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子目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3
《关于雀舌黄杨的养殖方法雀舌黄杨养殖方法》摘要:雀舌黄杨又名匙叶黄杨无患子目、黄杨科灌木是种极观赏类植物适合盆景栽植,要对雀舌黄杨施肥定要坚持以蔸肥主以然肥主以人畜粪便主,不要施鸡鸭粪和高效肥更不能施没有腐熟肥和量施肥定要做到薄肥勤施雀舌黄杨又名匙叶黄杨无患子目、黄杨科灌木是种极观赏类植物适合盆景栽植下面是编你整理关雀舌黄杨养殖方法方面相关容希望能到你雀舌黄杨养殖关雀舌黄杨养殖首先说说光照充足阳光和水分对雀舌黄杨养护说十分重要能选择上午能晒阳下午较阴凉空气流通雨露靠然地方倘若将雀舌黄杨放室观赏每隔十天半月让它日晒雨淋番而且雀舌黄杨土壤定要保持湿润这是因它根部吸收和叶面光合作用及整生长程这都要量水分当然所水量也要根据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关请雀舌黄杨浇水步要冲干不动土;二步要让枝叶湿透;三步再进行喷雾夏天或者温0℃以上情况下倘若盆不缺水就按二、三步进行浇灌要对雀舌黄杨施肥定要坚持以蔸肥主以然肥主以人畜粪便主不要施鸡鸭粪和高效肥更不能施没有腐熟肥和量施肥定要做到薄肥勤施要赶季节变换前施季节肥雀舌黄杨繁殖方式雀舌黄杨主要用扦插和压条繁殖扦插以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嫩枝作插穗0~厘米长插0~50天生根压条3~月进行用二年生枝条压入土翌春与母株分离移栽移植前地栽应先施足基肥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每月施肥次并修剪使树姿保持定高和形式盆栽宜春、秋季或梅雨季节进行上盆要控制肥水用修剪控制株形雀舌黄杨养护管理充足阳光和水分雀舌黄杨养护是很重要能选择上午能晒阳下午较阴凉空气流通雨露靠然地方佳如室观赏十天半月让它又日晒雨淋雀舌黄杨土壤要常保持湿润这是因它根部吸收和叶面光合作用及整生长程都要量水分当然量也是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浇水方法、步冲干不动土、二步枝叶要湿透3、三步喷雾暑天或温0℃以上盆不缺水就按二、三步浇雀舌黄杨施肥雀舌黄杨肥要坚持以蔸肥主以然肥主以人畜粪便主慎施鸡鸭粪和高效肥切记不能施没有腐熟肥和量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季节变换前施季节肥如初春施催芽肥夏天施壮叶肥暑天施抗温肥冬天施保温肥;每次修剪施补尝肥雨季和暑天盆水多施补充肥长势不要施酌情肥雀舌黄杨修剪雀舌黄杨木质坚硬而脆枝条皮薄易伤可塑性不所以首先要选桩然因树制宜因势利导造型必须以修剪主也可适当用绳捆拉枝条变位要几次到位即不能苛也不能急成否则会适得其反忌用锈铁丝绞枝条防伤皮二防死枝看关雀舌黄杨养殖方法人还看了盆栽黄杨怎么养雀舌黄杨盆景如何养护3黄杨应该怎么养盆栽黄杨怎么养5黄杨怎么养。
《木部·无患子》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创作的《本草纲目》中的条目。
在《本草纲目》中,无患子被描述为具有多种用途。
无患子的皮(即核外肉)被认为具有“微苦、平、有小毒”的性质,并具有“去风明目”的功效。
一种常见的用法是将无患子皮、皂角、胡饼、草菖蒲一起捶碎,然后用浆水调制成弹子般的大小,用来泡汤洗头,能去风明目。
此外,将无患子捣烂后加白面混合制成丸,每日用来洗面,可以去除污垢和色斑,被认为有很好的效果。
而无患子的中仁则被认为具有“辛、平、无毒”的性质,并能够治疗牙齿肿痛。
具体用法是,用一两肥珠子(无患子的中仁)、一两大黄、一两香附和半两青盐,与泥土混合封固后进行火煅,研磨成细粉,每日用来擦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本草纲目》原书或咨询中医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雀舌黄杨盆景如何养护雀舌黄杨又名匙叶黄杨,为无患子目、黄杨科灌木,是一种极好的观赏类植物,适合于盆景栽植。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雀舌黄杨的栽培管理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雀舌黄杨的栽培管理方式雀舌黄杨又名匙叶黄杨,为无患子目、黄杨科灌木,是一种极好的观赏类植物,适合于盆景栽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雀舌黄杨株高3-4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也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
