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董一菲)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周亚夫军细柳》省优质课一等奖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周亚夫军细柳》这个故事,它可是我最近研究的一个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话说当年,汉景帝为了考验手下的将领,特意派了个使者去检查军队的操练情况。
结果,这位使者一见到周亚夫军营的景象,就惊得目瞪口呆,差点没把下巴掉地上。
那天,阳光正好,军营里绿树成荫,士兵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整齐划一地操练着。
我站在军营门口,看着这些士兵,心里不禁暗暗佩服。
你看,那个正在挥舞长矛的士兵,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每一招每一式都那么有力,仿佛能刺透人心。
旁边的士兵们也都在认真地练习,他们的汗水在阳光下闪烁,像是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使者来了,他看着这些士兵,脸上满是惊讶。
他问:“这就是周亚夫的军队吗?怎么这么整齐,这么有气势?”我笑了笑,回答道:“这还不是因为周亚夫治军有方,他不仅要求士兵们身体强健,更注重他们的精神面貌。
”这时,一个士兵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将军,使者来了,您看怎么办?”周亚夫抬头看了看天空,微微一笑,说:“不用紧张,照常操练。
”那士兵一愣,随即明白了将军的意思,转身又跑回队伍中。
使者见状,更加惊讶了。
他没想到周亚夫竟然这么镇定自若,于是他走到周亚夫面前,问道:“将军,您为何如此镇定?”周亚夫微微一笑,回答道:“使者大人,这不过是小事一桩,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军队自然会井然有序。
”听着周亚夫的话,使者不禁对这位将军刮目相看。
他发现,周亚夫不仅治军有方,而且为人谦逊,不骄不躁。
他心想,这样的将领,真是难得一见。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努力,但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像周亚夫一样,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正是因为他始终专注于自己的职责,从不懈怠。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妨想想周亚夫,想想他那份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也许,你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嘿,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通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重新定义以往的教学实践,找寻新教材中的变与不变,以推动教学的高效落实,强化学生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阅读知识的自主构建,让学生学得更透彻,进而沉淀素养。
为此,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承办的2019年“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将在江苏丹阳召开。
本届研讨会将在2018年“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问题,找寻路径,指明方向,拓展思路。
—、时间地点会议时间:2019年11月8日-10日(11月8日全天报到)报到地点:丹阳锦豪国际大酒店(0511-********)会议地点: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报告厅冋晓Q冋二、会议主题卑愛g炬j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三、会议报名回瞬類1.手机端报名:扫码进入一逐个填表一-确认核准―提交。
2.网络端报名(网址):https://www.wenjuan.eom/s/YjlBnJ/3.报名完成后请添加会务组赵华锋老师微信"zhaohuafengl23456",将邀请您加入"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交流群”,共享后续会议信息及教研精彩。
4.会议咨询:赵华锋152********武晓飞150********张莉莉132********5.截止日期:2019年11月1日四、会议缴费1.会务费700元/位(含专家费、资料费等)。
2.缴费方式:支付宝转账户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账户:sxsfdxcbzscwb@缴费时请备注“语文丹阳会议+参会人单位、姓名”。
五、注意事项1.可现场缴费,接受公务卡、现金、微信等多科;方式。
2.会议酒店有丹阳锦豪国际大酒店(0511-********)、丹阳王府酒店(0511-********)、丹阳沐雅天际酒店(0511-********)三个,后续具体信息详见”统编语文教材教学研讨交流群”。
周亚夫军细柳背诵方法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篇课文的背诵方法。
