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高考文综地理高考考点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85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6〕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A.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B.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C. 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D. 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说明A. 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B. 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C.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D. 上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吸引女性就业关于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社会、家庭、婚姻的冲击增大B.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小题1】B【小题2】C【小题3】D【解析】此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甲图反映的是人口性别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错、B对。
乙图显示中心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值,郊区增长速度快,人口主要涌入郊区,CD错。
应选B。
此题考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带来的影响。
由上题分析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平衡,性别比平衡说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上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对;不能说明上海的重工业大量向内地迁移,A错;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主要从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不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B错;上海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已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错。
应选C。
此题考查外来常住人口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趋向平衡,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稳定,A 错;外来常住人口有大量的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提升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B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不利于实现〝健康城市〞模式,C错;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D对。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20〕以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 西北向东南流B. 东南向西北流C. 东北向西南流D.西南向东北流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假设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 WB. XC. YD. Z【小题1】A【小题2】C【小题3】D【解析】此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流向的判断。
首先据指向标确定好方向,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该地地势特征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故判断河流的流向总体大致为从西北流向东南。
A正确,BCD错误。
应选A。
此题考查等高线图中交通线路的合理选择。
读图乙处不合理,因为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丙处不合理,因为铁路属于过境道路,一般不能经过市区内部;丁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
因此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三处。
C正确,ABD错误。
应选C。
,.此题考查等高线图上露营地的选择。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遭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茂盛的地方多蛇虫,河谷地区易受泥石流和山洪影响,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
读图,Z地位于河谷,易出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因此最不适宜作为露营地。
D正确,ABC错误。
应选D。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
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图甲为阿联酋位置图,图乙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的主要目的A. 增加港口码头,提高港口的吞吐量B. 降低周边海域风浪,利于航行C. 延长港口海岸线,扩大领海面积D. 提高港口的美观度,发展旅游业该港口进口的货物中所占比重最低的是A. 食品和蔬菜B. 木材和纸产品C. 服装鞋帽D. 皮毛【小题1】A【小题2】D【解析】此题考查港口建设的主要目的。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析版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专项选编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4分〔19〕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被称为汽车业的〝苹果〞。
加强充电站建设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系统作综合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是〔〕①交通图②公共停车场分布图③电力网络图④地形图⑤住宅区图⑥充电设备服务商分布图A. ①②③⑤B. ①②④⑥C. ②③④⑤D. ①③⑤⑥A试题分析: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建设应当在公路沿线附近能够为汽车提供停车的地方或者在家庭所在地,所以必须有交通图、公共停车场分布图、住宅区图;电动汽车的充电站需要的〝能源〞是电力,所以需要该区域电力网络图;应选项A正确。
考点:此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受大湖效应影响,2 019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
下面图1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区域地图。
读图,回答下题。
如图中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B. 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如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A. 1月,甲地B. 4月,乙地C. 9月,丙地D. 11月,丁地【小题1】C【小题2】D此题考查大湖效应及读图分析能力。
③为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于暖锋,故C项正确;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故A项错误;②环节不可以用GIS技术监测,监测地区信息所采用的技术为RS;④表示的是湖面蒸发的水汽输送,ABD错。
应选C。
此题考查影响降雪的因素。
读图可知该地为北美五大湖区,降雪形成的时间为冬季,因为此时北美洲盛行西北风,风能经过湖面带来充足的水汽,降雪量最大的地点一定位于向风的湖岸,D对,ABC错。
2019年高考地理文综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2019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在高考测评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高度融合中,在整体上延续了“平稳变化,注重联系实际”的一贯风格,为考生创建了“有用的地理”思维平台,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
一、选择题:独特视角,精巧构思选择题依托4组内容鲜活、主题鲜明的材料,将地理图像、图表与文字材料有机结合,使地理信息的呈现形式情境化。
每组题目的考核目标也十分明确,学科特点与地理思维逻辑十分突出。
比如1-3题以比较前卫的知识“雨水花园”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应用,4-6题以“纽芬兰岛的甘德国际机场”为材料,主要考查地理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并巧妙的将经纬网知识与主题结合;7-9题以“渤海海冰资源”为背景信息,主要考查等值线图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海洋环境;10-11题以“黄河三角洲的变化”为材料,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二、必考题:立足区域,综合分析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美国大盐湖的卤虫产业发展”主题,分层次分步骤地探索“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以及后来产业的蓬勃发展问题。
最后一问是开放性的,为考生用地理学的不同视角对比分析、表达不同见解提供了空间。
不难看出此大题的设计很巧妙地渗透了地理问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37题,是本套试卷中最难的一个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障碍的克服”为背景材料,层层设问,包括青藏高原的独特气候成因、青藏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热棒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
选考题:联系实际,活学活用42、43、44三道选考题,分别结合“峡谷旅游”、“东南亚水灾”、“南方喀斯特地区道路建设”三组现实性的图文材料,突出了选修课程标准重点要求的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了问题的解答需要生活常识与地理技能的支持及地理理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三、给准高三学生的备考建议1、依据今年考卷分析,地理试题更加注重地理原理的分析。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地球的宇宙环境-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分〕〝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