雀舌黄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在海拔400-2700米的地区;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南部)等地。
雀舌黄杨的形态特征灌木,高3-4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4厘米,宽8-18毫米,先端圆或钝,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有时急尖,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在两面或仅叶面显著,与中脉成50-60度角,叶面中脉下半段大多数被微细毛;叶柄长1-2毫米。
花序腋生,头状,长5-6毫米,花密集,花序轴长约2.5毫米;苞片卵形,背面无毛,或有短柔毛;雄花:约10朵,花梗长仅0.4毫米,萼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连花药长6毫米,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高约2.5毫米,和萼片近等长,或稍超出;雌花:外萼片长约2毫米,内萼片长约2.5毫米,受粉期间,子房长2毫米,无毛,花柱长1.5毫米,略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3-1/2处。
蒴果卵形,长5毫米,宿存花柱直立,长3-4毫米。
花期2月,果期5-8月。
雀舌黄杨的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干旱和半阴,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弱阳性,耐修剪,较耐寒,抗污染。
雀舌黄杨的地域分布产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北、河南、甘肃、陕西(南部);生平地或山坡林下,海拔400-2700米,为中国特有种。
无患子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管理一、生活习性:无患子科无患子属落叶乔木,别名:木患子(本草纲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树(海南),黄目树、目浪树(中国台湾),油罗树、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龙眼、鬼见愁等等。
花期6~7月。
果期9~10月。
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
不耐水湿,能耐干旱。
萌芽力弱,不耐修剪。
生长较快,寿命长。
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二、主要病虫害:溃疡病、枯萎病、煤污病、蜡蝉、天牛、刺蛾、小蠹、蚧壳虫、夜蛾、木虱等。
1、溃疡病:发病时树皮纵列,严重时纵列长度1米以上;裂口周围有汁液流出。
过一年以上伤口愈合,但伤口表皮粗糙、凹凸不平,类似瘤,严重影响树的正常生长。
此病病菌为镰刀菌,属真菌类。
该病一般是4月份初发,5月份盛发,6月份多雨天气继续慢延,7月份高温阶段停止发生。
防治措施:使用禾林道腐烂病套装或透翠腐烂病套装喷雾树干。
秋季树木涂白,喷石硫合剂,也是很好的预防措施。
2、无患子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般树龄3年以上、透气性差、排水不良易受其害。
侵染当年的苗木一般从6月-10月叶片开始萎嫣、发黄,并逐渐干枯掉落,冬季树体干瘪,次年春季不发芽。
发病中心部位可在主干或主枝上,中心部位木质部成黑色,中心以上部位维管束变褐,以下部位能正常抽发新芽。
防治措施:秋季树木涂白,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早春再喷一次。
发生初期使用光合素+四霉素+辛菌+透翠喷雾主干和主枝。
3、煤污病由木虱粪便产生,病原菌寄生于木虱蜜露上,造成苗木漆黑一团,阻碍叶片呼吸和光合作用。
同时又影响树体美观。
防治措施:光合素+八方尚猛或光合素+禾林道蚜虱清。
4、蜡蝉(透明疏广蜡蝉)若虫刺吸嫩枝梢为害,成虫产卵于寄主小枝一侧,造成长10-20cm 伤口,影响树树木枝条的生长。
防治措施:冠呀1000倍、三彪1500倍液。
5、小蠹:是一种毁灭性的蛀杆害虫,个头虽小,但被其蛀食过的树木,2-3年内几乎必死。