这篇文章可有点小难度呢,但别怕,跟着我这小妙招走,保管你能顺利把它拿下。
咱先来说说这篇文章讲的啥故事。
就好比有这么一个场景,汉文帝呢,要去视察军队。
他先到了灞上和棘门这俩地儿,那可真是一路畅通无阻啊。
那些守军就像见了大明星的小粉丝一样,汉文帝的车马一来,就赶忙大开营门,将士们都恭恭敬敬地迎送。
这就像咱们平常去朋友家,朋友家大门大敞四开欢迎咱们似的,毫无防备。
可到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营呢,那场面就完全不一样喽。
汉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营门前,嘿,守军那可是严阵以待啊,弓弩拉满弦,就像一群守护宝藏的巨龙,可威严了。
先行卫队的人说皇帝要来啦,想直接进去。
守军就像没听到似的,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之诏。
”这可把汉文帝的人给愣住了。
后来汉文帝到了,亲自下令,这才进了营门。
进去之后呢,又被要求车马慢行,还不许在营中驱驰。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特别严肃的地方,人家有自己的规矩,你就得遵守,可不能乱来。
见到周亚夫的时候,周亚夫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就以军礼拜见汉文帝。
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少见的呢,一般见了皇帝都得行君臣大礼。
汉文帝呢,不仅没生气,还对周亚夫的治军严谨钦佩不已。
那怎么来背这篇文章呢?咱可以按照这个故事的发展顺序来。
先把汉文帝去灞上和棘门的情况当成一段来记。
你就想啊,那是很轻松就进去又出来的画面。
你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那种门开得大大的,将士们满脸堆笑迎接的场景。
这部分就像一块小蛋糕,很容易就记住了。
再来看细柳营这部分。
这可是重点,就像一场大戏的高潮部分。
咱们可以把守军的严格、汉文帝的经历分成几个小场景来记。
比如说,先记住营门守军那强硬的态度,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坚守岗位,谁来都不好使。
然后是汉文帝进营后的车马慢行,你就想象成在一个布满机关的地方,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就会触发警报。
最后是周亚夫的拜见,他那一身铠甲,严肃的样子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周亚夫军细柳》讲义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周亚夫军细柳》。
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通过对周亚夫驻军细柳时的描写,展现了周亚夫的卓越军事才能和严谨的治军风格。
故事的背景是汉文帝亲自去慰问守卫京城的三支军队。
先到的是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那里的将士一听说皇帝来了,简直是乱了套,将军们亲自下马迎接,军营里是一片混乱。
然而,当汉文帝来到周亚夫的细柳军营时,情况完全不同。
远远地,就看到军营前有士兵守卫,文帝的先行官想要直接进入军营,却被守营的士兵拦住了,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没办法,文帝只好派使者拿着符节去通告周亚夫,这才被允许进入军营。
进入军营后,又有规定,车马得慢慢走。
到了营帐里,周亚夫一身戎装,只是以军礼相见,而没有像其他将军那样跪地磕头。
文帝出来后,赞叹不已,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如果敌人来偷袭,他们肯定是要被俘虏的;而周亚夫,谁能侵犯他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之严。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严格遵守规定,没有丝毫的懈怠。
这种严谨的治军风格,使得他的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再看周亚夫这个人,他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面对皇帝,他依然按照军中的规矩行事,不谄媚,不迎合。
这种刚正不阿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难得的。
汉文帝呢,他作为皇帝,能够亲自去慰问军队,而且在面对周亚夫的“不敬”时,没有生气,反而给予高度赞扬,这显示出他的开明和善于纳谏。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对比的手法,把霸上、棘门和细柳的军队情况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军的与众不同,让我们对周亚夫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咱们再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它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生动形象。
