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自我控制是指个体以自主的方式抑制或调节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反应,以达到特定目的的能力。
在生活中,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个体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影响自我的发展,也有助于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学习成就。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幼儿时期正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掌握自我控制能力的起点。
经过多年的研究,学者们发现,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幼儿的性格、环境、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1.性格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性格是个体行为表现的深层次特征,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研究表明,性格沉着、有耐性的幼儿更容易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而急躁、易冲动的幼儿则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幼儿的生活环境对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稳定、有规律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稳定、混乱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家长对幼儿的管教方式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合理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反之则可能对其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格、环境、心理状态、家庭教育等。
因此,在教育和家庭环境中,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自我控制技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会。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和智力发展。
本文将就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个积极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营造一个能够促进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者应把游戏、体育活动、手工制作、讲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创造一个富于启发性和多样性的教育环境,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
二、有效地给予丰富的激励丰富的激励措施不仅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同时可以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直接的激励手段似乎更具有实际效果。
教育者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表扬、奖品、赞美等方式,激励幼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三、培养幼儿的坚韧性幼儿园教育中,经常的接触挫折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教育者要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坚韧性和逆境应对能力,帮助幼儿在挫折和失败中不失信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
四、理智引导幼儿的情绪情绪控制是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缺乏情绪控制能力,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行为,所以情绪管理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基础。
教育者可以加强幼儿情感教育,帮助幼儿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在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自制能力。
五、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对于幼儿而言,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是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让他们意识到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六、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家庭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十分关键。
教育者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共同协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我控制技能。
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正处于学前晚期,是孩子步入小学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自控能力的养成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自控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适应环境要求或实现自我目标的能力。
在国内外研究中,自控能力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于幼儿的社会化、情感和认知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控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自控能力的概念、成因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
三、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表现与评估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表现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情绪调控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等方面。
自我认知是指幼儿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知;自我评价是指幼儿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情绪调控能力是指幼儿调节自身情绪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行为控制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的能力。
对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大班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是否能够积极评价他人的优点和不足。
2. 情绪调控能力:大班幼儿在面对挫折、不满意等情况时,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行为控制能力: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循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
四、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因素大班幼儿自控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师指导、同伴关系等方面。
家庭环境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对幼儿的自控能力产生影响。
教师指导也是影响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与幼儿的互动方式等都会对幼儿的自控能力产生影响。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冲突、诱惑或压力时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行为和思维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自控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还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个人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有利于自控能力发展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教育材料和指导以及培养积极的习惯等方式来帮助幼儿建立和提升自控能力。
第一,创造支持自控的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设法创造一个鼓励幼儿自我控制和管理的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结构化和组织化的活动来实现,如制定日常规划和活动时间表,从而让幼儿有清晰的预期和目标。
另外,给予幼儿足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出决策,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二,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和指导。
幼儿园教师可以选择并提供一些专门针对自控能力培养的教育材料和游戏,如益智拼图、记忆游戏和角色扮演等。
这些材料和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集中注意力、耐心等自控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绘本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应对挑战和诱惑,从而增加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
第三,培养积极的习惯和行为。
习惯对于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师应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如早起、整理物品、自我整饬等。
通过课堂活动和示范,幼儿园教师可以模范出示自律和自控的行为,并向幼儿传授正确的习惯养成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形成一致的自控习惯。
总结与回顾: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自控能力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创造支持自控的环境、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和指导以及培养积极的习惯和行为,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和提升他们的自控能力。