无患子名称由来无患子在中国,自古即为人所熟悉并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洗涤上,因此相关记载繁多;由於幅员辽阔且资讯流通不便,对无患子之称谓也就非常多;本草纲目称为木患子,四川称油患子,海南岛称苦患树,台湾又名黄目子,亦被称为菩提树、洗手果、肥皂果、假龙眼、鬼见愁等等;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法器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寓有幸福无忧、无灾难之意;无患子学名“Sapindus”是“Soap”与“Indicus”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丰富的皂素;有很强的乳化清洁作用,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直接用于洗涤;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35岁时在菩提树下悟道,降服了自己的心魔、证悟了般若觉性、获得神通智慧无碍,真正的得到了佛的果位;所以,称此树为菩提树,也就是道树、觉树的意思;此外,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使用无患子佛珠作为念珠;医学百科无患子具有抑菌、去屑、防脱、美白去斑、滋润皮肤的作用,泡沫丰富,手感细腻,去污力强,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脂、收敛毛孔,能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能减少日光中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无患子中的阿魏酸是科学界公认的美容因子,能改善皮肤质量,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同时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无患子中的果酸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外层的老化角质,加速皮肤更新,帮助改善肌肤青春痘、黑斑、皱纹、皮肤干燥、粗糙等肌肤问题;用于洗头亦可预防头皮屑去屑止痒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间,呈自然酸性,纯天然的界面活性剂,不伤人体,不污染水源之特性;除此外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还原糖、脂肪酸、油脂、油酸、类胡萝卜素、烟酸、核黄素、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及赖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无患子应用无患子皂素——“天然”的界面活性剂无患子果肉中含有丰富的无患子皂素苷,含量可达28%,是目前已知皂素含量最高的木本植物;天然无患子皂素具有很强的乳化清洁作用,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主要洗洁用品之一;我们运用生物科技把无患子皂素开发应用在各种日用洗洁剂、化妆品、保健食品、外科用药等;无患子皂素的应用无患子嫩叶---菩提茶每年清明节前,采摘无患子一心一叶嫩叶,可制成“菩提茶”针对治风寒、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帮助头发生长安定情绪、帮助睡眠、有益皮肤,可消除雀斑、斑点和皱纹,亦是历代高僧大德的饮用佳茗;无患子果核---佛珠无患菩提子佛珠用无患子种子制成,没有经过上漆等加工,纯天然本色,材质坚硬,使用时间越长,表面越光洁柔亮;无患菩提子木患子在中国及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历史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佛教经文中,就有一卷以此植物为名的“木患子经”,收录在大正藏第17册;木患子〈别名菩提子〉念珠是经典中最早关於念珠的记载,可以说是最古早的念珠;在木患子经中也以此念珠作为信佛修行的辅助工具;无患子果仁---润滑油 / 生物柴油无患子果仁含油率高达%,含有各种高级脂肪酸,经压榨萃取,可制无患子籽油、制无患子精油、合成高档植物润滑油、制优质油酸、优质生物柴油及环氧无患子油等;榨油后的残渣等剩余物富含高蛋白等营养物质,可广泛应用于“有机肥料”;无患子树干/树枝/树根由於木材内含天然皂素,不必用防腐药物,处理就可自然防虫;树干笔直少枝,木质硬且,重可制作成各种家俱用品,也可制作木梳;在举世皆重视环保的世界潮流中,生产无患有机木材是一种非常有前瞻性的新兴产业;无患子枝干:佛教传统上认为无患子可避邪,无患子幼树或树枝可以制作成“打鬼棒”或薰香材料等礼品;无患子树根:可入药,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凤仙花的六个组成部分
凤仙花为无患子目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全株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凤仙花的这六个组成部分吧!