比如描写霸上和棘门的军队时,用“直驰入”这样简单的三个字,就把那种混乱和随意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描写细柳军时,“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短短几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军队的严阵以待。
周亚夫军细柳拼音版原文及翻译摘要:1.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简介2.周亚夫军细柳原文3.周亚夫军细柳翻译4.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正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简介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古代兵法文章,讲述了汉代名将周亚夫在细柳营治兵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周亚夫严谨治军、恪尽职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周亚夫军事才能的赞扬。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周亚夫军细柳的原文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如下:周亚夫曰:“军中闻将军至,皆振奋。
”亚夫曰:“此非将军之过,乃臣之罪也。
臣不能事先将军,今敢以死实陈之。
”上曰:“若亚夫者,真将军矣!”亚夫曰:“将军所以贵者,能与人共事,能与上下同心,故无敌。
”周亚夫军细柳翻译周亚夫说:“军队听说您来了,都振奋起来。
”周亚夫说:“这并不是将军的过错,而是我的罪过。
我不能事先告诉将军,现在敢用性命来证实。
”皇上说:“像周亚夫这样的人,真是一位将军!”周亚夫说:“一个将军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能与人共同做事,能与上下级同心协力,所以无敌。
”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发生在汉代,当时汉朝边境不断受到匈奴的侵扰,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汉朝选拔了很多优秀的将领。
周亚夫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治军有方,深受皇帝和士兵的信任。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周亚夫在细柳营治兵的故事,展现了他严谨治军、恪尽职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周亚夫军事才能的赞扬。
这篇文章在古代兵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强调了军队团结、将领与士兵同心协力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对于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鉴赏及译文《周亚夫军细柳》是由司马迁所创作的,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周亚夫军细柳》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周亚夫军细柳》两汉: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周亚夫军细柳课文解读知识点梳理及随堂练习题《周亚夫军细柳》解读1.时代背景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
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
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
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
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
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
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2.文题诠释本文选自《史记·绛( jiàng)侯周勃世家》,题目是编者加的。
周亚夫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
军:驻军,驻扎。
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题目意思为:周亚夫驻军细柳。
3.主旨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巧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塑造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大将风度,号召大家学习周亚夫的品质。
知识点积累与运用1字音祝兹 zī侯棘 jí门彀 gòu 弓弩 nǔ按辔 pèi 徐行 xíng 作揖 yī介胄 zhòu 嗟 jiē乎曩nǎng 者诏 zhào 可得而犯邪 yé2实词:匈奴大入边。
(大:大规模地。
入:侵入。
边:边境。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乃:于是,就。
