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费用与利润
- 格式:docx
- 大小:15.16 KB
- 文档页数:3
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的定义和分类会计收入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的经济利益的总和。
根据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
1.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指企业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许可权使用等。
2. 其他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除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如出售长期投资、出租资产等。
二、费用的定义和分类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开展正常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支出或权益的减少,包括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两类。
1. 经营费用:主要是指与企业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制造费用等。
2. 管理费用:指为了运营管理企业而发生的费用,如办公费用、人力资源费用、财务费用等。
三、利润的计算和意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利润 = 收入 - 费用。
企业盈利能力的好坏与利润的多少密切相关。
正常的企业运营应当追求盈利,通过持续的利润积累来增加企业的资产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合理管理和控制企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规范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和处理。
2. 加强内部控制,确保收入的准确记录和费用的合理支出。
3. 提高业务经营水平,增加收入来源,降低费用开支,优化企业盈利结构。
4. 留意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利润的持续增长。
五、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分析和应用1. 收入和费用的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能力,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做出有益的决策。
2. 利润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利润、制定激励政策和改进经营管理。
3. 通过分析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变化趋势,可以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六、总结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运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核算和管理内容。
第七章收入、费用和利润高频考点一:收入的确认和计量1.收入确认的原则: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提示】①客户,是指与企业订立合同以向该企业购买其日常活动产出的商品并支付对价的一方;②商品,包括商品和服务;③本章的收入不涉及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以及保费收入等。
2.收入确认的前提条件:(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相关的支付条款;(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50%)。
3.收入确认和计量的步骤(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商业惯例等)。
(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3)确定交易价格;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金额可能固定或可变,不含代第三方收取的金额(如增值税);(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分为时段义务、时点义务两种)。
高频考点二:会计科目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损益类科目,贷增借减,期末无余额。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损益类科目,贷增借减,期末无余额。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损益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无余额。
“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损益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无余额。
“合同取得成本”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指企业不取得合同就不会发生的成本,如销售佣金等)“合同履约成本”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企业为履行当前或预期取得的合同所发生的、不属于其他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范围且按照收入准则应当确认为一项资产的成本。
例如,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合同资产”科目,资产类科目,借增贷减,期末余额在借方。
会计学之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1. 导言会计学是一门研究财务信息管理和财务决策的学科,而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则是会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收入、费用及利润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收入核算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在会计学中,收入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收入确认收入的确认是指确定收入发生的时间和金额。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应当在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确认:收入的产权已转移给买方,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2. 收入分类根据收入的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收入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收入分类包括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2.3. 收入计量收入的计量是指确定收入的金额。
在一般情况下,收入的金额可以通过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交易价格来确定。
对于一些特殊的交易,可能需要进行估计或使用其他计量方法来确定收入的金额。
3. 费用核算费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支出。
费用核算是指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记录和计量企业发生的费用。
费用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费用确认费用的确认是指确定费用发生的时间和金额。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费用应在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确认:费用已发生且和收入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费用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2. 费用分类根据费用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费用可以分为多种类别。
常见的费用分类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3.3. 费用计量费用的计量是指确定费用的金额。
在一般情况下,费用的金额可以通过支付的金额来确定。
对于一些特殊的费用,可能需要进行估计或使用其他计量方法来确定费用的金额。
4. 利润核算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
利润核算是指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和分配企业的利润。
利润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利润计算利润的计算是指确定利润的金额。
利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润 = 收入 - 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非经常性损益、税金等。
第十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一节收入教学目的:1、掌握收入的概念2、熟练掌握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一、收入的概念及分类(一)、收入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利润的来源。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况:1、广义的收入是指企业的一切所得,即收益,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
2、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
本章的收入主要指营业收入。
(二)、收入的分类1、按照收入的性质分类按照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1)、商品销售收入工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自制半成品、代制品、代修品、提供工业性作业等取得的收入。
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外购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2)、提供劳务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企业对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如旅游企业的客房收入、餐饮收入、运输服务收入等。
(3)、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让渡资产使用权而产生的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如因他人使用本企业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而取得的租金收入等。
2、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进行经常性业务而取得的收入,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
不同行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同,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销售商品收入,旅游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客房收入、餐饮收入等劳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大的影响。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除基本业务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技术转让取得的收入、销售材料取得的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等。
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一般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较小,服务对象不太固定。
二、收入的确认企业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white1]第一节收入一、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其中,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收入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
其中,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等实现的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如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等实现的收入,如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实现的收入。
建造合同收入是指企业承担建造合同所形成的收入。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
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实现的收入。
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收入”、“保费收入”等科目进行核算。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
例如,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
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属于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别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
本章主要涉及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等的收入确认和计量,不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租赁、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等形成的收入确认和计量。
二、销售商品收入(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商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的产品和为转售而购进的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企业的商品。
收入费用与利润概述
其次,费用是企业为实现收入而发生的成本支出。
费用可以分为直接
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直接费用是与生产或销售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原
材料成本、直接劳动成本和直接销售成本等。
间接费用是与企业整体经营
活动相关的成本,例如管理费用、市场营销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费用的发
生对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合理控制费用,以实现良好
的利润水平。
最后,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
计算得出: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
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标准。
利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
生存能力。
高利润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具有竞争优势。
而低利润则
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或者经营不善。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首先,企业应努力提高收入水平。
这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量、提升产品质量、
开拓新市场等方式实现。
其次,企业应合理控制费用。
这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管理费用、减少浪费等方面。
最后,企业还要关注利润水平的稳
定性和持续性。
这需要企业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规划资金运营,以确保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一.发出商品、在途物资
1,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2,确认销售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已销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发出商品
3,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借:在途物资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收入的确认)
2,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收入的确认)
3,确定交易价格(收入的计量)
4,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收入的计量)5,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的收入(收入的确认)
三.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
四.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与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其他收益
(1)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3)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5)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6)其他收益主要是指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除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以外的政府补助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四.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