根
凤仙花为直根系的主要特点是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茎具多数纤维状根。
茎
凤仙花的茎粗壮,肉质,直立,不分枝或有分枝,无毛或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毫米,下部节常膨大。
叶
凤仙花的叶互生,最下部叶有时对生,叶片披针形、狭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向基部常有数对无柄的黑色腺体,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4-7对,叶柄长1-3厘米,上面有浅沟,两侧具数对具柄的腺体。
花
凤仙的花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无总花梗,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单瓣或重瓣,花梗长2-2.5厘米,密被柔毛,苞片线形,位于花梗的基部,侧生萼片2,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毫米,唇瓣深舟状,长13-19毫米,宽4-8mm,
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长1-2.5厘米内弯的距,旗瓣圆形,兜状,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顶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长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状长圆形,上部裂片近圆形,先端2浅裂,外缘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丝线形,花药卵球形,顶端钝,子房纺锤形,密被柔毛。
花期7~10月。
果实
凤仙蒴果宽纺锤形,熟时一触即裂,长10-20毫米,两端尖,密被柔毛。
种子
凤仙种子多数,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
无患子目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个全热带大科。
乔木或灌木,但香无患子族是借卷须攀援的藤本植物。
花常小,单性;萼片和花瓣常4或5片,花瓣内面常有鳞片。
雄花:雄蕊常8,长而伸出;雌花:雌蕊由2~3个合生心皮组成;雄蕊虽有肥大的花药,但药室有厚壁,不开裂,花粉无萌发力,这种花外貌似两性,实则为单性(雌花);花盘肥大,富蜜汁。
蒴果或为核果状或浆果状。
有些种的种子具假种皮。
约150属2000种,是热带雨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国有25属5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但文冠果属和栾树属分布至华北和东北。
掌叶木属、伞花木属是中国特有属。
栾树属、茶条木属、文冠果属和细子龙属是以中国为主要分布区的属。
龙眼荔枝属、龙眼属、番龙眼属、文冠果属和栾树属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属。
无患子是本科在中国的代表种,它的果皮含肥皂精,民间曾广泛用于洗濯衣物。
中国原产的荔枝和龙眼是著名的水果。
番龙眼属、荔枝属、龙眼属、假山萝属和Cupania属木材质坚而重,纹理密致,色泽鲜明,是建筑、家具、工业、细工的优质材料。
该科与七叶树科和槭树科关系最密切,它们不仅外部形态相似,而且花粉形态、木材解剖和化学成分等方面也提供了相类似的佐证。
该科分为车桑子亚科和无患子亚科2亚科14族(或13族)。
二、槭树科Acer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
乔木稀灌木。
单叶或复叶对生,无托叶。
花小绿色,先开花后生叶或嫩叶长大后才开花,秋后落叶前常变红色。
花单性或两性;萼片5或4,花瓣5或4 ,稀不发育;雄蕊4 ~12 ,通常8 ;子房上位,2 室,每室具2胚珠。
仅1枚发育,小坚果,常有翅,又称翅果。
该科共2属20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主要产地为中国和日本。
中国2属全产,约150种。
①金钱槭属。
现有2种,为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特产植物。
翅果有圆形的翅,形状近似古代货币的钱,叶由7 ~15个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冬芽常裸露而无鳞片包围于芽外。