如图为杭州市郊区某〝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该园采用智能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
读图完成下题。
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A. 提高渔业产量B. 提高太阳能利用率D.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地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的最主要优势是〔〕B. 地形平坦开阔A. 靠近消费市场D. C. 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太阳能资源丰富〔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B12D】【小题【小题】〔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此题考查〝渔光互补〞产业模式的优势。
根据材料,这种生产模式是利用水域养鱼,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最大优势是对水域或上面的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D对;不能提高渔业产量、不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不能提升农业技术水平,ABC错。
应选D。
此题考查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模式的原因。
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发电供给园区自己消费,靠近消费市场,中东部能源消费量大,B对;地形平坦开阔不是采用小型分散式发电站的优势,A错;光伏发电技术没有差异,C错;中东部地区太阳能不如西部丰富,D错。
应选B。
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是农村地区现代生态农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生产模式,也称生态小康家园。
它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
以下图为我国某地现代农村生态庭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用塑性玻璃做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A. 阻隔温室外病虫害的侵袭B. 防止雨水污染物造成污染C. 对楼顶花园起到保温作用D. 保护温室内土壤肥力流失图示现代农村生态庭院最有可能位于B. 四川盆地C. A. 东北平原江汉平原D. 河西走廊〔文科备课组地理整理〕DC12】【小题【小题】〔备课组长教学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温室效应。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地理选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含解析及完美解析【一】选择题,选对得4分〔文综格式〕〔15〕以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区内甲市所在的河谷地区盛产从热带到温带的多种水果,有〝中国水果缩影〞之美誉。
区内还有我国重要的航天基地。
读图完成下题。
甲市河谷地区被誉为〝中国水果缩影〞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平坦,种植面积广B. 降水丰富,昼夜温差较小C. 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D. 科学管理,种植技术先进图中航天基地发射卫星的优越条件是A. 交通便利B. 气温较高C. 视野开阔D. 晴天较多【小题1】C【小题2】D【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地理分区的农业区位因素。
从图中纬度可知,该地地处亚热带,盛产亚热带水果;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位于河谷,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显著,年积温较高盛产热带水果;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山上盛产温带水果,故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
应选C。
此题考查中国宇航基地卫星发射区位条件。
卫星发射基地尽量选择纬度较低的地区,可以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区,地势高,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气象条件尽量选择恶劣天气少,天气晴朗,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有利于地面跟踪观察;交通便捷;人口密度小的地方。
由图示可以看出,西昌市位于28°N附近,纬度较低,利于卫星发射;从等高线可看出,该地地势较高,多晴朗天气,有利于发射场建设,D正确;西昌地处四川,相比海南文昌等其它卫星发射基地,交通并不便利,A错误;航天基地的卫星发射与气温高低关系不大,B错误;区内地处河谷地区,视野不开阔,C错误。
应选D。
以下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假假设积雪边缘气温为0°C。
读图完成1~2题。
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A. 0.6°CB. 1.8°CC. 2.5°CD. 4.6°C沿图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A. B.C. D.【小题1】B【小题2】D【解析】此题考查山地海拔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2019高考地理考试重要知识点解析(2)二、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必需;构成生物体成分;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着,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讯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
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人类的保护伞。
(二)对流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反射(无选择性)、散射。
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属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射回地面的部分。
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大气的保温效应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保温作用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侧,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侧。
低纬度小,高纬度大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斜穿等压线。
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斜穿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与等压线平行。
左右手法则。
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海平面等压线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低压槽、高压脊、鞍部。
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019高考地理考试重要知识点解析(14)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跨国公司。
主要区域经济集团西欧、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
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重视三农、计划生育、独立自主外交。
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①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②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③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生态破坏的影响①滥伐森林②不合理灌溉③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④过度捕猎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经济和技术水平低③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全球性环境问题①酸雨②国际河流污染③热带雨林的破坏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世界人口增长状况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猛增)④70年代开始放慢世界60亿人口日 2019年10月12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
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①崇拜自然②改造自然③征服自然④谋求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019届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1资源跨区域调配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福建段线路所经地区()A.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C.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多河流但不适合发展航运2.关于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铺设管道需要克服的最主要困难是台风C.有利于江西省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福建省能源紧缺的问题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主要连通彭村、龙门滩、山美、惠女、菱溪、陈田和泗洲7个大中型水库(7个水库总库容约为9.85亿立方米,占泉州全市大中型水库总库容的78%),工程完工后,可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泉州版的“北水南调”。
下图是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泉州实施“北水南调”的根本原因是()A.南部农业用水紧缺B.北部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C.南部降水量较少D.水资源分布不均衡4.泉州七库连通工程建设所要考虑的首要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全程可以自流引水B.沿线地区地质条件稳定,工程防震系数低C.沿线地区多水库、河流,水源比较稳定D.输水干线主要经过武夷山区考点2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晋煤外运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5—6题。
