类3. 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3.1 金属货币制度3.2 信用货币制度3.3 数字货币制度4. 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4.1 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与发展4.2 我国当前的货币制度5. 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5.1 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5.2 货币制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货币的起源、演变过程,货币制度的概念、分类及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讨论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货币制度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货币制度》2.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货币制度的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货币制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方面。
4. 课程考试:设置课程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货币制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货币的起源与演变第5-8课时:货币制度的概念与分类第9-12课时: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第13-16课时:我国货币制度的演变第17-20课时:货币制度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与挑战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简述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由国家或区域所确立和实施的关于货币发行、货币供应和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货币的发行与铸造:货币制度规定了国家或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和铸造货币的权力和程序,规定了货币的面值和不同面值货币的比例关系。
2. 货币的供应:货币制度规定了货币的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控制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商业银行的贷款和信贷活动。
3. 货币的流通:货币制度规定了货币的合法流通范围,包括国内和国际流通。
它规定了货币的使用场所和方式,以及货币交换的规则和方法。
4. 货币的保值和稳定:货币制度追求货币的保值和稳定,以保持货币的信用和购买力。
它规定了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机制,包括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以保持货币供求的平衡。
5. 货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护:货币制度规定了货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护措施,确保人们使用货币的权益和合法性。
货币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制度存在差异,但都追求货币的稳定和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