无惠子别名木患子在农村里面,很多农民都会种植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吃起来非常的健康和安全。
但是不仅如此,村里面的农民还很喜欢去野外采摘野生植物,这些植物的用处那可就大了去,可能有有一些植物营养价值很高,或者是药用价值不错,甚至连经济价值也是不菲,不知道你见过野生植物吗?最近小巫就发现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可就非常厉害了,在各种领域都有涉及,那就是“无患子”了。
无惠子别名木患子(本草纲目),油患子(四川)苦患树(海南),黄目树、目浪树(台湾),油罗树、洗手果,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龙眼、鬼见愁等等。
无惠子在中国东部、南部至西南部。
日本、朝鲜、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也常栽培。
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原产是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岛各地、印度和日本。
如今,浙江金华、兰溪等地区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区不多。
提到无惠子的价值,那可是非常多。
比如药用价值,可以主治清热,祛痰,消积,杀虫。
治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痹,肿毒。
用于白喉症,精囊病,淋浊尿频。
清热,祛痰,消积,杀虫。
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
还可以用在园林观赏呢,树干通直,枝叶广展,绿荫稠密。
到了冬季,满树叶色金黄,故又名黄金树。
可算是彩叶树种之一。
在工业价值上面无惠子也有贡献,患子果皮含无患子皂苷等三萜皂苷,可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剂",用于日常洗涤:餐具清洁、美容、洗头、皮肤保健。
天然植物无患子树的果实,通过人工晒制、剥皮,而后得到的纯果皮。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用到化妆品里面,泡沫丰富,手感细腻,去污力强,能改善皮肤质量,使其细腻光泽、富有弹性。
同时还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
无患子中的果酸帮助皮肤去除堆积在外层的老化角质,加速皮肤更新,帮助改善肌肤青春痘、黑斑、皱纹、皮肤干燥、粗糙等肌肤问题。
用于洗头亦可预防头皮屑去屑止痒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间,呈自然酸性,纯天然的界面活性剂,不伤人体,不污染水源之特性。
七叶树:七叶树(学名:Aesculus chinensis)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的落叶乔木。
掌状复叶 对生,椭圆形小叶 5~7 个,有细锯齿,叶柄有柔毛。
七叶树种子可食用,但直接吃味道苦 涩,需用碱水煮后方可食用,味如板栗。
也可提取淀粉。
木材细密可制造各种器具,种子可 作药用,榨油可制造肥皂。
七叶树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 可多得的树种,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
该树种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中文学名 别 称七叶树 梭椤树、梭椤子、天师栗、开心果、猴板 栗拉丁学名 界 纲 目 属 分布区域 亚纲Aesculus chinensis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无患子目 七叶树属 中国大陆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原始花被亚纲门 亚 科 种 别称 纲被子植物门 原始花被亚纲 七叶树科 七叶树 梭椤树、梭椤子、天师栗、开心果、猴板 栗1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 25 米,树皮 深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黄褐色或灰褐色,无毛或嫩时有微柔毛,有圆形或椭 圆形淡黄色的皮孔。