幼儿的自控能力不仅对于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是他们未来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重要基础。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重视自控能力的培养工作,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来帮助幼儿在这方面取得进步。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幼儿期是儿童人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交技能,培养自信和独立的人格。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一、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家庭成员往往是幼儿最有力的榜样。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努力成为积极的角色模型,展示出良好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在幼儿面前展示出镇定和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时思考周全,并且理性地做出决策。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言行一致,不以权力和强迫的方式来影响幼儿的决策。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行为模式。
二、创造适当的自主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适当的自主环境。
这个环境应提供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有机会做出决策。
例如,我们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小角落,让幼儿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在幼儿园或学校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协商和做出决策。
通过这样的环境设计,幼儿能够逐渐建立起自我控制和决策的能力。
三、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为了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倾听和尊重。
在与幼儿进行互动时,我们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尽量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提议。
当幼儿做出决策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表达理由,并给予适当的正面反馈。
这样的做法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则和界限之上。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简洁的规则,并向他们解释规则的原因和后果。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逐渐增加幼儿的决策范围,让他们有机会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决策。
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一、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1. 自控能力发展不平衡:在大班幼儿中,有些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有些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难以自我调节。
2. 自控能力与年龄、性别有关: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渐增强;同时,男孩的自控能力普遍优于女孩。
3. 家庭教育方式影响自控能力:过于溺爱或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
过度溺爱的孩子可能缺乏自我约束力,而过于严厉的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规则的约束。
4. 同伴关系影响自控能力: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处理冲突等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大班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策略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不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过于严厉。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与同伴互动中学会遵守规则和处理冲突。
3. 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控能力。
5.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要关注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
通过家校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自控能力发展的环境。
幼儿时期的自我控制发展与培养方法幼儿时期是儿童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并能够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能力。
下面将探讨幼儿时期自我控制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以及相应的培养方法。
1.注意力控制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吸引,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容易分心和冲动。
因此,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
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是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游戏来练习幼儿的集中注意力。
比如,让孩子通过数数、找出不同等游戏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同时,家长也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学习环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情绪调节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经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还会给他们自身带来困扰。
因此,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教他们如何面对不同的情绪,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释放。
比如,当孩子生气或悲伤时,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摆弄玩具等方式来发泄情绪。
另外,父母的示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情绪调节,避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情绪失控的行为,以树立良好的表率。
3.冲动控制能力幼儿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缺乏冲动控制能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一时冲动地做出自己后悔的行为。
因此,培养幼儿的冲动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是教育孩子制定计划和目标,并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自我约束方法,例如帮助他们制定一份“每日任务清单”。
此外,父母也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启发孩子思考不同决策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理性地进行决策的能力。
总之,幼儿时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控制、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能力,通过游戏、示范和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的发展。
大班幼儿的自控能力是指他们在行为、情绪和认知上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以下是针对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一些研究方向和建议:1. 现状分析:-通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自控能力水平,包括情绪调节、冲动控制、注意力集中等方面的表现。
2. 认知发展:-研究幼儿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认识程度,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
3. 教师角色:-探讨教师在幼儿自控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调控等方面的能力。
4. 家庭环境:-考察幼儿家庭环境对其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包括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塑造等因素。
5. 幼儿园教育:-分析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作用,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等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
针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策略,可以考虑以下方向:1. 情绪管理教育:-开展情绪管理教育,教导幼儿如何认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包括情绪表达、情绪转移等技能的培养。
2. 行为规范引导:-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通过示范、引导和奖惩机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3. 游戏与活动设计:-设计一些可以锻炼幼儿自控能力的游戏和活动,如模拟情境训练、集体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控制。
4. 家园合作:-与家长积极合作,加强家园沟通,共同关注和引导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形成家园共育的局面。