以:任用,委派。
为:当,做。
)军霸上。
(军:驻军,驻扎。
)以备胡。
(以:用来。
备:防备。
)上自劳军。
(上:皇上。
自:亲自。
劳:慰问。
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
(至:从。
及:到。
军:军营)直驰入。
(直:径直,一直。
驰:车马疾行)将以下骑送迎。
(将:将士。
以:用。
下骑:下马。
送迎:偏义复词,迎接。
)已而之细柳军。
(已而:不久。
之:去,往。
)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甲:铠甲。
)锐兵刃。
(锐:锐利,这里是使兵刃锐利,即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彀弓弩。
(彀:张开。
弩:用机械发箭的弓。
)持满。
(持:保持。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周亚夫军细柳》讲义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记叙文,通过汉文帝劳军这一事件,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
汉文帝时期,匈奴时常侵犯边境。
为了防备匈奴,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视察。
这三处军营的将领对待皇帝的态度和军营的状况各不相同。
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帝的车马长驱直入,将军和士兵们都下马迎送。
而到了细柳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咱们来看细柳营这边,“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士兵们个个全副武装,戒备森严。
皇帝的先驱到了,被守营的士兵拦住,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这就体现出了细柳营军纪的严格,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受皇帝诏令的影响。
等到汉文帝到了,还是进不去,于是派使者持节诏将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
但又规定:“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汉文帝的车驾只好慢慢地前行。
到了营帐中,周亚夫以军礼见汉文帝,“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汉文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被周亚夫的这种严谨的治军态度所感动,称赞他是“真将军”。
从这个故事中,咱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周亚夫治军严谨。
从士兵们的装备和状态,到对皇帝诏令的执行,都能体现出细柳营的军纪严明,一切都按照规定行事,没有丝毫的马虎和随意。
其次,周亚夫忠于职守。
他没有因为来的是皇帝就改变自己的原则,而是坚守岗位,以保卫国家的安全为首要任务。
再者,周亚夫刚正不阿。
面对皇帝,他不阿谀奉承,而是以军礼相见,保持了军人的尊严和骨气。
汉文帝在这次劳军过程中的表现也值得我们关注。
他没有因为周亚夫的“不敬”而发怒,反而能够欣赏和赞扬周亚夫,表现出了他的开明和大度,以及对真正能保卫国家的将领的尊重和重视。
这篇文章在写作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它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霸上、棘门与细柳营进行对比,突出了细柳营的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与众不同。
《周亚夫军细柳》课堂实录执教者:董一菲上课时间:2019年11月10日上课地点: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师(微笑):上课。
(生立)师:同学好!生(齐):老师好!师:请坐。
请一名同学们来读一下课题,注意断句。
生(认真):周亚夫军/细柳。
师:停顿,可以夸张一点。
生:周亚夫/军/细柳。
师:为什么要读成“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军”是什么词性?生:“军”是动词。
师:“军”是动词,驻军。
“细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呢?生:驻军的地点。
师:“细柳”是驻军所在的地名。
师: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生(齐读):周亚夫军细柳。
师:大家课前已预习了,请同学分别来读读这些文中的字词。
这位同学,请你读第一个词。
生(朗声):“彀”(gòu)。
师:猜一猜,这个词与什么有关系?生:和弓有关系。
师:怎么看出来?生:它的字形里面有个弓。
师:和弓有关系,这是一个动词,注释中对“彀”字的解释为“张开弓”。
请问这位同学,这个“彀”字的右半部分,你知道读什么吗?(生疑惑)师:这其实是一种古代的兵器,读作shū,很像矛,不同的是矛有尖,而它没有。
这个字读什么呢?生(大声):“彀”(gòu)。
师:下一个词读什么?生:骑(jì)。
师:明明是“骑(qí)”,什么时候读“骑(jì)”?生:坐骑(jì)。
师:名词读“骑(jì)”,一人一马为骑(jì)。
请读下一个词。
生:按辔(pèi)。