冬芽大形,有树脂。
枝叶 掌状复叶,由 5-7 小叶组成,叶柄长 10-12 厘米,有灰色微柔毛;小叶纸质,长圆披 针形至长圆倒披针形,稀长椭圆形钾先端短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钝尖形的细锯 齿,长 8-16 厘米,宽 3-5 厘米,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除中肋及侧脉的基部嫩时有疏柔 毛外,其余部分无毛;中肋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凸起,侧脉 13-17 对,树皮灰褐色,片状剥 落。
小枝粗壮,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中央小叶的小叶柄长 1-1.8 厘米,两侧的小叶 柄长 5-10 毫米,有灰色微柔毛。
花 花序圆筒形,连同长 5-10 厘米的总花梗在内共长 21-25 厘米,花序总轴有微柔毛,小 花序常由 5-10 朵花组成,平斜向伸展,有微柔毛,长 2-2.5 厘米,花梗长 2-4 毫米。
花杂 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 萼管状钟形,长 3-5 毫米,外面有微柔毛,不等地 5 裂,裂片钝形,边缘有短纤毛; 花瓣 4,白色,长圆倒卵形至长圆倒披针形,长约 8-12 毫米,宽 5-1.5 毫米,边缘有纤毛, 基部爪状;雄蕊 6,长 1.8-3 厘米,花丝线状,无毛,花药长圆形,淡黄色,长约 1-1.5 毫 米;子房在雄花中不发育,在两性花中发育良好,卵圆形,花柱无毛。
无患子目一、无患子科Sapind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个全热带大科。
乔木或灌木,但香无患子族是借卷须攀援的藤本植物。
花常小,单性;萼片和花瓣常4或5片,花瓣内面常有鳞片。
雄花:雄蕊常8,长而伸出;雌花:雌蕊由2~3个合生心皮组成;雄蕊虽有肥大的花药,但药室有厚壁,不开裂,花粉无萌发力,这种花外貌似两性,实则为单性(雌花);花盘肥大,富蜜汁。
蒴果或为核果状或浆果状。
有些种的种子具假种皮。
约150属2000种,是热带雨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的重要组成成分。
中国有25属5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但文冠果属和栾树属分布至华北和东北。
掌叶木属、伞花木属是中国特有属。
栾树属、茶条木属、文冠果属和细子龙属是以中国为主要分布区的属。
龙眼荔枝属、龙眼属、番龙眼属、文冠果属和栾树属是经济价值较大的属。
无患子是本科在中国的代表种,它的果皮含肥皂精,民间曾广泛用于洗濯衣物。
中国原产的荔枝和龙眼是著名的水果。
番龙眼属、荔枝属、龙眼属、假山萝属和Cupania属木材质坚而重,纹理密致,色泽鲜明,是建筑、家具、工业、细工的优质材料。
该科与七叶树科和槭树科关系最密切,它们不仅外部形态相似,而且花粉形态、木材解剖和化学成分等方面也提供了相类似的佐证。
该科分为车桑子亚科和无患子亚科2亚科14族(或13族)。
二、槭树科Acer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科。
乔木稀灌木。
单叶或复叶对生,无托叶。
花小绿色,先开花后生叶或嫩叶长大后才开花,秋后落叶前常变红色。
花单性或两性;萼片5或4,花瓣5或4 ,稀不发育;雄蕊4 ~12 ,通常8 ;子房上位,2 室,每室具2胚珠。
仅1枚发育,小坚果,常有翅,又称翅果。
该科共2属200余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山上,主要产地为中国和日本。
中国2属全产,约150种。
①金钱槭属。
现有2种,为中国西部和西南部特产植物。
翅果有圆形的翅,形状近似古代货币的钱,叶由7 ~15个小叶组成羽状复叶,冬芽常裸露而无鳞片包围于芽外。
②槭属。
俗称枫。
冬芽有鳞片,单叶或复叶,翅果,但2 枚翅果均仅一侧有长翅,易与前属辨别;本属共有200多种,广布于北温带的亚、欧、美3洲,中国有144种,其中116种为中国特产。
槭树槭树树干挺直,木材坚硬,材质细密,可作家具、农具、枕木和建筑材料;种子含脂肪,可榨油供食用及工业应用;有些种类的树皮,其纤维可为造纸及人造棉的原料;树冠较大,叶多而密,遮荫良好,为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
三、漆树科Anacardiaceae描述Anacarabiaceae 漆树科,双子叶植物,约60属,600种,大部分布于热带地区。