5. 角色扮演:-组织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时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培养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针对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一些研究方向和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注意力,以达到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幼儿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过程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一般而言,大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3至6岁之间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
这一阶段,幼儿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遵循规则、等待自己的轮次以及专注于任务。
三、影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因素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特质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温暖、支持和规范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而缺乏监督和规范的家庭环境则可能会阻碍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策略为了帮助大班幼儿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并提供适当的模仿和示范。
其次,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自我控制训练。
最后,与家长积极合作,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五、结论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自我控制能力的定义、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家庭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参考了以下文献:1. Smith, J.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self-control: Examining self-control theory's stability thesis.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38(3), 521-527.2. Brown, B. W. (2014). Promoting self-regulation in the classroom: A practice brief. Center 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Foundations for Early Learning.3. Eisenberg, N., & Fabes, R. A. (2010). Prosocial development.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development, 6, 701-778.4. Diamond, A., & Lee, K. (2011). Interventions shown to aid executive function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4 to 12 years old. Science, 333(6045), 959-964.通过对以上文献的综述,本文阐述了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培养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一、认知方面1.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逻辑思考、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活动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幼儿思考解答,或者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环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培养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材料,如拼图、积木、迷宫等,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和解决问题。
同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如图书、游戏、艺术品等,以促进他们广泛地了解世界,培养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二、情绪方面1. 情绪管理技巧幼儿在自我控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情绪上的挑战。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理解、表达和调节情绪。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情绪的表现和原因,并教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寻求帮助等。
2. 有效沟通与合作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还需要借助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之间的小组活动,引导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育者也要充分倾听幼儿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决策能力。
三、行为方面1. 提供选择机会提供选择机会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后果。
例如,在活动安排上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参与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 建立积极奖励制度建立积极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幼儿在自我控制和决策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如何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控力自控力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发展良好的自控力是他们日后成功学习、生活以及社交的重要基础。
幼儿的自控力发展需要得到教育家和家长的关注和引导。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发展良好的自控力,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提供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幼儿的自控力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来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
教育家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创建这样的环境:1. 创造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清晰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固定的起床时间、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等。
这样的规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节制力。
2. 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建立亲密和稳定的关系,以实现幼儿对教育家和家长的信任和依赖。
及时回应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3. 设立容错机制: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教育家和家长应给予一定的自由度和探索的空间,并在他们犯错误时提供适度的指导和支持。
二、教授自我评估技巧自控力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评估。
幼儿需要学会观察并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自我评估技巧,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控力:1. 情感识别:教育家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理解情绪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2. 目标设定:帮助幼儿设立明确的目标,并引导他们制定可行的计划和步骤。
同时,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进步进行评估和反思。
3. 行为记录:教育家和家长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行为记录下来,包括在日记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表现,或者用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冲动。
三、建立自我控制的技能和策略良好的自控力需要一些具体的技能和策略来支持和辅助。
以下是一些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控制的技能和策略:1. 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教育家可以教导幼儿一些简单的深呼吸和放松技巧,帮助他们在冲动和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和放松。
2. 分散注意力:当幼儿面临诱惑或冲突时,教育家和家长可以教导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减少冲动的产生。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幼儿阶段是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发展期。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通过认知和情感调节实现自我管理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会逐渐发展并成熟。
本文将分别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概念、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及培养措施四个方面探究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研究。
自我控制是指人们在面临冲突的情境下,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和行为控制的能力。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过程。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发展中的,需要通过适宜环境的创设和成人的引导来培养和提高。
1、早期阶段(1~2岁)幼儿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情感自我表达和行为的自由探索。
此时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是通过记忆和模仿的方式来实现行为的反应控制。
幼儿在玩具上的反复摆弄和构建行为中表现出了探索和反复实验的趋势。