师:这个“辔”与什么有关系?生:和马鞍有关系。
师:跟马鞍有关系,这个不太有道理。
为什么呢?大家要知道三国之前我们是没有鞍的,所有的马,所有骑手骑马的时候是没有鞍的。
请问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人?生:西汉时期。
师:那个时代会不会有鞍呢?生:不会。
应该跟车子有关。
师:和车子有关,你说得对!那么和车子的哪个部位有关系呢?生:应该是控制马的缰绳。
师:绳子。
这个字和马的哪个部位有关系呢?生:应该是和马的嘴部有关系。
师:请读下一个字。
生:被(pī)。
师:这是通假字,披,穿着。
下一个字,你也读一下吧。
生:曩(nǎng)。
师:“曩”字和时间有关系,你看出来了吗?观察字形请回答。
生(细细观察):上面有一个日。
师:曩,从前。
师:请你读下一个字。
生:轼(shì)。
师:很好。
你学没学过《曹刿论战》?生(摇头):没学过。
师:没关系。
知道宋代有个大文豪吗?他的名字是苏轼。
他的弟弟呢?生:苏辙。
师:他的父亲是苏洵。
曾经苏洵苏老泉写过一篇文章《名二子说》。
提到了为两个儿子起名的原因,为什么叫轼?为什么叫辙?“轼”是车子前的横板,有装饰性的作用。
他希望苏轼学会收敛锋芒。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生(齐):周亚夫军细柳。
师:主人公是谁?生(齐):周亚夫。
师:作为《史记》,纪传体的史书是写人为主。
周亚夫是这篇传记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
题目都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周亚夫军细柳”。
而全文,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会感受到,他只有一句台词,和周亚夫演对手戏的是谁呢?生(齐):汉文帝。
师:棋逢高手。
司马迁写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却如此之吝啬,两人对话,只有一句台词。
我请两名男同学读这段对话。
(两名男生读对话)一男生读:“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另一男生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大家看,“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第一个问题,周亚夫是将军,他见到文帝最直接的动作是什么?生:手持兵器,行礼作揖。
师:手持兵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词语。
想想看,亚夫的兵器在重量上是轻的,还是重的,甚至是超过一般兵器的重量呢?生:应该是超过一般兵器的重量。
师:飞将军李广,汉代名将,他惯使弓和箭。
他的弓,据说多重呢?三百石,无人能拿的起。
作为将军的周亚夫,他的兵器很重,但他用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呢?生:持。
师:持,是用力还是不用力呢?生(犹豫):用力的。
师:“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中“持”动作,你觉得是用力的还是不用力的?生:不用力的。
师:为什么是不用力的呢?生:因为他是用手持,代表不用力。
师:在尚武时代,一位将军的风采就是如此,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像董老师拿个麦克都会觉得很吃力,这就是差别。
将军拿着这样的兵器,这样的兵器也许就是丈八蛇矛,也许就是青龙偃月刀,总之是上好的兵器。
他持着兵器同时还怎样?生:行军礼。
师:揖,是一个怎样的动作呢?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揖”从字形上看,是什么偏旁?生:提手旁。
师:你会作揖吗?两只手是不是要抱拳呢?(生做动作)师:那持着兵器作揖是不是这样一个动作?男左女右(教师示范作揖的动作)。
将军出场,周亚夫千呼万唤出场了。
浓墨重彩粗线条,只有一句话,我们齐读前半句。
生(齐):“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师:“持兵揖曰”,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兵器要多重,是什么兵器?那是想象的空白,想象的弹性。
怎么持?还有想象余地的。
接下来是一个漂亮的揖。
语言是“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介胄”是盔甲,头盔和战甲,请问哪一个词是头盔?生:胄。
师:“介”,战甲、铠甲。
将军亚夫手持兵器,潇洒作揖。
此时他是一身的戎装,那盔那甲不是一般的士兵,一般的将士所能担当的。
“介胄之士不拜”,对军人,我们说有不同的写法,还记得苏轼笔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吗?他写周瑜的潇洒,是这样写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4岁的周瑜指挥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师:苏轼描写的周瑜是一身戎装吗?(生低头)师(微笑):没关系。
谁听出来了?生:苏轼写周瑜写得很潇洒。
师:很潇洒,不是一身戎装,而是羽扇纶巾。
这是武官的打扮,还是文官的打扮?生:文官。
师:写轻松,写从容,写笑傲中国的军事史,人类的军事史。
苏子如是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苏子的笔法。
司马迁的笔法,也是写意的,再请读一遍。