有些伸展至温带,我国有16属,约56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最盛,有些种类的果可食,漆属植物所产的漆和五倍子尤有经济价值。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花单性或两性,辐射对称,排成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萼3-5裂;花瓣3-5,稀缺;花盘环状;雄蕊10-15,稀更多;子房上位,1-5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为核果。
我国的主要属有:Spondias,Buchanania,Choerospondias,Cotinus,Pistacia,Rhus等等。
科号恩格勒:124 哈钦松:205分布量世界:60属,600种;中国:16属,56种显花植物无患子目(Sapindales)的一科。
约70属650种,常绿或落叶乔木。
原产于世界热带地区,少数种见于温带。
树皮有树脂道。
通常为复叶,小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
花多单性。
果通常肉质。
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和腰果(Anacardium occidentale)的核果可食。
芒果(Mangifera indica)、槟榔青(Spondias属)和卡非尔李(Harpephyllum caffrum)的果可作水果。
乳香黄连木(Pistacia lentiscus)、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era)含有用的油、树脂和漆. 破斧木属(Schinopsis)乔木,尤其是洛伦茨氏破斧木(S. lorentzii)的木材红褐色,可提炼商用单宁。
胡椒树(Schinus molle)和黄栌属(Cotinus)、盐肤木属(Rhus)的一些种为栽培观赏植物。
气根毒藤、太平洋漆树和毒漆会刺激皮肤引起皮炎。
四、芸香科Ru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的一个科。
该科有180属,1300~1600种,全世界分布,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少数生温带。
我国有29属,150种,南北各地均有,主产西南和华南。
山麻黄属和枳属为中国特有属。
形态特征常绿或落叶乔木、灌木或攀援藤本或草本,通常含挥发油,叶具透明油腺点,植物体内通常有储油细胞或有橙分泌腔。
有时具枝刺。
叶互生,少数对生,单叶、单身复叶(如柑橘属)或羽状复叶;无托叶。
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极少两侧对称(白鲜属)。
聚伞花序,少数成总状、穗状花序或单花;萼片4~5;花瓣4~5,离生;雄蕊4~5或8~10或多数;雌蕊心皮4~5,分离或合生,或多个心皮;子房上位,柱头稀不增大。
具花盘。
蓇葖果、蒴果、翅果、核果或柑果。
种子通常有胚乳。
花粉粒通常具3~6沟孔,近长球形至近球形,最长轴16~100微米。
染色体基数x=9~13。
主要种属柚子1、柑橘属(Citrus):柑橘属植物具单身复叶,结成具革质果皮的柑果,橙(C.sinensis),又名甜橙、广柑。
小乔木,叶互生,革质,单身复叶,叶片椭圆形,叶柄具关节,两侧具狭翅,通称箭叶。
柑果球形,果皮橙黄色,不易剥离。
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各省普遍栽培,为著名亚热带水果,果皮入药,种子含油30%左右。
柑橘(C.reticulata),柑果扁球形,直径5~7厘米,橙黄色或橘红色,果皮疏松,易剥离。
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广泛栽培,为著名亚热带果品;果皮入药称陈皮,有理气化痰、和胃之功效;核仁及叶能活血散结、消肿;种子油可制肥皂、润滑油等。
柠檬柚(C.grandis)叶柄具宽翅。
柑果大,直径10~25厘米。
原产印度,约公元前500年已传入我国,著名品种有福建漳州文旦柚和广西容县沙田柚。
除作果品外,根、叶及果皮入药,有消食化痰、理气散结功效。
柠檬(C.limonia),又名黎蒙,柑果圆形,长约4.5厘米,黄色或朱红色,皮薄易剥离。
原产亚洲。
我国南部栽培。
果味极酸,鲜果可加糖冲水饮用,广东一带将其渣去核蒸熟称柠檬饼,食用可消食开胃。
另有洋柠檬(C.limon),和柠檬相似,但果椭圆形,用途和柠檬相同。
2、花椒属(Zanthoxylum):花椒属植物为灌木,羽状复叶,结成蓇葖果。
中国约40种。
分2亚属:花椒①花椒亚属,花无花瓣,心皮及花柱明显分离。