同时,幼儿更加重视自我意愿的表达和实现,这种自我意愿主要是指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幼儿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更强的行为自我控制和情感自我调节的能力。
此时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行为选择和规划上。
幼儿会表现出更加理性和认知的行为反应,并且能够通过语言习得和模仿来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幼儿在这一阶段能够完成自我组织和计划的目标设定。
幼儿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和决策来实现目标的达成,同时会表现出意义意识的拓展,更好的理解社会规则以及社会期望,更好的理解行为的后果。
综上所述,自我控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有逐步发展和成熟之趋势。
1、性格特征幼儿的性格特征会影响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例如,内向的幼儿比较容易失去对情感的控制,而外向的幼儿则更有可能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情感的调节。
2、生长环境幼儿的生长环境也是影响其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恶劣的生长环境会造成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受挫,而良好的生长环境则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
3、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研究自控能力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约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冲动,以适应环境和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基础。
一、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现状1.情绪调节困难大班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易激动、易怒、易反抗等行为特点。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2.行为控制不稳定大班幼儿的行为控制能力还不稳定,他们往往表现出一些冲动和不良行为,比如打闹、说谎、偷窃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
3.缺乏计划和组织能力大班幼儿往往缺乏计划和组织能力,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诱惑,导致学习和生活上的混乱。
二、大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策略1.建立积极的情感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营造一个温暖的、接纳的、鼓励的情感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教师和家长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要求,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并且要求他们严格遵守。
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借助游戏和故事进行教育游戏和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了解不同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要求;通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和规则。
4.给予积极反馈和奖励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奖励,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应该注重奖励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奖励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5.引导孩子参与自我管理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参与自我管理,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控制。
浅谈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场所。
自控能力是幼儿从行为、情绪、思维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建立在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基础上的。
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中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什么是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就是指幼儿能够通过行为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欲望,更符合于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一种能力。
它包括行为自控、情感自控、思想自控三个方面。
在中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的自控能力,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有助于培养健康自觉、自信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自控能力?1.创设适宜环境中班教学环境应该给幼儿自主探究、自我决策、自我表达、自我处理问题等方面提供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游戏环境、角色扮演、制作工艺、绘画等活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搭配、自主选择,增强幼儿的自主权和自我决策能力。
2.设定积极的目标和策略中班幼儿的目标意识尚不强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帮助幼儿设定一些简单、明确、具体、可达的目标。
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行为和情感自控的技巧。
3.启发幼儿自我监控意识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我修正来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监控意识。
比如,教育幼儿在活动时,鼓励其思考怎样更好的完成任务,引导幼儿思考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让幼儿学会思考自己的表现,并对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有利于幼儿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4.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是幼儿发展自控能力的关键。
教师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调整自己的情感情绪。
通过与幼儿互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合理的情感处理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抗挫性,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自我管理的能力。
结语总之,幼儿自控能力学习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培养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基础,还能帮助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一、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在幼儿教学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标,并告诉他们达到目标的意义和好处。
例如,教师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上课不打扰他人”的目标,并解释只有当大家安静听讲时,才能更好地学习。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孩子会明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是有益的。
二、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自控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在任务中,故意设置一些困难和挑战,让孩子们需要合作和自我控制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在幼儿教学中,给予孩子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对于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和奖励来增强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动力。
例如,当一个孩子在上课期间保持安静听讲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一张小纸条或者一个小奖品,以表扬他的表现。
这种积极的激励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制力,并激发他们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四、创设有序和稳定的学习环境有序和稳定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
例如,建立规范的坐姿和用餐规则,让孩子们习惯遵守。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视觉工具,如牌子或图片,提醒孩子们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学习环境将帮助孩子们形成习惯,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五、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是自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引言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自控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自控能力指个体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和冲动的能力,包括延迟满足、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和情绪调节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培养方法。
一、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1. 发展不平衡性幼儿期的自控能力发展呈现非线性的特点,即发展速度不平衡。
在2至5岁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迅速发展,尤以延迟满足能力为首要特征。
然而,在6至8岁阶段,自控能力的发展相对较缓慢。
这可能是由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面临更多的学业和社交压力,对自控力的需求增加,导致自控能力发展进入一个相对困难的时期。