供水用水5.与2003年相比,2013年()①水资源利用率提高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①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7.(12分)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部分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入区水资源缺乏的社会经济原因。
(6分)(2)说明西电东送对上海市的有利影响。
2019地理高考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地理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变得愈加重要。
在2019年的地理高考中,各种地理知识点将被考察,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要素。
气候的形成与经度、纬度、海洋、大陆、山脉等因素有关。
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状况,预测天气的常用指标包括气压、温度、湿度等。
在高考中,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产生原因,以及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分布。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在地理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洪涝、风暴、干旱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灾害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是高考地理的重点内容。
例如,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台风带,地震和台风造成的灾害频繁,因此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防台风工作。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高考中,经济地理考察的知识点包括地理条件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矿业等的影响,以及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地理布局。
4.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集中迁移过程,城市规划则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建筑和交通等进行的管理和布局。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土地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安排城市的建设,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5.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地理高考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和考察点。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对提高考试得分至关重要。
6.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考中,了解人口的增长、分布、迁移等是必要的。
人口迁移受到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了解人口迁移的规律可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
2019
年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析
一、地理考试大纲的变化:
2017 年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选修地理部分从 "三选一"变成了"
二 选一" 即: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三选一 旅游地理 二选一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过去式 现在式
二、文综地理高考试卷分值分析
第一部分:单选题
文综试卷第 1 题——第 11 题为地理单选题,共 11 个小
题, 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
文综试卷第 36 题——第 37 题为地理综合题,共 2 个大
题, 每道大题有 3-4 的小题,共 46 分。
注意: 36题与 37题分值不固定,一般为( 24 +22 或
22
+24
) 分。
第三部分:选考题(二选一)
文综试卷第 43 题——第 44 题为地理选考题,第 43 题
为旅 游地理试题( 10分),第44 题为环境保护试题(
10
分)。从中选择 自己"有把握 "的一道题作答。
三、文综地理高考试卷考点分析
一)近 6 年高频考点分析
如上图所示,
第一大高频考点 :考查区域地理问题。
第二大高频考点 :为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三大高频考点: 区域
可持续发展、大气运动
注:高考试题贴近生活,考察与现实有关的地理热点问题。
(二)全国课标一卷地理考点分析
1
、单选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
文综地理高考试卷的单选题
一般有 4组题(每组 2-3 个小题), 主要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图部分: 等值线 (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
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及应用。
( 2)地球运动部分: 太阳方位 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
的变 化规律及应用; 昼夜长短 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 的判读及应
用。
(3)地表形态部分: 外力作用 (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形成地
貌的条件、成因和过程。
( 4)大气运动部分: 气候(气温、降水 )的变化对区域经济
活 动(农业、交通等)的影响; 天气系统 示意图的判读及应用。
( 5)水循环、洋流部分: 水循环 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
的 地理意义;世界 洋流 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地
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 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7)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资源对生存与发
展意义。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 1)人口与环境部分: 人口迁移 对城市、对城市化的影响。
( 2)城市、城市化部分: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 的影响。
(3)农业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的特点及其
形成条件;生产活动(农业)的影响及意义。
(4)工业部分: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 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
点;生产活动(工业)的影响及意义。
( 5)交通部分: 交通运输 变化的影响。
( 6)区域差异及联系: 区域发展与差异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 业转移 的原因。
2
、综合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地球和地图部分: 等值线 (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
降水量线)分布图的判读及应用。
( 2)大气运动部分: 气候(气温、降水 )的变化对区域经济
活 动(农业、交通等)的影响
(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部分: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 第
二部分 人文地理
(1)农业部分: 农业区位 分析;生产活动(农业)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2)工业部分: 工业区位 分析;生产活动(工业)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 3)交通部分: 交通运输 变化的影响。
(4)区域差异及联系。
( 5)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 区域问题 、危害及保护措施 ;流
域 开发问题、原因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 条件、布局、
问题 及途径。
3
、选考题考察的重点和难点
(1)旅游地理部分: 旅游地 的开发及规划;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与 评价; 旅游资源的发展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环境保护部分: 区域环境问题 的分析、成因、危害及对
策 措施。
四、文综地理的努力方向
(一)学习程度中上等的学生:
1
、巩固、 夯实基础知识 ,然后把基础知识 系统 起来,建立自
己 的知识框架,最后用 联系法 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2
、在学习和考试训练的过程中,多积累 易错题、难题 (不能理
解的题)和 热点问题 进行整理 、汇总。
3
、加强高考试题(真题和模拟题)的训练,培养适合自己的 解
题方法、能力及技巧 。
4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事件做到三多: “多观察、
多 思考、多联系 ”。
(二)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
1
、抓基础、抓重点:
(1)准备笔记本, 做好笔记 是高考成功的第一步。
(2)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笔记的整理、记忆、联系、应用) 。
( 3)对文综高考地理所考察的 重点知识 要做到“心中有
数”,可 以通过 列框架或思维导图 的形式加以总结和记忆。
2
、放弃难题、偏题及不考的知识点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真题的分析, 对于考的比较少或从没考过的知
识点,我们可以放弃它,把精力放在高考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上,
对于模拟题中出现的偏题或难题,我们也可以放弃它。
3
、加强高考真题的训练,掌握高考题的出题模式与解题技巧,
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
4
、最好准备错题本,把易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查漏补缺。
**
教育全日制教学班
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