花椒亚属的常见种如花椒(Z.bungeanum),灌木,羽状复叶,具5~11小叶;蓇葖果球形,紫红色,种子黑色。
广布于全国大多数省区,野生或栽培。
果作调味料,亦可供药用,有散寒燥湿、杀虫功效;种子可榨油。
甘肃、陕西、四川产的统称川椒或川红椒,又称大红袍,果皮红润,油点大且突出,香气浓而味麻辣。
可作食物调料。
7~8月采收的称伏椒,9~10月取的称秋椒。
前者优于后者。
花椒还是一种芳香防腐剂。
中国黄河以北的古墓中发现有花椒作填葬物。
此外,它还是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驱虫等功效。
其根亦用作表皮麻醉剂。
其木材淡黄色,露于空气后色泽变深,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木质部结构细致,径切面有光泽,材质中等,大材有美工价值,果皮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花椒油烯、水芹烯、香叶醇等。
根皮含白屈菜碱(chelerythrine)等生物碱。
种子含油量20~30%,属于性油。
花椒是两面针落叶树种,性耐寒、耐旱、耐土瘠、喜阳光,适生于北方气候,春末先叶后花,繁殖通常用种子。
与花椒近似而常见于长江以南各地的尚有竹叶花椒。
②两面针亚属,花有花瓣,心皮及花柱紧靠合。
两面针亚属分披散或攀附性灌木和直立乔、灌木两类。
前一类如两面针(Z.nitidum),木质藤本,小叶3~11。
产南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云南、台湾等省区。
果径大者达7毫米,油点隐约,不突起。
根、茎、叶入药,其根的内皮层有硫磺色粉质组织,味甚苦且麻辣,含两面针碱等多种生物碱。
中草药用作镇痛剂,局部应用于麻痹神经末梢,有活血散瘀、消炎解毒和镇痛功效。
并有抗癌作用。
黄檗3、黄檗属(Phelloden-dron):黄檗属约4~5种。
主产亚洲东部。
中国有2种,分布于东北至五岭广大地区。
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成年树的树皮有发达的木栓层。
核果有数个小分核,蓝黑色,有粘胶质液。
树皮的内皮黄色,味甚苦,主含小檗碱(berber-ine)、黄檗碱(phellodendrine)等。
有强力的消炎、杀菌作用,为止泻和解毒的良药。
产东北的黄檗,又称关黄柏。
产长江以南的称川黄檗,又称黄皮树。
黄檗(P.amurense)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透明腺点,结成核果。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
朝鲜、日本、前苏联太平洋沿岸也有。
生杂木林中。
木材供建筑、航空器材、细木工用材等;树皮药用,含小檗碱,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木栓层可做软木塞,内皮可做染料。
4、山麻黄属:山麻黄属为中国特有,单种山麻黄产长江三峡两岸地区。
全株有芳香油。
是一种重要的香精原料植物。
5、枳属:枳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枳又称枸橘。
广布于淮河以南、五岭以北地区,是具3小叶、果被短毛(也有几无毛的品种)的落叶枳灌木(也有冬季不落叶)。
染色体基数与柑橘亚科的绝大多数属相同,都是x=9。
它与金橘属和柑橘属2属或3属间杂交产生可育的杂种后代。
它与甜橙杂交的后代称枳橙,与金橘属(金橘或金柑)杂交的后代称枳橙橘。
枳是柑橘亚科中最耐寒的种,以冬季落叶的习性渡过寒冷季节,青岛市有露天栽种。
枳用作砧木,可使植株矮化,因其根系发达且深根性,故抗旱力强。
中药的枳实是以其幼果,不去种子,切片或整个制干而成,取嫩果整个制干的又称枳胎。
枳壳则是采较大的果,去其种子及部分肉瓢,切片制干而成。
枳的果和叶含枳苷(Poncitrin),橙皮苷(hesperidin)等多种黄酮苷类,又含l-西内碱(辛弗林)(l-synephrine)、茵芋碱(skimmianine)等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
吴茱萸6、吴茱萸属:吴茱萸属在中国约有20种,多数省区均产。
常见的如吴茱萸,简称吴萸,为高大的灌木或小乔木,各部密生油点,鲜叶有特殊异味且辣而麻舌,民间称之为臭辣子树。
每果瓣有1种子,果皮的油点大而明显,干后暗褐黑色。
药用的吴茱萸是采其嫩果,用甘草汤泡制晒干而成。
因地理与生境不同,该种的变异颇大,以叶大而质厚,果序轴粗壮而果密集成球的一类为药用的上品。
全株含挥发油。
主要成分为吴萸烯,次为吴萸内酯、罗勒烯等。
又含多种生物碱,果含吴萸苦素和吴萸醇等苦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