2. 环境依赖性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与环境的因素密切相关。
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交经历等都会对幼儿的自控能力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例如,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而家庭冲突、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可能阻碍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此外,教师的教育方式、课堂氛围和同伴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幼儿的自控能力。
二、影响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自控能力。
相反,冲突频繁、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幼儿焦虑、自我负评等问题,影响其自控能力的培养。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育方式、课堂管理和评价方式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
富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能力。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自控能力较强的同伴相处有助于幼儿学习和模仿其自控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然而,与自控能力较差的同伴相处可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其自控能力。
4. 培养方式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方式也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幼儿自控能力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幼儿的自控能力水平及其与个人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选取某市500名3至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请其父母填写幼儿自控能力评估问卷。
问卷包括幼儿自控能力的多个维度,如情绪调节、行为控制、延迟满足等。
同时,还收集了幼儿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个人特征。
研究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幼儿自控能力总体水平较低,平均得分低于60分。
2. 男女幼儿在自控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男性幼儿的自控能力高于女性幼儿。
3.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控能力有所提高。
4. 幼儿家庭教育程度与幼儿自控能力之间存在关联,家庭教育程度较高的幼儿自控能力较强。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幼儿的自控能力整体较低,需要加强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同时,要注意性别差异、年龄和家庭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
建议家长和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幼儿的自控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自控力和自律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自控力和自律性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还可以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和具体技巧,以帮助幼儿培养自控力和自律性。
一、培养日常生活中的自控力1. 制定规则和约定:为幼儿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约定,例如饮食、睡眠、起床等方面的规定。
与幼儿一起制定这些规则,让他们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2. 提供正面激励:及时地表扬和赞赏幼儿的自控行为,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例如,当幼儿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时,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或称赞,以促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制定时间表和计划:帮助幼儿制定时间表和计划,让他们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例如,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可以鼓励他们安排其他活动,并教导他们遵守预定的时间。
二、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自控力1. 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通过使用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活动,例如益智游戏、拼图等,帮助幼儿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嘈杂的声音。
2. 设定目标和奖励机制:与幼儿一起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当幼儿完成一个学习目标时,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认可,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激励的机制。
3. 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定时复习、整理学习用具等,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学习态度。
同时,教育者也应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习惯的榜样。
三、培养社交交往中的自控力1. 培养分享和合作的精神:在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注重培养他们的分享和合作意识。
教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和让步,促进他们在社交交往中保持自控力。
2. 培养冲突解决的能力:教育者应及时介入幼儿之间的冲突,并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者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谦让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以培养他们的自控力。
浅谈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2000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幼儿自控能力的基本特征幼儿自控能力是指幼儿在行为、情绪、思维等方面能够自主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状态的能力。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基本特征有:1.自我觉察能力增强:中班幼儿开始有了对自己的意识,并且能够自觉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状态。
2.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幼儿在认知、情感、生理等方面能够自主地产生和调节学习和生活的状态。
3.自我决策能力增强:幼儿能够从多种选择中进行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
4.自我评价能力增强:幼儿能够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从而进行自我调整。
二、培养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方法1.创设适合幼儿自我控制的环境中班幼儿是一个独立性较强的阶段,需要扩大其自主能力,创设一个适合幼儿自我控制的环境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给幼儿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设置自主选择的活动等,同时注意让幼儿在行为、规范、礼仪等方面受到正确引导。
2.加强情绪管理的专业指导中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他们的自控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公正、合理的方式指导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设立情绪调节区域或将情绪管理程序融入教室规范。
3.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
通过指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情感状态进行评价,让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估。
4.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控制技能中班阶段的幼儿,对于时钟、倒计时等概念还不太熟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相应的指令,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一分钟,两分钟”,并了解运用废个人成长而言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结语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掌握自我控制技能、创设适合幼儿自我控制的环境、加强情绪管理的专业指导和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等方式进行培养,使幼儿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独立思考、自主行动。
浅谈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导语自控能力是指通过自我意识,自我监控,以及自我调节的手段,使自己的行为、情绪和思维受到有效控制的能力。
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自控能力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
儿童自控能力的介绍自控能力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基本能力之一。
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法,能在诸如注意、情绪、动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管理,以达到控制自己及影响周围环境的目的。
自控力关系到儿童行为、情感、认知发展等多方面,堪称是儿童发展的基石。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环,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而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不仅与后续学习和事业发展密切相关,还与日后的社会适应力、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等密切相关。