生: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师:全班男同学尽自己最大的声音来读这句。
(男生齐读)师:他见到的是谁?他见到的是天子,是汉文帝,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是汉初的汉文帝,是汉帝国的皇帝。
你觉得周亚夫怎么样,用一个形容词。
师:我觉得他挺潇洒的,你觉得呢?生:我觉得有点高傲。
师:不仅是骄傲,而且是高傲,将军的骄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将军都没有骄傲了,这个民族和国家将会如何?你又读到了什么?生:我觉得周亚夫是一个很有威严的人。
师:非常的威严,“威严”这个词如此的精彩,如此有威严的将军才会有一支威严的军队,才有一个强大的王朝。
还有什么?生:我认为他非常的大胆。
师:大胆这个词真好!这种勇,这种大胆,是军魂,是血性。
生:他很严谨。
师:你怎么看出他的严谨?好特殊的视角。
生:很遵守军规。
师:很遵守军规,很严谨,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因为一身戎装,兵器不离手。
同学们是否知道有一个词叫枕戈待旦。
何为枕戈待旦?戈是什么?生:戈应该是一种兵器。
师:一个士兵、一位军人,他的职业素养,他的敬业,他的军人尊严,就是要枕着武器一直从黄昏到深夜,从入睡深夜枕着武器直到天明。
兵器永远不离手,即使是给天子行礼,仍然是——生:“持兵”。
师:这个细节太好了,如此反衬,可以“羽扇纶巾”,可以“持兵作揖”。
这就是一个细节。
读出严谨的孩子,必定是个严谨的人。
你再读一下,再感受一下。
生(读):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师:这样的对话,这样的台词。
难怪有人说,开了一个先河,从此中国文学史上便有了漂亮的戏剧,便有了小说的高峰,甚至有了江湖,有了武打,有了武侠,有了一切。
再看文帝的台词,如此无理的周亚夫,不行跪拜之礼的周亚夫,几次三番把文帝拒之于营门之外的周亚夫,文帝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盛赞曰——生(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鼓励):大点声,再来一遍。
生(大声读):嗟乎,此真将军矣!师:这就是一君,一臣。
有这样的天子才有这样的将军,有这样的将军才有这样天子,才成就了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一种民族魂。
师:我想改一改,文帝不这么说,感叹词多着了,既然是感叹词,文帝见到周亚夫,他这样感叹:“呜呼,此真将军也!”可不可以?理由是什么?稍作交流。
(同学们互相交流)师:“嗟乎”改作“呜呼”,可以吗?生:不可以。
语气词没有那么感动。
师:“呜呼”是一种更强烈的语势,大悲、大痛、大喜、大乐,多好的感觉,多好的语感!为什么不是那么强烈的感情,而是“嗟乎”?你的语感非常好,学会把它表达出来。
师:是“嗟乎”而不是“呜呼”,为什么呢?生:我觉得“嗟乎”可以表达出汉文帝从真心觉得他是一个好将军,而不是就语气方面强烈一些。
师:他说出很矛盾的情感,揭示了一种矛盾。
其实就是这样,因为周亚夫此时超常规,不合国礼,所以在心里的那种情感,和“呜呼”这种语气完全不同,这是其一。
第二,此真将军“矣”和此真将军“也”,为什么不可以改变一下?生:“矣”表示赞叹。
师:“矣”有一种赞叹,一种肯定的语气。
那“也”呢?此真将军也!↗此真将军矣!↘高扬的语调,少了一点心里的过程。
好的词,哪怕是一个虚词,在表情达意上也完全的不同。
在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形容词作动词,它们的好处在哪里?它们展现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
如“红了樱桃——生:“绿了芭蕉”。
师:红和绿就是形容词作动词。
为什么不直接用动词呢?因为不可以呀,形容词作动词可以展现一个过程。
由不红到很红,由有点绿到非常绿,这样一个过程。
“矣”陈述的,终于盼到了,“也”——高度的赞赏。
这是一个复杂的心里,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会将它表达出来很重要。
师:这两句话出现在全文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生:结尾。
师:都在结尾处。
这两个主人公——将军周亚夫与天子汉文帝,他们的正面的一句台词居然在结尾处。
真是令人好奇啊!真是有点神秘!这个写法很特殊。
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同学们做导演,若要拍一出戏《周亚夫军细柳》,你要找哪些群众演员和配角来助演?细读文章,找的越全越好,这组男同学怎么样?生(自信):配角要找宗正刘礼,天子的特使。
师:你太会读书了,还知道把官职和人名放在一起。
真了不起!你还要找哪些配角呢?生:还有祝兹侯徐厉。
师:名字前称作什么?生:祝兹侯。
师:这个侯是官名还是爵位?爵名可以世袭,官名不可以。
生:爵名。
师:还有谁呢?可以多说一些?生:军门都尉和上乃使使节。
师:这是几个呢?是群像呢,还是个体呢?你要选的话,理由是什么?生:军门都尉,应该是群像。
上乃使使节,是个体。
师:一个群像一个个体。
好极了,对于书本的理解很到位。
还应该有谁?生:军士吏。
师:是群体还是个体呢?生:群体。
师:还应该有谁呢?生:群臣。
师:写周亚夫军细柳,不是单纯的写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对手戏,此外还有大量的群众演员。
这么多的人来跑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