动手能力的培养手是幼儿的第一工具,通过手可以调动大脑,促进大脑发育。
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是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幼儿园中,通过绘画、剪纸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有规律、有规矩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习并遵守时间、规则等。
教育方法的改善教育方法是影响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把握好方法和策略。
简言之,教育方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业:1.手脑结合2.自主性3.游戏化总结在现代社会中,自控能力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长和发展,因此幼儿园显得特别重要。
中班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技能,更需要启发孩子的感官和想象,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潜在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摘要】: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控,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则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目标之一。
自我控制能力不仅在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个体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学前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特点和教育干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教育意义。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抑制性控制能力和外部情境两个因素对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对自控能力较弱的正常幼儿进行了教育干预研究;通过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不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议。
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我控制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研究取向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及总体的研究构想。
第二部分,通过三个研究,考察了3-6岁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发展特点,比较不同情境下抑制性控制能力不同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特点,检验了对正常幼儿缺乏课堂自控能力的行为教育干预的有效性。
第三部分,从幼儿园常规教育与幼儿自控能力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不利于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现象及其原因,提出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常规教育既要遵循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实现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同时更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以实现常规教育的最终目标。
本研究通过以上系列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
论:(1)抑制性控制能力是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教育中教师要依据幼儿抑制性能力发展状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和要求;(2)学前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不稳定,还不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应具有足够的有序性和一致性;(3)综合干预法能有效提高缺乏自控能力幼儿的课堂行为自控能力,因此对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干预应发挥各种教育合力。
本研究以抑制性控制能力为个体特征变量,考察了不同抑制性控制能力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特点,及其在不同情境中自控能力的稳定性,弥补了以往研究较少涉及个体特征因素的不足;将同伴作为一个社会因素,比较了同伴存在与否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影响,弥补了以往研究较少考虑社会因素的不足;通过在正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对缺乏自控能力的正常儿童的干预,及作为培养幼儿自控能力重要途径的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较少探讨幼儿园自控能力培养的不足。
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创造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自我控制抑制性控制教育干预常规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10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4图表目录14-16绪论16-23一.人为
什么需要自我控制16-17二.自控能力在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17-20三.开展儿童自控能力发展和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20-23第一部分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23-531自我控制的内涵23-262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26-303国内自控研究的状况30-314国外有关自控研究的状况31-444.1特质取向的自控研究31-364.2环境取向的自控研究
36-404.3自控研究的新动向40-445自我控制能力干预和教育的研究44-465.1关于自控能力发展的干预研究455.2关于幼儿园自控教育的研究45-466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46-517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与思路51-53第二部分实验研究53-142研究一3—6岁幼儿抑制性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研究53-67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53-54二.研究方法54-591.被试542.实验程序54-59三.分析与讨论59-66四.结论66-67研究二抑制性控制能力不同的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自控表现67-107实验一:不同社会情境下不同抑制性控制能力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差异68-80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68-69二.研究方法69-711.被试692.实验设计693.实验程序69-71三.分析与讨论71-79四.结论
79-80实验二:不同社会情境下不同IC幼儿延迟满足选择的差异80-86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80-81二.研究方法81-821.被试812.实验程序81-82三.分析与讨论82-85四.结论85-86实验三:不同任务性质下不同IC幼儿自控能力的差异86-96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86二.研究方法86-871.被试862.实验设计86-873.实验程序87三.分析与讨论87-94四.结论94-96实验四:不同干扰环境下不同IC幼儿自控能力的差异
96-107一.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96二.研究方法96-971.被试962.实验
设计963.实验程序96-97三.分析与讨论97-105四.结论105-107研究三提高幼儿课堂自控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107-134一.问题提出
107-108二.研究方法108-1281.干预对象108-1112.实验设计1113.基线期111-1233.1缺乏自控能力行为的界定111-1123.2观察和记录方法112-1133.3观察的信度1133.4观察结果分析113-1163.5自控能力缺乏的成因分析116-1234.干预期123-1284.1干预的目标1234.2干预的方法123-1284.3数据收集128三.干预效果分析128-1321.统计和分析方法的选择1282.量的分析128-1303.质的分析130-132四.讨论132-133五.结论133-134总讨论134-142第三部分自控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常规教育142-178一.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促进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142-149(一)何为幼儿园常规教育142-144(二)自控能力发展与常规教育的关系144-145(三)常规教育对自控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145-149二.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不利于自控能力发展的现象149-156(一)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唯一目标149-150(二)以”整齐划一”来衡量常规教育的成效150-153(三)以”听话”作为讦价幼儿自挖能力强弱的尺度153-155(四)将常规教育封闭化155-156三.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分析156-164(一)教育观念的制约156-158(二)管理者”求稳”心态的制约158-160(三)教师”求无过”心态的制约160-161(四)评价机制的制约161-163(五)办园条件的制约163-164四.思考与展望:发挥常规教育在自控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164-178(一)常规教育要兼顾短期和长期的教育目标164-166(二)常规教育要顺应自控能力发展的特点
166-170(三)发挥常规教育对自控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170-1781.尊重
与合作:常规教育的情感基础170-1712.理解与内化:常规教育的出发
点171-1733.有效交流: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173-1754.自主性:常规教育的起点和归宿175-178结语178-183主要参考文献183-191附录191-193后记193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